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四十四回

作者: 许仲琳,明代文学家和小说家,著有《封神演义》一书。关于《封神演义》的具体作者,有学者认为可能是许仲琳,或许是民间口头传承的集体创作,后期经过整理成书。许仲琳的作品《封神演义》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宗教和历史元素,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作品之一。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封神演义》是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创作的神话小说,以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为背景,讲述了许多神仙、英雄、妖怪的故事,特别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商朝的过程。本书的核心情节是周朝的建立与商纣王的灭亡,其中穿插了大量的神仙、妖魔以及人物的封神故事。全书充满了神话和幻想元素,通过塑造许多英雄人物,如姜子牙、哪吒、杨戬等,展现了忠诚、勇敢、智慧等美德。故事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并以战斗、谋略、道德冲突等为主要内容,呈现出强烈的戏剧性。作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之一,《封神演义》不仅在文学上影响深远,也对后世的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四十四回-原文

子牙魂游昆仑山

诗曰:

左道妖魔事更偏,咒诅魇魅古今传。

伤人不用飞神剑,索魄何须取命笺。

多少英雄皆弃世,任他豪杰尽遍泉。

谁知天意俱前定,一脉游魂去复连。

话说秦天君讲‘天绝阵’,对闻太师曰:‘此阵乃吾师曾演先天之数,得先天清气,内藏混沌之机,中有三首旛,按天、地、人三才,共合为一气。若人入此阵内,有雷鸣之处,化作灰尘;仙道若逢此处,肢体震为粉碎,故曰‘天绝阵’也。’

有诗为证:

天地三才颠倒推,玄中玄妙更难猜。

神仙若遇‘天绝阵’,顷刻肢体化成灰。

闻太师听罢大喜。

又问:‘‘地烈阵’如何?’

赵天君曰:‘吾‘地烈阵’亦按地道之数,中藏凝厚之体,外现隐跃之妙,变化多端,内隐一首红旛,招动处,上有雷鸣,下有火起。凡人、仙进此阵,再无复生之理;纵有五行妙术,怎逃此厄!’

有诗为证:

‘地烈’炼成分浊厚,上雷下火太无情。

就是五行干健体,难逃骨化与形倾。

闻太师又问:‘‘风吼阵’何如?’

董天君曰:‘吾‘风吼阵’中藏玄妙,按地、水、火、风之数,内有风、火。此风、火乃先天之气,三昧真火,百万兵刃,从中而出。若人、仙进此阵,风、火交作,万刃齐攒,四肢立成虀粉。怕他有倒海移山之异术,难免身体化成脓。’

有诗为证:

‘风吼阵’中兵刃窝,暗藏玄妙若天罗。

伤人不怕神仙体,消尽浑身血肉多。

闻太师又问:‘‘寒冰阵’内有何妙用?’

袁天君曰:‘此阵非一日功行乃能炼就,名为‘寒冰’,实为刀山。内藏玄妙,中有风雷,上有冰山如狼牙,下有冰块如刀剑。若人、仙入比阵,风雷动处,上下一磕,四肢立成虀粉。纵有异术,难免此难。’

有诗为证:

玄功炼就号‘寒冰’,一座刀山上下凝。

若是人仙逢此阵,连皮带骨尽无凭。

闻太师又问:‘‘金光阵’妙处何如?’

金光圣母曰:‘贫道‘金光阵’,内夺日月之精,藏天地之气,中有二十一面宝镜,用二十一根高杆,每一面悬在高杆顶上,一镜上有一套。若人、仙入阵,将此套拽起,雷声震动镜子,只一二转,金光射出,照住其身,立刻化为脓血,纵会飞腾,难越此阵。’

有诗为证:

宝镜非铜又非金,不向炉中火内寻。

纵有天仙逢此阵,须臾形化更难禁。

闻太师又问:‘‘化血阵’如何用度?’

孙天君曰:‘吾此阵法用先天灵气,中有风雷,内藏数片黑砂。但人、仙入阵,雷响处,风卷黑砂,些须着处,立化血水。纵是神仙,难逃利害。’

有诗为证:

黄风卷起黑砂飞,天地无光动杀威。

任你仙人闻此气,涓涓血水溅征衣。

闻太师又问:‘‘烈焰阵’又是如何?’

白天君曰:‘吾‘烈焰阵’妙用无穷,非同凡品:内藏三火,有三昧火、空中火、石中火。三火并为一气。中有三首红旛。若人、仙进此阵内,三旛展动,三火齐飞,须臾成为灰烬。纵有避火真言,难躲三昧真火。’

有诗为证:

燧人方有空中火,炼养丹砂炉内藏。

坐守离宫为首领,红旛招动化空亡。

太师问:‘‘落魂阵’奇妙如何?’

姚天君曰:‘吾此阵非同小可,乃闭生门,开死户,中藏天地厉气,结聚而成。内有白纸旛一首,上存符印。若人、仙入阵内,白旛展动,魄消魂散,倾刻而灭;不论神仙,随入随灭。’

有诗为证:

白纸旛摇黑气生,炼成妙术透虚盈。

从来不信神仙体,入阵魂消魄自倾。

太师又问:‘如何为‘红水阵’?其中妙用如何?’

王天君曰:‘吾‘红水阵’内夺壬癸之精,藏天乙之妙,变幻莫测。中有一八卦台,台上有三个葫芦,任随人、仙入阵,将葫芦往下一掷,倾出红水,汪洋无际。若其水溅出一点粘在身上,顷刻化为血水。纵是神仙,无术可逃。’

有诗为证:

炉内阴阳真奥妙,炼成壬癸里边藏。

饶君就是金刚体,遇水粘身顷刻亡。

闻太师又问:‘‘红沙阵’毕竟愈出愈奇,更烦请教,以快愚意。’

张天君曰:‘吾‘红沙阵’果然奇妙,作法更精。内按天、地、人三才,中分三气,内藏红砂三斗──看似红砂,着身利刃,上不知天,下不知地,中不知人。若人、仙冲入此阵,风雷运处,飞砂伤人,立刻骸骨俱成虀粉。纵有神仙佛祖,遭此再不能逃。’

有诗为证:

红砂一撮道无穷,八卦炉中玄妙功。

万象包罗为一处,方知截教有鸿蒙。

闻太师听罢,不觉大喜:‘今得众道友到此,西岐指日可破。纵有百万甲兵,千员猛将,无能为矣。实乃社稷之福也!’

内有姚天君曰:‘列位道兄,据贫道论起来,西岐城不过弹丸之地,姜子牙不过浅行之夫,怎经得十绝阵起!只小弟略施小术,把姜子牙处死,军中无主,西岐自然瓦解。常言‘蛇无头而不行,军无主而自乱。’又何必区区与之较胜负哉?’

闻太师曰:‘道兄若有奇功妙术,使姜尚自死,又不张弓持矢,不致军士涂炭,此幸之幸也。敢问如何治法?’

