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作者: 公羊传的作者是公羊(约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60年),春秋时期鲁国的学者,公羊传是解释《春秋》的一部经典著作之一。公羊在中国儒学中以其对《春秋》的解读而闻名,主张政治与道德的统一。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

内容简要:《公羊传》是公羊学派对《春秋》一书的解释与注解,是儒家经典之一。《春秋》原本是简短的历史记载,而《公羊传》则通过详细的注解阐述了《春秋》中的政治、道德、伦理等内容。公羊传强调《春秋》所体现的历史教训与政治警示,主张君主应重视道德与礼仪。书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治理国家、修身养性的理念,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公羊传》与《左传》《谷梁传》并列为三大春秋传之一,对后世的儒家经典解释与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原文

一、十有五年,春,公孙归父会楚子于宋。

二、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

外平不书,此何以书?大其平乎已也。何大乎其平乎已?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华元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司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是何子之情也。’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危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危则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揖而去之,反于庄王。庄王曰:‘何如?’司马子反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庄王曰:‘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司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司马子反曰:‘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是以告之也。’庄王曰:‘诺。舍而止。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司马子反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引师而去之。故君子大其平乎已也。此皆大夫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平者在下也。

三、六月癸卯,晋师灭赤狄潞氏,以潞子婴儿归。

潞何以称子?潞子之为善也,躬足以亡尔。虽然,君子不可不记也。离于夷狄,而未能合于中国,晋师伐之,中国不救,狄人不有,是以亡也。

四、秦人伐晋。

五、王札子杀召伯、毛伯。

王札子者何?长庶之号也。

六、秋,螽。

七、仲孙蔑会齐高固于牟娄。

八、初税亩。

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初税亩何以书?讥。何讥尔?讥始履亩而税也。何讥乎始履亩而税?古者什一而藉。古者曷为什一而藉?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多乎什一,大桀、小桀;寡乎什一,大貉、小貉。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什一行而颂声作矣。

九、冬,蝝生。

未有言蝝生者,此其言蝝生何?蝝生不书,此何以书?幸之也。幸之者何?犹曰受之云尔。受之云尔者何?上变古易常,应是而有天灾,其诸则宜于此焉变矣。

十、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译文

一、十五年后,春天,公孙归父在宋国与楚子会面。

二、夏天五月,宋国人和楚国人讲和。

关于外国的和平没有记载,为什么这里要记载?是因为夸大了他们的和平。为什么夸大他们的和平?因为楚庄王围攻宋国时,军队只有七天的粮食,如果用完这些粮食还打不败,就会撤军回国。于是楚国的司马子反骑马到城墙外观察宋国城池,宋国的华元也骑马出来见了他。司马子反问:‘你的国家怎么样?’华元回答:‘疲惫不堪。’子反又问:‘具体怎么样?’华元说:‘交换孩子来吃,劈开尸骨来煮。’司马子反说:‘哎呀!真是太疲惫了!虽然如此,我听说围城的人会喂马吃草,让肥的马招待客人,这是什么态度呢?’华元说:‘我听说,君子看到别人危难会同情,小人看到别人危难会幸灾乐祸。我看到你是君子,所以向你倾诉实情。’司马子反说:‘好吧,加油吧!我们的军队也只有七天的粮食,用完这些粮食还打不败,就会撤军回国。’他拱手告别,回到楚庄王那里。楚庄王问:‘怎么样?’司马子反说:‘疲惫不堪!’楚庄王又问:‘具体怎么样?’司马子反说:‘交换孩子来吃,劈开尸骨来煮。’楚庄王说:‘哎呀!真是太疲惫了!虽然如此,我现在要攻下这里然后再回去。’司马子反说:‘不可以。我已经告诉他们了,我们的军队也只有七天的粮食。’楚庄王生气地说:‘我派你去观察,你为什么告诉他们?’司马子反说:‘因为小小的宋国都有不欺骗人的臣子,我们楚国难道没有吗?所以我告诉了他们。’楚庄王说:‘好吧。停下来。虽然如此,我还是要攻下这里然后再回去。’司马子反说:‘那么请您留在这里,我回去。’楚庄王说:‘你离开我回去,我和谁留在这里?我也跟你回去。’于是他们带领军队离开。所以君子夸大了他们的和平。这些人都是大夫,他们怎么称呼别人?贬低。为什么贬低?因为和平是在下位的人。

三、六月癸卯,晋国的军队灭亡了赤狄潞氏,把潞子婴儿带回。

为什么潞被称为子?因为潞子为人善良,自己足以导致国家的灭亡。虽然如此,君子不可不记住这一点。与夷狄分离,却未能与中原合流,晋国军队攻打他们,中原不救助,狄人也不支持,因此潞国灭亡。

