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八十七回

作者: 许仲琳,明代文学家和小说家,著有《封神演义》一书。关于《封神演义》的具体作者,有学者认为可能是许仲琳,或许是民间口头传承的集体创作,后期经过整理成书。许仲琳的作品《封神演义》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宗教和历史元素,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作品之一。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封神演义》是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创作的神话小说,以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为背景,讲述了许多神仙、英雄、妖怪的故事,特别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商朝的过程。本书的核心情节是周朝的建立与商纣王的灭亡,其中穿插了大量的神仙、妖魔以及人物的封神故事。全书充满了神话和幻想元素,通过塑造许多英雄人物,如姜子牙、哪吒、杨戬等,展现了忠诚、勇敢、智慧等美德。故事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并以战斗、谋略、道德冲突等为主要内容,呈现出强烈的戏剧性。作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之一,《封神演义》不仅在文学上影响深远,也对后世的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八十七回-原文

土行孙夫妻阵亡

诗曰:

地行妙术法应玄,谁识张奎更占先。

猛兽崖前身已死,渑池城下妇归泉。

许多功业成何用,几度勋名亦枉然。

留得两行青史在,后来成败总由天。

话说子牙在中军正议进兵之策,忽报:‘张奎搦战。’

哪咤曰:‘弟子愿往。’登风火轮而出,现出八臂三首,来战张奎,大呼曰:‘张奎若不早降,悔之晚矣!’

张奎大怒,催开马,仗手中刀来取。

哪咤使手中枪劈面迎来。

未及三五合,哪咤将九龙神火罩祭起去,把张奎连人带马罩住。

用手一拍,只见九条火龙一齐吐出烟火,遍地烧来。

──不知张奎会地行之术,如土行孙一般。

──彼时张奎见罩落将下来,知道不好,他先滚下马,就地下去了。

哪咤不曾留心看,几乎误了大事,只是烧死他一匹马。

哪咤掌鼓回营,见子牙,说:‘张奎已被烧死。’

子牙大喜。

不表。

且说张奎进城,对妻子曰:‘今日与哪咤接战,果然利害,被他提起火龙罩将我罩住,若不是我有地行之术,几乎被他烧死。’

高兰英曰:‘将军今夜何不地行进他营寨,刺杀武王君臣,不是一计成功,大事已定,又何必与他争能较胜耶!’

张奎深悟曰:‘夫人之言甚是有理。只因那杨戬可恶,暗害吾老母,惑乱吾心,连日神思不定,几乎忘了。今夜必定成功。’

张奎打点收拾,暗带利刃进营。

正是:

武王洪福过尧舜,自有高人守大营。

话说子牙在帐中,闻得张奎已死,议取城池。

至晚,发令箭,点练士卒,至三更造饭,四更整饬,五更登城,一鼓成功。

子牙吩咐已毕。

这也是天意,恰好是杨任巡外营。

那是将近二更时分,张奎把身子一扭,径往周营而来,将至辕门,适遇杨任来至前营。

不知杨任眼眶里长出来的两只手,手心里有两双眼,此眼上看天庭,下观地底,中看人间千里。

彼时杨任忽见地下有张奎提一口刀径进辕门,杨任曰:‘地下是张奎,慢来!有吾在此!’

张奎大惊:‘周营中有此等异人,如何是好!’

自思:‘吾在地下行得快,待吾进中军杀了姜尚,他就来也是迟的。’

张奎仗刀径入,杨任一时着急,将云霞兽一磕,至三层圈子内,击云板,大呼曰:‘有刺客进营!各哨仔细!’

不一时,合营齐起。

子牙急忙升帐,众将官弓上弦,刀出鞘,两边火把灯球,照耀如同白昼。

子牙问曰:‘刺客从那里来?’

杨任进帐启曰:‘张奎提刀在地下径进辕门。弟子故敢击云板报知。’

子牙大惊:‘昨日哪咤已把张奎烧死,今夜如何又有个张奎?’

杨任:‘此人还在此听元帅讲话。’

子牙惊疑未定,傍有杨戬曰:‘候弟子天明再作道理。’

就把周营里乱了半夜。

张奎情知不得成功,只得回去。

杨任一只眼只看得地下张奎走出辕门,杨任也出辕门,只送张奎至城下方回。

当时张奎进城,来至府中,高兰英问曰:‘功业如何?’

张奎只是摇头道:‘利害!利害!周营中有许多高人,所以五关势如破竹,不能阻挡。’

遂将进营的事细细说了一遍。

夫人曰:‘既然如此,可急修本竟往朝歌,请兵协守;不然,孤城岂能阻挡周兵?’

张奎从其言,忙修本差官往朝歌。

不表。

且说天明,杨戬往城下来,坐名叫:‘张奎出来见我!’

张奎闻报,上马提刀,开放城门,正是仇人见了仇人,大骂曰:‘好匹夫!暗害吾母,与你不共戴天!’

杨戬:‘你这逆天之贼,若不杀你母,你也不知周营中利害。’

张奎大叫:‘我不杀杨戬,此恨怎休!’舞刀直取杨戬。

杨戬手中刀赴面交还。

两马相交,双刀并举。

未及数合,杨戬祭起哮天犬来伤张奎。

张奎见此犬奔来,忙下马,实时就不见了。

杨戬观之,不觉咨嗟。

正是:

张奎道术真伶俐,赛过周营土行孙。

话说杨戬回营来见子牙,子牙问曰:‘今日会张奎,如何?’

杨戬把张奎会地行道术说了一遍:‘真好似土行孙!夜来杨任之功莫大焉!’

子牙大喜,传令:‘以后只令杨任巡督内外,防守营门。’

彼时张奎进城至府,见夫人高氏曰:‘今会杨戬,料周营道术之士甚多,吾夫妻不能守此城也。依吾愚见,不若弃了渑池,且回朝歌,再作商议。你的意下如何?’

夫人曰:‘将军之言差矣!俺夫妻在此镇守多年,名扬四方,岂可一旦弃城而去。况此城关系非浅,乃朝歌屏障,今一弃此城,则黄河之险与周兵共之,这个断然不可!明日待我出去,自然成功。’

次日,高兰英出城,至营前搦战。

子牙正坐,忽报:‘有一女将请战。’

子牙问:‘谁可出马?’

