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相传为左丘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
年代: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
内容简要: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纲,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昭公-昭公八年-原文
【经】
八年春,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
夏四月辛丑,陈侯溺卒。
叔弓如晋。
楚人执陈行人干征师杀之。
陈公子留出奔郑。
秋,蒐于红。
陈人杀其大夫公子过。
大雩。
冬十月壬午,楚师灭陈。
执陈公子招,放之於越。
杀陈孔奂。
葬陈哀公。
【传】
八年春,石言于晋魏榆。晋侯问于师旷曰:“石何故言?”对曰:“石不能言,或冯焉。不然,民听滥也。抑臣又闻之曰:‘作事不时,怨讟动于民,则有非言之物而言。’今宫室崇侈,民力彫尽,怨讟并作,莫保其性。石言,不亦宜乎。”于是晋侯方筑虒祁之宫。叔向曰:“子野之言,君子哉!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僭而无征,故怨咎及之。《诗》曰:‘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唯躬是瘁。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其是之谓乎。是宫也成,诸侯必叛,君必有咎,夫子知之矣。”
陈哀公元妃郑姬,生悼大子偃师,二妃生公子留,下妃生公子胜。二妃嬖,留有宠,属诸司徒招与公子过。哀公有废疾。三月甲申,公子招、公子过杀悼大子偃师,而立公子留。
夏四月辛亥,哀公缢。干征师赴于楚,且告有立君,公子胜愬之于楚,楚人执而杀之。公子留奔郑。书曰,“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罪在招也;“楚人执陈行人干征师杀之”,罪不在行人也。
叔弓如晋,贺虒祁也。游吉相郑伯以如晋,亦贺虒祁也。史赵见子大叔曰:“甚哉,其相蒙也!可吊也,而又贺之?”子大叔曰:“若何吊也?其非唯我贺,将天下实贺。”
秋,大蒐于红,自根牟至于商、卫,革车千乘。
七月甲戌,齐子尾卒,子旗欲治其室。丁丑,杀梁婴。八月庚戌,逐子成、子工、子车,皆来奔,而立子良氏之宰。其臣曰:“孺子长矣,而相吾室,欲兼我也。”授甲将攻之。陈桓子善于子尾,亦授甲,将助之。或告子旗,子旗不信。则数人告。将往,又数人告于道,遂如陈氏。桓子将出矣,闻之而还,游服而逆之,请命。对曰:“闻彊氏授甲将攻子,子闻诸?”曰:“弗闻。”“子盍亦授甲?无宇请从。”子旗曰:“子胡然?彼孺子也,吾诲之犹惧其不济,吾又宠秩之。其若先人何?子盍谓之?《周书》曰:‘惠不惠,茂不茂。’康叔所以服弘大也。”桓子稽颡曰:“顷、灵福子,吾犹有望。”遂和之如初。
陈公子招归罪于公子过而杀之。九月,楚公子弃疾帅师奉孙吴围陈,宋戴恶会之。
冬十一月壬午,灭陈。舆嬖袁克,杀马毁玉以葬。楚人将杀之,请寘之。既又请私,私于幄,加绖于颡而逃。使穿封戌为陈公,曰:“城麇之役,不谄。”侍饮酒于王。王曰:“城麇之役,女知寡人之及此,女其辟寡人乎?”对曰:“若知君之及此,臣必致死礼,以息楚国。”晋侯问于史赵曰:“陈其遂亡乎?”对曰:“未也。”公曰:“何故?”对曰:“陈,颛顼之族也。岁在鹑火,是以卒灭,陈将如之。今在析木之津,犹将复由。且陈氏得政于齐,而后陈卒亡。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寘德于遂,遂世守之。及胡公不淫,故周赐之姓,使祀虞帝。臣闻盛德必百世祀,虞之世数未也。继守将在齐,其兆既存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昭公-昭公八年-译文
