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谷梁(约公元前530年-公元前460年),春秋时期鲁国学者,擅长历史与政治的解读。与公羊学派并立,谷梁传是儒家经典之一,对《春秋》有独特的解释方式。谷梁注重礼仪和政治道德的结合,强调历史的教育功能。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内容简要:《谷梁传》是《春秋》的另一部重要注解,专门解释和注释《春秋》中的事件和背景。与《公羊传》相比,《谷梁传》更侧重于政治、军事及伦理的联系,深入探讨了春秋时期各个国家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如何通过礼制来维持国家的稳定。书中通过详尽的历史叙述和对比,展现了历史人物的政治智慧和为国家治理所采取的策略。谷梁传不仅提供了对历史事件的详细解读,也对儒家思想中的道德与政治的关系进行了深刻探讨。作为《春秋》的三大传之一,《谷梁传》对后代的儒学和史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隐公-九年-原文
一、九年,春,天王使南季来聘。
南,氏姓也。
季,字也。
聘,问也。
聘诸侯,非正也。
二、三月,癸酉,大雨,震电。
庚辰,大雨雪。
震,雷也。
电,霆也。
志疏数也,八日之间,再有大变,阴阳错行,故谨而日之也。
雨月,志正也。
三、侠卒。
侠者所侠也。
弗大夫者,隐不爵大夫也。
隐之不爵大夫何也?
曰,不成为君也。
四、夏,城郎。
五、秋,七月。
无事焉,何以书?
不遗时也。
六、冬,公会齐侯于防。
会者,外为主焉尔。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隐公-九年-译文
一、九年春天,天王派遣南季前来访问。
南是姓氏,季是字,聘是访问的意思。访问诸侯,不是正途。
二、三月癸酉日,下起了大雨,伴有雷电。庚辰日,又下起了大雨雪。
震是雷,电是雷霆。记载得比较简略,八天之内发生了两次大变化,阴阳交错,所以特别记录下来。雨的月份,是记载正常的事。
三、某位侠士去世了。
侠是指某位侠士,不是大夫的人,是隐居而不封为大夫的人。为什么隐居的人不封为大夫呢?回答说,因为不成为君主。
四、夏天,修筑了郎城的城墙。
五、秋天,七月。
没有特别的事情,为什么要记载呢?是为了不遗漏时间。
六、冬天,诸侯在防地会见了齐侯。
会是指外部事务由主办方负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隐公-九年-注解
天王: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指周王朝的君主,即周天子。
南季:南季是南方的使者,季是古代对年轻男子的美称。
聘:古代指诸侯国之间互相访问,以表示友好或进行外交活动。
诸侯:古代中国分封制度下的地方诸侯,即各个领地的统治者。
震:古代文献中常用来指代雷声,也泛指雷。
电:指闪电,古代称为霆。
志:记录,记载。
疏数:频繁与稀疏,此处指时间的间隔。
阴阳错行:指阴阳二气运行错乱,不符合常理。
侠:古代指有侠义精神的人,此处指被侠义精神所感召的人。
大夫:古代中国的官职,低于诸侯,高于士。
隐:指隐居,不追求官职。
爵:古代授予贵族的称号或荣誉。
会:古代指诸侯或贵族之间的会面。
齐侯:齐国的君主。
防:古代地名,此处指防城,诸侯国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隐公-九年-评注
一、九年,春,天王使南季来聘。
此句开篇即点明了时间背景,‘九年’为周历,‘春’字暗示了生机勃勃的季节。‘天王使南季来聘’中的‘天王’指的是周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南季’则是对南国使者的称呼,‘聘’在此处意为访问或问候。这一事件反映了周王朝与南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同时也体现了周王朝对周边诸侯国的控制与影响。‘聘诸侯,非正也’则是对这种外交行为的评价,认为这不是一种正当的外交方式。
二、三月,癸酉,大雨,震电。庚辰,大雨雪。
此段描述了连续的天气变化。‘癸酉’、‘庚辰’是干支纪日的表示,‘大雨’、‘震电’、‘大雨雪’则是对天气现象的详细记录。‘震’字指的是雷,‘电’字指的是闪电,‘志疏数也’表示这种天气变化频繁,‘阴阳错行’则是古代对天气变化的一种解释,认为这是阴阳失衡的表现。‘故谨而日之也’说明作者对这种异常天气的变化持谨慎态度,并详细记录下来。‘雨月,志正也’则是对正常雨季的描述,表明这种天气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三、侠卒。
‘侠卒’指的是一位名叫侠的人去世了。‘侠’在此处可能指的是一个有侠义精神的人,‘卒’则是去世的意思。这句话简洁地记录了一个人的离世,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献中对人物生死的关注。
四、夏,城郎。
‘夏’字指明了时间,‘城郎’则是对一项工程活动的描述。‘城’在这里指的是建造城墙,‘郎’则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人名。这句话记录了在夏季进行的一项城市建设活动,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城市防御建设的重视。
五、秋,七月。
这句话只是简单地记录了时间,‘秋’字指明了季节,‘七月’则是具体的月份。由于本段没有具体的事件描述,作者可能只是想强调这一时间段的存在,或者为后续事件的发生做铺垫。
六、冬,公会齐侯于防。
‘冬’字再次指明了时间,‘公会齐侯于防’则是对一次外交活动的描述。‘公会’指的是诸侯之间的会盟,‘齐侯’指的是齐国的君主,‘防’则是会盟的地点。这句话记录了周王朝与齐国在冬季的一次会盟,反映了古代诸侯国之间复杂的外交关系。‘会者,外为主焉尔’则是对会盟性质的一种解释,认为会盟是由外部因素主导的。
整体而言,这段古文通过简洁的文字记录了古代社会的一系列事件,包括政治、外交、天文、社会生活等方面。这些记录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真实面貌,也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同时,作者在记录这些事件时,也体现了一定的文学性和哲学性,如对天气变化的关注、对人物生死的记录等,都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