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襄公-襄公二年

作者: 相传为左丘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

年代: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

内容简要: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纲,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襄公-襄公二年-原文

二年春,王正月,葬简王。

郑师伐宋。

夏五月庚寅,夫人姜氏薨。

六月庚辰,郑伯睔卒。

晋师、宋师、卫甯殖侵郑。

秋七月,仲孙蔑会晋荀罃、宋华元、卫孙林父、曹人、邾人于戚。

己丑,葬我小君齐姜。

叔孙豹如宋。

冬,仲孙蔑会晋荀罃、齐崔杼、宋华元、卫孙林父、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于戚,遂城虎牢。

楚杀其大夫公子申。

二年春,郑师侵宋,楚令也。

齐侯伐莱,莱人使正舆子赂夙沙卫以索马牛皆百匹,齐师乃还。君子是以知齐灵公之为灵也。

夏,齐姜薨。初,穆姜使择美槚,以自为榇与颂琴。季文子取以葬。君子曰:“非礼也。礼无所逆,妇,养姑者也,亏姑以成妇,逆莫大焉。《诗》曰:‘其惟哲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季孙于是为不哲矣。且姜氏,君之妣也。《诗》曰:‘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偕。’”齐侯使诸姜、宗妇来送葬。召莱子,莱子不会,故晏弱城《东阳》以偪之。

郑成公疾,子驷请息肩于晋。公曰“楚君以郑故,亲集矢于其目,非异人任,寡人也。若背之,是弃力与言,其谁暱我?免寡人,唯二三子!”

秋七月庚辰,郑伯睔卒。于是子罕当国,子驷为政,子国为司马。晋师侵郑,诸大夫欲从晋,子驷曰:“官命未改。”

会于戚,谋郑故也。孟献子曰:“请城虎牢以偪郑。”知武子曰:“善。鄫之会,吾子闻崔子之言,今不来矣。滕、薛、小邾之不至,皆齐故也。寡君之忧不唯郑。罃将复于寡君,而请于齐。得请而告,吾子之功也。若不得请,事将在齐。吾子之请,诸侯之福也,岂唯寡君赖之。”

穆叔聘于宋,通嗣君也。

冬,复会于戚,齐崔武子及滕、薛、小邾之大夫皆会,知武子之言故也。遂城虎牢,郑人乃成。

楚公子申为右司马,多受小国之赂,以偪子重、子辛,楚人杀之。故书曰:“楚杀其大夫公子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襄公-襄公二年-译文

鲁成公二年春天,周历正月,安葬了简王。

郑国军队攻打宋国。

夏季五月庚寅日,夫人姜氏去世。

六月庚辰日,郑伯睔去世。

晋国、宋国、卫国的甯殖联合入侵郑国。

秋季七月,仲孙蔑在戚地与晋国的荀罃、宋国的华元、卫国的孙林父、曹国人、邾国人会面。

己丑日,安葬了我们的夫人齐姜。

叔孙豹前往宋国。

冬季,仲孙蔑在戚地与晋国的荀罃、齐国的崔杼、宋国的华元、卫国的孙林父、曹国人、邾国人、滕国人、薛国人、小邾国人会面,随后修筑了虎牢城。

楚国杀了他们的大夫公子申。

鲁成公二年春天,郑国军队入侵宋国,这是楚国的命令。

齐侯攻打莱国,莱国人派正舆子贿赂夙沙卫,送给他一百匹马和一百头牛,齐军于是撤退。君子因此知道齐灵公被称为“灵”的原因。

夏季,齐姜去世。当初,穆姜让人挑选上好的槚木,用来为自己制作棺材和颂琴。季文子拿这些来安葬齐姜。君子说:“这是不合礼的。礼是不能违背的,媳妇是侍奉婆婆的,损害婆婆来成全媳妇,这是最大的违背。《诗经》说:‘只有明智的人,才能告诉他善言,顺德的行动。’季孙在这件事上是不明智的。而且姜氏是国君的母亲。《诗经》说:‘酿造美酒,献给祖先,以完成各种礼仪,降下丰厚的福佑。’”齐侯派诸姜和宗妇来送葬。召见莱子,莱子没有来,所以晏弱修筑东阳城来逼迫他。

