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公羊传的作者是公羊(约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60年),春秋时期鲁国的学者,公羊传是解释《春秋》的一部经典著作之一。公羊在中国儒学中以其对《春秋》的解读而闻名,主张政治与道德的统一。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
内容简要:《公羊传》是公羊学派对《春秋》一书的解释与注解,是儒家经典之一。《春秋》原本是简短的历史记载,而《公羊传》则通过详细的注解阐述了《春秋》中的政治、道德、伦理等内容。公羊传强调《春秋》所体现的历史教训与政治警示,主张君主应重视道德与礼仪。书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治理国家、修身养性的理念,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公羊传》与《左传》《谷梁传》并列为三大春秋传之一,对后世的儒家经典解释与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哀公-六年-原文
一、六年。
春,城邾娄葭。
二、晋赵鞅帅师伐鲜虞。
三、吴伐陈。
四、夏,齐国夏及高张来奔。
五、叔还会吴于柤。
六、秋七月庚寅,楚子轸卒。
七、齐阳生入于齐。
八、齐陈乞弒其君舍。
弒而立者不以当国之辞言之,此其以当国之辞言之何?为谖也。
此其为谖奈何?景公谓陈乞曰:‘吾欲立舍,何如?’
陈乞曰:‘所乐乎为君者,欲立之则立之,不欲立则不立。君如欲立之,则臣请立之。’
阳生谓陈乞曰:‘吾闻子盖将不欲立我也。’
陈乞曰:‘夫千乘之主,将废正而立不正,必杀正者。吾不立子者,所以生子者也。走矣!’
与之玉节而走之。
景公死而舍立。
陈乞使人迎阳生于诸其家。
除景公之丧,诸大夫皆在朝,陈乞曰:‘常之母有鱼菽之祭,愿诸大夫之化我也。’
诸大夫皆曰:‘诺。’
于是皆之陈乞之家坐。
陈乞曰:‘吾有所为甲,请以示焉。’
诸大夫皆曰:‘诺。’
于是使力士举巨囊而至于中溜,诸大夫见之,皆色然而骇,开之则闯然公子阳生也。
陈乞曰:‘此君也已!’
诸大夫不得已皆逡巡北面,再拜稽首而君之尔。
自是往弒舍。
九、冬,仲孙何忌帅师伐邾娄。
十、宋向巢帅师伐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哀公-六年-译文
一、鲁定公六年。春天,鲁国在邾娄葭这个地方进行了城防建设。
二、晋国的赵鞅率领军队攻打鲜虞。
三、吴国攻打陈国。
四、夏天,齐国的齐国夏和高张逃跑到鲁国。
五、叔会前往吴国,在柤地与吴国会面。
六、秋天七月庚寅日,楚国的子轸去世。
七、齐国的阳生进入齐国。
八、齐国的陈乞杀害了他的君主舍。杀害君主后不直接用当国的名义来宣布新君主,那么为什么这里要用当国的名义来宣布呢?这是因为陈乞在隐瞒真相。那么他为什么要隐瞒真相呢?景公对陈乞说:‘我想立舍为君主,你看怎么样?’陈乞回答:‘喜欢做君主的人,想要立谁就立谁,不想要立谁就不立。如果您想立舍,那我就请您下令。’阳生对陈乞说:‘我听说您可能不想立我为君主。’陈乞说:‘一个拥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如果废除正当的君主而立不恰当的人,那么一定会杀害正当的君主。我不立您为君主,是为了保护您的儿子。您快走吧!’然后他给了阳生一枚玉节让他离开。景公去世后,舍被立为君主。陈乞派人到阳生的家中接他回来。景公的丧事结束后,所有的大夫都在朝廷,陈乞说:‘常之母有鱼和豆的祭祀,希望各位大夫能支持我。’各位大夫都说:‘好的。’于是他们都来到陈乞的家中坐下。陈乞说:‘我准备了一些甲胄,请允许我展示一下。’各位大夫都说:‘好的。’于是他让壮士举起一个巨大的口袋,把它放在中庭,各位大夫看到后都大惊失色,打开口袋后竟然是公子阳生。陈乞说:‘这就是我们的君主了!’各位大夫无奈,只能犹豫着向北面鞠躬,再次跪拜并承认他是君主。从那时起,他们开始辅佐阳生。
九、冬天,鲁国的仲孙何忌率领军队攻打邾娄。
十、宋国的向巢率领军队攻打曹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哀公-六年-注解
六年:指鲁国历史上的某一年,此处可能指鲁定公六年,即公元前502年。
春:春季,指一年中的第一季度,即农历正月至三月。
城邾娄葭:城,指筑城;邾娄,古国名,位于今山东邹城市;葭,指芦苇,此处可能指在邾娄地区筑城。
晋赵鞅帅师伐鲜虞:晋,指晋国;赵鞅,晋国大夫;帅师,率领军队;鲜虞,古国名,位于今河北定州市。
吴伐陈:吴,指吴国;陈,古国名,位于今河南淮阳县。
