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许仲琳,明代文学家和小说家,著有《封神演义》一书。关于《封神演义》的具体作者,有学者认为可能是许仲琳,或许是民间口头传承的集体创作,后期经过整理成书。许仲琳的作品《封神演义》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宗教和历史元素,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作品之一。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封神演义》是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创作的神话小说,以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为背景,讲述了许多神仙、英雄、妖怪的故事,特别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商朝的过程。本书的核心情节是周朝的建立与商纣王的灭亡,其中穿插了大量的神仙、妖魔以及人物的封神故事。全书充满了神话和幻想元素,通过塑造许多英雄人物,如姜子牙、哪吒、杨戬等,展现了忠诚、勇敢、智慧等美德。故事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并以战斗、谋略、道德冲突等为主要内容,呈现出强烈的戏剧性。作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之一,《封神演义》不仅在文学上影响深远,也对后世的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四十六回-原文
广成子破金光阵
诗曰:
仙佛从来少怨尤,只因烦恼惹闲愁,恃强自弃千年业,用暴须拚万劫修。
几度看来悲往事,从前思省为谁雠,可怜羽化封神日,俱作南柯梦里游。
话说燃灯道人次日与十二弟子排班下篷,将金钟、玉磬频敲,一齐出阵。
只见成汤营里一声炮响,闻太师乘骑早至辕门,看子牙破“风吼阵”。
董天君伯歌而来;骑八叉鹿,提两口太阿剑。
歌曰:
得到清平有甚忧,丹炉干马配坤牛;从来看破纷纷乱,一点云台只自由。
话说董天君鹿走如飞,阵前高叫。
燃灯观左右无人可先入“风吼阵”;忽然见黄飞虎领方弼、方相来见子牙,禀曰:“末将催粮,收此二将,乃纣王驾下镇殿大将军方弼、方相兄弟二人。”
子牙大喜,猛然间,燃灯道人看见两个大汉,问子牙曰:“此是何人?”
子牙曰:“黄飞虎新收二将,乃是方弼、方相。”
燃灯叹曰:“天数已定,万物难逃!就命方弼破“风吼阵”走一遭。”
子牙遂令方弼破“风吼阵”。
可怜!方弼不过是俗子凡夫,那里知道其中幻术,便应声:“愿往!”持戟拽步如飞,走至阵前。
董天君一见大汉,高三丈有余,面如重枣,一部落腮髭髯,四只眼睛,甚是凶恶。
董天君看罢,着实骇然,怎见得,有赞为证,赞曰:
三叉冠,乌云荡漾,铁掩心,砌就龙鳞,翠蓝袍,团花灿烂;画杆戟,烈烈征云。
四目生光真显耀,脸如重枣像虾红;一步落腮飘脑后,平生正直最英雄。
曾反朝歌保太子,盘河渡口遇宜生,归周未受封官爵:“风吼阵”上见奇功。
只因前定垂天象,显道封神久注名。
话说方弼见董天君大呼曰:“妖道慢来!”就是一戟。
董天君那里招架的住,只是一合,便往阵里去了。
子牙命左右擂鼓,方弼耳闻鼓声响,拖戟赶来,至“风吼阵”门前,径冲将进去。
他那里知道阵内无穷奥妙,只见董天君上了板台,将黑旛摇动,黑风卷起,有万千兵刃,杀将下来。
只听得一声响,方弼四肢已为数段,跌倒在地。
──一道灵魂往封神台,清福神柏鉴引进去了。
董天君命士卒将方弼尸首拖出阵来,董全催鹿,复至阵前,大呼曰:“玉虚道友!尔等把一凡夫误送性命,汝心安乎!既是高明道德之士,来会吾阵,便见玉石也。”
燃灯乃命慈航道人:“你将定风珠拿去,破此‘风吼阵’。”
慈航道人领法旨,乃作歌曰:
自隐玄都不记春,几回苍海变成尘。
玉京金阙朝元始,紫府丹霄悟妙真。
喜集化成千岁鹤,闲来高卧万年身。
吾今已得长生术,未肯轻传与世人。
话说慈航道人谓董全曰:“道友,吾辈逢此杀戒,尔等最是逍遥,何苦摆此阵势,自取灭亡!当时佥押‘封神榜’,你可曾在碧游宫,听你掌教师尊说有两句偈言,帖在宫门:‘静诵‘黄庭’紧闭洞,如染西土受灾殃。’
董天君曰:“你阐教门下,自倚道术精奇,屡屡将吾辈藐视,我等方才下山。
道友,你是为善好乐之客,速回去,再着别个来,休惹苦恼!”
慈航曰:“连你一身也顾不来,还要顾我!”
董全大怒,执宝剑望慈航直取。
慈航架剑,口称:“善哉!”方才用剑相还。
来往有三五回合,董天君往阵中便走,慈航道人随后赶来,到得阵门前,亦不敢擅入里面去;
只听得脑后钟声频催,乃徐徐而入,只见董天君上了板台,对黑旛摇动,黑风卷起,犹如坏方弼一般。
慈航道人顶上有定风珠,此风焉能得至。
不知此风不至,刀刃怎么得来,慈航将清净琉璃瓶祭于空中,命力士将瓶底朝天,瓶口朝地。
只见瓶中一道黑气,一声响,将董全吸在瓶中去了。
慈航命力士将瓶口转上,带出“风吼阵”来,只见:
丝绦道服麻鞋在,浑身皮肉化成脓。
董全一道灵魂往封神台来,清福神柏鉴引进去了。
闻太师见而大呼曰:“气杀吾也!”将黑麒麟磕开,提金鞭冲杀过来,有黄龙真人乘鹤急止之曰:“闻太师你十阵力破三阵,何必动无明,来乱吾班次!”
只听得“寒冰阵”主大叫:“闻太师,且不要争先,待吾来也!”乃信口作歌曰:
“玄中奥妙人少知,变化随机事事奇,九转功成炉内宝,从来应笑世人痴。”
话说闻太师只得立住。
那“寒冰阵”内袁天君歌罢,大叫:“阐教门下,谁来会吾此阵?”
燃灯道人命道行天尊门徒薛恶虎:“你破“寒冰阵”走一遭。”
薛恶虎领命,提剑蜂拥而来。
袁天君见是一个道童,乃曰:“那道童速自退去,着你师父来!”
薛恶虎怒曰:“奉命而来,岂有善回之理!”执剑砍来,袁天君大怒,将剑来迎;战有数合,便走入阵内去了。
薛恶虎随后赶入阵来,只见袁天君上了板台,用手将黑旛摇动,上有冰山,──即似刀山一样,往下磕来;下有冰块,──如狼牙一般,往上凑合。
任你是甚么人,汤之即为虀粉。
薛恶虎一入其中,只听得一声响,磕成肉泥,──一道灵魂径往封神台去了。
阵中黑气上升,道行天尊叹曰:“门人两个,今绝于二阵之中!”
又见袁天君跨鹿而来,便叫:“你们十二位之内,乃是上仙名士,有谁来会吾此阵?乃令此无甚道术之人来送性命!”
燃灯道人命普贤真人走一遭,普贤真人作歌而来,歌曰:
道德根源不敢忘,寒冰看破火消霜,尘心不解遭魔障,堪伤!眼前咫尺失天堂。
普贤真人歌罢,袁天君怒气纷纷,持剑而至。
普贤真人曰:‘袁角,你何苦作孽,摆此恶阵!贫道此来入阵时,一则开吾了杀戒,二则你道行功夫一旦失却,后悔何及!’
