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许仲琳,明代文学家和小说家,著有《封神演义》一书。关于《封神演义》的具体作者,有学者认为可能是许仲琳,或许是民间口头传承的集体创作,后期经过整理成书。许仲琳的作品《封神演义》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宗教和历史元素,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作品之一。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封神演义》是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创作的神话小说,以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为背景,讲述了许多神仙、英雄、妖怪的故事,特别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商朝的过程。本书的核心情节是周朝的建立与商纣王的灭亡,其中穿插了大量的神仙、妖魔以及人物的封神故事。全书充满了神话和幻想元素,通过塑造许多英雄人物,如姜子牙、哪吒、杨戬等,展现了忠诚、勇敢、智慧等美德。故事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并以战斗、谋略、道德冲突等为主要内容,呈现出强烈的戏剧性。作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之一,《封神演义》不仅在文学上影响深远,也对后世的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四十五回-原文
燃灯议破十绝阵
诗曰:
“天绝阵”中多猛烈,若逢“地烈”更离堪。
秦完凑数皆天定,袁角遭诛是性贪。
雷火烧残今已两,捆仙缚去不成三。
区区十阵成何济,赢得“封神榜”上谈。
话说众人正议破阵主将,彼此推让,只见空中来了一位道人,跨鹿乘云,香风袭袭。
怎见得他相貌稀奇,形容古怪?真是仙人班首,佛祖流源。
有诗为证:
一天瑞彩光摇曳,五色祥云飞不彻。
鹿鸣空内九皋声,紫芝色秀千层叶。
中门现出真人相,古怪容颜原自别。
神舞虹霓透汉霄,腰悬宝录无生灭。
灵鹫山下号燃灯,时赴蟠桃添寿域。
众仙知是灵鹫山元觉洞燃灯道人,齐下篷来,迎接上篷,行礼坐下。
燃灯曰:“众道友先至,贫道来迟,幸勿以此介意。方今十绝阵甚是凶恶,不知以何人为主?”
子牙欠身打躬曰:“专候老师指教。”
燃灯曰:“吾此来,实与子牙代劳,执掌符印;二则众友有厄,特来解释;三则了吾念头。子牙公请了!可将符印交与我。”
子牙与众人俱大喜曰:“道长之言,甚是不谬。”
随将符印拜送燃灯。
燃灯受印符,谢过众道友,方打点议破十阵之事。
正是:
雷部正神施猛力,神仙杀戒也难逃。
话说燃灯道人安排破阵之策,不觉心上咨嗟:“此一劫必损吾十友。”
且说闻太师在营中请十天君上帐,坐而问曰:“十阵可曾完全?”
秦完曰:“完已多时。可着人下战书,知会早早成功,以便班师。”
闻太师忙修书,命邓忠往子牙处来下战书。
有哪咤见邓忠来至,便问曰:“有何事至此?”
邓忠答曰:“来下战书。”
哪咤报与子牙:“邓忠下书。”
子牙命:“接上来。”
书曰:
“征西大元戎太师闻仲书奉丞相姜子牙麾下:古云:‘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无故造反,得罪于天下,为天下所共弃者也。
屡奉天讨,不行悔罪,反恣肆强暴,杀害王师,致辱朝廷,罪亦罔赦。
今摆此十绝阵已完,与尔共决胜负。
特着邓忠将书通会,可准定日期,候尔破敌。
战书到日,即此批宣。”
子牙看罢书,原书批回:“三日后会战。”
邓忠回见闻太师:“三日后会阵。”
闻太师乃在大营中设席,款待十天君,大吹大擂饮酒。
饮至三更,出中军帐,猛见周家芦篷里,众道人顶上现出庆云瑞彩,或金灯贝叶,璎珞垂珠,似檐前滴水,涓涓不断。
十天君惊曰:“昆仑山诸人到了!”
众皆骇异,各归本阵,自去留心。
不觉便是三日。
那日早晨,成汤营里炮响,喊声齐起,闻太师出营,在辕门口,左右分开队伍,乃邓、辛、张、陶四将;十阵主各按方向而立。
只见西岐芦篷里,隐隐旛飘,霭霭瑞气,两边摆三山五岳门人,只见头一对是哪咤、黄天化出来;二对是杨戬、雷震子;三对是韩毒龙、薛恶虎;四对是金咤、木咤。
怎见得,有诗为证:
玉磬金钟声两分,西岐城下吐祥云。
从今大破十绝阵,雷祖英名万载闻。
话说燃灯掌握元戎,领众仙下篷,步行排班,缓缓而行。
只见赤精子对广成子;太乙真人对灵宝大法师;道德真君对惧留孙;文殊广法天尊对普贤真人;慈航道人对黄龙真人,玉鼎真人对道行天尊;十二位上仙,齐齐整整摆出;当中梅花鹿上坐燃灯道人;赤精子击金钟;广成子击玉磬。
只见“天绝阵”内一声钟响,阵门开处,两杆旛摇,见一道人,怎生模样:面如蓝靛,发似朱砂,骑黄斑鹿出阵。
但见:
莲子箍,头上着;绛绡衣,绣白鹤。
手持四楞黄金鐧,暗带擒仙玄妙索。
荡三山,游东岳,金鳌岛内烧丹药。
只因烦恼共嗔痴,不在高山受快乐。
且说“天绝阵”内秦天君飞出阵来。
燃灯道人看左右,暗思:“并无一个在劫先破此阵之人……”
正话说未了,忽然空中一阵风声飘飘,落下一位仙家,乃玉虚宫第五位门人邓华是也;拎一根方天画戟。
见众道人,打个稽首,曰:“吾奉师命,特来破“天绝阵。”
燃灯点头自思道:“数定在先,怎逃此厄!”
尚未回言,只见秦天君大呼曰:“玉虚教下谁来见吾此阵。”
邓华向前言曰:“秦完慢来,不必持强,自肆猖獗!”
秦完曰:“你是何人,敢出大言?”
邓华曰:“业障!你连我也认不得了?吾乃玉虚宫门下邓华是也。”
秦完曰:“你敢来会我此阵否?”
邓华曰:“既奉敕下山,怎肯空回!”
提画戟就刺。
秦完催鹿相还,步鹿交加,杀在“天绝阵”前,怎见得:
这一个轻移道步,那一个兜转黄斑。
轻移道步,展动描金五色旛;兜转黄斑,金鐧使开龙摆尾。
这一个道心退后恶心生;那一个那顾长生真妙诀。
这一个蓝脸上杀光直透三千丈,那一个粉脸上恶气冲破五云瑞。
一个是雷部天君施威仗勇;一个是日宫神圣气概轩昂。
正是:
封神台上标名客,怎免诛身戮体灾。
话说秦天君与邓华战未及三五回合,空丢一锏,往阵内就走。
邓华随后赶来;见秦完走进阵门去了,邓华也赶入阵内。
秦天君见邓华赶急,上了板台,──台上有几案,案上有三首旛。
秦天君将旛执在手,左右连转数转,将旛往下一掷,雷声交作,只见邓华昏昏惨惨,不知南北西东,倒在地下。
秦完下板台,将邓华取了首级,拎出阵来,大呼曰:“昆仑教下,谁敢再观吾“天绝阵”也!”
