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昭公-昭公十年

作者: 相传为左丘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

年代: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

内容简要: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纲,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昭公-昭公十年-原文

十年春,王正月。

夏,齐栾施来奔。

秋七月,季孙意如、叔弓、仲孙貜帅师伐莒。

戊子,晋侯彪卒。

九月,叔孙婼如晋,葬晋平公。

十有二月甲子,宋公成卒。

十年春,王正月,有星出于婺女。郑裨竈言于子产曰:“七月戊子,晋君将死。今兹岁在颛顼之虚,姜氏、任氏实守其地。居其维首,而有妖星焉,告邑姜也。邑姜,晋之妣也。天以七纪,戊子,逢公以登,星斯于是乎出。吾是以讥之。”

齐惠栾、高氏皆耆酒,信内多怨,强于陈、鲍氏而恶之。

夏,有告陈桓子曰:“子旗、子良将攻陈、鲍。”亦告鲍氏。桓子授甲而如鲍氏,遭子良醉而骋,遂见文子,则亦授甲矣。使视二子,则皆将饮酒。桓子曰:“彼虽不信,闻我授甲,则必逐我。及其饮酒也,先伐诸?”陈、鲍方睦,遂伐栾、高氏。

子良曰:“先得公,陈、鲍焉往?”遂伐虎门。晏平仲端委立于虎门之外,四族召之,无所往。其徒曰:“助陈、鲍乎?”曰:“何善焉?”“助栾、高乎?”曰:“庸愈乎?”“然则归乎?”曰:“君伐焉归?”公召之而后入。公卜使王黑以灵姑率,吉。请断三尺焉而用之。五月庚辰,战于稷,栾、高败,又败诸庄。国人追之,又败诸鹿门。栾施、高彊来奔。陈、鲍分其室。

晏子谓桓子:“必致诸公。让,德之主也,让之谓懿德。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强,思义为愈。义,利之本也,蕰利生孽。姑使无蕰乎,可以滋长。”桓子尽致诸公,而请老于莒。

桓子召子山,私具幄幕器用从者之衣屦,而反棘焉。子商亦如之,而反其邑。子周亦如之,而与之夫于。反子城、子公、公孙捷,而皆益其禄。凡公子、公孙之无禄者,私分之邑。国之贫约孤寡者,私与之粟。曰:“《诗》云,‘陈锡载周’,能施也。桓公是以霸。”

公与桓子莒之旁邑,辞。穆孟姬为之请高唐,陈氏始大。

秋七月,平子伐莒取郠,献俘,始用人于亳社。臧武仲在齐,闻之曰:“周公其不飨鲁祭乎!周公飨义,鲁无义。《诗》曰:‘德音孔昭,视民不佻。’佻之谓甚矣,而壹用之,将谁福哉!”

戊子,晋平公卒。郑伯如晋,及河,晋人辞之。游吉遂如晋。

九月,叔孙婼、齐国弱、宋华定、卫北宫喜、郑罕虎、许人、曹人、莒人、邾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如晋,葬平公也。郑子皮将以币行。子产曰:“丧焉用币?用币必百两,百两必千人,千人至将不行。不行,必尽用之。几千人而国不亡?”子皮固请以行。既葬,诸侯之大夫欲因见新君。叔孙昭子曰:“非礼也。”弗听。叔向辞之曰:“大夫之事毕矣。而又命孤,孤斩焉在衰绖之中。其以嘉服见,则丧礼未毕。其以丧服见,是重受吊也。大夫将若之何?”皆无辞以见。子皮尽用其币,归谓子羽曰:“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夫子知之矣,我则不足。《书》曰:‘欲败度,纵败礼。’我之谓矣。夫子知度与礼矣,我实纵欲而不能自克也。”

昭子至自晋,大夫皆见。高彊见而退。昭子语诸大夫曰:“为人子,不可不慎也哉!昔庆封亡,子尾多受邑而稍致诸君,君以为忠而甚宠之。将死,疾于公宫,辇而归,君亲推之。其子不能任,是以在此。忠为令德,其子弗能任,罪犹及之,难不慎也。丧夫人之力,弃德旷宗,以及其身,不亦害乎。《诗》曰:‘不自我先,不自我后。’其是之谓乎。”

冬十二月,宋平公卒。初,元公恶寺人柳,欲杀之。及丧,柳炽炭于位,将至,则去之。比葬,又有宠。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昭公-昭公十年-译文

十年的春天,周王的正月。

夏天,齐国的栾施逃奔到鲁国。

秋天七月,季孙意如、叔弓、仲孙貜率领军队攻打莒国。

戊子日,晋侯彪去世。

九月,叔孙婼前往晋国,参加晋平公的葬礼。

十二月甲子日,宋公成去世。

十年的春天,周王的正月,有星星出现在婺女星座。郑国的裨竈对子产说:“七月戊子日,晋国的君主将会去世。今年岁星在颛顼的虚位,姜氏和任氏实际上守护着这片土地。位于维星之首,却有妖星出现,这是对邑姜的警告。邑姜是晋国的祖先。天以七为纪,戊子日,逢公登位,星星因此出现。我因此讥讽这件事。”