有邓婵玉应声曰:‘末将愿往。’

子牙:‘须要小心。’

邓婵玉:‘末将知道。’

言罢上马,一声炮响,展两杆大红旗出营,大呼曰:‘来将何人?快通名来!’

高兰英观看,见是一员女将,心下疑惑,忙应曰:‘吾非别人,乃镇守渑池张将军夫人高兰英是也。你是谁人?’

邓婵玉:‘吾乃是督运粮储土将军夫人邓婵玉是也。’

高兰英听说,大骂:‘贱人!你父子奉敕征讨,如何苟就成婚,今日有何面目归见故乡也!’

邓婵玉大怒,舞双刀来取。

高兰英一身缟素,将手中双刀急架来迎。

二员女将,一红,一白,杀在城下。

怎见得,有赞为证:

这一个顶上金盔耀日光;那一个束发银冠列凤凰。

这一个黄金锁子连环铠;那一个千叶龙鳞甲更强。

这一个猩猩血染红衲袄;那一个素白征袍似粉装。

这一个是赤金映日红玛瑙;那一个是白雪初施玉琢娘。

这一个似向阳红杏枝枝嫩;那一个似月下梨花露香。

这一个似五月榴红似火;那一个似雪里梅花靠粉墙。

这一个腰肢袅娜在鞍鞽上;那一个体态风流十指长。

这一个双刀愰愰如闪电;那一个二刃如锋劈面扬。

分明是:广寒仙子临凡世,月里嫦娥降下方。

两员女将天下少,红似银朱白似霜。

话说邓婵玉大战高兰英有二十回合,拨马就走。

高兰英不知邓婵玉诈败,便随后赶来。

婵玉闻脑后鸾铃响处,忙取五光石回手一下,正中高兰英面上,只打得嘴唇青肿,掩面而回。

邓婵玉得胜进营,来见姜元帅,说高兰英被五光石打败进城。

子牙方上功劳簿,只见左右官报:“二运官土行孙辕门等令。”

子牙传令:“来。”土行孙上帐参谒:“弟子运粮已完,缴督粮印,愿随军征伐。”

子牙曰:“今进五关,军粮有天下诸侯应付,不消你等督运,俱随军征进罢了。”

土行孙下帐,来见众将,独不见黄将军,忙问哪咤,哪咤曰:“今渑池不过一小县,反将黄将军、崇君侯五人一阵而亡。昨张奎善有地行之术,比你分外精奇。前日进营,欲来行刺,多亏杨任救之。故此阻住吾师,不能前进。”

土行孙听罢:“有这样事!当时吾师传吾此术,可称盖世无双,岂有此处又有异人也?待吾明日会他。”

至后帐来问邓婵玉:“此事可真?”邓婵玉曰:“果是不差。”土行孙踌躇一夜。

次早,上帐来见姜元帅:“愿去会张奎。”子牙许之。

傍有杨戬、哪咤、邓婵玉俱欲去掠阵。土行孙许之,来至城下搦战。

哨马报与张奎,张奎出城,见一矮子,问曰:“你是何人?”土行孙曰:“吾乃土行孙是也。”道罢,举手中棍滚将来,劈头就打。

张奎手中刀急架来迎。二人大战,往往来来,未及数合,哪咤、杨戬齐出来助战。

哪咤忙提起乾坤圈来打张奎。张奎看见,滚下马就不见了。

土行孙也把身子一扭来赶张奎。张奎一见大惊:“周营中也有此妙术之人!”随在地底下,二人又复大战。

大抵张奎身子长大,不好转换;土行孙身子矮小,转换伶俐,故此或前或后,张奎反不济事,只得败去。

土行孙赶了一程,赶不上,也自回来。

那张奎地行术一日可行一千五百里,土行孙止行一千里,因此赶不上他,只得回营,来见子牙,言:“张奎果然好地行之术。此人若是阻住此间,深为不便。”

子牙曰:“昔日你师父擒尔用指地成钢法,今欲治张奎,非此法不可。你如何学得此法以治之?”

土行孙曰:“元帅可修书一封,待弟子去夹龙山,见吾师,取此符印来,破了渑池县,遂得早会诸侯。”

子牙大喜,忙修书付与土行孙。

土行孙别了妻子,往夹龙山来。

可怜!正是:丹心欲佐真明主,首级高悬在渑池。

土行孙径往夹龙山去。

且说张奎被土行孙战败回来,见高兰英,双眉紧皱,长吁曰:“周营中有许多异人,如何是好?”

夫人曰:“谁为异人?”张奎曰:“有一土行孙,也有地行之术,如之奈何!”

高兰英曰:“如今再修告急表章,速往朝歌取救,俺夫妻二人死守此县,不必交兵,只等救兵前来,再为商议破敌。”

夫妻正议,忽然一阵怪风飘来,甚是奇异。

怎见得好风,有诗为证:走石飞砂势更凶,推云拥雾乱行踪。暗藏妖孽来窥户,又送孤帆过楚峰。

风过一阵,把府前宝纛旗一折两断。

夫妻大惊曰:“此不祥之兆也。”高兰英随排香案,忙取金钱,排下一卦,已解其意。

高兰英曰:“将军可速为之!土行孙往夹龙山取指地成钢之术,来破你也!不可迟误!”

张奎大惊,忙忙收拾,结束停当,径往夹龙山去了。

土行孙一日止行千里;张奎一日行一千五百里;张奎先到夹龙山,到个崖畔,潜等土行孙。

等了一日,土行孙来至猛兽崖,远远望见飞云洞,满心欢喜:“今日又至故土也!”不知张奎豫在崖傍,侧身躲匿,把刀拎起,只等他来。

土行孙那里知道,只是往前走。

也是数该如此,看看至面前,张奎大叫曰:“土行孙不要走!”土行孙及至抬头时,刀已落下,可怜砍了个连肩带背。

张奎割了首级,径回渑池县来号令。

后人有诗叹土行孙归周未受茅土之封,可怜无辜死于此地,有诗为证:

忆昔西岐归顺时,辅君督运未愆期。

进关盗宝功为首,劫寨偷营世所奇。

名播诸侯空啧啧,声扬宇宙恨丝丝。

夹龙山下亡身处,反本还元正在兹。

话说张奎非止一日来至渑池县,夫妻相见,将杀死土行孙一事说了一遍,夫妻大喜,随把土行孙的首级号令在城上。

只见周营中探马见渑池县城里号令出头来,近前看时,却是土行孙的首级,忙报入中军:‘启元帅:渑池县城上号令了土行孙首级,不知何故,请令定夺。’

子牙曰:‘他往夹龙山去了,不在行营,又未出阵,如何被害?’子牙搯指一算,拍案大呼曰:‘土行孙死于无辜,是吾之过也!’子牙甚是伤感。

不意帐后惊动了邓婵玉,闻知丈夫已死,哭上帐来:‘愿与夫主报仇!’子牙曰:‘你还斟酌,不可造次。’邓婵玉那里肯住,啼泣上马,来至城下,只叫:‘张奎出来见我!’

