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八十一回

作者: 许仲琳,明代文学家和小说家,著有《封神演义》一书。关于《封神演义》的具体作者,有学者认为可能是许仲琳,或许是民间口头传承的集体创作,后期经过整理成书。许仲琳的作品《封神演义》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宗教和历史元素,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作品之一。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封神演义》是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创作的神话小说,以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为背景,讲述了许多神仙、英雄、妖怪的故事,特别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商朝的过程。本书的核心情节是周朝的建立与商纣王的灭亡,其中穿插了大量的神仙、妖魔以及人物的封神故事。全书充满了神话和幻想元素,通过塑造许多英雄人物,如姜子牙、哪吒、杨戬等,展现了忠诚、勇敢、智慧等美德。故事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并以战斗、谋略、道德冲突等为主要内容,呈现出强烈的戏剧性。作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之一,《封神演义》不仅在文学上影响深远,也对后世的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八十一回-原文

子牙潼关遇痘神

诗曰:

痘疹恶疾胜疮疡,不信人间有异力。

疱紫毒生追命药,浆清气绝索魂汤。

时行户户应多难,传染人人尽着伤。

不是武王多福荫,枉教军士丧疆场。

话说吕岳走进阵去,杨任赶进阵来。

吕岳上了八卦台,将瘟癀伞撑起,往下一罩。

杨任把五火扇一搧,那伞化作灰烬,飘扬而去;又连搧了数扇,只见那二十把伞尽成飞灰。

当有瘟部神祇李平进阵来,指望劝解吕岳,不要与周兵作难,也是天数该然,恰逢其会,常被杨任一扇子搧来,李平怎能脱逃,可怜!

正是:

一点诚心分邪正,反遭一扇丧微躯。

李平误被杨任一扇子搧成灰烬。

陈庚大怒,骂曰:‘何处来的妖人,敢伤我弟!’举兵刃飞取杨任。

杨任把扇子连搧数扇,莫说是陈庚一人,连地都搧红了。

吕岳在八卦台上见势头凶险,捏着避火诀,指望逃走,不知杨任此扇乃五火真性,攒簇而成,岂是五行之火可以趋避。

吕岳见火势愈炽,不能镇压,撤身往后便走,被杨任赶上前,连搧数扇,把八卦台与吕岳俱成灰烬。

──三魂俱赴封神台去了。

有诗为证,诗曰:

九龙岛内曾修炼,得道多年根未深。

今日遭逢神火扇,可知天意灭嗔心。

话说杨任破了瘟癀阵,只见子牙在四不相上伏定,手执着杏黄旗,左右金花发现,拥护其身。

诸门人看见,齐来搀住。

子牙也不言语,面如淡金。

只见四不相一跃而起。

武王在辕门见武吉背负子牙而来,武王垂泪言曰:‘相父不过为国为民,受过苦中之苦!’随将子牙背至中军,放在卧榻之上。

云中子用丹药灌入于子牙口中,送下丹田。

少时,子牙睁目,见众将官立于左右,乃言曰:‘有劳列位苦心。’

武王大喜曰:‘相父且自安心,仔细调理。’

子牙在军中赡养了数日,只见云中子曰:‘子牙且自宽心,只有万仙阵,我等再来助你,今日且奉别。’

子牙不敢强留,云中子回终南山去了。

子牙打点取关,只见杨任上前言曰:‘前日不才已暗放了四将在内,元帅可作速调遣。’

子牙见杨任说有四将在内,须得里外夹攻,方可取关。

子牙传令,点众将攻关。

且说徐芳又见破了瘟癀阵,左右来报:‘方义真已死,四将不知所往。’心下十分着忙。

只见门外杀声振地,锣鼓齐鸣,喊声不止,如天崩地塌之状。

徐芳急上关来守御,只见周兵大势人马,四面架起云梯火炮,攻打甚急。

有雷震子大怒,飞在空中,一棍刷在城敌楼上,把敌楼打塌了半边。

徐芳禁持不住,急下城来。

雷震子已站于城上。

哪咤登起风火轮,也上城来。

守城军士见雷震子这等凶恶,一齐走了。

哪咤下城,斩落了锁钥,周兵一拥而入。

徐芳见周营大势人马进关,只得纵马摇枪前来抵当,被周营大小众将把徐芳围困住当中,彼此混战。

且说黄飞虎、南宫适、洪锦、徐盖听得关内喊杀,知是周兵成功,四将步行,赶至关前,见周兵已将徐芳围住,黄飞虎大叫曰:‘徐芳休走,吾来也!’

