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成公-十八年

作者: 谷梁(约公元前530年-公元前460年),春秋时期鲁国学者,擅长历史与政治的解读。与公羊学派并立,谷梁传是儒家经典之一,对《春秋》有独特的解释方式。谷梁注重礼仪和政治道德的结合,强调历史的教育功能。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内容简要:《谷梁传》是《春秋》的另一部重要注解,专门解释和注释《春秋》中的事件和背景。与《公羊传》相比,《谷梁传》更侧重于政治、军事及伦理的联系,深入探讨了春秋时期各个国家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如何通过礼制来维持国家的稳定。书中通过详尽的历史叙述和对比,展现了历史人物的政治智慧和为国家治理所采取的策略。谷梁传不仅提供了对历史事件的详细解读,也对儒家思想中的道德与政治的关系进行了深刻探讨。作为《春秋》的三大传之一,《谷梁传》对后代的儒学和史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成公-十八年-原文

一、十有八年,春,王正月,晋杀其大夫胥童。

二、庚申,晋弒其君州蒲。称国以弒其君,君恶甚矣。

三、齐杀其大夫国佐。

四、公如晋。

五、夏,楚子、郑伯伐宋。宋鱼石复入于彭城。

六、公至自晋。

七、晋侯使士匄来聘。

八、秋,杞伯来朝。

九、八月,邾子来朝。

十、筑鹿囿。筑不志,此其志何也?山林薮泽之利,所以与民共也。虞之,非正也。

十一、己丑,公薨于路寝。路寝,正也。男子不绝妇人之手,以齐终也。

十二、冬,楚人、郑人侵宋。

十三、晋侯使士鲂来乞师。

十四、十有二月,仲孙蔑会晋侯、宋公、卫侯、邾子、齐崔杼,同盟于虚朾。

十五、丁未,葬我君成公。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成公-十八年-译文

一、十八年后,春天,周王正月,晋国杀了他们的大夫胥童。

二、庚申日,晋国杀害了他们的国君州蒲。用国名来称呼弒君的行为,国君的恶行已经非常严重。

三、齐国杀了他们的大夫国佐。

四、鲁公前往晋国。

五、夏天,楚国国君和郑国国君攻打宋国。宋国的鱼石重新回到彭城。

六、鲁公从晋国回来。

七、晋国的晋侯派士匄来访问。

八、秋天,杞国的国君来朝见。

九、八月,邾国的国君来朝见。

十、修建鹿囿。修建了但没记载,这是什么原因呢?山林沼泽的利益,是用来和百姓共享的。私占它们,是不正当的。

十一、己丑日,鲁公在正室(路寝)去世。正室是正堂,男子不应离开妇女的手,以此来保持家庭和睦。

十二、冬天,楚国人、郑国人侵犯宋国。

十三、晋国的晋侯派士鲂来请求援助军队。

十四、十二月,仲孙蔑会见了晋国的晋侯、宋国的宋公、卫国的卫侯、邾国的邾子、齐国的崔杼,在虚朾结盟。

十五、丁未日,安葬我们君主鲁成公。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成公-十八年-注解

十八年:指鲁国历史上的第十八年,即鲁文公十八年。

春:春季,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通常指农历的正月至三月。

王正月:古代君主发布的历书,称为王正,正月即为一年的开始。

晋杀其大夫胥童:晋国杀死了自己的大夫胥童,反映了当时大夫之间的权力斗争。

庚申:古代历法中的干支纪日,庚申是天干地支中的一种组合。

晋弒其君州蒲:晋国弑杀了自己的君主州蒲,弒指杀害君主。

称国以弒其君,君恶甚矣:用国名来指代弒君的行为,说明君主恶行严重。

齐杀其大夫国佐:齐国杀死了自己的大夫国佐,同样反映了大夫之间的权力斗争。

公如晋:鲁国的君主前往晋国。

楚子、郑伯伐宋:楚国的君主和郑国的君主联合攻打宋国。

宋鱼石复入于彭城:宋国的鱼石重新回到彭城,彭城是宋国的一个城池。

公至自晋:鲁国的君主从晋国返回。

晋侯使士匄来聘:晋国的君主派遣士匄前来访问。

杞伯来朝:杞国的君主前来朝见鲁国的君主。

邾子来朝:邾国的君主前来朝见鲁国的君主。

筑鹿囿:修建鹿囿,囿是一种园林。

筑不志,此其志何也?:修建的鹿囿没有记载在史书中,这是为什么?