袁天君大怒,仗剑直取。
普贤真人将手中剑架住,口称:‘善哉!’二人战有三五合,袁角便走入阵中去了。
普贤真人随即走进阵来,袁天君上了板台,将黑旛招动,上有冰山一座打将下来。
普贤真人用指上放一道白光如线,长出一朵庆云,高有数丈;上有八角;角上乃是金灯,璎珞垂珠,护持顶上;其冰见金灯自然消化,毫不能伤。
有一个时辰,袁天君见其阵已破,方欲抽身;普贤真人用吴钩剑飞来,将袁天君斩于台下。
──袁角一道灵魂被清福神引进封神台去了。
普贤收了云光,大袖迎风,飘飘而出。
闻太师又见破了‘寒冰阵’,欲为袁角报雠,只见‘金光阵’主,乃金光圣母,撒开五点斑豹驹,厉声作歌而来,歌曰:
‘真大道,不多言,运用之间恒自然,放开二目见天元,此即是神仙。’
话说金光圣母骑五点斑豹驹,提飞金剑,大呼曰:‘阐教门人谁来破吾‘金光阵’?’
燃灯道人看左右无人先破此阵;正没计较,只见空中飘然坠下一位道人,面如傅粉,唇似丹朱。
怎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道服先天气盖昂,竹冠麻履异寻常,丝绦腰下飞鸾尾,宝剑锋中起烨光。
全气全神真道士,伏龙伏虎仗仙方,袖藏奇宝钦神鬼:‘封神榜’上把名扬。
话说众道人看时,乃是玉虚宫门下萧臻。
萧臻对众仙稽首曰:‘吾奉师命下山,特来破‘金光阵’。’
只见金光圣母大呼曰:‘阐教门下谁来会吾此阵?’
言未毕,萧臻转身曰:‘吾来也!’
金光圣母认不得萧臻,问曰:‘来者是谁?’
萧臻笑曰:‘你连我也认不得了!吾乃下虚门下萧臻的便是。’
金光圣母曰:‘尔有何道行,敢来会吾此阵?’执剑来取,萧臻撒步,赴面交还,二人战未及三五合,金光圣母拨马往阵中飞走。
萧臻大叫:‘不要走!吾来了!’径赶入金光阵内。
至一台下,金光圣母下驹上台,将二十一根杆上吊着镜子,──镜子上每面有一套,套住镜子,──圣接将绳子拽起,其镜现出,把手一放,明雷响处,振动镜子,连转数次,放出金光,射着萧臻,大叫一声。
可怜!正是:
百年道行从今灭,衣袍身体影无踪。
萧臻一道灵魂,清福神柏鉴引进封神台去。
金光圣母复上了斑豹驹,走至阵前曰:‘萧臻已绝。谁敢会吾此阵?’
燃灯道人命广成子:‘你去走一遭。’
广成子领命,作歌曰:
有缘得悟本来真,曾在终南遇圣人。
指出长生千古秀,生成玉蕊万年新。
浑身是口难为道,大地飞尘别有春。
吾道了然成一贯,不明一字最艰辛。
话说金光圣母见广成子飘然而来,大呼曰:‘广成子,你也敢会吾此阵?’
广成子曰:‘此阵有何难破,聊为儿戏耳!’
金光圣母大怒,仗剑来取。
广成子执剑相迎,战未及三五合,金光圣母转身往阵中走了。
广成子随后赶入‘金光阵’内,见台前有旛杆二十一根,上有物件挂着,金光圣母上台,将绳子揽住,拽起套来,现出镜子,发雷振动,金光射将下来。
广成子忙将八卦仙衣打开,连头裹定,不见其身。
金光总有精奇奥妙,侵不得八卦紫寿衣。
有一个时辰,金光不能透入其身,雷声不能振动其形。
广成子暗将番天印往八卦仙衣底下打将下来,一声响,把镜子打碎了十九面。
金光圣母着慌,忙拿两面镜子在手,方欲摇动,急发金光来照广成子;早被广成子复祭番天印打将来,金光圣母躲不及,正中顶门,脑浆迸出。
──一道灵魂早进封神台去了。
广成子破了‘金光阵’,方出阵门,闻太师得知金光圣母已死,大叫曰:‘广成子休走!吾与金光圣母报雠!’
麒麟走动如飞,只见‘化血阵’内孙天君大叫曰:‘闻兄不必动怒,待吾擒他与金光圣母报雠。’
孙天君面如重枣,一部短髯,戴虎头冠,乘黄斑鹿,飞滚而来。
燃灯道人顾左右,并无一人去得;偶然见一道人,慌忙而至,与众人打稽首,曰:‘众位道兄请了!’
燃灯曰:‘道者何来?高姓,大名?’
道人曰:‘衲子乃五夷山白云洞散人乔坤是也。闻十绝阵内‘化血阵’,吾当协助子牙。’
言未了,孙天君叫曰:‘谁来会吾此阵?’
乔坤抖擞精神曰:‘吾来了!’仗剑在手,向前问曰:‘尔等虽是截教,总是出家人,为何起心不良,摆此恶阵?’
孙天君曰:‘尔是何人,敢来破我‘化血阵’?快快回去,免遭枉死!’
乔坤大怒,骂曰:‘孙良,你休夸海口,吾定破尔阵,拿你枭首,号令西岐。’
孙天君大怒,纵鹿仗剑来取,乔坤赴面交还,未及数合,孙天君败入阵,乔坤随后赶来入阵中。
孙天君上台,将一片黑砂往下打来,正中乔坤。
正是:
砂沾袍服身为血,化作津津遍地红。
乔坤一道灵魂已进封神台去了。
孙天君复出阵前,大呼曰:‘燃灯道友,你着无名下士来破吾阵,枉丧其身!’
燃灯命太乙真人:‘你去走一遭。’
太乙真人作歌而来。歌曰:
当年有志学长生,今日方知道行精:
运动乾坤颠倒理,转移日月互为明。
苍龙有意归离卧,白虎多情觅坎行,
欲炼九还何处是,震宫雷动望西成。
太乙真人歌罢,孙天君曰:“道兄,你非是见吾此阵之士。”
太乙真人笑曰:“道友休夸大口,吾进此阵如人无人之境耳。”
孙天君大怒,催鹿仗剑直取。
太乙真人用剑相还,未及三五合,孙天君便往阵中去了。
太乙真人听脑后金钟催响,至阵门,将手往下一指,地现两朵青莲,真人脚踏二花,腾腾而入。
真人用左手一指,指上放出一道白光,高有一二丈;顶上现有一朵庆云,旋在空中,护于顶上。
孙天君在台上抓一把黑砂打将下来。
其砂方至顶云,如云见烈焰一般,自灭无踪。
孙天君大怒,将一斗黑砂往下一泼,其砂飞扬而去,自灭自消。
孙天君见此术不应,抽身逃遁,太乙真人忙将九龙神火罩祭于空中,孙天君合该如此,将身罩住。
真人双手一拍,只见现出九条火龙,将罩盘绕,顷刻烧成灰烬,──一道灵魂往封神台去了。
闻太师在老营外,见太乙真人又破了“化血阵”,大叫曰:“太乙真人休回去!吾来了!”
只见黄龙真人乘鹤而至,立阻闻太师曰:“大人之语,岂得失信!十阵方才破六,尔且暂回,明日再会,如今不必这等恃强,雌雄自有分定。”
闻太师气冲斗牛,神目光辉,鬓发皆竖,回进老营,忙请四阵主入帐,太师泣对四天君曰:“吾受国恩,官居极品,以身报国,理之当然。今日六友遭殃,吾心何忍!四位请回海岛,待吾与姜尚决一死战,誓不俱生!”
