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昭公-昭公十七年

作者: 相传为左丘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

年代: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

内容简要: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纲,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昭公-昭公十七年-原文

十有七年春,小邾子来朝。

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

秋,郯子来朝。

八月,晋荀吴帅师灭陆浑之戎。

冬,有星孛于大辰。

楚人及吴战于长岸。

十七年春,小邾穆公来朝,公与之燕。季平子赋《采叔》,穆公赋《菁菁者莪》。昭子曰:“不有以国,其能久乎?”

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祝史请所用币。昭子曰:“日有食之,天子不举,伐鼓于社;诸侯用币于社,伐鼓于朝。礼也。”平子御之,曰:“止也。唯正月朔,慝未作,日有食之,于是乎有伐鼓用币,礼也。其馀则否。”大史曰:“在此月也。日过分而未至,三辰有灾。于是乎百官降物,君不举,辟移时,乐奏鼓,祝用币,史用辞。故《夏书》曰:‘辰不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此月朔之谓也。当夏四月,是谓孟夏。”平子弗从。昭子退曰:“夫子将有异志,不君君矣。”

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適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鴡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自颛顼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

晋侯使屠蒯如周,请有事于雒与三涂。苌弘谓刘子曰:“客容猛,非祭也。其伐戎乎?陆浑氏甚睦于楚,必是故也。君其备之!”乃警戎备。九月丁卯,晋荀吴帅师涉自棘津,使祭史先用牲于雒。陆浑人弗知,师从之。庚午,遂灭陆浑,数之以其贰于楚也。陆浑子奔楚,其众奔甘鹿。周大获。宣子梦文公携荀吴而授之陆浑,故使穆子帅师,献俘于文宫。

冬,有星孛于大辰,西及汉。申须曰:“彗所以除旧布新也。天事恒象,今除于火,火出必布焉。诸侯其有火灾乎?”梓慎曰:“往年吾见之,是其征也,火出而见。今兹火出而章,必火入而伏。其居火也久矣,其与不然乎?火出,于夏为三月,于商为四月,于周为五月。夏数得天,若火作,其四国当之,在宋、卫、陈、郑乎?宋,大辰之虚也;陈,大皞之虚也;郑,祝融之虚也;皆火房也。星孛及汉,汉,水祥也。卫,颛顼之虚也,故为帝丘。其星为大水,水,火之牡也。其以丙子若壬午作乎?水火所以合也。若火入而伏,必以壬午,不过其见之月。”郑裨竈言于子产曰:“宋、卫、陈、郑将同日火,若我用瓘斝玉瓒,郑必不火。”子产弗与。

吴伐楚。阳匄为令尹,卜战,不吉。司马子鱼曰:“我得上流,何故不吉?且楚故,司马令龟,我请改卜。”令曰:“鲂也以其属死之,楚师继之,尚大克之。”吉。战于长岸。子鱼先死,楚师继之,大败吴师,获其乘舟馀皇。使随人与后至者守之,环而堑之,及泉,盈其隧炭,陈以待命。

吴公子光请于其众曰:“丧先王之乘舟,岂唯光之罪,众亦有焉。请藉取之,以救死。”众许之。使长鬣者三人,潜伏于舟侧,曰:“我呼馀皇,则对。”师夜从之。三呼,皆迭对。楚人从而杀之,楚师乱。吴人大败之,取馀皇以归。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昭公-昭公十七年-译文

十七年春天,小邾国的君主来朝见。

夏天六月初一,发生了日食。

秋天,郯国的君主来朝见。

八月,晋国的荀吴率领军队消灭了陆浑的戎族。

冬天,有彗星出现在大辰星附近。

楚国和吴国在长岸交战。

十七年春天,小邾国的穆公来朝见,鲁公与他举行了宴会。季平子吟诵了《采叔》,穆公吟诵了《菁菁者莪》。昭子说:“如果没有国家,怎么能长久呢?”

