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鬼谷子-鬼谷子-权篇

作者: 鬼谷子(约公元前4世纪),名王诩,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谋士和纵横家。他被誉为“谋略之神”,他的军事与策略思想深刻影响了后来的兵法和政治学。鬼谷子的思想不仅涉及战争,还涵盖了心理学与人际关系的策略。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约公元前4世纪)。

内容简要:《鬼谷子》是王诩所著的兵法与谋略经典,书中系统总结了纵横家学派的战略与技巧。鬼谷子的思想包括了许多关于权谋、智谋、外交、军事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在运用心理学和人际关系技巧方面有独到见解。书中不仅论述了如何进行战略布局、用兵之道,还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智慧、计谋赢得人心、影响局势。鬼谷子的“上兵伐谋”“兵贵神速”等名言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军事理论与政治策略,被称为“兵家宝典”和“谋略圣经”。《鬼谷子》不仅是中国古代兵法的经典,也是研究古代政治与权谋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鬼谷子-鬼谷子-权篇-原文

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

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轻论也。

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

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也。

佞言者,谄而于忠:谀言者,博而于智;平言者,决而于勇;戚言者,权而于信;静言者,反而于胜。

先意承欲者,谄也;繁种文辞者,博也;策选进谋者,权也。

纵舍不疑者,决也;他分不足而窒非者,反也。

故口者机关也,所以关闭情意也。

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窥瞷见奸邪。

故曰:‘参调而应,利道而动。’

故繁言而不乱,翱翔而不迷,变易而不危者,观要得理。

故无目者,不可示以五色,无耳者,不可告以五音。

故不可以往者,无所开之也;不可以来者,无所受之也。

物有不通者,故不事也。

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有讳忌也。

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

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

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

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

故介虫之捍也,必以坚厚;螫虫之动也,必以毒螫。

故禽兽知用其所长,而谈者知用其所用也。

故曰:‘辞言五、曰病、曰怨、曰忧、曰怒、曰喜。’

故曰:‘病者,感衰气而不神也;怨者,肠绝而无主也;忧者,闭塞而不泄也;怒者,妄动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无要也。’

此五者,精则用之,利则行之。

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拙者言,依于辨;与辨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过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

是故与智者言,将此以明之;与不智者言,将此以教之,而甚难为也。

故言多类,事多变。

故终日言,不失其类,故事不乱。

终日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妄,听贵聪,智贵明,辞贵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鬼谷子-鬼谷子-权篇-译文

说话的人,就是说话;说话的人,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修饰言语的人,是借助言语来夸大其词;夸大其词的人,是为了增加或减少某种效果。应对的人,使用的是巧妙的言辞;巧妙的言辞,是轻率地发表意见。阐明意义的人,是清楚地表达;清楚地表达,是为了验证其正确性。难以言说的人,是回避讨论;回避讨论,是为了试探对方的反应。谄媚之言,是讨好而显得忠诚;奉承之言,是广泛而显得智慧;平淡之言,是果断而显得勇敢;亲近之言,是权变而显得诚信;沉默之言,是反问而显得胜利。

先迎合对方意愿的人,是谄媚;使用繁复文辞的人,是博学;策划并推荐计谋的人,是权变。放开手不怀疑的人,是果断;在其他方面不足而阻止错误的人,是反问。

因此,口是机关,用来关闭情感和意愿。耳朵和眼睛是心的辅助,用来观察和发现邪恶。所以说:‘调整好三者以应对,遵循正确的道路而行动。’因此,言语繁多而不混乱,飞翔而不迷路,变化而不危险,是因为掌握了关键和道理。所以,没有眼睛的人不能展示五色,没有耳朵的人不能聆听五音。所以,不可以前往的地方,没有可以开启的;不可以接受的地方,没有可以接受的。事物有不通的地方,所以不去做。