太师道罢,泪如雨下。
四天君曰:“闻兄且自宽慰,此是天数。吾等各有主张。”
俱回本阵去了。
且说燃灯与太乙真人回至芦篷,默坐不言。
子牙打点前后。
话说闻太师独自寻思,无计可施,忽然想起峨嵋山罗浮洞赵公明,心下踌蹰:“若得此人来,大事庶几可定。”
忙唤吉立、余庆:“好生守营,我上峨嵋山去来。”
二人领命。
太师随上黑麒麟,挂金鞭,借风云,往罗浮洞来。
正是:
神风一阵行千里,方显玄门道术高。
霎时到了峨嵋山罗浮洞,下了麒麟,太师观看其山,真清幽僻净:鹤鹿纷纭,猿猴来往,洞门前悬挂藤萝,太师问:“有人否?”
少时有一童儿出来,见太师三只眼,问曰:“老爷那里来的?”
太师曰:“你师父可在么?”
童儿答曰:“在洞里静坐。”
太师曰:“你说商都闻太师来访。”
童儿进来,见师父报曰:“有闻太师来拜访。”
赵公明听说,忙出洞迎接,见闻太师大笑曰:“闻道兄,那一阵风吹你到此?你享人间富贵,受用金屋繁华,全不念道门光景,清淡家风!”
二人携手进洞,行礼坐下。
闻太师长吁了一声,未及开言,赵公明问曰:“道兄为何长吁?”
闻太师曰:“我闻仲奉诏征西,讨伐叛逆,不意昆仑教下姜尚,善能谋谟,助恶者众,朋党作奸。屡屡失机,无计可施。不得已,往金鳌岛,邀秦完等十友协助,乃摆十绝阵;指望擒获姜尚,孰知今破其六,反损六位道友,无故遭殃,实为可恨!今日自思,无门可投,忝愧到此,烦兄一往,不知道兄尊意如何?”
公明曰:“你当时怎不早来?今日之败,乃自取之也,既然如此,兄且先回,吾随后即至。”
太师大喜,辞了公明,上骑,借风云回营,不表。
且说赵公明唤门徒陈九公、姚少司:“随我往西岐去。”
两个门徒领命。
公明打点起身,唤童儿:“好生看守洞府,吾去就来。”
带两个门人,借土遁往西岐。
正行之间,忽然下来,是一座高山。
正是:
异景奇花观不尽,分明生就小蓬莱。
赵公明正看山中景致,猛然山脚下一阵狂风大作,卷起灰尘,分明看时,只见一只猛虎来了。
笑曰:“此去也无坐骑,跨虎登山,正是好事。”
只见那虎剪尾摇头而来,怎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咆哮踊跃出深山,几点英雄汗血斑,利爪如钩心胆壮,钢牙似剑势凶顽。
未曾行处风先动,才作奔腾草自扳,任是兽群应畏服,敢撄威猛等闲间。
话说赵公明见一黑虎而来,喜不自胜:“正用得着你!”
掉步向前,将二指伏虎在地,用丝绦套住虎项,跨在虎背上,把虎头一拍;用符印一道画在虎项上。
那虎四足就起风云,霎时间来到成汤营,辕门下虎,众军大叫:“虎来了!”
陈九公曰:“不妨!乃是家虎,快报与闻太师:赵老爷已至辕门。”
太师闻报,忙出营迎迓,二人至中军帐坐下,有四阵主来相见,共谈军务之事。
赵公明曰:“四位道兄,如何摆十绝阵,反损了六位道友?此情真是可恨!”
正说间,猛然抬头,只见子牙芦篷上吊着赵江,公明问曰:“那篷上吊的是谁?”
白天君曰:“道兄,那就是‘地烈阵’主赵江。”
公明大怒:“岂有此理!三教原来总一般,彼将赵江如此凌辱,吾辈体面目何存!待吾也将他的人拿一个来吊着,看他意下如何!”
随上虎提鞭,闻太师同四阵主出营,看赵公明来会姜子牙。
不知胜负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四十六回-译文
广成子破金光阵
仙佛自古以来很少抱怨,只是因为烦恼而引起闲愁,依靠强权自毁千年事业,使用暴力必须承担万劫不复的修行。
多次看到悲伤的往事,以前思考是为了谁而敌对,可怜的是羽化成仙封神的日子,都成了南柯一梦。
话说燃灯道人第二天与十二弟子排列班次,敲击金钟和玉磬,一起出阵。只见成汤营里一声炮响,闻太师骑马来到辕门,观看子牙破‘风吼阵’。
董天君唱着歌而来;骑八叉鹿,手持两口太阿剑。
‘得到清平有什么忧愁,丹炉干马搭配坤牛;从来看破纷纷乱,一点云台只自由。’
话说董天君骑着鹿跑得飞快,在阵前高声叫喊。燃灯道人左右看看没有人可以先进入‘风吼阵’;忽然看见黄飞虎带着方弼、方相来见子牙,禀报说:‘末将催粮,收了这两位将军,是纣王麾下镇殿大将军方弼、方相兄弟二人。’子牙非常高兴,突然间,燃灯道人看见两个大汉,问子牙说:‘这是何人?’子牙说:‘黄飞虎新收的二将,是方弼、方相。’燃灯叹了口气说:‘天数已定,万物难以逃脱!就命令方弼去破‘风吼阵’走一趟。’子牙于是命令方弼去破‘风吼阵’。
可怜方弼只是一个凡夫俗子,哪里知道其中的幻术,便答应道:‘愿意前往!’手持长戟,大步流星地走向阵前。
董天君一见这个大汉,身高三丈有余,脸色像红枣一样红,一部络腮胡子,四只眼睛,非常凶恶。
董天君看后,非常惊讶,赞曰:‘三叉冠,乌云飘动,铁甲心,铸就龙鳞,翠蓝袍,花朵灿烂;画杆戟,烈烈征云。四目生光真显耀,脸如重枣像虾红;一步落腮飘脑后,一生正直最英雄。曾反朝歌保太子,盘河渡口遇宜生,归周未受封官爵:“风吼阵”上见奇功。只因前定垂天象,显道封神久注名。’
方弼见董天君大呼道:‘妖道慢来!’就是一戟。
董天君哪里抵挡得住,只是一合,便往阵里去了。
子牙命令左右擂鼓,方弼听到鼓声,拖着长戟赶来,冲到‘风吼阵’门前,径直冲了进去。
他哪里知道阵内有无穷的奥妙,只见董天君上了板台,将黑旛摇动,黑风卷起,有无数的兵器杀将下来。
只听得一声响,方弼的四肢已变成数段,倒在地上。
——一道灵魂往封神台去,清福神柏鉴引进去了。
董天君命令士兵将方弼的尸体拖出阵来,董全骑着鹿,再次来到阵前,大声呼喊:‘玉虚道友!你们把一个凡夫误送了性命,你们的心安吗!既然是高明道德之士,就来会我的阵,便见分晓。’
燃灯道人命令慈航道人:‘你拿着定风珠去,破了这个“风吼阵”。’慈航道人领命,唱道:‘自隐玄都不记春,几回沧海变成尘。玉京金阙朝元始,紫府丹霄悟妙真。喜集化成千岁鹤,闲来高卧万年身,吾今已得长生术,未肯轻传与世人。’
慈航道人对董全说:‘道友,我们遇到这种杀戒,你们最是逍遥,何必摆出这种阵势,自取灭亡!当时在碧游宫签押“封神榜”,你可曾在那里,听你掌教师尊说有两句偈言,贴在宫门:“静诵“黄庭”紧闭洞,如染西土受灾殃。”’
董全说:‘你们阐教门下,自恃道术高明,屡屡轻视我们,我们才下山。道友,你是为善好乐的人,快回去,再派别人来,不要自找麻烦!’
