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六十八回

作者: 许仲琳,明代文学家和小说家,著有《封神演义》一书。关于《封神演义》的具体作者,有学者认为可能是许仲琳,或许是民间口头传承的集体创作,后期经过整理成书。许仲琳的作品《封神演义》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宗教和历史元素,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作品之一。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封神演义》是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创作的神话小说,以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为背景,讲述了许多神仙、英雄、妖怪的故事,特别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商朝的过程。本书的核心情节是周朝的建立与商纣王的灭亡,其中穿插了大量的神仙、妖魔以及人物的封神故事。全书充满了神话和幻想元素,通过塑造许多英雄人物,如姜子牙、哪吒、杨戬等,展现了忠诚、勇敢、智慧等美德。故事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并以战斗、谋略、道德冲突等为主要内容,呈现出强烈的戏剧性。作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之一,《封神演义》不仅在文学上影响深远,也对后世的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六十八回-原文

首阳山夷齐阻兵

诗曰:

首阳芳躅为纲常,欲树千秋叛逆防。

数语唤回人世梦,一身表率死生光。

求仁自是求仁得,义士还从义士扬。

读罢史文犹自泪,空留齿颊有余香。

话说清虚道德真君见黄天化来问前程归着,欲说出所以,恐他不服;欲不说明自,又恐他误遭陷害。

真君没奈何,只得将前去机关作一偈,听凭天命。

真君作偈曰:

“逢高不可战,遇能即速回。

金鸡头上看,蜂拥便知机。

止得功为首,千载姓名题。

若不知时务,防身有难危。”

道人作罢偈,黄天化年少英堆,那里放在心上。

只见土行孙也来问惧留孙。

惧留孙也知土行孙不好,他还进得关,死于张奎之手,也只得作一偈与土行孙存验,偈曰:

“地行道术既能通,莫为贪嗔错用功。

撺出一獐咬一口,崖前猛兽带衣红。”

惧留孙作罢偈,土行孙谢过师尊。

且说众仙与子牙作别,各回山岳而去。

子牙同武王、众将进西岐城。

武王回宫;子牙回帅府;大小众将俟候三日后,下教场听点。

子牙次日作本谢恩,上殿来见武王。

姜子牙金幞头、大红袍、玉带,将本呈上。

只见上大夫散宜生接本,展于御案上。

子牙俯伏奏曰:“姜尚何幸,蒙先王顾聘,未效涓埃之报,又蒙大王拜尚为将,知遇之隆,古今罕及。

尚敢不效犬马之力,以报深恩也!今特表请驾亲征,以顺天人之愿。”

武王曰:“相父此举,正合天心。”

忙览表:

“大周十三年,孟春月,扫荡成汤天宝大元帅姜尚言:伏以观时应变,固天地之气运;杀伐用张,亦神圣之功化。

今商王受不敬上天,荒淫不德,残虐无辜,肆行杀戮,逆天征伐,天愁民怨,致我西土十载不安;仰仗天威,自行殄灭。

臣念此艰难之久,正值纣恶贯盈之时。

天下诸侯,共会孟津。蒙准臣等之请,许以东征。

万姓欢腾,将士踊跃。

臣不胜感激,日夜祗惧:才疏德薄,恐无补报于涓埃;佩服王言,实有惭于节钺。

特恳大王,大奋干刚,恭行天讨,亲御行营,托天威于咫尺,措全胜于前筹,早进五关,速会诸侯,观政于商。

庶几天厌其秽,独夫授首,不独泄天人之愤,实于汤为有光。

臣不胜激切惓望之至!谨具表以闻。”

武王览完表,问曰:“相父此兵何日起程?”

子牙曰:“老臣操演停当,谨择吉日,再来请驾起程。”

武王传左右:“治宴与相父贺喜。”

君臣共饮。

子牙谢恩出朝。

次日,子牙下教场看操,过名点将。

子牙五更时分至教军场,升了将台。

军政司辛甲启元帅:“放炮竖旗,擂鼓点将。”

子牙暗思:“今人马有六十万,须用四个先行方有协助。”

子牙命军政司:“令南宫适、武吉、哪咤、黄天化上台来。”

辛甲领令,令四将上台打躬。

子牙曰:“吾兵有六十万,用你四将为先行,挂左、右、前、后印。

你等各拈一阄,自任其事,毋得错乱。”

四将声喏,子牙将四阄与四将各自拈认:黄天化拈着是头队先行;南宫适是左哨;武吉是右哨;哪咤是后哨。

子牙大喜。

令军政官簪花挂红,各领印信。

四将饮过酒,谢了元帅。

子牙又令杨戬、土行孙、郑伦各拈一阄,作三军督粮官。

杨戬是头运;土行孙是二运;郑伦是三运。

子牙令军政官取督粮印付与三将,俱簪花挂红,各饮三杯喜酒,三将下台。

子牙令军政官取点将簿,先点:

黄飞虎、黄飞彪、黄飞豹、黄明、周纪、龙环、吴谦、黄天禄、黄天爵、黄天祥、辛免、太颠、闳夭、祁恭、尹勋周之四贤、八俊;

