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六十一回

作者: 许仲琳,明代文学家和小说家,著有《封神演义》一书。关于《封神演义》的具体作者,有学者认为可能是许仲琳,或许是民间口头传承的集体创作,后期经过整理成书。许仲琳的作品《封神演义》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宗教和历史元素,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作品之一。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封神演义》是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创作的神话小说,以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为背景,讲述了许多神仙、英雄、妖怪的故事,特别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商朝的过程。本书的核心情节是周朝的建立与商纣王的灭亡,其中穿插了大量的神仙、妖魔以及人物的封神故事。全书充满了神话和幻想元素,通过塑造许多英雄人物,如姜子牙、哪吒、杨戬等,展现了忠诚、勇敢、智慧等美德。故事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并以战斗、谋略、道德冲突等为主要内容,呈现出强烈的戏剧性。作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之一,《封神演义》不仅在文学上影响深远,也对后世的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六十一回-原文

太极图殷洪绝命

诗曰:

太极图中造化奇,仙凡迥隔少人知。

移来幻化真玄妙,忏过前非亦浪思。

弟子悔盟师莫救,苍天留意地难私。

当时纣恶彰弭极,一木安能挽阿谁。

话说马元追赶子牙,赶了多时,不能赶上。

马元自思:‘他骑四不相,我倒跟着他跑?今日不赶他,明日再做区处。’

子牙见马元不赶,勒回坐骑,大呼曰:‘马元!你敢来这平坦之地与我战三合,吾定擒尔!’

马元笑曰:‘料你有何力量,敢禁我来不赶?’随绰开大步来追。

子牙又战三四合,拨骑又走。

马元见如此光景,心下大怒:‘你敢以诱敌之法惑我!’咬牙切齿赶来:‘我今日拿不着你,誓不回军!便赶上玉虚宫,也擒了你来。’只管往下赶来。

看看至晚,见前面一座山,转过山坡,就不见了子牙。

马元见那山甚是险峻,怎见得,有赞为证:

那山真个好山,细看处色斑斑。

顶上云飘荡,崖前树影寒。

飞鸟睍睆,走兽凶顽。

凛凛松千干,挺挺竹几竿。

吼叫是苍狼夺食,咆嚎是饿虎争餐。

野猿常啸寻鲜果,糜鹿攀花上翠岚。

风洒洒,水潺潺,暗闻幽鸟语间关。

几处藤萝牵又扯,满溪瑶草杂香兰。

磷磷怪石,磊磊峰岩。

狐狸成群走,猿猴作对顽。

行客正愁多险峻,奈何古道又湾还。

话说马元赶子牙,来至一座高山,又不见了子牙,跑的力尽筋酥;天色又晚了,腿又酸了,马元只得倚松靠石,少憩片时,喘息静坐,存气定神,待明日回营,再做道理。

不觉将至二更,只听得山顶炮响。

正是:

喊声震地如雷吼,灯球火把满山排。

马元抬头观看,见山顶上姜子牙同着武王在马上传杯,两边将校一片大叫:‘今夜马元已落圈套,死无葬身之地!’

马元听得大怒,跃身而起,提剑赶上山来。

及至山上来看,见火把一愰,不见了子牙。

马元睁睛四下里看时,只见山下四面八方,围住山脚,只叫:‘不要走了马元!’

马元大怒,又赶下山来,又不见了。

把马元往来,跑上跑下两头赶,直赶到天明。

把马元跑了一夜,甚是艰难辛苦,肚中又饿了;深恨子牙,咬牙切齿,恨不能实时拿子牙方消其恨。

自思:‘且回营,破了西岐再处。’

马元离了高山,往前才走,只听得山凹里有人声唤叫:‘疼杀我了!’其声甚是凄楚。

马元听得有人声叫喊,急转下山坡,见茂草中睡着一个女子。

马元问曰:‘你是甚人,在此叫喊?’那女子曰:‘老师救命!’

马元曰:‘你是何人?叫我怎样救你?’妇人答曰:‘我是民妇;因回家看亲,中途偶得心气疼,命在旦夕,望老师或在近村人家讨些热汤,搭救残喘,胜造七级浮屠。倘得重生,恩同再造。’

马元曰:‘小娘子,此处那里去寻热汤?你终是一死,不若我反化你一斋,实是一举两得。’女子曰:‘若救我全生,理当一斋。’

马元曰:‘不是如此说。我因赶姜子牙,杀了一夜,肚中其实饿了。量你也难活,不若做个人情,化你与我贫道吃了罢。’

女人曰:‘老师不可说戏话。岂有吃人的理?’

马元饿急了,那里由分说?赶上去一脚,踏住女人胸膛,一脚踏住女人大腿,把剑割开衣服,现出肚皮。

马元忙将剑从肚脐内刺将进去。一腔热血滚将出来。

马元用手抄着血,连吃了几口;在女人肚子里去摸心吃。

左摸右摸捞不着,两只手在肚子里摸,只是一腔热血,并无五脏。

马元看了,沉思疑惑。

正在那里捞,只见正南上梅花鹿上坐一道人仗剑而来。

怎见得,有赞为证,赞曰:

双抓髻,云分霭霭;水合袍,紧束丝绦。

仙风道骨任逍遥,腹隐许多玄妙。

玉虚宫元始门下,十仙首会赴蟠桃。

乘鸾跨鹤在碧云霄,天皇氏修仙养道。

话说马元见文殊广法天尊仗剑而来,忙将双手掣出肚皮,不意肚皮竟长完了,把手长在里面;欲待下女人身子,两只脚也长在女人身上。

马元无法可施,莫能挣扎。

马元蹲在一堆儿,只叫:‘老师饶命!’

文殊广法天尊举剑才待要斩马元,只听得脑后有人叫曰:‘道兄剑下留人!’

广法天尊回顾,认不得此人是谁:头挽双髻,身穿道服,面黄微须。

道人曰:‘稽首了!’广法天尊答礼,口称:‘道友何处来?有甚事见谕?’