哨马报入城中:‘有女将搦战。’高兰英曰:‘这贱人!我正欲报一石之恨,今日合该死于此地!’高兰英上马提刀,先将一红葫芦执在手中,放出四十九根太阳神针,先在城里提出。

邓婵玉只听得马响,二目被神针射住,观看不明,早被高兰英手起一刀,挥于马下。可怜!正是:孟津未会诸侯面,今日夫妻丧渑池。

话说高兰英先祭太阳神针,射住婵玉二目,因此上斩了邓婵玉,进城号令了。

哨马报入中军,备言前事。子牙着实伤悼,对众门人曰:‘今高兰英有太阳神针,射入二目,非同小可,诸将俱要防备。’故此按兵不动,再设法以取此县。

南宫适曰:‘这一小县,今损无限大将,请元帅着人马四面攻打,此县可以屣为平地。’子牙传令,命:‘三军四面攻打!’架起云梯火炮,三军吶喊,攻打甚急。

张奎夫妻千方百计看守此城。一连攻打两昼夜,不能得下。子牙心中甚恼,且命:‘暂退,再为设计;不然徒令军士劳苦无益耳。’众将鸣金收军,回营。

且说张奎又修本往朝歌城来。差官渡了黄河,前至孟津,有四百镇诸侯驻札人马。

差官潜踪隐迹,一路无词,至馆驿中,歇了一宵。

次日,将本至文书房投递。

那日看本乃是微子。微子接本看了,忙入内庭,只见纣王在鹿台上宴乐。

微子至台下侯旨,纣王宣上鹿台,微子行礼称臣毕,王曰:‘皇伯有何奏章?’微子曰:‘武王兵进五关,已至渑池县,损兵折将,莫可支撑,危在旦夕。请陛下速发援兵,早来协守。不然,臣惟一死,以报君恩。何况此县离都城不过四五百里之远,陛下还在此台宴乐,全不以社稷为重,孟津现有南方、北方四百诸侯驻兵,候西伯共至商郊,事有燃眉之急;今见此报,使臣身心加焚,莫知所措。愿陛下早求贤士,以治国事,拜大将以剿反叛,改过恶而训军民,修仁政以回天变,庶不失成汤之宗庙也。’

纣王闻奏大惊曰:‘姬发反叛,而今已侵陷孤之关隘,覆军杀将,兵至渑池,情殊可恨!孤当御驾亲征,以除大恶。’中大夫飞廉奏曰:‘陛下不可!今孟津有四百诸侯驻兵,一闻陛下出军,他让过陛下,阻住后路,首尾受敌,非万全之道也。陛下可出榜招贤,大悬赏格,自有高名之士应求而至。古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又何劳陛下亲御六师,与叛臣较胜于行伍哉?’

纣王曰:‘依卿所奏。速传旨,悬立赏格,张挂于朝歌四门,招选豪杰,才堪督府者,不次铨除。’

──四方哄动,就把个朝歌城内万民日受数次惊慌。

只见一日来了三个豪杰,来揭榜文。

守榜军士随同三人先往飞廉府里来参谒。

门官报入中堂,飞廉道:‘有请。’三人进府,与飞廉见礼毕,言曰:‘闻天子招募天下贤士,愚下三人自知非才,但君父有事,愿捐驱敢效犬马。’

飞廉见三人气宇清奇,就命赐坐。

三人曰:‘吾等俱是闾阎子民。大夫在上,子民焉敢坐。’飞廉曰:‘求贤定国,聘杰安邦,虽高爵重禄,直受不辞,又何妨于一坐耶。’

三人告过,方才坐下。

飞廉曰:‘三位姓甚?名谁?住居何所?’三人将一手本呈上,飞廉观看,原来是梅山人氏,一名袁洪,一名吴龙,一名常昊。

──此乃‘梅山七圣’;先是三人投见,以下俱陆续而来。

袁洪者乃白猿精也;吴龙者乃蜈蚣精也;常昊者乃长蛇精也;俱借‘袁’、‘吴’、‘常’三字取之为姓也。

──飞廉看了姓名,随带入朝门,来朝见纣王。

飞廉入内庭,天子在显庆殿与恶来奕棋,当驾官启奏:‘中大夫飞廉候旨。’王曰:‘宣来。’

飞廉见驾,奏曰:‘臣启陛下:今有梅山三个杰士,应陛下求贤之诏,今在午门侯旨。’

纣王大悦:‘传旨宣来。’

少时,三人来至殿下,山呼拜毕,纣王赐三人平身,三人谢恩毕,侍立两傍。

王曰:‘卿等此来,有何妙策可擒逆贼?’

袁洪奏曰:‘姜尚以虚言巧语,纠合天下诸侯,鼓惑黎庶作反;依臣愚见,先破西岐,拿了姜尚,则八百诸侯望陛下降诏招安,赦免前罪,天下不战而自平也。’

纣王闻奏,龙心大悦,封袁洪为大将,吴龙、常昊为先行,命殷破败为参军,雷开为五军总督,使殷成秀、雷鵾、雷鹏、鲁仁杰等俱随军征伐。

纣王传旨,嘉庆殿排宴,庆赏诸臣。

内有鲁仁杰自幼多读,广识英雄,见袁洪行事不按礼节,暗思曰:‘观此人行事不是大将之才,且看他操演人马,便知端的。’

当日宴散,次日谢恩。

三日后下教场,操演三军。

鲁仁杰看袁洪举动措置,俱不如法,谅非姜子牙敌手,但此时是用人之际,鲁仁杰也只得将机就计而已。

次日,袁洪朝见纣王,王曰:‘元帅可先领一支人马,往渑池县佐张奎以阻西兵,元帅意下如何?’

