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格言联璧的作者并不明确,书中的内容可能是古代各个名人、哲学家、文学家的智慧结晶,后来有人将其收集整理成册,成为一部辞格类的经典著作。这本书包含了许多耳熟能详的格言、警句,涵盖了为人处世、道德修养、处事智慧等方面的内容。
年代:成书于明清时期(约17世纪)。
内容简要:《格言联璧》是一部收录了大量格言、警句、智慧语录的书籍,内容涉及为人处世、修身养性、治国理政等多个方面。书中的格言内容简练、明快,每一则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能够帮助读者提升道德修养和人生智慧。这些格言大多传承自儒家、道家和佛家的经典著作,通过朴素的语言,传递着人生的基本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书中的内容被广泛用于个人修养、家庭教育、为政理国等方面,常被用作家庭教育的教材。由于它的简洁性和实用性,《格言联璧》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至今仍在传承和传播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格言联璧-敦品类-原文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
思立揭地掀天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人以品为重,若有一点卑污之心,便非顶天立地汉子。
品以行为主,若有一件愧怍之事,即非泰山北斗宏仪。
人争求荣,就其求之之时,已极人间之辱;人争恃宠,就其恃之之时,已极人间之贱。
丈夫之高华,只在于道德气节。鄙夫之炫耀,但求诸服饰起居。
阿谀取容,男子耻为妾妇之道。本真不凿,大人不失赤子之心。
君子之事上也,必忠以敬;其接下也,必谦以和。
小人之事上也,必谄以媚;其待下也,必傲以忽。
立朝不是好官人,由居家不是好处士。
平素不是好处士,由小时不是好学生。
做秀才如处子,要怕人;既入仕如媳妇,要养人;归林下如阿婆,要教人。
贫贱时眼中不着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
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贵人之前莫言贱,彼将谓我求其荐;富人之前莫言贫,彼将谓我求其怜。
小人专望受人恩,受过辄忘;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必报。
处众以和,贵有强毅不可夺之力;持己以正,贵有圆通不固执之权。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处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媚若九尾狐,巧如百舌鸟,哀哉羞此七尺之躯。
暴同三足虎,毒比两头蛇,惜乎坏尔方寸之地。
到处伛偻,笑伊首何仇于天?何亲于地?
终朝筹算,问尔心何轻于命?何重于财?
富儿因求宦倾赀,污吏以黩货失职。
亲兄弟析箸,璧合翻作瓜分。
士大夫爱钱,书香化为铜臭。
士大夫当为子孙造福,不当为子孙求福。
谨家规,崇俭朴,教耕读,积阴德,此造福也。
广田宅,结姻援,争什一,鬻功名,此求福也。
造福者,澹而长;求福者,浓而短。
士大夫当为此生惜名,不当为此生市名。
敦诗书,尚气节,慎取与,谨威仪,此惜名也。
竞标榜,邀权费,务矫激,习模棱,此市名也。
惜名者,静而休;市名者,躁而拙。
士大夫当为一家用财,不当为一家伤财。
济宗党,广束修,救荒歉,创办义举,济人利物,此用财也。
靡苑囿,教歌舞,奢燕会,积聚珍玩,赏目悦心,此伤财也。
用财者,损而盈;伤财者,满而覆。
士大夫当为天下养身,不当为天下惜身。
省嗜欲,减思虑,戒忿怒,节饮食,此养身也。
规利害,避劳怨,营窟宅,守妻子,此惜身也。
养身者,啬而大;惜身者,膻而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格言联璧-敦品类-译文
想要成为像精金美玉一样品德高尚的人,必定要在烈火中锻炼出来。
想要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必须像在薄冰上行走一样小心谨慎。
人最看重的是品德,如果有一点卑鄙的心思,就不是顶天立地的男子。