道人曰:‘原来道兄认不得我。吾有一律,说出便知端的。诗曰:大觉金仙不二时,西方妙法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贫道乃西方教下准提道人是也。‘封神榜’上无马元名讳;此人根行且重,与吾西方有缘,待贫道把他带上西方,成为正果,亦是道兄慈悲,贫道不二门中之幸也。’

广法天尊闻言,满面欢喜,大笑曰:‘久仰大法,行教西方,莲花现相,舍利元光,真乃高明之客。贫道谨领尊命。’

准提道人向前,摩顶受记曰:‘道友可惜五行修炼,枉费工夫!不如随我上西方:八德池边,谈讲三乘大法;七宝林下,任你自在逍遥。’

马元连声喏喏。

准提谢了广法天尊,又将打神鞭交与广法天尊带与子牙,准提同马元回西方。

不表。

且说广法天尊回至相府,子牙接见,问处马元一事如何;

广法天尊将准提道人的事详细说了一遍;

又将打神鞭付与子牙。

赤精子在傍,双眉紧皱,对文殊广法天尊曰:

如今殷洪阻挠逆法,恐误子牙拜将之期,如之奈何?

正话间,忽杨戬报曰:

有慈航师伯来见。

三人闻报,忙出府迎接。

慈航道人一见,携手上殿。

行礼已毕,子牙问曰:

道兄此来,有何见谕?

慈航曰:

专为殷洪而来。

赤精子闻言大喜,便曰:

道兄将何术治之?

慈航道人问子牙曰:

当时破十绝阵,太极图在么?

子牙答曰:

在此。

慈航曰:

若擒殷洪,须是赤精子道兄将太极图,须……如此如此,方能除得此患。

赤精子闻言,心中尚有不忍,因子牙拜将日已近,恐误限期,只得如此;

乃对子牙曰:

须得公去,方可成功。

且说殷洪见马元一去无音,心下不乐,对刘甫、苟章曰:

马道长一去,音信杳无,定非吉兆。

明日且与姜尚会战,看是如何,再探马道长消息。

郑伦曰:

不得一场大战,决不能成得大功。

一宿晚景已过。

次日早晨,汤营内大炮响亮,杀声大振,殷洪大队人马,出营至城下,大叫曰:

请子牙答话!

左右报入相府。

三道者对子牙曰:

今日公出去,我等定助你成功。

子牙不带诸门人,领一支人马,独自出城,将剑尖指殷洪,大喝曰:

殷洪!你师命不从,今日难免大厄,四肢定成灰飞,悔之晚矣!

殷洪大怒,纵马摇戟来取。

子牙手中剑赴面相还。

兽马争持,剑戟并举。

未及数合,子牙便走,不进城,落荒而逃。

殷洪见子牙落荒而走,急忙赶来,随后命刘甫、苟章率众而来。

这一回正是:

前边布下天罗网,难免飞灰祸及身。

话说子牙在前边,后随殷洪,过东南,看看到正南上,赤精子看见徒弟赶来,难免此厄,不觉眼中泪落,点头叹曰:

畜生!畜生!今日是你自取此苦。

你死后休来怨我。

忙把太极图一抖放开。

此图乃包罗万象之宝,化一座金桥。

子牙把四不相一纵,上了金桥。

殷洪马赶至桥边,见子牙在桥上指殷洪曰:

你赶上桥来,与我见三合否?

殷洪笑曰:

连吾师父在此,吾也不惧;

又何怕你之幻术哉。

我来了!

把马一拎,那马上了此图。

有诗为证,诗曰:

混沌未分盘古出,太极传下两仪来。

四象无穷真变化,殷洪此际丧飞灰。

话说殷洪上了此图,一时不觉杳杳冥冥,心无定见,百事攒来。

心想何事,其事即至。

殷洪如梦寐一般,心下想:

莫是有伏兵?

果见伏兵杀来,大杀一阵,就不见了。

心下想拿姜子牙;

霎时子牙来至,两家又杀一阵。

忽然想起朝歌,与父王相会;

随即到了朝歌,进了午门,至西宫,见黄娘娘站立,殷洪下拜;

忽的又至馨庆宫,又见杨娘娘站立,殷洪口称:

姨母。

杨娘娘不答应。

──此乃是太极四象,变化无穷之法;

心想何物,何物便见;

心虑百事,百事即至。

──只见殷洪左舞右舞,在太极图中如梦如痴。

赤精子看看他,师徒之情,数年殷懃,岂知有今日,不觉嗟叹。

只见殷洪将到尽头路,又见他生身母亲姜娘娘大叫曰:

殷洪!你看我是谁?

殷洪抬头看时:

呀!原来是母亲姜娘娘!

殷洪不觉失声曰:

母亲!孩儿莫不是与你冥中相会?

姜娘娘曰:

冤家!你不尊师父之言,要保无道而伐有道,又发誓言,开口受刑,出口有愿,当日发誓说四肢成为飞灰,你今日上了太极图,眼下要成灰烬之苦!

殷洪听说,急叫:

母亲救我!

忽然不见了姜娘娘。

殷洪慌在一堆。

只见赤精子大叫曰:

殷洪!你看我是谁?

殷洪看见师父,泣而告曰:

老师,弟子愿保武王灭纣,望乞救命!

赤精子曰:

此时迟了!你已犯天条,不知见何人叫你改了前盟。

殷洪曰:

弟子因信申公豹之言,故此违了师父之语。

望老师慈悲,借得一线之生,怎敢再灭前言!

赤精子尚有留恋之意,只见半空中慈航道人叫曰:

天命如此,岂敢有违。

毋得误了他进封神台时辰!

赤精子含悲忍泪,只得将太极图一抖,卷在一处;

拎着半晌,复一抖,太极图开了,一阵风,殷洪连人带马,化作飞灰去。

──一道灵魂进封神台来了。

有诗为证,诗曰:

殷洪任信申公豹,要伐西岐显大才。

岂知数到皆如此,魂遶封神台畔哀。

话说赤精子见殷洪成了灰烬,放声哭曰:

太华山再无人养道修真。

见吾将门下这样如此,可为疼心!

慈航道人曰:

道兄差矣!马元‘封神榜’上无名,自然有救拨苦恼之人;

殷洪事该如此,何必嗟叹。

三位道者复进相府。

子牙感谢。

三位道人作辞:

贫道只等子牙吉辰,再来饯东征。

三道人别子牙回去。

不表。

且说苏侯听得殷洪绝了,又有探马报入营中曰:

禀元帅:殷殿下赶姜子牙,只一道金光就不见了。

郑伦与刘甫、苟章打听,不知所往。

且说苏侯暗与子苏全忠商议曰:

我如今暗修书一封,你射进城去,明日请姜丞相劫营,我和你将家眷先进西岐西门,吾等不管他是与非,将郑伦等一齐拿解见姜丞相,以赎前罪。

此事不可迟误!

