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鬼谷子-鬼谷子-符言

作者: 鬼谷子(约公元前4世纪),名王诩,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谋士和纵横家。他被誉为“谋略之神”,他的军事与策略思想深刻影响了后来的兵法和政治学。鬼谷子的思想不仅涉及战争,还涵盖了心理学与人际关系的策略。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约公元前4世纪)。

内容简要:《鬼谷子》是王诩所著的兵法与谋略经典,书中系统总结了纵横家学派的战略与技巧。鬼谷子的思想包括了许多关于权谋、智谋、外交、军事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在运用心理学和人际关系技巧方面有独到见解。书中不仅论述了如何进行战略布局、用兵之道,还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智慧、计谋赢得人心、影响局势。鬼谷子的“上兵伐谋”“兵贵神速”等名言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军事理论与政治策略,被称为“兵家宝典”和“谋略圣经”。《鬼谷子》不仅是中国古代兵法的经典,也是研究古代政治与权谋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鬼谷子-鬼谷子-符言-原文

安徐正静,其被节先肉。

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

右主位。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

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思虑者,则无不知;辐辏并进,则明不可塞。

右主明。

德之术曰勿坚而拒之,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

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

右主德。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

赏赐贵信,必验而目之所闻见,其所不闻见者,莫不谙化矣。

诚畅于天下神明,而况奸者干君。

右主赏。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

右主问。

心为九窍之始,君为五官之长。

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

君因其所以求,因与之,则不劳。

圣人用之,故能赏之。

因之循理,故能长久。

右主因。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家于其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闻,开闭不善,不见原也。

右主周。

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

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是谓洞天下奸,莫不谙变更。

右主恭。

循名而为,实安而完,名实相生,反相为情,故曰名当则生于实,实生于理,理生于名实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当。

右主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鬼谷子-鬼谷子-符言-译文

安徐正静,其被节先肉。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

右边是主要的位置。

眼睛贵在明亮,耳朵贵在灵敏,心贵在智慧。用天下的眼睛去看,就没有什么看不见的;用天下的耳朵去听,就没有什么听不到的;用天下的心去思考,就没有什么不知道的;汇聚起来一起前进,那么明亮就无法被阻挡。

右边是主要的明亮。

道德的技巧是不要坚决地拒绝它,答应它就防守,拒绝它就堵塞。高山仰望可以到达顶端,深渊测量可以测出深度,神明的道德技巧正静,它是无法测尽的。

右边是主要的道德。

使用奖赏贵在诚信,使用刑罚贵在公正。奖赏贵在诚信,必须经过验证,亲眼所见,那些没有亲眼所见的事情,也没有不被理解的。

真诚地在天下神明之中畅通,何况那些企图欺骗君主的人。

右边是主要的奖赏。

一是天的,二是地的,三是人的;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迷惑的地方在哪里。

右边是主要的询问。

心是九窍的开始,君主是五官的首领。做了好事的,君主奖赏他;做了坏事的,君主惩罚他。君主根据他们的需求来给予,那么就不会感到劳累。圣人使用这种方法,所以能够奖赏他们。遵循道理,所以能够长久。

右边是主要的因。

君主不可不周全;君主不周全,那么群臣就会生乱,家于其无常也,内外不通,怎么知道所听到的,开启和关闭不当,就不会得到原谅。

右边是主要的周全。

一是长目,二是飞耳,三是树明。明察千里之外,隐微之中,这就是洞悉天下奸诈,没有不被理解的改变。

右边是主要的恭。

按照名声去做,实际安全而完整,名声和实际相互生成,相反相成,所以说名声符合实际就源于实际,实际源于道理,道理源于名声和实际之德,德源于和谐,和谐源于符合实际。

右边是主要的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鬼谷子-鬼谷子-符言-注解

安徐正静:指心态平和、行动从容、态度端正、心境宁静。在古代文化中,这是修身养性的重要原则,强调内心的平和与稳定。

被节先肉:被,通‘披’,覆盖;节,节制;先肉,指身体。意指在行为上先节制自己的欲望,如同覆盖在肉上的一层薄衣,比喻外在行为要受内在节制的约束。

虚心平意:虚心,指心胸开阔,不固执己见;平意,指心态平和。意指以开放和平和的心态对待事物。

倾损:倾,倾斜;损,损害。指容易导致损失或失败。

主位:指主要的地位或位置。

目贵明:眼睛贵在明亮,比喻观察力要敏锐。

耳贵聪:耳朵贵在灵敏,比喻听力要敏锐。

心贵智:心脏贵在智慧,比喻思维要明智。

辐辏并进:辐辏,车轮的辐条聚向车轴;并进,一起前进。比喻各方面共同努力。

主明:主要的明察秋毫的能力。

德之术:道德的方法或技巧。

勿坚而拒之:不要固执己见而拒绝他人的意见。

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如果接受,则可以防守;如果拒绝,则会产生障碍。

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高山仰慕可以到达顶点,深渊可以测量其深度。比喻道德的高尚可以无限追求,其深奥可以不断探索。