齐国的惠栾和高氏都喜欢喝酒,内部多怨恨,虽然比陈氏和鲍氏强大,但却厌恶他们。

夏天,有人告诉陈桓子说:“子旗和子良将要攻打陈氏和鲍氏。”也告诉了鲍氏。桓子穿上盔甲前往鲍氏,遇到子良醉酒驾车,于是见到文子,文子也穿上了盔甲。派人去看子旗和子良,发现他们都在准备喝酒。桓子说:“他们虽然不相信,但听说我穿上盔甲,一定会驱逐我。趁他们喝酒的时候,先攻打他们如何?”陈氏和鲍氏关系和睦,于是攻打栾氏和高氏。

子良说:“先抓住国君,陈氏和鲍氏能去哪里?”于是攻打虎门。晏平仲端正地站在虎门外,四族召唤他,他没有去。他的随从问:“帮助陈氏和鲍氏吗?”他说:“有什么好处呢?”“帮助栾氏和高氏吗?”他说:“有什么更好的呢?”“那么回家吗?”他说:“国君在攻打,我回家做什么?”国君召唤他后,他才进去。国君占卜让王黑用灵姑率领军队,结果吉利。请求砍断三尺长的木头来使用。五月庚辰日,在稷地作战,栾氏和高氏战败,又在庄地战败。国人追击他们,又在鹿门战败。栾施和高彊逃奔到鲁国。陈氏和鲍氏瓜分了他们的家产。

晏子对桓子说:“一定要把这些交给国君。谦让是德行的根本,谦让被称为美德。凡是有血气的人,都有争胜之心,所以利益不能强求,思考道义更为重要。道义是利益的根本,积聚利益会生出祸患。姑且不要积聚利益,可以让德行增长。”桓子把这些都交给了国君,并请求退休到莒国。

桓子召见子山,私下为他准备了帐篷、器具和随从的衣服鞋子,然后让他回到棘地。子商也这样做了,让他回到自己的封地。子周也这样做了,并给了他夫于。让子城、子公、公孙捷回到自己的封地,并增加了他们的俸禄。凡是公子和公孙中没有俸禄的,私下分给他们封地。国家中贫穷孤寡的人,私下给他们粮食。他说:“《诗经》说,‘陈锡载周’,这是能够施舍的表现。桓公因此称霸。”

国君给桓子莒国的旁邑,桓子辞谢了。穆孟姬为他请求高唐,陈氏因此开始强大。

秋天七月,平子攻打莒国,夺取了郠地,献上俘虏,开始在亳社用人祭。臧武仲在齐国,听说这件事后说:“周公难道不会享用鲁国的祭祀吗!周公享用的是道义,鲁国没有道义。《诗经》说:‘德音孔昭,视民不佻。’佻的行为太过分了,却还这样做,谁会得到福佑呢!”

戊子日,晋平公去世。郑伯前往晋国,到了黄河边,晋国人拒绝了他。游吉于是前往晋国。

九月,叔孙婼、齐国弱、宋华定、卫北宫喜、郑罕虎、许人、曹人、莒人、邾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前往晋国,参加晋平公的葬礼。郑国的子皮准备带着礼物前往。子产说:“丧礼中为什么要用礼物?用礼物一定要用百辆车,百辆车一定要用千人,千人到了却无法行动。无法行动,一定会全部用掉。几千人去了,国家不会灭亡吗?”子皮坚持要带着礼物前往。葬礼结束后,诸侯的大夫们想趁机见新君。叔孙昭子说:“这不合礼。”他们不听。叔向拒绝他们说:“大夫们的事情已经结束了。现在又命令孤,孤正在服丧期间。如果穿着礼服去见,丧礼还没有结束。如果穿着丧服去见,这是再次接受吊唁。大夫们打算怎么办?”他们都无言以对,无法去见新君。子皮用完了所有的礼物,回去对子羽说:“不是知道道理难,而是实践起来难。夫子已经知道了,我却不够。《书》说:‘欲望败坏法度,放纵败坏礼仪。’说的就是我。夫子知道法度和礼仪,我却是放纵欲望而不能自制。”

昭子从晋国回来,大夫们都来见他。高彊见到他后离开了。昭子对大夫们说:“作为儿子,不能不谨慎啊!从前庆封逃亡,子尾得到了很多封地并逐渐交给国君,国君认为他忠诚而非常宠爱他。他快要死的时候,病在公宫,用车拉回家,国君亲自推车。他的儿子不能胜任,所以现在在这里。忠诚是美德,但他的儿子不能胜任,罪过还会波及到他,怎么能不谨慎呢。失去了夫人的力量,抛弃了德行,荒废了宗族,最终害了自己,这不是很危险吗。《诗经》说:‘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说的就是这个吧。”