徐芳正在着忙之际,又见黄飞虎等四人冲杀前来,不觉吃了一惊,措手不及,被黄飞虎一剑砍来,徐芳望后一闪,那剑竟砍落马首,把徐芳撞下鞍鞽,被士卒生擒活捉,拿缚关下。

众将收了军卒,迎姜元帅进关,升厅坐下,出榜安民毕。

有黄飞虎、南宫适等来见子牙。

子牙曰:‘将军等身受陷穽之苦,幸皇天庇佑,转祸为福,此皆将军等为国忠心,感动天地耳。’

众将在穿云关安置已定,子牙吩咐:‘把徐芳推来。’

左右将徐芳拥至阶前,徐芳立而不跪。

子牙骂曰:‘徐芳,你已擒兄已绝手足之情,为臣有失边疆之责,你有何颜尚敢抗礼?此乃人中之禽兽也!速推出斩首!’

众军士把徐芳推出斩首,号令在穿云关。

武王设宴与众将饮酒,犒赏三军。

翌日,子牙传令起兵。

行有八十里,兵至潼关,安营炮响,立下寨棚。

子牙升帐,众将官参谒毕,商议取关。

且言潼关主将余化龙有子五人,乃是余达、余兆、余光、余先、余德,惟余德一人在海外出家,不在潼关,连余化龙只有父子五人守此关隘。

忽听关外炮响,探事报知:‘周兵抵关下寨。’

余化龙谓四子曰:‘周兵此来,一路屡屡得胜,今日至此,亦是劲敌,须是要尽一番心力。’

四子齐曰:‘父亲放心,料姜尚有多大本领,不过偶然得胜,谅他可能过得此关!’

不言余化龙父子商议,再言子牙次日升帐,问左右:‘谁去取此关见阵一遭?’

傍有太鸾应声曰:‘末将愿往。’

子牙许之。

太鸾出营,至关下搦战。

哨马报入关中。

余化龙命长子余达出关。

余达领令出关。

太鸾见潼关内有一将,银甲红袍,真个齐整,滚出关来。

怎见得,有赞为证,赞曰:

紫金冠,名束发;飞凤额,雉尾插。

面如傅粉一般同,大红袍罩连环甲。

狮鸾宝带现玲珑,打将钢鞭如铁塔。

银合马跑白云飞,白银枪杵鞍下拉。

大红旗上书金字:潼关首将名余达。

话说太鸾大呼曰:“潼关来将何名?”

余达曰:“吾乃余元帅长子余达是也;久闻姜尚大逆不道,兴兵构怨,不守臣节,干犯朝廷关隘,是自取灭亡耳。”

太鸾曰:“吾元帅乃奉天征讨,东进五关,吊民伐罪,会合天下诸侯,观政于商;五关进之有三,尔尚敢拒逆天兵哉。速宜倒戈,免汝一死;若候关破之日,玉石俱焚,追悔何及!”

余达大怒,摇枪直取。

太鸾手中刀赴面来迎。

二将大战,二三十合,余达拨马便走。

太鸾随后赶来。

余达闻脑后马至,挂下枪,取出撞心杵,回手一杵,正中太鸾脸上。

太鸾翻下鞍鞽。

可怜为将官的,正是:

祸福随身于顷刻,翻身落马项无头。

余达把太鸾一杵打下马来,复一枪结果了性命,枭了首级,掌鼓进关,见父请功,将首级号令于关上。

败兵回见子牙报知,子牙闻太鸾已死,心下不乐。

次日,子牙升帐,只见苏护上帐,欲去取关,子牙许之。

苏护上马,至关下讨战。

哨马报知。

余化龙命次子余兆出关对敌。

苏护问曰:“来者何人?”

余兆曰:“吾乃余元帅次男余兆是也。尔是何名?”

苏护曰:“吾非别人,乃冀州侯苏护是也。”

余兆曰:“老将军,末将不知是老皇亲。老将军身为贵戚,世受国恩,宜当共守王土,以图报效,何得忘椒房之宠,一旦造反,以助叛逆,切为将军不取!一旦武王失恃,那时被擒,身戮国亡,遗讥万世,追悔何及。速宜倒戈,尚可转祸为福耳。”

苏护大怒:“天下大势,八九已非商土,岂在一潼关也!”

