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四十一回

作者: 许仲琳,明代文学家和小说家,著有《封神演义》一书。关于《封神演义》的具体作者,有学者认为可能是许仲琳,或许是民间口头传承的集体创作,后期经过整理成书。许仲琳的作品《封神演义》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宗教和历史元素,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作品之一。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封神演义》是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创作的神话小说,以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为背景,讲述了许多神仙、英雄、妖怪的故事,特别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商朝的过程。本书的核心情节是周朝的建立与商纣王的灭亡,其中穿插了大量的神仙、妖魔以及人物的封神故事。全书充满了神话和幻想元素,通过塑造许多英雄人物,如姜子牙、哪吒、杨戬等,展现了忠诚、勇敢、智慧等美德。故事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并以战斗、谋略、道德冲突等为主要内容,呈现出强烈的戏剧性。作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之一,《封神演义》不仅在文学上影响深远,也对后世的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四十一回-原文

闻太师兵伐西岐

诗曰:

太师行兵出故商,西风飒飒送斜阳。

君因乱政民多难,臣为摅忠命尽伤。

惟知去日宁知返,只识兴时那识亡。

四将亦随征进没,令人几度忆成汤。

且说魔礼红不见了珍珠伞,无心整理军情。

忽报:‘有将在辕门讨战。’

四将听说,随点人马出营会战;见一将骑玉麒麟而来。

但见怎生打扮,有赞为证:

悟道高山十六春,仙传道术最通灵。

潼关曾救生身父,莫耶宝剑斩陈桐。

束发金冠飞烈焰,大红袍上绣团龙。

连环砌就金锁铠,腰下绒绦左右分。

两柄银锤生八楞,稳坐走阵玉麒鳞。

奉命特来收四将,西岐城外立头功。

旗开拱手黄天化:‘封神榜’上丙灵公。

魔礼青观看一员小将,身坐玉麒麟,到阵前曰:‘来者何人?’

天化答曰:‘吾非别人,乃开国武成王长男黄天化是也;今奉姜丞相将令,特来擒你。’

魔礼青大怒,摇枪拽步来取黄天化。

天化手中锤赴面交还。

步骑交兵,一场大战。

怎见得:

发鼓振天雷,锣鸣两阵催。

红旛如烈火,将军八面威。

这一个舍命而安社稷;那一个拚残生欲正华夷。

自来也见将军战,不似今番枪对锤。

话说魔礼青大战黄天化,麟步相交,枪锤并举,来往未及二十回合,早被魔礼青随手带起白玉金刚镯,一道霞光,打将下来,正中后心。

只打得金冠倒撞,跌下骑来。

魔礼青方欲取首级,早被哪咤大叫:‘不要伤吾道兄!’

登开风火轮,杀至阵前,救了黄天化。

哪咤大战魔礼青,双枪共发,杀得天愁地暗。

魔礼青二起金刚镯来打哪咤。

哪咤也把乾坤圈丢起。

乾坤圈是金的,金刚镯是玉的,金打玉,打得粉碎。

魔礼青、魔礼红一齐大呼曰:‘好哪咤!伤碎吾宝,此恨怎消!’

齐来动手。

哪咤见势不好,忙进西岐。

魔礼海正待用琵琶时,哪咤已自进城去了。

魔礼青进营,见失了金刚镯,闷闷不悦。

且说黄天化被金刚镯已自打死了。

黄飞虎痛哭曰:‘岂知才进西岐,未安枕席,竟被打死!’

甚是伤情。

只得把天化尸骸停在相府门前。

子牙亦是不乐。

忽有人报进府来:‘启丞相:有一道童求见。’

子牙传令:‘请来。’

道童至殿前下拜。

子牙问曰:‘那里来的?’

童子曰:‘弟子是紫阳洞道德真君命弟子来背师兄黄天化回山。’

子牙大喜。

白云童子将黄天化背回,至紫阳洞门前放下。

道童进洞回复曰:‘师兄已背至了。’

真君出洞,看天化面黄不语,闭目无言。

真君命童子取水来,将丹药化开,用剑撬开口,将药灌入,随入中黄。

不一个时辰,黄天化已是回生,二目睁开,见师父在傍,天化曰:‘弟子如何在此相见?’

真君曰:‘好畜生!下山吃荤,罪之一也;变服忘本,罪之二也。若不看子牙面上,决不救你!’

黄天化倒身下拜。

真人取出一物,递与天化,曰:‘你速往西岐,再会魔家四将,可成大功。我不久也要下山。’

黄天化辞了师父,借土遁前来,须臾便至西岐,落下遁光,来至相府。

门官忙报。

子牙命至殿前。

黄天化把师父言语说了一遍。

飞虎大喜。

次日,黄天化上了玉麒麟出城,坐名要魔家四将。

军政司报进行营:‘黄天化请战。’

魔家四将听报,忙出营。

见天化精神赳赳,大叫曰:‘今日定见雌雄!’

魔礼青摇枪来刺。

天化火速来迎。

麟步相交,一场大战。

未及三五回合,天化便走。

魔礼青随后赶来。

黄天化回头一看,见魔礼青来赶,挂下双锤,取出一幅锦囊,打开看时,只见长有七寸五分,放出华光,火焰夺目,名曰‘攒心钉’。

黄天化掌在手中,回手一发;此钉如稀世奇珍,一道金光出掌。

怎见得,有诗为证:

此宝今番出紫阳,炼成七寸五分长,

玄中妙法真奇异,收伏魔家四大王。

话说黄天化发出攒心钉,正中魔礼青前心,不觉穿心而过。

只见魔礼青大叫一声,跌倒在地。

魔礼红见兄长打倒在地,心中大怒,急忙跑出阵来,把方天戟一摆,紧紧赶来。

黄天化收回钉,乃复打来。

魔礼红躲不及,又中前心。

此钉见心才过,响一声,跌在尘埃。

魔礼海大呼曰:‘小畜生!将何物伤吾二兄?’

