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管子-形势

作者: 管仲(约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45年),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管子是他的重要政治、经济和军事理论的集大成之作。管仲致力于改革和加强齐国的国力,他的政治、经济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内容简要:《管子》是管仲所倡导的政治、军事、经济理论的汇集。书中内容广泛,涵盖了治国理政、军事战略、经济管理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政治哲学与经济学理论。管仲主张通过改革和合理的政治制度来增强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提出了“重农抑商”“官员责任制”“赋税改革”等观点,推动了齐国经济的发展。在军事上,他提倡兵员的精简与训练,注重军事战略的灵活运用。《管子》中的许多思想对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军事战略和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古代政治学和管理学的重要参考书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管子-形势-原文

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矣;渊深而不涸,则沈玉极矣,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古今一也。

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

风雨无乡,而怨怒不及也。

贵有以行令,贱有以忘卑,寿夭贫富,无徒归也。

衔命者,君之尊也。

受辞者,名之鉉也。

上无事,则民自试。

抱蜀不言,而庙堂既修。

槛鹄锵锵,唯民歌之。

济济多士,殷民化之,纣之失也。

飞蓬之问,不在所宾;燕雀之集,道行不顾。

牺牷圭璧,不足以飨鬼神。

主功有素,宝币奚为?

羿之道,非射也;造父之术,非驭也;奚仲之巧,非斫削也。

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者言无事焉,唯夜行者独有也。

平原之隰,奚有于高?大山之隈,奚有于深?

訾讆之人,勿与任大。

譕臣者可以远举。

顾忧者可与致道。

其计也速而忧在近者,往而勿召也;举长者可远见也;裁大者众之所比也。

美人之怀,定服而勿厌也。

必得之事,不足赖也;必诺之言,不足信也。

小谨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体;有无弃之言者,必参于天地也。

坠岸三仞,人之所大难也,而猿猱饮焉,故曰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不行其野,不违其马;能予而无取者,天地之配也。

怠倦者不及,无广者疑神,神者在内,不及者在门,在内者将假,在门者将待。

曙戒勿怠,后稚逢殃。

朝忘其事,夕失其功。

邪气入内,正色乃衰。

君不君,则臣不臣。

父不父,则子不子。

上失其位,则下踰其节。

上下不和,令乃不行。

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

且怀且威,则君道备矣。

莫乐之,则莫哀之。

莫生之,则莫死之。

往者不至,来者不极。

道之所言者一也,而用之者异。

有闻道而好为家者,一家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乡者,一乡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国者,一国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天下者,天下之人也;有闻道而好定万物者,天下之配也。

道往者,其人莫来;道来者,其人莫往;道之所设,身之化也。

持满者与天,安危者与人。

失天之度,虽满必涸。

上下不和,虽安必危。

欲王天下,而失天之道,天下不可得而王也。

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

失天之道,虽立不安。

其道既得,莫知其为之。

其功既成,莫知其释之。

藏之无刑,天之道也。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

生栋覆屋。怨怒不及;弱子下瓦,慈母操棰。

天道之极,远者自亲。

人事之起,近亲造怨。

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巧者有余,而拙者不足;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违之;天之所助,虽小必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怀其兇,不可复振也。

乌鸟之狡,虽善不亲。

不重之结,虽固必解;道之用也,贵其重也。

毋与不可,毋彊不能,毋告不知;与不可,彊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

见与之交,几于不亲;见哀之役,几于不结;见施之德,几于不报;四方所归,心行者也。

独王之国,劳而多祸;独国之君,卑而不威;自媒之女,丑而不信,未之见而亲焉,可以往矣;久而不忘焉,可以来矣。

日月不明,天不易也;山高而不见,地不易也。

言而不可复者,君不言也;行而不可再者,君不行也。

凡言而不可复,行而不可再者,有国者之大禁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管子-形势-译文

山虽然高但不倒塌,那么祈求的羊就得到了;水虽然深但不干涸,那么沉入水中的玉就达到了极致。天不会改变它的常规,地不会改变它的法则,春夏秋冬,不会改变它的节气,古往今来都是一样的。

蛟龙得到水,神通就可以显现;虎豹得到幽静的地方,威严就可以彰显。风雨无定,怨恨和愤怒也达不到。

贵族有办法施行命令,低贱的人有办法忘记自己的卑微。寿命长短、贫穷富贵,没有无端的归因。

受命的人,是君主的尊贵;接受辞令的人,是名声的象征。君主不干涉,民众就会自己尝试。抱着蜀犬不吠叫,庙堂就已经修缮好了。门槛上的鹅鸣声清脆,只有民歌才能与之相配。众多的人才,能够使民众得到教化,这是商纣王失败的原因。