姚天君曰:‘不动声色,二十一日,自然命绝。子牙纵是脱骨神仙,超凡佛祖,也难逃躲。’

闻太师大喜,更问详细。

姚斌附太师耳曰:‘须……如此如此,自然命绝。又何劳众道兄费心。’

闻太师喜不自胜,对众道友曰:‘今日姚兄施大法力,为我闻仲治死姜尚,尚死诸将自然瓦解,功成至易。真所谓樽俎折冲,谈笑而下西岐。大抵今皇上洪福齐天,致感动列位道兄扶助。’

众人曰:‘此功让姚贤弟行之,总为闻兄,何言劳逸。’

姚天君让过众人,随入‘落魂阵’内,筑一土台,设一香案,台上扎一草人;草人身上写‘姜尚’的名字;草人头上点三盏灯,足下点七盏灯,──上三盏名为催魂灯,下七盏名为促魄灯。

姚天君在其中,披发仗剑,步罡念咒于台前,发符用印于空中,一日拜三次。连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倒四,坐卧不安。

不说姚天君行法,且说子牙坐在相府与诸将商议破阵之策,默默不言,半筹无画。

杨戬在侧,见姜丞相或惊或怪,无策无谋,容貌比前大不相同,心下便自疑惑:‘难道丞相曾在玉虚门下出身,今膺重寄。况上天垂象,应运而兴,岂是小可;难道就无计破此十阵,便自颠倒如此!其实不解。’

杨戬甚是虑。

又过七八日,姚天君在阵中,把子牙拜吊了一魂二魄。

子牙在相府,心烦意躁,进退不宁,十分不爽利;整日不理军情,慵懒常眠。

众将、门徒俱不解是何缘故,也有疑无策破阵者,也有疑深思静摄者。

不说相府众人猜疑不一。

又过了十四五日,姚天君将子牙精魂气魄,又拜去了二魂四魄。

子牙在府,不时憨睡,鼻息如雷。

且说哪咤、杨戬与众大弟子商议曰:‘方今兵临城下,阵摆多时,师叔全不以军情为重,只是憨睡,此中必有缘故。’

杨戬曰:‘据愚下观丞相所为,恁般颠倒,连日如在醉梦之间;似此动作,不像前番,似有人暗算之意。不然丞相学道昆仑,能知五行之术,善察阴阳祸福之机,安有昏迷如是,置大事若不理者!其中定有说话。’

众人齐曰:‘必有缘故。我等同入卧室,请上殿来,商议破敌之事,看是如何。’

众人至内室前,问内侍人等:‘丞相何在?’左右侍儿应曰:‘丞相浓睡未醒。’

众人命侍儿请丞相至殿上议事。

侍儿忙入室请子牙,出得内室,门外武吉上前告曰:‘老师每日安寝,不顾军国重务,关系甚大,将士忧心,恳求老师速理军情,以安周土。’

子牙只得勉强出来,升了殿。

众将上前,议论军前等事。

子牙只是不言不语,如痴如醉。

忽然一阵风响,哪咤没奈何,来试试子牙阴阳如何。

哪咤曰:‘师叔在上:此风甚是凶恶,不知主何凶吉?’

子牙掐指一算,答曰:‘今日正该刮风,原无别事。’

众人不敢抵触。

──看官:此时子牙被姚天君拜去了魂魄,心中模糊,阴阳差错了,故曰‘该刮风’,如何知道祸福。

──当日众人也无可奈何,只得各散。

言休烦絮,不觉又过了二十日。

姚天君把子牙二魂六魄俱已拜去了;止有得一魂一魄,其日竟拜出泥丸宫,子牙已死在相府。

众弟子与门下诸将官,连武王驾至相府,俱环立而泣。

武王亦泣而言曰:‘相父为国勤劳,不曾受享安康,一旦致此,于心何忍,言之痛心!’

众将听武王之言,不觉大痛。

杨戬含泪,将子牙身上摸一摸,只见心口还热,忙来启武王曰:‘不要忙,丞相胸前还热,料不能就死。且停在卧榻。’

不言众将在府中慌乱。

单言子牙一魂一魄,飘飘荡荡,杳杳冥冥,竟往封神台来。

时有清福神迎迓,见子牙是魂魄,清福神柏鉴知道天意,忙将子牙魂魄轻轻的推出封神台来。

但子牙原是有根行的人,一心不忘昆仑,那魂魄出了封神台,随风飘飘荡荡,如絮飞腾,径至昆仑山来。

适有南极仙翁闲游山下,采芝炼药,猛见子牙魂魄渺渺而来,南极仙翁仔细观看,方知是子牙的魂魄。

仙翁大惊曰:‘子牙绝矣。’慌忙赶上前,一把绰住了魂魄,装在葫芦里面,塞住了葫芦口,径进玉虚宫,启掌教老师。

才进得宫门,后面有人叫曰:‘南极仙翁不要走!’

仙翁及至回头看时,原来是太华山云霄洞赤精子。

仙翁曰:‘道友那里来?’

赤精子曰:‘闲居无事,特来会你游海岛,适山岳,访仙境之高明野士,看其着棋闲耍,如何?’

仙翁曰:‘今日不得闲。’

赤精子曰:‘如今止了讲,你我正得闲。他日若还开讲,你我俱不得闲矣。今日反说是不得闲,兄乃欺我。’

仙翁曰:‘我有要紧事,不得陪兄,岂为不得闲之说。’

赤精子曰:‘吾知你的事:姜子牙魂魄不能入窍之说,再无他意。’

仙翁曰:‘你何以知之?’

赤精子曰:‘适来言语,原是戏你。我正为子牙魂魄赶来。我因先到西岐山,封神台上见清福神柏鉴,说:‘子牙魂魄方才至此,被我推出,今游昆仑山去了。’故此特地赶来,方才见你进宫,故意问你。今子牙魂魄果在何处?’

仙翁曰:‘适间闲游崖前,只见子牙魂魄飘荡而至,及仔细观看方知;今已被吾装在葫芦内,要启老师知之,不意兄至。’

赤精子曰:‘多大事情,惊动教主。你将葫芦拿来与我,待吾去救子牙走一番。’

仙翁把葫芦付与赤精子。

赤精子心慌意急,借土遁离了昆仑,霎时来至西岐,到了相府前,有杨戬接住,拜倒在地,口称:‘师伯今日驾临,想是为师叔而来。’

赤精子答曰:‘然也。快为通报!’

杨戬入内,报与武王。

武王亲自出迎。

赤精子至银安殿,对武王打个稽首。

武王竟以师礼待之,尊于上坐。

赤精子曰:‘贫道此来,特为子牙下山。如今子牙死在那里?’

武王同众将士引赤精子进了内榻。

赤精子见子牙合目不言,仰面而卧。

赤精子曰:‘贤王不必悲啼,毋得惊慌,只今他魂魄还体,自然无事。’

赤精子同武王复至殿上。

武王请问曰:‘道长,相父不绝,还是用何药饵?’

赤精子曰:‘不必用药,自有妙用。’

杨戬在旁问曰:‘几时救得?’

赤精子曰:‘只消至三更时,子牙自然回生。’

众人俱各欢喜,不觉至晚,已到三更。

杨戬来请,赤精子整顿衣袍,起身出城。

只见十阵内黑气迷天,阴云布合,悲风飒飒,冷雾飘飘,有无限鬼哭神嚎,竟无底止。

赤精子见此阵十分险恶,用手一指,足下先现两朵白莲花,为护身根本,遂将麻鞋踏定莲花,轻轻起在空中。

正是仙家妙用。

怎见得,有诗为证:

道人足下白莲花,顶上祥光五色呈。

只为神仙犯杀戒:‘落魂阵’内去留名。

话说赤精子站在空中,见十阵好生凶恶,杀气贯于天界,黑雾罩于岐山。

赤精子正看,只见‘落魂阵’内姚斌在那里披发仗剑,步罡踏斗于雷门,又见草人顶上一盏灯,昏昏惨惨,足下一盏灯,半灭半明。

姚斌把令牌一击,那灯往下一灭,一魂一魄在葫芦中一迸;幸葫芦口儿塞住,焉能迸得出来。

姚天君连拜数拜,其灯不灭。

──大抵灯不灭,魂不绝。

──姚斌不觉心中焦躁,把令牌一拍,大呼曰:‘二魂六魄已至,一魂二为何不归!’

