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昭公-元年

作者: 公羊传的作者是公羊(约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60年),春秋时期鲁国的学者,公羊传是解释《春秋》的一部经典著作之一。公羊在中国儒学中以其对《春秋》的解读而闻名,主张政治与道德的统一。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

内容简要:《公羊传》是公羊学派对《春秋》一书的解释与注解,是儒家经典之一。《春秋》原本是简短的历史记载,而《公羊传》则通过详细的注解阐述了《春秋》中的政治、道德、伦理等内容。公羊传强调《春秋》所体现的历史教训与政治警示,主张君主应重视道德与礼仪。书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治理国家、修身养性的理念,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公羊传》与《左传》《谷梁传》并列为三大春秋传之一,对后世的儒家经典解释与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昭公-元年-原文

一、元年。

春王正月,公即位。

二、叔孙豹会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酌、宋向戌、卫石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郑轩虎、许人、曹人于漷。

此陈侯之弟招也,何以不称弟?贬。

曷为贬?为杀世子偃师贬,曰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

大夫相杀称人,此其称名氏以杀何?言将自是弒君也。

今将尔,词曷为与亲弒者同?君亲无将,将而必诛焉。

然则曷为不于其弒焉贬?以亲者弒,然后其罪恶甚,春秋不待贬绝而罪恶见者,不贬绝以见罪恶也。

贬绝然后罪恶见者,贬绝以见罪恶也。

今招之罪已重矣,曷为复贬乎此?着招之有罪也。

何着乎招之有罪?言楚之托乎讨招以灭陈也。

三、三月取运。

运者何?内之邑也。

其言取之何?不听也。

四、夏,秦伯之弟针出奔晋。

秦无大夫,此何以书?仕诸晋也。

曷为仕诸晋?有千乘之国,而不能容其母弟,故君子谓之出奔也。

五、六月丁巳,邾娄子华卒。

六、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原。

此大卤也,曷为谓之大原?地物从中国,邑人名从主人。

原者何?上平曰原,下平曰隰。

七、秋,莒去疾自齐入于莒。

八、莒展出奔吴。

九、叔弓帅师疆运田。

疆运田者何?与莒为竟也。

与莒为竟,则曷为帅师而往?畏莒也。

十、葬邾娄悼公。

十一、冬十有一月己酉,楚子卷卒。

十二、楚公子比出奔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昭公-元年-译文

一、元年。春季,君王在正月即位。

二、叔孙豹在漷地会见了晋国的赵武、楚国的公子围、齐国的酌、宋国的向戌、卫国的石恶、陈国的公子招、蔡国的公孙归生、郑国的轩虎、许国的人、曹国的人。

这是陈侯的弟弟招,为什么不说‘弟’?是因为贬低他。为什么贬低他?因为招杀死了陈国的世子偃师。大夫之间相互杀害,称为‘人’,这里为什么称呼名字加上姓氏来说杀死了谁?这是说将会自己弑君。现在招的行为,为什么言语上要与亲族弑君的人相同?君亲无将,将要弑君的人必须被诛杀。那么为什么不在他弑君的时候贬低他?因为亲族弑君,其罪恶更重,春秋不等待贬低就能看出罪恶,不通过贬低来展示罪恶。贬低之后罪恶才显现,贬低是为了展示罪恶。现在招的罪行已经非常严重,为什么还要在这里再次贬低他?是为了表明招有罪。为什么说招有罪?因为楚国是托辞讨伐招来消灭陈国。