毛公遂、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姬叔干、姬叔坤、姬叔康、姬叔正、姬叔启、姬叔伯、姬叔元、姬叔忠、姬叔廉、姬叔德、姬叔美、姬叔奇、姬叔顺、姬叔平、姬叔广、姬叔智、姬叔勇、姬叔敬、姬叔崇、姬叔安──文王有九十九子,雷震子乃燕山所得,共为百子。

文王有四乳,二十四妃,生九十九子,有三十六殿下习武,因纣王屡征西岐,阵亡十六位。

又有归将降佐:邓九公、太鸾、邓秀、赵升、孙焰红、晁田、晁雷、洪锦、季康、苏护、苏全忠、赵丙、孙子羽。

女将二员:龙吉公主、邓婵玉。

话说子牙点将已毕,传令:“令黄飞虎上台。”

子牙曰:“成汤虽是气数已尽,五关之内必有精奇之士,不可不防备。

当战者战,当攻者攻,其间军士须要演习阵图,方知进退之法,然后可破敌人。”

随令军政官抬十阵牌放在台上:

一字长蛇阵;

二龙出水阵;

三山月儿阵;

四门斗底阵;

五虎巴山阵;

六甲迷魂阵;

七纵七擒阵;

八卦阴阳子母阵;

九宫八卦阵;

十代明王阵;

天地三才阵;

包罗万象阵。

子牙曰:‘此阵俱按六韬之内,精演停当,军士方知进退之方。黄将军与邓将军、洪将军,你三位走一字长蛇阵。听炮响变以下诸阵,毋得错乱。’

三将领令下台走此阵。

正行之际,子牙传令:‘点炮,化六甲迷魂阵。’竟不能齐。

子牙看见,把三将令上台来,教之曰:‘今日东征,非同小可,乃是大敌;若士卒教演不精,此是主将之羞,如何征伐!三位须是日夜操练,毋得怠玩,有乖军政。’

三将领令下台,用心教习。

子牙传令:‘散操。众将打点,收拾东征。’

翌日,子牙朝贺武王毕,子牙奏曰:‘人马军粮皆一应齐备,请大王东行。’

武王问曰:‘相父将内事托与何人?’

子牙曰:‘上大夫散宜生可任国事,似乎可托。’

武王又曰:‘外事托与何人?’

子牙曰:‘老将军黄滚历练老成,可任军国重务。’

武王大喜:‘相父措处得宜,使孤欢悦。’

武王退朝,入内宫见太姬,曰:‘上启母后知道:今相父姜尚会诸侯于孟津,孩儿一进五关,观政于商,即便回来,不敢有乖父训。’

太姬曰:‘姜丞相此行,决无差失。孩儿可一应俱依相父指挥。’

吩咐宫中治酒,与武王饯行。

翌日,子牙把六十万雄师竟出西岐。

武王亲乘甲马,率御林军来至十里亭。

只见众御弟排下九龙席,与武王、姜元帅饯行。

众弟进酒武王与子牙用罢,乘吉日良辰起兵。

此正是纣王三十年三月二十四日。

起兵点起号炮,兵威甚是雄壮。

怎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征云蔽日隐旌旗,战士横戈纵铁骑。

飞剑有光来紫电,流星斜挂落金藜。

将军猛烈堪图画,天子威仪异所施。

漫道吊民来伐罪,方知天地果无私。

话说大势雄兵离了西岐,前往燕山,一路而来,三军欢悦,百倍精神。

行过了燕山,正往首阳山来。

大队人马正行,只见伯夷、叔齐二人,宽衫、博袖、麻履、丝绦,站立中途,阻住大兵;大呼曰:‘你是那里去的人马?我欲见你主将答话。’

有哨探马报入中军:‘启元帅:有二位道者欲见千岁并元帅答话。’

子牙听说,忙请武王并辔上前。

只见伯夷、叔齐向前稽首曰:‘千岁与子牙公,见礼了。’

武王与子牙欠身曰:‘甲冑在身,不能下骑。二位阻路,有何事见谕?’

夷、齐曰:‘今日主公与元帅起兵往何处去?’

子牙曰:‘纣王无道,逆命于天,残虐万姓,因奴正士,焚炙忠良,荒淫不道,无辜吁天,秽德彰闻。惟我先王,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命我先王肃将天威,大勋未集。惟我西周诞及多方,肆予小子,恭行天之罚。今天下诸侯一德一心,大会于孟津,我武维扬,侵于之疆,取彼凶残,杀伐用张,于汤有光。此予小子不得已之心也。’

夷、齐曰:‘臣闻‘子不言父过,臣不彰君恶’。故父有诤子,君有诤臣。只闻以德而感君,未闻以下而伐上者。今纣王,君也,虽有不德,何不倾城尽谏,以尽臣节,亦不失为忠耳。况先王以服事殷,未闻不足于汤也。臣又闻‘至德无不感通,至仁无不宾服’。苟至德至仁在我,何凶残不化为淳良乎!以臣愚见,当退守臣节,体先王服事之诚,守千古君臣之分,不亦善乎。’

武王听罢,停骖不语。

子牙曰:‘二位之言虽善,予非不知;此是一得之见。今天下溺矣,百姓如坐水火,三纲已绝,四维已折,天怒于上,民怨于下,天翻地覆之时,四海鼎沸之际。惟天矜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况夫天已肃命于我周,若不顺天,厥罪惟均。且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今予必往。如逆天不顺,非予先王有罪,惟予小子无良。’