燃灯看见邓华首级,不觉咨嗟:“可怜数年道行,今日结果!又见秦完复来叫阵,乃命文殊广法天尊先破此阵,燃灯吩咐务要小心!”
文殊曰:“知道。领法牒。”作歌出曰:
“欲试锋芒敢惮劳,凌霄宝匣玉龙号。
“手中紫气三千丈,顶上凌云百尺高。
“金阙晓临谈道德,玉京时去种蟠桃。
“奉师法旨离仙府,也到红尘走一遭。”
文殊广法天尊问曰:“秦完,你截教无拘无束,原自快乐;为何摆此“天绝阵”陷害生灵。我今既来破阵,必开杀戒。非是我等灭却慈悲,无非了此前因。你等勿自后悔!”
秦完大笑曰:“你等是闲乐神仙,怎的也来受此苦恼。你也不知吾所阵中无尽无穷之妙。非我逼你,是你等自取大厄!”
文殊广法天尊笑曰:“也不知是谁取绝命之愆!”
秦完大怒,执鐧就打。天尊道:“善哉!”将剑挡架招隔。
未及数合,秦完败走进阵。天尊赶到“天绝阵”门首,见里风飒飒寒雾,萧萧悲风,也自迟疑不敢擅入。
只听得后面金钟响处,只得要进阵去。天尊把手往下一指,平地有两朵白莲而出。
天尊足踏二莲,飘飘而进。秦天君大叫曰:“文殊广法天尊!纵你开口有金莲,垂手有白光,也出不得吾“天绝阵”也。”
天尊笑曰:“此何难哉!”把口一张,有斗大一个金莲喷出;左手五指里有五道白光垂地倒往上卷;白光顶上有一朵莲花;花上有五盏金灯引路。
且说秦完将三首旛,如前施展,只见文殊广法天尊顶上有庆云升起,五色毫光内有缨络垂珠挂将下来,手托七宝金莲,现了化身。
怎见得:
悟得灵台体自殊,自由自在法难拘。
莲花久已朝元海,缨络垂丝顶上珠。
话说秦天君把旛摇了数十摇,也摇不动广法天尊。
天尊在光里言曰:“秦完!贫道今日放不得你,要完吾杀戒!”把遁龙桩望空中一撒,将秦天君遁住了。
此桩按三才,上下有三圈,将秦完缚得逼直。
广法天尊对昆仑打个稽首曰:“弟子今日开此杀戒!”将宝剑一劈,取了秦完首级,拎将出“天绝阵”来。
闻太师在墨麒麟上,一见秦完被斩,大叫一声:“气杀老夫!”催动坐骑,大叫:“文殊休走!吾来也!”
天尊不理,麒麟来得甚急,似一阵黑烟滚来。
怎见得,后人有诗赞曰:
怒气凌空怎按摩,一心只要动干戈。
休言此阵无赢日,纵有奇谋俱自讹。
且说燃灯后面黄龙真人乘鹤飞来,阻住闻太师,曰:“秦完“天绝阵”坏吾邓华师弟,想秦完身亡,足以相敌。
今十阵方才破一,还有九阵未见雌雄;原是斗法,不必持强,你且暂退!”
只听得地烈阵一声钟响,赵江在梅花鹿上,作歌而出:
“妙妙妙中妙,玄玄玄更玄。
“动言俱演道,默语是神仙。
“在掌如珠异,当空似月圆。
“功成归物外,直入大罗天。”
赵天君大呼曰:“广法天尊既破了“天绝阵”,谁敢会我“地烈阵”么?”冲杀而来。
燃灯道人命韩毒龙:“破‘地烈阵’走一遭。”韩毒龙跃身而出,大呼曰:“不可乱行!吾来也!”
赵天君问曰:“你是何人,敢来见我?”韩毒龙曰:“道行天尊门下,奉燃灯师父法旨,特来破你‘地烈阵’。”
赵江笑曰:“你不过毫末道行,怎敢来破吾阵,空丧性命!”提手中剑飞来直取。
韩毒龙手中剑赴面交还,剑来剑架,犹如紫电飞空,一似寒冰出谷。
战有五六回合,赵江挥一剑,望阵内败走。
韩毒龙随后赶来,赶至阵中。
赵天君上了板台,将五方旛摇动,四下里怪云卷起,一声雷鸣,上有火罩,下上交攻,雷火齐发。
可怜韩毒龙,不一时身体成为虀粉。
──一道灵魂往封神台来,有清福神祇引进去了。
且说赵天君复上梅花鹿,出阵大呼:“阐教道友,别着个有道行的来见此阵,毋得使根行浅薄之人至此枉送性命!谁敢再来会吾此阵?”
燃灯道人曰:“惧留孙去走一番。”惧留孙领命,作歌而来:
“交光日月炼金英,二粒灵珠透室明。
“摆动乾坤知道力,逃移生死见功成。
“逍遥四海留踪迹,归在玄都立姓名。
“直上五云云路稳,紫鸾朱鹤自来迎。”
惧留孙跃步而出,见赵天君纵鹿而来。
怎生妆束,但见:
碧玉冠,一点红;翡翠袍,花一丛。
丝绦结就乾坤样,足下常登两朵云。
太阿剑,现七星,诛龙虎,斩妖精。
九龙岛内真灵士,要与成汤立大功。
惧留孙曰:“赵江,你乃截教之仙,与吾辈大不相同,立心险恶,如何摆此恶阵,逆天行事!休言你胸中道术,只怕你封神台上难逃目下之灾!”
赵天君大怒,提剑飞来直取。
惧留孙执剑赴面交还。
未及数合,依前走入阵内。
惧留孙随后赶至阵前,不敢轻进;只听得后有钟声催响,只得入阵。
赵天君已上板台,将五方旛如前运用。
惧留孙见势不好,先把天门开了,现出庆云,保护其身,然后取捆仙绳,命黄巾力士将赵江拿在芦篷,听候指挥。
但见:
金光出手万仙惊,一道仙风透体生。
“地烈阵”中施妙法,平空拎去上芦蓬。
话说惧留孙将捆仙绳命黄巾力士拎往芦篷下一摔,将赵江跌的三昧火七窍中喷出,遂破了“地烈阵”。
惧留孙徐徐而回。
闻太师又见破了“地烈阵”,赵江被擒,在墨麒麟背上,声若巨雷,大叫曰:“惧留孙莫走!吾来也!”