夏天六月初一,发生了日食。祝史请求使用祭祀的币帛。昭子说:“日食发生时,天子不举行宴会,要在社庙击鼓;诸侯在社庙使用币帛,在朝廷击鼓。这是礼仪。”平子阻止说:“停止吧。只有在正月初一,邪恶未发作时发生日食,才击鼓使用币帛,这是礼仪。其他时候则不需要。”大史说:“在这个月,太阳过了春分但未到夏至,三辰有灾。于是百官减少物品,君主不举行宴会,避开一段时间,奏乐击鼓,祝使用币帛,史使用辞令。所以《夏书》说:‘星辰不在房宿聚集,盲人击鼓,啬夫奔驰,庶人奔走。’这是指这个月的初一。相当于夏历四月,称为孟夏。”平子不听从。昭子退下后说:“夫子将有异心,不再以君主为君主了。”

秋天,郯国的君主来朝见,鲁公与他举行了宴会。昭子问他:“少皞氏以鸟命名官职,是什么原因?”郯子说:“这是我的祖先,我知道。从前黄帝以云纪事,所以以云命名官职。炎帝以火纪事,所以以火命名官职。共工以水纪事,所以以水命名官职。大皞以龙纪事,所以以龙命名官职。我的高祖少皞挚即位时,凤鸟正好飞来,所以以鸟纪事,以鸟命名官职。凤鸟氏,是历正。玄鸟氏,是司分。伯赵氏,是司至。青鸟氏,是司启。丹鸟氏,是司闭。祝鸠氏,是司徒。鴡鸠氏,是司马。鸤鸠氏,是司空。爽鸠氏,是司寇。鹘鸠氏,是司事。五鸠,是管理民众的。五雉,是五工正,负责制造器具,规范度量,安抚民众。九扈,是九农正,负责管理民众不淫乱。自从颛顼以来,不能纪远,只能纪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孔子听说后,去见郯子并学习。后来告诉别人说:“我听说,天子失官,学在四夷,这是真的。”

晋侯派屠蒯去周朝,请求在雒和三涂举行祭祀。苌弘对刘子说:“客人看起来很凶猛,不是来祭祀的。他是来讨伐戎族的吧?陆浑氏与楚国很友好,一定是这个原因。您要防备!”于是加强了防备。九月丁卯,晋国的荀吴率领军队从棘津渡河,派祭史先在雒用牲祭祀。陆浑人不知道,军队随后进攻。庚午,消灭了陆浑,责备他们与楚国勾结。陆浑子逃到楚国,他的部下逃到甘鹿。周朝大获全胜。宣子梦见文公带着荀吴并授予他陆浑,所以派穆子率领军队,献俘于文宫。

冬天,有彗星出现在大辰星附近,向西延伸到汉水。申须说:“彗星是用来除旧布新的。天象常有征兆,现在除于火,火出必布新。诸侯会有火灾吗?”梓慎说:“往年我见过,这是征兆,火出而见。现在火出而明显,必火入而伏。它在火中很久了,难道不是吗?火出,在夏历是三月,在商历是四月,在周历是五月。夏历得天时,如果火作,四国将受灾,是宋、卫、陈、郑吗?宋,是大辰的虚位;陈,是大皞的虚位;郑,是祝融的虚位;都是火房。彗星延伸到汉水,汉水是水的祥瑞。卫,是颛顼的虚位,所以是帝丘。它的星是大水,水是火的配偶。可能在丙子或壬午发生吧?水火相合。如果火入而伏,必在壬午,不过它出现的月份。”郑国的裨竈对子产说:“宋、卫、陈、郑将在同一天发生火灾,如果我用瓘斝玉瓒,郑国一定不会有火灾。”子产没有同意。

吴国讨伐楚国。阳匄担任令尹,占卜战争,不吉利。司马子鱼说:“我们占据上流,为什么不吉利?而且楚国惯例,司马令龟,我请求重新占卜。”命令说:“鲂率领他的部下战死,楚军继续进攻,还能大胜。”吉利。在长岸交战。子鱼先战死,楚军继续进攻,大败吴军,缴获了他们的乘舟馀皇。派随人和后到的人守卫,环绕并挖壕沟,直到泉水,填满隧道炭,陈列等待命令。

吴国的公子光向他的部下请求说:“失去了先王的乘舟,难道只是我的罪过,大家也有责任。请借取它,以救死。”部下同意了。派三个长鬣的人,潜伏在船边,说:“我喊馀皇,你们就回应。”军队夜间跟随。喊了三次,都轮流回应。楚人随后杀了他们,楚军混乱。吴人大败楚军,取回馀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昭公-昭公十七年-注解