慈航说:‘连你自己的命也顾不了,还要顾我!’董全大怒,挥舞宝剑直取慈航。慈航架剑,口称:“善哉!”才用剑来回击。
来往有三五回合,董全往阵中走去,慈航道人随后赶来,到得阵门前,也不敢擅自进入里面;只听得脑后钟声频频催促,于是慢慢地走进去。
只见董天君上了板台,对黑旛摇动,黑风卷起,就像对待方弼一样。
慈航道人头顶上有定风珠,这风怎么能吹到他身上。
不知道这风不来,刀刃怎么能到达,慈航将清净琉璃瓶祭于空中,命令力士将瓶底朝上,瓶口朝下。
只见瓶中一道黑气,一声响,将董全吸进了瓶中。
慈航命令力士将瓶口翻转,带出“风吼阵”来,只见闻太师坐在黑麒麟上,专门听阵中的消息。
只见慈航道人出来,对闻太师说:‘“风吼阵”已经被我破了。’命令黄巾力士将瓶倒过来,只见:
丝绦道服麻鞋在,浑身皮肉化成脓。
董全的一道灵魂往封神台来,清福神柏鉴引进去了。
闻太师见状,大声呼喊:‘气死我了!’将黑麒麟踢开,挥舞金鞭冲杀过来。
黄龙真人骑着鹤急忙阻止他说:‘闻太师,你破了十阵,何必动无明,来扰乱我的阵次!’
只听得“寒冰阵”的主人大喊:‘闻太师,不要争先,等我来了!’于是信口唱道:‘玄中奥妙人少知,变化随机事事奇,九转功成炉内宝,从来应笑世人痴。’
闻太师只得停下来。
那“寒冰阵”内袁天君唱罢,大声喊道:‘阐教门下,谁来会我的这个阵?’燃灯道人命令道行天尊的弟子薛恶虎:‘你去破“寒冰阵”走一趟。’薛恶虎领命,提剑蜂拥而来。
袁天君见是一个道童,就说:‘那个道童快退去,让你师父来!’薛恶虎生气地说:‘奉命而来,岂有善回之理!’挥剑砍来,袁天君大怒,挥剑迎击;交战数合,便走入阵内去了。
薛恶虎随后跟了进去,只见袁天君上了板台,用手摇动黑旛,上面有冰山,——就像刀山一样,往下砸来;下面有冰块,——像狼牙一样,往上凑合。
无论是什么人,一旦被汤烫就会变成碎末。
薛恶虎一进入其中,只听得一声响,被砸成肉泥,——一道灵魂径直往封神台去了。
阵中黑气上升,道行天尊叹道:‘我的两个门人,现在都死在这两个阵中了!’又见袁天君骑着鹿而来,便叫:‘你们十二位之中,有上仙名士,有谁来会我的这个阵?’于是命令这个没有多少道术的人来送命!’
燃灯道人命令普贤真人去,普贤真人唱道:
道德的根源不敢忘记,看透了寒冰,火能消霜,尘心不解,遭遇魔障,实在令人伤心!眼前近在咫尺的地方失去了天堂。
普贤真人唱完歌后,袁天君怒气冲冲,手持剑来到。普贤真人说:‘袁角,你为什么要作恶,布置这样的恶阵!我这次来进入阵中,一来是为了开杀戒,二来是提醒你,如果你失去了道行,后悔可就来不及了!’袁天君非常愤怒,挥剑直冲过来。普贤真人用剑挡住,说:‘善哉!’两人交战了三五回合,袁角就进入了阵中。
普贤真人随后也走进阵中,袁天君上了板台,挥动黑旛,上面有一座冰山打将下来。普贤真人用手指放出一道白光,长出一朵庆云,高达数丈;庆云上有八角,角上挂着金灯,璎珞垂珠,保护着头顶;冰山见到金灯就自然消融,毫发无损。经过一个时辰,袁天君见阵法已被破,正想撤退;普贤真人用吴钩剑飞来,将袁天君斩于台下。袁角的一道灵魂被清福神柏鉴引进封神台。
普贤真人收起云光,大袖迎风,飘飘离去。闻太师又看到破了‘寒冰阵’,想要为袁角报仇,只见‘金光阵’的主人是金光圣母,她撒开五点斑豹驹,大声唱歌而来,歌曰:‘真大道,不多言,运用之间恒自然,放开二目见天元,此即是神仙。’
金光圣母骑着五点斑豹驹,手持飞金剑,大声呼喊:‘阐教门下谁敢来破我的‘金光阵’?’燃灯道人左右无人先破此阵;正在无计可施时,只见空中飘然而下一道人,面如敷粉,唇似朱砂。有诗为证:‘道服先天气盖昂,竹冠麻履异寻常,丝绦腰下飞鸾尾,宝剑锋中起烨光。全气全神真道士,伏龙伏虎仗仙方,袖藏奇宝钦神鬼:“封神榜”上把名扬。’
众道人一看,原来是玉虚宫门下的萧臻。萧臻对众仙鞠躬曰:‘我奉师命下山,特来破“金光阵”。’只见金光圣母大声呼喊:‘阐教门下谁敢来会我的“金光阵”?’话音未落,萧臻转身曰:‘我来也!’金光圣母认不出萧臻,问曰:‘来者是谁?’萧臻笑曰:‘你连我都不认识了!我就是下虚门下萧臻。’金光圣母曰:‘你有什么道行,敢来会我的“金光阵”?’举剑来取,萧臻迈步,迎面交还,二人战未及三五合,金光圣母拨马往阵中飞走。萧臻大叫:“不要走!我来也!”径直赶入金光阵中。
到一台下,金光圣母下马上台,将二十一根杆上吊着的镜子拿起来,——镜子上每面都有一套,套住镜子——圣母接住绳子,拉起镜子,一放手,明雷响起,振动镜子,连续转动数次,放出金光,射向萧臻,萧臻大叫一声。
可怜啊!正是:‘百年道行从今灭,衣袍身体影无踪。’萧臻的一道灵魂,清福神柏鉴引进封神台去。金光圣母重新上了斑豹驹,走到阵前曰:‘萧臻已死。谁敢来会我的“金光阵”?’燃灯道人命令广成子:‘你去走一遭。’广成子领命,唱道:‘有缘得悟本来真,曾在终南遇圣人。指出长生千古秀,生成玉蕊万年新。浑身是口难为道,大地飞尘别有春,吾道了然成一贯,不明一字最艰辛。’
金光圣母看到广成子飘然而来,大声呼喊:‘广成子,你也敢来会我的“金光阵”?’广成子曰:‘这个阵法有什么难破的,不过是儿戏罢了!’金光圣母大怒,挥剑来取。广成子举剑相迎,战未及三五合,金光圣母转身往阵中走了。广成子随后赶入“金光阵”内,见台前有旛杆二十一根,上面挂着物件,金光圣母上台,将绳子揽住,拉起套来,现出镜子,发雷振动,金光射将下来。
广成子忙将八卦仙衣打开,连头裹定,不见其身。金光总有精奇奥妙,侵不得八卦紫寿衣。有一个时辰,金光不能透入其身,雷声不能振动其形。广成子暗将番天印往八卦仙衣底下打将下来,一声响,把镜子打碎了十九面。金光圣母慌了,忙拿两面镜子在手,正要摇动,急发金光来照广成子;早被广成子复祭番天印打将来,金光圣母躲不及,正中顶门,脑浆迸出。——一道灵魂早进封神台去了。
广成子破了“金光阵”,方出阵门,闻太师得知金光圣母已死,大叫曰:‘广成子休走!我与金光圣母报仇!’麒麟飞奔如飞,只见“化血阵”内孙天君大叫曰:‘闻兄不必动怒,待我擒他与金光圣母报仇。’孙天君面如重枣,一部短髯,戴虎头冠,骑黄斑鹿,飞滚而来。
燃灯道人左右无人去得;偶然见一道人,慌忙而至,与众人打稽首,曰:‘众位道兄请了!’燃灯曰:‘道者何来?高姓,大名?’道人曰:‘贫道乃五夷山白云洞散人乔坤是也。闻十绝阵内“化血阵”,我当协助子牙。’话未了,孙天君叫曰:‘谁来会我的“化血阵”?’乔坤抖擞精神曰:‘我来也!’手持剑向前问曰:‘你们虽然是截教,但总是出家人,为何要起心不良,布置这样的恶阵?’孙天君曰:‘你是何人,敢来破我的“化血阵”?快快回去,免遭枉死!’乔坤大怒,骂曰:‘孙良,你不要夸海口,我定要破你的阵,斩你首级,示众西岐。’孙天君大怒,纵鹿仗剑来取,乔坤迎面交还,未及数合,孙天君败入阵中,乔坤随后赶来入阵中。