品德主要通过行为来体现,如果有一件让人感到羞愧的事情,那就不是泰山北斗那样伟大的形象。
人们争夺荣耀,在他们追求荣耀的时候,已经达到了人间的耻辱;人们依仗宠爱,在他们依仗宠爱的时候,已经达到了人间的卑微。
男子的高尚,只在于道德和气节。卑鄙的人的炫耀,只是追求外在的服饰和生活方式。
阿谀奉承以求得别人的好感,是男子所耻笑的妾妇之道。保持本真,大人不会失去赤子之心。
君子对待上级,必须忠诚和尊敬;对待下属,必须谦逊和和气。小人对待上级,必须谄媚和奉承;对待下属,必须傲慢和忽视。
在朝为官不是好官,居家不是好儒士。平素不是好儒士,小时不是好学生。
做秀才时要像处女一样谨慎,要怕人;一旦入仕为官,要像媳妇一样养家;退休后要像阿婆一样教导他人。
贫贱时不要眼中只看到富贵,将来得志了也不骄傲。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退休后也不抱怨。
在贵人面前不要说自己的贫贱,否则他们会认为你在寻求他们的推荐;在富人面前不要说自己的贫穷,否则他们会认为你在寻求他们的同情。
小人总是希望别人施恩于自己,得到恩惠后很快就会忘记;君子不轻易接受别人的恩惠,接受后必定会回报。
在众人中保持和谐,重要的是要有坚强而不可动摇的力量;对待自己,重要的是要有圆通而不固执的智慧。
让别人在面前赞誉,不如让别人背后没有诽谤;让别人在刚开始相处时感到高兴,不如让别人长时间相处不感到厌烦。
像九尾狐一样谄媚,像百舌鸟一样巧言,可悲啊,羞愧自己只有这七尺之躯。像三足虎一样凶暴,像两头蛇一样毒辣,可惜啊,破坏了你的内心。
到处弯腰驼背,笑他为何与天有仇?与地有亲?整天算计,问问你的心为何轻视生命?为何看重财富?
富家子弟为了求官而倾家荡产,贪官污吏因为贪污而失去职位。
亲兄弟分家,原本和睦的家族反目成仇。士大夫爱钱,书香门第变成了铜臭。
士大夫应该为子孙造福,而不是为子孙求福。遵守家规,崇尚节俭,教育耕读,积累阴德,这就是造福。扩大田地房产,结交姻亲,争夺利益,卖官鬻爵,这就是求福。造福的人,生活淡泊而长久;求福的人,生活繁华而短暂。
士大夫应该为这一生珍惜名声,而不是为这一生买卖名声。崇尚诗书,重视气节,谨慎取舍,严谨仪表,这就是珍惜名声。争名夺利,巴结权贵,追求极端,习于模棱两可,这就是买卖名声。珍惜名声的人,生活宁静而安详;买卖名声的人,生活浮躁而笨拙。
士大夫应该为一家用财,而不是为一家浪费财。帮助宗族,广泛施舍,救济灾荒,创办义举,帮助他人,这就是用财。浪费园林,教授歌舞,奢侈的宴会,积累珍玩,只为赏心悦目,这就是浪费财。
士大夫应该为天下人养生,而不是为天下人吝啬。减少欲望,减少思虑,戒除愤怒,节制饮食,这就是养生。计算得失,避免劳怨,经营家园,守护妻子,这就是吝啬。养生的人,节俭而伟大;吝啬的人,贪婪而琐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格言联璧-敦品类-注解
精金美玉:比喻珍贵、纯洁、坚不可摧的品质。在古代,金和玉都是贵重的材料,象征着高尚的品质和美好的德行。
烈火:比喻严峻的考验或艰难的环境。
揭地掀天:形容伟大的事业或成就。
薄冰:比喻极其危险或脆弱的处境。
卑污之心:指卑鄙、低俗的心态。
愧怍之事:指感到羞愧和惭愧的事情。
求荣:追求荣耀和名利。
恃宠:依仗宠爱。
高华:指人的高尚和尊贵。
鄙夫:指品德低劣的人。
阿谀取容:指讨好别人以换取好脸色。
本真不凿:指保持本来的纯真和诚实,不做作。
大人:指有德行的人。
立朝:指做官。
居家:指居家生活。
处子:处女,比喻保持清白和纯洁。
媳妇:妻子,比喻承担家庭责任。
阿婆:老妇人,比喻有经验的长者。
贫贱:贫穷和低微的社会地位。
富贵:富有和尊贵的社会地位。
贵人:有地位的人。
小人:品德不好的人。
处众:在众人之中。
持己:保持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谄媚:过分讨好别人。
傲忽:傲慢和轻视他人。
伛偻:驼背,比喻弯腰曲背的样子。
筹算:盘算,计算。
倾赀:用尽家产。
析箸:分家,比喻兄弟不和。
璧合:美玉,比喻美好的结合。
瓜分:分割,比喻分割家产或领土。
书香:书籍的香气,比喻文化气息。
铜臭:铜钱的味道,比喻贪婪和世俗。
造福:为他人或后代带来福祉。
求福:追求个人的利益和幸福。
澹而长:淡泊而长久。
浓而短:浓厚而短暂。
市名:追求名声。
竞标榜:争相夸耀自己。
权费:权势和金钱。
矫激:过分激进。
模棱:模棱两可,不明确。
市名者:追求名声的人。
躁而拙:急躁而笨拙。
用财:合理使用财富。