袁洪曰:‘以臣观之,都中之兵不宜远出。’

纣王曰:‘如何不宜远出?’

袁洪奏曰:‘今孟津已有南北二路诸侯驻札,以窥其后,臣若往渑池,此二路诸侯拒守孟津,阻臣粮道,那时使臣前后受敌,此不战自败之道。况粮为三军生命,是军未行而先需者也。依臣之计,不若调二十万人马,阻住孟津之咽喉,使诸侯不能侵搅朝歌,一战成功,大事定矣。’

纣王大悦:‘卿言甚善,真乃社稷之臣!依卿所奏施行。’

袁洪随调兵二十万,吴龙、常昊为先行,殷破败为参赞,雷开为五军都督,使殷成秀、雷鵾、雷鹏、鲁仁杰随军征伐,往孟津而来。

不知胜负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八十七回-译文

土行孙夫妻阵亡

诗曰:地行妙术法应玄,谁识张奎更占先。猛兽崖前身已死,渑池城下妇归泉。许多功业成何用,几度勋名亦枉然。留得两行青史在,后来成败总由天。

话说子牙在中军正议进兵之策,忽报:‘张奎搦战。’哪咤曰:‘弟子愿往。’登风火轮而出,现出八臂三首,来战张奎,大呼曰:‘张奎若不早降,悔之晚矣!’张奎大怒,催开马,仗手中刀来取。哪咤使手中枪劈面迎来。未及三五合,哪咤将九龙神火罩祭起去,把张奎连人带马罩住。用手一拍,只见九条火龙一齐吐出烟火,遍地烧来。──不知张奎会地行之术,如土行孙一般。──彼时张奎见罩落将下来,知道不好,他先滚下马,就地下去了。哪咤不曾留心看,几乎误了大事,只是烧死他一匹马。哪咤掌鼓回营,见子牙,说:‘张奎已被烧死。’子牙大喜。不表。

且说张奎进城,对妻子曰:‘今日与哪咤接战,果然利害,被他提起火龙罩将我罩住,若不是我有地行之术,几乎被他烧死。’高兰英曰:‘将军今夜何不地行进他营寨,刺杀武王君臣,不是一计成功,大事已定,又何必与他争能较胜耶!’张奎深悟曰:‘夫人之言甚是有理。只因那杨戬可恶,暗害吾老母,惑乱吾心,连日神思不定,几乎忘了。今夜必定成功。’张奎打点收拾,暗带利刃进营。

正是:武王洪福过尧舜,自有高人守大营。

话说子牙在帐中,闻得张奎已死,议取城池。至晚,发令箭,点练士卒,至三更造饭,四更整饬,五更登城,一鼓成功。子牙吩咐已毕。这也是天意,恰好是杨任巡外营。那是将近二更时分,张奎把身子一扭,径往周营而来,将至辕门,适遇杨任来至前营。

不知杨任眼眶里长出来的两只手,手心里有两双眼,此眼上看天庭,下观地底,中看人间千里。彼时杨任忽见地下有张奎提一口刀径进辕门,杨任曰:‘地下是张奎,慢来!有吾在此!’张奎大惊:‘周营中有此等异人,如何是好!’自思:‘吾在地下行得快,待吾进中军杀了姜尚,他就来也是迟的。’张奎仗刀径入,杨任一时着急,将云霞兽一磕,至三层圈子内,击云板,大呼曰:‘有刺客进营!各哨仔细!’不一时,合营齐起。

子牙急忙升帐,众将官弓上弦,刀出鞘,两边火把灯球,照耀如同白昼。子牙问曰:‘刺客从那里来?’杨任进帐启曰:‘张奎提刀在地下径进辕门。弟子故敢击云板报知。’子牙大惊曰:‘昨日哪咤已把张奎烧死,今夜如何又有个张奎?’杨任曰:‘此人还在此听元帅讲话。’子牙惊疑未定,傍有杨戬曰:‘候弟子天明再作道理。’就把周营里乱了半夜。

张奎情知不得成功,只得回去。杨任一只眼只看得地下张奎走出辕门,杨任也出辕门,只送张奎至城下方回。当时张奎进城,来至府中,高兰英问曰:‘功业如何?’张奎只是摇头道:‘利害!利害!周营中有许多高人,所以五关势如破竹,不能阻挡。’遂将进营的事细细说了一遍。

夫人曰:‘既然如此,可急修本竟往朝歌,请兵协守;不然,孤城岂能阻挡周兵?’张奎从其言,忙修本差官往朝歌。不表。

且说天明,杨戬往城下来,坐名叫:‘张奎出来见我!’张奎闻报,上马提刀,开放城门,正是仇人见了仇人,大骂曰:‘好匹夫!暗害吾母,与你不共戴天!’杨戬曰:‘你这逆天之贼,若不杀你母,你也不知周营中利害。’张奎大叫:‘我不杀杨戬,此恨怎休!’舞刀直取杨戬。

杨戬手中刀赴面交还。两马相交,双刀并举。未及数合,杨戬祭起哮天犬来伤张奎。张奎见此犬奔来,忙下马,实时就不见了。杨戬观之,不觉咨嗟。

正是:张奎道术真伶俐,赛过周营土行孙。

话说杨戬回营来见子牙,子牙问曰:‘今日会张奎,如何?’杨戬把张奎会地行道术说了一遍:‘真好似土行孙!夜来杨任之功莫大焉!’子牙大喜,传令:‘以后只令杨任巡督内外,防守营门。’

彼时张奎进城至府,见夫人高氏曰:‘今会杨戬,料周营道术之士甚多,吾夫妻不能守此城也。依吾愚见,不若弃了渑池,且回朝歌,再作商议。你的意下如何?’夫人曰:‘将军之言差矣!俺夫妻在此镇守多年,名扬四方,岂可一旦弃城而去。况此城关系非浅,乃朝歌屏障,今一弃此城,则黄河之险与周兵共之,这个断然不可!明日待我出去,自然成功。’