古人有言:‘口可以用来吃饭,但不能用来乱说话。’言语有忌讳。众人的言语可以熔化金属,言语有曲折之处。

人的本性,说出话来希望被人听,做事情希望成功。因此,智者不使用自己的短处,而使用愚人的长处;不使用自己的笨拙,而使用愚人的精巧,所以不会陷入困境。说有利的话,跟随其长处;说有害的话,避开其短处。所以,甲虫的防御,一定是用坚硬和厚实的;有毒的昆虫的行动,一定是用毒刺。

禽兽知道使用自己的长处,而说话的人知道使用自己的言语。

所以说:‘言语有五种,分别是病、怨、忧、怒、喜。’所以说:‘病者,感受到衰弱的气息而显得没有精神;怨者,心肠断裂而没有主见;忧者,阻塞而不舒畅;怒者,胡乱行动而不受控制;喜者,发泄而失去重点。’这五种情绪,精明的人会适当运用,有利的人会付诸行动。

因此,与智者交谈,要依据广博;与愚笨的人交谈,要依据辨别;与善于辩论的人交谈,要依据要点;与高贵的人交谈,要依据势态;与富有的人交谈,要依据高傲;与贫穷的人交谈,要依据利益;与卑微的人交谈,要依据谦卑;与勇敢的人交谈,要依据勇敢;与犯错的人交谈,要依据锐利,这是技巧,但人们常常相反。

因此,与智者交谈,要以此来说明;与不智者交谈,要以此来说教,这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言语种类繁多,事情变化多端。所以,整天说话,不失其类,所以事情不会混乱。整天变化,不失其主旨,所以智慧贵在不盲目,听力贵在灵敏,智慧贵在明辨,言辞贵在奇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鬼谷子-鬼谷子-权篇-注解

