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公羊传的作者是公羊(约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60年),春秋时期鲁国的学者,公羊传是解释《春秋》的一部经典著作之一。公羊在中国儒学中以其对《春秋》的解读而闻名,主张政治与道德的统一。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
内容简要:《公羊传》是公羊学派对《春秋》一书的解释与注解,是儒家经典之一。《春秋》原本是简短的历史记载,而《公羊传》则通过详细的注解阐述了《春秋》中的政治、道德、伦理等内容。公羊传强调《春秋》所体现的历史教训与政治警示,主张君主应重视道德与礼仪。书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治理国家、修身养性的理念,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公羊传》与《左传》《谷梁传》并列为三大春秋传之一,对后世的儒家经典解释与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桓公-七年-原文
一、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
焚之者何?樵之也。
樵之者何?以火攻也。
何言乎以火攻?疾始以火攻也。
咸丘者何?邾娄之邑也。
曷为不系乎邾娄?国之也。
曷为国之?君存焉尔。
二、夏,谷伯绥来朝。
邓侯吾离来朝。
皆何以名?失地之君也。
其称侯朝何?贵者无后,待之以初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桓公-七年-译文
一、在第七年,春天二月己亥日,焚烧了咸丘。
焚烧它的人是谁?是砍柴的人。砍柴的人是谁?是用火来攻击的人。为什么说用火来攻击?是因为刚开始就用火来攻击。咸丘是什么地方?是邾娄的一个城邑。为什么不直接说邾娄?因为它是一个国家的领土。为什么说它是国家的领土?因为君主在那里。
二、夏天,谷伯绥来朝见。邓侯吾离来朝见。
他们都用什么样的名号?是失去领土的君主。为什么称他们为侯来朝见?因为地位尊贵的人没有后代,所以用最初的方式对待他们。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桓公-七年-注解
七年:指鲁国历史上的某一年,具体年份需根据鲁国纪年对照表确定。
春二月己亥: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己亥是干支组合之一,表示具体的日期。
焚咸丘:焚,烧毁;咸丘,邾娄国的一个城邑。
樵之:樵,砍伐;之,代词,指咸丘。
以火攻:利用火攻的战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战术。
疾始:疾,迅速;始,开始。
邾娄:古代诸侯国名,位于今山东境内。
曷为:曷,何,为什么。
国之:国之,属于国,表示咸丘是邾娄国的一部分。
君存焉尔:君,君主;存,存在;焉,于此;尔,代词,指咸丘。
夏:指一年中的夏季。
谷伯绥:谷伯,谷地的君主;绥,通“嗣”,继承。
来朝:来到朝廷,朝见君主。
邓侯吾离:邓侯,邓国的君主;吾离,其名。
失地之君:失去封地的君主,通常指被其他国家征服或领土被侵占的君主。
称侯朝:称其为侯,以侯的礼节接待他们。
贵者无后,待之以初:贵者,地位尊贵的人;无后,没有后代;待之以初,以最初的礼节对待他们,表示尊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桓公-七年-评注
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
此句开篇点明时间,‘七年’指的是鲁国历史的某一年,‘春二月己亥’则是具体的农历日期。‘焚咸丘’描述了一个事件,即焚烧咸丘。这里的‘焚’字,既有焚烧之意,也含有破坏、毁灭的含义,暗示了事件的严重性。
焚之者何?樵之也。
此句进一步解释了焚烧的原因,‘樵之也’中的‘樵’指的是樵夫,‘樵之’即樵夫所为。这里用樵夫来比喻焚烧的行为,既形象又富有讽刺意味,暗示了焚烧行为的随意性和破坏性。
樵之者何?以火攻也。
‘以火攻也’是对‘樵之’的进一步解释,指出樵夫使用的是火攻的方法。‘火攻’在古代战争中是一种常见的战术,这里可能指的是用火攻来破坏敌方的城池或物资。
何言乎以火攻?疾始以火攻也。
‘疾始以火攻也’是对‘以火攻’的补充说明,‘疾始’可能是指迅速、急切地开始使用火攻。这句话强调了火攻的突然性和紧迫性。
咸丘者何?邾娄之邑也。
此句解释了‘咸丘’的含义,指出它是邾娄国的城邑。‘邾娄’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境内。
曷为不系乎邾娄?国之也。
‘曷为不系乎邾娄?国之也。’这句话是在解释为什么在提到咸丘时不直接提到邾娄。‘国之’指的是咸丘是邾娄国的一部分,即咸丘属于邾娄国,因此不必特别强调。
曷为国之?君存焉尔。
‘曷为国之?君存焉尔。’这句话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咸丘属于邾娄国,因为邾娄国的国君在那里存在。这里的‘君’指的是邾娄国的君主,‘存’则表示他在那里居住或统治。
二、夏,谷伯绥来朝。
此句描述了另一个事件,即谷伯绥前来朝见。‘夏’字在这里指的是季节,表明事件发生在夏季。
邓侯吾离来朝。
‘邓侯吾离来朝’与上句类似,描述了邓侯吾离前来朝见。这里的‘邓侯’指的是邓国的君主,‘吾离’则是他的名字。
皆何以名?失地之君也。
‘皆何以名?失地之君也。’这句话解释了为什么谷伯绥和邓侯吾离被称为‘失地之君’。‘失地’意味着他们失去了自己的领土或权力,因此被称为失地之君。
其称侯朝何?贵者无后,待之以初也。
‘其称侯朝何?贵者无后,待之以初也。’这句话解释了为什么称他们为‘侯朝’。‘贵者无后’指的是他们虽然是贵族,但没有继承者,因此‘待之以初’即以对待初任君主的方式对待他们,体现了对他们的尊重和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