伤财:浪费或滥用财富。
损而盈:减少而充实。
满而覆:满足而覆灭。
养身:保养身体。
惜身:珍惜自己的身体。
啬而大:节俭而宏大。
膻而细:粗俗而狭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格言联璧-敦品类-评注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
这句话强调了人格修养的艰辛与必要。精金美玉需要烈火锻造,人的品格也需要经历磨砺。这里的‘烈火’象征着困难和挑战,暗示了只有经过考验,才能锻造出高尚的品质。
思立揭地掀天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此句进一步强调了成就伟业所需的谨慎与毅力。‘揭地掀天’的伟业,如同在薄冰上行走,稍有差池便可能覆灭。这告诫人们,在追求伟大事业时,必须谨慎行事,不可掉以轻心。
人以品为重,若有一点卑污之心,便非顶天立地汉子。
此句强调品德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品格决定了他的地位和影响力。即使只有一点卑污之心,也难以成为真正顶天立地的人。
品以行为主,若有一件愧怍之事,即非泰山北斗宏仪。
品德不仅体现在内心,更体现在行为上。任何一件让人感到羞愧的事情,都足以让人失去高尚的品德。
人争求荣,就其求之之时,已极人间之辱;人争恃宠,就其恃之之时,已极人间之贱。
这句话揭示了追求虚荣和宠爱的危害。在追求虚荣和宠爱的过程中,人们已经陷入了极大的耻辱和卑微。
丈夫之高华,只在于道德气节。
此句强调了男子汉的高尚之处在于道德和气节,而非外在的华丽。
鄙夫之炫耀,但求诸服饰起居。
与丈夫相反,平庸之人追求的只是外在的服饰和起居。
阿谀取容,男子耻为妾妇之道。
阿谀奉承是男子的耻辱,因为这等同于妾妇的行为。
本真不凿,大人不失赤子之心。
保持本真,不虚伪,是大人应有的品质,如同赤子般纯真。
君子之事上也,必忠以敬;其接下也,必谦以和。
君子在对待上级时,必须忠诚和尊敬;在对待下级时,必须谦虚和和善。
小人之事上也,必谄以媚;其待下也,必傲以忽。
小人对待上级时,必定阿谀奉承;对待下级时,必定傲慢无礼。
立朝不是好官人,由居家不是好处士。
这句话强调了官场与私生活的不同。在朝为官的人不一定是好官,居家的人也不一定是好士。
平素不是好处士,由小时不是好学生。
一个人的品德和才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从小培养起来的。
做秀才如处子,要怕人;既入仕如媳妇,要养人;归林下如阿婆,要教人。
这句话描述了不同人生阶段的责任和角色。秀才时期要谦虚谨慎,入仕后要尽职尽责,退休后要传道授业。
贫贱时眼中不着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
在贫贱时,不应贪图富贵,否则一旦得志后容易骄傲。
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在富贵时,不应忘记贫贱时的经历,否则退休后不会感到怨恨。
贵人之前莫言贱,彼将谓我求其荐;富人之前莫言贫,彼将谓我求其怜。
在与贵人交往时,不应提及自己的贫贱,以免被认为是求荐;在与富人交往时,不应提及自己的贫穷,以免被认为是求怜。
小人专望受人恩,受过辄忘;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必报。
小人总是期待别人的恩惠,一旦得到就忘记;君子则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恩惠,一旦接受就会回报。
处众以和,贵有强毅不可夺之力;持己以正,贵有圆通不固执之权。
在人群中保持和谐,需要有坚定的意志力;在自我修养上,需要有灵活变通的能力。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处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与其让人在面前赞誉,不如让人在背后无毁;与其让人在短时间内感到愉快,不如让人在长时间内感到满意。
媚若九尾狐,巧如百舌鸟,哀哉羞此七尺之躯。
过分谄媚如同九尾狐,机智如同百舌鸟,这是对七尺之躯的羞辱。
暴同三足虎,毒比两头蛇,惜乎坏尔方寸之地。
凶暴如同三足虎,毒辣如同两头蛇,这是对心灵方寸的破坏。
到处伛偻,笑伊首何仇于天?何亲于地?终朝筹算,问尔心何轻于命?何重于财?