时有玉鼎真人曰:“闻兄不必这等,我辈奉玉虚宫符命下世,身惹红尘,来破十阵;才破两阵,尚有八阵未见明白。况原言过斗法,何劳声色,非道中之高明也。”
把闻太师说得默默无言。
燃灯道人命:“暂且回去。”
闻太师亦进老营,请八阵主帅,议曰:“今方破二阵,反伤二位道友,使我闻仲心下实是不忍!”
董天君曰:“事有定数。既到其间,亦不容收拾。如今把吾‘风吼阵’定成大功。”
与闻太师共议。
不题。
且说燃灯道人回至篷上,惧留孙将赵江提在篷下,来启燃灯。
燃灯曰:“将赵江吊在芦篷上。”
众仙启燃灯道人:“‘风吼阵’明日可破么?”
燃灯道:“破不得。这‘风吼阵’非世间风也。此风乃地、水、火之风。若一运动之时,风内有万刀齐至,何以抵当?须得先借得定风珠,治住了风,然后此阵方能破得。”
众位道友曰:“那里去借定风珠?”
内有灵宝大法师曰:“吾有一道友,在九鼎铁叉山八宝云光洞,度厄真人有定风珠,弟子修书,可以借得。子牙差文官一员,武将一员,速去借珠;‘风吼阵’自然可破。”
子牙忙差散宜生、晁田──文武二名,星夜往九鼎铁叉山八宝云光洞来取定风珠。
二人离了西岐,径往大道。
非止一日,渡了黄河。
又过数日,到了九鼎铁叉山。
怎见得:
嵯峨矗矗,峻险巍巍。
嵯峨矗矗冲霄汉;峻险巍巍碍碧空。
怪石乱堆如坐虎,苍松斜挂似飞龙。
岭上鸟啼娇韵美,崖前梅放异香浓。
涧水潺潺流出冷,巅云黯淡过来凶。
又见飘飘雾,凛凛风,咆哮饿虎吼山中。
寒鸦拣树无栖处,野鹿寻窝没定踪。
可叹行人难进步,皱眉愁脸抱头蒙。
话说宜生、晁田二骑上山,至洞门下马,只见有一童子出洞。
宜生曰:‘师兄,请烦通报老师:西周差官散宜生求见。’
童子进里面去;少时童子道:‘请。’
宜生进洞,见一道人坐于蒲团之上。
宜生行礼,将书呈上。
道人看书毕,对宜生曰:‘先生此来,为借定风珠。此时群仙聚集,会破十绝阵,皆是定数;我也不得不允。况有灵宝师兄华札,只是一路去须要小心,不可失误!’
随将一颗定风珠付与宜生。
宜生谢了道人,慌忙下山,同晁田上马,扬鞭急走,不顾巅危跋涉。
沿黄河走了两日,却无渡船。
宜生对晁田曰:‘前日来,到处有渡船;如今却无渡船者何也?’
只见前面有一人来,晁田问曰:‘过路的汉子,此处如何竟无渡口?’
行人答曰:‘官人不知:近日新来两个恶人,力大无穷,把黄河渡口俱被他赶个罄尽。离此五里,留个渡口,都要从他那里过,尽他掯勒渡河钱。人不敢拗他,要多少就是多少。’
宜生听说:‘有如此事,数日就有变更!’速马前行,果见两个大汉子,也不撑船,只用木筏,将两条绳子,左边上筏,右边拽过去;右边上筏,左边拽过来。
宜生心下也甚是惊骇:‘果然力大;且是爽利。’心忙意急,等晁田来同渡。
只见晁田马至面前,他认得是方弼、方相兄弟二人,在此盘河。
晁田曰:‘方将军!’方弼看时,认得是晁田,方弼曰:‘晁兄,你往那里去来?’
晁田曰:‘烦你渡吾过河。’方弼随将筏牌同宜生、晁田渡过黄河上岸。
方弼、方相相见,叙其旧日之好。
方弼问曰:‘晁兄往那里去来?’晁田将取定风珠之事说了一遍。
方弼又问:‘此位是何人?’晁田曰:‘此是西岐上大夫散宜生。’
方弼曰:‘你乃纣臣,为甚事同他走?’晁田曰:‘纣王失政,吾已归顺武王。如今闻太师征伐西岐,摆下十绝阵。今要破‘风吼阵’,借此定风珠来。今日有幸得遇你昆玉。’
方弼自思:‘昔日反了朝歌,得罪纣王,一向流落;今日得定风珠抢去,将功赎罪,却不是好,我兄弟还可复职。’因问曰:‘散大夫怎么样的就叫做定风珠?借吾一看,以长见识。’
宜生见方弼渡他过河,况是晁田认得,忙忙取出来递与方弼。
方弼打开看过了,把包儿往腰里面一塞:‘此珠当作过河船资。’遂不答话,径往正南大路去了。
晁田不敢阻拦。
──方弼、方相身高三丈有余,力大无穷,怎敢惹他!把宜生吓得魂飞魄散,大哭曰:‘此来跋涉数千里程途,今一旦被他抢去,怎生是好!将何面见姜丞相诸人!’
抽身往黄河中要跳。
晁田把宜生抱住,曰:‘大夫不要性急。吾等死不足惜,但姜丞相命我二人取此珠破‘风吼阵’,急如风火;不幸被他劫去。吾等死于黄河,姜丞相不知信音,有误国家大事,是不忠也;中途被劫,是不智也。我和你慨然见姜丞相,报知所以,令他别作良图。宁死刀下,庶几减少此不忠、不智之罪。你我如今不明不白死了,两下耽误,其罪更甚。’
宜生叹曰:‘谁知此处遭殃!’二人上马往前,加鞭急走。
行不过十五里,只见前面两杆旗旛,飞出山口;后听粮车之声。
宜生马至跟前,看见是武成王黄飞虎催粮过此。
宜生下马。武成王下骑,曰:‘大夫往那里来?’
宜生哭拜在地。
黄飞虎答礼,问晁田曰:‘散大夫有甚事,这等悲泣?’
宜生把取定风珠渡黄河遇方弼抢去的事说了一遍。
黄飞虎曰:‘几时劫去?’宜生曰:‘去而不远。’飞虎曰:‘不妨。吾与大夫取来。你们在此略等片时。’
飞虎上了神牛──此骑两头见日,走八百里。
──撒开辔头,赶不多时,已自赶上。
只见弟兄二人在前面愰愰荡荡而行。
黄千岁大叫曰:‘方弼、方相慢行!’方弼回头,见是武成王黄飞虎,多年不见,忙在道旁跪下,问武成王曰:‘千岁那里去?’