不言姚天君发怒连拜。

且说赤精子在空中,见姚斌方拜下去,把足下二莲花往下一坐,来抢草人。

不意姚斌拜起抬头,看见有人落将下来,乃是赤精子。

姚斌曰:‘赤精子,原来你敢入吾‘落魂阵’抢姜尚之魂!’

忙将一把黑砂望上一洒。

赤精子慌忙疾走;饶着走得快,把足下二朵莲花落在阵里,赤精子几乎失陷落魂阵中;急忙驾遁,进了西岐。

杨戬接住,见赤精子面色恍惚,喘息不定。

杨戬曰:‘老师可曾救回魂魄!’

赤精子摇头连曰:‘好利害!好利害!‘落魂阵’几乎连我陷于里面!饶我走得快,犹把我足下二朵白莲花打落在阵中。’

武王闻说,大哭曰:‘若如此言,相父不能回生矣!’

赤精子曰:‘贤王不必忧虑,料是无妨。此不过系子牙灾殃,如此迟滞,贫道如今往个所在去来。’

武王曰:‘老师往那里去?’

赤精子曰:‘吾去就来,你们不可走动,好生看待子牙。’

吩咐已毕,赤精子离了西岐,脚踏祥光,借土遁来至昆仑山。

不一时,有南极仙翁出玉虚宫而来,见赤精子至,忙问:‘子牙魂魄可曾回?’

赤精子把前事说了一遍:‘……借重道兄,启师尊,问个端的:怎生救得子牙?’

仙翁听说,入宫至宝座下,行礼毕,把子牙事细细陈说一番。

元始曰:‘吾虽掌此大教,事体倘有疑难。你叫赤精子可去八景宫见大老爷,便知始末。’

仙翁领命出宫来,对赤精子曰:‘老师吩咐:你可往八景宫去参谒大老爷,便知端的。’

赤精子辞了南极仙翁,驾祥云往玄都而来。

不一时已到仙山。

此处乃大罗宫玄都洞,是老子所居之地,内有八景宫,仙境异常,令人把玩不暇。

有诗为证,诗曰:

仙峰巅险,峻岭崔嵬。

坡生瑞草,地长灵芝。

根连地秀,顶接天齐。

青松绿柳,紫菊红梅。

碧桃银杏,火枣交梨。

仙翁判画,隐者围棋。

群仙谈道,静讲玄机。

闻经怪兽,听法狐狸。

彪熊剪尾,豹舞猿啼。

龙吟虎啸,翠茖莺飞。

犀牛望月,海马声嘶。

异禽多变化,仙鸟世间稀。

孔雀谈经句,仙童玉笛吹。

怪松盘古顶,宝树映沙堤。

山高红日近,涧阔水流低。

清幽仙境院,风景胜瑶池。

此间无限景,世上少人知。

话说赤精子至玄都洞,见上面一联云:

道判混元,曾见太极两仪生四象;

鸿蒙传法,又将胡人西度出函关。

赤精子在玄都洞外,不敢擅入。

等候一会,只见玄都大法师出宫外,看见赤精子,问曰:‘道友到此,有甚么大事?’

赤精子打稽首,曰称:‘道兄!今无甚事,也不敢擅入。只因姜子牙魂魄游荡的事……’

细说一番:‘特奉师命,来见老爷。敢烦通报。’

玄都大法师听说,忙入宫,至蒲团前行礼,启曰:‘赤精子宫门外听候法旨。’

老子曰:‘招他进来。’

赤精子入宫,倒身下拜:‘弟子愿老师万寿无疆!’

老子曰:‘你等犯了此劫,‘落魂阵’姜尚有愆,吾之宝‘落魂阵’亦遭此厄,都是天数。汝等谨受法戒。’

叫玄都大法师:‘取太极图来。’付与赤精子。

‘将吾此图……如此行去,自然可救姜尚。你速去罢。’

赤精子得了太极图,离了大罗宫,一时来至西岐。

武王闻说赤精子回来,与众将迎迓至殿前。

武王忙问曰:‘老师那里去来?’

赤精子曰:‘今日方救得子牙。’

众将听说,不觉大喜。

杨戬曰:‘老师,还到甚时候?’

赤精子曰:‘也到三更时分。’

诸弟子专等至三更来请,赤精子随即起身。

出城行至十阵门前,捏土成遁,驾在空中,只见姚天君还在那里拜伏。

赤精子将老君太极图打散抖开,──此图乃老君劈地开天,分清理浊,定地、水、火、风,包罗万象之宝。

化了一座金桥,五色毫光,照耀山河大地,护持着赤精子往下一坠,一手正抓住草人!望空就走。

姚天君见赤精子二进‘落魂阵’来,大叫曰:‘好赤精子!你又来抢我草人!甚是可恶!’

忙将一斗黑砂望上一泼。

赤精子叫一声:‘不好!’把左手一放,将太极图落在阵里,被姚天君所得。

且说赤精子虽是把草人抓出阵来,反把太极图失了,吓得魂不附体,面如金纸,喘息不定,在土遁内,几乎失利;

落下遁光,将草人放下,把葫芦取出,收了子牙二魂六魄,装在葫芦里面,往相府前而来。

只见众弟子正在此等候,远远望见赤精子忻然而来,杨戬上前请问曰:‘老师!师叔魂魄可曾取得来么?’

赤精子曰:‘子牙事虽完了,吾将掌教大老爷的奇宝失在‘落魂阵’,吾未免有陷身之祸!’

众将同进相府。

武王闻得取子牙魂魄已至,不觉大喜。

赤精子至子牙卧榻,将子牙头发分开,用葫芦口合住子牙泥丸宫,连把葫芦敲了三四下,其魂魄依旧入窍。

少时,子牙睁开眼,口称:‘好睡!’急至看时,卧榻前武王、赤精子、众门人。

子牙跃身而起。

武王曰:‘若非此位老师费心,焉得相父今生再面?’

这会子牙方才醒悟,便问:‘道兄何以知之,而救不才也?’

赤精子把‘‘十绝阵’内有一‘落魂阵’,姚斌将你魂魄拜入草人,腹内止得一魂一魄,天不绝你,魂游昆仑,我为你赶入玉虚宫,讨你魂魄;

复入大罗宫,蒙掌教大老爷赐太极图救你;不意失在‘落魂阵’中。’

子牙听毕,自悔根行甚浅,不能具知始末:‘太极图乃玄妙之珍,今日误陷,奈何?’

赤精子曰:‘子牙今且调养身体,待平复后,共议破阵之策。’

武王回驾,子牙调养数日,方才痊愈。

翌日升殿,赤精子与诸人共议破阵之法,赤精子曰:‘此阵乃左道旁门,不知深奥。既有真命,自然安妥。’

言未毕,杨戬启子牙:‘二仙山麻姑洞黄龙真人到此。’

子牙迎接至银安殿,行礼毕,分宾主坐下。

子牙曰:‘道兄今到此,有何事见谕?’