子牙左右将士欲行,见伯夷、叔齐二人言之不巳,心上甚是不快。

夷、齐见左右俱有不豫之色,众人挟武王、子牙欲行,二人知其必往,乃跪走于马前,揽其辔,谏曰:‘臣受先王养老之恩,终守臣节之义,不得不尽今日之心耳。今大王虽以仁义服天下,岂有父死不葬,援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伐君,可谓忠乎?臣恐天下后世必有为之口实者。’

左右众将见夷、齐叩马而谏,军士不得前进,心中大怒,欲举兵杀之。

子牙忙止之曰:‘不可。此天下之义士也。’

忙令左右扶之而去,众兵方得前进。

──后伯夷、叔齐入首阳山,耻食周粟,采薇作歌,终至守节饿死。

至今称之,犹有余馨。

此是后事。不表。

且说子牙大势雄师离了首阳山,往前正发。

正是:

腾腾杀气冲霄汉,簇簇征云盖地来。

子牙人马行至金鸡岭。

岭上有一支人马,打两杆大红旗,驻札岭上,阻住大兵。

哨马报至军前:‘启元帅:金鸡岭有一支人马阻住,大军不能前进,请令定夺。’

子牙传令:‘安下行营。’

升帐坐下,着探事军打探:‘是那里人马在此处阻军?’

话犹未了,只见左右来报:‘有一将请战。’

子牙不知是那里人马,忙传令问:‘谁人见阵走一遭?’

有左哨先行南宫适上帐应声曰:‘末将愿往。’

子牙曰:‘首次出军,当宜小心。’

南宫适领令上马,炮声大振,一马走出营前。

见一将幞头铁甲,乌马长枪。

怎见得,有赞为证,赞曰:

将军如猛虎,战骑可腾云。

铁甲生光艳,皂服衬龙文。

赤胆扶真主,忠肝保圣君。

西岐来报效,赶驾立功勋。

子牙逢此将,门徒是魏贲。

南宫适问曰:“你是那里无名之兵,敢阻西岐大军?”

魏贲曰:“你是何人?往那里去?”

南宫适答曰:“俺元帅奉天征讨而伐成汤,你敢大胆粗心,阻吾大队人马!”

大喝一声,舞刀直取。

此将手中枪赴面交还。

两马相交,刀枪并举,战有三十回合。

南宫适被魏贲直杀得汗流脊背,心下暗思:“才出兵至此,今日遇这员大将,若败回大营,元帅必定见责。”

南宫适心上出神,不堤防被魏贲大喝一声,抓住南宫适的袍带,生擒过马去。

魏贲曰:“吾不伤你性命,快请姜元帅出来相见。”

又把南宫适放回营来。

军政官报入中军:“南宫适听令。”

子牙传令:“令来。”

南宫适上帐,将“被擒放回,请元帅定夺”说了一遍。

子牙听得大怒曰:“六十万人马,你乃左哨首领官,今一旦先挫吾锋,你还来见我?”

喝左右:“绑出辕门,斩讫报来!”

左右随将南宫适推出辕门来。

魏贲在马上,见要斩南宫适,在马上大叫曰:“刀下留人!只请姜元帅相见,吾自有机密相商!”

军政官报入帐中:“启老爷:那人在辕门外,叫‘刀下留人,请元帅答话,自有机密相商。’”

子牙大骂:“匹夫擒吾将而不杀,反放回来,如今又在辕门讨饶!速传令摆队伍出行营!”

炮声响处,大红宝纛旗摇,只见辕门下一对对都是红袍金甲,英雄威猛,先行官骑的是玉麒麟,纠纠杀气;哪咤登风火轮,昂昂眉宇;雷震子蓝面红发,手执黄金棍;韦护手捧降魔杵,俱是片片云光。

正是:

盔山甲海真威武,一派天神滚出来。

话说子牙在四不相上问曰:“你是谁人,请吾相见?”

魏贲见子牙威仪整饬,兵甲鲜明,知其兴隆之兆,乃滚鞍下马,拜伏道傍,言曰:“末将闻元帅天兵伐纣,特来麾下,欲效犬马微劳,附功名于竹帛耳。因未见元帅真实,末将不敢擅入。今见元帅士马之精,威令之严,仪节之盛,知不专在军威而在于仁德也。末将敢不随鞭坠镫,共伐此独夫,以泄人神之愤耶。”

子牙随令进营。

魏贲上帐,复拜在地曰:“末将幼习枪马,未得其主,今逢明君与元帅,乃魏贲不负数载功夫耳。”

子牙大喜。

魏贲复跪而言曰:“启元帅:虽然南将军一时失利,望元帅怜而赦之。”

子牙曰:“南宫适虽则失利,然既得魏将军,反是吉兆。”

传令:“放来。”

左右将南宫适放上帐来。

南宫适谢过子牙。

子牙曰:“你乃周室元勋,身为首领,初阵失机,理当该斩;奈魏贲归周,乃先凶而后吉。虽然如此,你可将左哨先行印与魏贲,你自随营听用。”

实时将魏贲挂补了左哨。

彼时南宫适交代印绶毕。

子牙传令起兵。

不表。

且说只因张山阵亡,飞报至汜水关,韩荣已知子牙三月十五日金台拜将,具本上朝歌。

那日微子看本,知张山阵亡,洪锦归周,忙抱本入内庭,见纣王,具奏张山为国捐躯。

纣王大骇:“不意姬发猖獗至此!”