飞虎大喝曰:‘你为何把散宜生定风珠都抢了来?’方弼曰:‘他与我作过渡钱,谁抢他的的?’
飞虎曰:‘快拿来与我!’方相双手献与黄飞虎。
飞虎曰:‘你二人一向在那里?’方弼曰:‘自别大王,我兄弟盘河过日子,苦不堪言。’
飞虎曰:‘我弃了成汤,今归周国。武王真乃圣主,仁德如尧、舜,三分天下,已有二分。今闻太师在西岐征伐,屡战不能取胜。你既无所归,不若同我归顺武王御前,亦不失封侯之位。不然,辜负你兄弟本领。’
方弼曰:‘大王若肯提拔,乃愚兄弟再生之恩矣,有何不可。’
飞虎曰:‘既如此,随吾来。’二人随着武成王,飞骑而来,霎时即至。
宜生、晁田见方家兄弟跟着而来,吓的魂不附体。
武成王下骑,将定风珠付与宜生:‘你二位先行,吾带方弼、方相后来。’
且说宜生、晁田星夜赶至西岐篷下,来见子牙。
子牙问:‘取定风珠的事如何?’宜生把渡黄河被劫之事说了一遍。
子牙大喝:‘宜生!倘然是此珠,若是国玺,也被中途抢去了!且带罪暂退!’
子牙将定风珠上篷,献与燃灯道人。
众仙曰:‘既有此珠,明日可破‘风吼阵’。’不知胜负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四十五回-译文
在‘天绝阵’中,情况非常激烈,如果遇到‘地烈阵’那就更加难以忍受。秦完的遭遇都是天意注定,袁角被杀是因为他的贪婪。雷火已经烧毁了两个,捆绑仙人的绳子也断了,无法再形成第三个。这区区的十个阵法又能起到什么作用,最终只能在‘封神榜’上被提起。
众人正在讨论如何击败阵中的主要将领,互相推让,突然空中来了一位道人,骑着鹿,乘着云,香气扑鼻。他的相貌非常奇特,形容古怪,真是仙人中的领袖,佛祖的传承。有诗为证:
一天瑞彩光摇曳,五色祥云飞不彻。鹿鸣空内九皋声,紫芝色秀千层叶。中门现出真人相,古怪容颜原自别。神舞虹霓透汉霄,腰悬宝录无生灭。灵鹫山下号燃灯,时赴蟠桃添寿域。
众仙知道这位是灵鹫山元觉洞的燃灯道人,纷纷下篷迎接,行礼坐下。燃灯说:‘众道友先到了,我来得晚,希望不要介意。现在这十绝阵非常凶恶,不知道由谁来担任主将?’子牙欠身行礼说:‘等待老师指示。’燃灯说:‘我这次来,实际上是代替子牙工作,执掌符印;二是为了帮助众友解厄;三是了却我的念头。子牙公,请把符印交给我。’子牙和众人都非常高兴,说:‘道长的话非常正确。’于是将符印敬献给燃灯。燃灯接过符印,感谢众道友,然后开始商议如何破解十个阵法的事情。正是:
雷部正神施猛力,神仙杀戒也难逃。
燃灯道人安排破解阵法的策略,心中不禁叹息:‘这一劫必然会有我的十个朋友受损。’
再说闻太师在营中请来十天君,坐下问:‘十个阵法是否已经全部完成?’秦完说:‘已经完成很久了。可以派人送去战书,通知早早成功,以便班师。’闻太师急忙写信,命令邓忠去子牙那里下战书。哪吒看到邓忠来了,便问:‘有什么事来到这里?’邓忠回答:‘来下战书。’哪吒报告子牙:‘邓忠下书。’子牙命令:‘请上来。’信中说:
‘征西大元戎太师闻仲书奉丞相姜子牙麾下:古云:‘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无故造反,得罪于天下,为天下所共弃者也。屡奉天讨,不行悔罪,反恣肆强暴,杀害王师,致辱朝廷,罪亦罔赦。今摆此十绝阵已完,与尔共决胜负。特着邓忠将书通会,可准定日期,候尔破敌。战书到日,即此批宣。’
子牙看完信,原信批复:‘三天后会战。’邓忠回去见闻太师:‘三天后会战。’闻太师就在大营中设宴,款待十天君,大吹大擂地喝酒。喝到三更时,走出中军帐,猛见周家芦篷里,众道人头顶上现出庆云瑞彩,或金灯贝叶,璎珞垂珠,像屋檐前滴水,源源不断。十天君惊讶地说:‘昆仑山的人到了!’大家都感到惊异,各自回到自己的阵法,留心观察。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三天。
那天早晨,成汤营里炮声响起,喊杀声震天,闻太师出营,在辕门口,左右分开队伍,是邓、辛、张、陶四将;十个阵法的将领各自按方向站立。只见西岐芦篷里,旗帜飘扬,瑞气腾腾,两边摆着三山五岳的门人,只见第一对是哪吒、黄天化出来;第二对是杨戬、雷震子;第三对是韩毒龙、薛恶虎;第四对是金咤、木咤。如何见得,有诗为证:
玉磬金钟声两分,西岐城下吐祥云。从今大破十绝阵,雷祖英名万载闻。
话说燃灯道人掌握着军队,带领众仙下篷,步行排列,缓缓前行。只见赤精子对广成子;太乙真人对灵宝大法师;道德真君对惧留孙;文殊广法天尊对普贤真人;慈航道人对黄龙真人,玉鼎真人对道行天尊;十二位上仙,整齐划一地排列出来;中间梅花鹿上坐着燃灯道人;赤精子敲响金钟;广成子敲响玉磬。
只见‘天绝阵’内一声钟响,阵门打开,两面旗帜摇曳,见一位道人出来,他长得如何:面如蓝靛,发似朱砂,骑着黄斑鹿出阵。只见:
莲子箍,头上戴;绛绡衣,绣白鹤。手持四楞黄金鐧,暗带擒仙玄妙索。荡三山,游东岳,金鳌岛内烧丹药。只因烦恼共嗔痴,不在高山受快乐。
再说‘天绝阵’内秦天君飞出阵来。燃灯道人看着左右,暗自思量:‘似乎没有一个在劫难逃的人先来破解这个阵法……’话还没说完,突然空中一阵风声飘飘,落下一位仙家,他是玉虚宫第五位门人邓华;手持一根方天画戟。见到众道人,行了一礼,说:‘我奉师命,特地来破解“天绝阵”。’燃灯点头自言自语道:‘命运早已注定,怎能逃脱这个劫数!’话还没说完,只见秦天君大声呼喊:‘玉虚教下的人,谁来见我此阵。’邓华上前说:‘秦完慢来,不必逞强,自行猖獗!’秦完说:‘你是谁,敢说大话?’邓华说:‘业障!你连我也认不出来了?我是玉虚宫门下邓华。’秦完说:‘你敢来会我此阵吗?’邓华说:‘既然奉命下山,怎肯空手而回!’手持画戟就刺过去。秦完催动鹿,与邓华在‘天绝阵’前交战,场面如何:
这一个轻移道步,那一个兜转黄斑。轻移道步,展动描金五色旛;兜转黄斑,金鐧使开龙摆尾。这一个道心退后恶心生;那一个那顾长生真妙诀。这一个蓝脸上杀光直透三千丈,那一个粉脸上恶气冲破五云瑞。一个是雷部天君施威仗勇;一个是日宫神圣气概轩昂。正是:
封神台上标名客,怎免诛身戮体灾。
话说秦天君与邓华交战不到三个回合,就扔掉了一锏,转身往阵内跑。邓华随后追来;看到秦天君跑进阵门,也跟着冲进阵内。秦天君见邓华追得急,上了板台──台上有一张桌子,桌上放着三面旗帜。秦天君拿起旗帜,左右挥舞了几下,将旗帜扔向地面,雷声大作,只见邓华昏昏沉沉,不知道东南西北,倒在地上。秦天君从板台上下来,将邓华的首级取了,拎出阵外,大声喊道:“昆仑教下,谁还敢来看我的‘天绝阵’!”燃灯看到邓华的首级,不禁叹息:‘可惜几年的修行,今天就这样结束了!’又看到秦天君再次叫阵,于是命令文殊广法天尊先破这个阵,燃灯吩咐他要小心!文殊说:‘知道了,领法牒。’然后唱了一首歌:
想要试试锋芒敢不怕劳累,凌霄宝匣里的玉龙号角。手中紫气三千丈,头顶上凌云百尺高。
金阙早上降临谈论道德,玉京时常去种植蟠桃。遵师命离开仙府,也到红尘中走一遭。
文殊广法天尊问:‘秦完,你截教无拘无束,原本快乐;为何摆下‘天绝阵’来陷害生灵。我现在来破这个阵,必须大开杀戒。不是我们灭却慈悲,只是了结前因。你们不要后悔!’秦完大笑说:‘你们是闲散神仙,怎么也来受这份苦。你们也不知道我阵中的无尽奥妙。不是我逼迫你们,是你们自己找来的大灾!’文殊广法天尊笑着说:‘也不知道是谁招来了绝命之灾!’秦完大怒,拿起锤子就打。天尊说:‘善哉!’用剑挡住了他的招式。
没打几个回合,秦完败退回阵中。天尊赶到‘天绝阵’门前,看到里面风声飒飒,寒雾弥漫,悲风阵阵,也犹豫不敢擅自进入。只听到后面金钟声响,只得进入阵中。天尊把手向下指,平地长出两朵白莲,他脚踏两莲,飘飘然进入。
秦天君大喊:‘文殊广法天尊!就算你嘴里能吐金莲,手中能放白光,也出不了我的‘天绝阵’!’天尊笑着说:‘这有什么难的!’一张嘴,吐出一个斗大的金莲;左手五指中发出五道白光,垂地向上卷起;白光顶端有一朵莲花;莲花上有五盏金灯引路。
秦完将三面旗帜,像以前一样施展,只见文殊广法天尊头顶上升起庆云,五色毫光中有缨络垂珠挂下来,手托七宝金莲,现出了化身。
秦天君把旗帜摇了数十下,也摇不动广法天尊。天尊在光芒中说:‘秦完!我今天不能放过你,要了结我的杀戒!’把遁龙桩向空中一撒,将秦天君定住了。这个桩按照三才,上下有三圈,将秦完绑得笔直。广法天尊对昆仑行了一礼说:‘弟子我今天要开杀戒了!’将宝剑一劈,取了秦完的首级,拎出‘天绝阵’。
闻太师在墨麒麟上,一见秦完被斩,大喊一声:‘气死老夫了!’催动坐骑,大喊:‘文殊别走!我来也!’天尊不理,麒麟来得很快,像一阵黑烟滚来。
燃灯后面黄龙真人乘鹤飞来,阻住闻太师,说:‘秦完的‘天绝阵’害了邓华师弟,现在秦完被斩,足以相抵。现在才破了十阵中的一阵,还有九阵未见分晓;原本是斗法,不必强求,你先退下吧!’
只听到地烈阵一声钟响,赵江在梅花鹿上,唱了一首歌:
妙妙妙中妙,玄玄玄更玄。动言俱演道,默语是神仙。
在掌如珠异,当空似月圆。功成归物外,直入大罗天。
赵天君大喊:‘广法天尊既然破了‘天绝阵’,谁还敢来挑战我的‘地烈阵’?’冲杀而来。燃灯道人命令韩毒龙:‘你去破‘地烈阵’。’韩毒龙跃身而出,大喊:‘不可胡来!我来也!’赵天君问:‘你是谁,敢来见我?’韩毒龙说:‘道行天尊门下,奉燃灯师父法旨,特来破你的‘地烈阵’。’赵江笑着说:‘你不过是一点道行,怎么敢来破我的阵,白白送命!’提剑飞来,直取韩毒龙。
韩毒龙用剑还击,剑来剑往,犹如紫电飞空,又像寒冰出谷。打了五六回合,赵江挥剑,向阵内败走。韩毒龙随后追来,追进阵中。
赵天君上了板台,将五方旗帜摇动,四下里怪云卷起,一声雷鸣,上有火罩,下有雷击,雷火齐发。可怜韩毒龙,不一会儿身体变成了粉末。——一道灵魂往封神台去,有清福神祇引进去了。
赵天君又上梅花鹿,出阵大喊:‘阐教道友,别派一个有道行的来见我的阵,不要派那些道行浅薄的人来白白送命!谁还敢再来挑战我的这个阵?’燃灯道人说:‘让惧留孙去走一趟。’惧留孙领命,唱了一首歌:
交光日月炼金英,二粒灵珠透室明。摆动乾坤知道力,逃移生死见功成。
逍遥四海留踪迹,归在玄都立姓名。直上五云云路稳,紫鸾朱鹤自来迎。
惧留孙跃步而出,看到赵天君骑着鹿冲来。他怎样打扮,只见:
碧玉冠,一点红;翡翠袍,花一丛。丝绦结就乾坤样,足下常登两朵云。
太阿剑,现七星,诛龙虎,斩妖精。九龙岛内真灵士,要与成汤立大功。
惧留孙说:‘赵江,你本是截教仙人,与我们大不相同,心术险恶,怎么摆下这样的恶阵,逆天行事!不要说你的道术,只怕你在封神台上也难逃今天的灾祸!’赵天君大怒,提剑飞来直取。惧留孙用剑还击。
没打几个回合,赵天君又走入阵内。惧留孙随后赶到阵前,不敢轻易进入;只听到后面钟声催促,只得进入阵中。赵天君已经上了板台,像以前一样运用五方旗帜。
惧留孙见形势不妙,先打开天门,现出庆云,保护自己,然后取捆仙绳,命令黄巾力士将赵江抓到芦篷上,听候指挥。
只见:
金光出手万仙惊,一道仙风透体生。‘地烈阵’中施妙法,平空拎去上芦篷。
话说惧留孙用捆仙绳命令黄巾力士把赵江扔到芦篷下,赵江的三昧火从七窍中喷出,于是破了‘地烈阵’。惧留孙慢慢地返回。闻太师看到‘地烈阵’被破,赵江被擒,坐在墨麒麟背上,声音像巨雷一样,大声喊道:‘惧留孙别跑!我来抓你了!’这时,玉鼎真人说:‘闻兄不必这样激动,我们这些人奉玉虚宫的命令下凡,身在红尘中,来破十阵;才破了两个,还有八个阵法还没有弄清楚。再说原来说过斗法,何必激动,这不是高明的做法。’闻太师被说得无言以对。燃灯道人命令:‘暂时先回去。’闻太师也回到老营,请来八阵的主帅,商议说:‘现在才破了两个阵法,反而伤害了两位道友,我闻仲心里实在不忍!’董天君说:‘事情有定数。既然到了这个地步,也就不容收拾了。现在就把我的‘风吼阵’定成大功。’他和闻太师一起商议。这里就不多说了。
