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管子-牧民

作者: 管仲(约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45年),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管子是他的重要政治、经济和军事理论的集大成之作。管仲致力于改革和加强齐国的国力,他的政治、经济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内容简要:《管子》是管仲所倡导的政治、军事、经济理论的汇集。书中内容广泛,涵盖了治国理政、军事战略、经济管理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政治哲学与经济学理论。管仲主张通过改革和合理的政治制度来增强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提出了“重农抑商”“官员责任制”“赋税改革”等观点,推动了齐国经济的发展。在军事上,他提倡兵员的精简与训练,注重军事战略的灵活运用。《管子》中的许多思想对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军事战略和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古代政治学和管理学的重要参考书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管子-牧民-原文

国颂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

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张,则君令行。

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祗山川,敬宗庙,恭祖旧。

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野芜旷,则民乃菅,上无量,则民乃妄。

文巧不禁,则民乃淫,不璋两原,则刑乃繁。

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不祗山川,则威令不闻;不敬宗庙,则民乃上校;不恭祖旧,则孝悌不备;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四维

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

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

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礼不踰节,义不自进。

廉不蔽恶,耻不从枉。

故不踰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四顺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民恶忧劳,我佚乐之。

民恶贫贱,我富贵之。

民恶危坠,我存安之。

民恶灭绝,我生育之。

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

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

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

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

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

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

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

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士经

错国于不倾之地,积于不涸之仓,藏于不竭之府,下令于流水之原,使民于不争之官,明必死之路,开必得之门。

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

错国于不倾之地者,授有德也;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下令于流水之原者,令顺民心也;使民于不争之官者,使各为其所长也;明必死之路者,严刑罚也;开必得之门者,信庆赏也;不为不可成者,量民力也;不求不可得者,不彊民以其所恶也;不处不可久者,不偷取一世也;不行不可复者,不欺其民也;

故授有德,则国安;务五谷,则食足;养桑麻,育六畜,则民富;令顺民心,则威令行;使民各为其所长,则用备;严刑罚,则民远邪;信庆赏,则民轻难;量民力,则事无不成;不彊民以其所恶,则轴伪不生;不偷取一世,则民无怨心;不欺其民,则下亲其上。

六亲五法

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也。

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

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毋曰不同生,远者不听。

毋曰不同乡,远者不行。

毋曰不同国,远者不从。

如地如天,何私何亲?

如月如日,唯君之节。

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

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

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

故君求之,则臣得之。

君嗜之,则臣食之。

君好之,则臣服之。

君恶之,则臣匿之。

毋蔽汝恶,毋异汝度,贤者将不汝助。

言室满室,言堂满堂,是谓圣王。

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强力,不足以应敌;博地多财,不足以有众。

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

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

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

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

无私者,可置以为政。

审于时而察于用,而能备官者,可奉以为君也。

缓者后于事。

吝于财者失所亲,信小人者失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管子-牧民-译文

国颂

所有拥有土地和民众的统治者,必须关注四季的变化,守护好仓库。国家财富多,远方的人就会来归附;土地得到开发,民众就会安居乐业;仓库充实,民众就会懂得礼节;衣食充足,民众就会知道荣辱;上层社会遵守法度,那么六亲之间的关系就会稳固。如果四维(礼、义、廉、耻)都得到维护,那么君主的命令就能顺利执行。因此,减少刑罚的关键在于禁止文过饰非,维护国家的关键在于修饰四维,顺应民众的关键在于明辨鬼神,敬重山川,尊敬宗庙,恭奉祖先。

不关注天时,财富就不会产生;不关注地利,仓库就不会充实;野外荒芜,民众就会遭受苦难;上层社会没有度量,民众就会变得放肆。文过饰非不被禁止,民众就会变得放纵;不区分善恶,刑罚就会繁多。不敬重鬼神,民众就会变得愚昧;不敬重山川,威严的命令就不会被听到;不敬重宗庙,民众就会变得傲慢;不恭奉祖先,孝悌之道就不会完备;如果四维没有得到维护,国家就会灭亡。

四维

国家有四个维柱,一个维柱断裂就会倾斜,两个维柱断裂就会危险,三个维柱断裂就会颠覆,四个维柱断裂就会灭亡。倾斜可以扶正,危险可以安定,颠覆可以复兴,但灭亡则无法复兴。什么是四维?第一是礼,第二是义,第三是廉,第四是耻。礼不越界,义不自私。廉不掩盖恶行,耻不追随邪曲。所以不越界,上位就安稳;不自私,民众就不会狡诈;不掩盖恶行,行为就会端正;不追随邪曲,邪恶的事情就不会发生。

