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文公-二年

作者: 谷梁(约公元前530年-公元前460年),春秋时期鲁国学者,擅长历史与政治的解读。与公羊学派并立,谷梁传是儒家经典之一,对《春秋》有独特的解释方式。谷梁注重礼仪和政治道德的结合,强调历史的教育功能。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内容简要:《谷梁传》是《春秋》的另一部重要注解,专门解释和注释《春秋》中的事件和背景。与《公羊传》相比,《谷梁传》更侧重于政治、军事及伦理的联系,深入探讨了春秋时期各个国家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如何通过礼制来维持国家的稳定。书中通过详尽的历史叙述和对比,展现了历史人物的政治智慧和为国家治理所采取的策略。谷梁传不仅提供了对历史事件的详细解读,也对儒家思想中的道德与政治的关系进行了深刻探讨。作为《春秋》的三大传之一,《谷梁传》对后代的儒学和史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文公-二年-原文

一、二年,春,王二月,甲子,晋侯及秦师战于彭衙,秦师败绩。

二、丁丑,作僖公主。

作,为也,为僖公主也。立主,丧主于虞,吉主于练。作僖公主,讥其后也。作主、坏庙,有时日于练焉。坏庙,坏庙之道,易檐可也,改涂可也。

三、三月,乙巳,及晋处父盟。

不言公,处父伉也,为公讳也。何以知其与公盟?以其日也。何以不言公之如晋?所耻也。出不书,反不致也。

四、夏,六月,公孙敖会宋公、陈侯、郑伯、晋士縠盟于垂陇。

内大夫可以会外诸侯。

五、自十有二月不雨,至于秋七月。

历时而言不雨,文不忧雨也。不忧雨者,无志乎民也。

六、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跻僖公。

大事者何?大是事也,着祫、尝。祫祭者,毁庙之主,陈于大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祭于大祖。跻,升也。先亲而后祖也,逆祀也。逆祀,则是无昭穆也。无昭穆则是无祖也,无祖则无天也。故曰文无天。无天者,是无天而行也。君子不以亲亲害尊尊,此春秋之义也。

七、冬,晋人、宋人、陈人、郑人伐秦。

八、公子遂如齐纳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文公-二年-译文

一、两年,春天,在二月甲子这一天,晋国的国君和秦国的军队在彭衙进行了战斗,秦国的军队大败。

二、在丁丑这一天,立了僖公主。‘作’在这里是‘为’的意思,指的是立了僖公主。立公主,丧主在虞地,吉主在练地。立僖公主,是对她后代的批评。立公主、毁庙,都有特定的日子在练地。毁庙,指的是毁掉庙宇,可以更换屋顶,也可以改变涂料。

三、三月,乙巳这一天,与晋国的处父结盟。没有提到公,因为处父是国君,为了避讳国君的名字。怎么知道他们结盟了?因为记录了日期。为什么不说国君去晋国?这是国君感到羞耻的事情。出发时不记录,回来也不表示敬意。

四、夏天,六月,公孙敖与宋国的国君、陈国的国君、郑国的国君、晋国的士縠在垂陇结盟。内大夫可以与外诸侯会盟。

五、从去年十二月没有下雨,一直持续到这年秋天的七月。这里用历时来说明没有下雨,文中并没有表现出对雨的忧虑。不忧虑雨,是因为没有关心民众。

六、八月,丁卯这一天,在大庙举行了重大仪式,将僖公的神位提升。重大仪式是指什么?这里指的是重大的祭祀活动,包括祫祭和尝祭。祫祭是指毁掉庙宇的主神,陈放在大祖庙,未毁庙的主神都提升到一起在祖庙祭祀。提升,就是升迁。先尊敬亲人然后尊敬祖先,这是逆序祭祀。逆序祭祀意味着没有按照昭穆顺序,没有昭穆顺序就等于没有祖先,没有祖先就没有天。所以说文公没有天。没有天,就是没有天而行。君子不会因为亲近亲人而损害尊敬他人,这是春秋的大义。