【经】
八年的春天,陈侯的弟弟招杀死了陈国的世子偃师。
夏天四月辛丑日,陈侯溺去世。
叔弓前往晋国。
楚国人抓住了陈国的使者干征师并杀了他。
陈国的公子留逃往郑国。
秋天,在红地举行了大规模的狩猎活动。
陈国人杀死了他们的大夫公子过。
举行了求雨的祭祀。
冬天十月壬午日,楚国的军队灭亡了陈国。
抓住了陈国的公子招,将他流放到越国。
杀死了陈国的孔奂。
安葬了陈哀公。
【传】
八年的春天,晋国的魏榆有石头说话。晋侯问师旷:“石头为什么会说话?”师旷回答说:“石头本来不会说话,可能是有什么东西依附在上面。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百姓听错了。我还听说过:‘做事不合时宜,百姓的怨恨和诽谤就会产生,那么就会有不会说话的东西说话。’现在宫殿建筑过于奢华,百姓的力量已经耗尽,怨恨和诽谤同时产生,没有人能保全自己的性命。石头说话,不也是应该的吗?”当时晋侯正在建造虒祁宫。叔向说:“师旷的话,真是君子之言啊!君子的话,真实而有根据,所以怨恨远离他们。小人的话,虚假而没有根据,所以怨恨和灾祸会降临到他们身上。《诗经》说:‘悲哀啊,不能说话,不是舌头的问题,而是身体疲惫。好啊,能说话,巧言如流水,使身体处于安逸。’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这座宫殿建成后,诸侯一定会背叛,君主一定会有灾祸,师旷已经知道了。”
陈哀公的正妃郑姬生了悼太子偃师,二妃生了公子留,下妃生了公子胜。二妃受到宠爱,公子留也受到宠爱,依附于司徒招和公子过。哀公患有残疾。三月甲申日,公子招和公子过杀死了悼太子偃师,立公子留为太子。
夏天四月辛亥日,哀公上吊自杀。干征师前往楚国,报告新君继位,公子胜向楚国控诉,楚国人抓住干征师并杀了他。公子留逃往郑国。史书记载:“陈侯的弟弟招杀死了陈国的世子偃师”,罪责在招;“楚国人抓住了陈国的使者干征师并杀了他”,罪责不在使者。
叔弓前往晋国,祝贺虒祁宫的建成。游吉陪同郑伯前往晋国,也是为了祝贺虒祁宫的建成。史赵见到子大叔说:“真是太过分了,他们互相欺骗!应该吊唁,却来祝贺?”子大叔说:“为什么要吊唁呢?不只是我们祝贺,天下人都会来祝贺。”
秋天,在红地举行了大规模的狩猎活动,从根牟到商、卫,出动了千辆战车。
七月甲戌日,齐国的子尾去世,子旗想要管理他的家室。丁丑日,杀死了梁婴。八月庚戌日,驱逐了子成、子工、子车,他们都逃往他国,立子良氏的家宰。他的臣子说:“孩子长大了,却要管理我们的家室,想要兼并我们。”于是准备武装攻打他。陈桓子与子尾关系很好,也准备武装,打算帮助他。有人告诉子旗,子旗不相信。后来又有几个人告诉他。他准备前往,路上又有几个人告诉他,于是前往陈氏。桓子正准备出门,听到消息后返回,穿着便服迎接他,请求指示。子旗回答说:“听说彊氏准备武装攻打你,你听说了吗?”子旗说:“没有听说。”“你为什么不也准备武装?无宇愿意跟随你。”子旗说:“你怎么能这样?他还是个孩子,我教导他还怕他不能成功,我又宠爱他。这怎么对得起先人?你为什么不告诉他?《周书》说:‘恩惠不施,茂盛不茂盛。’康叔因此能够服众。”桓子叩头说:“顷公、灵公保佑你,我还有希望。”于是他们和好如初。
陈国的公子招将罪责归咎于公子过并杀了他。九月,楚国的公子弃疾率领军队包围了陈国,宋国的戴恶也来会合。
冬天十一月壬午日,楚国灭亡了陈国。舆嬖袁克杀马毁玉来安葬。楚国人准备杀他,他请求放他一马。后来又请求私下见面,在帐篷里私下见面,戴上丧帽逃走了。楚国人让穿封戌担任陈公,说:“城麇之战,你不谄媚。”穿封戌陪楚王饮酒。楚王说:“城麇之战,你知道我会到这里来,你会避开我吗?”穿封戌回答说:“如果知道君上会到这里来,我一定会尽死礼,以平息楚国的怨恨。”晋侯问史赵:“陈国就这样灭亡了吗?”史赵回答说:“还没有。”晋侯问:“为什么?”史赵回答说:“陈国是颛顼的后代。岁星在鹑火,所以最终灭亡,陈国也会如此。现在岁星在析木之津,陈国还会复兴。而且陈氏在齐国掌权,之后陈国才会灭亡。从幕到瞽瞍,没有违背天命。舜以明德重振,将德行置于遂,遂世代守护。到了胡公不淫乱,所以周朝赐他姓,让他祭祀虞帝。我听说盛德必能百世祭祀,虞的世代还未结束。继承守护的将在齐国,征兆已经存在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昭公-昭公八年-注解