郑成公生病,子驷请求向晋国求和。郑成公说:“楚君因为郑国的缘故,亲自中箭伤到眼睛,这不是别人的责任,而是我的责任。如果背叛楚国,就是抛弃了力量和信义,谁还会亲近我们?能免除我的罪责的,只有你们几位了!”

秋季七月庚辰日,郑伯睔去世。于是子罕执掌国政,子驷负责政务,子国担任司马。晋国军队入侵郑国,各位大夫都想顺从晋国,子驷说:“官方的命令还没有改变。”

在戚地会面,是为了商讨郑国的事情。孟献子说:“请修筑虎牢城来逼迫郑国。”知武子说:“好。在鄫地的会面,您听到了崔子的话,现在他不来了。滕国、薛国、小邾国没有来,都是因为齐国的缘故。我们国君的忧虑不仅仅是郑国。罃将向国君报告,并向齐国请求。如果得到允许就告诉您,这是您的功劳。如果得不到允许,事情将在齐国解决。您的请求,是诸侯的福气,不仅仅是我们国君依赖的。”

穆叔出使宋国,是为了与新君沟通。

冬季,再次在戚地会面,齐国的崔武子以及滕国、薛国、小邾国的大夫都来了,这是因为知武子的话。于是修筑了虎牢城,郑国人于是屈服。

楚国的公子申担任右司马,收受了许多小国的贿赂,以此来逼迫子重和子辛,楚国人杀了他。所以《春秋》记载:“楚国杀了他们的大夫公子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襄公-襄公二年-注解

简王:周简王,东周时期的君主,公元前585年至前572年在位。

姜氏: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夫人,其去世在《春秋》中有记载。

郑伯睔:郑国的君主,名睔,其去世标志着郑国政治格局的变化。

晋师、宋师、卫甯殖侵郑:指晋国、宋国和卫国的军队联合侵略郑国,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

仲孙蔑:鲁国的大夫,参与多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和军事行动。

齐姜:齐国的一位夫人,其葬礼在《春秋》中有详细记载。

叔孙豹:鲁国的大夫,曾出使宋国,进行外交活动。

虎牢:古代重要的关隘,位于今河南省荥阳市,战略地位重要。

公子申:楚国的大夫,因受贿被楚王所杀,反映了楚国政治的腐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襄公-襄公二年-评注

这段文本选自《春秋》及其传,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活动以及重要人物的生死。通过这些记载,我们可以窥见当时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和内部政治斗争。

首先,文本中提到的‘郑师伐宋’、‘晋师、宋师、卫甯殖侵郑’等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频繁战争和联盟变化。这些战争不仅是领土和资源的争夺,更是各国实力和影响力的较量。

其次,文本中详细记载了多位重要人物的生死,如‘夫人姜氏薨’、‘郑伯睔卒’等。这些记载不仅是对个人生平的记录,更是对当时社会风俗、礼仪制度的反映。例如,姜氏的葬礼中涉及到的礼仪问题,体现了当时社会对礼仪的重视和对传统习俗的遵循。

再者,文本中提到的‘会于戚’、‘城虎牢’等事件,展示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外交活动和战略布局。特别是‘城虎牢’这一行动,不仅是对郑国的军事压力,更是对整个中原地区战略格局的重要影响。

最后,文本中提到的‘楚杀其大夫公子申’事件,揭示了楚国政治的腐败和内部斗争。公子申因受贿被杀,反映了当时政治道德的沦丧和权力斗争的残酷。

总体而言,这段文本不仅是对春秋时期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对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等多方面情况的反映。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变迁。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襄公-襄公二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62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