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定公-十五年

作者: 公羊传的作者是公羊(约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60年),春秋时期鲁国的学者,公羊传是解释《春秋》的一部经典著作之一。公羊在中国儒学中以其对《春秋》的解读而闻名,主张政治与道德的统一。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

内容简要:《公羊传》是公羊学派对《春秋》一书的解释与注解,是儒家经典之一。《春秋》原本是简短的历史记载,而《公羊传》则通过详细的注解阐述了《春秋》中的政治、道德、伦理等内容。公羊传强调《春秋》所体现的历史教训与政治警示,主张君主应重视道德与礼仪。书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治理国家、修身养性的理念,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公羊传》与《左传》《谷梁传》并列为三大春秋传之一,对后世的儒家经典解释与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定公-十五年-原文

一、十有五年。春王正月,邾娄子来朝。

二、鼷鼠食郊牛,牛死,改卜牛。曷为不言其所食?漫也。

三、二月辛丑,楚子灭胡,以胡子豹归。

四、夏五月辛亥,郊。曷为以夏五月郊?三卜之运也。

五、壬申,公薨于高寝。

六、郑轩达帅师伐宋。

七、齐侯、卫侯次于籧篨。

八、邾娄子来奔丧。其言来奔丧何?奔丧,非礼也。

九、秋七月壬申,姒氏卒。姒氏者何?哀公之母也。何以不称夫人?哀未君也。

十、八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十一、九月,滕子来会葬。

十二、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戊午日下昃,乃克葬。

十三、辛巳,葬定姒。定姒何以书葬?未踰年之君也,有子则庙,庙则书葬。

十四、冬,城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定公-十五年-译文

一、十五年后。春天,周王的正月,邾娄国的国君前来朝见。

二、老鼠吃了郊祭用的牛,牛因此死了,于是又重新占卜用牛。

曷为不言其所食?漫也。– 为什么不提老鼠吃了牛的事情?是因为随意为之。

三、二月辛丑日,楚国的国君灭掉了胡国,把胡子豹俘虏了回来。

四、夏五月辛亥日,进行郊祭。

曷为以夏五月郊?三卜之运也。– 为什么在五月进行郊祭?是因为经过了三次占卜。

五、壬申日,国君在宫殿中去世。

六、郑国的轩达带领军队攻打宋国。

七、齐国的国君和卫国的国君驻扎在籧篨。

八、邾娄国的国君前来参加丧礼。

其言来奔丧何?奔丧,非礼也。– 为什么说前来奔丧?因为奔丧是不合礼节的。

九、秋七月壬申日,姒氏去世。

姒氏者何?哀公之母也。何以不称夫人?哀未君也。– 姒氏是谁?是哀公的母亲。为什么不用‘夫人’称呼她?因为哀公还不是国君。

十、八月庚辰朔,发生了日食。

十一、九月,滕国的国君前来参加葬礼。

十二、丁巳日,安葬我们的国君定公。因为下雨没能安葬,到了戊午日傍晚才得以安葬。

十三、辛巳日,安葬定姒。

定姒何以书葬?未踰年之君也,有子则庙,庙则书葬。– 为什么记录定姒的葬礼?因为是未满一年的国君,如果有儿子就会立庙,立庙就会记录葬礼。

十四、冬天,修建了漆城的城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定公-十五年-注解

十五:指周历的十五个年头,即十五年。

春王正月:春季的第一个月,即春季的开始,按照周代的历法,春季的第一个月称为正月。

邾娄子:邾娄国的国君,邾娄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

来朝:前来朝见天子,表示对周王的尊敬。

鼷鼠:一种小型的鼠类,这里比喻小事或不重要的事情。

郊牛:用于祭祀的牛,通常在郊外进行祭祀。

改卜牛:重新占卜,决定是否再次使用牛。

曷:疑问代词,相当于‘为什么’。

漫:随意,这里指不详细说明。

二月辛丑:二月辛丑日,指农历二月辛丑这一天。

楚子:楚国的国君,楚子是楚王的尊称。

胡:胡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

胡子豹:胡国国君的名字。

归:返回,这里指胡子豹被带回楚国。

夏五月辛亥:夏季五月辛亥日,指农历五月辛亥这一天。

郊:郊祭,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

三卜之运:经过三次占卜,决定在五月进行郊祭。

公:指鲁国的国君,这里指鲁哀公。

薨:古代指国君或高官去世。

高寝:国君的陵墓。

郑轩达:郑国的将领。

帅师:率领军队。

伐宋:攻打宋国。

齐侯:齐国的国君。

卫侯:卫国的国君。

籧篨:古代的一种篱笆,这里指临时驻扎的地方。