三、三月,攻取了运城。

运城是什么?是国内的城邑。为什么说攻取它?因为它不听从命令。

四、夏季,秦伯的弟弟针逃亡到晋国。

秦国没有大夫,这里为什么记载这件事?因为他在晋国做官。为什么在晋国做官?因为他有千乘之国,却不能容纳自己的母亲弟弟,所以君子称他为逃亡。

五、六月丁巳日,邾娄国的子华去世。

晋国的荀吴率领军队在大原击败了狄人。

这里的大原是什么?是大卤。为什么称为大原?因为地名从中国来,城邑的名字从主人来。原是什么?上面平坦的地方叫原,下面平坦的地方叫隰。

七、秋季,莒国的去疾从齐国回到莒国。

莒国的展出逃亡到吴国。

叔弓率领军队去边界上耕种运城的田地。

疆运田是什么?是与莒国划定边界。与莒国划定边界,为什么还要率领军队去?是因为害怕莒国。

十、安葬了邾娄国的悼公。

十一、冬季十一个月己酉日,楚国的子卷去世。

十二、楚国的公子比逃亡到晋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昭公-元年-注解

元年:指年号的开始,古代帝王或诸侯即位时通常以年号纪年,元年即为第一个年号的第一年。

春王正月:春季的第一个月,古代以农历正月为春季的开始,称为‘王正月’。

公:指诸侯,此处可能指某个诸侯国的君主。

叔孙豹:古代的一个人物名字,此处可能指某位叔孙家族的成员。

晋赵武:晋国的赵武,赵是晋国的一个贵族姓氏。

楚公子围:楚国的公子围,公子是古代对贵族子弟的尊称。

齐国酌:齐国的酌,酌可能是齐国的一个人物名字。

宋向戌:宋国的向戌,向是宋国的一个贵族姓氏。

卫石恶:卫国的石恶,石是卫国的贵族姓氏。

陈公子招:陈国的公子招,公子是古代对贵族子弟的尊称。

蔡公孙归生:蔡国的公孙归生,公孙是古代对贵族子弟的尊称。

郑轩虎:郑国的轩虎,轩虎可能是郑国的一个人物名字。

许人:许国的人,许是许国的一个人物名字。

曹人:曹国的人,曹是曹国的一个人物名字。

漷:地名,此处可能指叔孙豹等人会盟的地点。

陈侯:陈国的君主。

世子:诸侯的儿子,通常继承父亲的爵位。

偃师:陈国世子的名字。

大夫:古代的高级官员,相当于现代的部长或总理。

弒君:谋杀君主。

君亲无将:君王和亲族中的人不可谋杀。

贬:降低官职或地位,此处指降低陈公子招的地位。

运:地名,此处可能指被取的城邑。

秦伯:秦国的君主。

针:秦伯的弟弟的名字。

邾娄子华:邾娄国的子华,子是古代对贵族子弟的尊称。

狄:古代的一个民族,此处可能指狄族。

大原:地名,此处可能指大原战役发生的地点。

莒去疾:莒国的去疾,去疾可能是莒国的一个人物名字。

莒展:莒国的展,展可能是莒国的一个人物名字。

叔弓:古代的一个人物名字,此处可能指某位叔弓。

竟:边界,此处指与莒国划定的边界。

邾娄悼公:邾娄国的悼公,悼公是邾娄国的一个君主。

楚子卷:楚国的子卷,子是古代对贵族子弟的尊称。

楚公子比:楚国的公子比,公子是古代对贵族子弟的尊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昭公-元年-评注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这一句标志着鲁国国君的即位,‘元年’是古代史书对第一年的称呼,‘春王正月’则是按照周代的历法来纪年,表明这是春季的第一个月,也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了。‘公即位’则是对国君登基的正式记录,体现了古人对君权的尊重和对国家稳定的期待。

叔孙豹会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酌、宋向戌、卫石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郑轩虎、许人、曹人于漷。此陈侯之弟招也,何以不称弟?贬。曷为贬?为杀世子偃师贬,曰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大夫相杀称人,此其称名氏以杀何?言将自是弒君也。今将尔,词曷为与亲弒者同?君亲无将,将而必诛焉。然则曷为不于其弒焉贬?以亲者弒,然后其罪恶甚,春秋不待贬绝而罪恶见者,不贬绝以见罪恶也。贬绝然后罪恶见者,贬绝以见罪恶也。今招之罪已重矣,曷为复贬乎此?着招之有罪也。何着乎招之有罪?言楚之托乎讨招以灭陈也。这一段文字详细描述了陈国公子招因弒君之罪被贬的情况。‘贬’在这里不仅是对其行为的否定,也是对其身份的贬低。‘春秋’在这里不仅是时间概念,更是一种道德评价标准,体现了古人对弒君行为的强烈谴责。

三月取运。运者何?内之邑也。其言取之何?不听也。这句话说明了鲁国在三月时对内邑运的征用。‘运’在这里指的是国内的资源,‘取’则是对资源的征用。‘不听’则表明了这一行为的不合法性,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权力滥用的抵制。

夏,秦伯之弟针出奔晋。秦无大夫,此何以书?仕诸晋也。曷为仕诸晋?有千乘之国,而不能容其母弟,故君子谓之出奔也。这一段描述了秦国伯之弟因不被容纳而出奔晋国的情况。‘出奔’在这里是对其被迫离开故国的行为的一种道德评价,反映了古人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

六月丁巳,邾娄子华卒。这句话简单记录了邾娄国子华的去世,体现了古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原。此大卤也,曷为谓之大原?地物从中国,邑人名从主人。原者何?上平曰原,下平曰隰。这一段描述了晋国荀吴率领军队在大原击败狄人的事件。‘大原’在这里是对战场的命名,反映了古人对地理环境的描述和对战争的记录。

秋,莒去疾自齐入于莒。莒展出奔吴。这两句话分别描述了莒国去疾从齐国回到莒国和莒展出奔吴的情况,体现了古人对个人命运的记录和对国家关系的关注。

叔弓帅师疆运田。疆运田者何?与莒为竟也。与莒为竟,则曷为帅师而往?畏莒也。这句话说明了叔弓率领军队进行疆界和土地的调整,体现了古人对土地管理和国家边界的重视。

葬邾娄悼公。这句话记录了邾娄悼公的葬礼,体现了古人对死者的尊重和对丧葬仪式的重视。

冬十有一月己酉,楚子卷卒。这句话记录了楚国子卷的去世,体现了古人对历史事件的记录和对国家领袖的尊重。

楚公子比出奔晋。这句话描述了楚国公子比因故出奔晋国的情况,反映了古人对个人命运的记录和对国家关系的关注。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昭公-元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568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