急出时,早被黄天化连发此钉,又将魔礼海打中。

也是该四天王命绝,正遇丙灵公,此乃天数。

只见魔礼寿见三兄死于非命,心中甚是大怒,忙忙走出,用手往豹皮囊里拿花狐貂出来,欲伤黄天化。

不知此花狐貂乃是杨戬变化的,隐在豹皮囊里,魔礼寿把手来拿此物,不知杨戬把口张着,等魔礼寿的手往花狐貂嘴里来,被花狐貂一口,把魔礼寿的手咬将下来。

只得一个骨头,怎熬得这般痛疼!

又被黄天化一钉打来,正中胸前。

可怜!正是:

治世英雄成何济,封神台上把名标。

话说黄天化打死魔家四将,方才来取首级,忽见豹皮囊中一阵风儿过处,只见花狐貂化为一人,乃是杨戬。

黄天化认不得杨戬,天化问曰:‘风化人形者是谁?’

杨戬答曰:‘吾乃杨戬是也。姜师叔有命在此,以为内应。今见兄长连克四将,正应上天之兆。’

正说间,只见哪咤登轮赶来,对黄天化、杨戬言曰:‘二兄今立大功,不胜喜悦。’

三人彼此庆慰,同进城至相府内来,来见子牙。

三人将发钉打死四将,杨戬伤手之事,诉说一遍。

子牙大喜,命把四将斩首号令城上。

且说魔家人马逃回进关,随路报于汜水关韩荣。

韩荣闻报大惊,曰:‘姜尚在西周用兵如此利害!’

心上甚是着忙;乃作告急表章,星夜打上朝歌去讫。

不题。

且说闻太师在相府闲坐,闻报:‘游魂关窦荣屡胜东伯侯。’

忽然又报:‘三山关邓九公有女邓婵玉连胜南伯侯,今已退兵。’

太师大喜。

又报:‘汜水关韩荣有报。’

太师命:‘令来。’

来官将文书呈上。

太师拆开一看,见魔家四将尽皆诛戮,号令城头,太师拍案大怒,叫曰:‘谁知四将英勇,都也丧于西岐,姜尚有何本领,挫辱朝廷军将!’

闻太师当中一目睁开,白光有二尺远近;只气得三尸神暴躁,七窍内生烟。

自思自忖道:‘也罢!如今东南二处,渐已平定,明日面君,必须亲征,方可克敌。’

当日作表。

次日朝贺,将出师表章来见纣王。

纣王曰:‘太师要伐西岐,为孤代理。’

命左右:‘速发黄旄、白钺,得专征伐。’

太师择吉日,祭宝纛旗旛。

纣王亲自饯别,满斟一杯,递与闻太师。

太师接酒,躬身奏曰:‘老臣此去,必克除反叛,清静边隅。愿陛下言听计从,百事详察而行,毋令君臣隔绝,上下不通。臣多不过半载,便自奏凯还朝。’

纣王曰:‘太师此行,朕自无虑,不久候太师佳音。’

命排黄旄、白钺,令闻太师起行。

太师饮过数杯,纣王看闻太师上骑。

那墨麒麟久不曾出战,今日闻太师方欲骑上,被墨麒麟叫一声,跳将起来,把闻太师跌将下来。

百官大惊。

左右扶起。

太师忙整衣冠。

时有下大夫王变,上前奏曰:‘太师今日出兵落骑,实为不祥;可再点别将征伐可也。’

太师曰:‘大夫差矣!人臣将身许国而忘其家,上马抡兵而忘其命,将军上阵,不死带伤;此理之常,何足为异。大抵此骑久不曾出战,未曾演试,筋骨不能舒伸,故有此失。大夫幸勿再言。’

随传令:‘点炮起兵。’

太师复上骑。

此一别,正不知何年再会君臣面,只落得默默英魂带血归。

太师一点丹心,三年征伐,俱是为国为民。

用尽机谋扶帝业,上天垂象不能成。

话说闻太师提大兵三十万出了朝歌,渡黄河,兵至渑池县。

总兵官张奎迎接,至帐前行礼毕。

太师问:‘往西岐那一条路近?’

张奎答曰:‘往青龙关近二百里。’

太师传令:‘往青龙关去。’

人马离了渑池县,往青龙关来。

一路上旗旛招展,绣带飘飖,真好人马!怎见得,有赞为证:

飞龙旛红缨闪闪;飞凤旛紫雾盘旋。

飞虎旛腾腾杀气;飞豹旛盖地遮天。

挡牌滚滚,短剑辉辉。

挡牌滚滚,扫万军之马足;短剑辉辉,破千重之狼铣。

大杆刀、雁翎刀,排开队伍;鍖金枪、点钢枪,荡荡朱缨。

太阿剑、昆吾剑,龙鳞砌就;金装鐧,银镀鐧,冷气森严。

画杆戟、银尖戟,飘扬豹尾;开山斧、宣花斧,一似车轮。

三军吶喊撼天关,五色旗摇遮映日。

一声鼓响,诸营奋勇逞雄威;数捧锣鸣,众将委蛇随队伍。

宝纛旛下,瑞气笼烟;金字令旗,来往穿梭。

能报事拐子马紧挨鹿角;能冲锋连珠炮提防劫营。

诗曰:

腾腾杀气滚征埃,隐隐红云映绿苔。

十里止闻戈甲响,一座兵山出土来。

话说大兵离了青龙关,一路崎岖窄小,止容一二骑而行,人马甚是难走,跋涉更觉险峻。

闻太师见如是艰难,悔之不及。

早知如此,不若还走五关,方便许多;如今反耽误了程途。

一日,来到黄花山,只见一座大山。

怎见得,有赞为证:

