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相传为左丘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
年代: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
内容简要: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纲,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桓公-桓公四年-原文
【经】
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
夏,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
【传】
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书时,礼也。
夏,周宰渠伯纠来聘。父在,故名。
秋,秦师侵芮,败焉,小之也。
冬,王师、秦师围魏,执芮伯以归。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桓公-桓公四年-译文
【经】
四年的春天正月,鲁公在郎地进行狩猎。
夏天,周天王派遣宰官渠伯纠来鲁国进行聘问。
【传】
四年的春天正月,鲁公在郎地进行狩猎。这是按照礼制记载的。
夏天,周朝的宰官渠伯纠来鲁国进行聘问。因为他的父亲还在世,所以称他的名字。
秋天,秦国的军队入侵芮国,但失败了,因为芮国是个小国。
冬天,周天王的军队和秦国的军队包围了魏国,并俘虏了芮伯带回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桓公-桓公四年-注解
公狩于郎:公指的是鲁国的君主,狩是指狩猎活动,郎是地名。这句话描述了鲁国君主在郎地进行狩猎。
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天王指的是周天子,宰渠伯纠是周朝的官员,来聘是指来进行外交访问。这句话描述了周天子派遣宰渠伯纠来鲁国进行外交访问。
书时,礼也:书时指的是记录时间,礼也表示这是符合礼仪的行为。这句话强调了记录时间的重要性,符合古代礼仪。
父在,故名:父在指的是宰渠伯纠的父亲还在世,故名表示因此称呼他的名字。这句话解释了为什么宰渠伯纠被称为伯纠。
秦师侵芮,败焉,小之也:秦师指的是秦国的军队,侵芮是指入侵芮国,败焉表示失败,小之也表示轻视对方。这句话描述了秦国军队入侵芮国但失败,因为轻视了对方。
王师、秦师围魏,执芮伯以归:王师指的是周天子的军队,秦师是秦国的军队,围魏是指包围魏国,执芮伯以归表示抓住芮国的君主并带回。这句话描述了周天子和秦国的军队联合包围魏国,并抓住芮国的君主带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桓公-桓公四年-评注
这段文本出自《春秋》及其传注,记录了鲁国君主在郎地进行狩猎,以及周天子派遣宰渠伯纠来鲁国进行外交访问的事件。这些记录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也体现了古代礼仪的重要性。
首先,公狩于郎的描述展示了古代君主狩猎的习俗。狩猎不仅是君主的娱乐活动,也是展示其权威和武力的方式。同时,狩猎活动也符合古代礼仪,强调了君主的地位和责任。
其次,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的记录反映了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宰渠伯纠作为周朝的官员,被派遣到鲁国进行访问,显示了周天子对鲁国的重视。同时,父在,故名的解释也体现了古代对家族和礼仪的重视。
再次,秦师侵芮,败焉,小之也的描述揭示了秦国军队的轻敌心态。秦国虽然强大,但因为轻视芮国而失败,这反映了古代战争中策略和心态的重要性。
最后,王师、秦师围魏,执芮伯以归的记录展示了周天子和秦国军队的联合行动。这种联合行动不仅显示了周天子的权威,也反映了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抓住芮国的君主并带回,进一步强调了周天子的统治地位。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通过记录具体的历史事件,展示了古代政治、外交和礼仪的复杂关系。这些记录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为我们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