再说燃灯道人回到篷上,惧留孙把赵江提在篷下,来报告燃灯。燃灯说:‘把赵江吊在芦篷上。’众仙问燃灯道人:‘‘风吼阵’明天能破吗?’燃灯说:‘破不了。这‘风吼阵’不是世间的风。这风是地、水、火的风。一旦运动起来,风内有万刀齐至,怎么抵挡?必须先借得定风珠,制服了风,然后这个阵法才能破掉。’众位道友问:‘到哪里去借定风珠?’其中灵宝大法师说:‘我有一个道友,在九鼎铁叉山八宝云光洞,度厄真人那里有定风珠,我修书一封,可以借到。子牙派一名文官和一名武将,星夜前往九鼎铁叉山八宝云光洞去取定风珠;‘风吼阵’自然就能破了。’子牙立刻派散宜生、晁田——文武两名,星夜前往九鼎铁叉山八宝云光洞去取定风珠。他们离开了西岐,直接前往大道。不止一日,渡过了黄河。又过了几天,到了九鼎铁叉山。那山是怎样的呢:
山势高耸,险峻。高耸的山峰直冲云霄;险峻的山势挡住了碧空。奇形怪状的石头堆得像老虎坐着,苍老的松树斜挂像飞龙。山上的鸟儿啼叫声音婉转动听,山崖前的梅花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山涧的流水潺潺流淌,山巅的云雾显得暗淡凶险。又看到飘飘的雾气,凛冽的寒风,饥饿的老虎在山中咆哮。寒鸦找不到栖息的地方,野鹿找不到固定的窝。可叹行人难以前进,皱着眉头,愁眉苦脸,抱着头遮住脸。
宜生和晁田两个骑马上了山,到了洞口下马,只见一个童子从洞里出来。宜生说:‘师兄,麻烦你通报一下老师:西周派来的官员散宜生想要见您。’童子进去通报了;过了一会儿童子出来,说:‘请。’宜生进了洞,看到一个道士坐在蒲团上。宜生行礼,把信呈上。道士看完了信,对宜生说:‘先生你来,是为了借定风珠。现在众仙都在这里,准备破解十绝阵,这都是命中注定的事;我也不能不答应你。而且还有灵宝师兄华的亲笔信,你一路上要小心,不要出差错!’随后把一颗定风珠交给宜生。宜生谢谢道士,急忙下山,和晁田上马,扬起马鞭飞快地跑,不顾艰难险阻。
沿着黄河走了两天,却没有找到渡船。宜生对晁田说:‘上次来的时候到处都有渡船;现在为什么却没有了渡船呢?’只见前面来了一个人,晁田问:‘过路的兄弟,这里怎么连个渡口都没有呢?’行人回答说:‘官人不知道:最近来了两个恶人,力大无穷,把黄河的渡口都给抢光了。离这里五里远的地方还有一个渡口,但是也要从他们那里过,还得给他们渡河费。人们不敢惹他们,要多少就给多少。’宜生听说这件事后,说:‘有这样的情况,几天之内就会有变化!’于是快马加鞭前行,果然看到了两个大力士,他们不用船,只用木筏,用两条绳子,左边上筏,右边拽过去;右边上筏,左边拽过来。宜生心里也很惊讶:‘果然力大无比;而且动作利落。’心里焦急,等晁田来一起渡河。只见晁田的马到了面前,他认出是方弼、方相兄弟,在这里拦截渡河。晁田说:‘方将军!’方弼一看,认出是晁田,说:‘晁兄,你往哪里去?’晁田说:‘麻烦你帮我渡过河。’方弼就带着宜生和晁田过了河,上了岸。
方弼和方相见面,叙旧。方弼问:‘晁兄你往哪里去?’晁田把取定风珠的事情说了一遍。方弼又问:‘这位是哪位?’晁田说:‘这位是西岐的大夫散宜生。’方弼说:‘你本是纣王的臣子,为什么和他一起走?’晁田说:‘纣王失政,我已经归顺了武王。现在听说姜太师征伐西岐,摆下了十绝阵。现在要破‘风吼阵’,所以要借这颗定风珠。今天有幸遇到你们兄弟。’方弼自己想:‘当年反了朝歌,得罪了纣王,一直流落在外;今天如果能得到定风珠,将功赎罪,不是很好,我们兄弟还可以恢复官职。’于是问:‘散大夫,这颗定风珠是什么样的?借我看看,增长一下见识。’宜生看到方弼帮他渡河,而且晁田认识他们,就急忙把珠子拿出来递给方弼。方弼打开看了看,把包儿往腰里一塞:‘这颗珠子就当过河的船费。’说完,没有再说话,直接往正南的大路去了。晁田不敢阻拦。
方弼、方相身高三丈有余,力大无穷,怎么敢惹他们!把宜生吓得魂飞魄散,大哭说:‘我来这里跋涉了数千里,现在一旦被他们抢走,怎么办!怎么去见姜丞相他们!’想往黄河里跳。晁田把宜生抱住,说:‘大夫不要急躁。我们死了不值得惋惜,但是姜丞相交给我们取这颗珠子去破‘风吼阵’,急如星火;不幸被他们劫走。我们死在黄河里,姜丞相不知道消息,会误了国家大事,这是不忠;中途被劫,这是不智。我们俩现在去见姜丞相,告诉他原因,让他另作打算。宁死不屈,也许能减少一些不忠、不智的罪过。我们俩现在不明不白地死了,耽误了事情,罪过更大。’宜生叹了口气说:‘谁知道会在这里遇到不幸!’两个人上马往前走,加鞭快跑。
走了十五里路,只见前面有两杆旗子,从山口飞出;后面还听到粮车的声音。宜生的马到了跟前,看见是武成王黄飞虎在催粮路过这里。宜生下马。武成王也下马,问:‘大夫你去哪里?’宜生哭着跪在地上。黄飞虎答礼,问晁田:‘散大夫有什么事,这么悲伤?’宜生把取定风珠渡黄河遇方弼抢走的事情说了一遍。黄飞虎说:‘什么时候被劫的?’宜生说:‘刚刚离开不久。’飞虎说:‘没关系。我和大夫一起去取。你们在这里稍等片刻。’飞虎骑上神牛——这匹马两头都能看到太阳,能跑八百里。他放开缰绳,不多时就已经追上了。只见兄弟俩在前方摇摇晃晃地走着。黄千岁大喊:‘方弼、方相,慢点走!’方弼回头,看见是武成王黄飞虎,多年不见,赶紧在路边跪下,问武成王:‘千岁您去哪里?’飞虎大声说:‘你们为什么把散宜生的定风珠都抢了来?’方弼说:‘他给我过渡费,谁抢他的了?’飞虎说:‘快把珠子拿来给我!’方相双手把珠子献给黄飞虎。飞虎说:‘你们俩一直在哪里?’方弼说:‘自从离开大王,我们兄弟在黄河上生活,苦不堪言。’飞虎说:‘我放弃了成汤,现在归顺了周国。武王是真命天子,仁德如尧、舜,已经三分天下,已有两分。现在听说姜太师在西岐征伐,屡战不能取胜。你们既然没有地方去,不如跟我归顺武王,也不失封侯之位。不然,就辜负了你们兄弟的本领。’方弼说:‘大王如果愿意提拔我们,那是我们兄弟再生之恩,有什么不可以的。’飞虎说:‘既然如此,就跟我来吧。’两个人跟着武成王,骑马飞快地赶来,转眼就到了。宜生、晁田看到方家兄弟跟来了,吓得魂不附体。武成王下马,把定风珠交给宜生:‘你们两位先走,我带着方弼、方相随后就到。’