远观山,山青迭翠;近观山,翠迭青山。

山青迭翠,参天松婆娑弄影;翠迭青山,靠峻岭逼陡悬崖。

逼陡涧。绿桧影摇玄豹尾;峻悬崖,青松折齿老龙腰。

望上看,似梯似磴;望下看,如穴如坑。

青山万丈接云霄,斗涧鹰愁侵地户。

此山:到春来如火如烟,到夏来如蓝如翠,到秋来如金如锦,到冬来如玉如银。

到春来,怎见得如火如烟:红灼灼夭桃喷火,绿依依弱柳含烟。

到夏来,怎见得如蓝如翠:雨来苍烟欲滴,月过岚气氤氲。

到秋来,怎见得如金如锦:一攒攒,一簇簇,俱是黄花吐瑞;一层层,一片片尽是红叶摇风。

到冬来,怎见得如玉如银:水愰愰冻成千块玉;雪蒙蒙堆栈一银山。

山径崎岖,难进难出;水回曲折,流去流来。

树梢上生生不已,鸟啼时韵致悠扬。

正是:观之不舍,乐坐忘归。

有诗为证:

一山未过一山迎,千里全无半里平,

莫道牧童遥指处,只看图画不堪行。

话说闻太师看此山险恶,传令安下人马,催开墨麒鳞,自上山来观看。

见有一程平坦之地,好似一个战场。

太师叹曰:‘好一座山!若是朝歌宁静,老夫来黄花山避静消闲,多少快乐!’

又见依依翠竹,古木乔松,赏玩不尽。

正看此山景致,忽听脑后一声锣响,太师急勒转坐骑,原来是山下走阵;走的乃是长蛇阵,阵头一将,面如蓝靛,发似朱砂,上下獠牙,金甲红袍,坐下黑马,手使一柄开山斧。

闻太师贪看走阵,不觉被山下士卒看见:闻太师身穿红袍,坐骑一兽,用两根金鞭,偷看阵势。

士卒竟不走阵,来报主将:‘启大王千岁:山上有一人探看吾等巢穴。’

那人见说,抬头一看,大怒,速命退了阵,把马一磕,那马飞上山来。

闻太师看见一将飞来,甚是英雄,十分勇猛,心中大喜:‘收得此人,去伐西岐,乃是用人之际。’

心上正自踌躇,不觉那马已到面前,只见来将大呼曰:‘你是何人?好大胆!敢来探吾山穴!’

闻太师曰:‘贫道看此山幽静,欲化此结一茅庵,早晚诵一二卷‘黄庭’;不识将军肯否?’

来人大怒,骂道:‘好妖道!’催开马,摇手中斧,飞来直取。

闻太师用金鞭急架忙迎。

鞭斧交加,勇战在高山之上。

闻太师征伐多年,不知见过多少豪杰,那里把他放在眼里。

见这将使的斧也有些本领:‘待吾收了此人,往西岐去,虽无大成,亦有小就。’

太师把骑一拨,往东就走。

那人赶来。

闻太师听脑后铃声响亮,把金鞭一指,平地现出一座金墙,把这一员大将围裹在内,用金遁遁了。

太师依旧还往这山上,下了战骑,倚松靠石坐下。

太师看有几道杀气隐在山中,默然。

不提。

且说小校报上山来:‘启二位千岁:有一穿红的道人,把大千岁引入一阵黄气之内,就不见了。’

二将急问报事喽啰:‘如今在那里?’

小校答曰:‘如今现在山上坐着。’

二人大怒,忙上马持兵,众喽啰齐声吶喊,杀上山来。

闻太师看见,慢慢的上了墨麒麟,把金鞭一指,大呼曰:‘二将慢来!’

二将见闻太师是三只眼的道人,也自惊讶,乃上前喝曰:‘你是何人,敢在此行凶,将吾兄长摄在那里去了?好好送还,饶你一命!’

闻太师曰:‘方才那蓝脸的,无知触我,被我一鞭打死了。你二人又来做甚么?我非有别意,欲化此黄花山修炼,你二人肯么?’

二人大怒,把马催开,一个使枪便取,一个使双愰打来。

闻太师使开金鞭,冲杀上下,三骑交加。

闻太师勒转墨麒麟,往南就走。

二将赶来。

太师把鞭一指,将水遁了张天君,木遁遁了陶天君。

──此一回乃闻太师收邓、辛、张、陶四天君。

──闻太师依旧还坐在山坡之上。

且说喽啰来报辛天君。

辛天君正在山后收粮,忽见小喽啰来报:‘二千岁,祸事不小!’

辛环问曰:‘有何事?’

小校曰:‘三位千岁,被一道人打死了。’

辛环听说,大叫一声:‘气杀我也!’忙提锤钻,将胁下双肉翅一夹,飞起空中。

一阵风响,只听得半空中声似雷鸣,至山上,大呼曰:‘好妖道!将吾兄弟打死,岂可让你独生乎!’

闻太师当中眼睁开看时,好凶恶之像,二翅飞来。

怎见得,赞曰:

二翅空中响,头戴虎头冠,面如红枣色,顶上宝光寒,锤钻定天下,獠牙嘴上安,一怒无遮挡,飞来势若鸾。

话说闻太师见而大喜:‘真奇异豪杰!’

那人照闻太师顶上一锤打来。

太师用鞭急架忙迎。

锤鞭骁勇,杀法精奇。

太师掩一鞭,望东便走。

辛环大呼:‘妖道那里去?吾来了!’把双翅一夹,即到顶上。

他不知闻太师有多大本领,任意行凶。

闻太师自忖:‘五遁之中,遁不得此人。’

且将金鞭照路傍一块山,连指两三指,命黄巾力士:‘将此山石把这人压了!’

力士得法旨,忙将此山石平空飞起,把辛环挟腰压下来。

怎知闻太师:

玄中道术多奇异,倒海移山谈笑中。

刚才把辛环压住了,

闻太师勒转墨麒麟,举鞭照顶门上打来。

辛环大叫曰:

“老师慈悲!弟子不识高明,冒犯天威,望老师救宥。

若得再生,感恩非浅!”