次日,高兰英出城,至营前搦战。子牙正坐,忽报:‘有一女将请战。’子牙问:‘谁可出马?’有邓婵玉应声曰:‘末将愿往。’子牙曰:‘须要小心。’邓婵玉曰:‘末将知道。’言罢上马,一声炮响,展两杆大红旗出营,大呼曰:‘来将何人?快通名来!’高兰英观看,见是一员女将,心下疑惑,忙应曰:‘吾非别人,乃镇守渑池张将军夫人高兰英是也。你是谁人?’邓婵玉曰:‘吾乃是督运粮储土将军夫人邓婵玉是也。’高兰英听说,大骂:‘贱人!你父子奉敕征讨,如何苟就成婚,今日有何面目归见故乡也!’邓婵玉大怒,舞双刀来取。

高兰英一身缟素,将手中双刀急架来迎。二员女将,一红,一白,杀在城下。怎见得,有赞为证:

这个人的头顶上戴着金光闪闪的金盔,阳光下更加耀眼;那个人的头发上束着银色的冠冕,像凤凰展翅。这个人的身上穿着黄金锁子连环铠甲;那个人的铠甲是用千片龙鳞制成,更为坚固。这个人的袈裟被猩猩血染成红色;那个人的白色战袍看起来像粉装。这个人的红玛瑙像太阳下闪耀;那个人的玉像刚从雪中雕琢出来。这个人的红杏树枝枝嫩绿,像朝阳照耀;那个人的梨花在月光下散发着香气。这个人的红似五月榴花,火红似火;那个人的白像雪中的梅花,靠在粉墙上。这个人在马鞍上姿势优雅;那个人的体态风流,手指修长。这个人的双刀挥舞如闪电;那个人的双刃刀锋利无比,劈面而来。分明是:广寒宫的仙子降临凡间,月宫的嫦娥降临下方。这两位女将天下少有,红如朱砂,白如霜。

话说邓婵玉和高兰英大战了二十回合,邓婵玉假装败退,拨马就跑。高兰英不知道邓婵玉是在假装败退,于是追了上去。邓婵玉听到身后鸾铃的声音,急忙取出五光石回手一击,正好打在高兰英的脸上,打得她嘴唇青肿,捂着脸回去了。邓婵玉得胜回到营地,去见姜元帅,报告说高兰英被五光石打败,已经进城了。子牙在功劳簿上登记,这时左右官吏报告说:‘二运官土行孙在辕门等候命令。’子牙传令:‘让他进来。’土行孙上帐参见:‘弟子运粮已经完成,现在交还督粮印,愿意随军出征。’子牙说:‘现在进军五关,军粮由天下诸侯提供,不需要你们督运,都随军出征吧。’土行孙下帐,去见众将,却不见黄将军,便问哪吒,哪吒说:‘现在渑池只是一个小县城,黄将军、崇君侯等五人却在一阵中被杀。昨天张奎的地行之术比你的更为精妙。前天进营时,他想要行刺,多亏杨任救了我。所以阻止了我们前进。’土行孙听后说:‘有这样的事!我师父教我的地行之术,可以说是举世无双,怎么这里还有这样的人呢?我明天要去会会他。’第二天早上,土行孙上帐去见姜元帅,请求去会张奎。子牙同意了。旁边有杨戬、哪吒、邓婵玉都想要去挑战敌阵。土行孙同意了,来到城下挑战。哨马报告给张奎,张奎出城,看到一个矮个子,问:‘你是谁?’土行孙说:‘我是土行孙。’说完,举起手中的棍棒滚了过来,劈头就打。张奎手中的刀急忙迎上去。两人交战,你来我往,没有几个回合,哪吒、杨戬一起出来助战。哪吒拿起乾坤圈来打张奎。张奎看到,滚下马就不见了。土行孙也扭动身体去追赶张奎。张奎一见大惊:‘周营中也有会这种妙术的人!’于是他在地下继续与土行孙大战。大概是因为张奎身材高大,不好转换,而土行孙身材矮小,转换灵活,所以张奎有时进攻有时撤退,反而不占优势,只得败走。土行孙追赶了一程,追不上,也只好回来。张奎的地行之术一天可以行一千五百里,而土行孙只能行一千里,所以追不上他,只能回营,去见子牙,说:‘张奎确实有很好的地行之术。这个人如果阻止我们,将会非常麻烦。’子牙说:‘以前你师父用指地成钢法擒拿你,现在要治张奎,非此法不可。你如何学会此法来对付他?’土行孙说:‘元帅可以写一封信,让我去夹龙山,见我的师父,取来这个符印,破了渑池县,就能早日见到诸侯。’子牙非常高兴,急忙写信交给土行孙。土行孙告别了妻子,往夹龙山去了。可怜啊!正是:丹心想要辅佐真正的明主,首级却高悬在渑池。

土行孙直接往夹龙山去了。

且说张奎被土行孙战败后回来,见到高兰英,双眉紧皱,长叹道:‘周营中有很多异人,怎么办呢?’夫人问:‘谁是异人?’张奎说:‘有一个叫土行孙的人,也有地行之术,怎么办呢!’高兰英说:‘现在再修告急表章,快去朝歌求救,我们夫妻二人死守这个县城,不必交战,只等救兵到来,再商议破敌之策。’夫妻俩正在商议,忽然一阵怪风吹来,非常奇特。这风很凶猛,有诗为证:走石飞砂势更凶,推云拥雾乱行踪。暗藏妖孽来窥户,又送孤帆过楚峰。风过后,把府前的宝纛旗一折两断。夫妻俩大惊,说:‘这是不祥之兆啊。’高兰英随即摆好香案,拿出金钱,排下一卦,已经明白了意思。高兰英说:‘将军,你快去准备!土行孙去夹龙山取指地成钢之术,来对付你!不可迟疑!’张奎大惊,急忙收拾,穿戴整齐,直接往夹龙山去了。