小邾子:小邾国的君主,小邾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山东省境内。

日有食之:指日食,古代认为日食是不祥之兆,常与国家的兴衰相联系。

郯子:郯国的君主,郯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山东省境内。

陆浑之戎: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生活在今河南省西部。

星孛:指彗星,古代认为彗星的出现预示着灾变或重大事件。

长岸: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境内,是春秋时期吴楚交战的地点。

季平子:鲁国的大夫,季孙氏的代表人物。

昭子:鲁国的大夫,叔孙氏的代表人物。

祝史:古代负责祭祀和占卜的官员。

币:古代祭祀时使用的玉帛等物品。

社: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大史:古代负责记录历史和天象的官员。

少皞氏: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以鸟为图腾。

黄帝氏: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以云为图腾。

炎帝氏: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以火为图腾。

共工氏: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以水为图腾。

大皞氏: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以龙为图腾。

凤鸟氏:少皞氏的后裔,以凤鸟为图腾。

玄鸟氏:少皞氏的后裔,负责春分和秋分的祭祀。

伯赵氏:少皞氏的后裔,负责夏至和冬至的祭祀。

青鸟氏:少皞氏的后裔,负责立春和立夏的祭祀。

丹鸟氏:少皞氏的后裔,负责立秋和立冬的祭祀。

祝鸠氏:少皞氏的后裔,负责司徒的职务。

鴡鸠氏:少皞氏的后裔,负责司马的职务。

鸤鸠氏:少皞氏的后裔,负责司空的职务。

爽鸠氏:少皞氏的后裔,负责司寇的职务。

鹘鸠氏:少皞氏的后裔,负责司事的职务。

五鸠:指五种以鸠为图腾的氏族,负责管理民众。

五雉:指五种以雉为图腾的氏族,负责管理工匠和度量衡。

九扈:指九种以扈为图腾的氏族,负责管理农业。

颛顼: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五帝之一。

仲尼:孔子的字,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晋侯:晋国的君主。

屠蒯:晋国的大夫。

苌弘:周朝的大夫。

刘子:周朝的大夫。

荀吴:晋国的大夫。

陆浑子:陆浑国的君主。

甘鹿: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宣子:晋国的大夫。

文公:晋文公,晋国的君主。

穆子:晋国的大夫。

申须:楚国的大夫。

梓慎:楚国的大夫。

郑裨竈:郑国的大夫。

子产:郑国的大夫。

阳匄:楚国的大夫。

司马子鱼:楚国的大夫。

公子光:吴国的公子,后来的吴王阖闾。

馀皇:吴国的战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昭公-昭公十七年-评注

这段文本出自《左传》,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晋国、楚国、吴国等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活动。文本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展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频繁的战争。

首先,文本提到了小邾子和郯子来朝见鲁国君主,这反映了春秋时期小国对大国的依附关系。小国通过朝见大国,寻求保护和外交支持。鲁国作为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其外交活动对周边小国有着重要影响。

其次,文本详细描述了日食的发生及其引发的礼仪争议。日食在古代被视为不祥之兆,因此各国都会采取相应的祭祀和礼仪措施来应对。鲁国的昭子和平子对日食的应对方式产生了分歧,这反映了当时礼仪制度的复杂性和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斗争。

再次,文本提到了晋国灭陆浑之戎的事件。陆浑之戎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少数民族,晋国通过军事行动将其消灭,这反映了春秋时期中原诸侯国对周边少数民族的扩张和征服。晋国的军事行动不仅增强了其国力,也扩大了其领土。

此外,文本还记载了楚国与吴国在长岸的战争。吴国是春秋后期崛起的一个强国,与楚国的战争反映了当时南方诸侯国之间的激烈竞争。吴国在战争中虽然一度失利,但通过巧妙的战术最终取得了胜利,这展现了吴国的军事智慧和战斗力。

最后,文本提到了彗星的出现及其引发的占卜和预言。古代人认为彗星的出现预示着灾变或重大事件,因此各国都会进行占卜和预言。楚国的大夫申须和梓慎对彗星的出现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预测,这反映了古代人对天象的重视和占卜文化的盛行。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展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活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文本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昭公-昭公十七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54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