苏全忠曰:

若不是吕岳、殷洪,我等父子进西岐多时矣。

苏侯忙修书,命全忠夤夜将书穿在箭上,射入城中。

那日是南宫适巡城,看见箭上有书,知是苏侯的,

忙下城,进相府来,将书呈与姜子牙。

子牙拆开观看,书曰:

征公元戎、冀川侯苏护百叩顿首姜丞相麾下:

护虽奉敕征讨,心已归周久矣。

兵至西岐,急欲投戈麾下,执鞭役使。

孰知天违人愿,致有殷洪、马元抗逆,今已授首;

惟佐贰郑伦执迷不悟,尚自屡犯天条,获罪如山。

护父子自思,非天兵压寨,不能剿强诛逆。

今特敬修尺一,望丞相早发大兵,今夜劫营。

护父子乘机可将巨恶擒解施行。

但愿早归圣主,共伐独夫,洗苏门一身之冤,

朏护虔诚至意,虽肝脑涂地,护之愿毕矣。

谨此上启,苏护九顿。

话说子牙看书大喜,次日午时发令:

命黄飞虎父子五人作前队;

邓九公冲左营;

南宫适冲右营;

令哪咤压阵。

且说郑伦与刘甫、苟章回见苏护,曰:

不幸殷殿下遭于恶手,如今须得本上朝歌,面君请援,方能成功。

苏护只是口应:‘俟明日区处。’

诸人散入各账房去了。

苏侯暗暗打点今夜进西岐。

不提。

──郑伦那里知道?

正是:

挖下战坑擒虎豹,满天张网等蛟龙。

话说西岐旁晚,将近黄昏时候,三路兵收拾出城埋伏。

伺至二更时分,一声炮响,黄飞虎父子兵冲进营来,并无遮挡;左有邓九公,右有南宫适,三路齐进。

郑伦急上火眼金睛兽,拎降魔杵往大辕门来,正遇黄家父子五骑,大战在一处,难解难分。

邓九公冲左营;刘甫大呼曰:‘贼将慢来!’南宫适进右营,正遇苟章,接住厮杀。

西岐城开门,发大队人马来接应,只杀得地沸天翻。

苏家父子已往西岐城西门进去了。

邓九公与刘甫大战,刘甫非九公敌手,被九公一刀砍于马下。

南宫适战苟章,展开刀法,苟章招架不住,拨马就走,正遇黄天祥,不及提防,被黄天祥刺斜里一枪挑于马下。

──二将灵魂已往封神台去了。

众将官把一个成汤大营杀的瓦解星散。

单剩郑伦力抵众将。

不防邓九公从旁边将刀一盖,降魔杵磕定不能起,被九公抓住袍带,拎过鞍鞽,往地上摔。

两边士卒将郑伦绳缠索绑,捆将起来。

西岐城一夜闹嚷嚷的,直到天明。

子牙升了银安殿,聚将鼓响,众将上殿参谒,然后黄飞虎父子回令。

邓九公回令:斩刘甫,擒郑伦。

南宫适回令:大战苟章败走,遇黄天祥枪刺而绝。

又报:‘苏护听令。’

子牙传令:‘请来。’

苏家父子进见子牙,方欲行礼,子牙曰:‘请起叙话。君侯大德,仁义素布海内,不是不忠小信之夫,识时务,弃暗投明,审祸福,择主而仕,宁弃椒房之宠,以洗万世污名,真英雄也!不才无不敬羡!’

苏护父子答曰:‘不才父子多有罪戾,蒙丞相曲赐生全,愧感无地!’

彼此逊谢。

言毕,子牙传令:‘把郑伦推来。’

众军校把郑伦蜂拥推至檐前。

郑伦立而不跪,睁眼不语,有恨不能吞苏侯之意。

子牙曰:‘郑伦,谅你有多大本领,屡屡抗拒?今已被擒,何不屈膝求生,尚敢大廷抗礼!’

郑伦大喝曰:‘无知匹夫!吾与尔身为敌国,恨不得生擒尔等叛逆,解往朝歌,以正国法。今不幸,吾主帅同谋,误被尔擒,有死而已,何必多言!’

子牙命左右:‘推去斩讫号令!’

众军校将郑伦推出相府,只等行刑牌出。

只见苏侯向前跪而言曰:‘启丞相:郑伦违抗天威,理宜正法;但此人实是忠义,似还是可用之人。况此人胸中奇术,一将难求,望丞相赦其小过,怜而用之,亦古人释怨用仇之意。乞丞相海涵!’

子牙扶起苏侯,笑曰:‘吾知郑将军忠义,乃可用之人,特激之,使将军说之耳,易于见听。今将军既肯如此,老夫敢不如命。’

苏护闻言大喜,领令出府,至郑伦面前。

郑伦见苏侯前来,低首不语。

苏护曰:‘郑将军,你为何迷而不悟?尝言,识时务者呼为俊杰。今国君无道,天愁民怨,四海分崩,生民涂炭,刀兵不歇,天下无不思叛,正天之欲绝殷商也。今周武以德行仁,推诚待士,泽及无告,民安物阜,三分有二归周,其天意可知。子牙不久东征,吊民伐罪,独夫授首,又谁能挽此愆尤也!将军可速早回头,我与你告过姜丞相,容你纳降,真不失君子见机而作;不然,徒死无益。’

郑伦长吁不语。

苏护复说曰:‘郑将军,非我苦苦劝你,可惜你有大将之才,死非其所。你说‘忠臣不事二君’,今天下诸侯归周,难道都是不忠的?难道武成王黄飞虎、邓九公俱是不忠的?必是君失其道,便不可为民之父母,而残贼之人称为独夫。今天下叛乱,是纣王自绝于天。况古云:‘良禽择木,贤臣择主’,将军可自三思,毋徒伊戚。天子征伐西岐,其艺术高明之士,经天纬地之才者,至此皆化为乌有,此岂是力为之哉。况子牙门下,多少高明之士,道术精奇之人,岂是草草罢了。郑将军不可执迷,当听吾言,后面有无限受用,不可以小忠小谅而已。’

郑伦被苏护一篇言语,说得如梦初觉,如醉方醒,长叹曰:‘不才非君侯之言,几误用一番精神。只是吾屡有触犯,恐子牙门下诸将不能相容耳。’

苏护曰:‘姜丞相量如沧海,何细流之不纳。丞相门下,皆有道之士,何不见容。将军休得错用念头。待我禀过丞相就是。’

苏护至殿前打躬曰:‘郑伦被末将一番说肯归降,奈彼曾有小过,恐丞相门下诸人不能相容耳。’

子牙笑曰:‘当日是彼此敌国,各为其主;今肯归降,系是一家,何嫌隙之有。’

忙令左右传令:‘将郑伦放了,衣冠相见。’

少时,郑伦整衣冠,至殿前下拜,曰:‘末将逆天,不识时务,致劳丞相筹划;今既被擒,又蒙赦宥,此德此恩,没齿不忘矣!’