忙传旨意,鸣钟鼓临殿。

百官朝贺。

纣王曰:“今有姬发大肆猖獗,卿等有何良谋可除西土大患?”

言未毕,班中闪出中大夫飞廉,俯伏奏曰:“姜尚乃昆仑左术之士,非堂堂之兵可以擒剿,陛下发诏,须用孔宣为将。他善能五行道术,庶几反叛可擒,西土可剿。”

纣王准奏,遣使命持诏往三山关来,一路无词。

正是:

使命马到传飞檄,九重丹诏凤衔来。

话说使命官至三山关传:“接旨意。”

孔宣接至殿上。

钦差官开读诏旨。

孔宣跪听宣读:

“诏曰:天子有征伐之权,将帅有阃外之寄。今西岐姬发大肆猖獗,屡挫王师,罪在不赦。兹尔孔宣,谋术两全,古今无两,允堪大将;特遣使赍尔斧、钺、旌旗,特专征伐。务擒首恶,剿灭妖人,永清西土,尔之功在社稷,朕亦与有荣焉。朕决不惜茅土之封,以赉有功。尔其钦哉!故兹尔诏。”

孔宣拜罢旨意,打发天使回朝歌,连夜下营,整点人马,共有十万。

即日拜宝纛旗,离了三山关,一路上晓行夜住,饥餐渴饮。

在路行程,也非一日。

那日探马报入中军:“有汜水关韩荣接元帅。”

孔宣传令:“请来。”

韩荣至中军打躬:“元帅此行来迟了。”

孔宣曰:“为何迟了?”

韩荣曰:“姜子牙三月十五日金台拜将,人马已出西岐了。”

孔宣曰:“料姜尚有何能!我此行定拏姬发君臣解进朝歌。”

吩咐:“可速开关。”

把人马催动前往西岐大道而来。

不一日,至金鸡岭。

哨探马来报:“金鸡岭下周兵已至,请令定夺。”

孔宣传令:“将大营驻札岭上阻住周兵。”

不知胜负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六十八回-译文

首阳山上的夷齐阻止了军队。

诗中说:首阳山上的美景成为纲常的象征,想要树立千秋叛逆的防范。几句话唤回人世间的梦境,一身典范的光辉照耀生死。追求仁德自然能获得仁德,义士也会因义士而扬名。读完史书还忍不住流泪,只留下齿颊间余香。

清虚道德真君见黄天化来询问前程,想要告诉他,但又怕他不服;想要不告诉他,又怕他误入陷阱。真君无奈,只得将前去的机密编成一首偈语,听天由命。真君作偈曰:遇到高地不要战,遇到能者就速回。金鸡头上观察,蜂拥而来就知道时机。只求功名在首位,千载姓名被记载。若不知时务,防身会有危险。

道人说完偈语,黄天化年轻气盛,根本没放在心上。只见土行孙也来问惧留孙。惧留孙也清楚土行孙的性子,他进得关,却被张奎杀死,也只得为土行孙编一首偈语,偈语曰:地行道术虽然通,不要因为贪嗔而错用功。引出一只獐子咬一口,崖前的猛兽身上带红衣。

惧留孙说完偈语,土行孙向师傅道谢。再说众仙与子牙告别,各自回到山中。子牙与武王、众将进入西岐城。武王回宫,子牙回帅府;众将等待三天后,到教场听点。子牙第二天上本谢恩,上殿见武王。姜子牙戴着金幞头,穿着大红袍,系着玉带,将本呈上。只见上大夫散宜生接过本子,展现在御案上。子牙跪拜奏曰:姜尚有幸,蒙先王聘请,未能报答点滴恩情,又蒙大王封我为将,知遇之恩,古今罕见。我敢不效犬马之力,以报答深恩!现在特表请大王亲自出征,以满足天意和民心。武王说:相父此举,正合天意。

武王急忙查看奏章:大周十三年,孟春月,扫荡成汤天宝大元帅姜尚言:根据时势变化,巩固天地之气运;杀伐有度,也是神圣之功化。如今商王受不敬上天,荒淫无德,残暴无辜,肆意杀戮,逆天征伐,天愁民怨,导致我国西土十载不安;依靠天威,自行消灭。我想这个艰难已经很久了,正是纣王罪恶滔天之时。天下诸侯,共同在孟津聚会。承蒙大王准许我们的请求,允许我们东征。万民欢腾,将士踊跃。我非常感激,日夜惶恐:才能浅薄,德行不足,恐怕对国家无补;佩服大王的话,实在有愧于手持节钺。特恳请大王,大力施展刚猛之力,恭敬地执行天命,亲自率领军队,将天威寄托在眼前,把全面胜利放在眼前,早日进入五关,迅速会合诸侯,观察商朝政治。希望天意能厌弃纣王的罪恶,独夫民贼授首,不仅发泄天意和民心的愤怒,实际上也是对商汤的光辉。

武王看完奏章,问曰:相父,这支部队何时起程?子牙说:老臣操练停当,谨选吉日,再来请大王起程。武王传令左右:为相父设宴庆祝。君臣共饮。子牙谢恩出朝。次日,子牙下教场观看操练,点名点将。子牙五更时分到教军场,登上将台。军政司辛甲启奏元帅:放炮竖旗,擂鼓点名。子牙暗想:现在人马有六十万,必须用四个先锋才有协助。