太师把鞭放在辛环顶上曰:

“你认不得我。

吾非道者,我是朝歌闻太师是也。

因征伐西岐,往此经过,你那蓝脸的人,无故来伤我。

你还是欲生乎?欲死乎?”

辛环大叫:

“太师老爷!小的不知是太师驾过此山,早知,应当远迓。

冒犯天颜,万望恕小人死罪。”

太师曰:

“你既欲生,吾便赦汝。

只是要在吾门下,往征西歧。

若是有功,不失腰玉之福。”

辛环曰:

“若是贵人肯提拔下士,末将愿从麾下指挥。”

太师把鞭一指,黄巾力士将山石揭去;

辛环站不起来,半晌方能站立,拜倒在地。

闻太师扶起。

太师收了辛环,方倚松靠石坐下。

辛环站在一傍。

闻太师问曰:

“黄花山有多少人马?”

辛环答曰:

“此山方圆有六十里,啸聚喽啰,一万有余,粮草颇多。”

太师不觉大喜。

辛环跪下哀告曰:

“前来三将,望太师老爷一例慈悲赦宥。

若得回生,愿尽驽骀,以报知遇之恩。”

闻太师道:

“你还要他来?”

辛环曰:

“名虽各姓,情同手足。”

闻太师曰:

“既然如此,你等也是有义气的。

站开了!”

太师发手,一声雷鸣,振动山岳。

且说遁的三将,一时揉眉擦眼:

邓天君不见了金墙;

张天君不见了大海;

陶荣不见了大林。

三将走马回山,只见辛环站在那穿红的道人傍边。

邓忠大怒,声若巨雷,叫:

“贤弟,与吾拿住那妖道!”

话还未了,张、陶二将齐叫:

“拿妖道!”

也不知闻太师性命如何?

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四十一回-译文

听说太师领兵攻打西岐,诗云:太师领兵离开故商,西风飒飒吹送斜阳。君主因为政治混乱百姓多难,臣子为了表达忠诚命丧战场。

只知道离去的日子,哪里知道还会回来,只知道兴盛的时候,哪里知道会灭亡。四位将领也随军出征战死,让人多次想起商汤。

再说魔礼红不见了珍珠伞,无心整理军情。突然有人报告:‘有将在辕门挑战。’四位将领听说后,立刻点兵出营迎战;见到一位将领骑着玉麒麟而来。

只见他如何打扮,有赞诗为证:悟道高山十六春,仙传道术最通灵。潼关曾救生身父,莫耶宝剑斩陈桐。束发金冠飞烈焰,大红袍上绣团龙,连环砌就金锁铠,腰下绒绦左右分。两柄银锤生八楞,稳坐走阵玉麒麟。奉命特来收四将,西岐城外立头功。旗开拱手黄天化:‘封神榜’上丙灵公。

魔礼青看到一位小将,骑着玉麒麟,来到阵前问道:‘来者是谁?’黄天化回答说:‘我不是别人,是开国武成王的长子黄天化;现在奉姜丞相的命令,特地来捉拿你。’魔礼青大怒,挥舞长枪,迈步向前挑战黄天化。黄天化手持锤子迎面相还。

步战和骑战交战,一场大战。只见:战鼓震天雷,锣声催动两军。红旌旗如烈火,将军威风八面。这一个舍命而安社稷;那一个拼残生欲正华夷。从来未见将军如此战斗,如今枪对锤。

话说魔礼青大战黄天化,两兽相斗,枪锤并举,不到二十回合,魔礼青便用白玉金刚镯,一道霞光打下,正中黄天化后心。黄天化被打得金冠倒飞,从马上跌落。

魔礼青正要取首级,哪咤大喊:‘不要伤害我的道兄!’驾着风火轮冲到阵前,救了黄天化。哪咤与魔礼青大战,双枪齐发,杀得天昏地暗。魔礼青两次用金刚镯打哪咤。哪咤也把乾坤圈抛起。

乾坤圈是金的,金刚镯是玉的,金打玉,打得粉碎。魔礼青、魔礼红一起大喊:‘好哪咤!打碎我们的宝物,这笔仇恨怎么消?’一起动手。哪咤见势不妙,急忙退入西岐城。

魔礼海正要使用琵琶,哪咤已经进城。魔礼青进入营帐,看到失去了金刚镯,闷闷不乐。

再说黄天化被金刚镯打死了。黄飞虎痛哭说:‘没想到刚进入西岐,还没安顿下来,竟然被打死!’非常伤心。只能把天化的尸体停在相府门前。子牙也很不高兴。

忽然有人报告进府:‘丞相,有一位道童求见。’子牙下令:‘请他进来。’道童到殿前跪拜。子牙问:‘从哪里来的?’童子说:‘弟子是紫阳洞道德真君派弟子来背师兄黄天化回山。’子牙非常高兴。

白云童子把黄天化背回,放到紫阳洞门前放下。道童进洞回复说:‘师兄已经背回来了。’真君出洞,看到天化脸色苍白,不说话,闭着眼睛。

真君命令童子取水来,将丹药化开,用剑撬开他的嘴,将药灌入,随后进入体内。不到一个时辰,黄天化已经复活,眼睛睁开,看到师父在旁边,天化说:‘弟子怎么在这里见到师父?’真君说:‘好畜生!下山吃荤,这是罪之一;变装忘本,这是罪之二。若不是看在子牙的面子上,我决不会救你!’黄天化跪拜。

真人取出一物,递给天化,说:‘你快去西岐,再会魔家四将,可以立大功。我不久也要下山。’黄天化辞别师父,借土遁前来,片刻便到西岐,落下遁光,来到相府。

门官急忙报告。子牙下令:‘请他到殿前。’黄天化把师父的话说了一遍。飞虎非常高兴。次日,黄天化骑着玉麒麟出城,点名要和魔家四将决战。

军政司报告:‘黄天化请战。’魔家四将听说后,急忙出营。见到黄天化精神抖擞,大喊:‘今日定要分出胜负!’魔礼青挥舞长枪冲来。黄天化迅速迎击。

两兽相斗,一场大战。不到三五回合,黄天化便撤退。魔礼青随后追赶。黄天化回头一看,见魔礼青追来,放下双锤,取出一幅锦囊,打开看时,只见长七寸五分,放出华光,火焰夺目,名叫‘攒心钉’。