纵马摇枪,直取余兆。

余兆手中枪急架忙迎。

二马来往,未及十合,余兆取一杏黄旛一展,咫尺似一道金光一愰,余兆连人带马就不见了。

苏护不知所往,急自左右看时,脑后马至;慌忙转马,早被余兆一枪刺中胁下,苏护翻鞍落马──一魂已往封神台去了。

余兆取了首级,进关来见父报功,将首级号令,庆喜。

不表。

且说子牙又见折了苏护,着实伤悼。

苏护长子苏全忠闻报痛哭。

上帐欲报父仇;子牙不得已,许之。

苏全忠领令,至关下搦战。

哨马报进关来,余化龙令第三子余光出关对敌。

苏全忠见关中一少年将来,切齿咬牙,大喝曰:“你可是余兆?快来领死!”

余光曰:“非也。吾乃是余元帅三子余光是也。”

苏全忠大怒,纵马摇戟,冲杀过来。

二马相交,戟枪并举,大战有二十余合,余光拨马便走。

苏全忠因父亲被害,怒发如雷,大骂曰:“不杀匹夫,誓不回兵!”

赶下阵来。

余光按下枪,取梅花标,回手一标,有五根一齐动手。

全忠身中三标,几乎坠于马下,败回周营。

余光得胜,进关见父回令:“标打苏全忠败回。”

余化龙曰:“明日待吾亲会姜尚,设谋共破周兵,必取全胜。”

次日,关中点炮吶喊,余总兵带四子出关,至周营搦战。

哨马报进营来。

子牙与众将出营拒敌,左右军威甚齐。

余化龙见子牙出兵,叹曰:“人言子牙善于用兵,果然话不虚传。”

余化龙看罢,一骑当先:“姜子牙请了!”

子牙答礼曰:“余元帅,不才甲冑在身,不能全礼。不才奉天征讨独夫,以除不道,吊民伐罪,所以望风纳降,俱得保全富贵;所有逆命者,随即败亡,国家尽失。元帅不得以昨日三次侥幸之功,认为必胜之策。倘执迷不悟,一时玉石俱焚,悔之何及?请自三思,毋贻伊戚。”

余化龙笑曰:“似你出身浅薄,不知天高地厚戴载之恩,

只知妖言惑众,造反叛主,以逞狂为;今日逢吾,只教你片甲无存,死无葬身之地矣。”

大叫:“左右!谁与我拿姜尚见头一功?”

只见左右四子冲杀过来。

苏全忠战住余达;余兆敌住武吉;邓秀抵住余光;余先战住黄飞虎;余化龙压住阵脚。

四对儿交兵,这场大战,怎见得好杀,有赞为证,赞曰:

两阵上旗旛齐磨,四对将各逞英豪。

长枪阔斧并相交,短剑斜挥闪耀。

苏全忠英雄赳赳,余达似猛虎头摇;

武吉只教活拿余兆;邓秀喊捉余光餐刀;

黄飞虎恨不得枪挑余先下马;

众儿郎助阵似潮涌波涛。

咫尺间天昏地暗,杀多时鬼哭神嚎。

这一阵只杀得尸横遍野血凝膏,尚不肯干休罢了。

八员战将,各要争先,余达拨马就走;

苏全忠随后赶来,被余达回手一杵,正中护心镜上,打得纷纷粉碎,苏全忠翻身落马;

余达勒回马,挺枪来刺;

早有雷震子展开变翅,飞来且快,使开黄金棍,当头刷来;

余达只得架棍。

周营内早有偏将祁恭将全忠救回。

话说余化龙见雷震子敌住余达,自纵马舞刀来取子牙;

傍有哪咤登风火轮挺枪来刺,来往冲突,两军杀在虎穴之中。

正酣战间,却有杨戬催粮至营,见子牙间对交兵,杨戬立马横刀,看十人对敌,不分胜负。

杨戬自思曰:“待我暗助他等一阵。”

远远将哮天犬祭起。

余化龙那里知道,被哮天犬一口咬了颈子,连盔都带去了。

哪咤见余化龙着伤,急祭起乾坤圈,一圈正中余先肩窝,大败而走。

周兵挥动人马,冲杀一阵;

只杀得尸横遍野,血淋草稍。

子牙掌鼓回营。

正是:

眼前得胜欢回寨,只恐飞灾又降临。

话说余化龙被哮天犬所伤,余先又打伤肩臂,父子二人呻吟一夜;府中大小俱不能安。

不一日,余德回家探父,家将报知:‘五爷来了。’余化龙尚自呻吟不已;只见余德走近卧榻之前,见父亲如此模样,急忙请问。

余化龙将前事备述一遍。余德曰:‘不妨,这是哮天犬所伤。’忙取丹药,用水敷之,实时痊愈。又用药调治兄长余先。

当日晚景休题。

次日,余德出关至周营,只要姜子牙答话。

哨马报入中军,子牙随出大营,见一道童,头挽抓髻,麻鞋道服,仗剑而来。

子牙曰:‘道者从那里来?’余德曰:‘我乃余化龙第五子余德是也。杨戬用哮天犬咬伤吾父亲;哪咤用圈打伤吾兄;今日下山,特为父兄报仇。吾与汝等,共显胸中道术,以决雌雄。’

撒步仗剑,来取子牙。傍有杨戬舞刀忙迎。

哪咤提枪,显出三首八臂,雷震子、韦护、金咤、木咤、李靖一齐上前迎敌,口称:‘拿此泼道,休得轻放!’

众门人一齐上前,把余德围在垓心,总有奇术,不能使用。

杨戬见余德浑身一团邪气裹住,知是左道之术,把马跳出圈子去,取弹弓在手,发出金丸,正中余德。

余德大叫一声,借土遁走了。

子牙回营,杨戬见子牙曰:‘余德乃左道之士,浑身一团邪气笼罩,防他暗用妖术。’

子牙曰:‘吾师有言:‘谨防达兆光先德。’莫非就是此余德也?’

傍有黄飞虎曰:‘前日四将轮战四日,果然是余达、余兆、余光、余先、余德。’

子牙大惊,忧容满面,双锁眉梢,正寻思无计。

且说余德着伤,败回关上,进府来,用药服了;不一时,身体痊愈。

余德切齿深恨曰:‘我若留你一个,也不是有道之士!’

彼时至晚,余德与四兄曰:‘你们今夜沐浴净身,我用一术,使周兵七日内,叫他片甲无存。’

四人依其言,各自沐浴更衣。

至一更时分,余德取出五个帕来,按青、黄、赤、白、黑颜色,铺在地下。

余德又取出五个小斗儿来,一人拿着一个:‘叫你抓着洒,你就洒;叫你把此斗往下泼,你就泼。不用张弓射箭,七日内死他干干净净。’

兄弟五人,俱站在此帕上。

余德步罡斗法,用先天一气,忙将符印祭起。

好风!有诗为证,诗曰:‘萧萧飒飒竟无踪,拔树崩山势更凶。莫道封夷无用处,藏妖影怪作先锋。’

话说余德祭起五方云来至周营,站立空中,将此五斗毒痘四面八方泼洒,至四更方回。

不表。

且说周营众人俱肉体凡胎,如何经得起,三军人人发热,众将个个不宁。

子牙在中军也自发热。

武王在后殿,自觉身疼。

六十万人马俱是如此。

三日后,一概门人、众将,浑身上下俱长出颗粒,莫能动履;营中烟火断绝。

止得哪咤乃莲花化身,不逢此厄;杨戬知道余德是左道之人,故此夜间不在营中,各自运度;因此上不曾侵染。

只见过了五六日,子牙浑身上下俱是黑的。

此痘形按五方:青、黄、赤、白、黑。

哪咤与杨戬曰:‘今番又是那年吕岳之故事。’

杨戬曰:‘吕岳伐西岐,还有城郭可依;如今不过行营寨栅,如何抵挡。倘潼关余家父子冲杀过来,如何济事!’

二人心下甚是焦闷。

且说余化龙父子六人在潼关城上来看,周营烟火全无,空立旗旛寨栅,余达曰:‘乘周营诸将有难,吾等领兵下关,一齐杀出,只此一阵成功,却不为美!’

余德曰:‘长兄,不必劳师动众,他自然尽绝,也使傍人知我等玅法无边。──不动声色,令周兵六十万余人自然灭绝。’

父子五人齐曰:‘妙哉!妙哉!’──看官:此正是武王有福,不然,若依余达之言,则周营兵将死无噍类。

正是:‘洪福已扶仁圣主,徒令余德逞奇谋。’

话说杨戬见子牙看看病势危急,心下着慌,与哪咤共议曰:‘师叔如此狼狈,呼吸俱难,如之奈何。’

话犹未了,只见半空中黄龙真人跨鹤而来。

杨戬、哪咤迎接黄龙真人至中军坐下,真人曰:‘杨戬,你师父可曾来?’