子牙命令军政司:让南宫适、武吉、哪吒、黄天化上台。辛甲领命,令四将上台行礼。子牙说:我军有六十万,用你们四将为先锋,挂左、右、前、后印。你们各自抽签决定,各自负责,不要混乱。四将答应,子牙将四签分别交给四将,让他们各自抽签:黄天化抽到的是头队先锋;南宫适是左哨;武吉是右哨;哪吒是后哨。子牙非常高兴。命令军政官簪花挂红,各自领取印信。四将饮酒谢过元帅。子牙又命令杨戬、土行孙、郑伦各自抽签,担任三军督粮官。杨戬是头运;土行孙是二运;郑伦是三运。子牙命令军政官取来督粮印信交给三位将领,他们都簪花挂红,各自饮了三杯喜酒,三位将领下台。

子牙命令军政官取来点名簿,首先点名:黄飞虎、黄飞彪、黄飞豹、黄明、周纪、龙环、吴谦、黄天禄、黄天爵、黄天祥、辛免、太颠、闳夭、祁恭、尹勋周之四贤、八俊;毛公遂、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姬叔干、姬叔坤、姬叔康、姬叔正、姬叔启、姬叔伯、姬叔元、姬叔忠、姬叔廉、姬叔德、姬叔美、姬叔奇、姬叔顺、姬叔平、姬叔广、姬叔智、姬叔勇、姬叔敬、姬叔崇、姬叔安──文王有九十九子,雷震子是燕山所得,共有百子。文王有四乳,二十四妃,生九十九子,有三十六位王子习武,因为纣王多次征伐西岐,阵亡十六位。

又有归降的将领:邓九公、太鸾、邓秀、赵升、孙焰红、晁田、晁雷、洪锦、季康、苏护、苏全忠、赵丙、孙子羽。

女将两名:龙吉公主、邓婵玉。

话说子牙点名完毕,传令:让黄飞虎上台。子牙说:成汤虽然气数已尽,五关之内必有精英之士,不可不防备。该战的战,该攻的攻,军士们必须演习阵图,知道进退之法,然后才能打败敌人。随即命令军政官将十阵牌放在台上: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三山月儿阵;四门斗底阵;五虎巴山阵;六甲迷魂阵;七纵七擒阵;八卦阴阳子母阵;九宫八卦阵;十代明王阵;天地三才阵;包罗万象阵。

姜子牙说:“这个阵法都是按照《六韬》里面的内容来布置的,精心演练好了,士兵们才知道如何前进和后退。黄将军和邓将军、洪将军,你们三位走一字长蛇阵。听到炮声后变换成以下阵法,不要混乱。”三位将领接到命令后走下台去排阵。正在行进的时候,姜子牙传令:“点火炮,布置六甲迷魂阵。”结果三个人没有能够整齐地排列。姜子牙看到后,把三位将领叫上台来,教导他们说:“今天东征,不是小事,而是面对大敌;如果士兵们训练不精,这是主将的耻辱,怎么能去征伐!三位必须日夜操练,不能懈怠,不能违背军纪。”三位将领下台后,用心教导士兵。

姜子牙传令:“解散操练。众将准备,准备东征。”第二天,姜子牙向武王汇报完毕,姜子牙说:“人马和军粮都已经准备妥当,请大王出发。”武王问:“相父把国内事务托付给谁?”姜子牙说:“上大夫散宜生可以负责国事,似乎可以托付。”武王又说:“外交事务托付给谁?”姜子牙说:“老将军黄滚经验丰富,可以负责军国重务。”武王非常高兴:“相父处理得很好,让我很高兴。”武王退朝后,进入内宫见到太姬,说:“母亲知道:现在相父姜子牙在孟津召集诸侯,儿子闯过五关,观察政事于商,马上回来,不敢违背父亲的教诲。”太姬说:“姜丞相此行,一定不会有差错。儿子会完全按照相父的指挥行事。”吩咐宫中准备酒席,为武王饯行。

第二天,姜子牙带领六十万大军从西岐出发。武王亲自骑马,率领御林军来到十里亭。只见众位皇子排下九龙席,为武王和姜元帅饯行。众皇子敬酒,武王和姜子牙喝完后,选择吉日良辰起兵。这一天正是商朝纣王三十年三月二十四日。起兵时点燃号炮,军威非常雄壮。有诗为证,诗曰:征云蔽日隐旌旗,战士横戈纵铁骑。飞剑有光来紫电,流星斜挂落金藜。将军猛烈堪图画,天子威仪异所施。漫道吊民来伐罪,方知天地果无私。

