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桓公-桓公十五年

作者: 相传为左丘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

年代: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

内容简要: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纲,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桓公-桓公十五年-原文

【经】

十有五年春二月,天王使家父来求车。

三月乙未,天王崩。

夏四月己巳,葬齐僖公。

五月,郑伯突出奔蔡。郑世子忽复归于郑。许叔入于许。公会齐侯于艾。邾人、牟人、葛人来朝。

秋九月,郑伯突入于栎。

冬十有一月,公会宋公、卫侯、陈侯于袲,伐郑。

【传】

十五年春,天王使家父来求车,非礼也。诸侯不贡车服,天子不私求财。

祭仲专,郑伯患之,使其婿雍纠杀之。将享诸郊,雍姬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其母曰:“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遂告祭仲曰:“雍氏舍其室而将享子于郊,吾惑之,以告。”祭仲杀雍纠,尸诸周氏之汪。公载以出,曰:“谋及妇人,宜其死也。”

夏,厉公出奔蔡。六月乙亥,昭公入。许叔入于许。公会齐侯于艾,谋定许也。

秋,郑伯因栎人杀檀伯,而遂居栎。

冬,会于袲,谋伐郑,将纳厉公也。弗克而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桓公-桓公十五年-译文

【经】

十五年春二月,周天子派遣家父来请求车辆。

三月乙未日,周天子去世。

夏四月己巳日,齐僖公被安葬。

五月,郑国的君主突出逃到蔡国。郑国的世子忽重新回到郑国。许叔进入许国。鲁公与齐侯在艾地会面。邾人、牟人、葛人前来朝见。

秋九月,郑国的君主突进入栎地。

冬十一月,鲁公与宋公、卫侯、陈侯在袲地会面,讨伐郑国。

【传】

十五年春,周天子派遣家父来请求车辆,这是不合礼制的。诸侯不向天子进贡车辆和服饰,天子也不应私下求取财物。

祭仲专权,郑国的君主感到忧虑,便派他的女婿雍纠去杀祭仲。雍纠准备在郊外宴请祭仲,雍纠的妻子雍姬知道了这件事,便问她的母亲:“父亲和丈夫,谁更亲近?”她的母亲回答说:“人人都可以是丈夫,但父亲只有一个。怎么能相比呢?”于是雍姬告诉祭仲说:“雍纠放弃了他的家室,准备在郊外宴请您,我感到疑惑,所以来告诉您。”祭仲于是杀了雍纠,将他的尸体扔在周氏的池塘里。郑国的君主载着尸体出城,说:“与妇人商量事情,他死得应该。”

夏,郑国的厉公出逃到蔡国。六月乙亥日,昭公进入郑国。许叔进入许国。鲁公与齐侯在艾地会面,商议安定许国的事宜。

秋,郑国的君主突因为栎地的人杀了檀伯,便居住在栎地。

冬,诸侯在袲地会面,商议讨伐郑国,打算让厉公复位。但未能成功,便撤军返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桓公-桓公十五年-注解

天王:指周天子,即周王,是周朝的最高统治者。

家父:周天子的使者,负责传达天子的命令。

求车:请求诸侯国提供车辆,这在当时是不符合礼制的行为。

齐僖公:齐国的君主,死后被葬。

郑伯突:郑国的君主,因内乱出奔蔡国。

世子忽:郑国的太子,后复位。

许叔:许国的君主,进入许国。

公会:诸侯之间的会盟。

艾:地名,齐国的领地。

邾人、牟人、葛人:邾国、牟国、葛国的使者,来朝见周天子。

栎:地名,郑国的领地。

袲:地名,宋国的领地。

祭仲:郑国的大夫,专权引起郑伯的担忧。

雍纠:祭仲的女婿,被派去刺杀祭仲。

雍姬:雍纠的妻子,祭仲的女儿。

周氏之汪:地名,雍纠被杀后尸体被放置的地方。

厉公:郑国的君主,出奔蔡国。

昭公:郑国的君主,复位。

檀伯:郑国的大夫,被栎人杀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桓公-桓公十五年-评注

这段古文记载了春秋时期的一系列政治事件,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周天子权威的衰落。首先,周天子派遣家父来求车,这一行为被视为非礼,因为按照礼制,诸侯不应向天子贡献车服,天子也不应私下求财。这表明周天子的权威已经受到挑战,诸侯国开始不遵守传统的礼制。

其次,郑国内部的权力斗争也在这段文字中得到了体现。祭仲专权,引起郑伯的担忧,郑伯派遣雍纠去刺杀祭仲。然而,雍纠的妻子雍姬得知此事后,向祭仲告密,导致雍纠被杀。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郑国内部的权力斗争,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在家庭和政治中的复杂角色。雍姬在父与夫之间的选择,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家族忠诚的重视。

此外,郑伯突的出奔和复位,以及许叔的进入许国,都反映了诸侯国之间的政治联盟和权力更迭。诸侯国之间的会盟和伐郑的行动,显示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政治博弈。

最后,郑伯因栎人杀檀伯而居栎,以及诸侯国在袲会盟谋伐郑,进一步揭示了诸侯国之间的权力斗争和政治联盟。这些事件不仅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也揭示了周天子权威的衰落和诸侯国之间的权力博弈。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记载一系列政治事件,揭示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政治博弈,反映了周天子权威的衰落和诸侯国之间的权力斗争。这些事件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为我们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和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桓公-桓公十五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58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