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相传为左丘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
年代: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
内容简要: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纲,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桓公-桓公三年-原文
【经】
三年春正月,公会齐侯于嬴。
夏,齐侯、卫侯胥命于蒲。
六月,公会杞侯于郕。
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公子翚如齐逆女。
九月,齐侯送姜氏于讙。公会齐侯于讙。夫人姜氏至自齐。
冬,齐侯使其弟年来聘。
有年。
【传】
三年春,曲沃武公伐翼,次于陉庭。韩万御戎,梁弘为右,逐翼侯于汾隰,骖絓而止。夜获之,及栾共叔。
会于嬴,成昏于齐也。
夏,齐侯、卫侯胥命于蒲,不盟也。
公会杞侯于郕,杞求成也。
秋,公子翚如齐逆女。修先君之好,故曰公子。齐侯送姜氏,非礼也。凡公女嫁于敌国,姊妹则上卿送之,以礼于先君;公子则下卿送之;于大国,虽公子亦上卿送之;于天子,则诸卿皆行,公不自送;于小国,则上大夫送之。
冬,齐仲年来聘,致夫人也。
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桓公-桓公三年-译文
【经】
三年的春天正月,鲁公与齐侯在嬴地会面。
夏天,齐侯和卫侯在蒲地互相任命。
六月,鲁公与杞侯在郕地会面。
秋天七月壬辰日,发生了日食,日食完全。
公子翚前往齐国迎接新娘。
九月,齐侯送姜氏到讙地。鲁公与齐侯在讙地会面。夫人姜氏从齐国到达。
冬天,齐侯派他的弟弟年来访问。
这一年丰收。
【传】
三年的春天,曲沃武公攻打翼国,驻扎在陉庭。韩万驾驶战车,梁弘作为副手,追击翼侯到汾隰,战车被绊住而停止。夜间捕获了翼侯,以及栾共叔。
在嬴地会面,是为了与齐国结亲。
夏天,齐侯和卫侯在蒲地互相任命,但没有结盟。
鲁公与杞侯在郕地会面,是因为杞国请求和解。
秋天,公子翚前往齐国迎接新娘。这是为了维护先君的友好关系,所以称为公子。齐侯送姜氏,这是不合礼制的。通常,公女嫁给敌国,如果是姐妹,则由上卿送行,以礼待先君;如果是公子,则由下卿送行;对于大国,即使是公子也由上卿送行;对于天子,则由所有卿士送行,公不亲自送行;对于小国,则由上大夫送行。
冬天,齐仲年来访问,是为了致意夫人。
芮伯万的母亲芮姜厌恶芮伯宠爱太多的人,所以驱逐了他,让他出居到魏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桓公-桓公三年-注解
嬴: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境内,春秋时期为齐国的重要城邑。
蒲: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春秋时期为卫国的重要城邑。
郕: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境内,春秋时期为杞国的城邑。
日有食之,既:指日食现象,古人认为日食是不祥之兆,常与政治变动或自然灾害相联系。
公子翚:春秋时期鲁国的公子,名翚,曾代表鲁国前往齐国迎娶齐侯之女。
姜氏:齐国的公主,嫁入鲁国,成为鲁国的夫人。
讙: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境内,春秋时期为齐国的重要城邑。
年:指齐侯的弟弟年,代表齐国前往鲁国进行聘问。
曲沃武公:春秋时期晋国的君主,名武公,曲沃为其封地。
翼: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境内,春秋时期为晋国的重要城邑。
陉庭: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境内,春秋时期为晋国的重要城邑。
韩万:春秋时期晋国的将领,曾为曲沃武公驾车。
梁弘:春秋时期晋国的将领,曾为曲沃武公的右卫。
汾隰: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境内,汾河附近。
栾共叔:春秋时期晋国的贵族,名共叔,栾为其封地。
芮伯万:春秋时期芮国的君主,名万,芮为其封地。
芮姜:芮伯万的母亲,因不满芮伯宠信他人,将其逐出。
魏: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境内,春秋时期为魏国的城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桓公-桓公三年-评注
这段文本出自《春秋左传》,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与齐国、卫国、杞国等诸侯国之间的政治联姻、外交聘问以及战争等事件。文本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政治动态。
首先,文本中提到的‘公会齐侯于嬴’、‘齐侯、卫侯胥命于蒲’等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频繁外交活动。这些会盟和聘问不仅是政治上的联盟,也是通过婚姻关系来巩固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例如,‘公子翚如齐逆女’和‘齐侯送姜氏于讙’等事件,体现了鲁国与齐国通过婚姻来加强两国关系的做法。
其次,文本中提到的‘日有食之,既’这一现象,反映了古人对天象的重视。日食在古代被视为不祥之兆,常与政治变动或自然灾害相联系。这一记载不仅是对天象的记录,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天象的敬畏和对政治局势的敏感。
此外,文本中提到的‘曲沃武公伐翼’、‘逐翼侯于汾隰’等战争事件,展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军事冲突。这些战争不仅是领土争夺的体现,也是诸侯国之间权力斗争的反映。例如,‘夜获之,及栾共叔’这一记载,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胜利者的得意。
最后,文本中提到的‘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这一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贵族家庭内部的权力斗争。芮姜作为芮伯万的母亲,因不满其宠信他人,将其逐出,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贵族家庭内部的复杂关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权力和地位的重视。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外交、军事以及贵族家庭内部的复杂关系。这些记载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为我们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风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