夏:夏季,指一年中的第二季度,即农历四月至六月。
齐国夏及高张来奔:齐国,指齐国;夏,人名;高张,人名;来奔,指逃亡到其他国家。
叔还会吴于柤:叔会,人名;会,会合;吴,指吴国;柤,地名。
秋七月庚寅,楚子轸卒:秋,秋季,指一年中的第三季度,即农历七月至九月;七月,农历七月;庚寅,干支纪年法中的某一天;楚子轸,楚国国君。
齐阳生入于齐:齐阳生,人名;入于齐,进入齐国。
齐陈乞弒其君舍:齐,指齐国;陈乞,人名;弒,杀害;其君舍,齐国国君。
弒而立者不以当国之辞言之,此其以当国之辞言之何?为谖也。此其为谖奈何?:弒而立者,指通过杀害君主而自立的人;当国之辞,指正当的国家理由;谖,指欺骗、误导;奈何,怎么办。
景公谓陈乞曰:‘吾欲立舍,何如?’:景公,指齐景公;立舍,立齐舍为国君。
阳生谓陈乞曰:‘吾闻子盖将不欲立我也。’:阳生,指齐阳生;盖,表示推测。
夫千乘之主,将废正而立不正,必杀正者。吾不立子者,所以生子者也。走矣!:千乘之主,指拥有千辆战车的君主,即国君;废正而立不正,指废除正当的君主而立不正当的人;正者,指正当的君主。
与之玉节而走之:与,给;玉节,古代使者所持的玉制符节;走之,让他离开。
景公死而舍立:景公,指齐景公;舍,指齐舍。
陈乞使人迎阳生于诸其家:诸,地名。
除景公之丧,诸大夫皆在朝,陈乞曰:‘常之母有鱼菽之祭,愿诸大夫之化我也。’:除,除去;丧,指国君的丧事;常之母,指齐景公的母亲;鱼菽之祭,指用鱼和豆作为祭品;化,指感化。
诸大夫皆曰:‘诺。’于是皆之陈乞之家坐:诺,表示答应;之,到;坐,坐下。
吾有所为甲,请以示焉:甲,指战甲,此处可能指准备战斗。
诸大夫见之,皆色然而骇,开之则闯然公子阳生也:色然而骇,脸色突变,感到惊讶。
陈乞曰:‘此君也已!’诸大夫不得已皆逡巡北面,再拜稽首而君之尔:逡巡,犹豫不决;北面,面向北方,古代臣子对君王行礼时面向北方;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
自是往弒舍:自是,从此;弒舍,指杀害齐舍。
冬:冬季,指一年中的第四季度,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仲孙何忌帅师伐邾娄:仲孙何忌,人名;帅师,率领军队;邾娄,古国名。
宋向巢帅师伐曹:宋,指宋国;向巢,人名;曹,古国名,位于今山东曹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哀公-六年-评注
一、六年。春,城邾娄葭。
此句记载了鲁国六年春,在邾娄地区筑城的史实。‘城’字体现了古代国家对于边疆防御的重视,‘邾娄葭’则是对地理位置的描述,‘葭’即芦苇,可能指代该地区多水草,适合筑城以防御外敌。此句简洁明了,勾勒出一幅古代筑城防御的画面。
二、晋赵鞅帅师伐鲜虞。
此句描述了晋国赵鞅率领军队攻打鲜虞国的历史事件。‘帅师’表明赵鞅是军队的统帅,‘伐’字则体现了战争的残酷。鲜虞国可能是当时的一个小国,晋国的征伐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纷争与战争。
三、吴伐陈。
此句记载了吴国攻打陈国的历史事件。‘吴’与‘陈’都是春秋时期的国家,吴国的征伐表明了当时列国之间的争斗。此句简洁地反映了历史事件,也体现了春秋时期战争的频繁。
四、夏,齐国夏及高张来奔。
此句描述了齐国夏及高张逃亡至鲁国的历史事件。‘夏’与‘高张’是人的名字,‘来奔’则表明他们逃离了自己的国家。此句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政治动荡,人民流离失所的景象。
五、叔还会吴于柤。
此句记载了叔还回到吴国,在柤地停留的历史事件。‘叔还’是人名,‘会’字表明他回到了吴国,‘柤’可能是一个地名。此句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外交关系。
六、秋七月庚寅,楚子轸卒。
此句描述了楚国子轸在秋七月庚寅日去世的历史事件。‘秋七月’是古代的纪年方式,‘庚寅’是干支纪日,‘楚子轸’则是人名。此句简洁地记录了历史人物的生卒,反映了春秋时期的历史变迁。
七、齐阳生入于齐。
此句记载了齐国的阳生进入齐国的历史事件。‘齐阳生’是人名,‘入于齐’则表明他回到了自己的国家。此句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变动。
八、齐陈乞弒其君舍。
此句描述了齐国的陈乞杀害了齐君舍的历史事件。‘弒’字表明了这是一起弑君事件,‘其君舍’则是被杀害的君主。此句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政治斗争的残酷。
弒而立者不以当国之辞言之,此其以当国之辞言之何?为谖也。此其为谖奈何?