陈侯:陈国的君主,这里指陈哀公。
世子偃师:陈哀公的嫡长子,被立为世子。
叔弓:晋国的大夫,名弓,字叔。
楚人:指楚国的官员或军队。
干征师:陈国的行人(外交官),被楚国抓住并杀害。
公子留:陈哀公的二妃所生的儿子,因得宠而被立为世子。
蒐:古代的一种狩猎活动,也用于军事演习。
红:地名,位于陈国境内。
大雩:古代求雨的祭祀仪式。
虒祁之宫:晋国的一座宫殿,晋侯正在修建。
师旷:晋国的乐师,以智慧和预言著称。
叔向:晋国的大夫,名向,字叔。
子野:师旷的字。
公子招:陈哀公的弟弟,参与杀害世子偃师。
公子过:陈国的大夫,与公子招一起杀害世子偃师。
公子胜:陈哀公的下妃所生的儿子。
楚公子弃疾:楚国的公子,名弃疾,率军围攻陈国。
穿封戌:楚国的大夫,被任命为陈国的君主。
颛顼:传说中的上古帝王,陈国的先祖。
鹑火: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名,与陈国的灭亡有关。
析木之津: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名,与陈国的复兴有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昭公-昭公八年-评注
《左传》中的这段记载,详细描述了陈国在春秋时期的动荡与灭亡。陈国作为一个小国,夹在晋、楚等大国之间,其命运多舛。文中通过陈哀公的家族内斗、楚国对陈国的干预以及陈国的最终灭亡,展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政治斗争。
首先,陈国的内乱源于陈哀公的家族矛盾。陈哀公的嫡长子偃师被立为世子,但二妃所生的公子留因得宠而被立为世子,导致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公子招和公子过杀害世子偃师,立公子留为世子,这一事件直接引发了陈国的内乱。陈哀公的去世和楚国对陈国的干预,进一步加剧了陈国的动荡。
其次,楚国对陈国的干预是陈国灭亡的重要原因。楚国作为春秋时期的强国,对周边小国有着强大的影响力。楚国抓住陈国的行人干征师并杀害,显示了楚国对陈国的控制。楚国公子弃疾率军围攻陈国,最终导致陈国的灭亡。楚国的干预不仅改变了陈国的政治格局,也影响了整个春秋时期的国际关系。
最后,陈国的灭亡也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陈国作为颛顼的后裔,其灭亡与天象有关,显示了古人对天命的信仰。晋国大夫史赵的预言,表明陈国的灭亡并非偶然,而是有其历史必然性。陈国的灭亡不仅是陈国自身的问题,也是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政治斗争的缩影。
从艺术特色上看,这段记载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政治斗争。文中通过对话和预言,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和历史感。师旷和叔向的对话,不仅揭示了晋国的政治问题,也反映了春秋时期智者对时局的洞察。史赵的预言,则通过天象和历史背景,预示了陈国的命运。
总的来说,这段记载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展现了《左传》作为史书的艺术魅力。通过对陈国灭亡的详细描述,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国际关系,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