孙天君上台,将一片黑砂往下打来,正中乔坤。正是:‘砂沾袍服身为血,化作津津遍地红。’乔坤的一道灵魂已进封神台去了。孙天君复出阵前,大呼曰:‘燃灯道友,你派无名下士来破我的阵,白白送了性命!’燃灯命令太乙真人:‘你去走一遭。’太乙真人唱道:‘当年有志学长生,今日方知道行精:运动乾坤颠倒理,转移日月互为明。苍龙有意归离卧,白虎多情觅坎行,欲炼九还何处是,震宫雷动望西成。’
太乙真人唱完歌后,孙天君说:‘道兄,你并不是因为看到我这里的士兵才来的。’太乙真人笑着回答:‘道友不要夸大其词,我进入这个阵法就像无人之境一样。’孙天君非常生气,催促鹿仗剑直接冲了过来。太乙真人用剑抵挡,没有交锋三五回合,孙天君就进入了阵中。
太乙真人听到脑后的金钟催促声,来到阵门,把手向下指,地上出现了两朵青莲,太乙真人脚踏两花,腾空而入。他用左手一指,指尖放出了一道白光,高约一二丈;头顶上出现了一朵庆云,在空中旋转,保护着头顶。
孙天君在台上抓起一把黑砂向下打。这些砂子刚接触到顶上的云,就像云遇到烈焰一样,自己熄灭无踪。孙天君非常生气,将一斗黑砂泼下,砂子飞扬而去,自然熄灭消失。
孙天君见此法术无效,转身逃跑,太乙真人急忙将九龙神火罩祭于空中,孙天君注定如此,被罩住。太乙真人双手一拍,只见出现了九条火龙,将罩子盘绕,瞬间将其烧成灰烬,——一道灵魂前往封神台。
闻太师在老营外,看到太乙真人又破了‘化血阵’,大声喊道:‘太乙真人不要回去!我来了!’只见黄龙真人乘鹤而来,挡住闻太师说:‘大人,您的话怎么能失信呢?十阵才破了六阵,您先回去吧,明天再会,现在不必这样倚强凌弱,胜负自有定数。’闻太师气得冲天,眼神闪烁,鬓发皆竖,回到老营,急忙请四阵主进帐,太师哭着对四天君说:‘我受国恩,官居极品,以身报国,这是理所当然的。今天六位朋友遭遇不幸,我心中怎么忍得下!四位请回海岛,等我与姜尚决一死战,誓不俱生!’太师说完,泪如雨下。四天君说:‘闻兄且自宽慰,这是天意。我们各有主张。’然后都回到自己的阵法去了。
再说燃灯与太乙真人回到芦篷,默默地坐着,子牙在准备一切。
话说闻太师一个人在思考,没有计策可用,忽然想起峨眉山罗浮洞的赵公明,心中犹豫:‘如果他能来,大事或许就能成功。’急忙叫来吉立、余庆:‘好好守着营帐,我上峨眉山去。’二人领命。太师骑上黑麒麟,挂着金鞭,借助风云,前往罗浮洞。
正是:神风一阵行千里,方显玄门道术高。瞬间就到了峨眉山罗浮洞,下了麒麟,太师观看这座山,真是清幽宁静:鹤鹿纷纷,猿猴来往,洞门前悬挂着藤萝,太师问:‘有人吗?’过了一会儿,有一个童子出来,看到太师有三只眼睛,问:‘老爷您从哪里来的?’太师说:‘你师父在吗?’童子回答:‘在洞里静坐。’太师说:‘你说商都的闻太师来访。’童子进来,见到师父报告说:‘有闻太师来拜访。’赵公明听说后,急忙出洞迎接,见到闻太师大笑说:‘闻道兄,哪一阵风吹你到这里的?你享受人间富贵,受用金屋繁华,全不念道门光景,清淡家风!’二人携手进洞,行礼坐下。闻太师长叹了一声,还没来得及开口,赵公明问:‘道兄为何长叹?’闻太师说:‘我闻仲奉诏征西,讨伐叛逆,没想到昆仑教下的姜尚,善于谋略,助纣为虐的人很多,朋比为奸。屡屡失策,无计可施。不得已,前往金鳌岛,邀请秦完等十位朋友协助,摆下十绝阵;希望擒获姜尚,谁知现在破了六阵,反而损失了六位朋友,无缘无故遭受不幸,实在令人痛恨!今天自己思考,无路可走,惭愧来到这里,麻烦兄长走一趟,不知道兄长意下如何?’公明说:‘你当时为什么不早点来?今天的失败,是你自己造成的,既然如此,兄长先回去,我随后就到。’太师非常高兴,告别了公明,骑上麒麟,借助风云回到营帐,此处不表。
再说赵公明召唤门徒陈九公、姚少司:‘跟我去西岐。’两个门徒领命。公明准备出发,叫来童儿:‘好好看守洞府,我去就来。’带着两个门徒,借土遁前往西岐。正走着,忽然下来,是一座高山。正是:异景奇花观不尽,分明生就小蓬莱。赵公明正在欣赏山中的景色,突然山脚下刮起一阵狂风,卷起灰尘,分明看到,一只猛虎来了。他笑着说:‘此去也无坐骑,骑虎登山,正是好事。’只见那虎剪尾摇头而来,怎见得,有诗为证,诗曰:‘咆哮踊跃出深山,几点英雄汗血斑,利爪如钩心胆壮,钢牙似剑势凶顽。未曾行处风先动,才作奔腾草自扳,任是兽群应畏服,敢撄威猛等闲间。’
赵公明见到一只黑虎而来,喜不自胜:‘正用得着你!’掉步向前,将二指伏虎在地,用丝绦套住虎项,跨在虎背上,拍打虎头;用符印一道画在虎项上。那虎四足就起风云,瞬间来到成汤营,辕门下的虎,众军大叫:‘虎来了!’陈九公说:‘不妨!这是我们家的虎,快去报告闻太师:赵老爷已经到了辕门。’太师听到报告,急忙出营迎接,两人到中军帐坐下,有四阵主来相见,共同谈论军务之事。赵公明说:‘四位道兄,你们如何摆下十绝阵,反而损失了六位道友?这种情况真是令人痛恨!’正说着,突然抬头,只见子牙的芦篷上吊着赵江,公明问:‘篷上吊的是谁?’白天君说:‘道兄,那就是“地烈阵”主赵江。’公明大怒:‘岂有此理!三教原来总是一样,他们这样侮辱赵江,我们这些人还有什么脸面!待我也拿他一个人来吊着,看他怎么办!’于是上虎提鞭,闻太师和四阵主出营,去看赵公明与姜子牙的会面。不知胜负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四十六回-注解
广成子:广成子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出自《列子·黄帝》篇,被认为是道家的重要人物之一,代表了道家追求自然无为的哲学思想。
金光阵:道教的一种法术或阵法。
诗曰:诗曰是一种古文文体,用于引出下文的内容,通常是对某种情境或事件的评价。
仙佛:仙佛指仙人和佛,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超凡脱俗和宗教信仰的两种存在。
烦恼:烦恼是指心中的困扰和忧虑,常常与人生的不如意和痛苦相关。
怨尤:怨尤是指怨恨和责怪,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不满。
恃强自弃:恃强自弃是指依仗自己的力量而放弃自己的责任或追求。