黄龙真人曰:‘特来西岐,共破十绝阵。方今吾等犯了杀戒,轻重有分;众道友咫尺即来。

此处凡俗不便,贫道先至,与子牙议论。可在西门外,搭一芦篷席殿,结绿悬花,以便三山五岳道友齐来,可以安歇。

不然,有亵众圣,甚非尊贤之理。’

子牙传令:‘着南宫适、武吉起造芦篷,安放席殿。’

又命杨戬:‘在相府门首,但有众老师至,随即通报。’

赤精子对子牙曰:‘吾等不必在此商议,候造篷工完,篷上议事可也。’

话非一日,武吉来报工完。

子牙同二位道友、众门人,都出城来听用,止留武成王掌府事。

话说子牙上了芦篷,铺毡佃地,悬花结彩,专候诸道友来至。

大抵武王为应天顺人,仙圣自不绝而来,先来的是:

九仙山桃园洞广成子,

太华山云霄洞赤精子,

二仙山麻姑洞黄龙真人,

狭龙山飞云洞惧留孙──后入释成佛,

干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

崆峒山元阳洞灵宝大法师,

五龙山云霄洞文殊广法天尊──后成文殊菩萨,

九功山白鹤洞普贤真人──后成普贤菩萨,

普陀山落伽洞慈航道人──后成观世音大士,

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

金庭山玉屋洞道行天尊,

青峰山紫阳洞清虚道德真君。

子牙径往迎接,上篷坐下。

内有广成子曰:‘众位道友,今日前来,兴废可知,真假自辨。子牙公几时破十绝阵?吾等听从指教。’

子牙听得此言,魂不附体,欠身言曰:‘列位道兄,料不才不过四十年毫末之功,岂能破得此十绝阵!乞列位道兄怜姜尚才疏学浅,生民涂炭,将士水火,敢烦那一位道兄,与吾代理,解君臣之忧烦,黎庶之倒悬,真社稷生民之福矣。姜尚不胜幸甚!’

广成子曰:‘吾等自身难保无虞,虽有所学,不能克敌此左道之术。’

彼此互相推让。

正说间,只见半空中有鹿鸣,异香满地,遍处氤氲。

不知是谁来至,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四十四回-译文

子牙魂游昆仑山

诗曰:

左道妖魔的事情更加偏门,诅咒和鬼魅的传说自古流传。伤害人不用飞剑,索要魂魄何必写生死符。

多少英雄都离开了人世,任凭英雄豪杰纷纷投身于泉下。谁知道天意早已注定,一脉游魂去而复返。

话说秦天君讲述了‘天绝阵’,对闻太师说:‘这个阵法是我师傅曾经推演的先天之数,得到了先天的清气,内部藏有混沌的奥秘,中间有三面旗帜,按照天、地、人三才,共同合成一股气。如果有人进入这个阵法中,有雷鸣的地方,会变成灰尘;仙人遇到这里,身体会被震得粉碎,所以叫作‘天绝阵’。’有诗为证:

天地三才颠倒推,玄中玄妙更难猜。神仙若遇‘天绝阵’,顷刻肢体化成灰。

闻太师听后非常高兴。又问:‘“地烈阵”是怎样的?’赵天君说:‘我的“地烈阵”也是按照地道的数来布置的,内部藏有凝厚的实体,外部显现出隐约的妙处,变化多端,内部隐藏一面红旗,招动时,上面有雷鸣,下面有火起。凡人和仙人进入这个阵法,再没有活下来的可能;即使有五行的妙术,也难以逃脱这个灾难!’有诗为证:

“地烈”炼成分浊厚,上雷下火太无情。就是五行干健体,难逃骨化与形倾。

闻太师又问:‘“风吼阵”如何?’董天君说:‘我的“风吼阵”中藏有玄妙,按照地、水、火、风的数来布置,内部有风和火。这风和火是先天的气,三昧真火,百万兵刃,从中而出。如果人和仙人进入这个阵法,风和火交织,万刃齐发,四肢立刻成为粉末。即使有倒海移山的异术,也难免身体化为脓血。’有诗为证:

“风吼阵”中兵刃窝,暗藏玄妙若天罗。伤人不怕神仙体,消尽浑身血肉多。

闻太师又问:‘“寒冰阵”内有何妙用?’袁天君说:‘这个阵法不是一日之功,名叫“寒冰”,实际上是刀山。内部藏有玄妙,中间有风雷,上面有像狼牙一样的冰山,下面有像刀剑一样的冰块。如果人和仙人进入这个阵法,风雷动处,上下一击,四肢立刻成为粉末。即使有异术,也难免此难。’有诗为证:

玄功炼就号“寒冰”,一座刀山上下凝。若是人仙逢此阵,连皮带骨尽无凭。

闻太师又问:‘“金光阵”妙处何如?’金光圣母说:‘我的“金光阵”内吸收日月之精华,藏有天地之气,中间有二十一面宝镜,用二十一根高杆,每一面宝镜悬挂在高杆顶上,一面宝镜有一套。如果人和仙人进入这个阵法,把这套拽起来,雷声震动宝镜,只一二转,金光射出,照住其身,立刻化为脓血,即使会飞腾,也难以越出这个阵法。’有诗为证:

宝镜非铜又非金,不向炉中火内寻。纵有天仙逢此阵,须臾形化更难禁。

闻太师又问:‘“化血阵”如何使用?’孙天君说:‘我的这个阵法使用先天的灵气,中间有风雷,内部藏有数片黑砂。只要人和仙人进入这个阵法,雷声响起,风卷黑砂,稍微沾上一点,立刻化为血水。即使是神仙,也难以逃脱这个危险。’有诗为证:

黄风卷起黑砂飞,天地无光动杀威。任你仙人闻此气,涓涓血水溅征衣。

闻太师又问:‘“烈焰阵”又是如何?’白天君说:‘我的“烈焰阵”妙用无穷,非同凡品:内部藏有三火,有三昧火、空中火、石中火。三火合成一股气。中间有三面红旗。如果人和仙人进入这个阵法内,三旗展开,三火齐发,瞬间成为灰烬。即使有避火真言,也难以躲过三昧真火。’有诗为证:

燧人方有空中火,炼养丹砂炉内藏。坐守离宫为首领,红旛招动化空亡。

太师问:‘“落魂阵”奇妙如何?’姚天君说:‘我的这个阵法非同小可,是封闭生门,开启死路,内部藏有天地凶气,聚集而成。中间有一面白纸旗,上面有符印。如果人和仙人进入这个阵法内,白旗展开,魂消魄散,瞬间消亡;不论是神仙,一进入就立即消亡。’有诗为证:

白纸旛摇黑气生,炼成妙术透虚盈。从来不信神仙体,入阵魂消魄自倾。

太师又问:‘如何是“红水阵”?其中妙用如何?’王天君说:‘我的“红水阵”内部吸收壬癸之精华,藏有天乙之妙,变幻莫测。中间有一个八卦台,台上有三个葫芦,无论人和仙人进入这个阵法,把葫芦往下一扔,就会流出红水,一片汪洋。如果红水溅出一点粘在身上,立刻化为血水。即使是神仙,也无法逃脱。’有诗为证:

炉内阴阳真奥妙,炼成壬癸里边藏。饶君就是金刚体,遇水粘身顷刻亡。

闻太师又问:‘“红沙阵”毕竟愈出愈奇,更烦请教,以快愚意。’张天君说:‘我的“红沙阵”确实奇妙,做法更加精妙。按照天、地、人三才来布置,中间分为三气,内部藏有红砂三斗——看似红砂,一沾身就像利刃,上不知天,下不知地,中不知人。如果人和仙人冲入这个阵法,风雷运行,飞砂伤人,立刻骸骨俱成粉末。即使是神仙佛祖,遭遇此阵也无法逃脱。’有诗为证:

红砂一撮道无穷,八卦炉中玄妙功。

万象包罗为一处,方知截教有鸿蒙。

闻太师听罢,不觉大喜:‘今得众道友到此,西岐指日可破。纵有百万甲兵,千员猛将,无能为矣。实乃社稷之福也!’