随风飘荡的蓬草,不在宾客之列;燕雀聚集,道路畅通无阻。牺牲、玉璧,不足以供鬼神享用。主要功绩有定数,珍贵的货币有什么用?后羿的射术,不是简单的射箭;造父的驾车术,不是简单的驾驭;奚仲的巧手,不是简单的雕刻。

召唤远方的人,让他们无为而治;亲近的人,让他们谈论无为之事。只有夜晚行走的人,才是真正有独到之处的人。

平原上的洼地,对于高山来说有什么不同?大山中的凹地,对于深谷来说有什么不同?那些诽谤他人的人,不要让他们担任重任。赞誉臣子的人,可以远行。忧虑的人,可以引导他们走向正道。那些计划急躁而忧虑在眼前的人,应该去而不召回;提拔年长的人,可以远见未来;裁剪大的事物,是众人所效仿的。

美女的怀抱,穿上衣服后不要感到厌烦。确定的事情,不足以依赖;确定的话,不足以信任。过于小心谨慎的人,不会有大成就;过于贪吃的人,不会养肥身体;没有废弃的话,一定是参透了天地。

悬崖峭壁三仞高,对人类来说是极大的困难,但猿猴却能在那里饮水,所以说骄傲自大,专横行事,是行事中的祸害。不在田野上行走,不违背马匹;能够给予而不索取,这是天地之间的配对。

懒惰的人达不到目标,无远见的人怀疑神明。神明在内,达不到的人在外。在内的人将要借助,在外的人将要等待。黎明时分要警惕不要懒惰,晚辈如果遇到灾祸。

早上忘记的事情,晚上就失去了成果。邪恶之气进入体内,正直之色就会衰败。君主不称职,臣子就不称职。父亲不称职,儿子就不称职。上位者失去位置,下位者就会超越自己的本分。上下不和谐,命令就无法执行。衣冠不整,宾客就不会严肃;进退无序,政令就无法执行。既要怀有仁爱之心,又要威严,这样君主的道德就完备了。

不快乐的事情,没有人会感到悲伤;不产生的事情,没有人会感到死亡。过去的事情不会再来,未来的事情不会到达尽头。

道所说的都是一样的,但运用起来却不同。有听到道就喜欢治理家庭的人,是一家之主;有听到道就喜欢治理乡村的人,是一乡之主;有听到道就喜欢治理国家的人,是一国之主;有听到道就喜欢治理天下的人,是天下之主;有听到道就喜欢安定万物的人,是天下之配。道往的人,没有人来;道来的人,没有人去;道所设定的,就是身体的转化。保持满溢的,与天相配;安危与人为伴。失去天的度量,即使满溢也会干涸。上下不和谐,即使安宁也会危险。想要统治天下,却失去了天的法则,天下就无法统治。

得到天的法则,事情就像自然一样。失去天的法则,即使建立起来也会不安稳。法则既得到,没有人知道它是如何实现的。功绩既完成,没有人知道它是如何放弃的。藏匿起来而不受刑罚,这是天的法则。怀疑现在的人,可以观察过去;不知道未来的人,可以回顾过去,所有事物的产生,虽然途径不同,但最终都会达到同一个目标,古往今来都是一样的。

生栋梁覆盖房屋,怨恨和愤怒也达不到;弱小的孩子推下瓦片,慈母拿着棰子。天道的极致,远的人自然会亲近。人世间的起始,亲近的人反而会制造怨恨。万物对于人,没有偏私的亲近,也没有偏私的疏远;聪明的人有余,笨拙的人不足;顺应天意的人,天会帮助他;违背天意的人,天会违背他;天所帮助的,即使小也会变大;天所违背的,即使成功也会失败;顺应天意的人会有功绩,违背天意的人会怀有凶险,无法再次振兴。

乌鸦虽然狡猾,但并不亲近;不稳固的结,即使坚固也会解开;道的运用,贵在稳重。不要与不可能的事情为伍,不要勉强不能做到的事情,不要告诉不知道的事情;与不可能的事情为伍,勉强不能做到的事情,告诉不知道的事情,这就是劳而无功。见到就给予,几乎不亲近;见到就哀悼,几乎不结盟;见到就施舍,几乎不回报;四方归附的人,是心行的人。