千年业:千年业指的是一个人或家族传承了很长时间的事业或功业。
万劫修:万劫修是指经过无数劫难才能修成的境界,形容修行过程的艰难和漫长。
羽化封神:羽化封神是指仙人修炼到一定境界后,身体变得轻盈如羽,最终得道成仙,并被封为神明的过程。
南柯梦里游:南柯梦里游是指梦境中的虚幻经历,比喻人生如梦,一切皆虚幻。
燃灯道人:燃灯道人是《封神演义》中的角色,是阐教十二金仙之一,以智慧著称。
十二弟子:十二弟子指的是燃灯道人的十二位弟子,他们在封神演义中各有特长。
金钟、玉磬:金钟、玉磬是古代的两种打击乐器,常用于宗教仪式或音乐表演。
成汤营:成汤营,指商朝的营地。
闻太师:闻太师,商朝末年的著名将领,是商朝末年的重要人物。
子牙:子牙,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名将,是西周的奠基人。
风吼阵:风吼阵是《封神演义》中的一种阵法,以强大的风力攻击敌人。
董天君:董天君是《封神演义》中的角色,是商朝的将领,擅长使用阵法。
太阿剑:太阿剑是古代传说中的名剑,被认为是宝剑中的极品。
清平:清平是指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状态。
丹炉:丹炉是炼丹用的炉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修炼内丹、外丹相关。
坤牛:坤牛是指地牛,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代表大地。
纷纷乱:纷纷乱是指纷繁复杂、难以理清的状态。
云台:云台是指古代皇帝的御座,也比喻尊贵的地位。
自由:自由是指不受拘束、任意行动的状态。
黄飞虎:黄飞虎是《封神演义》中的角色,是商朝的将领,后来成为阐教十二金仙之一。
方弼、方相:方弼、方相是《封神演义》中的角色,是黄飞虎的兄弟,后来成为阐教十二金仙之一。
纣王:纣王是商朝末年的暴君,也是《封神演义》中的角色。
镇殿大将军:镇殿大将军是指担任守护皇宫重任的大将军。
天数:天数是指天意,即认为一切事情都由天意决定。
万物:万物是指世界上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
幻术:幻术是指通过魔术或法术制造出的幻觉。
三叉冠:三叉冠是一种古代的帽子,形状像三叉。
乌云荡漾:乌云荡漾形容天空中的乌云翻滚。
铁掩心:铁掩心是指用铁制成的护心甲。
龙鳞:龙鳞是指龙身上的鳞片,常用来比喻坚硬的防御。
翠蓝袍:翠蓝袍是指颜色为翠绿色的长袍。
团花灿烂:团花灿烂形容花朵的颜色鲜艳、美丽。
画杆戟:画杆戟是指戟柄上绘有图案的戟。
烈烈征云:烈烈征云形容战马奔腾时扬起的尘土。
四目生光:四目生光形容眼神锐利、炯炯有神。
重枣:重枣是指颜色像红枣一样的红色。
虾红:虾红是指像虾一样的红色。
落腮髭髯:落腮髭髯是指长有浓密胡须的脸。
英雄:英雄是指具有勇敢、正义品质的人。
朝歌:朝歌是商朝的都城,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淇县。
太子:太子是指帝王的儿子,有继承帝位的机会。
宜生:宜生是《封神演义》中的角色,是周文王的儿子,后来成为阐教十二金仙之一。
封神榜:封神榜是《封神演义》中的虚构榜单,记载了被封为神明的英雄。
碧游宫:碧游宫是《封神演义》中阐教十二金仙的居住地。
玄都不记春:玄都不记春是指玄都观中的道士不关心人间的春去秋来,表示超脱世俗的态度。
苍海变成尘:苍海变成尘是指大海变成尘土,比喻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玉京金阙:玉京金阙是指天上的宫殿,比喻极高的境界。
紫府丹霄:紫府丹霄是指天上的仙宫,比喻超凡脱俗的地方。
悟妙真:悟妙真是指领悟到宇宙的真理。
长生术:长生术是指能够使人长生不老的法术。
定风珠:定风珠是一种虚构的法宝,能够定住风。
清净琉璃瓶:清净琉璃瓶是一种虚构的法宝,能够吸取邪恶力量。
黑旛:黑旛是一种黑色的旗帜,常用于阵法中。
黑风:黑风是指阵法中产生的强大黑风。
黑麒麟:黑麒麟是一种神话中的动物,常用于象征神秘和力量。
黄龙真人:黄龙真人是《封神演义》中的角色,是阐教十二金仙之一。
寒冰阵:寒冰阵是《封神演义》中的一种阵法,以冰冻攻击敌人。
袁天君:道教神祇,此处可能指某位道教修士。
道行天尊:道行天尊是《封神演义》中的角色,是阐教十二金仙之一。
薛恶虎:薛恶虎是《封神演义》中的角色,是道行天尊的弟子。
普贤真人:佛教菩萨之一,代表智慧与慈悲。
玄中奥妙:玄中奥妙是指深奥的道理和秘密。
变化随机:变化随机是指变化无常,随机应变。
九转功成:九转功成是指经过九次转化的功力已经达到巅峰。
炉内宝:炉内宝是指炼丹炉中的宝贝。
虀粉:虀粉是指被磨成粉末的食物,这里比喻被消灭干净。
道德根源:指道德的根源,通常指宇宙的根本法则或道家的道德哲学。
寒冰:比喻困难、险阻或敌人,这里可能指某种法术或阵法。
火消霜:比喻以火化冰,消除困难或障碍。
尘心:指世俗之心,即凡人的欲望和烦恼。
魔障:指修行过程中的障碍或诱惑。
天堂:指极乐世界或理想境界。
了杀戒:指放弃杀戮,修行慈悲为怀。
道行功夫:指修行的功力或境界。
吴钩剑:古代一种弯曲的剑,此处可能指某种法器。
封神台:封神台,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地方,是封神的地方。
庆云:庆云,道教法术,可以保护修行者。
璎珞:指装饰品,此处可能指宝物。
金灯:指用金制成的灯具,此处可能指某种法器。
斑豹驹:有斑点的豹子,此处可能指某种神兽。
飞金剑:指飞行中的金剑,此处可能指某种法器。
阐教:道教派别之一,与截教相对。
金光圣母:道教神祇,此处可能指某位道教修士。
五点斑豹驹:有五点斑点的豹子,此处可能指某种神兽。
道服:道士的服装。
竹冠麻履:指道士的冠和鞋,此处可能指道士的装扮。
飞鸾尾:指带有飞鸾尾饰的衣物,象征道士的仙风道骨。
宝剑:指道士的法器。
玉虚宫:道教圣地,此处可能指道教的最高机构。
萧臻:道教修士,此处可能指某位道教高人。
清福神:道教神祇,此处可能指某位守护神。
柏鉴:道教神祇,此处可能指某位神明。
番天印:道教法器,此处可能指某种法术。
八卦仙衣:道教仙衣,此处可能指某种法器。