四、秦国人攻打晋国。

五、王札子杀了召伯和毛伯。

王札子是什么?是长庶的儿子。

六、秋天,蝗虫出现。

以前没有记载蝗虫出现,为什么这里记载蝗虫出现?是因为幸运。为什么幸运?就是说接受了这些灾害。接受这些灾害是什么意思?就是上变古易常,应对灾害,其它的变化也应该在这里发生。

九、冬天,蛾生。

以前没有记载蛾生,为什么这里记载蛾生?是因为幸运。为什么幸运?就是说接受了这些灾害。接受这些灾害是什么意思?就是上变古易常,应对灾害,其它的变化也应该在这里发生。

十、饥荒。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解

公孙归父:公孙归父是春秋时期宋国的一位大夫,这里指的是他。

楚子:楚子指的是楚国的君主,这里特指楚庄王。

宋人:宋人指的是宋国的国民。

司马子反:司马子反是楚庄王的大夫,这里指的是他。

宋华元:宋华元是宋国的大夫,这里指的是他。

庄王:庄王是楚庄王的尊称。

乘堙:乘堙指的是乘着战车上的掩体。

窥:窥在这里指的是探望。

易子而食之:易子而食之指的是交换孩子来吃,形容极度饥饿。

析骸而炊之:析骸而炊之指的是将人骨劈开作为燃料,形容极度贫困。

柑马而秣之:柑马而秣之指的是用马草喂马,形容对马匹的善待。

幸之:幸之指的是表示庆幸。

蝝生:蝝生指的是蝗虫的幼虫。

初税亩:初税亩指的是开始按照土地面积征税。

什一而藉:什一而藉指的是古代按照土地面积征税的一种制度,即每十亩地收一亩的税。

大桀、小桀:大桀、小桀指的是古代的暴君,大桀指夏桀,小桀指商汤。

大貉、小貉:大貉、小貉指的是古代的野蛮民族。

颂声作矣:颂声作矣指的是得到人们的赞誉和歌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评注

一、此段记载了春秋时期,公孙归父与楚子会盟于宋的历史事件。‘十有五年,春,公孙归父会楚子于宋’中的‘十有五年’指鲁国历法中的十五年,‘春’表示季节,‘公孙归父’和‘楚子’分别代表两国使者。这段文字简洁明了,体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会盟的常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外交关系的复杂性。

二、‘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记录了宋国与楚国之间的和平。‘外平不书,此何以书?大其平乎已也。’这里的‘外平不书’指的是按照常规,两国和平不需要记载,但此处却记载了,是因为这次和平的重要性。‘大其平乎已也’表示这次和平对双方都有重要意义。接下来的对话展现了两国使者之间的坦诚交流,司马子反与华元的对话,体现了君子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真诚相待,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期外交的微妙和智慧。

三、‘六月癸卯,晋师灭赤狄潞氏,以潞子婴儿归’记载了晋国灭掉赤狄潞氏国,并将潞子婴儿带回。‘潞何以称子?潞子之为善也,躬足以亡尔。’这里解释了潞子为何被称为‘子’,是因为他为人善良,足以使国家灭亡。‘离于夷狄,而未能合于中国,晋师伐之,中国不救,狄人不有,是以亡也。’这段话说明了潞国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其未能融入中原文化,最终被晋国所灭。

四、‘秦人伐晋’简洁地记录了秦国对晋国的军事行动,反映了春秋时期战争频发的现实。

五、‘王札子杀召伯、毛伯’记载了王札子杀害了召伯和毛伯。‘王札子者何?长庶之号也。’解释了王札子的身份,他是王的庶子,以‘王札子’为号。

六、‘秋,螽’记录了秋季出现螽的天气现象,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记录和关注。

七、‘仲孙蔑会齐高固于牟娄’记载了仲孙蔑与齐高固在牟娄会面的历史事件,体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外交活动。

八、‘初税亩’反映了鲁国开始实行按照土地面积征税的政策。‘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解释了‘初’和‘税亩’的含义。‘何讥尔?讥始履亩而税也。’表示对这一政策的批评,认为这是对古代税收制度的破坏。‘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强调了古代税收制度中的‘什一税’是公平合理的。

九、‘冬,蝝生’记录了冬季蝝虫出现的现象。‘未有言蝝生者,此其言蝝生何?蝝生不书,此何以书?幸之也。’这里的‘幸之’表示对这一现象的庆幸,认为这是对古时常规的偏离,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敬畏。

十、‘饥’记录了饥荒的发生,反映了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和自然灾害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550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