土行孙一天只能行进千里;张奎一天可以行进一千五百里;张奎先到达夹龙山,到了一个山崖边,潜伏等待土行孙。等了一天,土行孙来到猛兽崖,远远看到飞云洞,心中非常高兴:‘今天又回到故土了!’他不知道张奎已经在山崖边等候,侧身躲藏,拿起刀,只等他到来。土行孙毫无察觉,只是往前走。也是天意如此,眼看就要走到面前,张奎大喊:‘土行孙,别走了!’土行孙抬头看时,刀已经落下,可怜他被砍得连肩带背。张奎割下他的首级,直接回到渑池县去示众。后人有诗叹土行孙归周未受封赏,可怜无辜死于此地,有诗为证:忆昔西岐归顺时,辅君督运未愆期。进关盗宝功为首,劫寨偷营世所奇。名播诸侯空啧啧,声扬宇宙恨丝丝。夹龙山下亡身处,反本还元正在兹。

张奎不是一天就到了渑池县,夫妻俩见面后,张奎把杀死土行孙的事情说了一遍,夫妻俩非常高兴,随后就在城墙上挂出了土行孙的首级。周营中的探马看到渑池县城上挂出了首级,走近一看,却是土行孙的首级,急忙报告给中军:“报告元帅:渑池县城上挂出了土行孙的首级,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请元帅定夺。”姜子牙说:“他去了夹龙山,不在行营,也没有出阵,怎么会被害?”姜子牙掐指一算,拍案大呼:‘土行孙是无辜被害的,这是我的过错!’姜子牙非常伤心。没想到帐后惊动了邓婵玉,听说丈夫已死,哭着来到帐前:‘愿意和丈夫一起报仇!’姜子牙说:‘你还要考虑考虑,不可轻举妄动。’邓婵玉哪里肯听,哭着上马,来到城下,只叫:‘张奎出来见我!’哨马报告给城中:‘有女将挑战。’高兰英说:‘这个贱人!我正想报一箭之仇,今天应该死在这里!’高兰英上马提刀,先将一个红葫芦拿在手中,放出四十九根太阳神针,先在城里射出。邓婵玉只听得马蹄声,双眼被神针射住,看不清楚,就被高兰英手起一刀,斩于马下。可怜啊!正是:孟津未会诸侯面,今日夫妻丧渑池。

高兰英先祭太阳神针,射住婵玉二目,因此上斩了邓婵玉,进城号令了。哨马报告给中军,备言前事。姜子牙非常伤心,对众门人曰:‘现在高兰英有太阳神针,射入二目,非同小可,诸将都要防备。’因此按兵不动,再设法攻取此县。南宫适说:‘这个小县城,现在损失了无数大将,请元帅派人马四面攻打,这个县城可以踏为平地。’姜子牙传令,命令:‘三军四面攻打!’架起云梯火炮,三军呐喊,攻打得很急。张奎夫妻想尽办法看守这座城。连续攻打了两天两夜,不能攻下。姜子牙心中非常恼怒,命令:‘暂时撤退,再想其他办法;否则只会让士兵劳而无功。’众将鸣金收军,回营。

张奎又修本往朝歌城来。差官渡过黄河,来到孟津,有四百镇诸侯驻扎人马。差官潜踪隐迹,一路无词,来到馆驿中,住了一夜。次日,将奏章送到文书房。那天看奏章的是微子。微子接过奏章看了,急忙进入内庭,只见纣王在鹿台上宴乐。微子到台下等待旨意,纣王宣他上鹿台,微子行礼称臣完毕,王说:‘皇伯有什么奏章?’微子说:‘武王兵进五关,已到渑池县,损失兵将,无法支撑,危在旦夕。请陛下速发援兵,早日来支援防守。否则,臣只有一死,以报君恩。何况这个县城离都城不过四五百里,陛下还在这里宴乐,全不以国家为重,孟津现有南方、北方四百诸侯驻兵,等待西伯到达商郊,事情非常紧急;现在看到这个报告,使臣的心情更加焦急,不知所措。愿陛下早日寻求贤士,以治理国家,任命大将以讨伐叛乱,改正恶行而训练军民,施行仁政以挽回天意,以免失去成汤的宗庙。’纣王听后大惊:‘姬发反叛,现在已经攻陷了我的关隘,覆军杀将,兵至渑池,情况非常可恨!我应当亲自出征,以消除大恶。’中大夫飞廉奏说:‘陛下不可!现在孟津有四百诸侯驻兵,一听说陛下出兵,他们就会让过陛下,阻住后路,首尾受敌,这不是万全之策。陛下可以出榜招贤,大悬赏格,自然会有高名之士应招而来。古语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又何必陛下亲自率军,与叛臣在战场上较量呢?’纣王说:‘按照你的建议。速传旨意,悬立赏格,张挂于朝歌四门,招募豪杰,才能足以担任督府的人,不按常规选拔。’

四方哄动,就把朝歌城内的百姓每天受到多次惊慌。只见有一天来了三个豪杰,来揭榜文。守榜的军士随同三人先到飞廉府里来拜访。门官报告到中堂,飞廉说:‘请进。’三人进入府中,与飞廉见礼完毕,说:‘听说天子招募天下贤士,我们三人自知没有才能,但君父有事,愿意献出力量,效犬马之劳。’飞廉看到三人气度不凡,就让他们坐下。三人说:‘我们都是平民百姓。大夫在上,我们怎么敢坐呢。’飞廉说:‘求贤定国,聘请英雄安定国家,即使高官厚禄,我们也应该接受,又何妨坐一坐呢。’三人谢过,才坐下。飞廉问:‘三位姓什么?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三人呈上一份名帖,飞廉看后,原来是梅山人氏,一名袁洪,一名吴龙,一名常昊。──这就是‘梅山七圣’;先是三人前来拜访,之后陆续有其他人来。

袁洪是白猿精,吴龙是蜈蚣精,常昊是长蛇精,他们都借用‘袁’、‘吴’、‘常’三个字作为姓。──飞廉看了他们的姓名,就带他们进入朝门,来朝见纣王。飞廉进入内庭,天子在显庆殿与恶来下棋,当驾官报告:‘中大夫飞廉候旨。’王说:‘宣他进来。’飞廉见到天子,报告说:‘臣启陛下:现在有梅山的三个豪杰,响应陛下求贤的诏令,现在在午门等候旨意。’纣王非常高兴:‘传旨宣他们进来。’