紫寿衣:道教仙衣,此处可能指某种法器。
十绝阵:十绝阵,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十种强大的法术。
化血阵:道教中的一种阵法,此处可能指某种邪恶的法阵。
孙天君:孙天君,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擅长法术,与太乙真人同属道教神仙。
麒麟:神话中的神兽,此处可能指某种神兽或象征力量。
截教:道教派别之一,与阐教相对。
乔坤:道教修士,此处可能指某位道教高人。
太乙真人:太乙真人,道教八仙之一,传说中的神仙,擅长法术,是道教中的重要人物。
九还:道教修炼术语,指修炼到高深境界的过程。
道兄:道兄,是对道士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师兄’。
阵:阵,古代战争中布设的战术,这里指太乙真人与孙天君之间的法术对决。
鹿仗:鹿仗,古代武器,指用鹿角制成的武器。
金钟:金钟,道教法器,具有强大的法力。
青莲:青莲,佛教中的象征,代表清净无染。
黑砂:黑砂,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法术材料,具有神秘的力量。
九龙神火罩:九龙神火罩,道教法术,可以释放强大的火焰。
峨嵋山:峨嵋山,中国四川省的一座名山,道教圣地。
罗浮洞:罗浮洞,位于峨嵋山,是赵公明的道场。
赵公明:赵公明,道教八仙之一,擅长法术,是道教中的重要人物。
金鞭:金鞭,古代武器,指用金制成的鞭子。
风云:风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力量,可以驾驭天气。
童儿:童儿,指年轻的仆人或弟子。
道门光景:道门光景,指道教的生活方式和修行境界。
金屋繁华:金屋繁华,指富贵豪华的生活。
清淡家风:清淡家风,指清静淡泊的家风。
谋谟:谋谟,指计谋。
朋党作奸:朋党作奸,指结党营私,做坏事。
金鳌岛:金鳌岛,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地方,是十绝阵的所在地。
秦完:秦完,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十绝阵主之一。
姜尚:姜尚,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名将,是西周的奠基人。
芦篷:芦篷,用芦苇编织的船篷,这里指子牙的临时住所。
兽群:兽群,指一群野兽。
威猛:威猛,指强大凶猛。
坐骑:坐骑,指骑乘的动物。
符印:符印,道教法术中使用的符咒。
土遁:土遁,道教法术,可以借助土地的力量移动。
辕门:辕门,古代军营的大门。
中军帐:中军帐,古代军队中的指挥中心。
三教:三教,指儒、道、佛三大宗教。
赵江:赵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十绝阵主之一。
人拿一个来吊着:人拿一个来吊着,指捉拿一个人来吊着,以示羞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四十六回-评注
太乙真人歌罢,孙天君曰:‘道兄,你非是见吾此阵之士。’太乙真人笑曰:‘道友休夸大口,吾进此阵如人无人之境耳。’
此段描绘了太乙真人面对孙天君的挑衅,以超然的态度回应,展现出其高深的道行和超脱的心态。‘道友休夸大口’一句,既是对孙天君轻狂的讽刺,也是对自身实力的自信体现。‘吾进此阵如人无人之境耳’则是对自己道术的极高评价,也预示了接下来的战斗将轻松取胜。
孙天君大怒,催鹿仗剑直取。太乙真人用剑相还,未及三五合,孙天君便往阵中去了。
此句通过孙天君的愤怒和迅速的失败,对比出太乙真人的强大。‘催鹿仗剑直取’形象地描绘了孙天君的勇猛,而‘未及三五合’则突显了太乙真人一招制敌的威力。
太乙真人听脑后金钟催响,至阵门,将手往下一指,地现两朵青莲,真人脚踏二花,腾腾而入。
此段描绘了太乙真人进入阵法的情景,‘金钟催响’暗示了阵法的威力,而‘地现两朵青莲’则象征着太乙真人的清高和超脱。‘真人脚踏二花,腾腾而入’则形象地描绘了太乙真人轻松应对阵法的姿态。
真人用左手一指,指上放出一道白光,高有一二丈;顶上现有一朵庆云,旋在空中,护于顶上。
此句进一步描绘了太乙真人使用道术的情景,‘左手一指’和‘放出一道白光’展现了其道术的威力,而‘顶上现有一朵庆云’则是对其道行高深的赞美。
孙天君在台上抓一把黑砂打将下来。其砂方至顶云,如云见烈焰一般,自灭无踪。
此段描绘了孙天君的攻击和太乙真人的防御,‘黑砂’象征着孙天君的攻击,而‘如云见烈焰一般,自灭无踪’则表现了太乙真人道术的神奇。
孙天君大怒,将一斗黑砂往下一泼,其砂飞扬而去,自灭自消。
此句进一步强调了孙天君的愤怒和太乙真人道术的强大,‘一斗黑砂’和‘自灭自消’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太乙真人道术的神奇。
孙天君见此术不应,抽身逃遁,太乙真人忙将九龙神火罩祭于空中,孙天君合该如此,将身罩住。
此段描绘了孙天君的失败和太乙真人最终的胜利,‘九龙神火罩’象征着太乙真人的道术,而‘孙天君合该如此’则是对其失败的必然性的描述。
真人双手一拍,只见现出九条火龙,将罩盘绕,顷刻烧成灰烬,──一道灵魂往封神台去了。
此句描绘了太乙真人最终消灭孙天君的过程,‘九条火龙’和‘烧成灰烬’形象地展现了太乙真人道术的威力,而‘一道灵魂往封神台去了’则是对孙天君命运的终结。
闻太师在老营外,见太乙真人又破了‘化血阵’,大叫曰:‘太乙真人休回去!吾来了!’
此段描绘了闻太师的愤怒和决心,‘太乙真人休回去’一句既是对太乙真人的挑战,也是对自己实力的自信。
只见黄龙真人乘鹤而至,立阻闻太师曰:‘大人之语,岂得失信!十阵方才破六,尔且暂回,明日再会,如今不必这等恃强,雌雄自有分定。’
此段描绘了黄龙真人的出现和劝阻,‘大人之语,岂得失信’一句是对闻太师信用的质疑,而‘雌雄自有分定’则是对未来战斗结果的期待。
闻太师气冲斗牛,神目光辉,鬓发皆竖,回进老营,忙请四阵主入帐,太师泣对四天君曰:‘吾受国恩,官居极品,以身报国,理之当然。今日六友遭殃,吾心何忍!四位请回海岛,待吾与姜尚决一死战,誓不俱生!’
