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相传为左丘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
年代: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
内容简要: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纲,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桓公-桓公五年-原文
【经】
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
夏,齐侯、郑伯如纪。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葬陈桓公。
城祝丘。
秋,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
大雩。
螽。
冬,州公如曹。
【传】
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再赴也。于是陈乱,文公子佗杀大子免而代之。公疾病而乱作,国人分散,故再赴。
夏,齐侯、郑伯朝于纪,欲以袭之。纪人知之。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为中军;虢公林父将右军,蔡人、卫人属焉;周公黑肩将左军,陈人属焉。
郑子元请为左拒以当蔡人、卫人,为右拒以当陈人,曰:“陈乱,民莫有斗心,若先犯之,必奔。王卒顾之,必乱。蔡、卫不枝,固将先奔。既而萃于王卒,可以集事。”从之。曼伯为右拒,祭仲足为左拒,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陈,先偏后伍,伍承弥缝。战于繻葛,命二拒曰:“旝动而鼓。”蔡、卫、陈皆奔,王卒乱。郑师合以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军。祝聃请从之。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无陨,多矣。”
夜,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
仍叔之子来聘,弱也。
秋,大雩,书不时也。凡祀,启蛰而郊,龙见而雩,始杀而尝,闭蛰而烝。过则书。
冬,淳于公如曹,度其国危,遂不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桓公-桓公五年-译文
【经】
五年的春天正月,甲戌日,己丑日,陈国的君主鲍去世。
夏天,齐国的君主和郑国的君主前往纪国。天王派遣仍叔的儿子前来访问。陈桓公被安葬。
修建祝丘城。
秋天,蔡国、卫国、陈国的人跟随周王攻打郑国。
举行大雩祭。
发生蝗灾。
冬天,州国的君主前往曹国。
【传】
五年的春天正月,甲戌日,己丑日,陈国的君主鲍去世,这是第二次报告。当时陈国发生内乱,文公的儿子佗杀死了太子免并取代了他的位置。君主病重时内乱爆发,国民四散,所以再次报告。
夏天,齐国的君主和郑国的君主前往纪国朝见,意图袭击纪国。纪国的人知道了这件事。
周王剥夺了郑国君主的政权,郑国君主不再朝见周王。
秋天,周王率领诸侯攻打郑国,郑国君主进行防御。周王亲自指挥中军;虢公林父指挥右军,蔡国和卫国的军队归属右军;周公黑肩指挥左军,陈国的军队归属左军。
郑国的子元请求担任左拒以对抗蔡国和卫国的军队,担任右拒以对抗陈国的军队,他说:“陈国内乱,民众没有战斗的意志,如果先攻击他们,他们必定会逃跑。周王的军队看到这种情况,必定会混乱。蔡国和卫国的军队不团结,肯定会先逃跑。然后集中攻击周王的军队,可以取得胜利。”郑国君主听从了他的建议。曼伯担任右拒,祭仲足担任左拒,原繁和高渠弥率领中军保护君主,采用鱼丽阵型,先偏后伍,伍承弥缝。在繻葛作战时,命令两拒说:“旗帜一动就击鼓。”蔡国、卫国和陈国的军队都逃跑了,周王的军队陷入混乱。郑国的军队合力进攻,周王的军队大败。祝聃射中了周王的肩膀,周王仍然能够指挥军队。祝聃请求追击。郑国君主说:“君子不想过多地凌驾于他人之上,何况是敢于凌驾于天子之上呢!只要能自救,国家不灭亡,就足够了。”
晚上,郑国君主派遣祭足慰劳周王,并询问左右的情况。
仍叔的儿子前来访问,因为他年纪尚轻。
秋天,举行大雩祭,这是不合时宜的。凡是祭祀,启蛰时举行郊祭,龙出现时举行雩祭,开始杀戮时举行尝祭,闭蛰时举行烝祭。如果超过这些时间就记录下来。
冬天,淳于公前往曹国,估计他的国家处于危险之中,于是不再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