话说大军离开西岐,前往燕山,一路上三军欢悦,士气百倍。过了燕山,正往首阳山来。大军行进中,只见伯夷、叔齐两人,穿着宽大的衣服,穿着麻鞋,站在路中间,挡住了大军;大声喊道:“你们是从哪里来的军队?我想见你们的主将说话。”有侦察兵报告中军:“报告元帅:有两位道士想要见千岁和元帅说话。”姜子牙听说后,急忙请武王和他并骑上前。只见伯夷、叔齐向前磕头说:“千岁和子牙公,请受礼。”武王和姜子牙欠身说:“我们穿着盔甲,不能下马。两位阻路,有什么事要告诉我们?”夷、齐说:“今天主公和元帅起兵去哪里?”姜子牙说:“纣王无道,违背天命,残害百姓,迫害忠良,荒淫无度,无辜呼天,恶行昭彰。只有我们先王,像日月一样照耀四方,显赫于西土,命令我们先王严肃天威,大功尚未完成。我们西周诞生了多方,让我这个小子恭敬地执行天罚。现在天下诸侯一心一德,大会于孟津,我们武王宣扬,侵犯他们的领土,消灭凶残,杀伐用兵,对商汤有光。这是我小子不得已的心情。

伯夷、叔齐说:“我听说‘子不言父过,臣不揭君恶’。所以父亲有诤子,君主有诤臣。只听说过用德行感动君主,没听说过以下犯上的人。现在纣王是君主,即使有不道德的地方,为什么不倾城尽谏,以尽臣节,也不失为忠臣。何况先王服侍殷,没听说有什么不足之处。我又听说‘至德无不感通,至仁无不宾服’。如果至德至仁在我们这里,有什么凶残不能变成善良的呢!以我愚见,应该退守臣节,体谅先王服侍的诚意,遵守千古君臣之分,不是很好吗?”武王听完后,停马不语。姜子牙说:“两位的话虽然好,我并非不知道;这是一种见解。现在天下已经陷入困境,百姓像坐在水火之中,三纲已绝,四维已折,天怒于上,民怨于下,天翻地覆之时,四海鼎沸之际。只有天怜悯百姓,百姓所愿,天一定会顺应。何况天已经命令我周,如果不顺应天命,罪责相同。而且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错,在我一人。现在我必须前往。如果违背天意,不顺民心,不是先王有罪,而是我小子无德。”姜子牙左右的将士想要出发,看到伯夷、叔齐二人说话不停,心中非常不快。夷、齐看到左右都有不悦的表情,众人强行拉着武王和姜子牙要走,二人知道他们一定要走,于是跪在马前,抓住马缰绳,劝阻说:“我们受先王养老之恩,必须坚守臣节,不得不在今天尽忠言。

左右众将看到夷、齐叩马而谏,士兵们无法前进,心中非常愤怒,想要杀掉他们。姜子牙急忙阻止说:“不可以。他们是天下的义士。”急忙命令左右扶他们离开,众兵才得以前进。后来伯夷、叔齐进入首阳山,以耻食周粟,采集薇草为食,最终坚守节操饿死。至今仍被称颂,仍有余香。这是后来的事情,不在此处描述。

且说姜子牙的大军离开首阳山,继续向前行进。正是:腾腾杀气冲霄汉,簇簇征云盖地来。

姜子牙的人马行至金鸡岭。岭上有一支军队,打着两面大红旗,驻扎在岭上,挡住了大军。侦察兵报告军前:“报告元帅:金鸡岭有一支军队挡住了,大军无法前进,请下令定夺。”姜子牙传令:“安营扎寨。”升帐坐下,派侦察兵打探:“这里是谁的军队?”话还没说完,只见左右来报:“有一员将领请求出战。”姜子牙不知道是哪里的军队,急忙传令问:“谁愿意去见阵?”有左哨先行南宫适上帐应声说:“末将愿意去。”姜子牙说:“首次出军,应该小心。”南宫适领命上马,炮声大作,一马走出营前。见到一位将军,戴着铁盔,穿着铁甲,骑着黑马,手持长枪。怎么见得,有赞为证,赞曰:将军如猛虎,战骑可腾云。铁甲生光艳,皂服衬龙文。赤胆扶真主,忠肝保圣君。西岐来报效,赶驾立功勋。姜子牙遇到这位将军,是他的徒弟魏贲。

南宫适问道:“你是哪里来的无名小卒,竟敢阻挡西岐的大军?”魏贲反问:“你是谁?要去哪里?”南宫适回答:“我奉命征讨成汤,你竟如此大胆,阻拦我的大军!”他大声喝道,挥舞着刀冲向魏贲。魏贲也用枪迎击,两匹马交战,刀枪并举,打了三十个回合。南宫适被魏贲打得大汗淋漓,心里暗想:“我刚出兵到这里,今天又遇到了这位大将,如果败回大营,元帅一定会责怪我。”南宫适心不在焉,没注意到魏贲一声大喝,抓住他的袍带,将他生擒过马去。魏贲说:“我不会伤害你的性命,快请姜元帅出来相见。”然后他又把南宫适放回营中。军政官向中军报告:“南宫适听令。”子牙传令:“让他来。”南宫适来到帐前,将“被擒后又被放回,请元帅定夺”的情况说了一遍。子牙听后大怒,说:“六十万大军,你作为左哨的首领,今天却先失了阵,你还敢来见我?”他命令左右:“把他绑出去,斩首后报告。”左右随即将南宫适推出辕门。魏贲在马上看到这一幕,大声喊道:“刀下留人!只请姜元帅出来,我有重要事情要商量!”军政官向帐中报告:“启禀元帅:那人在辕门外,叫‘刀下留人,请元帅答话,我有重要事情要商量。’”子牙大骂:“那个小子抓了我的将领却不杀,反而放回来,现在又在辕门求饶!快传令摆好队伍出行营!”炮声响起,大红宝纛旗飘扬,只见辕门下一排排都是红袍金甲,英雄威猛,先行官骑的是玉麒麟,杀气腾腾;哪吒骑着风火轮,眉宇间英气逼人;雷震子蓝面红发,手持黄金棍;韦护手捧降魔杵,都散发着云光。正是:头盔如山甲如海,真威武,一派天神滚出来。