内有姚天君曰:‘列位道兄,据贫道论起来,西岐城不过弹丸之地,姜子牙不过浅行之夫,怎经得十绝阵起!只小弟略施小术,把姜子牙处死,军中无主,西岐自然瓦解。常言‘蛇无头而不行,军无主而自乱。’又何必区区与之较胜负哉?’

闻太师曰:‘道兄若有奇功妙术,使姜尚自死,又不张弓持矢,不致军士涂炭,此幸之幸也。敢问如何治法?’

姚天君曰:‘不动声色,二十一日,自然命绝。子牙纵是脱骨神仙,超凡佛祖,也难逃躲。’

闻太师大喜,更问详细。姚斌附太师耳曰:‘须……如此如此,自然命绝。又何劳众道兄费心。’

闻太师喜不自胜,对众道友曰:‘今日姚兄施大法力,为我闻仲治死姜尚,尚死诸将自然瓦解,功成至易。真所谓樽俎折冲,谈笑而下西岐。大抵今皇上洪福齐天,致感动列位道兄扶助。’

众人曰:‘此功让姚贤弟行之,总为闻兄,何言劳逸。’

姚天君让过众人,随入‘落魂阵’内,筑一土台,设一香案,台上扎一草人;草人身上写‘姜尚’的名字;草人头上点三盏灯,足下点七盏灯,──上三盏名为催魂灯,下七盏名为促魄灯。

姚天君在其中,披发仗剑,步罡念咒于台前,发符用印于空中,一日拜三次。连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倒四,坐卧不安。

不说姚天君行法,且说子牙坐在相府与诸将商议破阵之策,默默不言,半筹无画。

杨戬在侧,见姜丞相或惊或怪,无策无谋,容貌比前大不相同,心下便自疑惑:‘难道丞相曾在玉虚门下出身,今膺重寄。况上天垂象,应运而兴,岂是小可;难道就无计破此十阵,便自颠倒如此!其实不解。’

杨戬甚是虑。又过七八日,姚天君在阵中,把子牙拜吊了一魂二魄。

子牙在相府,心烦意躁,进退不宁,十分不爽利;整日不理军情,慵懒常眠。

众将、门徒俱不解是何缘故,也有疑无策破阵者,也有疑深思静摄者。

不说相府众人猜疑不一。又过了十四五日,姚天君将子牙精魂气魄,又拜去了二魂四魄。

子牙在府,不时憨睡,鼻息如雷。

且说哪咤、杨戬与众大弟子商议曰:‘方今兵临城下,阵摆多时,师叔全不以军情为重,只是憨睡,此中必有缘故。’

杨戬曰:‘据愚下观丞相所为,恁般颠倒,连日如在醉梦之间;似此动作,不像前番,似有人暗算之意。不然丞相学道昆仑,能知五行之术,善察阴阳祸福之机,安有昏迷如是,置大事若不理者!其中定有说话。’

众人齐曰:‘必有缘故。我等同入卧室,请上殿来,商议破敌之事,看是如何。’

众人至内室前,问内侍人等:‘丞相何在?’左右侍儿应曰:‘丞相浓睡未醒。’

众人命侍儿请丞相至殿上议事。侍儿忙入室请子牙,出得内室,门外武吉上前告曰:‘老师每日安寝,不顾军国重务,关系甚大,将士忧心,恳求老师速理军情,以安周土。’

子牙只得勉强出来,升了殿。众将上前,议论军前等事。子牙只是不言不语,如痴如醉。

忽然一阵风响,哪咤没奈何,来试试子牙阴阳如何。哪咤曰:‘师叔在上:此风甚是凶恶,不知主何凶吉?’

子牙掐指一算,答曰:‘今日正该刮风,原无别事。’众人不敢抵触。

──看官:此时子牙被姚天君拜去了魂魄,心中模糊,阴阳差错了,故曰‘该刮风’,如何知道祸福。

──当日众人也无可奈何,只得各散。

言休烦絮,不觉又过了二十日。

姚天君把子牙二魂六魄俱已拜去了;止有得一魂一魄,其日竟拜出泥丸宫,子牙已死在相府。

众弟子与门下诸将官,连武王驾至相府,俱环立而泣。

武王亦泣而言曰:‘相父为国勤劳,不曾受享安康,一旦致此,于心何忍,言之痛心!’

众将听武王之言,不觉大痛。

杨戬含泪,将子牙身上摸一摸,只见心口还热,忙来启武王曰:‘不要忙,丞相胸前还热,料不能就死。且停在卧榻。’

众将在府中惊慌失措。只有姜子牙的一魂一魄,飘飘荡荡,不知去向,竟然来到了封神台。这时,清福神柏鉴前来迎接,看到姜子牙的魂魄,知道这是天意,便小心翼翼地将姜子牙的魂魄推出封神台。

姜子牙原本是有根基的人,一心不忘昆仑山,他的魂魄离开封神台后,随风飘荡,如同飞絮般腾空,直接飞到了昆仑山。恰巧南极仙翁在山下闲逛,采集灵草炼制丹药,突然看到姜子牙的魂魄缓缓飘来,南极仙翁仔细一看,认出是姜子牙的魂魄。

仙翁大惊,说:‘姜子牙已经不行了。’急忙上前,一把抓住魂魄,将它收入葫芦中,封住葫芦口,径直前往玉虚宫,向掌教老师报告。

刚进宫门,就有人叫道:‘南极仙翁,不要走!’仙翁回头一看,原来是太华山云霄洞的赤精子。仙翁问:‘道友从哪里来?’赤精子说:‘我在家中闲居无聊,特意来和你一起游海岛,正好遇到山岳,拜访仙境中的高人,看他下棋闲玩,怎么样?’

仙翁说:‘今天我没有空。’赤精子说:‘现在讲经已经结束,我们正好有空。如果以后再讲经,我们就没有空闲了。今天你说没有空,难道是在骗我?’仙翁说:‘我有要紧事,不能陪你,不是因为没空。’赤精子说:‘我知道你的事:姜子牙的魂魄无法归窍,再无其他。’

仙翁问:‘你怎么知道?’赤精子说:‘刚才的话是逗你玩的。我正是为了姜子牙的魂魄赶来的。我因为先到了西岐山,在封神台上见到了清福神柏鉴,他说:“姜子牙的魂魄刚刚到这里,被我推出,现在正游历昆仑山。”所以我特地赶来,正好看到你进宫,故意问你。现在姜子牙的魂魄在哪里?”’

仙翁说:‘刚才在山崖前闲逛,只见姜子牙的魂魄飘荡而来,仔细一看才知道;现在已经被我装在葫芦里,准备报告老师,没想到你来了。’赤精子说:‘这么大的事情,惊动了教主。你把葫芦给我,我去救姜子牙。’仙翁把葫芦交给赤精子。

赤精子心急如焚,借助土遁离开了昆仑山,瞬间来到了西岐,到了相府前,杨戬出来迎接,跪倒在地,说:“师伯今天驾到,想必是为了师叔而来。”赤精子回答:“是的。快去通报!”杨戬进去通报给武王。武王亲自出来迎接。

赤精子到了银安殿,向武王行了一礼。武王以师礼待他,让他坐在上位。赤精子说:“贫道此来,特为姜子牙下山。现在姜子牙死在哪里?”武王和众将士带着赤精子进了内室。

赤精子看到姜子牙闭着眼睛不言不语,仰面躺在床上。赤精子说:“贤王不必悲伤哭泣,不要惊慌,现在他魂魄归窍,自然无恙。”赤精子和武王又回到殿上。武王问:“道长,相父不醒,还需要用什么药?”赤精子说:“不必用药,自有妙法。”杨戬在一旁问:“什么时候能救回来?”赤精子说:“只需等到三更,姜子牙自然会苏醒。”众人听了都很高兴,不知不觉中到了晚上,已经到了三更。