来奔丧:前来参加丧礼。

奔丧:指参加国君或尊长的丧礼。

非礼也:不符合礼制。

秋七月壬申:秋季七月壬申日,指农历七月壬申这一天。

姒氏:姓姒,这里指鲁哀公的母亲。

夫人:古代对国君母亲的尊称。

哀未君:哀公还未成为国君,因此不称夫人。

八月庚辰朔:八月庚辰朔日,指农历八月庚辰这一天。

日有食之:发生了日食,即月亮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遮挡了太阳的光线。

滕子:滕国的国君。

会葬:参加葬礼。

丁巳:丁巳日,指农历丁巳这一天。

君定公:鲁国的国君,定公。

雨不克葬:因为下雨,无法完成葬礼。

戊午日下昃:戊午日,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

乃克葬:最终完成了葬礼。

定姒:鲁定公的母亲。

未踰年之君:未满一年的国君。

庙:宗庙,古代祭祀祖先的地方。

城漆:在漆地修筑城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定公-十五年-评注

一、十有五年。春王正月,邾娄子来朝。

此句标志着时间的开始,’十有五年’指春秋时期鲁国哀公的第十五个年头,’春王正月’则是按照周王朝的历法,春季的第一个月。’邾娄子来朝’说明邾娄国国君前来朝见鲁国国君,这是古代诸侯朝贡的一种形式,体现了周王朝的宗法制度和中央集权的特点。

二、鼷鼠食郊牛,牛死,改卜牛。

此句描述了郊祭时发生的不幸事件。’鼷鼠食郊牛’意味着郊祭用的牛被老鼠咬死,这是不祥之兆。按照古代祭祀的严格规定,祭祀用的牲畜必须无瑕疵,’牛死’意味着祭祀无法进行。’改卜牛’则表示重新选择祭祀用的牛,体现了古代祭祀仪式的严谨和对神灵的敬畏。

三、二月辛丑,楚子灭胡,以胡子豹归。

此句记载了春秋时期楚国的军事行动。’二月辛丑’是具体的日期,’楚子灭胡’说明楚国国君楚子攻打胡国并将其灭亡。’以胡子豹归’则是指俘虏了胡国的胡子豹,并将其带回楚国,这是古代战争中常见的俘虏和胜利品。

四、夏五月辛亥,郊。

此句记录了鲁国在夏季五月进行郊祭的情况。’夏五月辛亥’是具体的日期,’郊’则是指郊祭,这是古代重要的祭祀活动之一。’三卜之运也’解释了为什么在五月进行郊祭,可能是因为之前的卜卦结果显示五月是进行郊祭的吉日。

五、壬申,公薨于高寝。

此句记载了鲁国国君哀公去世的消息。’壬申’是具体的日期,’公薨’表示国君去世,’高寝’是国君的陵墓。这句话简洁地传达了国君去世这一重大事件。

六、郑轩达帅师伐宋。

此句描述了郑国国君郑轩达率领军队攻打宋国的行动。’帅师伐宋’表明这是一次军事行动,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和争霸。

七、齐侯、卫侯次于籧篨。

此句说明齐侯和卫侯停留在籧篨这个地方。’次’在这里指的是停留,’籧篨’可能是一个地名。这句话可能反映了齐、卫两国对某个事件的关注或参与。

八、邾娄子来奔丧。

此句记载了邾娄国国君前来参加鲁国国君哀公的丧礼。’来奔丧’表示前来参加丧礼,这是古代礼制中的一种行为。’奔丧,非礼也’则是对这一行为的评价,认为在哀公尚未成为君王的情况下,邾娄子前来奔丧是不合礼制的。

九、秋七月壬申,姒氏卒。

此句记录了姒氏去世的消息。’秋七月壬申’是具体的日期,’姒氏’是哀公的母亲,’卒’表示去世。’何以不称夫人?哀未君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记载中不称姒氏为夫人,因为哀公尚未成为君王。

十、八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此句描述了日食现象。’八月庚辰朔’是具体的日期,’日有食之’表示发生了日食。日食在古代被视为不祥之兆,常常与国家政治和天象变化相联系。

十一、九月,滕子来会葬。

此句说明滕国的国君滕子前来参加哀公的葬礼。’来会葬’表示前来参加葬礼,这是古代礼制中的一种行为。

十二、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戊午日下昃,乃克葬。

此句记录了鲁国国君定公的葬礼。’丁巳’是具体的日期,’葬我君定公’表示定公被安葬。’雨不克葬’说明葬礼因为下雨而未能进行,’戊午日下昃,乃克葬’则表示在特定的时间下雨停止后,葬礼才得以完成。

十三、辛巳,葬定姒。

此句记录了定姒的葬礼。’辛巳’是具体的日期,’葬定姒’表示定姒被安葬。’未踰年之君也,有子则庙,庙则书葬’解释了为什么在记载中提到定姒的葬礼,因为哀公尚未成为君王,但有子嗣,按照礼制需要为其建立庙宇并记录葬礼。

十四、冬,城漆。

此句描述了鲁国在冬季进行城池修建的情况。’城漆’可能是指修建城池的工程,反映了古代国家建设和军事防御的重要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定公-十五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547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