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公羊传的作者是公羊(约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60年),春秋时期鲁国的学者,公羊传是解释《春秋》的一部经典著作之一。公羊在中国儒学中以其对《春秋》的解读而闻名,主张政治与道德的统一。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
内容简要:《公羊传》是公羊学派对《春秋》一书的解释与注解,是儒家经典之一。《春秋》原本是简短的历史记载,而《公羊传》则通过详细的注解阐述了《春秋》中的政治、道德、伦理等内容。公羊传强调《春秋》所体现的历史教训与政治警示,主张君主应重视道德与礼仪。书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治理国家、修身养性的理念,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公羊传》与《左传》《谷梁传》并列为三大春秋传之一,对后世的儒家经典解释与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定公-五年-原文
一、五年。
春王正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二、夏,归粟于蔡。
孰归之?诸侯归之。
曷为不言诸侯归之?离至不可得而序,故言我也。
三、于越入吴。
于越者何?越者何?于越者,未能以其名通也。
越者,能以其名通也。
四、六月丙申,季孙隐如卒。
五、秋七月壬子,叔孙不敢卒。
六、冬,晋士鞅帅师围鲜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定公-五年-译文
第一年。春季,周王的正月第一天是辛亥日,发生了日食。
夏季,将粮食归还给蔡国。
是谁归还的?是诸侯归还的。为什么不说诸侯归还的?因为归来的诸侯太多,无法一一列举,所以只说我自己。
于越国入侵吴国。
于越是什么意思?越又是什么意思?于越是指未能用其国名来通称的国家。越是指能够用其国名来通称的国家。
六月丙申日,季孙隐如去世。
秋季七月壬子日,叔孙不敢去世。
冬季,晋国的士鞅率领军队围攻鲜虞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定公-五年-注解
五年:指鲁国历史上的第五个年份,按照《春秋》的纪年方式,通常指的是鲁国国君在位的第五个年份。
春王正月辛亥朔:春王正月,指的是春季的第一个月的第一个日子。辛亥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表示农历正月初一。
日有食之:日有食之,指的是日食现象,即月亮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暂时遮挡了太阳,使地球上部分地区暂时看不到太阳。
归粟于蔡:归粟,指的是归还粮食。蔡,指的是当时的一个诸侯国名。
诸侯:诸侯,指的是古代中国分封制度下,由周天子分封的各地方诸侯。
曷为不言诸侯归之:曷为,为何。不言,不提及。诸侯归之,诸侯国归还粮食。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何不提及诸侯国归还粮食。
离至不可得而序,故言我也:离至,指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不可得而序,无法按照顺序排列。故言我也,因此只提及自己。
于越入吴:于越,指的是古代越国。入吴,进入吴国。
于越者何?越者何?:这句话是在询问“于越”和“越”这两个词的具体含义。
未能以其名通也:未能以其名通也,指的是未能通过名字来传达其含义。
能以其名通也:能以其名通也,指的是能够通过名字来传达其含义。
六月丙申:六月丙申,指的是农历六月的某一天,丙申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
季孙隐如卒:季孙隐如,指的是鲁国的一个大夫。卒,去世。
秋七月壬子:秋七月壬子,指的是农历七月的某一天,壬子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
叔孙不敢卒:叔孙不敢,指的是鲁国的一个大夫。卒,去世。
晋士鞅帅师围鲜虞:晋士鞅,指的是晋国的一个将领。帅师,率领军队。鲜虞,指的是当时的一个小国名。围鲜虞,围攻鲜虞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定公-五年-评注
一、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此句记录了鲁国历史上一件重要天文现象——日食。‘五年’指的是鲁国历史上的某一年,‘春王正月’是古代历法中的时间标记,‘辛亥’是干支纪日,‘日有食之’则是指发生了日食。日食在古代被视为不祥之兆,往往与国家政治、社会动荡有关。此句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二、夏,归粟于蔡。
‘夏’字在此处指的是季节,‘归粟于蔡’则是指将粮食归还给蔡国。‘孰归之?诸侯归之。’这句话通过问答的形式,揭示了归还粮食的责任归属问题。‘诸侯归之’意味着诸侯国之间有共同的义务和责任,体现了古代诸侯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合作。‘曷为不言诸侯归之?离至不可得而序,故言我也。’此句进一步解释了为何不直接说诸侯归之,而是用‘我’来指代,是因为当时的情况复杂,难以一一列举,故以‘我’代之,体现了古文简练、含蓄的特点。
三、于越入吴。
‘于越’和‘越’都是指越国,‘入吴’则是指越国进攻吴国。‘于越者何?越者何?于越者,未能以其名通也。越者,能以其名通也。’这句话通过问答的方式,解释了‘于越’和‘越’的区别。‘于越’是因为未能以其名通,即未能以自己的名字在历史文献中留下痕迹,而‘越’则是指能够以其名通,即已经在历史文献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这反映了古人对历史记载和传承的重视。
四、六月丙申,季孙隐如卒。
此句记录了鲁国季孙隐如的去世。‘六月丙申’是具体的日期,‘季孙隐如’是人物名字,‘卒’则是指去世。这句话简洁地记录了历史事件,体现了古文对时间、人物、事件的精确描述。
五、秋七月壬子,叔孙不敢卒。
此句同样记录了鲁国叔孙不敢的去世。‘秋七月壬子’是具体的日期,‘叔孙不敢’是人物名字,‘卒’则是指去世。与第四句类似,这句话也简洁地记录了历史事件。
六、冬,晋士鞅帅师围鲜虞。
此句记录了晋国士鞅率领军队围攻鲜虞的事件。‘冬’是季节,‘晋士鞅’是人物名字,‘帅师’是指率领军队,‘围鲜虞’则是指围攻鲜虞。这句话反映了古代战争中的军事行动,体现了古文对历史事件的记录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