杨戬来请,赤精子整理好衣袍,起身出城。只见十阵中黑气弥漫天空,阴云密布,悲风呼啸,冷雾飘荡,鬼哭神嚎,连绵不绝。赤精子看到这十阵十分凶险,用手一指,脚下先出现两朵白莲花,作为护身法宝,然后将麻鞋踏在莲花上,轻轻飞到空中。

这正是仙家的妙用。具体表现在,有诗为证:道人足下白莲花,顶上祥光五色呈。只为神仙犯杀戒:“落魂阵”内去留名。

话说赤精子站在空中,看到十阵十分凶恶,杀气冲天,黑雾笼罩岐山。赤精子正在观察,只见“落魂阵”中姚斌在那里披散着头发,手持宝剑,踏着罡步,在雷门前行走,又见草人头上有一盏灯,昏暗惨淡,脚下也有一盏灯,半明半灭。

姚斌一击令牌,那灯熄灭,葫芦中的魂魄一震;幸亏葫芦口被封住,魂魄才没有出来。姚天君连续拜了几拜,那灯却不灭。大概是因为灯不灭,魂魄才没有断绝。姚斌心中焦急,一拍令牌,大声呼喊:“二魂六魄已经到了,为什么一魂二魄不回来!”

不言姚天君发怒连拜。再说赤精子在空中,看到姚斌拜下去,将脚下的两朵莲花坐实,去抢草人。没想到姚斌抬头拜起,看到有人从空中落下,是赤精子。姚斌说:‘赤精子,原来你敢闯我的“落魂阵”抢姜尚的魂魄!’急忙向上一把黑砂。

赤精子慌忙逃跑;尽管跑得快,脚下的两朵白莲花还是落入了阵中,赤精子几乎陷入“落魂阵”中;急忙驾遁,进了西岐。杨戬接住他,看到赤精子面色苍白,喘息不止。杨戬问:‘老师,是否救回了魂魄!’赤精子摇头连说:‘好厉害!好厉害!‘落魂阵’几乎把我困住!尽管我跑得快,还是把我脚下的两朵白莲花打落在阵中。’武王听说,大哭说:‘如果这样的话,相父就不能复活了!’

赤精子说:‘贤王不必忧虑,应该无妨。这不过是姜子牙的灾祸,如此拖延,我现在要去一个地方。’武王问:‘老师要去哪里?’赤精子说:‘我马上回来,你们不要走动,好好照顾姜子牙。’吩咐完毕,赤精子离开了西岐,脚踏祥光,借助土遁来到昆仑山。

不久,南极仙翁从玉虚宫出来,看到赤精子到来,急忙问:‘姜子牙的魂魄是否已经回来?’赤精子把前事说了一遍:‘……请道兄帮忙,启禀师尊,问个究竟:如何救得姜子牙?’仙翁听说,进入宫中至宝座下,行礼完毕,把姜子牙的事情详细地说了一遍。

元始天尊说:‘我虽然掌管这个大教,但事情如果有疑难,你可以叫赤精子去八景宫见大老爷,就会知道真相。’仙翁领命出宫,对赤精子说:‘老师吩咐:你可以去八景宫拜见大老爷,就会知道真相。’赤精子告别南极仙翁,乘坐祥云前往玄都。

不久已到仙山。这里是大罗宫玄都洞,是老子居住的地方,里面设有八景宫,仙境异常,令人流连忘返。有诗为证,诗曰:……

仙峰之巅险峻,峻岭高耸。山坡上生长着祥瑞的草,地上长着灵芝。根与大地相连,顶端与天空相接。青松与绿柳,紫菊与红梅。碧桃与银杏,火枣与交梨。仙翁在画中判别,隐者在棋盘上对弈。群仙谈论道法,静静地讲解玄妙之理。听到经文的怪兽,听到法语的狐狸。虎熊剪去尾巴,豹子起舞,猿猴啼叫。龙吟虎啸,翠鸟飞翔。犀牛望月,海马嘶鸣。

异禽种类繁多,仙鸟世间罕见。孔雀谈论经文,仙童吹奏玉笛。奇异的松树盘绕在古顶,宝树映照在沙堤上。山高红日显得更近,山涧宽阔水流低缓。清幽的仙境庭院,风景胜过瑶池。这里的景色无限美好,世间少有人知。

话说赤精子来到玄都洞,看见洞口上方有一副对联:道判混元,曾见太极两仪生四象;鸿蒙传法,又将胡人西度出函关。赤精子在玄都洞外,不敢擅自进入。等了一会儿,只见玄都大法师出宫外,看见赤精子,问他说:‘道友来到这里,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赤精子行礼后说:‘道兄,现在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也不敢擅自进入。只是因为姜子牙魂魄游荡的事情……’详细地说了一番:‘特奉师命,来见老爷。请通报一声。’玄都大法师听说后,急忙进入宫殿,在蒲团前行礼,说:‘赤精子宫门外等候法旨。’老子说:‘叫他进来。’赤精子进入宫殿,跪拜在地:‘弟子愿老师万寿无疆!’老子说:‘你们犯了此劫,‘落魂阵’姜尚有罪,我的宝‘落魂阵’也遭此厄运,这都是天意。你们要谨记法戒。’叫玄都大法师:‘取太极图来。’交给赤精子。‘将我这张图……这样使用,自然可以救姜尚。你快去。’赤精子得到了太极图,离开了大罗宫,立刻来到西岐。武王听说赤精子回来了,与众将一起到殿前迎接。武王忙问:‘老师去哪里了?’赤精子说:‘今天才救了子牙。’众将听说,不觉大喜。杨戬说:‘老师,什么时候回来?’赤精子说:‘也到了三更时分。’众弟子一直等到三更来请,赤精子随即起身。出城行至十阵门前,捏土成遁,驾云在空中,只见姚天君还在那里拜伏。赤精子将老君太极图打散抖开——这张图是老子劈地开天,分清浊,定地、水、火、风,包罗万象的宝物。化成了一座金桥,五色毫光照耀山河大地,保护着赤精子往下一坠,一手正抓住草人!望空就走。姚天君见赤精子第二次进入‘落魂阵’,大叫:‘好赤精子!你又来抢我的草人!真是可恶!’急忙将一斗黑砂泼向空中。赤精子叫一声:‘不好!’把左手一松,将太极图落在阵里,被姚天君得到。且说赤精子虽然把草人抓出阵来,反而失去了太极图,吓得魂不附体,脸色如金纸,喘息不定,在土遁中几乎失利;落下遁光,将草人放下,拿出葫芦,收了子牙的二魂六魄,装在葫芦里,往相府前而来。只见众弟子正在这里等候,远远望见赤精子高兴地走来,杨戬上前问道:‘老师!师叔的魂魄可曾取回来吗?’赤精子说:‘子牙的事情虽然完了,但我将掌教大老爷的奇宝失在‘落魂阵’中,我恐怕有陷入危险之祸!’众将一同进入相府。武王听说取回子牙的魂魄,不觉大喜。赤精子来到子牙的卧榻前,将子牙的头发分开,用葫芦口合住子牙的泥丸宫,连续敲了三四下,其魂魄依旧回到身体。过了一会儿,子牙睁开眼睛,说:‘好睡!’急忙看时,卧榻前是武王、赤精子、众门人。子牙跃身而起。武王说:‘若非此位老师费心,怎能让相父今生再见到您?’这时子牙才醒悟过来,便问:‘道兄是如何得知此事,并救了我这个不才之人的?’赤精子说:‘子牙,你现在先好好调养身体,等身体平复后,我们再共同商议破阵的策略。’武王回驾,子牙调养了数日,才痊愈。