到处弯腰曲背,嘲笑自己为何与天有仇、与地有亲?整天算计,问问自己的心,是轻视生命还是重视财富?
富儿因求宦倾赀,污吏以黩货失职。
富家子弟为了求官而耗尽家产,贪官污吏因为贪污而失去职位。
亲兄弟析箸,璧合翻作瓜分。
亲兄弟之间为了利益而分割家产,原本和睦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
士大夫爱钱,书香化为铜臭。
士大夫过于追求财富,原本清高的书香之气变成了铜臭。
士大夫当为子孙造福,不当为子孙求福。
士大夫应该为子孙创造福祉,而不是为子孙寻求福祉。
谨家规,崇俭朴,教耕读,积阴德,此造福也。
遵守家规,崇尚节俭,教育子孙耕读,积累阴德,这些都是造福子孙的行为。
广田宅,结姻援,争什一,鬻功名,此求福也。
扩大田地住宅,结交姻亲,争夺利益,卖官鬻爵,这些都是寻求福祉的行为。
造福者,澹而长;求福者,浓而短。
造福子孙的人,其福泽淡泊而长远;寻求福祉的人,其福祉浓厚而短暂。
士大夫当为此生惜名,不当为此生市名。
士大夫应该珍惜自己的名声,而不是追求虚名。
敦诗书,尚气节,慎取与,谨威仪,此惜名也。
专心致志于诗书,崇尚气节,谨慎取舍,严谨威仪,这些都是珍惜名声的行为。
竞标榜,邀权费,务矫激,习模棱,此市名也。
竞相标榜,追求权势和财富,故意激怒他人,习惯模棱两可,这些都是追求虚名的行为。
惜名者,静而休;市名者,躁而拙。
珍惜名声的人,心态平静而安宁;追求虚名的人,心态急躁而笨拙。
士大夫当为一家用财,不当为一家伤财。
士大夫应该合理使用家财,而不是浪费。
济宗党,广束修,救荒歉,创办义举,济人利物,此用财也。
帮助宗族,广泛施舍,救济灾荒,创办善举,帮助他人,这些都是合理用财的行为。
靡苑囿,教歌舞,奢燕会,积聚珍玩,赏目悦心,此伤财也。
浪费园林,教授歌舞,奢侈的宴会,积累珍宝,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感官享受,这些都是浪费家财的行为。
用财者,损而盈;伤财者,满而覆。
合理用财的人,虽然损耗但会盈余;浪费家财的人,虽然盈余但会耗尽。
士大夫当为天下养身,不当为天下惜身。
士大夫应该为天下人的福祉考虑,而不是只考虑自己的安危。
省嗜欲,减思虑,戒忿怒,节饮食,此养身也。
减少欲望,减少思虑,戒除愤怒,节制饮食,这些都是保养身体的行为。
规利害,避劳怨,营窟宅,守妻子,此惜身也。
规避利益和危害,避免劳累和怨言,经营自己的家园,守护自己的妻子,这些都是珍惜自己安危的行为。
养身者,啬而大;惜身者,膻而细。
保养身体的人,虽然节俭但心胸宽广;珍惜自己安危的人,虽然自私但心胸狭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