子牙忙降阶扶起慰之曰:‘将军忠心义胆,不佞识之久矣。但纣王无道,自绝于天,非臣子之不忠心于国也。吾主下贤礼士,将军当安心为国,毋得以嫌隙自疑耳。’

郑伦再三拜谢。

子牙遂引苏侯等至殿内,朝见武王。

行礼称臣毕,王曰:‘相父有何奏章?’

子牙启曰:‘冀州侯苏护今已归降,特来朝见。’

武王宣苏护上殿,慰曰:‘孤守西岐,克尽臣节,未敢逆天行事;不知何故,累辱王师。今卿等既舍纣归孤,暂住西土,孤与卿等当共修臣节,以俟天子修德,再为商议。相父与孤代劳,设宴待之。’

子牙领旨。

苏侯人马尽行入城,西岐云集群雄。

不题。

且言汜水关韩荣闻得此报大惊,忙差官修本赴朝歌城来。

不知吉凶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六十一回-译文

太极图中蕴含着宇宙的神奇,仙界与凡间的隔阂少有人能理解。幻化出来的真实玄妙,忏悔过去的错误也只是空想。

弟子悔过,师傅无法挽救,苍天虽然留意,但大地也不会偏私。当时商纣王的恶行已经到了极点,一棵树又怎能挽救整个大局。

马元追赶姜子牙,追赶了很长时间,却始终追不上。马元自己想:‘他骑着四不像,我反而跟着他跑?今天不追他,明天再想办法。’姜子牙见马元不追,勒住马,大声喊道:‘马元!你敢在这平坦的地方和我打三回合,我一定捉住你!’马元笑着说:‘你以为你有多少力量,敢阻止我不追?’随后迈开大步追赶。姜子牙又打了三四回合,拨马又跑了。马元见状,心中大怒:‘你敢用诱敌之计来迷惑我!’咬牙切齿地追赶:‘我今天不抓住你,就不回军!即使追到玉虚宫,也要捉住你。’一直追到傍晚,前面有一座山,转过山坡,就看不见姜子牙了。

马元见那山非常险峻,有诗为证:那山真是个好山,仔细看去颜色斑斓。山顶云雾飘荡,山前树影寒冷。飞鸟婉转,走兽凶猛。松树千干挺立,竹子几竿挺拔。狼嚎叫着抢食,虎咆哮着争食。野猿常啸寻找鲜果,鹿儿攀爬花朵上青岚。风轻轻吹拂,水潺潺流淌,暗闻鸟儿鸣叫。藤萝缠绕,溪水旁的兰花散发着香气。怪石嶙峋,峰岩磊磊。狐狸成群奔跑,猿猴成对嬉戏。行客正为山路险峻发愁,无奈古道又弯弯曲曲。

马元追赶姜子牙,来到一座高山,又不见了姜子牙,跑得筋疲力尽;天色已晚,腿也酸了,马元只得靠在松树上,稍作休息,喘息静坐,养气定神,准备明天回营,再想办法。不知不觉到了二更,只听得山顶炮响。喊声震天,火把照亮了整个山头。

马元抬头看去,见山顶上姜子牙和武王在马上传递酒杯,两边将领大声喊叫:‘今夜马元已经落入陷阱,死无葬身之地!’马元听后大怒,跳起身来,提剑冲上山去。到了山上,只见火把一闪,姜子牙不见了。马元四处张望,只见山下四面八方都围住了山脚,只听见:‘不要让马元跑了!’马元大怒,又冲下山去,又看不见了。马元跑上跑下,直跑到天亮,跑了一夜,非常艰难辛苦,肚子又饿了;对姜子牙恨之入骨,咬牙切齿,恨不得立刻抓住姜子牙才能解恨。自己想:‘先回营,破了西岐再处理。’马元离开了高山,往前走,只听见山凹里有人喊叫:‘疼死我了!’声音非常凄凉。

马元听见有人喊叫,急忙下山坡,见草丛中躺着一个女子。马元问:‘你是谁,在这里喊叫?’那女子说:‘老师救命!’马元问:‘你是谁?叫我怎么救你?’妇女回答说:‘我是民妇;因为回家探亲,中途突然心口疼,命在旦夕,希望老师能在附近的村庄讨些热水,救我一命,胜过建造七级浮屠。如果能够重生,恩同再造。’马元说:‘小娘子,这里哪里去讨热水?你终究是一死,不如我帮你一餐,一举两得。’女子说:‘如果救我全生,我应该回报你一顿饭。’马元说:‘不是这么说的。我因为追赶姜子牙,一夜没吃东西,肚子真的很饿。你活不了多久,不如做个人情,让我和你这个贫道吃一顿吧。’女人说:‘老师不可说笑话。哪有吃人的道理?’马元饿极了,哪里还顾得上解释?上去一脚踩在女人胸膛上,另一脚踩在女人大腿上,用剑割开衣服,露出肚皮。马元急忙用剑从肚脐刺进去,一腔热血涌出来。马元用手捧着热血,连喝了几口;在女人肚子里去摸心脏吃。左摸右摸找不到,两只手在肚子里摸,只是一腔热血,没有五脏。

马元看了,沉思疑惑。正在那里摸,只见正南方向,梅花鹿上坐着一位道士,手持宝剑而来。赞曰:双抓髻,云雾缭绕;水合袍,紧束丝带。仙风道骨任逍遥,腹中藏有许多玄妙。玉虚宫元始门下,十仙首会赴蟠桃。乘鸾跨鹤在碧云天,天皇氏修仙养道。

