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襄公-二十一年

作者: 公羊传的作者是公羊(约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60年),春秋时期鲁国的学者,公羊传是解释《春秋》的一部经典著作之一。公羊在中国儒学中以其对《春秋》的解读而闻名,主张政治与道德的统一。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

内容简要:《公羊传》是公羊学派对《春秋》一书的解释与注解,是儒家经典之一。《春秋》原本是简短的历史记载,而《公羊传》则通过详细的注解阐述了《春秋》中的政治、道德、伦理等内容。公羊传强调《春秋》所体现的历史教训与政治警示,主张君主应重视道德与礼仪。书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治理国家、修身养性的理念,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公羊传》与《左传》《谷梁传》并列为三大春秋传之一,对后世的儒家经典解释与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襄公-二十一年-原文

一、二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公如晋。

二、邾娄庶其以漆闾丘来奔。

邾娄庶其者何?邾娄大夫也。邾娄无大夫,此何以书?重地也。

三、夏,公至自晋。

四、秋,晋栾盈出奔楚。

五、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

六、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七、曹伯来朝。

八、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娄子于商任。

九、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襄公-二十一年-译文

一、在二十一年春天,国君前往晋国。

二、邾娄国的庶其带着漆闾丘这个地方来投奔我们。

邾娄庶其是谁?是邾娄国的大夫。邾娄国没有大夫,这里为什么还要记载?因为这是一个重要的地方。

三、夏天,国君从晋国回来。

四、秋天,晋国的栾盈逃亡到楚国。

五、九月庚戌这一天,发生了日食。

六、冬天十月庚辰这一天,又发生了日食。

七、曹国的国君来朝见。

八、国君在商任这个地方会见了晋国的国君、齐国的国君、宋国的国君、卫国的国君、郑国的国君、曹国的国君、莒国的国君、邾娄国的国君。

九、十一月的庚子这一天,孔子出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襄公-二十一年-注解

二十有一年:二十有一年指的是鲁国历史上的某一年,’二十有一’即’二十一年’,用于纪年。

春王正月:春王正月是指春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的正月,古代帝王祭祀天地和祖先的时期。

公:公在此指的是鲁国的国君,即鲁国君主。

如:如在此表示前往,公如晋即鲁国君主前往晋国。

邾娄:邾娄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庶其:庶其是人名,邾娄大夫。

以:以在此表示带着,庶其以漆闾丘来奔即邾娄大夫庶其带着漆闾丘逃亡到鲁国。

重地:重地是指重要的地方,此处指邾娄庶其逃亡到鲁国是因其地处于重要战略位置。

夏:夏是指夏季,古代用来纪时的一种方式。

晋:晋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栾盈:栾盈是人名,晋国大夫。

出奔:出奔是指逃离自己的国家或领地,通常是因为政治原因。

楚:楚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

日有食之:日有食之是指发生了日食,古代认为这是天象异常,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曹伯:曹伯是指曹国的君主。

朝:朝是指诸侯国君主到中央朝廷或另一个诸侯国进行朝贡或访问。

公会:公会是指鲁国君主与其他诸侯国君主会面。

晋侯:晋侯是指晋国的君主。

齐侯:齐侯是指齐国的君主。

宋公:宋公是指宋国的君主。

卫侯:卫侯是指卫国的君主。

郑伯:郑伯是指郑国的君主。

莒子:莒子是指莒国的君主。

邾娄子:邾娄子是指邾娄国的君主。

商任:商任是指会面的地点,具体位置不详。

十有一月:十有一月即’十一个月’,指农历的第十一个月。

孔子: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生:生在此表示出生,孔子生即孔子出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襄公-二十一年-评注

一、二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公如晋。

此句记录了鲁国历史上一年的重要事件。‘二十有一年’表明这是鲁国历史上的第二十一年,按照古文中的纪年方式,以周王室的年号纪年。‘春王正月’是古代历法中的术语,指的是春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的正月。‘公如晋’则说明鲁国的国君在这一年的正月前往晋国,这可能是为了进行外交活动或者参与盟会,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政治交往和联盟关系。

二、邾娄庶其以漆闾丘来奔。

‘邾娄庶其’指的是邾娄国的一位大夫,‘以漆闾丘来奔’则表示这位大夫因为某种原因逃到了鲁国。‘来奔’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指代逃亡或者投奔,这里可能是因为邾娄国内部政治动荡或者大夫个人原因。‘漆闾丘’可能是这位大夫的封地或者居住地。

三、夏,公至自晋。

‘夏’指的是夏季,‘公至自晋’说明鲁国的国君在夏季从晋国返回鲁国。这一行记录了国君的行踪,可能表明他在晋国停留了一段时间,可能是为了完成某项使命或者进行外交活动。

四、秋,晋栾盈出奔楚。

‘秋’表明这是秋季,‘晋栾盈出奔楚’则描述了晋国大夫栾盈逃亡到楚国的历史事件。这一行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外交关系,以及大夫个人命运的起伏。

五、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

‘九月庚戌朔’是古代历法中的日期表达方式,‘日有食之’则记录了一次日食的天文现象。在古代,日食被视为不祥之兆,常常与国家政治或者天灾人祸相联系,因此这一事件被记录下来。

六、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与第五条类似,这一行也记录了一次日食,发生在冬季的十月。连续两次日食的记录,可能表明当时人们对于这一天文现象的关注和重视。

七、曹伯来朝。

‘曹伯来朝’指的是曹国的国君前来鲁国朝见。在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通过朝贡和朝见来维持和加强政治关系,这一行反映了鲁国在当时的霸主地位以及与其他诸侯国的关系。

八、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娄子于商任。

这一行记录了鲁国国君与其他诸侯国国君在商任会盟的历史事件。会盟是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进行外交活动的重要形式,通过会盟可以达成政治协议,加强联盟关系。‘公会’表明鲁国国君是会盟的发起者或者参与者。

九、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

‘十有一月庚子’是孔子出生的日期,‘孔子生’则直接表明了这一历史事件的性质。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诞生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行记录了孔子的重要历史地位,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献对于历史人物的记载方式。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襄公-二十一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575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