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公羊传的作者是公羊(约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60年),春秋时期鲁国的学者,公羊传是解释《春秋》的一部经典著作之一。公羊在中国儒学中以其对《春秋》的解读而闻名,主张政治与道德的统一。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
内容简要:《公羊传》是公羊学派对《春秋》一书的解释与注解,是儒家经典之一。《春秋》原本是简短的历史记载,而《公羊传》则通过详细的注解阐述了《春秋》中的政治、道德、伦理等内容。公羊传强调《春秋》所体现的历史教训与政治警示,主张君主应重视道德与礼仪。书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治理国家、修身养性的理念,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公羊传》与《左传》《谷梁传》并列为三大春秋传之一,对后世的儒家经典解释与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原文
一、三十有二年,春,城小谷。
二、夏,宋公、齐侯遇于梁丘。
三、秋七月癸巳,公子牙卒。
何以不称弟?杀也。杀则曷为不言刺?为季子讳杀也。曷为为季子讳杀?季子之遏恶也,不以为国狱,缘季子之心而为之讳。季子之遏恶奈何?庄公病将死,以病召季子,季子至而授之以国政,曰:‘寡人即不起此病,吾将焉致乎鲁国?’季子曰:‘般也存,君何忧焉?’公曰:‘庸得若是乎?牙谓我曰:‘鲁一生一及,君已知之矣。庆父也存。’’季子曰:‘夫何敢?是将为乱乎?夫何敢?’俄而牙弒械成。季子和药而饮之曰:‘公子从吾言而饮此,则必可以无为天下戮笑,必有后乎鲁国。不从吾言而不饮此,则必为天下戮笑,必无后乎鲁国。’于是从其言而饮之,饮之无倮氏,至乎王堤而死。公子牙今将尔,辞曷为与亲弒者同?君亲无将,将而诛焉。然则善之与?曰:‘然。’杀世子母弟直称君者,甚之也。季子杀母兄何善尔?诛不得辟兄,君臣之义也。然则曷为不直诛,而酖之?行诛乎兄,隐而逃之,使托若以疾死,然亲亲之道也。
四、八月癸亥,公薨于路寝。
路寝者何?正寝也。
五、冬十月乙未,子般卒。
子卒云子卒,此其称子般卒何?君存称世子。君薨称子某。既葬称子,踰年称公。子般卒,何以不书葬?未踰年之君也。有子则庙,庙则书葬。无子不庙,不庙则不书葬。
六、公子庆父如齐。
七、狄伐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译文
一、在第三十二年春天,城池被小谷攻占。
二、同年夏天,宋公和齐侯在梁丘相遇。
三、秋天七月癸巳日,公子牙去世。为什么不说他去世是因为被杀?因为他是被杀死的。既然是被杀,为什么不说他是因为被刺杀?因为是为了避讳季子的杀戮。为什么为季子避讳杀戮?因为季子阻止恶行,不将其视为国家罪行,而是出于对季子个人情感的保护。季子如何阻止恶行呢?庄公病重临终前,以病为由召见季子,季子到达后,庄公将国家政务交给他,说:‘如果我不治好这个病,我将把鲁国托付给谁?’季子回答:‘般还在,您何必担忧?’庄公说:‘怎么可能这样?牙告诉我:“鲁国一代传一代,您已经知道了。庆父还在。”’季子说:‘哪敢呢?这将会引发混乱吗?’不久后,牙被弑杀。季子给牙下药让他喝,说:“公子如果听从我的话喝了这药,那么一定不会被天下人耻笑,一定会有后代在鲁国传承。如果不听从我的话不喝这药,那么一定会被天下人耻笑,一定不会有后代在鲁国。’于是公子牙听从了他的话喝了药,喝药后没有再醒过来,直到王堤才去世。公子牙如今将要死了,辞世的原因怎么可以和亲手弑杀他的人一样?国君的亲属不得弑杀,弑杀就要被诛杀。那么这是好事吗?回答说:‘是的。’杀世子、母弟直接称君的人,这是非常严重的行为。季子杀母兄有什么好处呢?诛杀不得回避兄长,这是君臣之间的道义。那么为什么不去直接诛杀,而是用毒酒?在兄长面前执行诛杀,隐藏真相逃避,使人们以为他是因病去世,这是出于对亲情的尊重。
