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公羊传的作者是公羊(约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60年),春秋时期鲁国的学者,公羊传是解释《春秋》的一部经典著作之一。公羊在中国儒学中以其对《春秋》的解读而闻名,主张政治与道德的统一。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
内容简要:《公羊传》是公羊学派对《春秋》一书的解释与注解,是儒家经典之一。《春秋》原本是简短的历史记载,而《公羊传》则通过详细的注解阐述了《春秋》中的政治、道德、伦理等内容。公羊传强调《春秋》所体现的历史教训与政治警示,主张君主应重视道德与礼仪。书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治理国家、修身养性的理念,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公羊传》与《左传》《谷梁传》并列为三大春秋传之一,对后世的儒家经典解释与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文公-三年-原文
一、三年,春王正月,叔孙得臣会晋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伐沈,沈溃。
二、夏五月,王子虎卒。
王子虎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外大夫不卒,此何以卒?新使乎我也。
三、秦人伐晋。
四、秋,楚人围江。
五、雨螽于宋。
雨螽者何?死而坠也。何以书?记异也。外异不书,此何以书?为王者之后记异也。
六、冬,公如晋。十有二月己巳,公及晋侯盟。
七、晋阳处父帅师伐楚以救江。
此伐楚也,其言救江何?为谖也。其为谖奈何?伐楚为救江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文公-三年-译文
一、三年春天,王正月,叔孙得臣与晋国人、宋国人、陈国人、卫国人、郑国人一起攻打沈国,沈国溃败。
二、夏五月,王子虎去世。王子虎是谁?他是天子的官员。外地的官员通常不会记录去世,这里为什么记录了?因为他是新近被派遣去的人。
三、秦国人攻打晋国。
四、秋天,楚国人包围了江国。
五、宋国下起了雨螽(一种昆虫)。雨螽是什么意思?是指它们死后从空中坠落。为什么记载这件事?是为了记录一个异常现象。外国的异常现象通常不记录,这里为什么记录?是为了记录君王的后代发生的异常现象。
六、冬天,国君前往晋国。十二月己巳日,国君与晋侯结盟。
七、晋国的阳处父率领军队攻打楚国以救援江国。这里说的是攻打楚国,为什么又提到救援江国?这是因为为了帮助江国。为什么攻打楚国是为了帮助江国?因为攻打楚国是为了援助江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文公-三年-注解
春王正月:春王正月指的是春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的正月,古代历法中春季的第一个月被认为是一年的开始,具有特别的意义。
叔孙得臣:叔孙得臣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大夫,这里指的是他代表鲁国参与会盟。
晋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这里指的是晋国、宋国、陈国、卫国和郑国的使节或军队,代表这些国家参与会盟或战争。
沈溃:沈溃指的是沈国被联军击败,沈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
夏五月:夏五月指的是夏季的第五个月,即农历的五月份。
王子虎:王子虎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大夫,这里指的是他去世。
天子之大夫:天子之大夫指的是在周朝,天子(国王)的大臣,具有很高的地位。
外大夫不卒:外大夫不卒指的是按照当时的礼制,外国的使臣或大夫去世通常不记录。
新使乎我也:新使乎我也指的是王子虎是刚刚被派遣出使的人,因此他的去世被特别记录。
秦人:秦人指的是秦国的使节或军队。
秋:秋指的是秋季,即农历的七月至九月。
楚人:楚人指的是楚国的使节或军队。
江:江指的是江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
雨螽:雨螽指的是天空中落下蝗虫,这是一种异常的自然现象。
记异:记异指的是记录异常事件,古代认为这些异常事件可能预示着某种重大变化或天意。
公:公指的是鲁国的国君,即鲁国的君主。
晋侯:晋侯指的是晋国的君主。
盟:盟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盟约,通过誓言或仪式来保证双方的承诺。
晋阳处父:晋阳处父是晋国的一位大夫,这里指的是他率领军队。
帅师:帅师指的是率领军队。
谖:谖是一种古代的礼仪,通过某种行为来表达对某人的敬意或纪念。
为谖也:为谖也指的是进行谖的行为,这里可能是指为了纪念或帮助某人而采取的行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文公-三年-评注
一、三年,春王正月,叔孙得臣会晋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伐沈,沈溃。
此句出自《春秋》记载,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联盟与战争。‘春王正月’中的‘春王’指的是周王朝的春季,‘正月’则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标志着一年的开始。‘叔孙得臣’是鲁国的一位大夫,‘会’字表明是诸侯国之间的会盟,‘晋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则是参与会盟的其他诸侯国。‘伐沈’指的是联军对沈国的进攻,‘沈溃’则表示沈国在联军攻击下溃败。此句通过简洁的文字,展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政治联盟与军事冲突,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战争状态。
二、夏五月,王子虎卒。
‘夏五月’指的是夏历的五月份,‘王子虎’是周天子的一个大夫。‘卒’字表示去世。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对周天子大夫身份的尊重和对历史事件的记录。‘外大夫不卒’说明在周朝,外诸侯国的大夫去世并不会被特别记载,而‘此何以卒’则是在问为何王子虎的去世会被记载。‘新使乎我也’的回答揭示了原因,即王子虎是新近被派遣执行外交使命的大夫,其去世对于周天子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被特别记载。
三、秦人伐晋。
此句简洁地记录了秦国对晋国的军事行动。‘秦人’指的是秦国,‘伐’字表明了军事行动的性质。这句话反映了春秋时期秦国与晋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体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频繁的战争状态。
四、秋,楚人围江。
‘秋’字表明了时间,‘楚人’指的是楚国,‘围江’则表示楚国对江地的包围。这句话记录了楚国对江地的军事行动,反映了春秋时期楚国在南方地区的扩张和对周边诸侯国的威胁。
五、雨螽于宋。
‘雨螽’是指天空中下起了蝗虫。‘宋’是宋国的简称。这句话看似奇异,实则是对自然现象的记录。‘何以书?记异也’解释了为何要记载这一现象,即因为这是不寻常的自然异象。‘外异不书,此何以书?为王者之后记异也’进一步说明了记录这一异象的原因,即因为这是在宋国发生的,而宋国是周王的后代,因此这一异象被视为对王室的警示而被记载。
六、冬,公如晋。十有二月己巳,公及晋侯盟。
‘冬’字表明了时间,‘公’指的是鲁国的国君,‘如晋’表示鲁国国君前往晋国。‘十有二月己巳’是具体的日期,‘公及晋侯盟’则表示鲁国国君与晋国国君进行了盟约。这句话记录了鲁国国君与晋国国君之间的外交活动,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和联盟。
七、晋阳处父帅师伐楚以救江。
‘晋阳处父’是晋国的一位将领,‘帅师’表示他率领军队。‘伐楚’指的是晋国对楚国的军事行动,‘以救江’则表明这次行动的目的是为了救援江地。‘此伐楚也,其言救江何?为谖也’解释了为何要提及救援江地,即这是为了向外界传达晋国对楚国的军事行动是为了正义的目的,即救援江地。‘其为谖奈何?伐楚为救江也’则是对这一行动目的的进一步阐述,表明晋国是为了正义而行动,并非单纯的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