冬天十二月,宋平公去世。起初,元公讨厌寺人柳,想要杀他。等到丧礼时,柳在座位上烧炭,快要到时,就离开了。等到葬礼时,他又得到了宠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昭公-昭公十年-注解

王正月:指周历的正月,即农历的一月,古代以周王的正月为岁首。

齐栾施:齐国的大夫,栾氏家族成员,因内乱逃亡。

季孙意如、叔弓、仲孙貜:鲁国的三位大夫,分别属于季孙氏、叔孙氏和仲孙氏家族。

莒: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山东省莒县一带。

晋侯彪:晋国的国君,即晋平公,名彪。

叔孙婼:鲁国的大夫,叔孙氏家族成员。

宋公成:宋国的国君,即宋平公,名成。

婺女:星宿名,即女宿,二十八宿之一,属北方玄武七宿。

郑裨竈:郑国的占星家,裨竈为其名。

子产:郑国的政治家,名公孙侨,字子产,以贤能著称。

颛顼之虚:颛顼是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颛顼之虚指其分野对应的星区。

邑姜:晋国的先祖,姜姓,邑为其封地。

逢公:传说中的古代君主,与星象有关。

齐惠栾、高氏:齐国的大夫,栾氏和高氏家族成员。

陈、鲍氏:齐国的大夫,陈氏和鲍氏家族成员。

晏平仲:齐国的大夫,晏婴,字平仲,以贤能著称。

虎门:齐国都城的城门之一。

王黑:齐国的大夫,名黑。

灵姑:古代占卜用的龟甲。

稷:齐国地名,今山东淄博一带。

鹿门:齐国都城的城门之一。

陈锡载周:出自《诗经·大雅·文王》,意为陈设赏赐以载周朝之德。

穆孟姬:齐国的贵族女性,穆为谥号,孟姬为其名。

高唐:齐国地名,今山东高唐一带。

郠:莒国的地名,今山东莒县一带。

亳社:鲁国的社稷,亳为地名,社为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臧武仲:鲁国的大夫,臧氏家族成员。

周公:周朝的奠基者之一,姬姓,名旦,鲁国的先祖。

德音孔昭:出自《诗经·大雅·文王》,意为德行之音非常显明。

视民不佻:出自《诗经·大雅·文王》,意为对待民众不轻佻。

郑伯:郑国的国君,即郑简公。

游吉:郑国的大夫,游氏家族成员。

叔孙昭子:鲁国的大夫,叔孙氏家族成员。

叔向:晋国的大夫,叔氏家族成员。

子皮:郑国的大夫,名罕虎,字子皮。

子羽:郑国的大夫,名公孙挥,字子羽。

欲败度,纵败礼:出自《尚书·大禹谟》,意为欲望会败坏法度,放纵会败坏礼仪。

庆封:齐国的大夫,庆氏家族成员,因内乱逃亡。

子尾:齐国的大夫,名公孙虿,字子尾。

寺人柳:宋国的宦官,名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昭公-昭公十年-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左传》,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齐国、晋国、宋国等诸侯国的重要事件。文本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当时各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冲突以及占星、占卜等文化现象。

首先,文本开篇提到‘十年春,王正月’,这是典型的春秋笔法,以时间顺序为线索,记录历史事件。‘王正月’不仅指时间,还暗示了周王室的权威,尽管当时周王室已经衰落,但诸侯国仍以周历为纪年标准,体现了周礼的影响。

接下来,文本提到齐国的内乱,栾施、高氏与陈、鲍氏之间的斗争。这段描写生动展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内部的权力斗争。晏平仲的言行尤为引人注目,他在虎门外端立,面对四族的召唤,表现出极高的政治智慧。晏子主张‘让,德之主也’,强调谦让是德行的根本,这与儒家思想中的‘礼让’观念相契合。

文本中还提到占星家郑裨竈的预言,他通过观察星象,预言晋君将死。这种占星术在春秋时期非常盛行,反映了古人对天象的崇拜和对天命的理解。郑裨竈的预言不仅是对未来的预测,更是对当时政治局势的隐喻。

此外,文本还记载了鲁国伐莒、晋平公去世、宋平公去世等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频繁战争,也揭示了各国内部的权力更迭。特别是鲁国伐莒后‘始用人于亳社’,这一行为遭到了臧武仲的批评,认为周公不会接受这种无义的祭祀。这反映了当时对礼制的重视,以及对德行的追求。

最后,文本通过子皮与子产的对话,进一步强调了礼制的重要性。子产反对在丧礼中使用过多的币帛,认为这会加重国家的负担。子皮的反思‘欲败度,纵败礼’则揭示了欲望与礼制之间的矛盾,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节制欲望的倡导。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还通过人物的言行,展现了当时的政治、文化、宗教等多方面的内容。文本语言简练,叙事清晰,既有历史的真实性,又有文学的感染力,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昭公-昭公十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55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