马元见文殊广法天尊手持宝剑而来,急忙将双手从肚皮中抽出,不料肚皮竟然愈合了,手还在里面;想要离开女人的身体,两只脚也长在女人身上。马元无法动弹,挣扎不得。马元蹲在那里,只叫:‘老师饶命!’文殊广法天尊举起剑要斩马元,只听得脑后有人喊道:‘道兄剑下留人!’广法天尊回头一看,认不出这个人是谁:头挽双髻,身穿道袍,面黄微须。道人说:‘稽首了!’广法天尊答礼,说:‘道友从哪里来?有什么事见教?’道人说:‘原来道兄不认识我。我有一首诗,说出来就知道我是谁了。诗曰:大觉金仙不二时,西方妙法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我是西方教下准提道人。‘封神榜’上没有马元的名字;这个人根行很重,与我有缘,待我把他带到西方,成为正果,也是你的慈悲,我西方教门中的幸事。’广法天尊听后,满脸欢喜,大笑说:‘久仰大法,行教西方,莲花现相,舍利元光,真乃高明之客。我谨领尊命。’准提道人走上前,摩顶受记说:‘道友可惜五行修炼,白费力气!不如随我上西方:八德池边,谈讲三乘大法;七宝林下,任你自在逍遥。’马元连声答应。准提感谢了广法天尊,又将打神鞭交给广法天尊带给姜子牙,准提和马元一起回西方。不表。

且说广法天尊回到相府,子牙接待了他,询问马元的事情进展如何;广法天尊详细地讲述了准提道人的事情,并将打神鞭交给了子牙。赤精子在一旁,双眉紧皱,对文殊广法天尊说:“如今殷洪阻挠逆法,恐怕会耽误子牙拜将的日期,怎么办呢?”正当他们谈话时,忽然杨戬报告说:“慈航师伯来了。”三人听到报告后,急忙出府迎接。慈航道人一到,就与他们携手上殿。行礼完毕后,子牙问:“道兄此来,有什么指示?”慈航说:“特地为了殷洪而来。”赤精子听到这话非常高兴,便问:“道兄将用何法术治疗他?”慈航道人问子牙:“当时破十绝阵时,太极图在吗?”子牙回答:“在这里。”慈航说:“若要擒拿殷洪,赤精子道兄必须将太极图……如此这般,才能除去这个祸患。”赤精子听后,心中还有点不忍,因为子牙拜将的日子已经接近,担心会误了期限,只得如此;于是对子牙说:“必须你去,才能成功。”

殷洪看到马元一去音信全无,心里不高兴,对刘甫、苟章说:“马道长一去,音信全无,肯定不是什么好兆头。明天我们与姜尚会战,看看情况,再探听马道长的消息。”郑伦说:“不经过一场大战,决不能成就大功。”一晚上过去了。第二天早晨,汤营内炮声隆隆,杀声震天,殷洪率领大军出营来到城下,大声喊道:“请子牙答话!”左右报告到相府。三位道者对子牙说:“今天你出去,我们一定帮助你成功。”子牙不带任何门人,领着一支人马,独自出城,将剑尖指向殷洪,大声喝道:“殷洪!你不遵师命,今天难免大难,四肢定会化成灰烬,后悔已晚!”殷洪大怒,纵马挥戟来战。子牙手持剑迎面还击。双方兽马争斗,剑戟并举。未到数回合,子牙便撤退,没有回城,落荒而逃。殷洪看到子牙逃跑,急忙追赶,随后命令刘甫、苟章率众追来。这一回正是:前边布下天罗网,难免飞灰祸及身。

话说子牙在前边跑,殷洪在后边追,他们往东南方向跑,看到正南方向,赤精子看到徒弟追来,难免有此大难,不禁眼中流泪,点头叹息说:“畜生!畜生!今天是你自己找的苦。你死后不要来怨我。”急忙把太极图一抖放开。这个图是包罗万象的宝物,化成了一座金桥。子牙骑上四不相,上了金桥。殷洪的马赶到桥边,看到子牙在桥上指着殷洪说:“你上桥来,与我交手三合如何?”殷洪笑着说:“连我的师父都在这里,我也不怕;又何必怕你的幻术呢。我来了!”他一提马缰绳,那马就上了太极图。有诗为证,诗曰:混沌未分盘古出,太极传下两仪来。四象无穷真变化,殷洪此际丧飞灰。

殷洪上了太极图后,一时间感到茫茫然,心无所定,百事纷至沓来。心想什么,那事就出现。殷洪如梦似幻,心想:“莫非有伏兵?”果然看到伏兵杀来,大战一场后就不见了。心想去抓姜子牙;突然姜子牙出现,双方又大战一场。忽然想起朝歌,与父王相会;随即到了朝歌,进了午门,到了西宫,看到黄娘娘站立,殷洪下拜;忽然又到了馨庆宫,又看到杨娘娘站立,殷洪口称:‘姨母。’杨娘娘不回应。——这乃是太极四象,变化无穷的法术;心想什么,什么就出现;心想百事,百事就至。——只见殷洪左舞右舞,在太极图中如梦如痴。赤精子看着他,师徒之情,数年殷勤,哪知道有今天,不禁叹息。只见殷洪即将走到尽头,又看到他的生身母亲姜娘娘大声喊道:‘殷洪!你看我是谁?’殷洪抬头看时:‘呀!原来是母亲姜娘娘!’殷洪不禁失声说:‘母亲!孩儿莫不是与你冥中相会?’姜娘娘说:‘冤家!你不遵师父之言,要保无道而伐有道,又发誓言,开口受刑,出口有愿,当日发誓说四肢成为飞灰,你今日上了太极图,眼下要成灰烬之苦!’殷洪听后,急忙喊:‘母亲救我!’忽然不见了姜娘娘。殷洪慌乱中。

只见赤精子大声喊道:‘殷洪!你看我是谁?’殷洪看到师父,哭泣着说:‘老师,弟子愿意保武王灭纣,希望老师救命!’赤精子说:‘现在迟了!你已经触犯天条,不知道见何人叫你改变之前的盟约。’殷洪说:‘弟子因为相信申公豹的话,所以违背了师父的话。希望老师慈悲,借我一丝生机,不敢再违背前言!’赤精子还有点留恋,只见半空中慈航道人喊道:‘天命如此,岂敢有违。不要误了他上封神台的时间!’赤精子含着悲伤和泪水,只得把太极图一抖,卷在一起;提了半晌,又抖了一下,太极图展开,一阵风,殷洪连人带马,化成飞灰而去。——一道灵魂进入封神台。有诗为证,诗曰:殷洪任信申公豹,要伐西岐显大才。岂知数到皆如此,魂绕封神台畔哀。

话说赤精子看到殷洪化成灰烬,放声大哭:‘太华山再无人养道修真。看到我门下如此,真让人心痛!’慈航道人说:‘道兄错了!马元‘封神榜’上无名,自然有救拔苦恼之人;殷洪的事该如此,何必叹息。’三位道者再次进入相府。子牙表示感谢。三位道人告辞说:‘我们只等子牙大吉大利,再来为东征饯行。’三位道人告别子牙回去。不表。