独自统治的国家,劳苦而多灾祸;独自统治的君主,地位低下而不威严;自我推销的女人,外表丑陋而不可信。没有见过面就亲近她,可以去;长时间不忘她,可以来。

日月不明,天不会改变;山高而不见,地不会改变。说过的话不能收回,君主就不会再说;做过的事不能重复,君主就不会再做。所有说过的话不能收回,做过的事不能重复,这是有国家者的最大禁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管子-形势-注解

山高而不崩:比喻稳固不变,山虽高但不会倒塌,象征国家或社会秩序的稳固。

祈羊:古代祭祀用的羊,此处指祭祀活动。

渊深而不涸:深渊不会干涸,比喻事物的深厚或持久的生命力。

沈玉:沉入水中的美玉,比喻珍贵而深藏不露的事物。

天不变其常:天不会改变它的常规,指自然规律的不变性。

地不易其则:地不会改变它的法则,指大地和自然的稳定不变。

春秋冬夏:一年四季,代表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更替。

蛟龙得水:蛟龙得到水的滋养,比喻英雄人物得到适宜的环境而施展才华。

虎豹得幽:虎豹得到幽静的地方,比喻得到安全的庇护。

风雨无乡:风雨没有固定的家乡,比喻无处安身。

衔命者:接受君命的人,指忠诚于君主的人。

受辞者:接受辞令的人,指有才能和声望的人。

名之鉉:声望的象征,如宝剑,指人的声望和地位。

抱蜀不言:蜀地人民沉默寡言,比喻保守或内敛。

庙堂:古代朝廷,指国家政治中心。

槛鹄:关在笼子里的鹤,比喻被束缚的人才。

济济多士:众多的贤士,指人才济济。

殷民化之:使百姓受到教化,指贤士对民众的影响。

飞蓬之问:随风飘荡的蓬草所问的问题,比喻无根无据的疑问。

燕雀之集:燕子麻雀聚集,比喻小事一桩。

牺牷圭璧:古代祭祀用的牛羊和玉器,此处指祭祀用品。

主功有素:成就伟大的功业需要积累和准备。

宝币:珍贵的货币,此处指财富。

羿之道:后羿的射箭之道,比喻高超的技艺。

造父之术:造父驾驭马车的技艺,比喻卓越的技能。

奚仲之巧:奚仲制造车辆的巧妙,比喻精湛的工艺。

召远者使无为焉:召唤远方的人让他们无所作为,比喻不要过度干预。

亲近者言无事焉:亲近的人说没有事情,比喻要信任亲近的人。

夜行者:夜间行动的人,比喻秘密行动或行动迅速的人。

平原之隰:平原中的低洼地,比喻容易忽视的地方。

大山之隈:大山弯曲的地方,比喻难以到达的地方。

訾讆之人:毁谤他人的人,指恶意中伤的人。

譕臣者:夸奖臣子的人,指能够激励他人的人。

顾忧者:考虑忧虑的人,指深思熟虑的人。

坠岸三仞:从三仞高的悬崖上坠落,比喻极大的危险。

猿猱饮焉:猿猴在那里饮水,比喻在危险中找到生机。

伐矜好专:自大而专断,比喻骄傲自满。

举事之祸:行事不当所带来的祸害。

不行其野:不在野外行走,比喻不亲身经历。

不违其马:不违背马性,比喻顺应自然。

能予而无取者:能够给予而不求回报的人,比喻无私奉献。

天地之配:天地之间的和谐搭配,比喻理想的境界。

怠倦者:懒惰的人,指不勤奋的人。

无广者疑神:心胸狭窄的人怀疑神的存在,比喻心胸狭隘。

神者在内:精神在内,指内心的修养。

在内者将假:内心修养的人将会有所作为。

在门者将待:门外的人将等待时机。

曙戒勿怠:黎明时分要警惕不要懒惰。

后稚逢殃:晚辈遇到灾祸。

邪气入内:邪恶之气进入体内,比喻受到不良影响。

正色乃衰:正直的品质因此衰弱,指道德沦丧。

君不君:君主不像君主,指君主失职。

父不父:父亲不像父亲,指父亲失责。

子不子:子女不像子女,指子女不孝。

上失其位:上位者失去自己的位置,指君主失去统治地位。

下踰其节:下位者超越自己的本分,指臣子越位。

衣冠不正:衣帽不整,指仪表不庄重。

进退无仪:行动没有规矩,指行为不端正。

且怀且威:既怀有仁爱之心又具有威严,指君主的理想状态。

莫乐之:没有人喜欢它,指不喜欢的事物。

莫哀之:没有人悲伤它,指不值得悲伤的事物。

莫生之:没有人创造它,指没有价值的事物。

莫死之:没有人死亡,指没有生命的事物。

道之所言者一也:道所说的都是一样的,指道的一致性。

道往者:道所去的地方。

道来者:道所来的人。

道之所设:道所设立的原则。

持满者与天:保持满溢的人与天合一。

安危者与人:安危与人为伴。

失天之度:失去天的度量,指违背自然规律。

其道既得:道已经得到,指掌握了道的原则。

其功既成:功业已经完成,指已经取得了成就。

藏之无刑:将其藏匿起来,指不显露自己的才能。

疑今者察之古:怀疑现在的人可以考察古代。

不知来者视之往:不知道未来的人可以观察过去。

异趣而同归:不同的兴趣最终有相同的结果。

生栋覆屋:生长的栋梁覆盖房屋,比喻人才的贡献。

弱子下瓦:弱小的孩子搬下瓦片,比喻小事一桩。

慈母操棰:慈爱的母亲拿着棰子,比喻母爱的伟大。