黄天化手握此钉,回手一抛;这钉如稀世珍宝,一道金光从掌中飞出。只见:此宝今番出紫阳,炼成七寸五分长,玄中妙法真奇异,收伏魔家四大王。

话说黄天化发出攒心钉,正中魔礼青前心,钉子穿心而过。只见魔礼青大喊一声,倒在地上。

魔礼红见兄长被打倒在地,心中大怒,急忙拿起方天戟,紧紧追赶。黄天化收回钉子,再次打来。魔礼红躲闪不及,又中前心。这钉子见心即过,发出一声响,倒在地上。

魔礼海大喊:‘小畜生!你用什么东西伤了我的两位兄长?’急忙出来时,早被黄天化连发此钉,又将魔礼海打中。也是四天王命该如此,正遇丙灵公,这是天意。

只见魔礼寿见三位兄长死于非命,心中非常愤怒,急忙走出,从豹皮囊里拿出花狐貂,想要伤害黄天化。不知这花狐貂是杨戬变化的,藏在豹皮囊里,魔礼寿伸手去拿这东西,不知杨戬张开嘴,等魔礼寿的手伸到花狐貂嘴里,被花狐貂一口咬下,只留下一个骨头,痛得难以忍受!又被黄天化一钉打来,正中胸前。

可怜啊!正是:治世英雄成何济,封神台上把名标。

话说黄天化打死魔家四将,正要取首级,忽然看到豹皮囊中一阵风过,只见花狐貂化为一人,是杨戬。黄天化认不出杨戬,天化问:‘变成人形的是谁?’杨戬回答:‘我是杨戬。姜师叔有命在此,作为内应。现在看到兄长连克四将,正应上天之兆。’

正说话间,只见哪咤驾着风火轮赶来,对黄天化、杨戬说:‘二位兄长立了大功,我非常高兴。’三人互相庆贺,一起进城到相府内,来见子牙。三人将用钉子打死四将,杨戬受伤的事情,说了一遍。

子牙非常高兴,下令将四将斩首示众。

话说魔家人马逃回关内,沿途上报给汜水关的韩荣。韩荣听到报告后非常惊讶,说:‘姜尚在西周用兵如此厉害!’心里非常着急;于是写下告急的奏章,星夜兼程赶到朝歌去。

再说闻太师在相府里闲坐,听到报告说:‘游魂关的窦荣屡次战胜东伯侯。’忽然又有人报告:‘三山关的邓九公有女儿邓婵玉连胜南伯侯,现在已经退兵。’闻太师非常高兴。接着又报告:‘汜水关的韩荣有消息。’太师命令:‘叫他进来。’来人将文书呈上。太师拆开一看,见魔家的四位将领都被杀死了,他拍案大怒,说:‘谁料到四位英勇的将领,都死在了西岐,姜尚有什么本领,能侮辱朝廷的将领!’闻太师瞪大了眼睛,眼中白光有二尺远;气得三尸神暴躁,七窍内生烟。他自言自语道:‘好吧!如今东南两处,已经渐渐平定,明天我要面见君王,必须亲自出征,才能战胜敌人。’当天就写好了奏章。第二天朝贺时,将出征的奏章献给纣王。

纣王说:‘太师要讨伐西岐,就由我代劳。’命令左右:‘快去发黄旄、白钺,让太师可以专征伐。’太师选择吉日,祭祀宝纛旗旛。纣王亲自为太师饯行,满斟一杯酒,递给闻太师。太师接过酒杯,跪下奏道:‘老臣此去,必能消灭反叛,使边境安宁。愿陛下言听计从,百事详察而行,不要让君臣隔绝,上下不通。我最多不超过半年,就会凯旋而归。’纣王说:‘太师此行,我毫不担忧,不久就会听到你的好消息。’命令准备黄旄、白钺,让闻太师起程。太师喝了几杯酒,纣王看着闻太师上马。那墨麒麟很久没有出战,今天闻太师要骑上它,却被墨麒麟叫了一声,跳了起来,把闻太师摔了下来。百官都大惊失色。左右侍从扶起太师。太师急忙整理衣冠。这时下大夫王变上前奏道:‘太师今天出征落马,实在是不祥之兆;可以再挑选其他将领出征。’太师说:‘大夫错了!作为人臣,将身体献给国家而忘记家庭,上马持枪而忘记生命,将军上战场,不死则伤;这是常理,何足为奇。大概这匹马很久没有出战,未曾演练,筋骨不能舒展,所以有这次失误。大夫不必再说了。’随后传令:‘点火起兵。’太师再次上马。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与君臣相见,只能带着默默的英魂带着血迹归来。太师一心为国为民,三年征伐。

用尽计谋扶持帝业,上天的征兆却不能实现。

话说闻太师率领三十万大军出了朝歌,渡过黄河,兵至渑池县。总兵官张奎迎接,行礼完毕。太师问:‘去西岐哪条路最近?’张奎回答说:‘去青龙关近二百里。’太师传令:‘去青龙关。’人马离开渑池县,前往青龙关。一路上旗帜飘扬,绣带飘舞,真是好一支部队!怎见得,有赞诗为证:

腾腾杀气滚征埃,隐隐红云映绿苔。十里止闻戈甲响,一座兵山出土来。

话说大军离开青龙关,一路上道路崎岖狭窄,只能容一两个骑兵并行,人马行走非常困难,跋涉更加险峻。闻太师看到这样的艰难情况,后悔不已。早知道这样,不如回到五关,会方便许多;现在反而耽误了行程。有一天,来到黄花山,只见一座大山。怎见得,有赞诗为证:

远观山,山青迭翠;近观山,翠迭青山。山青迭翠,参天松婆娑弄影;翠迭青山,靠峻岭逼陡悬崖。逼陡涧。绿桧影摇玄豹尾;峻悬崖,青松折齿老龙腰。望上看,似梯似磴;望下看,如穴如坑。青山万丈接云霄,斗涧鹰愁侵地户。此山:到春来如火如烟,到夏来如蓝如翠,到秋来如金如锦,到冬来如玉如银。到春来,怎见得如火如烟:红灼灼夭桃喷火,绿依依弱柳含烟。到夏来,怎见得如蓝如翠:雨来苍烟欲滴,月过岚气氤氲。到秋来,怎见得如金如锦:一攒攒,一簇簇,俱是黄花吐瑞;一层层,一片片尽是红叶摇风。到冬来,怎见得如玉如银:水愰愰冻成千块玉;雪蒙蒙堆栈一银山。山径崎岖,难进难出;水回曲折,流去流来。树梢上生生不已,鸟啼时韵致悠扬。正是:观之不舍,乐坐忘归。有诗为证:

一山未过一山迎,千里全无半里平,莫道牧童遥指处,只看图画不堪行。

话说闻太师看到这座山险峻险恶,就下令安顿人马,催促打开墨麒麟,自己上山来观看。看到有一片平坦的地方,就像一个战场。太师感叹道:“好一座山啊!如果朝歌平静,老夫就来黄花山避静消遣,那该有多快乐!”又看到郁郁葱葱的翠竹,古老的树木和高的松树,观赏不尽。正在观赏这座山的风景,忽然听到身后一声锣响,太师急忙勒住坐骑,原来是山下的人在布阵;布的是长蛇阵,阵头一员大将,脸色像蓝靛,头发像朱砂,上下獠牙,身穿金甲,红袍,骑黑马,手持开山斧。闻太师贪看布阵,不知不觉被山下士兵看见:闻太师身穿红袍,骑着一头野兽,用两根金鞭,偷看阵势。士兵竟然不走阵,来报告主将:“启禀大王千岁:山上有一人探看我们的营寨。”那人一听,抬头一看,大怒,立刻命令退阵,一夹马,那马飞上山来。闻太师看见一员大将飞来,觉得此人英雄了得,十分勇猛,心中大喜:“收得此人,去征伐西岐,正是用人之际。”心里正在犹豫,忽然那马已到面前,只见来将大声喝道:“你是何人?好大胆!敢来探看我们的营寨!”闻太师说:“贫道觉得这座山幽静,想要在这里建一座茅庵,早晚读一两卷《黄庭》;不知将军是否同意?”来人大怒,骂道:“好妖道!”催马摇斧,飞来直取。闻太师用金鞭急忙抵挡。鞭斧相交,勇猛地在高山之上激战。闻太师征战多年,不知见过多少英雄豪杰,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见这位将领使的斧头也有些本领:“等我收服此人,去西岐,虽然没有大的成就,也能有小收获。”太师拨马向东走去。那人追来。闻太师听到身后铃声响亮,用金鞭一指,平地出现一道金墙,把这位大将围住,用金遁术将他遁走。太师依旧回到山上,下了战马,靠在松树和石头上坐下。太师看到有几道杀气隐藏在山中,默默无言。不提。

且说小校报告上山来:“启禀二位千岁:有一位穿红袍的道士,把大千岁引入一片黄气之中,就消失了。”两位将领急忙问报告的士兵:“现在在哪里?”小校回答说:“现在就在山上坐着。”两位将领大怒,立刻上马持兵器,众士兵齐声呐喊,杀上山来。闻太师看见,慢慢地上了墨麒麟,用金鞭一指,大声呼喊:“两位将领慢来!”两位将领看到闻太师是三只眼的道士,也感到惊讶,于是上前喝道:“你是何人,敢在此行凶,把我的兄长摄到了哪里?好好把他送还,饶你不死!”闻太师说:“刚才那位蓝脸的,无知触怒了我,被我一鞭打死了。你们二人又来做什么?我并无恶意,只是想在这里黄花山修炼,你们同意吗?”两位将领大怒,催马冲来,一个拿枪便刺,一个使双刀砍来。闻太师挥舞金鞭,冲杀在上下,三匹马交战在一起。闻太师勒转墨麒麟,往南边跑去。两位将领追来。太师用鞭一指,将张天君用水遁术遁走,将陶天君用木遁术遁走。──这一回是闻太师收服邓、辛、张、陶四位天君。──闻太师依旧坐在山坡上。且说士兵来报告辛天君。辛天君正在山后收粮食,忽然看到小士兵来报告:“二千岁,大事不好了!”辛环问:“有什么事?”小校说:“三位千岁,被一位道士打死了。”辛环听说,大叫一声:“气死我了!”急忙拿起锤钻,将胁下的双肉翅一夹,飞到空中。一阵风声响起,只听到半空中声音如雷鸣,飞到山上,大声呼喊:“好妖道!把我的兄弟打死了,岂能让你独自活着!”闻太师睁开中间的眼睛看时,看到这个形象十分凶恶,两只翅膀飞来。怎么见得,赞曰:

二翅空中响,头戴虎头冠,面如红枣色,顶上宝光寒,锤钻定天下,獠牙嘴上安,一怒无遮挡,飞来势若鸾。

话说闻太师看到后大喜:“真是奇异的豪杰!”那人照闻太师头顶上一锤打来。太师用鞭急忙抵挡。锤鞭交锋,勇猛无比,杀法精妙。太师一鞭遮掩,往东边走去。辛环大声呼喊:“妖道往哪里去?我来了!”一翅夹紧,立刻飞到头顶。他不知道闻太师有多大本领,任意行凶。闻太师自忖:“五遁之中,无法遁走此人。”于是用金鞭指着路边的一块山石,连指两三下,命令黄巾力士:“用这块山石把这人压下来!”力士得到命令,立刻将这块山石平空飞起,把辛环压在腰间。没想到闻太师:

玄中道术多奇异,倒海移山谈笑中。

刚才我用辛环压住了他,闻太师勒住了墨麒麟,举起鞭子照着辛环的头顶打来。辛环大声说:‘老师慈悲为怀!弟子不识得您的高贵身份,冒犯了您的威严,希望老师能宽恕我。如果还能活下来,我会感激不尽!’太师把鞭子放在辛环的头顶上说道:‘你不认识我。我不是道士,我是朝歌的闻太师。因为征伐西岐,路过这里,你那个蓝脸的人无缘无故来伤害我。你现在是想活下来,还是想死?’辛环大叫:‘太师老爷!我并不知道您会经过这座山,如果早知道,我应该远远地迎接您。冒犯了您的威严,我请求您宽恕我死罪。’太师说:‘既然你想活下来,我就赦免你。但是你必须在我的门下,去征伐西岐。如果你立了功,不会失去做官的福气。’辛环说:‘如果贵人愿意提拔我这个下级,我愿意听从您的指挥。’太师一指,黄巾力士就把山石掀开了;辛环站不起来,过了半天才能够站起来,然后跪倒在地上。闻太师把他扶起来。太师收留了辛环,才靠着松树和石头坐下。辛环站在一旁。闻太师问道:‘黄花山有多少人马?’辛环回答说:‘这座山方圆有六十里,聚集了超过一万人的喽啰,粮食和草料也很多。’太师不由得非常高兴。辛环跪下哀求说:‘来的那三位将领,希望太师老爷能一样宽恕他们。如果他们能活下来,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报答您的知遇之恩。’闻太师说:‘你还要他们来吗?’辛环说:‘虽然他们的名字各不相同,但感情上就像亲兄弟一样。’闻太师说:‘既然如此,你们也是有义气的人。站开点!’太师一挥手,一声雷鸣,山岳都为之震动。至于那三个逃走的将领,一时间揉着眼睛:邓天君不见了金墙;张天君不见了大海;陶荣不见了大林。三位将领骑马回到山上,只见辛环站在一个穿红衣服的道士旁边。邓忠大怒,声音像雷一样,叫道:‘贤弟,和我抓住那个妖道!’话还没说完,张、陶两位将领也一起叫道:‘抓住那个妖道!’我们不知道闻太师的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四十一回-注解

太师:在古代,太师通常是指辅佐皇帝的最高军事长官,这里指的是闻太师,即闻仲,他是商朝末年的重要将领。

西岐:西岐,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此处可能指闻太师征伐的目标。

乱政:指政府管理混乱,政策不当,导致社会不稳定。

摅忠:摅,意为抒发;忠,忠诚。摅忠即表达忠诚。

成汤:成汤是商朝的建立者,这里提到成汤,可能是在暗示商朝的辉煌和现在的衰败。

玉麒麟:玉麒麟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神兽,这里指黄天化骑的坐骑。

悟道:悟道通常指领悟道理,这里指悟道于高山的十六年。

莫耶宝剑:莫耶宝剑是一种传说中的宝剑,这里指魔礼红所使用的宝剑。

金冠:金冠是古代贵族或武将佩戴的头饰。

大红袍:大红袍是古代的一种官服,颜色为红色,象征尊贵。

团龙:团龙是一种图案,常用于装饰,象征权力和尊贵。

连环砌就金锁铠:指用金锁连成的铠甲,非常坚固。

绒绦:绒绦是一种用绒线编织的带子,这里指腰带。

银锤:银锤是一种武器,这里指魔礼红所持的武器。

黄天化:黄天化是姜子牙的弟子,武成王的长子,被封为武成王。

封神榜:封神榜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份名单,记载了被封神的人物。

丙灵公:丙灵公是黄天化的封号。

魔礼青:魔礼青是魔家四将之一,是商朝的将领。

白玉金刚镯:白玉金刚镯是一种宝物,具有强大的法力。

乾坤圈:乾坤圈是哪吒的宝物,具有强大的法力。

紫阳洞:紫阳洞是道德真君的修炼之地。

道德真君:道德真君是道教中的一位神仙,擅长炼丹术。

攒心钉:攒心钉是一种暗器,能够直接击中敌人的心脏。

花狐貂:花狐貂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动物,这里指杨戬变化的形态。

杨戬:杨戬是姜子牙的弟子,擅长法术和变化术。

魔家人马:指魔家的士兵和马匹,魔家可能是一个家族或部落的名称。

汜水关:古代关隘名,位于今河南省滑县东南,是古代军事要地。

韩荣:古代将领的名字,此处可能指汜水关的守将。

姜尚:即姜子牙,周朝的开国元勋,以军事才能著称。

朝歌:朝歌,古代商朝的都城,此处可能指闻太师的官职或势力范围。

闻太师:闻太师,古代小说或戏剧中的角色,通常指一位有权势的将领或官员。

相府:古代宰相的官邸,此处可能指闻太师的官邸。

东伯侯:古代分封制度下的地方诸侯,伯为侯爵的一种。

三山关:古代关隘名,位于今山东省境内。

邓九公:古代将领的名字,此处可能指三山关的守将。

邓婵玉:邓九公的女儿,此处可能指她在军事上的成就。

南伯侯:古代分封制度下的地方诸侯,伯为侯爵的一种。

黄旄、白钺:古代军事中使用的旗帜和兵器,黄旄代表军令,白钺代表死刑。

纣王: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以暴虐著称。

墨麒麟:墨麒麟,传说中的神兽,此处可能指闻太师的坐骑或象征物。

丹心:忠诚的心意,此处可能指闻太师忠诚于国家。

渑池县:古代县名,位于今河南省渑池县。

青龙关:古代关隘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张奎:古代将领的名字,此处可能指渑池县的守将。