话说苏侯听到殷洪死了,又有探马报告说:‘禀元帅:殷殿下追赶姜子牙,只一道金光就不见了。’郑伦和刘甫、苟章打听,不知道去了哪里。再说苏侯暗地里与子苏全忠商议说:‘我现在暗地里写一封信,你射进城去,明天请姜丞相劫营,我和你将家眷先进入西岐西门,我们不管他是与非,将郑伦等人一起抓起来解见姜丞相,以赎前罪。这件事不可拖延!’苏全忠说:‘如果不是吕岳、殷洪,我们父子早就进入西岐了。’苏侯急忙写信,命令全忠在夜间将信穿在箭上,射入城中。那天是南宫适巡城,看到箭上有信,知道是苏侯的,急忙下城,进入相府,将信呈给姜子牙。子牙拆开信看,信上写着:

征讨元戎、冀川侯苏护在姜丞相麾下百次叩首顿首:我虽然奉命出征讨伐,但心早已归附周朝了。军队到达西岐后,我急于放下武器,投奔到您的麾下,接受您的差遣。谁知道天意不遂人愿,导致有殷洪、马元等人反抗,现在他们已经被斩首;只有副将郑伦固执己见,仍然多次违反天条,罪孽深重。我和我的儿子经过深思熟虑,认为如果不是天兵压寨,我们无法剿灭强敌和叛逆。现在特别恭敬地写这封信,希望丞相您能早日发兵,今晚就发起攻击。我和我的儿子将趁机捉拿那些巨恶并加以处理。但愿能早日回到圣主身边,共同讨伐暴君,洗刷我苏家的冤屈,我苏护的虔诚之心,即使肝脑涂地,我的愿望也就实现了。谨此敬上,苏护九次顿首。

话说子牙看到这封信非常高兴,第二天午时就下令:让黄飞虎父子五人作为先锋队;邓九公攻打左营;南宫适攻打右营;命令哪吒压阵。接着说郑伦和刘甫、苟章回到苏护那里,说:‘不幸殷殿下遭到了恶人的陷害,现在我们必须上朝歌面见君主请求援助,才能成功。’苏护只是口头答应:‘等明天再说。’众人散去,各自回到各自的营帐。苏侯暗暗准备今晚进攻西岐。此事暂且不提。──郑伦却不知道?这正是:挖下陷阱捉拿虎豹,布下天罗地网等待蛟龙。

话说西岐城旁的傍晚,快到黄昏的时候,三路兵马收拾好装备出城埋伏。等到二更天的时候,一声炮响,黄飞虎父子率领的兵马冲进营来,没有遇到任何阻挡;左边有邓九公,右边有南宫适,三路同时进攻。郑伦立刻骑上火眼金睛兽,手持降魔杵冲向大辕门,正遇到黄家父子五人,双方展开激战,难分难解。邓九公冲向左营;刘甫大声呼喊:‘贼将慢来!’南宫适进入右营,正遇到苟章,两人开始交战。西岐城门打开,派出大队人马来接应,杀得天地翻覆。苏家父子已经进入了西岐城的西门。邓九公与刘甫激战,刘甫不是邓九公的对手,被邓九公一刀斩于马下。南宫适与苟章交战,展开刀法,苟章招架不住,拨马而逃,正好遇到黄天祥,来不及防备,被黄天祥一枪挑于马下。──两位将领的灵魂已经去了封神台。众将领把成汤的大营杀得溃不成军。只剩下郑伦独自抵挡众将。不料邓九公从旁边一刀盖下,降魔杵被磕得无法动弹,被邓九公抓住袍带,拎过鞍鞽,摔在地上。两边士兵将郑伦用绳索捆绑起来。西岐城一夜之间热闹非凡,直到天亮。子牙登上银安殿,鼓声响起,众将领上殿参见,然后黄飞虎父子回禀军令。邓九公回禀:斩杀刘甫,擒获郑伦。南宫适回禀:与苟章激战败走,遇到黄天祥被枪刺而死。又报告:‘苏护听令。’子牙传令:‘请来。’苏家父子进见子牙,正要行礼,子牙说:‘请起,我们谈谈。君侯大德,仁义素布海内,不是不忠小信之夫,识时务,弃暗投明,审祸福,择主而仕,宁弃椒房之宠,以洗万世污名,真英雄也!我不才无不敬羡!’苏护父子回答说:‘我们父子多有罪过,承蒙丞相宽容保全,感激无地!’彼此谦虚道谢。说完,子牙传令:‘把郑伦推来。’众军校把郑伦推到檐前。郑伦站立不跪,瞪眼不说话,好像有恨不能吞掉苏侯的样子。子牙说:‘郑伦,你有多大本领,屡次抗拒?现在已经被擒,为何不屈服求生,还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对抗!’郑伦大喝:‘无知之徒!我与你们身为敌国,恨不得生擒你们这些叛逆,解往朝歌,以正国法。现在不幸,我的主帅同谋,误被你们擒获,只有一死而已,何必多言!’子牙命令左右:‘推去斩首!’众军校将郑伦推出相府,只等行刑令牌。只见苏侯上前跪下说:‘启禀丞相:郑伦违抗天威,理应正法;但此人实是忠义,似还是可用之人。况此人胸中奇术,一将难求,望丞相宽恕其小过,怜而用之,这也是古人释怨用仇的意思。请求丞相宽宏大量!’子牙扶起苏侯,笑着说:‘我知道郑将军忠义,是可用之人,特意激将,让将军来说服他,这样更容易被接受。现在将军既然愿意如此,我怎能不如命。’苏护听后大喜,领令出府,到郑伦面前。郑伦见到苏侯前来,低头不说话。苏护说:‘郑将军,你为何执迷不悟?常说,识时务者为俊杰。现在国君无道,天愁民怨,四海分崩,生灵涂炭,战火不断,天下无不思叛,正是上天要灭绝殷商的时候。现在周武王以德行仁,推诚待士,恩泽及于无告之人,民安物阜,三分之二归周,这是天意可知的。子牙不久将东征,吊民伐罪,独夫授首,又谁能挽回这种罪过呢!将军可速早回头,我已与姜丞相说过,容你纳降,这是真正的君子见机行事;不然,白白送死有何益处。’郑伦长叹不语。苏护又说:‘郑将军,不是我苦苦劝你,可惜你有大将之才,死非其所。你说“忠臣不事二君”,现在天下诸侯归周,难道都是不忠的?难道武成王黄飞虎、邓九公都不忠?一定是君王失去了正道,不能成为百姓的父母,而那些残暴的人被称为独夫。现在天下叛乱,是纣王自绝于天。古语说:“良禽择木,贤臣择主”,将军可自三思,不要一意孤行。天子征伐西岐,那些技艺高超、经天纬地之才,至此都化为乌有,这岂是力量所能达到的。何况子牙门下,多少高明之士,道术精奇之人,岂是草草罢了。郑将军不可执迷不悟,应当听从我的话,后面有无限的好处,不要只考虑小忠小义。’郑伦被苏护一番话,说得如梦初醒,如醉方醒,长叹曰:‘我非君侯之言,几误用一番精神。只是我屡次触犯,恐怕子牙门下诸将不能相容。’苏护说:‘姜丞相胸怀如海,何来细流之不纳。丞相门下,皆有道之士,何不见容。将军不要错用念头。待我禀报丞相就是。’苏护到殿前打躬说:‘郑伦被末将一番话说服归降,但他曾有小过,恐怕丞相门下诸人不能相容。’子牙笑着说:‘当日是彼此敌国,各为其主;现在肯归降,就是一家人,何来嫌隙。’忙令左右传令:‘将郑伦放了,以礼相见。’不一会儿,郑伦整理好衣冠,到殿前下拜,说:‘末将逆天,不识时务,致劳丞相筹划;现在既然被擒,又蒙赦宥,此德此恩,没齿不忘矣!’子牙忙走下台阶扶起他安慰说:‘将军忠心义胆,我早已知道。但纣王无道,自绝于天,非臣子不忠心于国也。吾主下贤礼士,将军当安心为国,不要因为疑虑而自疑。’郑伦再三拜谢。子牙于是引苏侯等至殿内,朝见武王。行礼称臣完毕,武王说:‘相父有何奏章?’子牙启奏说:‘冀州侯苏护今已归降,特来朝见。’武王宣苏护上殿,慰劳说:‘孤守西岐,克尽臣节,未敢逆天行事;不知何故,累辱王师。现在你们既然舍纣归孤,暂住西土,我与你们当共修臣节,以俟天子修德,再为商议。相父与孤代劳,设宴待之。’子牙领旨。苏侯人马全部入城,西岐云集群雄。下面不再赘述。再说汜水关韩荣闻得此报大惊,急忙派官员修本赴朝歌城。不知吉凶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六十一回-注解