山林薮泽之利,所以与民共也:山林、湖泊等自然资源是为了与民众共同利用。

虞之,非正也:私自占有,不符合正道。

己丑:古代历法中的干支纪日,己丑是天干地支中的一种组合。

公薨于路寝:鲁国的君主在正寝去世,薨指君主或贵族去世。

路寝,正也:正寝是君主居住的地方。

男子不绝妇人之手,以齐终也:男子不离开妇人的手,表示夫妻关系和谐,直到终老。

楚人、郑人侵宋:楚国人、郑国人入侵宋国。

晋侯使士鲂来乞师:晋国的君主派遣士鲂前来请求援助。

十有二月:即十二月,古代历法中的月份。

仲孙蔑会晋侯、宋公、卫侯、邾子、齐崔杼,同盟于虚朾:仲孙蔑与晋侯、宋公、卫侯、邾子、齐崔杼在虚朾会盟,同盟指结成同盟。

丁未:古代历法中的干支纪日,丁未是天干地支中的一种组合。

葬我君成公:安葬鲁国的君主成公。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成公-十八年-评注

一、十有八年,春,王正月,晋杀其大夫胥童。

此句开篇即点明时间,‘十有八年’指鲁国历史上的第十八年,即公元前589年。‘春’字表明季节,‘王正月’则是按照周王朝的历法,强调鲁国与周王朝的宗法关系。‘晋杀其大夫胥童’则是一则重大政治事件,反映了晋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大夫’一词在古代指官职,‘胥童’是人名,其被杀表明了晋国内部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二、庚申,晋弒其君州蒲。

此句继续描述晋国内部的政治动荡。‘庚申’是干支纪日,用于记录具体日期。‘晋弒其君州蒲’中的‘弒’字,意为杀害,表明晋国国君州蒲被杀,这进一步加剧了晋国内部的混乱。

三、齐杀其大夫国佐。

此句记载了齐国国内的政治事件。‘齐杀其大夫国佐’表明齐国也发生了权力斗争,国佐大夫被杀,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政治动荡的普遍性。

四、公如晋。

此句说明鲁国国君前往晋国,可能是为了参与或调解晋国内部的政治纷争,或者是寻求晋国的支持。

五、夏,楚子、郑伯伐宋。宋鱼石复入于彭城。

此句描述了楚、郑两国联合进攻宋国的历史事件。‘夏’字表明时间,‘楚子’和‘郑伯’分别指楚国的君主和郑国的君主。‘宋鱼石复入于彭城’则说明宋国在战争中遭受重创,鱼石逃回彭城。

六、公至自晋。

此句说明鲁国国君从晋国返回,可能完成了某种使命或任务。

七、晋侯使士匄来聘。

此句记载了晋国国君派遣使者士匄前来鲁国,‘聘’字意为访问,可能带有外交或政治交流的目的。

八、秋,杞伯来朝。

此句描述了杞国国君杞伯前来鲁国朝贡,‘秋’字表明时间,‘来朝’则表明了杞国对鲁国的臣服关系。

九、八月,邾子来朝。

此句与第八句类似,描述了邾国国君邾子前来鲁国朝贡,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朝贡体系的运作。

十、筑鹿囿。

此句记载了鲁国国君修建鹿囿的事件。‘筑’字意为建造,‘鹿囿’是饲养鹿的地方。此句看似简单,实则反映了当时贵族对狩猎活动的重视,以及国家在资源分配上的考虑。

十一、己丑,公薨于路寝。

此句记录了鲁国国君在路寝去世的事件。‘己丑’是干支纪日,‘公薨’意为国君去世,‘路寝’是国君的寝宫,‘正也’强调这是国君的正式居所。‘男子不绝妇人之手,以齐终也’则是对国君去世的哀悼,反映了当时对君主权力的尊重。

十二、冬,楚人、郑人侵宋。

此句描述了楚、郑两国再次联合进攻宋国的历史事件,‘冬’字表明时间,‘侵宋’则表明了宋国在战争中的弱势地位。

十三、晋侯使士鲂来乞师。

此句记载了晋国国君派遣使者士鲂前来鲁国请求援助,‘乞师’意为请求出兵援助,反映了晋国在战争中的困境。

十四、十有二月,仲孙蔑会晋侯、宋公、卫侯、邾子、齐崔杼,同盟于虚朾。

此句描述了多国诸侯在虚朾会盟的历史事件。‘十有二月’是干支纪月,‘仲孙蔑’是鲁国的大夫,‘同盟’意为结盟,‘虚朾’是会盟的地点。此句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为了共同利益而结盟的政治现实。

十五、丁未,葬我君成公。

此句记录了鲁国国君成公的葬礼。‘丁未’是干支纪日,‘葬’字意为安葬,‘我君成公’则是对已故国君的尊称。此句反映了当时对国君去世的隆重哀悼和对君主权力的尊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成公-十八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606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