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僖公-十八年

作者: 谷梁(约公元前530年-公元前460年),春秋时期鲁国学者,擅长历史与政治的解读。与公羊学派并立,谷梁传是儒家经典之一,对《春秋》有独特的解释方式。谷梁注重礼仪和政治道德的结合,强调历史的教育功能。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内容简要:《谷梁传》是《春秋》的另一部重要注解,专门解释和注释《春秋》中的事件和背景。与《公羊传》相比,《谷梁传》更侧重于政治、军事及伦理的联系,深入探讨了春秋时期各个国家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如何通过礼制来维持国家的稳定。书中通过详尽的历史叙述和对比,展现了历史人物的政治智慧和为国家治理所采取的策略。谷梁传不仅提供了对历史事件的详细解读,也对儒家思想中的道德与政治的关系进行了深刻探讨。作为《春秋》的三大传之一,《谷梁传》对后代的儒学和史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僖公-十八年-原文

一、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齐。

非伐丧也。

二、夏,师救齐。

善救齐也。

三、五月,戊寅,宋师及齐师战于甗,齐师败绩。

战不言伐,客不言及,言及,恶宋也。

四、狄救齐。

善救齐也。

五、秋,八月,丁亥,葬齐桓公。

六、冬,邢人、狄人伐卫。

狄其称人何也?善累而后进之。伐卫所以救齐也。功近而德远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僖公-十八年-译文

一、十八年后,春天,周王的正月,宋国国君、曹国国君、卫国人和邾国的人一起攻打齐国。这次攻打不是因为齐国刚刚有国丧。

二、夏天,鲁国的军队去援救齐国。这是对齐国的善意援助。

三、五月,戊寅日,宋国的军队和齐国的军队在甗地交战,齐国的军队大败。战争中不说‘伐’,客人不说‘及’,说‘及’,是对宋国的厌恶。

四、狄人也来援救齐国。这也是对齐国的善意援助。

五、秋天,八月,丁亥日,齐桓公被安葬。

六、冬天,邢国人和狄国人攻打卫国。狄人为什么被称为‘人’?是因为他们积累了好几次功绩才被提及。攻打卫国是为了救齐国的忙,功绩近在眼前,而德行却遥远无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僖公-十八年-注解

十有八年:指十八年,即周历的十八年。

春:春季,指一年中的第一季度。

王正月:周王的正月,即周历的农历正月。

宋公:宋国的国君。

曹伯:曹国的国君。

卫人:卫国的国民。

邾人:邾国的国民。

伐齐:攻打齐国。

非伐丧也:并不是因为齐国国君去世而进行的攻打。

夏:夏季,指一年中的第二季度。

师:军队。

救齐:救援齐国。

善救齐也:称赞救援齐国的行为。

五月:农历五月。

戊寅:干支纪年的某一天。

宋师:宋国的军队。

及:与,和。

甗:古代的一种炊具,此处指地名。

战不言伐:战争中不直接说攻打。

客不言及:客军不直接说与敌军交战。

言及,恶宋也:说及,是表示对宋国的厌恶。

狄: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

救齐也:也是为了救援齐国。

秋:秋季,指一年中的第三季度。

八月:农历八月。

丁亥:干支纪年的某一天。

葬齐桓公:安葬齐桓公。

邢人:邢国的国民。

狄人:狄国的国民。

其称人何也:为什么称他们为‘人’?

善累而后进之:因为他们的善行积累得多了,所以得到提升。

伐卫所以救齐也:攻打卫国是为了救援齐国。

功近而德远矣:虽然他们的功绩接近,但德行却很遥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僖公-十八年-评注

一、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齐。

此句开篇点明时间与参与国家,‘十有八年’指鲁僖公十八年,‘王正月’表明这是周王朝的历法,强调了鲁国作为周王朝的诸侯国,其历史记载与周王朝的历法相一致。‘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齐’描述了一场多国联合对齐国的军事行动,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复杂的政治关系和军事冲突。‘伐齐’一词的使用,揭示了战争的主动方是宋、曹、卫、邾四国,而齐则是被攻击的一方。

非伐丧也。

此句是对前一句‘伐齐’的补充说明,‘非伐丧也’意指这不是为了哀悼丧事而进行的战争。在古代,战争往往与丧事有关,如哀悼国君去世等,但此处明确指出这场战争并非因此而起,而是有其他原因。

二、夏,师救齐。

此句记录了夏天,有国家出兵援助齐国的情况。‘师’指军队,‘救齐’表明这些国家的军队是为了援助齐国而来。这里的‘善救齐也’是对这一行为的肯定,表明这些国家的行为是正义的,是对弱小国家的支持。

三、五月,戊寅,宋师及齐师战于甗,齐师败绩。

此句详细记载了五月戊寅日,宋国军队与齐国军队在甗地发生战斗,并且齐国军队战败。‘战不言伐,客不言及,言及,恶宋也’是对这场战斗的描述方式的分析。在古代文献中,战胜方通常不会直接说‘伐’,而是用‘战’;而作为客军的宋国,也不会直接说‘及’,而是用‘战于’来表述。‘言及’则是对宋国行为的批评,认为宋国过于强调自己的行动,有炫耀之嫌。

四、狄救齐。

此句记录了狄国出兵援助齐国的事件。与第二句类似,这里的‘善救齐也’是对狄国行为的肯定,强调其援助行为是正义的。

五、秋,八月,丁亥,葬齐桓公。

此句记录了齐桓公的葬礼。‘葬’字表明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齐桓公作为齐国的国君,其去世和葬礼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六、冬,邢人、狄人伐卫。

此句描述了冬天,邢国和狄国联合攻打卫国的事件。‘狄其称人何也?善累而后进之’是对狄国称呼的分析。在古代,狄国通常被看作是边远民族,但此处称狄为‘人’,表明狄国在参与战争时已经逐渐融入了中原的文化体系。‘善累而后进之’则是对狄国行为的评价,认为狄国通过不断的积累和进步,最终参与到对卫国的攻击中。

‘伐卫所以救齐也。功近而德远矣。’这句话是对邢国和狄国攻打卫国行为的解释。他们认为,攻打卫国是为了救齐,尽管这种行为在短期内可能对卫国造成伤害,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对齐国的援助。‘功近而德远’则是对这种行为的道德评价,认为虽然行为的效果可能很快显现,但其道德影响却可能持久深远。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僖公-十八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587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