话说子牙在四不相上问道:“你是谁,请我相见?”魏贲看到子牙威仪整饬,兵甲鲜明,知道他必有兴隆之兆,于是滚鞍下马,拜伏在道旁,说:“末将听说元帅天兵伐纣,特来投奔,想效犬马之劳,愿将功名记在竹帛上。因为未见元帅的真实面目,末将不敢擅自进入。今天见到元帅军队的精良,威严的军令,盛大的仪节,知道您不仅依靠军威,更在于仁德。末将不敢不随从您的指挥,共同讨伐这个暴君,以泄人神之愤。”子牙随即命令他进入营中。魏贲上帐,再次跪拜在地,说:“末将从小习武,未曾遇到明君和元帅,今天遇到了您,才不辜负我多年的功夫。”子牙非常高兴。魏贲再次跪下说:“启禀元帅:虽然南将军一时失利,但请元帅宽恕他。”子牙说:“南宫适虽然失利,但既然得到了魏将军,反是吉兆。”他下令:“放他进来。”左右将南宫适带上帐来。南宫适向子牙道谢。子牙说:“你作为周室的元勋,身为首领,初战失利,按理应当处斩;但因为魏贲归顺我周,所以先凶后吉。虽然如此,你可以将左哨的印信交给魏贲,你自己则随营听用。”随即将魏贲补任为左哨。南宫适交接了印信。子牙传令起兵。下面不表。

且说因为张山阵亡,消息传到汜水关,韩荣已经知道子牙在三月十五日金台拜将,他向朝歌上奏。那天微子看到奏章,知道张山为国捐躯,急忙抱着奏章进入内庭,见到纣王,报告张山为国捐躯的事。纣王大惊:“没想到姬发如此猖獗!”急忙传旨,鸣钟鼓召集百官。百官朝贺。纣王说:“现在姬发大肆猖獗,你们有什么好计策可以除去西土的大患?”话还没说完,班中闪出中大夫飞廉,跪下奏道:“姜尚是昆仑山的左术之士,不是寻常的军队可以擒拿的,陛下下诏,必须用孔宣为将。他擅长五行道术,或许可以擒拿反叛,剿灭西土的妖人,永清西土,您的功绩将永载史册,我也有荣焉。陛下决不会吝啬封赏,以奖赏有功之人。您一定要遵命!特此下诏。”纣王批准了他的奏请,派遣使者带着诏书前往三山关,一路上没有遇到阻碍。正是:使命马到传飞檄,九重丹诏凤衔来。

话说使者到达三山关,传达:“接旨。”孔宣接到使者,来到殿上。钦差官宣读诏书。孔宣跪听宣读:
“诏曰:天子有征伐之权,将帅有阃外之寄。今西岐姬发大肆猖獗,屡挫王师,罪在不赦。兹尔孔宣,谋术两全,古今无两,允堪大将;特遣使赍尔斧、钺、旌旗,特专征伐。务擒首恶,剿灭妖人,永清西土,尔之功在社稷,朕亦与有荣焉。朕决不惜茅土之封,以赉有功。尔其钦哉!故兹尔诏。”孔宣拜罢旨意,打发天使回朝歌,连夜下营,整点人马,共有十万。即日拜宝纛旗,离了三山关,一路上晓行夜住,饥餐渴饮。在路行程,也非一日。那日探马报告中军:“汜水关的韩荣来见元帅。”孔宣下令:“请他来。”韩荣来到中军,打躬作揖:“元帅,我来晚了。”孔宣问:“为什么来晚了?”韩荣说:“姜子牙三月十五日金台拜将,人马已经出西岐了。”孔宣说:“姜尚能有什么能耐!我此行定要生擒姬发君臣,解进朝歌。”他吩咐:“快开关。”于是人马催动,前往西岐的大道而来。不久,到达金鸡岭。哨探马来报:“金鸡岭下周兵已至,请元帅定夺。”孔宣下令:“将大营驻扎在岭上,阻挡周兵。”胜负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六十八回-注解

首阳山:首阳山位于今山西省,是伯夷、叔齐饿死的地方。

夷齐:夷齐,指伯夷和叔齐,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两位贤人,因不食周粟而饿死,被尊为忠臣和义士的典范。

阻兵:阻兵,指阻止军队,此处可能指伯夷、叔齐阻止军队的行为,象征着他们反对暴政和战争的立场。

纲常:纲常,指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包括君臣、父子、夫妇、兄弟等关系的基本原则。

真君:真君,道教用语,指得道成仙的仙人。

黄天化:黄天化,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是《封神演义》中的角色,以勇猛著称。

土行孙:土行孙,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以擅长地行术著称。

惧留孙:惧留孙,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是《封神演义》中的角色,以法术高强著称。

子牙:子牙,即姜子牙,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是《封神演义》中的主要角色,以智谋和军事才能著称。