杨戬答曰:‘不曾来。’真人曰:‘他原说先来,如今该会万仙阵了。’

话未绝时,又听得玉鼎真人自空中来至。

杨戬迎迓,拜罢;玉鼎真人起身,入内营来看子牙,见子牙如此模样,真人点头叹曰:‘虽是帝王之师,好容易!正是你:七死三灾今已满,清名留在简篇中。’

玉鼎真人叹息不已,随命杨戬:‘你再在火云洞走一遭。’

杨戬领命,借着土遁往火云洞而来,如风云一样。

看看来至山脚下,好山,真无限的景致,有奇花馥馥,异香依依。

怎见得,有赋为证,赋曰:‘势连天界,名号火云。青青翠翠的乔松,龙鳞重迭;猗猗挺挺的秀竹,凤尾交加;蒙蒙茸茸的碧草,龙须柔软;古古怪怪的古树,鹿角丫叉。乱石堆山,似大大小小的伏虎;老藤挂树,似湾湾曲曲的腾蛇。丹壁上更有些分分明明的金碧影;低涧中只见那香香馥馥的瑞莲华。洞府中锁着那氤氤氲氲的雾霭;青峦上笼着烂烂熳熳的烟霞。对对彩鸾鸣,浑似那咿咿哑哑的律吕;双双丹凤啸,恍疑是嘹嘹喨喨的笙笳。碧水跳珠,点点滴滴从玉女盘中泄出;虹霓流彩,闪闪灼灼自苍龙岭上飞斜。真个是:福地无如仙境好,火云仙府胜玄都。’

话说杨戬看罢景致,不敢擅入;

少时,见一水火童子出来,杨戬上前稽首曰:“敢烦师兄借传一语,杨戬求见。”

童子认得杨戬,忙回礼曰:“师兄少待。”

童子回言毕,进洞府来:“启老爷:外面有杨戬求见。”

伏义圣人曰:“着他进来。”

那童子复至外面:“杨戬进见。”

杨戬至蒲团前,倒身下拜:“弟子杨戬愿老爷圣寿无疆!”

拜罢,将书呈上。

伏羲展玩,书曰:

“弟子黄龙真人、玉鼎真人熏沐顿首,谨书上启辟天开地昊皇上帝宝座下:弟子仰仗三教,演习灵文,自宜默守蒲团,岂敢冒言渎奏。

但弟子等运逢劫数,杀戒已临,襄应运之天子,伐无道之独夫。

路至潼关,突遭余德以左道之幻术,暗毒害于生灵。

兹有元戎姜尚暨门徒将士兵卒六十余万,骤染颗粒之疮,莫辨为痈为毒,恹恹待尽,至呼吸以难通,旦夕垂亡,虽水浆而莫用。

自思无奈,仰叩仁慈,恳祈大开恻隐,怜继天立极之圣君,拯无辜之性命,早施雨露,以慰倒悬。

临启不胜待命之至!”

伏羲看罢书,谓神农曰:“今武王有事于天下,乃是应运之君,数当有此厄难,吾等理宜助一臂之力。”

神农曰:“皇兄之言是也。”

遂取三粒丹药付与杨戬。

杨戬得了丹药,跪而启曰:“此丹将何用度?”

伏义曰:“此丹:一粒可救武王;一粒可救子牙;一粒用水化开,只在军前四处洒过,此毒气自然消灭。”

杨戬又问曰:“不知此疾何名?”

伏义曰:“此疾名为痘疹,乃是传染之病;若少救迟,俱是死症。”

杨戬又启曰:“倘此疾后日传染人间,将何药能治?乞赐指示。”

神农曰:“你随我出洞至紫云崖来。”

杨戬随了神农来至崖前,寻了一遍;神农拔一草递与杨戬:“你往人间,传与后世,此药能救痘疹之患也。”

杨戬又跪恳曰:“此草何名?”