宜生、晁田星夜赶到西岐的帐篷下,来见子牙。子牙问:‘取定风珠的事情怎么样了?’宜生把渡黄河被劫的事情说了一遍。子牙大喝:‘宜生!如果这颗珠子是国宝,那也被中途抢走了!你带着罪过暂时退下!’子牙把定风珠拿到帐篷上,献给燃灯道人。众仙说:‘既然有这颗珠子,明天就可以破解‘风吼阵’了。’不知道胜负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四十五回-注解
十绝阵:十绝阵,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强大阵法,由十种不同的阵法组成。
封神榜:封神榜是《封神演义》中的核心概念,记载了被封神的所有英雄和恶人的名字。在故事中,完成特定任务或考验的人会被封神。
燃灯道人:燃灯道人,道教传说中的仙人,这里可能指某个具有法力的道人。
灵鹫山:灵鹫山是佛教传说中的一座山,被认为是灵鹫山元觉洞燃灯道人的居所。
元觉洞:元觉洞是燃灯道人居住的地方,位于灵鹫山上。
符印:符印是道教中的一种法器,通常由道士使用,用以施展法术或镇压邪魔。
闻太师:闻太师是商朝末年的名将,也是神话传说中的角色,以勇猛著称。
十天君:十天君是《封神演义》中的十位天君,分别掌管十绝阵。
战书:战书是古代战争中用来通知对方准备战斗的文书。
庆云瑞彩:庆云瑞彩是形容吉祥的云彩,通常出现在仙人或英雄的头顶,象征着他们的身份和地位。
玉虚宫:玉虚宫是道教传说中的圣地,是元始天尊的居所。
方天画戟:方天画戟是古代的一种武器,形状类似戟,但更为宽大。
金鳌岛:金鳌岛是《封神演义》中的一个神秘岛屿,是金鳌岛主所在的地方。
秦天君:秦天君,指秦完,是道教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属于截教,是阐教的对立面。
邓华:邓华,是《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属于阐教,与秦天君交战。
锏:锏,古代兵器,形似长棍,前端呈锤状,用于打击。
板台:板台,古代战争中将领所站的平台,用于指挥。
旛:旛,古代军中用于指挥的旗帜。
雷声交作:雷声交作,形容雷声大作,形容战况激烈。
首级:首级,指敌人的头颅,古代战争中用来证明敌人已被斩杀。
昆仑教:昆仑教,指《封神演义》中的昆仑山上的教派,属于阐教。
燃灯:燃灯,指燃灯道人,是《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属于阐教。
文殊广法天尊:文殊广法天尊,是《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属于阐教,具有极高的法力。
法牒:法牒,指法力凭证,此处指文殊广法天尊的法力。
凌霄宝匣:凌霄宝匣,指宝物,此处指文殊广法天尊的法宝。
玉龙号:玉龙号,指宝物,此处指文殊广法天尊的法宝。
金阙:金阙,指天宫中的宫殿。
玉京:玉京,指天宫中的宫殿。
蟠桃:蟠桃,指神话传说中的仙桃,吃了可以长生不老。
杀戒:杀戒,指佛教中的戒律,禁止杀生。
截教:截教,指《封神演义》中的一个教派,与阐教相对立,以暴力和杀戮为主。
天绝阵:天绝阵,是《封神演义》中的一种阵法,具有极强的杀伤力。
金莲:金莲,指佛教中的莲花,此处指文殊广法天尊的法宝。
庆云:庆云,指吉祥的云彩,此处指文殊广法天尊的法力。
缨络:缨络,指佛教中的装饰品,此处指文殊广法天尊的法宝。
七宝金莲:七宝金莲,指佛教中的莲花,此处指文殊广法天尊的法宝。
遁龙桩:遁龙桩,指可以困住敌人的法器。
三才:三才,指天、地、人,此处指法器的结构。
封神台:封神台,指《封神演义》中用来封神的地方。
墨麒麟:墨麒麟,指一种神兽,此处指闻太师的坐骑。
黄龙真人:黄龙真人,是《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属于阐教。
鹤:鹤,指仙鹤,此处指黄龙真人的坐骑。
地烈阵:地烈阵是一种古代战争中的阵法,通过地火等手段制造极端恶劣的环境来困敌。
韩毒龙:韩毒龙,是《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属于阐教。
惧留孙:惧留孙是道教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是元始天尊的弟子,擅长法术,是阐教十二金仙之一。
捆仙绳:捆仙绳是道教法器,可以用来捆绑仙人或妖魔,具有强大的法力。
黄巾力士:黄巾力士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力强大的妖怪,通常被描绘为力大无穷。
芦篷:芦篷是指用芦苇编制的船篷,这里可能指的是某种简易的船只或遮蔽物。
三昧火:三昧火是佛教术语,也指道教中的高级内丹修炼所产生的一种火,具有净化和炼化作用。
玉鼎真人:玉鼎真人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是道教神仙之一,具有很高的修为。
斗法:斗法是指道士或神仙之间通过法术或神通进行比试的行为。
风吼阵:风吼阵是一种阵法,通过强大的风力来困敌或攻击。
定风珠:定风珠,传说中的一种宝物,能够定住风,常用于破除阵法。