说者:指说话的人,这里指那些善于言辞的人。

资之:资助、提供依据,这里指提供支持或论据。

饰言者:修饰言语的人,指那些善于辞藻、言辞华丽的人。

假之:借取、利用,这里指利用言辞来达到某种目的。

益损:增加或减少,这里指言辞对事物的影响。

应对者:应对的人,指那些善于应答的人。

利辞:有利可图的言辞,这里指那些能够带来利益或效果的言辞。

轻论:轻率的议论,指那些不严肃、不深入的讨论。

成义者:成就义理的人,指那些能够阐明道理的人。

明之:阐明、说明,指通过言辞表达清楚。

符验:符合验证,指言辞与事实相符。

难言者:难以言说的人或事,指那些难以用言语表达清楚的人或事。

却论:回避讨论,指避免不必要的争论。

钓几:钓鱼的技巧,这里比喻寻找机会。

佞言者:奉承之言的人,指那些善于奉承的人。

谄而于忠:奉承而显得忠诚。

谀言者:阿谀奉承之言的人。

博而于智:广泛而显得有智慧。

平言者:平和之言的人。

决而于勇:果断而显得勇敢。

戚言者:亲密之言的人。

权而于信:权变而显得可靠。

静言者:安静之言的人。

反而于胜:反向思考而取得胜利。

先意承欲者:事先迎合他人意愿的人。

谄也:奉承。

繁种文辞者:使用多种文辞的人。

博也:广泛。

策选进谋者:策划并推荐策略的人。

权也:权变。

纵舍不疑者:放任并无所疑虑的人。

决也:果断。

他分不足而窒非者:他人不足之处而加以阻止的人。

反也:反向。

机关:机关,这里指口才。

关闭情意:封闭情感和意愿。

窥瞷:暗中观察。

奸邪:邪恶。

参调而应:协调一致地应对。

利道而动:有利之道而行动。

繁言而不乱:言辞繁复而不混乱。

翱翔而不迷:行动自如而不迷失方向。

变易而不危:变化无常而不危险。

观要得理:观察要点,得到合理的结论。

无目者:没有眼睛的人。

五色:五种颜色,这里指所有颜色。

五音:五种音乐,这里指所有音乐。

众口烁金: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比喻言论的力量大。

言有曲故:言语中有曲折的原因,指言语有深意。

情:情感。

短:短处,不足之处。

长:长处,优点。

拙:笨拙,不擅长。

工:擅长,技艺高超。

介虫:甲壳类昆虫,如甲虫。

捍:防御。

螫虫:有毒刺的昆虫,如蜜蜂、蝎子。

毒螫:用毒刺攻击。

禽兽:鸟类和兽类。

辞言五:五种言辞,指病、怨、忧、怒、喜。

感衰气:感受衰弱的气息。

肠绝而无主:内心痛苦,无法自主。

闭塞而不泄:阻塞不通,无法发泄。

妄动而不治:轻率行动,无法控制。

宣散而无要:散乱无序,没有重点。

精:精细,深入。

利:利益,好处。

博:广博,知识丰富。

辨:明辨,善于分辨。

要:要点,关键。

势:权势,地位。

高:高远,高尚。

谦:谦虚,谦逊。

敢:勇敢,敢于面对。

锐:锐利,敏锐。

术:方法,技巧。

类:类别,种类。

主:主要,主导。

智:智慧,聪明。

聪:聪明,听觉敏锐。

明:明白,清晰。

奇:奇特,不同寻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鬼谷子-鬼谷子-权篇-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鬼谷子》,是古代兵家、谋略家的重要著作。作者通过对比和归纳,阐述了言语、行为与智慧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不同对象和情境调整自己的言辞和行为,以达到最佳效果。

首句‘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揭示了言辞的目的在于传达信息,而传达信息则需要借助一定的资源。‘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则指出装饰性的言辞可能带来利益,也可能造成损害。

‘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轻论也’说明应对他人言辞时,应善于运用巧妙的言辞,但不可轻率地发表议论。‘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强调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确保其具有可验证性。

‘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也’指出在面对难以言说的问题时,应避免直接讨论,而是巧妙地引导对方思考。‘佞言者,谄而于忠:谀言者,博而于智’描述了两种不同的言辞风格,一种是奉承,一种是广博。

‘平言者,决而于勇;戚言者,权而于信;静言者,反而于胜’则分别从勇气、权谋和智慧三个方面阐述了言辞的运用。‘先意承欲者,谄也;繁种文辞者,博也;策选进谋者,权也’进一步分析了不同言辞背后的动机。

‘纵舍不疑者,决也;他分不足而窒非者,反也’说明了在处理问题时,应果断决策,同时避免陷入错误的思维定势。

‘故口者机关也,所以关闭情意也’将口比作机关,强调了言语在表达情感和意志方面的作用。‘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窥瞷见奸邪’则指出耳目是心灵的辅助,可以用来发现邪恶。

‘故无目者,不可示以五色,无耳者,不可告以五音’强调了感官的重要性,指出在没有相应感官的情况下,无法感知某些信息。

‘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说明言辞的力量,以及言辞中可能存在的曲折和原因。

‘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揭示了人们表达意愿和行动的愿望。‘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则强调了智者应善于利用他人的长处。

‘故介虫之捍也,必以坚厚;螫虫之动也,必以毒螫’通过自然界的例子,说明了生物体在使用自己的长处。

‘故辞言五、曰病、曰怨、曰忧、曰怒、曰喜’列举了五种常见的言辞情绪,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此五者,精则用之,利则行之’强调了在适当的情况下运用这些情绪的重要性。

‘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拙者言,依于辨;与辨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过者言,依于锐’提出了根据不同对象调整言辞的策略。

‘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指出人们常常忽视这些策略,反其道而行之。‘故与智者言,将此以明之;与不智者言,将此以教之,而甚难为也’强调了运用这些策略的难度。

‘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日言,不失其类,故事不乱。终日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妄,听贵聪,智贵明,辞贵奇’总结了言辞和行动的原则,强调了智慧和明辨的重要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鬼谷子-鬼谷子-权篇》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642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