神农曰:“你听我道来:此草有诗为证,诗曰:

“紫梗黄根八瓣花,痘疮发表是升麻。

“常桑曾说玄中玅,传与人间莫浪夸。”

话说杨戬求了丹药,又传下升麻,以济后人,离了火云洞,径至周营,来见玉鼎真人,备言:“……求得丹药,并升麻之草,可救痘疹之厄。”

黄龙真人忙将丹药化开,先救武王;玉鼎真人来治子牙;杨戬与哪咤用水化开此丹,用杨枝洒起四处来。

霎时间,痘疹之毒一时全消。

正是:

痘疹毒害从今起,后人遇着有生亡。

周营内被杨戬、哪咤在四面洒遍。

只三山五岳门人,与凡夫不同,俱是腹内有三昧真火的,又会五行之术,不觉俱先好了;人人切齿,个个咬牙。

次日,子牙见众门人脸上俱有疤痕,子牙大怒,与众人共议取潼关泄恨。

众人齐厉声大叫曰:“今日不取潼关,势不回军!”

不知余化龙父子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八十一回-译文

子牙在潼关遇到了痘神。

诗中说:痘疹这种恶疾比疮疡还要可怕,不相信人间有超自然的力量。痘疱中的毒液需要追命药来治疗,而气血衰竭则需要索魂汤来救治。

这种疾病在时下流行,家家户户都难以幸免,人人都会受到伤害。如果不是武王有福气庇佑,军士们就不会在战场上丧命。

话说吕岳走进战场,杨任追进战场。吕岳上了八卦台,撑起瘟癀伞,往下一罩。杨任用五火扇一扇,那伞化作灰烬,飘散而去;他又连续扇了几下,只见那二十把伞都变成了飞灰。

瘟部神祇李平进阵来,想要劝解吕岳,不要与周兵为难,这也是天意,恰好遇到杨任用扇子扇来,李平怎能逃脱,真是可怜!

正是:一点诚心分辨邪正,反而被一扇子夺去了生命。

李平被杨任一扇子扇成灰烬。陈庚大怒,骂道:‘哪里来的妖人,敢伤我兄弟!’拿起兵器飞过去取杨任。杨任用扇子连续扇了几下,不仅是陈庚一个人,连地面都烧红了。

吕岳在八卦台上看到形势危险,捏着避火诀,想要逃跑,不知道杨任的扇子是五火真性,聚集而成,不是五行之火可以躲避的。

吕岳看到火势越来越猛,无法压制,转身向后逃跑,被杨任追上前,连续扇了几下,把八卦台和吕岳都变成了灰烬。

三魂都去了封神台。有诗为证:九龙岛内曾经修炼,得道多年根基不深。今日遭遇神火扇,可知天意要灭掉愤怒之心。

话说杨任破了瘟癀阵,只见子牙在四不相上伏定,手执着杏黄旗,左右金花发现,守护着他的身体。门人看见,都来搀扶。

子牙没有说话,脸色像淡金一样。只见四不相一跃而起。武王在辕门看到武吉背着子牙而来,武王流泪说:‘相父只是为国家为人民,受过很多苦!’

随后将子牙背到中军,放在卧榻上。云中子用丹药灌入子牙口中,送到丹田。不久,子牙睁开眼睛,看到众将官站在左右,说:‘辛苦各位了。’武王很高兴地说:‘相父请安心,好好调理。’

子牙在军中养了几天,云中子说:‘子牙请放宽心,只有万仙阵,我们再来帮你,今天先告别。’子牙不敢强留,云中子回终南山去了。

子牙准备取关,只见杨任上前说:‘前些日子我已经暗中放走了四将在里面,元帅可以快速调遣。’子牙看到杨任说有四将在内,必须内外夹击,才能取关。

子牙下令,点众将攻关。

再说徐芳又破了瘟癀阵,左右来报:‘方义真已死,四将不知所踪。’心中十分着急。只见门外杀声震天,锣鼓齐鸣,喊声不止,像天崩地裂一样。

徐芳急忙上关来守御,只见周兵大势人马,四面架起云梯火炮,攻打得很急。雷震子大怒,飞在空中,一棍打在城敌楼上,把敌楼打塌了一半。

徐芳抵挡不住,急忙下城。雷震子已经站在城上。哪吒蹬起风火轮,也上城来。守城军士看到雷震子这么凶恶,都逃跑了。

哪吒下城,砍断了锁钥,周兵一拥而入。徐芳看到周营大势人马进关,只得纵马摇枪前来抵挡,被周营大小众将围困在中间,双方混战。

黄飞虎、南宫适、洪锦、徐盖听到关内喊杀,知道周兵已经成功,四将步行,赶到关前,看到周兵已经将徐芳围住,黄飞虎大喊:‘徐芳不要走,我来啦!’

