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谷梁(约公元前530年-公元前460年),春秋时期鲁国学者,擅长历史与政治的解读。与公羊学派并立,谷梁传是儒家经典之一,对《春秋》有独特的解释方式。谷梁注重礼仪和政治道德的结合,强调历史的教育功能。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内容简要:《谷梁传》是《春秋》的另一部重要注解,专门解释和注释《春秋》中的事件和背景。与《公羊传》相比,《谷梁传》更侧重于政治、军事及伦理的联系,深入探讨了春秋时期各个国家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如何通过礼制来维持国家的稳定。书中通过详尽的历史叙述和对比,展现了历史人物的政治智慧和为国家治理所采取的策略。谷梁传不仅提供了对历史事件的详细解读,也对儒家思想中的道德与政治的关系进行了深刻探讨。作为《春秋》的三大传之一,《谷梁传》对后代的儒学和史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僖公-十年-原文
一、十年,春,王正月,公如齐。
二、狄灭温,温子奔卫。
三、晋里克弒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
以尊及卑也,荀息闲也。
四、夏,齐侯、许男伐北戎。
五、晋杀其大夫里克。
称国以杀,罪累上也。里克弒二君与一大夫,其以累上之辞言之何也?其杀之不以其罪也。其杀之不以其罪奈何?里克所为杀者,为重耳也。夷吾曰:‘是又将杀我乎?’故杀之,不以其罪也。其为重耳弒奈何?晋献公伐虢,得骊姬,献公私之,有二子,长曰奚齐,稚曰卓子。骊姬欲为乱,故谓君曰:‘吾夜梦夫人趋而来曰:‘吾苦畏!’胡不使大夫将卫士而卫冢乎?’公曰:‘孰可使?’曰:‘臣莫尊于世子,则世子可。’故君谓世子曰:‘骊姬梦夫人趋而来曰:‘吾苦畏!’女其将卫士而往卫冢乎!’世子曰:‘敬诺!’筑宫,宫成。骊姬又曰:‘吾夜梦夫人趋而来曰:‘吾苦饥!’世子之宫已成,则何为不使祠也?’故献公谓世子曰:‘其祠。’世子祠。已祠,致福于君。君田而不在。骊姬以酖为酒,药脯以毒。献公田来,骊姬曰:‘世子已祠,故致福于君。’君将食,骊姬跪曰:‘食自外来者,不可不试也。’覆酒于地而地坟,以脯与犬,犬死。骊姬下堂而啼,呼曰:‘天乎!天乎!国,子之国也,子何迟于为君?’君喟然叹曰:‘吾与女未有过切,是何与我之深也?’使人谓世子曰:‘尔其图之。’世子之傅里克谓世子曰:‘入自明。入自明,则可以生,不入自明,则不可以生。’世子曰:‘吾君已老矣,已昏矣。吾若此而入自明,则骊姬必死。骊姬死,则吾君不安。所以使吾君不安者,吾不若自死。吾宁自杀以安吾君,以重耳为寄矣。’刎脰而死。故里克所为弒者,为重耳也。夷吾曰:‘是又将杀我也。’
六、秋,七月。
七、冬,大雨雪。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僖公-十年-译文
一、十年春天,鲁国的国君去访问齐国。
二、狄人灭亡了温国,温国的国君逃到了卫国。
三、晋国的里克杀害了他的君主晋献公和一位大夫荀息。因为荀息是受宠的大夫,所以里克这样做。
四、夏天,齐国的国君和许国的国君一起攻打北戎。
五、晋国杀害了他们的大夫里克。用国名来指代杀害,这是罪上加罪。里克杀害了两位君主和一位大夫,用罪上加罪的说法来指责他,是因为他没有按照他的罪行来杀害他们。他没有按照罪行杀害他们,那是因为什么?里克杀害他们的原因是为了重耳。晋惠公有次伐虢国,得到了骊姬,晋献公私下宠爱她,并有了两个孩子,大的叫奚齐,小的叫卓子。骊姬想要作乱,所以对晋献公说:‘我昨晚梦见夫人跑来对我说:“我很害怕!”为什么不派大夫带领卫士去守卫先王的坟墓呢?’晋献公问:‘谁可以去呢?’她说:‘没有比世子更尊贵的人了,那就让世子去吧。’所以晋献公对世子说:‘骊姬梦见夫人跑来对我说:“我很害怕!”你难道不去带领卫士去守卫先王的坟墓吗?’世子说:‘遵命!’于是修建宫殿,宫殿建成后。骊姬又说:‘我昨晚梦见夫人跑来对我说:“我很饿!”世子的宫殿已经建成,为什么不进行祭祀呢?’所以晋献公对世子说:‘你去祭祀。’世子进行了祭祀。祭祀完毕后,他将祭品献给晋献公。晋献公在田猎时不在。骊姬用毒酒代替了酒,用毒药浸泡了肉干。晋献公田猎回来,骊姬说:‘世子已经祭祀了,所以把祭品献给了您。’晋献公准备吃,骊姬跪下说:‘吃自外来的东西,不可不先尝一尝。’她把酒倒在地上,地面隆起,把肉干给狗吃,狗死了。骊姬下堂哭泣,喊道:‘天啊!天啊!国家,是您的国家,您为什么这么晚才成为君主呢?’晋献公长叹一声说:‘我和你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为什么你对我这么恨呢?’派人告诉世子:‘你要小心。’世子的师傅里克对世子说:‘你自己去解释。如果你去解释,就可以活下来,如果你不去解释,就不能活下来。’世子说:‘我的君主已经年老昏庸了。如果我这样去解释,骊姬一定会死。骊姬死了,我的君主会不安。使我的君主不安的原因,我不如自己死去。我宁愿自杀来使我的君主安心,把重耳寄托给他。’于是割喉自杀。所以里克杀害他们的原因是为了重耳。晋惠公说:‘这又将杀我。’