太极图:太极图是道家哲学的重要象征,代表宇宙的阴阳变化。

造化:造化,指天地万物的生成和变化,也指自然界的创造力量。

仙凡:仙凡,指仙人(修炼成仙的人)和普通人之间的区别。在道教和民间信仰中,仙人被认为是超越了常人境界,具有超自然能力的人。

悔盟:悔盟,指悔改之前的盟约或誓言。

纣恶:纣恶,指商朝末年的暴君纣王的恶行,常用来比喻极其恶劣的行为。

阿谁:阿谁,指谁,用于询问某人。

四不相:四不相,指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也指神话传说中的神兽所骑的交通工具。

玉虚宫:玉虚宫,道教传说中的仙境,是元始天尊的居所。

封神榜:封神榜是道教传说中的一种神榜,记载了被封神的人物。

准提道人:准提道人是佛教中的菩萨,代表智慧与慈悲,此处可能指佛教中的某位高僧。

打神鞭:打神鞭是道教法器,具有强大的法力,可以用来惩罚邪恶。

广法天尊:广法天尊是道教中的神祇,属于天尊之一,掌管法术和法器,具有很高的法力。

子牙:子牙,即姜子牙,是商末周初的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被尊为武王伐纣的主要谋士。

赤精子:赤精子是道教中的神仙,与文殊广法天尊、慈航道人并称三清弟子。

文殊广法天尊:文殊广法天尊是佛教中的菩萨,代表智慧,此处可能指佛教中的某位高僧。

殷洪:商朝末年的王子,被周文王所杀。

苏侯:苏侯是商朝的将领,后来归顺周朝。

子苏全忠:子苏全忠是苏侯的儿子,也是一位将领。

南宫适:南宫适是《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是商朝的将领,后来归顺周武王。

征公元戎:征伐元戎,指征讨元戎(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这里指征讨敌人。

冀川侯苏护:冀川侯是苏护的封号,冀川是地名,苏护是古代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是商朝的将领。

百叩顿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节,表示极端的尊敬和谦卑,百叩顿首即连续叩拜百次。

姜丞相:姜子牙,商朝末年的贤臣,后来成为周文王的重要辅佐,这里指姜子牙。

麾下:指将帅的部下,这里指姜子牙的部下。

奉敕征讨:奉皇帝的命令出兵征讨。

归周久矣:已经很久以前就归顺了周朝。

西岐:西岐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岐山县一带,是周朝的发源地之一,后来成为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根据地。

投戈麾下:放下武器,加入麾下,表示愿意归顺。

执鞭役使:拿着鞭子,做役使的工作,指愿意为将帅效力。

马元:商朝末年的将领,被周文王所杀。

抗逆:反抗逆贼,这里指反抗商朝的敌人。

授首:投降或被杀,这里指被杀。

佐贰:辅佐的副手,这里指郑伦。

郑伦:郑伦是《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是商朝的将领,后来归顺周武王。

执迷不悟:坚持错误,不知悔改。

屡犯天条:多次违反天理或法律。

获罪如山:所犯罪行如同山一般重。

天兵压寨:天上的神兵压阵,这里指强大的军队压境。

剿强诛逆:剿灭强敌,诛杀逆贼。

尺一:古代书信的尺寸,这里指一封书信。

圣主:圣明的君主,这里指周文王。

独夫:暴虐无道的君主,这里指商纣王。

洗苏门一身之冤:洗清苏护一身的冤屈。

朏护虔诚至意:朏护,指苏护;虔诚至意,表示极其虔诚的心意。

肝脑涂地:表示极度忠诚,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黄飞虎父子五人:黄飞虎是《封神演义》中的人物,他的五个儿子都是周文王的部将。