小时候,三个人来到殿下,山呼拜见完毕,纣王赐予他们起身,三个人感谢恩典后,站在两旁。

王说:‘你们这次来,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捉拿叛贼?’袁洪上奏说:‘姜尚用虚假的言语,纠集天下诸侯,迷惑百姓造反;依我愚见,先攻破西岐,抓到姜尚,那么八百个诸侯就会期待陛下下诏招安,赦免他们的前罪,这样天下不用打仗就能自然平定。’纣王听后,龙心大悦,封袁洪为大将,吴龙、常昊为先锋,命令殷破败为参军,雷开为五军总督,让殷成秀、雷鵾、雷鹏、鲁仁杰等都随军出征。

纣王传旨,在嘉庆殿设宴,庆祝这些臣子。

其中鲁仁杰自幼好学,广泛了解英雄,看到袁洪的行为不按礼节,暗自想:‘看这个人行事,不是大将之才,再看他指挥军队,便知其真实水平。’当天宴会结束后,第二天他们向纣王谢恩。

三天后,他们来到教场,操练三军。鲁仁杰观察袁洪的举动和安排,都不符合规矩,认为他不是姜子牙的对手,但现在是用人之际,鲁仁杰也只能随机应变。

次日,袁洪朝见纣王,王说:‘元帅可以先率领一支人马,前往渑池县协助张奎,以阻止西军;元帅意下如何?’袁洪说:‘在我看来,城中的军队不宜远征。’

纣王问:‘为什么不宜远征?’袁洪上奏说:‘现在孟津已有南北两路诸侯驻扎,以监视其后方,如果我前往渑池,这两路诸侯会守在孟津,阻断我的粮道,那时我会前后受敌,这是不战自败的策略。而且,粮食是军队的生命线,是出征前必须准备好的。依我的计策,不如调集二十万人马,阻断孟津的咽喉,让诸侯不能侵扰朝歌,一战成功,大事可定。’

纣王非常高兴:‘你的话很好,你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按照你的建议去做。’袁洪随后调集二十万军队,吴龙、常昊为先锋,殷破败为副将,雷开为五军都督,让殷成秀、雷鵾、雷鹏、鲁仁杰随军出征,前往孟津。

不知道胜负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八十七回-注解

土行孙:土行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属于妖精一类,擅长地行术,是《封神演义》中的角色。在这里,土行孙被提及为被张奎所杀。

张奎:古代人物名,此处指渑池县的守将。

地行之术:一种能够在地底行走的法术。

哪咤:哪咤是《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拥有三头八臂,法力高强。在故事中,他是姜子牙的弟子,以勇猛和智慧著称。

九龙神火罩:九龙神火罩是《封神演义》中的一种法宝,由哪咤使用,能够释放出九条火龙,威力巨大。

云霞兽:云霞兽是《封神演义》中的一种神兽,由杨任骑乘,具有强大的神力。

杨任:杨任是《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拥有特殊的能力,能够在空中飞行,并且能够洞察地下和天空。

云板:云板是古代军营中的一种信号工具,用于传递紧急信息。

周营:周营指的是周武王的军队营地,这里可能指的是周武王伐纣时的军队。

朝歌:商朝的都城,此处指纣王的都城。

杨戬:杨戬是《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姜子牙的弟子之一,以勇猛和智慧著称,擅长使用法宝。

哮天犬:哮天犬是《封神演义》中的一种神犬,由杨戬骑乘,具有强大的神力。

渑池:古代地名,此处指需要派兵防守的地方。

顶上金盔:古代士兵或武将所戴的头部装备,由金属制成,具有保护头部的作用,通常装饰华丽。

耀日光:形容金盔的光泽闪耀,如同阳光般耀眼。

束发银冠:古代的一种头冠,通常由银质制成,用于束发。

列凤凰: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此处用来形容银冠装饰华丽,如同凤凰展翅。

黄金锁子连环铠:古代战士所穿的铠甲,由许多金色的锁子连接而成,坚固耐用。

千叶龙鳞甲:古代的一种铠甲,其外观类似龙鳞,象征强大和神秘。

猩猩血染红衲袄:红色袈裟,用猩猩血染成,象征勇猛和神秘。

素白征袍:白色的战袍,通常为武将所穿,象征纯洁和力量。

红玛瑙:一种宝石,颜色鲜红,常用于装饰。

玉琢娘:玉雕成的女性形象,象征美丽和纯洁。

红杏枝枝嫩:春天红杏树的新枝,象征生机和活力。

梨花露香:梨花开放时散发的清香,象征清新和雅致。

榴红似火:石榴花的鲜红,如同火焰般热烈。

雪里梅花靠粉墙:梅花在雪地中开放,靠近粉墙,象征高洁和坚强。

腰肢袅娜:形容女子身材柔美,姿态优雅。

鞍鞽:古代马具,指马背上用来固定兵器的装置。

双刀愰愰如闪电:形容刀光剑影,快速而猛烈。

二刃如锋劈面扬:形容刀刃锋利,能够劈开一切。

广寒仙子:指月亮上的仙女,此处比喻女将美貌非凡。

月里嫦娥:指月亮上的仙女嫦娥,此处也比喻女将美貌非凡。

五光石:一种宝石,能够发出多种颜色的光芒,此处指女将使用的武器。

鸾铃:古代的一种铃铛,通常系在马或人的腰间,此处指女将的饰品。

辕门:古代军队的门口,此处指军队的总部。

督粮印:负责管理粮食的官印,此处指土行孙的职务。

指地成钢法:土行孙所学的一种法术,能使地面变得坚硬如钢。

渑池县:古代地名,此处指需要派兵防守的地方。

夹龙山:夹龙山是《封神演义》中的一个地名,是故事发生的一个地点。

宝纛旗:古代军队中的旗帜,此处指军旗。

金钱:古代用来占卜的货币,此处指用于占卜的道具。

茅土之封:古代对功臣的一种封赏,赐予土地和茅屋。

子牙:子牙是《封神演义》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姜子牙的别称,是周文王的大臣,后来成为周武王的军师。