第二天上朝,赤精子与众人共同商议破阵的方法,赤精子说:‘这个阵法是左道旁门,不知其深奥。既然有真命之人,自然安然无恙。’话还没说完,杨戬对子牙说:‘二仙山麻姑洞黄龙真人到了。’子牙迎接至银安殿,行礼后,分宾主坐下。子牙说:‘道兄今日到此,有什么事情要告知?’黄龙真人说:‘特地来到西岐,共同破除十绝阵。如今我们犯了杀戒,轻重有分别;众道友即将到来。这里凡俗之地不便,贫道先来,与子牙商议。可以在西门外搭建一个芦篷席殿,结绿悬花,以便三山五岳的道友到来,可以安歇。否则,有损众圣,实在不是尊敬贤人的道理。’子牙下令:‘着南宫适、武吉搭建芦篷,安置席殿。’又命令杨戬:‘在相府门前,只要有众老师到来,立即通报。’赤精子对子牙说:‘我们不必在这里商议,等搭建芦篷完成后,在芦篷上议事即可。’过了几天,武吉来报告工程完成。子牙与两位道友、众门人一起出城,只留下武成王掌管府事。话说子牙上了芦篷,铺设毡子,悬挂花朵,专候各位道友到来。大概是因为武王顺应天意和人心,仙圣自然不断前来,先来的是:九仙山桃园洞广成子,太华山云霄洞赤精子,二仙山麻姑洞黄龙真人,狭龙山飞云洞惧留孙——后来成为佛祖,干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崆峒山元阳洞灵宝大法师,五龙山云霄洞文殊广法天尊——后来成为文殊菩萨,九功山白鹤洞普贤真人——后来成为普贤菩萨,普陀山落伽洞慈航道人——后来成为观世音大士,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金庭山玉屋洞道行天尊,青峰山紫阳洞清虚道德真君。

姜子牙径直前往迎接,登上篷车坐下。里面有广成子说:‘各位道友,今天你们来此,成败得失已经可以预知,真假也自然能分辨出来。姜子牙,你什么时候能破解这十绝阵?我们愿意听从你的指挥。’姜子牙听到这话,吓得魂不附体,欠身说道:‘各位道兄,我不过四十年来的微薄功力,怎么可能破解得了这十绝阵!请各位道兄怜悯我姜尚才疏学浅,百姓生活困苦,将士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敢请哪位道兄来代替我,解除君臣的忧虑,救出百姓于危难之中,这真是国家百姓的大幸啊。姜尚不胜感激之至!’广成子说:‘我们自身都难以保证安全,虽然有所学,但也不能战胜这种邪术。’双方互相推辞。正在这时,只见半空中传来鹿鸣声,地上弥漫着异香,到处都是氤氲的气息。不知道是谁来了,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四十四回-注解

子牙:子牙,即姜子牙,是商末周初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也是周文王的重要谋士,后来成为周武王的军师。在《封神演义》中,他是主要的正面人物之一。

昆仑山:昆仑山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山,是西王母的居所,也是中国神话中的世界中心。

左道妖魔:左道,指邪道,非正道的方法或手段;妖魔,指邪恶的鬼怪。

咒诅魇魅:咒诅,指诅咒,用恶毒的语言或仪式来诅咒别人;魇魅,指鬼怪,尤其是能迷惑人的鬼。

飞神剑:飞神剑,指神话或传说中能够飞行的神剑,具有强大的威力。

命笺:命笺,指记录命运或生命的纸条,常用于占卜或预言。

英雄:英雄,指有勇有谋、事迹显赫的人。

天绝阵:天绝阵,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阵法,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先天之数:先天之数,指宇宙未形成之前的数,常用于道家和阴阳五行学说中。

混沌之机:混沌之机,指宇宙初开时的状态,充满了无序和混沌。

三才:三才,指天、地、人,是古代哲学中宇宙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

地烈阵:地烈阵,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阵法,以火和雷为主要攻击手段。

五行:五行,指金、木、水、火、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用来解释宇宙万物生成和变化的五个基本元素。

风吼阵:风吼阵,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阵法,以风和火为主要攻击手段。

三昧真火:三昧真火,道家术语,指一种非常强大的火焰。

寒冰阵:寒冰阵,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阵法,以冰和雷为主要攻击手段。

金光阵:金光阵,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阵法,以金光为主要攻击手段。

宝镜:宝镜,指具有神奇力量的镜子。

化血阵:化血阵,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阵法,以黑砂和雷为主要攻击手段。

烈焰阵:烈焰阵,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阵法,以火为主要攻击手段。

落魂阵:道教中的阵法,能让人失去魂魄。

红水阵:红水阵,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阵法,以红水为主要攻击手段。

红沙阵:红沙阵,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阵法,以红沙为主要攻击手段。

红砂一撮:红砂一撮,指的是少量的红色沙粒,在这里可能象征微小的力量或神秘的法术。

八卦炉:八卦炉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秘器具,能够炼制仙丹,象征着炼丹术和神秘的力量。

玄妙功:玄妙功指的是深奥而神秘的功效或法术。

万象包罗为一处:形容事物包罗万象,汇聚于一处,象征着宇宙的和谐与统一。

截教:截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宗教或学派,与道教相对立,这里可能指的是某种神秘的宗教力量。

鸿蒙:鸿蒙指的是宇宙混沌未开的状态,象征着原始和神秘。

闻太师:闻太师是中国古代神话人物,此处可能指的是一个有权势的将领或法师。

社稷:社稷是中国古代对国家的称呼,也代表国家的利益和安宁。

姚天君:道教中的神祇,擅长使用阵法。

十绝阵:十绝阵,是古代军事中的一种复杂阵法,据说极其难以攻破。

蛇无头而不行,军无主而自乱:这是一句成语,意思是蛇没有头就无法行动,军队没有主将就会自行混乱,比喻领导的重要性。

樽俎折冲:樽俎折冲是指用酒杯和筷子解决争端,比喻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

洪福齐天:洪福齐天是指福气极大,如同天一样广大。

步罡念咒:步罡念咒是中国古代道士修炼时的一种仪式,通过步伐和咒语来修炼自己的法力。

符:符是中国古代道士或巫师用来施展法术的符纸。

印: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印章,用于盖章或作为法术的载体。

杨戬:姜子牙的弟子,擅长法术。

玉虚门下:玉虚门下是指道教中的一种门派,这里可能指的是姜子牙曾经修炼的地方。

五行之术:五行之术是指运用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进行法术或治疗的技术。

阴阳祸福之机:阴阳祸福之机是指通过观察阴阳的变化来预测吉凶祸福的方法。

哪咤:哪咤是中国古代神话人物,以勇猛著称。

泥丸宫:泥丸宫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一种穴位,位于头部。

周土:周土是指周朝的领土,这里可能指的是国家的安危。

封神台:封神台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用来封神的地方,是神话中天神与凡人之间的交流场所。

魂魄:魂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指人的精神和生命力的组合,魂为精神,魄为生命力。

南极仙翁:南极仙翁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位长寿仙人,也是道教中的神祇之一。

玉虚宫:道教中的仙境,是元始天尊的道场。

赤精子:道教中的仙人,是元始天尊的弟子。

土遁:土遁是道教中的一种法术,指通过土气进行隐身或移动。

姚斌:姚斌是《封神演义》中的角色,是商朝的将领。

大罗宫玄都洞:大罗宫玄都洞是道教中老子的居所,是道教圣地之一。

仙峰巅险:指山峰高耸险峻,是仙人居住的地方。

峻岭崔嵬:形容山势险峻,高耸入云。

瑞草:指吉祥的草,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灵芝:一种珍贵的药用植物,常用来象征吉祥和长寿。

