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桓公-九年

作者: 公羊传的作者是公羊(约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60年),春秋时期鲁国的学者,公羊传是解释《春秋》的一部经典著作之一。公羊在中国儒学中以其对《春秋》的解读而闻名,主张政治与道德的统一。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

内容简要:《公羊传》是公羊学派对《春秋》一书的解释与注解,是儒家经典之一。《春秋》原本是简短的历史记载,而《公羊传》则通过详细的注解阐述了《春秋》中的政治、道德、伦理等内容。公羊传强调《春秋》所体现的历史教训与政治警示,主张君主应重视道德与礼仪。书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治理国家、修身养性的理念,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公羊传》与《左传》《谷梁传》并列为三大春秋传之一,对后世的儒家经典解释与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桓公-九年-原文

一、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

其辞成矣,则其称纪季姜何?自我言,纪父母之于子,虽为天王后,犹曰吾季姜。

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

京者何?大也。

师者何?众也。

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

二、夏,四月。

三、秋,七月。

四、冬,曹伯使其世子射姑来朝。

诸侯来曰朝,此世子也,其言朝何?

春秋有讥父老子代从政者,则未知其在齐与?

曹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桓公-九年-译文

一、九年春天,纪国的季姜回到了京城。

如果她的辞令已经写好了,那么她称呼自己为纪季姜是什么意思呢?从我的角度来看,纪国的父母对于儿子,即使是天子的妻子,也还是称呼他为季姜。京城是什么地方?那是天子的住所。京字是什么意思?意味着大。师字是什么意思?意味着众。天子的住所,必然会用大和众这样的词汇来描述。

二、夏天的四月。

三、秋天的七月。

四、冬天的某个月份,曹国的国君派他的世子射姑来朝见天子。诸侯来朝见天子被称为朝见,这里的世子来朝见又是什么意思呢?春秋时期有批评父亲或儿子代替父亲从政的情况,那么这种情况是在齐国发生还是在曹国发生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桓公-九年-注解

纪季姜:纪季姜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个女性人物,’季姜’是对她的尊称,’季’字常用于排行老三的子女,这里可能指她的排行或是对她的尊称。’纪’则是她的姓氏,代表了她的家族。在古代,父母对子女的称呼往往带有亲切和尊重的意味。

京师:京师指的是古代帝王的居住地,即国都。在中国古代,’京’字有大的意思,因此’京师’意味着天子的居所,象征着国家的中心。

京:在古代汉语中,’京’字可以指代大,因此’京师’中的’京’表示天子的居所非常宏大。

师:‘师’字在古代有众的意思,这里指众多的臣民或士兵。’京师’中的’师’与’京’一起使用,强调了天子之居的宏伟和庄严。

世子:世子是指诸侯国的太子,即未来的国君。’世子’这个称谓体现了古代对诸侯国继承人的尊重。

朝:‘朝’在古代汉语中有朝见、朝贡、朝拜等多种含义,这里指的是诸侯到天子那里去朝见,即朝贡或朝拜天子。在春秋时期,诸侯定期朝见天子是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的重要方式。

父老子代从政:这是指父亲或年老的长辈代替年轻的儿子或孙子处理政务。在古代,通常认为年轻的人不适宜处理政务,需要由经验丰富的长辈来代理,这是古代社会的一种传统。

齐与曹:齐和曹分别是春秋时期的两个诸侯国。这里提到的’齐与曹’可能是在询问曹国的世子为何会在春秋时期出现’父老子代从政’的情况,是否与齐国有关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桓公-九年-评注

一、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

此句开篇点明时间与事件,’九年’表明纪季姜归京的时间,’春’字则描绘了归京时的季节,春意盎然,生机勃勃,为整个故事营造了一种温馨的氛围。’纪季姜归于京师’直接点明纪季姜归京的事实,其中’归于’一词,传达了归宁的喜悦之情。

其辞成矣,则其称纪季姜何?自我言,纪父母之于子,虽为天王后,犹曰吾季姜。

此句深入探讨纪季姜称呼的问题。’其辞成矣’说明纪季姜的归宁之辞已经完成,’称纪季姜何’提出疑问,引发读者思考。作者通过’自我言’的方式,表明这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解释纪季姜为何被称为’季姜’。’纪父母之于子,虽为天王后,犹曰吾季姜’,说明即使纪季姜成为了天王之后,她的父母依然亲切地称呼她为’季姜’,体现了家庭中亲情的真挚。

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

此句解释了’京师’的含义。’京师’是天子居住的地方,’京’字有大的意思,’师’字有众的意思,这里用’大’和’众’来修饰’京师’,强调了天子居所的尊贵和广阔,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天子的崇敬。

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

此句进一步强调了天子居所的尊贵,指出在描述天子居所时,必须使用尊贵、宏大的词汇,以彰显天子的地位和权威。

二、夏,四月。

此句是简单的纪年,’夏’表明了季节,’四月’则是具体的月份,这样的记载方式体现了古人对时间的重视和对历史的记录。

三、秋,七月。

同上,此句也是纪年,记录了秋季的七月,是对时间的连续记录。

四、冬,曹伯使其世子射姑来朝。

此句讲述了曹伯派遣其世子射姑前来朝贡的事情。’冬’字点明了季节,’曹伯使其世子射姑来朝’则是事件的主要内容,体现了古代诸侯国之间的朝贡关系。

诸侯来曰朝,此世子也,其言朝何?春秋有讥父老子代从政者,则未知其在齐与?曹与?

此句对’诸侯来曰朝’进行了深入分析。’诸侯来曰朝’表明诸侯前来朝贡,’此世子也’说明前来的是世子,而非诸侯本人。’其言朝何’提出了疑问,作者接着引用《春秋》中的记载,指出有讥讽父老子代从政的现象,然后提出疑问,不知这种情况是否发生在齐国或曹国。这一段文字反映了古代对政治权力的关注,以及对父老子代从政现象的批评。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桓公-九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571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