徐芳正在忙乱之际,又看到黄飞虎等四人冲杀而来,不禁吃了一惊,措手不及,被黄飞虎一剑砍来,徐芳向后一闪,那剑竟然砍落了马头,把徐芳撞下马鞍,被士兵生擒活捉,绑到关下。

众将收了士兵,迎接姜元帅进关,升堂坐下,出榜安民。黄飞虎、南宫适等来见子牙。子牙说:‘将军们身受困境之苦,幸亏皇天庇佑,转祸为福,这都是将军们为国家忠诚,感动天地的原因。’

众将在穿云关安置好后,子牙吩咐:‘把徐芳推来。’左右将徐芳推到台阶前,徐芳站着不跪。

子牙骂道:‘徐芳,你已经抓了我哥哥,断绝了手足之情,作为臣子有失边疆之责,你还有何脸面敢抗礼?你简直是人中的禽兽!快推出斩首!’

士兵们把徐芳推出斩首,号令在穿云关。武王设宴与众将饮酒,犒赏三军。第二天,子牙下令起兵。

行军八十里,兵至潼关,安营扎寨,炮声响起,立下营帐。子牙升帐,众将官参拜完毕,商议取关。

再说潼关主将余化龙有五个儿子,分别是余达、余兆、余光、余先、余德,只有余德在海外出家,不在潼关,连余化龙只有父子五人守着这个关隘。

忽然听到关外炮声,侦察兵报告:‘周兵在关下扎营。’余化龙对四个儿子说:‘周兵这次来,一路上屡屡得胜,今天到这里,也是强劲的敌人,我们必须全力以赴。’

四个儿子齐声说:‘父亲放心,姜尚有多大本领,不过是偶然得胜,我们相信他不可能过此关!’

不说余化龙父子商议,再说子牙第二天升帐,问左右:‘谁去攻关见阵一遭?’旁边有太鸾应声说:‘我愿意去。’子牙同意了。

太鸾出营,到关下挑战。哨马报告到关中。余化龙命令长子余达出关。

余达领命出关。太鸾看到潼关内有一员将领,银甲红袍,非常整齐,滚出关来。

太鸾大声喊道:‘从潼关来的将领叫什么名字?’余达回答:‘我是余元帅的长子余达。我早就听说姜尚大逆不道,起兵构怨,不守臣节,侵犯朝廷关隘,这是自找灭亡啊。’太鸾说:‘我的元帅是奉天命征讨,东进五关,吊民伐罪,会合天下诸侯,在商地观察政治;五关已经进入三个,你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天兵呢?赶紧投降,可以免你一死;如果等到关卡被攻破的那天,玉石俱焚,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余达非常愤怒,挥舞着枪直接冲向太鸾。太鸾手中的刀迎面而来。两位将领展开大战,打了二三十回合,余达拨马逃跑。太鸾随后追赶。余达听到背后马蹄声,扔下枪,拿出撞心杵,回手一击,正中太鸾的脸。太鸾从马上跌落。可怜这些将领,正是:

祸福随身于顷刻,翻身落马项无头。

余达用撞心杵将太鸾打下马来,再一枪结果了他的性命,砍下首级,擂鼓进入关卡,见到父亲请功,将首级在关卡上示众。败兵回去见子牙报告,子牙听到太鸾已死,心中不高兴。第二天,子牙升帐,只见苏护上帐,想要去夺取关卡,子牙答应了他。苏护上马,到关卡下挑战。哨马报告。余化龙命令次子余兆出关应战。苏护问:‘来的是谁?’余兆回答:‘我是余元帅的次子余兆。你是谁?’苏护说:‘我不是别人,我是冀州侯苏护。’余兆说:‘老将军,我不知道是皇亲国戚。老将军身为贵族,世代受国家恩惠,应该共同守护国土,以图报效国家,怎么能忘记皇室的恩宠,一旦造反,帮助叛逆,这真是太不明智了!一旦武王失去依靠,那时被擒获,身死国亡,遗臭万年,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赶紧投降,还可以转祸为福。’苏护大怒:‘天下大势,八九已非商土,岂止是潼关这一关!’他纵马挥枪,直取余兆。余兆急架忙迎。两马交战,未到十个回合,余兆挥舞杏黄旛,一道金光闪过,余兆连同人带马就不见了。苏护不知道他去了哪里,急忙左右看时,背后马蹄声逼近;慌忙掉转马头,却被余兆一枪刺中胁下,苏护从马上跌落——他的灵魂已经前往封神台了。余兆取了首级,进入关卡见父亲报功,将首级示众,庆祝胜利。下面不表。