天道之极:天道的极致,指自然法则的最高境界。

远者自亲:远的人自然亲近,指自然规律。

人事之起:人事的开始,指人的行为。

巧者有余:聪明的人有余,指才智超群。

拙者不足:笨拙的人不足,指才智不足。

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功业顺应天的人天会帮助他。

其功逆天者天违之:功业违背天的人天会违背他。

天之所助:天所帮助的,指得到天助的人。

天之所违:天所违背的,指违背天的人。

美人之怀:美女的心怀,比喻美好的愿望。

定服而勿厌也:穿上衣服不要厌倦,比喻习惯成自然。

必得之事:一定能够得到的事情,指必然的成功。

必诺之言:一定答应的话,指承诺。

小谨者不大立:过于小心谨慎的人不能成就大事。

訾食者不肥体:批评食物的人不会长胖,比喻挑剔的人不会有收获。

有无弃之言者:有无弃之言的人,指有话直说的人。

乌鸟之狡:乌鸦的狡猾,比喻人的狡猾。

不重之结:不牢固的结,比喻不稳定的联盟。

道之用也:道的用途,指道的实际应用。

贵其重也:重视它的稳定,指重视稳固的关系。

与不可:与不可行的人交往。

彊不能:勉强不能做到的事情。

告不知:告诉不知道的事情。

见与之交:看到别人给予就与之交往。

见哀之役:看到别人哀求就帮助他。

见施之德:看到别人施舍就回报他。

独王之国:独自统治的国家,指孤立无援的国家。

独国之君:独自统治国家的君主,指孤立无援的君主。

自媒之女:自己介绍自己的女子,指自作主张的人。

日月不明:日月不明亮,比喻政治不清明。

言而不可复:说过的话不能收回,指承诺不可撤销。

行而不可再:做过的事不能重复,指行为不可逆转。

有国者之大禁:有国家的人的大忌,指不可违背的禁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管子-形势-评注

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矣;渊深而不涸,则沈玉极矣,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古今一也。

此句以山高水深的自然景观比喻君王的威严和国家的稳定,强调天地自然规律的不变与古今一理。‘祈羊’与‘沈玉’均为古代祭祀用的祭品,此处比喻君王之德如同珍贵之玉,虽深藏不露却价值连城。‘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等句,则强调自然界规律的恒常性,以此类比君王治理国家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

此句用蛟龙和虎豹比喻君王,‘得水’和‘得幽’分别代表君王得到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从而发挥其神威和威严。这里的‘神’和‘威’不仅指君王的权力,也指其内在的道德和智慧。

风雨无乡,而怨怒不及也。

此句表达君王应如风雨无所不在,使百姓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感受到君王的庇护,从而减少怨怒。

贵有以行令,贱有以忘卑,寿夭贫富,无徒归也。

此句强调君王应以公正无私的态度对待不同身份地位的人,使所有人都能各安其位,不论寿夭贫富,都能有所归属。

衔命者,君之尊也。受辞者,名之鉉也。

此句中‘衔命’与‘受辞’分别指接受君命和向君王进言,‘君之尊’与‘名之鉉’则分别代表君王的尊贵和进言者的地位。这里强调君王与臣子的关系,以及臣子对君王的忠诚与尊重。

上无事,则民自试。

此句表达君王无为而治的理念,即君王不干预百姓的事务,让百姓自我尝试,从而实现国家的和谐与繁荣。

飞蓬之问,不在所宾;燕雀之集,道行不顾。

此句用飞蓬和燕雀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强调君王应以远大的志向和眼光看待国家大事,不应被琐事所困扰。

牺牷圭璧,不足以飨鬼神。

此句指出即使是珍贵的祭品也不足以满足鬼神的需求,强调君王应以德行为本,而非物质祭品。

羿之道,非射也;造父之术,非驭也;奚仲之巧,非斫削也。

此句用羿、造父、奚仲三位古代传说人物为例,说明真正的才能和技艺不是表面上的技艺,而是内在的道德和智慧。

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者言无事焉,唯夜行者独有也。

此句强调君王应任用贤能而不拘泥于远近,同时强调君王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亲近者所迷惑。

平原之隰,奚有于高?大山之隈,奚有于深?