这一段文字是对弑君事件的进一步阐述。‘弒而立者’指的是弑君后自立的人,‘不以当国之辞言之’表示他们不以国家的名义来谈论自己的行为。‘为谖也’中的‘谖’指的是欺骗,‘此其为谖奈何’则是询问这种行为如何欺骗。此段文字反映了春秋时期对于弑君行为的道德谴责。
景公谓陈乞曰:‘吾欲立舍,何如?’陈乞曰:‘所乐乎为君者,欲立之则立之,不欲立则不立。君如欲立之,则臣请立之。’
这段对话展现了景公与陈乞之间的政治交易。景公询问陈乞是否愿意立舍为君,陈乞则以君主的权力和臣子的忠诚作为条件回应。此段文字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权力的争夺与交易。
阳生谓陈乞曰:‘吾闻子盖将不欲立我也。’陈乞曰:‘夫千乘之主,将废正而立不正,必杀正者。吾不立子者,所以生子者也。走矣!’与之玉节而走之。
这段对话揭示了陈乞对于阳生的态度。阳生担心陈乞不会立他为君,陈乞则以废立君主的必然牺牲为理由,劝阳生离开。‘玉节’是古代使者所持的凭证,‘走之’则表示阳生被迫离开。此段文字反映了春秋时期政治斗争的残酷。
景公死而舍立。
此句描述了景公去世后,舍被立为君主的历史事件。‘景公’与‘舍’都是人名,‘死而立’则表明了权力的更迭。
陈乞使人迎阳生于诸其家。
此句描述了陈乞派人迎接阳生回到自己家的历史事件。‘诸其家’可能是指陈乞的家中,此句反映了陈乞对于阳生的态度。
除景公之丧,诸大夫皆在朝,陈乞曰:‘常之母有鱼菽之祭,愿诸大夫之化我也。’诸大夫皆曰:‘诺。’于是皆之陈乞之家坐。
这段文字描述了陈乞在景公丧事期间,邀请各位大夫到家中聚会的情景。‘常之母’指的是陈乞的母亲,‘鱼菽之祭’是一种祭祀活动,‘愿诸大夫之化我也’则是陈乞希望各位大夫能够接受他的安排。此段文字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政治联姻与利益交换。
陈乞曰:‘吾有所为甲,请以示焉。’诸大夫皆曰:‘诺。’于是使力士举巨囊而至于中溜,诸大夫见之,皆色然而骇,开之则闯然公子阳生也。
这段文字描述了陈乞展示阳生的场景。‘甲’可能是指一种仪式,‘巨囊’则是一种装阳生的容器。此段文字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陈乞展示阳生的决心和手段。
陈乞曰:‘此君也已!’诸大夫不得已皆逡巡北面,再拜稽首而君之尔。
此句描述了陈乞宣布阳生为君的场景。‘此君也已’表示阳生已经成为君主,‘逡巡北面’、‘再拜稽首’则是表示臣服。此段文字反映了春秋时期君主制的确立。
自是往弒舍。
此句描述了阳生弑杀舍的历史事件。‘自是’表示从那时起,‘弒舍’则表明阳生杀害了舍。此句反映了春秋时期政治斗争的残酷。
九、冬,仲孙何忌帅师伐邾娄。
此句描述了鲁国仲孙何忌率领军队攻打邾娄国的历史事件。‘仲孙何忌’是人名,‘帅师’表明他是军队的统帅,‘伐’则表示战争。此句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
十、宋向巢帅师伐曹。
此句描述了宋国向巢率领军队攻打曹国的历史事件。‘宋’与‘曹’都是春秋时期的国家,‘向巢’与‘帅师’分别表示统帅军队。此句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纷争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