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襄公-襄公五年

作者: 相传为左丘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

年代: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

内容简要: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纲,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襄公-襄公五年-原文

【经】

五年春,公至自晋。

夏,郑伯使公子发来聘。

叔孙豹、鄫世子巫如晋。

仲孙蔑、卫孙林父会吴于善道。

秋,大雩。

楚杀其大夫 。

公会晋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齐世子光、吴人、鄫人于戚。

公至自会。

冬,戍陈。

楚公子贞帅师伐陈。

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齐世子光救陈。

十有二月,公至自救陈。

辛未,季孙行父卒。

【传】

五年春,公至自晋。

王使王叔陈生愬戎于晋,晋人执之。士鲂如京师,言王叔之贰于戎也。

夏,郑子国来聘,通嗣君也。

穆叔觌鄫大子于晋,以成属鄫。书曰:“叔孙豹、鄫大子巫如晋。”言比诸鲁大夫也。

吴子使寿越如晋,辞不会于鸡泽之故,且请听诸侯之好。晋人将为之合诸侯,使鲁、卫先会吴,且告会期。故孟献子、孙文子会吴于善道。

秋,大雩,旱也。

楚人讨陈叛故,曰:“由令尹子辛实侵欲焉。”乃杀之。书曰:“楚杀其大夫公子壬夫。”贪也。君子谓:“楚共王于是不刑。《诗》曰:‘周道挺挺,我心扃扃,讲事不令,集人来定。’己则无信。而杀人以逞,不亦难乎?《夏书》曰:‘成允成功。’”

九月丙午,盟于戚,会吴,且命戍陈也。穆叔以属鄫为不利,使鄫大夫听命于会。

楚子囊为令尹。范宣子曰:“我丧陈矣!楚人讨贰而立子囊,必改行而疾讨陈。陈近于楚,民朝夕急,能无往乎?有陈,非吾事也,无之而后可。”

冬,诸侯戍陈。子囊伐陈。十一月甲午,会于城棣以救之。

季文子卒。大夫入敛,公在位。宰庀家器为葬备,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无藏金玉,无重器备。君子是以知季文子之忠于公室也。相三君矣,而无私积,可不谓忠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襄公-襄公五年-译文

【经】

五年的春天,鲁公从晋国回来。

夏天,郑伯派公子发来访问。

叔孙豹和鄫国的世子巫前往晋国。

仲孙蔑和卫国的孙林父在善道与吴国会面。

秋天,举行了盛大的雩祭。

楚国杀了他们的大夫。

鲁公与晋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齐国的世子光、吴国人和鄫国人在戚地会面。

鲁公从会面回来。

冬天,戍守陈国。

楚国的公子贞率领军队攻打陈国。

鲁公与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齐国的世子光一起救援陈国。

十二月,鲁公从救援陈国的行动中回来。

辛未日,季孙行父去世。

【传】

五年的春天,鲁公从晋国回来。

周王派王叔陈生向晋国控诉戎族,晋国人逮捕了他。士鲂前往京师,说明王叔与戎族有勾结。

夏天,郑国的子国来访问,是为了传达新君的消息。

穆叔在晋国与鄫国的太子会面,以确认鄫国归属鲁国。史书记载:“叔孙豹、鄫国的太子巫前往晋国。”意思是说他们与鲁国的大夫地位相当。

吴国的君主派寿越前往晋国,解释为何没有参加鸡泽的会面,并请求与诸侯建立友好关系。晋国人准备为此召集诸侯,让鲁国和卫国先与吴国会面,并告知会面的日期。因此,孟献子和孙文子在善道与吴国会面。

秋天,举行了盛大的雩祭,因为发生了旱灾。

楚国追究陈国背叛的原因,说:“这是因为令尹子辛的贪婪。”于是杀了他。史书记载:“楚国杀了他们的大夫公子壬夫。”这是因为他贪婪。君子评论说:“楚共王在这件事上不公正。《诗经》说:‘周道挺挺,我心扃扃,讲事不令,集人来定。’自己却没有信用。而通过杀人来达到目的,不是很难吗?《夏书》说:‘成允成功。’”

九月丙午日,诸侯在戚地结盟,与吴国会面,并命令戍守陈国。穆叔认为鄫国归属鲁国不利,让鄫国的大夫在会面上听从命令。

楚国的子囊成为令尹。范宣子说:“我们失去了陈国!楚国追究背叛者并立子囊为令尹,必定会改变政策并迅速讨伐陈国。陈国靠近楚国,民众日夜担忧,能不投靠楚国吗?拥有陈国,不是我们的责任,失去它才是。”

冬天,诸侯戍守陈国。子囊攻打陈国。十一月甲午日,诸侯在城棣会面以救援陈国。

季文子去世。大夫们为他入殓,鲁公在场。宰官准备家中的器具作为葬礼的用品,没有穿丝绸的妾室,没有吃粮食的马匹,没有收藏金玉,没有多余的器具。君子因此知道季文子对公室的忠诚。他辅佐了三位君主,却没有私人的积蓄,这难道不是忠诚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襄公-襄公五年-注解

大雩:古代的一种祈雨仪式,通常在旱灾时举行,以求上天降雨。

公子发:郑国的公子,名发,此次出使鲁国是为了进行外交聘问。

叔孙豹:鲁国的大夫,叔孙氏,名豹。

鄫世子巫:鄫国的世子,名巫,此次前往晋国是为了完成属国的任务。

仲孙蔑:鲁国的大夫,仲孙氏,名蔑。

卫孙林父:卫国的大夫,孙氏,名林父。

善道:地名,位于今山东省境内,是此次会盟的地点。

楚杀其大夫:楚国处决了其大夫公子壬夫,因其贪欲导致陈国背叛。

戚: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是此次会盟的地点。

戍陈:诸侯国派兵驻守陈国,以防止楚国再次进攻。

季孙行父:鲁国的大夫,季孙氏,名行父,是鲁国的重臣。

王叔陈生:周王室的王叔,名陈生,因与戎族有勾结而被晋国拘捕。

士鲂:晋国的大夫,名鲂,此次前往京师是为了向周王报告王叔陈生的情况。

郑子国:郑国的公子,名子国,此次出使鲁国是为了通嗣君。

穆叔:鲁国的大夫,叔孙氏,名豹,此次与鄫世子巫一同前往晋国。

吴子:吴国的君主,此次派遣寿越前往晋国,解释未能参加鸡泽之会的原因。

孟献子:鲁国的大夫,仲孙氏,名蔑,此次与孙文子一同会吴于善道。

孙文子:卫国的大夫,孙氏,名林父,此次与孟献子一同会吴于善道。

楚共王:楚国的君主,此次因陈国背叛而处决了大夫公子壬夫。

子囊:楚国的新任令尹,接替了被处决的公子壬夫。

范宣子:晋国的大夫,此次对楚国的新任令尹子囊表示担忧。

季文子:鲁国的大夫,季孙氏,名行父,此次去世,因其忠诚于公室而受到赞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襄公-襄公五年-评注

这段文字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外交活动和军事行动,反映了当时复杂的国际关系和诸侯国之间的权力斗争。

文中提到的‘大雩’仪式,展示了古代中国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依赖,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通过记载各国大夫的出使和会盟,可以看出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外交礼仪和相互制衡的政治格局。

楚国处决大夫公子壬夫的事件,揭示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和君主对权力的绝对控制。

季文子的去世和对其忠诚的赞誉,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忠诚和廉洁的高度重视,以及士大夫阶层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整段文字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还通过细节描写和人物对话,展现了春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襄公-襄公五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62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