此段描绘了闻太师的愤怒和决心,‘吾受国恩,官居极品,以身报国,理之当然’一句展现了其忠诚和责任感,而‘誓不俱生’则是对战斗的决绝。
太师道罢,泪如雨下。四天君曰:‘闻兄且自宽慰,此是天数。吾等各有主张。’俱回本阵去了。
此段描绘了闻太师的悲伤和四天君的理解,‘泪如雨下’展现了闻太师的悲痛,而‘此是天数’则是对命运的接受。
且说燃灯与太乙真人回至芦篷,默坐不言。子牙打点前后。
此段描绘了战斗后的宁静,‘默坐不言’展现了燃灯和太乙真人的超脱,而‘子牙打点前后’则是对战斗的回顾。
话说闻太师独自寻思,无计可施,忽然想起峨嵋山罗浮洞赵公明,心下踌蹰:‘若得此人来,大事庶几可定。’
此段描绘了闻太师在战斗失败后的绝望和转机,‘无计可施’展现了其无奈,而‘若得此人来,大事庶几可定’则是对赵公明的期待。
忙唤吉立、余庆:‘好生守营,我上峨嵋山去来。’二人领命。
此段描绘了闻太师行动的决心,‘好生守营’是对部下的交代,而‘我上峨嵋山去来’则是对行动的坚定。
太师随上黑麒麟,挂金鞭,借风云,往罗浮洞来。
此段描绘了闻太师前往罗浮洞的过程,‘黑麒麟’和‘金鞭’象征着其身份和实力,而‘借风云’则是对其行动速度的描述。
正是:神风一阵行千里,方显玄门道术高。
此句是对闻太师行动的赞美,‘神风’象征着其速度,而‘玄门道术高’则是对其实力的肯定。
霎时到了峨嵋山罗浮洞,下了麒麟,太师观看其山,真清幽僻净:鹤鹿纷纭,猿猴来往,洞门前悬挂藤萝。
此段描绘了闻太师到达罗浮洞的情景,‘清幽僻净’展现了罗浮洞的美丽,而‘鹤鹿纷纭,猿猴来往’则是对其环境的描绘。
太师问:‘有人否?’少时有一童儿出来,见太师三只眼,问曰:‘老爷那里来的?’
此段描绘了闻太师与罗浮洞童儿的对话,‘三只眼’展现了闻太师的神秘,而‘老爷那里来的’则是对其身份的询问。
太师曰:‘你师父可在么?’童儿答曰:‘在洞里静坐。’
此段描绘了闻太师对赵公明的询问和童儿的回答,‘在洞里静坐’则是对赵公明状态的描述。
太师曰:‘你说商都闻太师来访。’童儿进来,见师父报曰:‘有闻太师来拜访。’
此段描绘了闻太师与赵公明的见面,‘有闻太师来拜访’是对赵公明的通报。
赵公明听说,忙出洞迎接,见闻太师大笑曰:‘闻道兄,那一阵风吹你到此?你享人间富贵,受用金屋繁华,全不念道门光景,清淡家风!’
此段描绘了赵公明对闻太师的欢迎和调侃,‘享人间富贵,受用金屋繁华’展现了闻太师的世俗,而‘全不念道门光景,清淡家风’则是对其超脱的期望。
二人携手进洞,行礼坐下。
此段描绘了闻太师和赵公明进入洞府的情景,‘行礼坐下’展现了二人之间的尊重。
闻太师长吁了一声,未及开言,赵公明问曰:‘道兄为何长吁?’
此段描绘了赵公明对闻太师情绪的关心,‘长吁’则是对闻太师心情的描述。
闻太师曰:‘我闻仲奉诏征西,讨伐叛逆,不意昆仑教下姜尚,善能谋谟,助恶者众,朋党作奸。屡屡失机,无计可施。不得已,往金鳌岛,邀秦完等十友协助,乃摆十绝阵;指望擒获姜尚,孰知今破其六,反损六位道友,无故遭殃,实为可恨!今日自思,无门可投,忝愧到此,烦兄一往,不知道兄尊意如何?’
此段描绘了闻太师向赵公明诉说的情景,‘屡屡失机,无计可施’展现了其无奈,而‘烦兄一往’则是对赵公明的请求。
公明曰:‘你当时怎不早来?今日之败,乃自取之也,既然如此,兄且先回,吾随后即至。’
此段描绘了赵公明的回应,‘你当时怎不早来’是对闻太师的责备,而‘兄且先回,吾随后即至’则是对其行动的安排。
太师大喜,辞了公明,上骑,借风云回营,不表。
此段描绘了闻太师的喜悦和行动,‘上骑,借风云回营’展现了其迅速的行动。
且说赵公明唤门徒陈九公、姚少司:‘随我往西岐去。’两个门徒领命。
此段描绘了赵公明召集门徒的情景,‘随我往西岐去’则是对门徒的命令。
公明打点起身,唤童儿:‘好生看守洞府,吾去就来。’带两个门人,借土遁往西岐。
此段描绘了赵公明准备出发的情景,‘借土遁’则是对其行动速度的描述。
正行之间,忽然下来,是一座高山。
此段描绘了赵公明在行动中遇到的情景,‘一座高山’则是对其行动的阻碍。
正是:异景奇花观不尽,分明生就小蓬莱。
此句是对赵公明所见景象的赞美,‘异景奇花’展现了其美丽,而‘分明生就小蓬莱’则是对其神秘性的描述。
赵公明正看山中景致,猛然山脚下一阵狂风大作,卷起灰尘,分明看时,只见一只猛虎来了。
此段描绘了赵公明在观赏山中景致时遇到的猛虎,‘一阵狂风大作,卷起灰尘’则是对猛虎到来的描绘。
笑曰:‘此去也无坐骑,跨虎登山,正是好事。’只见那虎剪尾摇头而来,怎见得,有诗为证,诗曰:‘咆哮踊跃出深山,几点英雄汗血斑,利爪如钩心胆壮,钢牙似剑势凶顽。未曾行处风先动,才作奔腾草自扳,任是兽群应畏服,敢撄威猛等闲间。’
此段描绘了赵公明对猛虎的欣赏和对其威猛的赞美,‘跨虎登山,正是好事’则是对猛虎的肯定。
赵公明见一黑虎而来,喜不自胜:‘正用得着你!’掉步向前,将二指伏虎在地,用丝绦套住虎项,跨在虎背上,把虎头一拍;用符印一道画在虎项上。
此段描绘了赵公明与猛虎的互动,‘正用得着你’则是对猛虎的肯定,而‘用符印一道画在虎项上’则是对其能力的展示。
那虎四足就起风云,霎时间来到成汤营,辕门下虎,众军大叫:‘虎来了!’陈九公曰:‘不妨!乃是家虎,快报与闻太师:赵老爷已至辕门。’
此段描绘了赵公明骑着猛虎到达成汤营的情景,‘不妨!乃是家虎’则是对猛虎的熟悉,而‘快报与闻太师:赵老爷已至辕门’则是对闻太师的通报。
太师闻报,忙出营迎迓,二人至中军帐坐下,有四阵主来相见,共谈军务之事。
此段描绘了闻太师迎接赵公明的情景,‘共谈军务之事’则是对军情的讨论。
赵公明曰:‘四位道兄,如何摆十绝阵,反损了六位道友?此情真是可恨!’正说间,猛然抬头,只见子牙芦篷上吊着赵江,公明问曰:‘那篷上吊的是谁?’
此段描绘了赵公明对赵江的关注和询问,‘如何摆十绝阵,反损了六位道友?此情真是可恨!’则是对闻太师行动的质疑。
白天君曰:‘道兄,那就是‘地烈阵’主赵江。’公明大怒:‘岂有此理!三教原来总一般,彼将赵江如此凌辱,吾辈体面目何存!待吾也将他的人拿一个来吊着,看他意下如何!’随上虎提鞭,闻太师同四阵主出营,看赵公明来会姜子牙。
此段描绘了赵公明的愤怒和决定,‘岂有此理!’则是对赵江命运的质疑,而‘待吾也将他的人拿一个来吊着,看他意下如何!’则是对其行动的安排。
不知胜负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此句是对未来战斗结果的期待,‘且听下回分解’则是对读者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