七、冬天,晋国人、宋国人、陈国人、郑国人联合攻打秦国。

八、公子遂前往齐国,送去彩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文公-二年-注解

晋侯:晋国的君主,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

秦师:秦国的军队。

彭衙:地名,位于今陕西省眉县。

作:动词,建立、设立的意思。

僖公主:春秋时期鲁国的公主。

练:古代丧服的一种,指丧服的布料。

讥:批评、指责。

坏庙:毁坏庙宇。

易檐:更换屋檐。

改涂:改变墙壁的颜色。

乙巳:干支纪年法中的一种,代表某一天的干支。

处父:人名,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大夫。

伉:匹敌、相当。

如晋:前往晋国。

耻:感到羞耻。

内大夫:国内的官员。

宋公:宋国的君主。

陈侯:陈国的君主。

郑伯:郑国的君主。

晋士縠:晋国的一位士人。

垂陇: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十有二月:即十二月。

大事:重大的祭祀活动。

大庙:太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庙宇。

跻:提升、上升。

僖公:春秋时期鲁国的君主。

祫祭: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将毁庙之主和未毁庙之主一起祭祀。

大祖:祖先的宗庙。

昭穆:古代宗庙中排列祖先的次序,昭为始祖的子孙,穆为始祖的配偶的子孙。

文无天:文公没有天理,指文公的祭祀行为不合礼制。

公子遂:人名,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公子。

纳币:古代婚嫁中男方送给女方的聘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文公-二年-评注

一、二年,春,王二月,甲子,晋侯及秦师战于彭衙,秦师败绩。

此句简述了晋侯与秦师在彭衙的战争,以‘败绩’二字点明秦师战败,体现了春秋时期战争的残酷与无情。‘王二月’表明了时间,‘甲子’则是干支纪日,体现了古人对时间记录的精确。

二、丁丑,作僖公主。

‘作’在此处意为‘设立’,‘僖公主’指立僖公之女为公主。此句反映了古代立公主的礼仪,同时‘作僖公主,讥其后也’表明了立公主的行为引起了后世的不满。

‘作主、坏庙,有时日于练焉’中的‘坏庙’指毁坏庙宇,‘练’指练祭,是古代祭祀的一种形式。此句说明了毁坏庙宇的时间与练祭有关,反映了古代祭祀制度与时间观念。

三、三月,乙巳,及晋处父盟。

‘及’在此处意为‘与’,‘晋处父’指晋国的大夫。此句说明了晋国大夫与晋侯结盟的时间,‘不言公,处父伉也,为公讳也’表明了晋侯为了避讳,没有直接提及自己的名字。

四、夏,六月,公孙敖会宋公、陈侯、郑伯、晋士縠盟于垂陇。

此句描述了公孙敖与宋、陈、郑、晋四国诸侯在垂陇结盟的情况,‘内大夫可以会外诸侯’说明了古代内大夫参与外诸侯盟约的合法性。

五、自十有二月不雨,至于秋七月。

此句以简练的语言描述了从去年十二月到今年七月长时间无雨的情况,‘文不忧雨也’表明了作者对这一现象的不关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现象的态度。

六、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跻僖公。

‘大事’指重大的祭祀活动,‘大庙’是古代祭祀的重要场所。此句描述了在八月丁卯日举行的大祭祀活动,‘跻僖公’则是对僖公的追尊。

‘无昭穆’、‘无祖’、‘无天’等词语反映了古代对祭祀制度、祖先崇拜和天道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春秋时期对礼制的维护。

七、冬,晋人、宋人、陈人、郑人伐秦。

此句说明了晋、宋、陈、郑四国共同伐秦的情况,反映了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与冲突。

八、公子遂如齐纳币。

‘如’在此处意为‘前往’,‘纳币’是古代婚姻的一种礼仪。此句描述了公子遂前往齐国纳币的情景,反映了古代婚姻制度与礼仪。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文公-二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607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