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谷梁(约公元前530年-公元前460年),春秋时期鲁国学者,擅长历史与政治的解读。与公羊学派并立,谷梁传是儒家经典之一,对《春秋》有独特的解释方式。谷梁注重礼仪和政治道德的结合,强调历史的教育功能。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内容简要:《谷梁传》是《春秋》的另一部重要注解,专门解释和注释《春秋》中的事件和背景。与《公羊传》相比,《谷梁传》更侧重于政治、军事及伦理的联系,深入探讨了春秋时期各个国家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如何通过礼制来维持国家的稳定。书中通过详尽的历史叙述和对比,展现了历史人物的政治智慧和为国家治理所采取的策略。谷梁传不仅提供了对历史事件的详细解读,也对儒家思想中的道德与政治的关系进行了深刻探讨。作为《春秋》的三大传之一,《谷梁传》对后代的儒学和史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僖公-二十年-原文
一、二十年,春,新作南门。
作,为也,有加其度也。言新,有故也,非作也。
南门者,法门也。
二、夏,郜子来朝。
三、五月,己巳,西宫灾。
谓之新宫,则近为祢宫。
以谥言之,则如疏之然,以是为闵宫也。
四、郑人入滑。
五、秋,齐人、狄人盟于邢。
邢为主焉尔。
邢小,其为主何也?其为主乎救齐。
六、冬,楚人伐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僖公-二十年-译文
一、二十年春天,新建了南门。’作’在这里是指建造,表示增加了规模。’新’字表示新建,与’作’相对,指的是新建而非重建。南门指的是法门。
二、夏天,郜国的国君来朝见。
三、五月己巳日,西宫发生了火灾。称为新宫,是因为它靠近祢宫。从谥号的角度来说,它就像疏宫一样,因此称之为闵宫。
四、郑国人入侵了滑国。
五、秋天,齐国人、狄国人结盟于邢国。邢国作为主方。邢国虽然小,但为什么能成为主方呢?因为它在帮助齐国。
六、冬天,楚国人攻打随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僖公-二十年-注解
作:在古代汉语中,’作’字有多种含义,此处指建造、修建。在古代建筑中,’作’通常用于描述开始建设或完成某项工程。
南门:南门,此处指城池或宫殿的南面入口,古代建筑中,南门通常象征光明和正大光明,是重要的礼仪场所。
法门:法门,指佛教的修行之门,此处比喻为通往宗教或文化中心的大门。
郜子:郜子,指古代的郜国国君,此处可能指郜国国君前来朝见。
朝:朝见,指臣子或外国使节到朝廷拜见君主。
西宫:西宫,指古代宫殿中位于西边的宫殿,此处可能指某位君主的居所或处理政务的地方。
灾:灾,指自然灾害,如火灾、水灾等。
新宫:新宫,指新建的宫殿。
祢宫:祢宫,指古代对已故君主的纪念宫殿。
谥:谥,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等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给予的尊称。
闵宫:闵宫,指因某种原因而修建的宫殿,此处可能指为纪念某事而建的宫殿。
郑人:郑人,指郑国的人,郑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滑:滑,指滑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
齐人:齐人,指齐国人,齐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大国。
狄人:狄人,指狄族人,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
邢:邢,指邢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
盟:盟,指古代诸侯国之间为了共同利益而结成的联盟或誓约。
主:主,此处指主持、负责。
随:随,指随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僖公-二十年-评注
一、二十年,春,新作南门。
此句描述了二十年春时节,开始建造新的南门。‘作’字在此处有‘为’的意思,表示开始或进行某项工作。‘新’字则表明这是一项新的工程,而非对旧有建筑的修缮。‘南门’在这里特指‘法门’,即佛教中的入口,象征着新的开始和修行之路。这句话反映了古代对建筑和宗教场所的重视,以及对新生事物的期待。
二、夏,郜子来朝。
此句记载了夏天,郜国的君主前来朝拜。‘郜子’指的是郜国的君主,‘来朝’则表示他前来朝见周王。这句话体现了古代中国对朝贡制度的重视,以及不同国家之间通过朝贡来维持外交关系和等级秩序。
三、五月,己巳,西宫灾。
这句话记录了五月己巳日,西宫发生火灾。‘新宫’一词在这里指的是新建的宫殿,而‘近为祢宫’则说明新建的宫殿靠近原来的祢宫。‘以谥言之,则如疏之然,以是为闵宫也’这句话解释了‘新宫’的命名由来,即以谥号来命名,如同之前的疏宫,因此命名为闵宫。这反映了古代对宫殿命名和祭祀制度的讲究,以及对历史传统的尊重。
四、郑人入滑。
此句描述了郑国人入侵滑国。‘郑人’指的是郑国的居民,‘入滑’则表示他们入侵了滑国。这句话反映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邻国之间的纷争,同时也揭示了古代国家间政治关系的复杂性。
五、秋,齐人、狄人盟于邢。
这句话讲述了秋天,齐国人和狄人在邢地结盟。‘邢’在这里是一个地点,‘为主焉尔’说明邢地是这次盟约的主要地点。‘邢小,其为主何也?其为主乎救齐’这句话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为什么邢地这样一个小国能够成为盟约的主要地点。这反映了古代盟约的复杂性和政治利益的权衡。
六、冬,楚人伐随。
最后一句记录了冬天,楚国人攻打随国。‘楚人’指的是楚国的军队,‘伐随’则表示他们进攻随国。这句话再次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以及国家间为了争夺领土和资源而进行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