六、秋天,七月。
七、冬天,下起了大雨雪。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僖公-十年-注解
王正月:古代中国历法中的月份,指农历的正月,即一年的开始。
公:古代对国君或贵族的尊称,此处指某国国君。
如齐:前往齐国。
狄: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
温:古代地名,指温国。
温子:温国的国君。
奔卫:逃跑到卫国。
晋里克:晋国的大夫。
弒:古代汉语中指杀害君主或尊长。
其君卓:晋国的君主,名卓。
荀息:晋国的大夫。
尊及卑也:从尊贵到卑贱。
荀息闲也:荀息是闲职,没有实际权力。
夏:古代中国的季节之一,指夏季。
齐侯:齐国的国君。
许男:许国的国君。
北戎: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
称国以杀:以国名来称呼被杀的人。
罪累上也:罪责连累到上级。
重耳:晋国国君晋献公的儿子,后来的晋文公。
夷吾:晋献公的儿子,后来的晋惠公。
骊姬:晋献公的宠妃。
世子:诸侯国君的长子,有继承君位的资格。
虢:古代国名。
献公:晋献公,晋国君主。
世子之宫:世子的宫殿。
祠:古代祭祀活动。
致福于君:把祭品献给君主。
田:打猎。
酖:毒酒。
药脯:下药的干肉。
犬:狗。
刎脰而死:割颈自杀。
图之:考虑如何应对。
傅:师傅,此处指世子的老师。
七月:古代中国历法中的月份,指农历的七月。
大雨雪:下大雨和雪。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僖公-十年-评注
十年,春,王正月,公如齐。
此句开篇点明时间与地点,‘十年’表明历史的长河,‘春’与‘王正月’则是对时间的精确描述,体现了古人对时间节律的重视。‘公如齐’则描绘了周王朝的诸侯国之间的互动,公的出行象征着政治联盟的巩固与交流。
二、狄灭温,温子奔卫。
此句反映了春秋时期战乱频仍的现实。狄是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灭温意味着战争的残酷与边疆的动荡。‘温子奔卫’则描绘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温子作为贵族,面对战乱选择逃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三、晋里克弒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
此句讲述了一段宫廷政变的故事。‘晋里克弒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中,‘弒’字的使用表明了这是一起弑君事件,体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权力斗争与残酷。
以尊及卑也,荀息闲也。
此句是对晋里克弑君行为的评价。‘以尊及卑也’表明了晋里克的行为是出于对君权的维护,而‘荀息闲也’则是对荀息的描述,暗示荀息可能因失职而遭到杀害。
四、夏,齐侯、许男伐北戎。
此句描绘了齐侯与许男对北戎的军事行动。‘夏’字表明了时间,‘齐侯、许男伐北戎’则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军事扩张与冲突。
五、晋杀其大夫里克。
此句继续讲述了晋国的政治动荡。‘晋杀其大夫里克’表明了晋国对内政的失控,而‘称国以杀,罪累上也’则是对这一行为的批判,认为这是对国家权力的滥用。
里克弒二君与一大夫,其以累上之辞言之何也?其杀之不以其罪也。
此句是对里克弑君行为的进一步探讨。‘以累上之辞言之何也’是对里克行为的质疑,认为他的行为并非出于正当的理由。‘其杀之不以其罪也’则是对他行为的否定,认为他弑君并非因为其罪。
其杀之不以其罪奈何?里克所为杀者,为重耳也。
此句解释了里克弑君的原因。里克的行为并非出于个人恩怨,而是为了重耳,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权力斗争。
夷吾曰:‘是又将杀我也。’
此句是晋献公的话,反映了他在权力斗争中的恐惧与无奈。夷吾可能是指晋献公的某个儿子,他担心自己会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六、秋,七月。
此句是对时间的记录,‘秋’与‘七月’表明了季节与月份,体现了古人对时间节律的重视。
七、冬,大雨雪。
此句描绘了冬季的天气情况,‘大雨雪’则是对天气的生动描绘,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