旗旛:古代军旗,旛为旗帜的一种。

绣带:装饰用的带子,此处可能指旗帜上的装饰。

挡牌:古代战争中使用的防御工具。

狼铣:古代兵器,类似长矛。

大杆刀:古代兵器,类似长刀。

雁翎刀:古代兵器,类似短刀。

鍖金枪:古代兵器,鍖为古代的一种兵器。

点钢枪:古代兵器,点钢为古代的一种炼钢技术。

太阿剑:古代名剑,相传为春秋时期吴国干将、莫邪所铸。

昆吾剑:古代名剑,相传为春秋时期晋国赵武灵王所铸。

金装鐧:古代兵器,鐧为古代的一种兵器。

银镀鐧:古代兵器,镀为镀层技术。

画杆戟:古代兵器,戟为古代的一种兵器。

银尖戟:古代兵器,尖为戟的尖端。

开山斧:开山斧,一种重型武器,此处用来形容将领的武器。

宣花斧:古代兵器,宣为斧的一种形状。

拐子马:古代战争中使用的一种战术,以马为载体,进行灵活的攻击。

鹿角:古代战争中使用的防御工具,类似鹿的角。

连珠炮:古代战争中使用的一种炮,连续发射。

劫营:古代战争中的一种战术,突袭敌营。

戈甲:古代兵器和铠甲的总称。

鹰愁:形容山势险峻。

地户:古代指山的入口。

黄花山:黄花山,指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此处用来形容闻太师理想中的避静之地。

玄豹尾:形容松树摇曳的样子。

老龙腰:形容山势陡峭。

梯似磴:形容山势如梯。

穴如坑:形容山势如穴。

黄花:一种花卉,此处可能指山中的景色。

红叶:秋天树叶变红的现象,此处可能指山中的景色。

水愰愰: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

雪蒙蒙:形容雪覆盖的样子。

墨麒鳞:墨麒鳞,指一种神兽,此处用来形容闻太师的坐骑,具有神秘和强大的象征意义。

黄庭:黄庭,指道教修炼中的一种内丹修炼方法,此处用来表示闻太师想要修炼的道术。

长蛇阵:长蛇阵,古代战术中的一种阵型,以长蛇般的队形布阵,灵活多变。

金甲红袍:金甲红袍,指将领的战甲和袍服,此处用来形容将领的威武形象。

金鞭:金鞭,指闻太师使用的武器,具有法力,可以施展法术。

金遁:金遁,指道教中的一种法术,可以借助金元素的力量进行隐身或移动。

水遁:水遁,指道教中的一种法术,可以借助水元素的力量进行移动或隐身。

木遁:木遁,指道教中的一种法术,可以借助木元素的力量进行移动或隐身。

黄巾力士:黄巾力士,传说中的神力之人,此处可能指闻太师的部下或士兵。

玄中道术:玄中道术,指深奥的道教法术,此处用来形容闻太师所掌握的道术之高深。

倒海移山:倒海移山,指道教法术中的强大能力,可以移动山岳或引发海啸。

辛环:辛环,古代小说或戏剧中的人物,此处可能指一位士兵或将领。

道者:道者,指修道之人,此处可能指辛环所尊敬的长者或师傅。

天威:天威,指皇帝或高官的威严,此处可能指闻太师的威严。

腰玉:腰玉,古代官员佩戴的玉佩,此处可能指辛环得到赏赐或晋升的象征。

啸聚:啸聚,指聚集、结伙。

喽啰:喽啰,指小兵或士兵。

粮草:粮草,指粮食和草料,此处可能指辛环所部或闻太师所部所需物资。

大喜:大喜,非常高兴,此处可能指闻太师对辛环所提供情报的满意。

驽骀:驽骀,指马匹,此处可能指辛环愿意为闻太师效力。

义气:义气,指忠诚、仗义。

雷鸣:雷鸣,指雷声,此处可能指闻太师施展法术或力量的象征。

遁的三将:遁的三将,指逃走的三个将领,此处可能指辛环的朋友或同伴。

金墙:金墙,可能指邓天君的防御或防御物。

大海:大海,可能指张天君的防御或防御物。

大林:大林,可能指陶荣的防御或防御物。

贤弟:贤弟,对兄弟的尊称。

妖道:妖道,指邪恶的道士或修炼邪术的人。

性命如何:性命如何,询问对方的安危或生死状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四十一回-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一场紧张的冲突场面,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话,展现了辛环与闻太师之间的矛盾与和解,以及辛环对闻太师的敬畏与感激之情。

首句‘刚才把辛环压住了,闻太师勒转墨麒麟,举鞭照顶门上打来’生动地描绘了闻太师愤怒的神态和动作,‘压住’和‘举鞭’两个动作,形象地展现了太师的威严与辛环的无奈。

辛环的呼喊‘老师慈悲!’和‘弟子不识高明,冒犯天威,望老师救宥’表现出他的谦卑和求情的态度,同时也体现了古代门生对师傅的尊重。

‘你认不得我。吾非道者,我是朝歌闻太师是也’这句话揭示了闻太师的真正身份,同时也为辛环的冒犯找到了合理的解释,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你既欲生,吾便赦汝。只是要在吾门下,往征西歧。若是有功,不失腰玉之福’闻太师的条件性赦免,既表现了他的权谋,也显示了他对辛环的期望和利用。

辛环的‘若是贵人肯提拔下士,末将愿从麾下指挥’则展现了他的忠诚和对闻太师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明了他愿意为闻太师效力。

‘太师把鞭一指,黄巾力士将山石揭去’这一动作描写,不仅展现了闻太师的威能,也体现了他在辛环心中的威望。

辛环对三将的哀告‘前来三将,望太师老爷一例慈悲赦宥’以及闻太师的回应‘你还要他来?’‘既然如此,你等也是有义气的’等对话,体现了古代江湖中人与人之间的义气与江湖道义。

‘太师发手,一声雷鸣,振动山岳’这一场景描写,将闻太师的威能进一步放大,同时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增添了悬念。

最后一句‘且看下回分解’则预示着故事还将继续发展,留下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期待。整段古文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对话,将一场紧张的对峙和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四十一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531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