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公羊传的作者是公羊(约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60年),春秋时期鲁国的学者,公羊传是解释《春秋》的一部经典著作之一。公羊在中国儒学中以其对《春秋》的解读而闻名,主张政治与道德的统一。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
内容简要:《公羊传》是公羊学派对《春秋》一书的解释与注解,是儒家经典之一。《春秋》原本是简短的历史记载,而《公羊传》则通过详细的注解阐述了《春秋》中的政治、道德、伦理等内容。公羊传强调《春秋》所体现的历史教训与政治警示,主张君主应重视道德与礼仪。书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治理国家、修身养性的理念,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公羊传》与《左传》《谷梁传》并列为三大春秋传之一,对后世的儒家经典解释与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昭公-二十六年-原文
一、二十有六年。
春王正月,葬宋元公。
二、三月,公至自齐,居于运。
三、夏,公围成。
四、秋,公会齐侯、莒子、邾娄子,杞伯盟于剸陵。公至自会,居于运。
五、九月庚申,楚子居卒。
六、冬十月,天王入于成周。尹氏、召伯、毛伯以王子朝奔楚。
成周者何?东周也。
其言入何?不嫌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昭公-二十六年-译文
一、二十六年。春季,周王的正月,宋国的元公被安葬。
二、三月,国君从齐国回来,住在运地。
三、夏季,国君围攻成地。
四、秋季,国君与齐侯、莒子、邾娄子会盟,在剸陵与杞伯结盟。国君从会盟回来,住在运地。
五、九月庚申日,楚国的国君去世。
六、冬季十月,周天王进入成周。尹氏、召伯、毛伯带着王子朝逃亡到楚国。
成周是什么地方?是东周。为什么说进入成周?因为这里不涉及任何疑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解
二十有六年:表示年份,’有’在这里是’又’的意思,用于连接数字和单位,表示’又一年’,即二十六年。
春王正月:春季的第一个月,古代以农历正月为春季的开始,’王正月’指的是周王的正月,这里可能是指周王的年号或纪年。
葬宋元公:指宋国的元公去世,举行了葬礼。
三月:表示月份,即农历三月。
公至自齐,居于运:公,指国君,这里指宋国的国君。至,到达。齐,指齐国。运,地名,宋国国君在此居住。
夏:表示季节,即夏季。
公围成:公,指国君。围,包围。成,地名,宋国国君包围了成地。
秋:表示季节,即秋季。
公会齐侯、莒子、邾娄子,杞伯盟于剸陵:公,指国君。会,会盟。齐侯、莒子、邾娄子、杞伯,都是其他国家的国君。剸陵,地名,各国国君在此地会盟。
公至自会,居于运:公,指国君。至,到达。会,会盟。自会,从会盟地回来。居于运,在运地居住。
九月庚申:九月,表示月份,即农历九月。庚申,干支纪日,表示具体的某一天。
楚子居卒:楚子,指楚国的国君。居,去世。卒,死亡。
冬十月:表示季节,即冬季。十月,表示月份,即农历十月。
天王入于成周:天王,指周王朝的君主。成周,即东周,周王朝的都城。入,进入。
尹氏、召伯、毛伯以王子朝奔楚:尹氏、召伯、毛伯,都是周王朝的官员。王子朝,周王的儿子。奔,逃亡。楚,指楚国。
成周者何?东周也。其言入何?不嫌也。:成周,即东周,周王朝的都城。何,为什么。不嫌,不怀疑,这里表示对成周的称呼没有疑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昭公-二十六年-评注
一、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葬宋元公。
此句开篇点明年份,’二十有六年’表明时间背景,’春王正月’则是对季节和历法的精确描述。’葬宋元公’则是对重要事件的记录,表明宋国元公去世,并举行了葬礼。在古代,记录国君去世和葬礼是对国家大事的重视,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于君王去世的哀悼和尊重。
二、三月,公至自齐,居于运。
此句记载了宋国国君从齐国返回宋国,并居住在运地。’公至自齐’中的’公’指的是宋国国君,’至’表示到达,’自齐’说明他从齐国回来。’居于运’则表明他在运地停留。这一记载反映了古代国家间的交往和君王的行踪,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对于地理和居住地的记录。
三、夏,公围成。
此句描述了宋国国君在夏季对成地进行围攻。’夏’字表明了时间,’公围成’则说明了事件。围攻成地可能是因为成地是敌对势力,或是为了扩大宋国的领土。这一记载反映了古代战争和军事行动的常态。
四、秋,公会齐侯、莒子、邾娄子,杞伯盟于剸陵。公至自会,居于运。
此句记载了宋国国君在秋季与其他诸侯会盟于剸陵。’秋’字表明了时间,’公会齐侯、莒子、邾娄子,杞伯盟于剸陵’则是会盟的具体情况。会盟是古代诸侯间政治联姻和外交关系的重要方式,’公至自会’说明宋国国君参与了会盟,并返回运地居住。
五、九月庚申,楚子居卒。
此句记录了楚国国君楚子居在九月庚申日去世。’九月庚申’是具体的日期,’楚子居卒’则表明了事件。国君的去世是重大事件,反映了古代对于君王去世的重视。
六、冬十月,天王入于成周。尹氏、召伯、毛伯以王子朝奔楚。
此句描述了周天子进入成周,以及尹氏、召伯、毛伯带着王子朝逃往楚国的情景。’冬十月’是时间,’天王入于成周’说明了周天子的行动,’尹氏、召伯、毛伯以王子朝奔楚’则反映了周朝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外交关系。
成周者何?东周也。其言入何?不嫌也。
这两句是对成周的进一步解释。’成周者何?东周也’表明成周是东周的一部分,’其言入何?不嫌也’则是对周天子进入成周这一行为的肯定,说明这一行为并不引起疑虑。这两句反映了古代对于地理和历史的解释,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对于历史事件的记录和解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