根连地秀,顶接天齐:形容山峰高耸,根部与地面相连,顶部几乎触及天空。

青松绿柳:青松和绿柳,常用来象征坚韧和柔美。

紫菊红梅:紫色的菊花和红色的梅花,常用来象征坚韧不拔。

碧桃银杏,火枣交梨:碧桃、银杏、火枣和交梨,都是神话传说中的珍果,象征吉祥。

仙翁判画:仙翁指仙人,判画即评判画作,这里指仙人评价艺术。

隐者围棋:隐者指隐居的人,围棋是一种古老的棋类游戏,这里指隐居者下围棋。

群仙谈道,静讲玄机:群仙指众多仙人,谈道即讨论道义,玄机指深奥的道理。

闻经怪兽,听法狐狸:闻经指听经文,怪兽和狐狸在这里指听经的动物。

彪熊剪尾,豹舞猿啼:彪熊、豹和猿,都是动物,这里形容自然界的生动景象。

龙吟虎啸,翠茖莺飞:龙和虎,都是神话中的动物,龙吟虎啸指它们的叫声,翠茖莺飞指鸟儿飞翔。

犀牛望月,海马声嘶:犀牛和海马,都是神话中的动物,这里形容它们的形态和声音。

异禽多变化,仙鸟世间稀:异禽指奇异的鸟类,仙鸟指仙人饲养的鸟类,这里形容它们的稀有和神奇。

孔雀谈经句,仙童玉笛吹:孔雀和仙童,孔雀谈经句指孔雀模仿经文,仙童玉笛吹指仙童吹奏玉笛。

怪松盘古顶,宝树映沙堤:怪松指奇异的松树,宝树指珍贵的树木,这里形容它们的美丽和神奇。

山高红日近,涧阔水流低:形容山势高耸,阳光显得更加明亮,山谷宽阔,水流显得更加低缓。

清幽仙境院,风景胜瑶池:清幽仙境院指美丽的仙境,瑶池是神话中的仙境,这里形容其美景。

此间无限景,世上少人知:指这里的美景非常美丽,但世人很少知道。

玄都洞:道教圣地,是元始天尊的道场。

混元:道教术语,指宇宙的原始状态。

太极两仪生四象:太极是宇宙的根本,两仪指阴阳,四象指少阳、少阴、太阳、太阴。

鸿蒙传法:鸿蒙指宇宙的原始状态,传法指传授法术。

胡人西度出函关:胡人指北方民族,函关是古代函谷关,这里指胡人通过函谷关传播法术。

大罗宫:道教中的仙境,是元始天尊的居所。

姜子牙:商末周初的著名军事家,也是道教中的神祇。

西岐: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岐山县附近,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的都城。

武王:周武王,周朝的开国君主。

太极图:道教中的宝物,能解开落魂阵。

二进落魂阵:指赤精子两次进入落魂阵。

子牙二魂六魄:指姜子牙的魂魄,二魂指魂魄,六魄指人的六种精神。

掌教大老爷:指道教中的掌教真人,即元始天尊。

二仙山麻姑洞黄龙真人:黄龙真人,道教中的仙人。

三山五岳:道教中的三座山和五座岳,是道教圣地。

芦篷席殿:用芦苇和席子搭建的临时宫殿。

绿悬花:绿色的帷幕和悬挂的花朵,用来装饰宫殿。

南宫适、武吉:南宫适和武吉,都是周武王的部下。

九仙山桃园洞广成子:广成子,道教中的仙人。

太华山云霄洞赤精子:赤精子,道教中的仙人。

狭龙山飞云洞惧留孙:惧留孙,道教中的仙人。

干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太乙真人,道教中的仙人。

崆峒山元阳洞灵宝大法师:灵宝大法师,道教中的仙人。

五龙山云霄洞文殊广法天尊:文殊广法天尊,道教中的仙人。

九功山白鹤洞普贤真人:普贤真人,道教中的仙人。

普陀山落伽洞慈航道人:慈航道人,道教中的仙人。

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玉鼎真人,道教中的仙人。

金庭山玉屋洞道行天尊:道行天尊,道教中的仙人。

青峰山紫阳洞清虚道德真君:清虚道德真君,道教中的仙人。

径往迎接:径往迎接,指的是直接前往迎接。径,直往;往,去。

上篷坐下:上篷,指登上篷车或篷船;坐下,指坐下休息。

广成子:广成子,是《封神演义》中的人物,为道家仙人,擅长道术,是姜子牙的师兄弟之一。

道友:道友,指志同道合的朋友,尤其在道教文化中,常用此词称呼同道中人。

兴废可知:兴废可知,指事情的成败与否可以预知。

真假自辨:真假自辨,意思是真伪需要自己分辨。

破十绝阵:破十绝阵,指的是姜子牙要破解的十个极其复杂的阵法,这些阵法是商朝末年纣王手下十大妖帅所布设的。

毫末之功:毫末之功,比喻极小的功劳。

生民涂炭:生民涂炭,形容人民生活极端困苦。

将士水火:将士水火,比喻将士们处于极度危险和困境之中。

黎庶:黎庶,指平民百姓。

倒悬:倒悬,比喻处境极其危险或困苦。

真社稷生民之福:真社稷生民之福,指真正的国家与人民的幸福。

鹿鸣:鹿鸣,指鹿的叫声,在此处可能指鹿鸣的声音,通常用来形容吉祥的征兆。

异香满地:异香满地,指地上弥漫着奇异的香气,常用来形容仙境或神秘的地方。

氤氲:氤氲,形容香气、雾气等弥漫的样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四十四回-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封神演义》,是描述姜子牙与广成子等道友的一次相遇。首先,‘子牙径往迎接,上篷坐下’描绘了姜子牙的谦逊与礼貌,他主动前往迎接,显示出他的修养和尊重。‘内有广成子曰’则引出了广成子对姜子牙的提问,这里的‘广成子’代表了道教中的一位高人,他的提问‘众位道友,今日前来,兴废可知,真假自辨’表明了他对局势的洞察和对姜子牙能力的质疑。

‘子牙公几时破十绝阵?’这句话中的‘十绝阵’是封神演义中的重要情节,代表着强大的敌人。姜子牙的回答‘料不才不过四十年毫末之功,岂能破得此十绝阵!’体现了他对自己的谦逊和自省,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和对形势的无奈。

‘乞列位道兄怜姜尚才疏学浅,生民涂炭,将士水火,敢烦那一位道兄,与吾代理’这一段,姜子牙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无奈,还表现出了对生民疾苦的关心和对君臣将士的忧虑。他的请求中蕴含着对同道的信任和对社稷生民的责任感。

广成子的回答‘吾等自身难保无虞,虽有所学,不能克敌此左道之术’表明了同道的无奈和无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道家在面对强大妖魔时的无力感。这种相互推让的场景,体现了道家之间的团结和互助精神。

‘正说间,只见半空中有鹿鸣,异香满地,遍处氤氲’这一段,通过描写异象的出现,为接下来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鹿鸣’和‘异香’这样的自然景象,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象征着吉祥和神秘,预示着将有新的力量介入或将有重大事件发生。

‘不知是谁来至,且听下回分解’这一句,既是对读者的悬念设置,也是对情节发展的期待。这种古典小说中常见的叙事手法,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同时也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四十四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532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