武王:武王,指周武王,中国古代周朝的开国君主,以武力推翻商朝而著称。

教场:教场,古代军队训练和演习的场所。

点将:点将,指将领对士兵进行点名,以确定参加战斗的人员。

阄:阄,古代用竹签等物抽签决定命运或分配任务的方法。

十阵牌:十阵牌,古代军事中用来表示阵法的牌,此处指子牙所布置的十种阵法。

六韬:《六韬》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由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姜子牙所著,内容涉及军事策略、战术运用、政治谋略等,对后世军事思想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进退之方:进退之方指的是军队在战斗中的进攻和撤退的策略和技巧。

一字长蛇阵:一字长蛇阵是一种古代战术,以一字排列的队形,有利于集中兵力,但机动性较差。

炮响:古代战争中,炮响常作为信号,指示军队进行战术变换。

六甲迷魂阵:六甲迷魂阵是一种古代战术,通过设置复杂的阵法,使敌人迷失方向,无法判断敌我。

军政:军政指的是军事和政治,这里指军队的管理和训练。

散宜生:散宜生是周朝的一位大臣,以智谋著称。

黄滚:黄滚是周朝的一位老将军,经验丰富,忠诚可靠。

孟津:孟津是古代黄河渡口,位于今河南省孟津县,历史上多次发生重要战役。

商:商指的是商朝,这里指商朝的都城。

伯夷、叔齐: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的两位贤士,以不食周粟、坚守节操而著称。

金鸡岭:金鸡岭是《封神演义》中的一个地名,位于西岐附近。

南宫适:南宫适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将领,这里指的是《封神演义》中的南宫适,他是姜子牙麾下的将领,参与了讨伐商纣王的战争。

魏贲:魏贲是《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是姜子牙麾下的将领,以勇猛著称。

西岐:西岐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岐山县附近,是周文王建都的地方,后来成为周朝的发源地。

成汤:成汤是商朝的建立者汤的尊称,这里指的是商朝。

姜元帅:姜元帅指的是姜子牙,他是周文王的军师,后来成为周武王的辅佐,以智慧和谋略著称。

辕门:辕门是古代军营的正门,这里指军队的门口。

金台拜将:金台拜将是古代一种仪式,指在金台上举行拜将仪式,授予将领兵权。

汜水关:汜水关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关隘,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滑县。

韩荣:韩荣是《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是汜水关的守将。

朝歌:朝歌是商朝的都城,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淇县。

微子:微子是商朝的最后一位王,商纣王的叔叔。

纣王: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以暴虐著称。

飞廉:飞廉是《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是商纣王的臣子,以勇猛著称。

孔宣:孔宣是《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是商朝的大将,以擅长道术著称。

三山关:三山关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关隘,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宝纛旗:宝纛旗是古代军队的旗帜,通常由皇帝或将领持有,象征权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六十八回-评注

南宫适与魏贲的对话,体现了古代战争中的礼仪与战略。南宫适的质问‘你是那里无名之兵,敢阻西岐大军?’彰显了周军将领的威严与自信,同时也暴露了魏贲的低调与谨慎。魏贲的回问‘你是何人?往那里去?’则是对南宫适身份的确认,也是对周军意图的探询。

‘俺元帅奉天征讨而伐成汤,你敢大胆粗心,阻吾大队人马!’这句话中,南宫适不仅表明了周军的天命所归,还指责魏贲阻挡了周军的正义之师,凸显了周军的正义性。

‘两马相交,刀枪并举,战有三十回合’描绘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场面,刀光剑影,惊心动魄,同时也展现了南宫适与魏贲的武艺高强。

南宫适‘心下暗思’的心理描写,揭示了他在战场上的紧张与焦虑,同时也体现了他的责任感与忠诚。

‘南宫适心上出神,不堤防被魏贲大喝一声,抓住南宫适的袍带,生擒过马去’这一情节,展现了魏贲的机智与果断,同时也揭示了南宫适的疏忽。

魏贲的‘吾不伤你性命,快请姜元帅出来相见’表明了他的仁义之心,同时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子牙的‘大怒’与‘喝左右’体现了他的威严与权威,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南宫适失利的失望。

魏贲的‘刀下留人!只请姜元帅相见,吾自有机密相商!’则是对子牙的尊重,同时也表明了他有重要的事情要报告。

‘盔山甲海真威武,一派天神滚出来’这句话,描绘了周军的威武之师,同时也展现了子牙的雄才大略。

魏贲对子牙的‘滚鞍下马,拜伏道傍’表现了他的忠诚与敬意,同时也表明了他对子牙的信任。

‘末将闻元帅天兵伐纣,特来麾下,欲效犬马微劳,附功名于竹帛耳’这句话,体现了魏贲的忠诚与奉献精神。

子牙对南宫适的‘放来’与‘你可将左哨先行印与魏贲,你自随营听用’表明了他的宽容与仁德,同时也体现了他的军事智慧。

‘使命马到传飞檄,九重丹诏凤衔来’这句话,描绘了纣王对孔宣的重视,同时也展现了周朝的威严。

孔宣的‘钦哉!故兹尔诏’体现了他的忠诚与服从,同时也表明了他对征伐任务的重视。

‘料姜尚有何能!我此行定拏姬发君臣解进朝歌’这句话,展现了孔宣的自信与决心,同时也预示了接下来的战斗将会非常激烈。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六十八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528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