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僖公-三十年

作者: 公羊传的作者是公羊(约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60年),春秋时期鲁国的学者,公羊传是解释《春秋》的一部经典著作之一。公羊在中国儒学中以其对《春秋》的解读而闻名,主张政治与道德的统一。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

内容简要:《公羊传》是公羊学派对《春秋》一书的解释与注解,是儒家经典之一。《春秋》原本是简短的历史记载,而《公羊传》则通过详细的注解阐述了《春秋》中的政治、道德、伦理等内容。公羊传强调《春秋》所体现的历史教训与政治警示,主张君主应重视道德与礼仪。书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治理国家、修身养性的理念,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公羊传》与《左传》《谷梁传》并列为三大春秋传之一,对后世的儒家经典解释与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僖公-三十年-原文

一、三十年,春王正月。

二、夏,狄侵齐。

三、秋,卫杀其大夫元咺及公子瑕。卫侯未至,其称国以杀何?道杀也。

四、卫侯郑归于卫。此杀其大夫,其言归何?归恶乎元咺也。曷为归恶乎元咺?元咺之事君也,君出则己入,君入则己出,以为不臣也。

五、晋人、秦人围郑。

六、介人侵萧。

七、冬,天王使宰周公来聘。

八、公子遂如京师,遂如晋。大夫无遂事,此其言遂何?公不得为政尔。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僖公-三十年-译文

一、三十年,春季,周天子在正月举行大典。

二、夏季,狄族人入侵齐国。

三、秋季,卫国处死了他们的大夫元咺和公子瑕。卫侯还没到,他们怎么称呼国家来表示这个杀戮?是因为在路上被杀的。

四、卫侯郑归回到卫国。

此(指上文)说卫侯杀了他的大夫,那么他为什么说归回?是因为归回是为了责备元咺。为什么责备元咺?因为元咺侍奉君主,君主外出他就进入,君主进入他就外出,他认为这是不忠的表现。

五、晋国人和秦国人围攻郑国。

六、狄族人入侵萧国。

七、冬季,周天子派宰周公来访问。

八、公子遂前往京城,又前往晋国。

大夫没有遂事,这里为什么说遂?是因为国君不能参与政治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僖公-三十年-注解

春王正月:指春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的正月。古代以农历正月初一为一年之始,称为‘王正月’。

狄: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这里指居住在黄河以北的狄族。

齐:古代诸侯国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卫:古代诸侯国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大夫:古代官职,位次卿下,掌管一国或一地的政务。

元咺:卫国的官员,此处指被卫君所杀的大夫。

公子瑕:卫国的贵族,此处指被卫君所杀的公子。

卫侯:卫国的君主。

郑:此处重复,指郑国。

晋人:晋国的居民,晋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强国。

秦人:秦国的居民,秦国也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强国。

介人:古代对某些部族的称呼,此处指介国人。

萧: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天王:古代对周王的尊称。

宰周公:周王的官员,宰是官名,周公是宰的尊称。

聘:古代指派遣使者访问他国或外国使者来访。

公子遂:郑国的贵族。

京师:古代对国都的称呼。

大夫无遂事:大夫不参与遂事,遂事可能指某种特定的政务或外交活动。

公:指公子遂,古代对贵族的尊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僖公-三十年-评注

一、三十年,春王正月。

此句为《春秋》的开篇,标志着时间的开始。‘三十年’指的是鲁国国君鲁庄公在位的第三十年,‘春王正月’则表明了这是春季的第一个月,按照古代中国的历法,春季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这里的‘春王正月’也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开始,以及历史记载的开始。‘王’在这里指的是周王,表明了鲁国作为周王的诸侯国,其历史记载要以周王的年号为标准,体现了周王朝的权威和鲁国对周王朝的臣服关系。

二、夏,狄侵齐。

此句记载了夏季节发生的事件,狄族侵入了齐国的领土。‘狄’是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经常与中原的诸侯国发生冲突。这句话简洁地记录了事件的发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与北方民族之间的紧张关系。

三、秋,卫杀其大夫元咺及公子瑕。

此句描述了卫国的内政事件。‘秋’字表明了事件发生的季节,‘卫’是国名,‘杀’字直接揭示了事件的性质——卫国的国君杀害了自己的大夫元咺和公子瑕。接下来的解释‘卫侯未至,其称国以杀何?道杀也。’是对这一事件的评价,表明卫侯不在国都,国君却以国号来宣布这一杀戮行为,这在当时被视为不合礼制的行为,是对国君的不忠。

四、卫侯郑归于卫。

这句话是对卫侯郑归国的描述。‘归’字表明了卫侯郑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但接下来的解释‘此杀其大夫,其言归何?归恶乎元咺也。曷为归恶乎元咺?元咺之事君也,君出则己入,君入则己出,以为不臣也。’则是对卫侯郑归国原因的剖析。这里提到了元咺的不臣行为,即元咺在国君不在时擅自出入国君的居所,这种行为在当时被视为对国君的不敬,因此卫侯郑归国是为了处理这一事件。

五、晋人、秦人围郑。

这句话记录了晋国和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历史事件。‘晋人’和‘秦人’分别指代了晋国和秦国的军队,‘围郑’则表明了他们的行动。这句话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以及郑国作为小国在强国之间的艰难处境。

六、介人侵萧。

此句记载了介国侵犯萧国的历史事件。‘介人’和‘萧’分别指代了介国和萧国,‘侵’字揭示了事件的性质。这句话再次体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和冲突。

七、冬,天王使宰周公来聘。

这句话描述了周王派遣宰周公前来访问。‘冬’字表明了季节,‘天王’是周王的尊称,‘宰周公’则是周王的宰辅,‘来聘’则表明了这是友好访问。这句话反映了周王朝对诸侯国的控制和影响,以及周王朝在当时的政治地位。

八、公子遂如京师,遂如晋。

这句话记载了公子遂的行程。‘公子遂’是鲁国的一个公子,‘如京师’表明他前往了周王朝的都城,‘如晋’则表明他又前往了晋国。接下来的解释‘大夫无遂事,此其言遂何?公不得为政尔。’则是对公子遂行动的评价,表明他无法在鲁国施展政治才能,因此只能前往他国寻求机会。这句话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人才流动和政治联姻。

整体而言,这些古文内容是《春秋》的记载,它们以简洁的语言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民族关系以及礼仪制度。这些内容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僖公-三十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536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