四顺

政治的兴起在于顺应民心,政治的衰败在于违背民心。民众厌恶忧劳,我们就让他们享受安乐;民众厌恶贫贱,我们就让他们富贵;民众厌恶危险,我们就让他们安居;民众厌恶灭绝,我们就让他们繁衍生息。如果我们能让他们享受安乐,他们就会愿意为我们承担忧劳。如果我们能让他们富贵,他们就会愿意为我们忍受贫贱。如果我们能让他们安居,他们就会愿意为我们承担危险。如果我们能让他们繁衍生息,他们就会愿意为我们牺牲。所以,刑罚不足以使他们恐惧,杀戮不足以使他们服从。所以,刑罚繁多而他们不恐惧,命令就无法执行。杀戮众多而他们不服从,上位就会危险。所以,顺应他们的四个愿望,远方的人就会亲近我们;实行他们的四个恶行,亲近的人就会背叛我们。因此,知道‘给予是为了取得,这是政治的宝物’。

士经

把国家建立在不会倾覆的地方,积累在不会干涸的仓库里,储藏在不会耗尽的府库中,发布命令从顺应民心的源头开始,让民众在不会发生争斗的官职上工作,明确必死的道路,开启必得的大门。不去做不可能完成的事,不追求不可能得到的东西,不居住不可能长久的地方,不采取不可能恢复的行动。把国家建立在不会倾覆的地方,是因为要授予有德之人;积累在不会干涸的仓库里,是因为要务求五谷丰收;储藏在不会耗尽的府库中,是因为要养桑麻,培育六畜;发布命令从顺应民心的源头开始,是因为命令要顺应民心;让民众在不会发生争斗的官职上工作,是因为要让他们各尽其长;明确必死的道路,是因为要严明刑罚;开启必得的大门,是因为要信守奖赏;不去做不可能完成的事,是因为要量力而行;不追求不可能得到的东西,是因为不要强迫民众去做他们不喜欢的事;不居住不可能长久的地方,是因为不要只图一时的利益;不采取不可能恢复的行动,是因为不要欺骗民众;所以,授予有德之人,国家就会安宁;务求五谷丰收,食物就会充足;养桑麻,培育六畜,民众就会富裕;命令顺应民心,威严的命令就能执行;让民众各尽其长,就能用得上各种人才;严明刑罚,民众就会远离邪恶;信守奖赏,民众就会轻视困难;量力而行,就没有做不成的事;不强迫民众去做他们不喜欢的事,就没有虚伪的产生;不图一时的利益,民众就没有怨言;不欺骗民众,民众就会亲近上位。

六亲五法

以家为单位,家不可治理;以乡为单位,乡不可治理;以国为单位,国不可治理;以天下为单位,天下不可治理。不要说不同出生,远方的人不会听从;不要说不同乡里,远方的人不会行动;不要说不同国家,远方的人不会服从。如同大地和天空,没有偏私,没有亲近。如同月亮和太阳,只有君主的法度。驾驭民众的缰绳,取决于上位者所重视的;引导民众的门径,取决于上位者所优先的;召唤民众的道路,取决于上位者的喜好和厌恶。所以,上位者寻求什么,臣民就会得到什么;上位者喜欢什么,臣民就会享受什么;上位者喜好什么,臣民就会服从什么;上位者厌恶什么,臣民就会隐瞒什么。不要掩盖你的恶行,不要改变你的法度,贤者就不会帮助你。言辞充满整个房间,言辞充满整个殿堂,这就是圣王。城墙和沟渠不足以坚守,武器和士兵的力量不足以应对敌人,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财富不足以拥有民众。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在问题发生之前做好准备,所以灾祸就不会发生。天下不担心没有臣民,而是担心没有君主来领导他们。天下不担心没有财富,而是担心没有人来分配它。所以,知道时机的人,可以立为领袖。没有私心的人,可以担任政务。审时度势,善于使用资源,能够配备官员的人,可以尊奉为君主。行动迟缓的人会在事务上落后。吝啬财富的人会失去亲近的人,信任小人的人会失去贤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管子-牧民-注解

地牧民者:指统治土地和人民的统治者或管理者。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仓廪:古代的仓库,用来储存粮食。