邓婵玉:邓婵玉是《封神演义》中的女将,是邓九公的女儿,以武艺高强著称。

高兰英:高兰英是《封神演义》中的女将,擅长使用太阳神针,是邓婵玉的对手。

太阳神针:太阳神针是《封神演义》中的一种法宝,由高兰英使用,能够射出神针,威力巨大。

朝歌城:朝歌城是商朝的都城,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淇县,这里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被用作故事背景。

纣王:商朝末代君主,历史上以暴虐著称。

微子:微子是商朝的宗室,纣王的叔父,因不满纣王的暴政而逃亡。

孟津:古代地名,此处指需要防守的关键地点。

飞廉:飞廉是商朝的大臣,以勇猛著称,是纣王的宠臣。

梅山七圣:梅山七圣是《封神演义》中的妖怪,包括袁洪、吴龙、常昊等,他们因居住在梅山而得名。

闾阎子民:闾阎子民指的是普通百姓,闾阎是古代对平民住宅的称呼。

显庆殿:显庆殿是古代宫殿建筑,这里指的是纣王的宫殿。

恶来:恶来是商朝的一位勇士,纣王的亲信,以勇猛著称。

殿下:古代对皇帝或尊贵者的尊称,此处指纣王的宝座。

山呼拜毕:古代臣子见到皇帝或尊贵者时,行跪拜礼,并高声呼喊以示敬意。

平身:古代对臣子行礼后,皇帝或尊贵者允许起身的话语。

妙策:好的计策或方法。

逆贼:指叛乱的敌人或行为不轨的人。

西岐:古代地名,此处指姜尚的势力范围。

八百诸侯:古代诸侯国的数量,此处泛指众多诸侯。

陛下:古代对皇帝的尊称。

招安:古代朝廷对叛乱者采取的安抚措施,使其归顺。

赦免前罪:宽恕之前犯下的罪行。

黎庶:百姓,民众。

侍立:站立在旁边,以示恭敬。

嘉庆殿:古代宫殿名,此处指举行庆典的场所。

参军:古代官职,此处指辅助将领的官员。

五军总督:古代军事职务,负责指挥五军的将领。

社稷之臣: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臣子。

窥其后:暗中观察其后方或动向。

粮道:运送粮食的道路。

社稷:古代对国家的代称,也指国家的根本利益。

下教场:古代军队操练的场所。

举动措置:行动和安排。

机就计:利用机会设下计谋。

都中:都城之中,此处指朝歌。

侵搅:侵犯打扰。

且听下回分解:古代小说、戏曲等作品常用的结尾语,表示故事将继续发展,等待下一回的讲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八十七回-评注

少时,三人来至殿下,山呼拜毕,纣王赐三人平身,三人谢恩毕,侍立两傍。

此段描述了三位臣子对纣王的朝见场景,‘山呼拜毕’和‘赐三人平身’等词语,展现了古代朝臣对君王的尊敬和礼节,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宫廷的礼仪制度。

王曰:‘卿等此来,有何妙策可擒逆贼?’袁洪奏曰:‘姜尚以虚言巧语,纠合天下诸侯,鼓惑黎庶作反;依臣愚见,先破西岐,拿了姜尚,则八百诸侯望陛下降诏招安,赦免前罪,天下不战而自平也。’

袁洪的奏对揭示了其战略思维。他认为通过先发制人,擒拿姜尚,可以瓦解反叛势力,这种策略体现了古代军事思想中的‘先发制人’原则,同时也体现了袁洪对局势的深刻理解。

纣王闻奏,龙心大悦,封袁洪为大将,吴龙、常昊为先行,命殷破败为参军,雷开为五军总督,使殷成秀、雷鵾、雷鹏、鲁仁杰等俱随军征伐。

纣王对袁洪的策略表示赞同,并迅速做出决策,封赏袁洪及其部下,体现了纣王果断的决策能力和对人才的重视。这一段也反映了古代君主与臣子之间的互动模式。

纣王传旨,嘉庆殿排宴,庆赏诸臣。

纣王对袁洪及其部下的庆赏,不仅是对他们功绩的认可,也是古代宫廷中的一种礼节,通过宴会来加强君臣之间的联系。

内有鲁仁杰自幼多读,广识英雄,见袁洪行事不按礼节,暗思曰:‘观此人行事不是大将之才,且看他操演人马,便知端的。’

鲁仁杰的内心独白,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观点。鲁仁杰的多读和广识,使他能够对袁洪的行事方式进行评判,这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军事和人物性格的深刻洞察。

当日宴散,次日谢恩。三日后下教场,操演三军。

这一段描述了朝臣们的日常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展现了古代宫廷生活的常态,同时也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鲁仁杰看袁洪举动措置,俱不如法,谅非姜子牙敌手,但此时是用人之际,鲁仁杰也只得将机就计而已。

鲁仁杰对袁洪的评价,反映了古代军事将领之间的竞争和相互评价,同时也体现了鲁仁杰的智慧和策略。

次日,袁洪朝见纣王,王曰:‘元帅可先领一支人马,往渑池县佐张奎以阻西兵,元帅意下如何?’袁洪曰:‘以臣观之,都中之兵不宜远出。’

袁洪的回答展现了他的谨慎和深思熟虑,他认为都中之兵不宜远出,说明他对战争形势有深刻的认识。

纣王曰:‘如何不宜远出?’袁洪奏曰:‘今孟津已有南北二路诸侯驻札,以窥其后,臣若往渑池,此二路诸侯拒守孟津,阻臣粮道,那时使臣前后受敌,此不战自败之道。况粮为三军生命,是军未行而先需者也。依臣之计,不若调二十万人马,阻住孟津之咽喉,使诸侯不能侵搅朝歌,一战成功,大事定矣。’

袁洪的这一番奏对,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他提出的策略既考虑到了敌情,又兼顾了后勤补给,显示出他的全面性。

纣王大悦:‘卿言甚善,真乃社稷之臣!依卿所奏施行。’袁洪随调兵二十万,吴龙、常昊为先行,殷破败为参赞,雷开为五军都督,使殷成秀、雷鵾、雷鹏、鲁仁杰随军征伐,往孟津而来。

纣王对袁洪的赞同和封赏,以及随后的军事部署,展现了古代宫廷中君臣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同时也预示了后续的战争场面。

不知胜负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这句话是古代小说中常见的结尾方式,既留下了悬念,又为下回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八十七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525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