九鼎铁叉山:九鼎铁叉山是神话传说中的地名,是度厄真人修炼的地方。
八宝云光洞:八宝云光洞是九鼎铁叉山中的一个洞府,度厄真人居于此。
度厄真人:度厄真人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是道教神仙之一,擅长法术。
散宜生:散宜生是商朝末年的忠臣,后来成为周文王的重要助手。
晁田:晁田,古文中的人物,与散宜生一同行动。
文官:文官是指古代中国的官员,主要负责政务和文化事务。
武将:武将是指古代中国的官员,主要负责军事和军事事务。
星夜:星夜是指夜晚,这里指日夜兼程,迅速行动。
黄河:黄河,中国第二长河,流经多个省份,是古代重要的交通要道。
九鼎:九鼎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宝物,象征着国家的权力和地位。
铁叉山:铁叉山是神话传说中的地名,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险峻的山峰。
八宝:八宝是指八种珍贵的宝物,这里可能指的是度厄真人洞府中的宝物。
云光洞:云光洞是指洞府中云雾缭绕,光彩照人的景象。
宜生:散宜生,古代传说中的人物,这里指西周时期的大夫,是周文王的大臣。
童子:童子,指年轻的男孩,这里指洞中的仆人或弟子。
灵宝师兄华札:灵宝师兄,指道教的灵宝派弟子;华札,指精美的书信。
巅危跋涉:巅危,指险峻;跋涉,指长途跋涉,形容旅途艰辛。
渡船:渡船,指用于横渡河流的船只。
恶人:恶人,指品行不端、行为恶劣的人。
掯勒:掯勒,指敲诈勒索。
方弼、方相:方弼、方相,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兄弟二人,力大无穷。
纣臣:纣臣,指商朝末代君主纣王的臣子。
武王:武王,指周武王,周朝的开国君主。
姜丞相:姜丞相,指古代的丞相,这里可能指西周的某个丞相。
武成王黄飞虎:武成王黄飞虎,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是周武王的将领。
神牛:神牛,传说中的神兽,这里指黄飞虎骑乘的神兽。
千岁:千岁,古代对年长者的尊称,这里指黄飞虎。
国玺:国玺,国家的印章,象征国家的权威。
篷下:篷下,指帐篷下面,这里指西岐的帐篷。
子牙:子牙,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是周文王的大臣,后来成为姜子牙的别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四十五回-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散宜生求取定风珠的过程,以及他在路途中遭遇的一系列事件。从文学角度来看,这段文字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首句‘话说宜生、晁田二骑上山,至洞门下马,只见有一童子出洞’通过‘话说’引出故事,营造了悬念,同时也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宜生曰:“师兄,请烦通报老师:西周差官散宜生求见。”童子进里面去’中,宜生的语言简洁有力,表现了他的急切心情和对道人的尊敬。
‘道人看书毕,对宜生曰:“先生此来,为借定风珠。此时群仙聚集,会破十绝阵,皆是定数;我也不得不允。’此句中,道人的话语透露出他的智慧和宽容,同时也暗示了定风珠的重要性。
‘随将一颗定风珠付与宜生’这一动作描写,展现了道人果断的性格和对宜生的信任。
‘宜生谢了道人,慌忙下山,同晁田上马,扬鞭急走,不顾巅危跋涉’这一段描写了宜生求取定风珠的艰辛,同时也表现了他的坚定决心。
‘沿黄河走了两日,却无渡船’这一情节,突出了宜生和晁田在路途中的困境,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有如此事,数日就有变更!速马前行,果见两个大汉子,也不撑船,只用木筏,将两条绳子,左边上筏,右边拽过去;右边上筏,左边拽过来’这一段描写了方弼、方相兄弟过河的情景,表现了他们的力量和豪爽。
‘宜生心下也甚是惊骇:“果然力大;且是爽利。”心忙意急,等晁田来同渡’这一段描写了宜生对方弼、方相的敬畏和急切心情。
‘晁田曰:“大夫不要性急。吾等死不足惜,但姜丞相命我二人取此珠破‘风吼阵’,急如风火;不幸被他劫去。吾等死于黄河,姜丞相不知信音,有误国家大事,是不忠也;中途被劫,是不智也。’这一段对话展现了晁田的忠诚和智慧,同时也表现了宜生的无助。
‘宜生叹曰:“谁知此处遭殃!”二人上马往前,加鞭急走’这一段描写了宜生和晁田在困境中的无奈和坚定。
‘黄飞虎曰:“几时劫去?”宜生曰:“去而不远。”飞虎曰:“不妨。吾与大夫取来。你们在此略等片时。”’这一段对话展现了黄飞虎的果断和英勇。
‘方弼曰:“大王若肯提拔,乃愚兄弟再生之恩矣,有何不可。”飞虎曰:“既如此,随吾来。”’这一段对话展现了方弼、方相对武王的忠诚和感激。
‘宜生、晁田见方家兄弟跟着而来,吓的魂不附体’这一段描写了宜生和晁田在得知方弼、方相归顺武王后的恐惧。
‘子牙大喝:“宜生!倘然是此珠,若是国玺,也被中途抢去了!且带罪暂退!”’这一段描写了子牙对宜生的失望和愤怒。
‘子牙将定风珠上篷,献与燃灯道人。众仙曰:“既有此珠,明日可破‘风吼阵’。”’这一段描写了众仙对定风珠的重视和信心。
‘不知胜负如何?且看下回分解。’这一句点明了故事的悬念,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