四、八月癸亥日,国君在路寝去世。
五、冬天十月乙未日,子般去世。说子般去世,这是什么意思?国君在世时称世子。国君去世后称子某。下葬后称子,过了周年称公。子般去世,为什么不说下葬?因为他还不是周年纪念的君主。有子嗣则立庙,立庙则记载下葬。无子嗣则不立庙,不立庙则不记载下葬。
六、公子庆父前往齐国。
七、狄人攻打邢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注解
三十有二年:表示年份,’有’通’又’,’三十有二年’即三十二年。
春:春季,一年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
城小谷:城池名为小谷。
宋公:宋国的君主。
齐侯:齐国的君主。
梁丘:地名,宋公和齐侯在此相遇。
七月癸巳:指农历七月某日,’癸巳’是干支纪日。
公子牙:鲁国的一位公子。
杀:杀害。
季子:指鲁国的公子季友。
国狱:国家法律。
庄公:鲁国的君主。
般:鲁国的世子。
路寝:正寝,古代君主居住的地方。
子般:鲁国的世子。
庙:宗庙,古代供奉祖先的处所。
公子庆父:鲁国的另一位公子。
狄: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
邢:地名,狄国曾攻打过这个地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评注
一、三十有二年,春,城小谷。
此句描述了鲁国在鲁庄公三十二年春季的一项工程,即城小谷。‘城’字在此处不仅指建筑城墙,更深层地反映了当时国家对于边疆防御的重视,以及对于城池建设这一古代军事战略的重视。‘小谷’则可能指的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对城池规模的一种描述,暗示了鲁国对于小规模城池的修筑,可能是为了加强周边地区的控制,或是应对潜在的威胁。
二、夏,宋公、齐侯遇于梁丘。
这句话记录了鲁庄公三十二年夏季,宋国国君和齐国国君在梁丘相遇的事件。梁丘可能是一个地名,这次会面可能涉及到了三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复杂的外交策略和联盟关系。
三、秋七月癸巳,公子牙卒。
此句记载了鲁庄公三十二年秋季七月癸巳日,公子牙去世的事件。‘公子牙’是鲁国的一位公子,他的去世可能对鲁国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影响。‘何以不称弟?杀也。’这句话解释了为何不称公子牙为弟,而是直接称其死亡,是因为公子牙是被杀死的。‘杀则曷为不言刺?为季子讳杀也。’这里进一步解释了为何不说公子牙是被刺杀,而是说被杀,是因为为了避讳季子的罪行。
四、八月癸亥,公薨于路寝。
这句话描述了鲁庄公在八月癸亥日去世,并且是在路寝中。‘路寝’指的是正寝,是古代诸侯国君的居所。这里反映了古代对于君主去世的重视,以及对君主居所的描述。
五、冬十月乙未,子般卒。
此句记载了鲁庄公之子子般在冬十月乙未日去世。‘子般’是鲁庄公的儿子,他的去世可能对鲁国的继承问题产生了影响。‘子卒云子卒,此其称子般卒何?君存称世子。君薨称子某。既葬称子,踰年称公。’这里解释了为何在君主在世时称世子,君主去世后称子某,葬后称子,过了一年后称公,反映了古代对于君主继承和称谓的规范。
六、公子庆父如齐。
这句话说明了鲁国的公子庆父前往齐国。‘公子庆父’是鲁国的一位公子,他的行动可能涉及到了鲁国与齐国的外交关系,或是个人原因。
七、狄伐邢。
此句描述了狄人进攻邢国的事件。‘狄’是古代的一个民族,‘邢’是邢国的国名。这句话反映了当时边疆地区的战乱,以及民族之间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