邓九公:邓九公是《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是商朝的将领,后来归顺周武王。

哪咤:《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是周文王的部将,以勇猛著称。

郑伦与刘甫、苟章:郑伦、刘甫、苟章都是《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是商朝的将领。

俟明日区处:等到明天再处理。

账房:古代军营中的财务部门。

挖下战坑擒虎豹,满天张网等蛟龙:这是一句比喻,挖下战坑等待擒获强大的敌人,如同布下天罗地网等待捕获蛟龙。

黄昏:黄昏是指太阳落山后,天色渐暗,但还未完全黑下来的时段,古代常用来指一天中时间即将结束的时刻。

炮响:炮响是指古代战争中用来传递信号、示警或庆祝的火器爆炸声。

黄飞虎父子兵:黄飞虎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其子黄天化也是一位英勇的将领,父子俩在《封神演义》中是周武王麾下的著名将领。

降魔杵:降魔杵是郑伦的武器,是一种长柄武器,用于战斗。

大辕门:大辕门是指城门中的主门,通常用于重要人物的出入。

地沸天翻:地沸天翻形容战斗激烈,场面混乱。

封神台:封神台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用来封神的地方,传说中姜子牙在这里封神。

银安殿:银安殿是古代宫殿中的一种,通常用于举行重要仪式或接见重要人物。

聚将鼓:聚将鼓是古代军队中用来召集士兵的鼓声。

袍带:袍带是指古代将领的官袍和腰带。

鞍鞽:鞍鞽是指马具,包括马鞍和马镫。

椒房之宠:椒房之宠是指皇后的尊贵地位和荣宠。

朝歌:朝歌是商朝的都城,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淇县一带。

冀州侯苏护:冀州侯苏护是《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是商朝的将领,后来归顺周武王。

汜水关韩荣:汜水关韩荣是《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是商朝的将领,守卫汜水关。

朝歌城:朝歌城是指商朝的都城朝歌,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淇县一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六十一回-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一场战争场面,通过生动的细节和紧凑的叙述,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悲壮。

‘话说西岐旁晚,将近黄昏时候,三路兵收拾出城埋伏。’这句话以时间点为切入点,为读者营造了一个紧张的氛围,预示着一场大战即将展开。

‘一声炮响,黄飞虎父子兵冲进营来,并无遮挡;左有邓九公,右有南宫适,三路齐进。’这里通过黄飞虎父子的突然袭击和邓九公、南宫适的支援,展示了军队的协同作战和英勇无畏。

‘郑伦急上火眼金睛兽,拎降魔杵往大辕门来,正遇黄家父子五骑,大战在一处,难解难分。’郑伦的形象跃然纸上,他手持降魔杵,与黄家父子展开激烈战斗,表现了他的武艺高强。

‘邓九公与刘甫大战,刘甫非九公敌手,被九公一刀砍于马下。’这里通过邓九公的英勇表现,突显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悲剧。

‘南宫适战苟章,展开刀法,苟章招架不住,拨马就走,正遇黄天祥,不及提防,被黄天祥刺斜里一枪挑于马下。’南宫适和黄天祥的战斗,再次展现了英雄之间的激烈交锋。

‘众将官把一个成汤大营杀的瓦解星散。单剩郑伦力抵众将。’这句话总结了战斗的结果,强调了郑伦的英勇。

‘邓九公从旁边将刀一盖,降魔杵磕定不能起,被九公抓住袍带,拎过鞍鞽,往地上摔。’这里通过邓九公的战斗技巧,展现了武将的智勇。

‘两边士卒将郑伦绳缠索绑,捆将起来。’这句话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士兵们对敌人的无情。

‘西岐城一夜闹嚷嚷的,直到天明。’这句话通过环境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持续和激烈。

‘子牙升了银安殿,聚将鼓响,众将上殿参谒,然后黄飞虎父子回令。’这里通过子牙的举动,展示了军队的纪律和秩序。

‘苏家父子已往西岐城西门进去了。’这句话揭示了苏家父子的忠诚和勇敢。

‘苏护听令。’这句话表明了苏护的服从和忠诚。

‘子牙曰:“请起叙话。君侯大德,仁义素布海内,不是不忠小信之夫,识时务,弃暗投明,审祸福,择主而仕,宁弃椒房之宠,以洗万世污名,真英雄也!”’这里通过子牙的话语,赞扬了苏护的忠诚和勇敢。

‘苏护父子答曰:“不才父子多有罪戾,蒙丞相曲赐生全,愧感无地!”’这里展现了苏护父子的谦逊和感激之情。

‘子牙传令:“把郑伦推来。”’这句话表明了子牙对郑伦的处置。

‘郑伦大喝曰:“无知匹夫!吾与尔身为敌国,恨不得生擒尔等叛逆,解往朝歌,以正国法。”’这里展现了郑伦的忠诚和刚烈。

‘子牙命左右:“推去斩讫号令!”’这句话表明了子牙的果断和严厉。

‘苏侯向前跪而言曰:“启丞相:郑伦违抗天威,理宜正法;但此人实是忠义,似还是可用之人。”’这里展现了苏护的忠诚和智慧。

‘子牙笑曰:“吾知郑将军忠义,乃可用之人,特激之,使将军说之耳,易于见听。”’这里展现了子牙的机智和仁慈。

‘郑伦被苏护一篇言语,说得如梦初觉,如醉方醒,长叹曰:“不才非君侯之言,几误用一番精神。”’这里展现了郑伦的悔悟和感激。

‘苏护至殿前打躬曰:“郑将军,你为何迷而不悟?”’这里展现了苏护的关心和劝导。

‘子牙笑曰:“当日是彼此敌国,各为其主;今肯归降,系是一家,何嫌隙之有。”’这里展现了子牙的宽容和仁爱。

‘郑伦整衣冠,至殿前下拜,曰:“末将逆天,不识时务,致劳丞相筹划。”’这里展现了郑伦的谦逊和感激。

‘子牙忙降阶扶起慰之曰:“将军忠心义胆,不佞识之久矣。”’这里展现了子牙的关心和赞赏。

‘郑伦再三拜谢。’这里展现了郑伦的感激之情。

‘子牙遂引苏侯等至殿内,朝见武王。’这里展现了子牙的忠诚和智慧。

‘武王宣苏护上殿,慰曰:“孤守西岐,克尽臣节,未敢逆天行事。”’这里展现了武王的仁爱和宽容。

‘子牙领旨。’这里展现了子牙的服从和忠诚。

‘苏侯人马尽行入城,西岐云集群雄。’这里展现了西岐的繁荣和强大。

‘且言汜水关韩荣闻得此报大惊,忙差官修本赴朝歌城来。’这里为接下来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六十一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527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