此句用平原与隰、大山与隈比喻事物的高低深浅,强调事物本身并无绝对的高下之分,关键在于如何运用。

訾讆之人,勿与任大。

此句指出不可信任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强调用人之道。

美人之怀,定服而勿厌也。

此句用美人比喻美好的事物,强调应珍惜并不断追求美好的事物。

必得之事,不足赖也;必诺之言,不足信也。

此句指出过于绝对的事情和承诺并不可靠,强调应理性看待事物。

坠岸三仞,人之所大难也,而猿猱饮焉,故曰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此句用猿猱在险峻的岸边饮水比喻君王应谦虚谨慎,不可过于自信。

不行其野,不违其马;能予而无取者,天地之配也。

此句强调君王应以诚信为本,不违背承诺,同时强调施予而不求回报的道德。

怠倦者不及,无广者疑神,神者在内,不及者在门,在内者将假,在门者将待。

此句强调君王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外界干扰,同时强调君王内心的坚定和外表的谦逊。

曙戒勿怠,后稚逢殃。

此句强调君王应保持警惕,不可懈怠,否则会招致灾祸。

邪气入内,正色乃衰。

此句指出邪气侵入会导致君王失去正色,即道德和威严。

君不君,则臣不臣。父不父,则子不子。

此句强调君王和父亲应尽其职责,否则会导致臣子和子女失去规范。

上下不和,令乃不行。

此句指出上下级之间不和谐会导致政令无法执行。

且怀且威,则君道备矣。

此句强调君王应既有仁爱之心又有威严之态,才能具备完善的君道。

莫乐之,则莫哀之。莫生之,则莫死之。

此句强调君王应以公正无私的态度对待生老病死,不偏袒任何一方。

道之所言者一也,而用之者异。

此句指出道理是普遍适用的,但具体运用时会有所不同。

道往者,其人莫来;道来者,其人莫往;道之所设,身之化也。

此句强调君王应以道义为准则,以身作则。

持满者与天,安危者与人。

此句指出君王应保持谦逊,顺应天命,同时关注民生。

失天之度,虽满必涸。

此句强调君王应遵循天命,否则即使充满也会枯竭。

其道既得,莫知其为之。

此句指出君王得道后,人们往往不知道其具体行为,但都能感受到其影响力。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

此句强调通过对古往今来的观察,可以理解事物的本质,从而把握事物的规律。

生栋覆屋。怨怒不及;弱子下瓦,慈母操棰。

此句用生栋覆屋和弱子下瓦的比喻,说明君王应以民为本,关心民生。

天道之极,远者自亲。

此句强调君王应以德行为本,远者自然亲近。

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巧者有余,而拙者不足;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违之。

此句强调万物对人的态度是公平的,无论是亲近还是疏远,都会根据人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回报。

乌鸟之狡,虽善不亲。

此句用乌鸟的狡猾比喻人心难以捉摸,即使善良的人也可能不被亲近。

不重之结,虽固必解。

此句用不牢固的结比喻人际关系,强调人际关系的脆弱性。

道之用也,贵其重也。

此句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与不可,彊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

此句指出与不可靠的人交往、强迫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告诉别人自己不知道的事情,都是徒劳无功的。

见与之交,几于不亲;见哀之役,几于不结;见施之德,几于不报。

此句指出与人交往应真诚相待,不应有虚假的亲昵、表面的哀悼或施舍。

独王之国,劳而多祸;独国之君,卑而不威;自媒之女,丑而不信。

此句指出独自统治国家或君王过于谦卑都会带来麻烦,同时强调自夸的女性不可信。

日月不明,天不易也;山高而不见,地不易也。

此句用日月和山川比喻君王的德行,强调君王应以光明磊落和稳定为准则。

言而不可复者,君不言也;行而不可再者,君不行也。

此句强调君王应言行一致,不可轻易改变承诺。

凡言而不可复,行而不可再者,有国者之大禁也。

此句强调君王应遵守承诺,这是治国的重要原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管子-形势》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639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