神明之德术正静:神明的道德方法端正而宁静。

莫之极:没有极限。

主德:主要的德行。

用赏贵信:在赏赐时贵在诚信。

用刑贵正:在刑罚时贵在公正。

谙化:谙,熟悉;化,变化。指完全了解并适应变化。

诚畅于天下神明:诚信可以畅达于天下神明。

干君:干扰君主。

主问:主要的询问能力。

九窍:指耳、目、口、鼻、舌、肛门、尿道、耳道、鼻道等九个窍孔。

五官:指眼、耳、鼻、舌、身。

君:君主,指国家的统治者。

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做好事的人,君主会奖赏他;做坏事的人,君主会惩罚他。

因之循理:根据情况遵循道理。

右主因:主要的因应之道。

人主不可不周:君主不能不周全。

群臣生乱:群臣会生乱。

内外不通:内外不沟通。

开闭不善:开关不当。

不见原也:不被理解。

右主周:主要的周全之道。

长目:远见。

飞耳:灵敏的听力。

树明:建立明察。

洞天下奸:洞察天下之奸。

谙变更:了解并适应变化。

右主恭:主要的恭敬之道。

循名而为:按照名义行事。

实安而完:实际安全而完善。

名实相生:名义和实际相互生成。

反相为情:相反相成。

名当则生于实,实生于理,理生于名实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当:名义恰当则产生于实际,实际产生于道理,道理产生于名义和实际的德性,德性产生于和谐,和谐产生于恰当。

右主名:主要的命名之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鬼谷子-鬼谷子-符言-评注

安徐正静,其被节先肉。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

此句强调了治理之道中的平和与宁静。‘安徐’指的是安详从容的态度,‘正静’则是指内心的端正和宁静。‘其被节先肉’意指在行动之前先有节制,‘善与而不静’则是在施善的同时保持内心的不浮躁。‘虚心平意’则表明应保持谦虚和平和的心态,以应对各种挑战和损失。此句体现了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强调领导者应以平和的心态处理事务,以达到和谐与平衡。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思虑者,则无不知;辐辏并进,则明不可塞。

此句强调了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分别指视觉、听觉和思维的重要性。领导者应具备全面的视野和敏锐的听觉,以及深刻的思维能力。‘以天下之目视者’、‘以天下之耳听者’、‘以天下之心思虑者’强调了领导者应站在全局的高度,以全局的视角来观察、倾听和思考。‘辐辏并进’则比喻各种才能和智慧汇聚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力量,使得智慧的光芒无法被阻挡。

德之术曰勿坚而拒之,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

此句讲述了道德的运用之道。‘勿坚而拒之’意味着不要过于固执己见,要灵活应对。‘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说明对于合理的请求应给予支持,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则应坚决拒绝。‘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比喻道德的高尚和深邃,‘神明之德术正静’则强调了道德的平和与宁静。此句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强调道德的适度与平衡。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赏赐贵信,必验而目之所闻见,其所不闻见者,莫不谙化矣。

此句阐述了赏罚的原则。‘用赏贵信’、‘用刑贵正’强调了赏罚应公正无私,赏赐要可靠,刑罚要正当。‘赏赐贵信’意味着赏赐要真实可信,‘必验而目之所闻见’则要求赏赐要公开透明,使人们都能看到。这样的赏罚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和认可。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

此句反映了古代中国哲学中的宇宙观。‘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分别指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四方上下,左右前后’则描述了宇宙的广阔无垠,‘荧惑之处安在’则是在询问宇宙中的一切奥秘所在。此句体现了道家思想中的宇宙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心为九窍之始,君为五官之长。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

此句强调了君主的职责。‘心为九窍之始’意味着心灵是身体九窍(五官和七窍)的源头,‘君为五官之长’则是指君主是国家的领导者。君主应奖赏善行,惩罚恶行,以此来维护社会的秩序和正义。

君因其所以求,因与之,则不劳。圣人用之,故能赏之。因之循理,故能长久。

此句说明了君主治理国家的智慧。君主应根据人民的需求来施政,这样就不会感到劳累。‘圣人用之,故能赏之’意味着只有遵循天理的君主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因之循理,故能长久’则强调了遵循天理是君主长久执政的关键。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家于其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闻,开闭不善,不见原也。

此句强调了君主治理国家的重要性。‘人主不可不周’意味着君主必须全面考虑国家的各个方面。如果君主不能做到这一点,就会导致群臣生乱,国家失去秩序。‘家于其无常也’指的是国家没有固定的规律,‘内外不通’则是指国家内部和外部信息不畅通,这样君主就无法了解情况,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

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是谓洞天下奸,莫不谙变更。

此句描述了君主如何掌握信息。‘长目’、‘飞耳’、‘树明’分别指扩大视野、敏锐听觉和明亮的洞察力。君主应具备这些能力,以便能够了解千里之外和隐微之处的信息。‘洞天下奸’则是指能够洞察天下的一切奸邪之事,‘莫不谙变更’则是指能够洞察并适应各种变化。

循名而为,实安而完,名实相生,反相为情,故曰名当则生于实,实生于理,理生于名实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当。

此句讲述了名实关系和道德原则。‘循名而为’意味着按照事物的名称来行事,‘实安而完’则是指实际效果要稳定和完善。‘名实相生’说明了名称和实际之间的关系,‘反相为情’则是指名称和实际之间相互影响。‘名当则生于实’、‘实生于理’、‘理生于名实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当’则是一系列因果关系,强调了道德和谐的重要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鬼谷子-鬼谷子-符言》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642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