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公羊传的作者是公羊(约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60年),春秋时期鲁国的学者,公羊传是解释《春秋》的一部经典著作之一。公羊在中国儒学中以其对《春秋》的解读而闻名,主张政治与道德的统一。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
内容简要:《公羊传》是公羊学派对《春秋》一书的解释与注解,是儒家经典之一。《春秋》原本是简短的历史记载,而《公羊传》则通过详细的注解阐述了《春秋》中的政治、道德、伦理等内容。公羊传强调《春秋》所体现的历史教训与政治警示,主张君主应重视道德与礼仪。书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治理国家、修身养性的理念,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公羊传》与《左传》《谷梁传》并列为三大春秋传之一,对后世的儒家经典解释与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哀公-十一年-原文
一、十有一年。
春,齐国书帅师伐我。
二、夏,陈袁颇出奔郑。
三、五月,公会吴伐齐。甲戌,齐国书帅师及吴战于艾陵,齐师败绩,获齐国书。
四、秋七月辛酉,滕子虞母卒。
五、冬十有一月,葬滕隐公。
六、卫世叔齐出奔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哀公-十一年-译文
一、鲁国历史上的第十一年。这年春天,齐国派兵攻打我们鲁国。
二、这年夏天,陈国的大夫袁颇逃亡到郑国。
三、五月,鲁国的国君会合吴国一起攻打齐国。甲戌这一天,齐国的大夫齐国书率领军队与吴国在艾陵进行战斗,齐军大败,俘虏了齐国书。
四、这年秋天的七月辛酉日,滕国的国君滕子虞的母亲去世。
五、这年冬天十一个月,滕国的国君滕隐公被安葬。
六、卫国的世叔齐逃亡到宋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哀公-十一年-注解
十有一年:指周历的第十一年,这里的’十有一年’指的是鲁国历史的第十年,因为鲁国纪年通常以周王室的纪年为基础。
齐国书:齐国书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将领,此处提到他被俘,表明了齐国的军事失败。
帅师:帅,意为率领;师,指军队。帅师即率领军队。
伐我:伐,意为攻打;我,指鲁国。伐我即攻打鲁国。
陈袁颇:陈袁颇是陈国的官员,此处提到他出奔郑国,即逃亡到郑国。
出奔:出奔,指贵族因政治原因离开本国,逃往他国。
郑:郑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中部。
公会吴伐齐:公会,指鲁国国君举行会盟;吴,指吴国,是春秋时期的强国;伐齐,攻打齐国。
甲戌:甲戌是古代历法中的干支纪年法,此处指具体的某一天。
艾陵:艾陵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境内,此处为战场。
败绩:败绩,指军队战败。
获齐国书:获,意为俘获;齐国书,即前面提到的齐国将领。
秋七月辛酉:秋七月辛酉是古代历法中的干支纪日法,此处指具体的某一天。
滕子虞母:滕子虞母,指滕国的国君滕隐公的母亲。
卒:卒,意为去世。
葬滕隐公:葬,意为安葬;滕隐公,即滕国的国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哀公-十一年-评注
一、十有一年。春,齐国书帅师伐我。
此句记载了鲁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份,即鲁国历法中的第十一年。‘十有一年’中的‘十有一’即指十一年,这是对时间的精确记录。‘春’字点明了时间节点,春季是古代农耕社会的重要时节,也象征着生机与活力。‘齐国书帅师伐我’则是记录了一场战争的发生,‘帅师’即率领军队,‘伐我’则表明了齐国对鲁国的侵略行为。这句话简洁而有力,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战争状态,体现了古文记载的历史真实性和客观性。
二、夏,陈袁颇出奔郑。
‘夏’字再次点明了时间,夏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古代战争频繁的时期。‘陈袁颇出奔郑’则是记载了一个人物的行动。‘出奔’一词在古代常用来描述贵族或官员因政治原因离开原居地,寻求庇护。‘郑’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强国,此处‘出奔郑’意味着陈袁颇可能因政治斗争或个人原因离开了陈国,寻求到了郑国的庇护。这句话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人物流动。
三、五月,公会吴伐齐。甲戌,齐国书帅师及吴战于艾陵,齐师败绩,获齐国书。
此句记载了鲁国与吴国联合攻打齐国的历史事件。‘五月’再次强调了时间的重要性,‘公会吴伐齐’则说明了鲁国与吴国之间的联盟关系。‘甲戌’是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日期,‘齐国书帅师及吴战于艾陵’描述了战争的地点和参战双方。‘齐师败绩,获齐国书’则揭示了战争的结局,齐国的军队战败,并且齐国书的俘虏。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战争的胜利与失败。
四、秋七月辛酉,滕子虞母卒。
‘秋七月辛酉’是具体的时间记录,‘辛酉’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日期。‘滕子虞母卒’则是记载了一个人物的逝世。‘滕子虞’是滕国的王子,‘母’字表明了逝世者是他的母亲。这句话是对一个历史人物的哀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家庭观念和对死亡的尊重。
五、冬十有一月,葬滕隐公。
‘冬十有一月’再次记录了时间,‘葬滕隐公’则是记载了滕国国君滕隐公的葬礼。‘葬’字表明了对逝者的尊重和纪念,‘滕隐公’是滕国的君主,他的葬礼反映了当时诸侯国对君主的尊崇和礼仪制度。
六、卫世叔齐出奔宋。
最后一句‘卫世叔齐出奔宋’同样记载了一个人物的行动。‘卫’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强国,‘世叔齐’是卫国的贵族,‘出奔宋’则意味着他离开了卫国,寻求到了宋国的庇护。这句话再次展现了春秋时期贵族的流动和诸侯国之间的政治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