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襄公-襄公元年

作者: 相传为左丘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

年代: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

内容简要: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纲,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襄公-襄公元年-原文

【经】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仲孙蔑会晋栾黡、宋华元、卫甯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薜人围宋彭城。

夏,晋韩厥帅师伐郑。仲孙蔑会齐崔杼、曹人、邾人、杞人次于鄫。

秋,楚公子壬夫帅师侵宋。

九月辛酉,天王崩。

邾子来朝。

冬,卫侯使公孙剽来聘。

晋侯使荀罃来聘。

【传】

元年春己亥,围宋彭城。非宋地,追书也。于是为宋讨鱼石,故称宋,且不登叛人也。谓之宋志。彭城降晋,晋人以宋五大夫在彭城者归,寘诸瓠丘。齐人不会彭城,晋人以为讨。二月,齐大子光为质于晋。

夏五月,晋韩厥、荀偃帅诸侯之师伐郑,入其郛,败其徒兵于洧上。于是东诸侯之师次于鄫,以待晋师。晋师自郑以鄫之师侵楚焦夷及陈,晋侯、卫侯次于戚,以为之援。

秋,楚子辛救郑,侵宋吕、留。郑子然侵宋,取犬丘。

九月,邾子来朝,礼也。

冬,卫子叔、晋知武子来聘,礼也。凡诸侯即位,小国朝之,大国聘焉。以继好结信,谋事补阙,礼之大者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襄公-襄公元年-译文

【经】

元年春天,周王的正月,鲁公即位。

仲孙蔑与晋国的栾黡、宋国的华元、卫国的甯殖、曹国人、莒国人、邾国人、滕国人、薜国人一起包围了宋国的彭城。

夏天,晋国的韩厥率领军队攻打郑国。仲孙蔑与齐国的崔杼、曹国人、邾国人、杞国人在鄫地会合。

秋天,楚国的公子壬夫率领军队入侵宋国。

九月辛酉日,周天王去世。

邾国的君主来朝见。

冬天,卫侯派公孙剽来访问。

晋侯派荀罃来访问。

【传】

元年春天己亥日,包围了宋国的彭城。彭城不是宋国的领土,这是后来记载的。当时是为了宋国讨伐鱼石,所以称为宋国,并且不承认叛徒。这被称为宋国的意志。彭城投降了晋国,晋国把在彭城的宋国五位大夫带回了晋国,安置在瓠丘。齐国人没有参加彭城的战斗,晋国因此讨伐齐国。二月,齐国的太子光作为人质去了晋国。

夏天五月,晋国的韩厥、荀偃率领诸侯的军队攻打郑国,攻入了郑国的外城,在洧水边击败了郑国的步兵。当时东方的诸侯军队驻扎在鄫地,等待晋国的军队。晋国的军队从郑国出发,带领鄫地的军队入侵楚国的焦夷和陈国,晋侯、卫侯驻扎在戚地,作为支援。

秋天,楚国的子辛救援郑国,入侵宋国的吕地和留地。郑国的子然入侵宋国,占领了犬丘。

九月,邾国的君主来朝见,这是符合礼仪的。

冬天,卫国的子叔、晋国的知武子来访问,这也是符合礼仪的。凡是诸侯即位,小国来朝见,大国来访问。这是为了继续友好关系,巩固信任,商讨事务,弥补不足,这是礼仪中的重要部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襄公-襄公元年-注解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指新君即位的第一年春天,按照周历的正月,新君正式登基。

仲孙蔑: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名蔑,字仲孙。

晋栾黡: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名栾黡。

宋华元:春秋时期宋国的大夫,名华元。

卫甯殖: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名甯殖。

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薜人:指曹国、莒国、邾国、滕国、薜国的人。

彭城:春秋时期宋国的城邑,位于今江苏省徐州市。

晋韩厥: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名韩厥。

齐崔杼: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名崔杼。

鄫:春秋时期的小国,位于今山东省枣庄市。

楚公子壬夫:春秋时期楚国的公子,名壬夫。

天王崩:指周天子去世。

邾子:春秋时期邾国的君主。

卫侯:春秋时期卫国的君主。

公孙剽: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名剽。

晋侯:春秋时期晋国的君主。

荀罃: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名荀罃。

鱼石:春秋时期宋国的大夫,名鱼石。

瓠丘:春秋时期的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齐大子光:春秋时期齐国的太子,名光。

荀偃: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名荀偃。

郛:指城郭的外围。

洧上:洧水之上,洧水是春秋时期的一条河流,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焦夷:春秋时期的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陈: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戚:春秋时期的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楚子辛: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名子辛。

吕、留:春秋时期的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犬丘:春秋时期的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卫子叔: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名子叔。

晋知武子: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名知武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襄公-襄公元年-评注

《春秋》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的历史。本文选自《春秋》中的一段,主要记载了鲁国新君即位后的第一年发生的重大事件。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诸侯国之间既有联盟,也有战争,体现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博弈和军事冲突。例如,晋国联合多个诸侯国围攻宋国的彭城,晋国又率领诸侯国攻打郑国,楚国则出兵救援郑国并入侵宋国。这些事件展示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权力斗争和地缘政治的复杂性。

从艺术特色来看,《春秋》以简洁的语言记录了历史事件,文字简练而富有深意。例如,文中提到‘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短短几个字就概括了新君即位的时间和背景。这种简洁的表达方式使得《春秋》成为后世史书的典范。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为我们研究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史料。通过对这些事件的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战争的起因和结果,以及各国之间的外交策略。例如,晋国围攻彭城是为了讨伐宋国的叛臣鱼石,这表明晋国在当时的诸侯国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如晋国的韩厥、荀偃,齐国的崔杼,楚国的公子壬夫等。这些人物在春秋时期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的行动和决策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还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权力斗争。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和外交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对后世的影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襄公-襄公元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63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