礼节:指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的行为准则。

荣辱:指荣誉和耻辱,是社会评价个人行为的标准。

上服度:指上级或统治者的行为规范。

六亲:指父母、兄弟、妻子等亲属关系。

四维:指维护国家稳定的四个基本原则或支柱。

礼:指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义:指符合正义和道德的行为。

廉:指廉洁自律,不贪污。

耻:指知耻,有羞耻心。

文巧:指文辞华丽而实用的技巧。

鬼神:指超自然的力量或神灵。

山川:指山和河流,常被古人视为神圣之地。

宗庙:古代祭祀祖先的场所。

祖旧:指祖先的遗训和传统。

天时:指自然界的气候和时机。

地利:指土地的肥沃程度和地理优势。

野芜旷:指田野荒芜。

菅:指杂草。

上无量:指上级无度。

文巧不禁:指禁止文辞华丽而实用的技巧。

两原:指两种根本的原则。

刑:指刑罚。

政之所兴:指政治的兴起。

政之所废:指政治的衰落。

佚乐:指安逸和快乐。

贫贱:指贫穷和低微。

危坠:指危险和坠落。

灭绝:指灭绝或灭亡。

四欲:指人们的基本欲望。

四恶:指人们的不良行为。

予之为取者:指给予别人是为了获取别人的回报。

士经:指士人的行为准则。

错国:指建立国家。

不倾之地:指稳固可靠的地方。

不涸之仓:指不会枯竭的仓库。

不竭之府:指不会枯竭的财库。

流水之原:指水源之地。

不争之官:指不争斗的官员。

必死之路:指必死的道路,即法律规定的死刑。

必得之门:指必得之门,即法律规定的奖赏。

不彊民以其所恶:指不强求民众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

不偷取一世:指不贪图一时的利益。

不欺其民:指不欺骗民众。

六亲五法:指处理国家和社会关系的六个原则和五个方法。

御民之辔:指统治民众的方法。

道民之门:指引导民众的道路。

召民之路:指吸引民众的方法。

圣王:指圣明的君王。

城郭沟渠:指城墙和护城河。

兵甲强力:指强大的军队和武器。

有道者:指有道德的人。

备患于未形:指在问题发生之前就做好准备。

君以使之:指君主要依靠他们来治理国家。

君以分之:指君主要依靠他们来分配财富。

立以为长:指可以成为领导者。

无私者:指无私心的人。

审于时:指审慎地把握时机。

察于用:指审慎地使用资源。

备官:指准备官员。

缓者:指做事缓慢的人。

吝于财:指吝啬钱财的人。

信小人:指信任小人的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管子-牧民-评注

《国颂》一文,以古代治国理念为核心,阐述了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展现了古代中国治国理政的智慧。

首段‘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强调的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四时有序,仓廪充实,是国家繁荣的基础。

‘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说明财富和土地是吸引人才和稳定民心的关键。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指出物质基础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上服度,则六亲固’强调君主的表率作用,只有君主以身作则,才能使六亲团结。

‘四维张,则君令行’提出了‘四维’概念,即礼、义、廉、耻,是国家稳定的四大支柱。

‘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祗山川,敬宗庙,恭祖旧’进一步阐述了治国之策,包括减少刑罚、加强道德建设、尊重宗教信仰、敬重祖先等。

‘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指出天时和地利对国家财富的重要性。

‘文巧不禁,则民乃淫,不璋两原,则刑乃繁’强调禁止奢侈和滥用刑罚的必要性。

‘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不祗山川,则威令不闻’说明宗教信仰和自然崇拜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不敬宗庙,则民乃上校;不恭祖旧,则孝悌不备’强调敬宗庙和尊祖敬宗的重要性。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再次强调‘四维’对国家稳定的重要性。

‘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进一步阐述了‘四维’的不可替代性。

‘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对‘四维’进行了具体解释。

‘礼不踰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强调礼义廉耻的规范作用。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指出民心向背对国家兴衰的影响。

‘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体现了君民一心的理念。

‘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强调满足民众合理愿望的重要性。

‘错国于不倾之地,积于不涸之仓,藏于不竭之府’提出国家治理要稳健、持久。

‘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强调治国理政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错国于不倾之地者,授有德也’强调选拔有德之人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也。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提出了‘天下一家’的理念。

‘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强调君主的行为对民众的引导作用。

‘言室满室,言堂满堂,是谓圣王’提出了圣王的标准。

‘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强力,不足以应敌;博地多财,不足以有众’强调国家治理要靠道德和智慧,而非武力。

‘故祸不萌’指出国家治理要防患于未然。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管子-牧民》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640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