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桓公-桓公八年

作者: 相传为左丘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

年代: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

内容简要: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纲,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桓公-桓公八年-原文

【经】

八年春正月己卯,烝。天王使家父来聘。

夏五月丁丑,烝。

秋,伐邾。

冬十月,雨雪。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

【传】

八年春,灭翼。随少师有宠。楚鬥伯比曰:“可矣。仇有衅,不可失也。”

夏,楚子合诸侯于沈鹿。黄、随不会。使薳章让黄。楚子伐随,军于汉、淮之间。

季梁请下之,弗许而后战,所以怒我而怠寇也。少师谓随侯曰:“必速战。不然,将失楚师。”随侯御之,望楚师。季梁曰:“楚人上左,君必左,无与王遇。且攻其右,右无良焉,必败。偏败,众乃携矣。”少师曰:“不当王,非敌也。”弗从。战于速杞,随师败绩。随侯逸,鬥丹获其戎车,与其戎右少师。

秋,随及楚平。楚子将不许,鬥伯比曰:“天去其疾矣,随未可克也。”乃盟而还。

冬,王命虢仲立晋哀侯之弟缗于晋。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礼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桓公-桓公八年-译文

【经】

八年的春天,正月己卯日,举行烝祭。周天王派遣家父前来访问。

夏天五月丁丑日,再次举行烝祭。

秋天,攻打邾国。

冬天十月,下雪。祭公来访,随后前往纪国迎接王后。

【传】

八年的春天,翼国被灭。随国的少师受到宠爱。楚国的鬥伯比说:“现在可以行动了。敌人有内乱,不可错过机会。”

夏天,楚子在沈鹿召集诸侯会盟。黄国和随国没有参加。楚子派遣薳章责备黄国。楚子攻打随国,军队驻扎在汉水和淮水之间。

季梁请求投降,楚子不答应,然后开战,目的是激怒我们并让敌人懈怠。少师对随侯说:“必须迅速开战。否则,将会失去楚国的军队。”随侯迎战,观察楚军。季梁说:“楚军以左为上,君主必须在左,不要与楚王相遇。并且攻击他们的右翼,右翼没有优秀的将领,必定会失败。一旦右翼失败,全军就会崩溃。”少师说:“不面对楚王,就不是真正的敌人。”随侯没有听从。在速杞交战,随军大败。随侯逃跑,鬥丹缴获了随侯的战车和随侯的右翼少师。

秋天,随国和楚国讲和。楚子起初不答应,鬥伯比说:“上天已经消除了他们的灾祸,随国现在不可战胜。”于是双方结盟后撤军。

冬天,周王命令虢仲在晋国立晋哀侯的弟弟缗为君。祭公来访,随后前往纪国迎接王后,这是符合礼仪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桓公-桓公八年-注解

烝: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通常在冬季举行,用以祭祀祖先和神灵。

天王:指周天子,即周王。

家父:周王的使者,负责传达王命和进行聘问。

邾: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山东省境内。

雨雪:指下雪,古代常用雨雪来表示天气的变化。

祭公:周王室的贵族,负责祭祀事务。

纪: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山东省境内。

翼: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山西省境内。

随: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湖北省境内。

楚:春秋时期的一个大国,位于今湖北省和湖南省境内。

鬥伯比:楚国的大夫,负责军事和外交事务。

沈鹿: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黄: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薳章:楚国的大夫,负责外交事务。

季梁:随国的大夫,负责军事事务。

随侯:随国的君主。

速杞: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境内。

虢仲:周王室的贵族,负责军事和外交事务。

晋哀侯:晋国的君主。

缗:晋哀侯的弟弟,后来被立为晋国的君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桓公-桓公八年-评注

这段古文记载了春秋时期的一系列政治和军事事件,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周王室的权威。首先,文中提到的‘烝’祭祀仪式,体现了古代中国对祖先和神灵的崇拜,这种祭祀活动不仅是宗教仪式,也是政治活动的一部分,用以巩固统治者的合法性和权威。

其次,文中提到的‘天王使家父来聘’,反映了周王室与诸侯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周王通过派遣使者进行聘问,维持与诸侯国的联系,同时也显示了周王室的权威和影响力。

再次,文中记载的‘伐邾’和‘楚子伐随’等军事行动,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霸和战争。这些战争不仅是军事对抗,也是政治和外交手段的延伸,通过战争来扩大领土和影响力。

此外,文中提到的‘随及楚平’和‘楚子将不许,鬥伯比曰:“天去其疾矣,随未可克也。”乃盟而还’,反映了楚国在军事上的灵活策略和外交智慧。楚国通过和平手段与随国达成协议,避免了进一步的战争,显示了楚国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成熟和智慧。

最后,文中提到的‘王命虢仲立晋哀侯之弟缗于晋’,反映了周王室在诸侯国内部事务中的干预和影响力。周王通过任命新的君主,维持对诸侯国的控制和影响,显示了周王室的权威和统治力。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和宗教状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和社会变迁。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桓公-桓公八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57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