子牙又看到苏护战败,非常伤心。苏护的长子苏全忠听到消息后痛哭。他上帐想要为父亲报仇;子牙不得已,答应了他。苏全忠领命,到关卡下挑战。哨马报告进关。余化龙命令三子余光出关应战。苏全忠看到关中一个年轻人来,咬牙切齿,大喊:‘你可是余兆?快来受死!’余光说:‘不是,我是余元帅的三子余光。’苏全忠大怒,纵马挥戟,冲杀过来。两马相交,戟枪并举,大战二十余回合,余光拨马逃跑。苏全忠因为父亲被害,怒发如雷,大骂:‘不杀这个匹夫,誓不回兵!’追下阵来。余光放下枪,取梅花标,回手一标,五根标箭齐发。苏全忠身中三箭,几乎从马上跌落,败回周营。余光得胜,进关见父亲报功:‘标箭射败苏全忠。’余化龙说:‘明天我亲自去会姜尚,设谋共破周兵,必取全胜。’第二天,关中响起炮声,余总兵带着四个儿子出关,到周营挑战。哨马报告进营。子牙与众将出营迎战,左右军威整齐。余化龙看到子牙出兵,叹道:‘人们说子牙善于用兵,果然名不虚传。’余化龙看完,一骑马当先:‘姜子牙,请了!’子牙答礼说:‘余元帅,我身着盔甲,不能行礼。我奉天命征讨暴君,以除不道,吊民伐罪,所以望风纳降,都能保全富贵;所有违抗命令的人,都会失败,国家就会失去。元帅不能因为昨天三次侥幸的胜利,就认为一定能取胜。如果执迷不悟,到时候玉石俱焚,后悔也来不及了?请三思,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余化龙笑着说:‘像你这样出身浅薄的人,不知道天高地厚,只知道散布妖言,造反叛主,肆意妄为;今天遇到我,只能让你片甲不留,无处可葬。’他大喊:‘左右!谁愿意帮我捉拿姜尚,立头功?’只见左右四个儿子冲杀过来。苏全忠战住余达;余兆敌住武吉;邓秀抵住余光;余先战住黄飞虎;余化龙稳住阵脚。四对儿交兵,这场大战杀得难解难分,有赞诗为证,赞曰:

两阵上旗旛齐磨,四对将各逞英豪。长枪阔斧并相交,短剑斜挥闪耀。苏全忠英雄赳赳,余达似猛虎头摇;武吉只教活拿余兆;邓秀喊捉余光餐刀;黄飞虎恨不得枪挑余先下马;众儿郎助阵似潮涌波涛。咫尺间天昏地暗,杀多时鬼哭神嚎。这一阵只杀得尸横遍野血凝膏,尚不肯干休罢了。

八员战将,各要争先,余达拨马就走;苏全忠随后赶来,被余达回手一杵,正中护心镜上,打得粉碎,苏全忠翻身落马;余达勒回马,挺枪来刺;早有雷震子展开翅膀,飞来迅速,挥舞黄金棍,当头刷来;余达只得架棍。周营内早有偏将祁恭将苏全忠救回。话说余化龙看到雷震子敌住余达,自己纵马挥刀来取子牙;旁边有哪吒驾风火轮挺枪来刺,往来冲突,两军杀在虎穴之中。正激战间,杨戬催粮至营,看到子牙正在交战,杨戬立马横刀,观看十人交战,不分胜负。杨戬自思:‘待我暗中帮助他们一阵。’远远地将哮天犬祭起。余化龙哪里知道,被哮天犬一口咬住脖子,连头盔都掉了。哪吒看到余化龙受伤,急忙祭起乾坤圈,一圈正中余先的肩窝,大败而逃。周兵挥动人马,冲杀一阵;只杀得尸横遍野,血染草地。子牙擂鼓回营。正是:

眼前得胜欢回寨,只恐飞灾又降临。

话说余化龙被哮天犬所伤,余先又打伤肩臂,父子二人呻吟一夜;府中大小俱不能安。

不一日,余德回家探父,家将报知:‘五爷来了。’余化龙尚自呻吟不已;只见余德走近卧榻之前,见父亲如此模样,急忙请问。

余化龙将前事备述一遍。余德曰:‘不妨,这是哮天犬所伤。’忙取丹药,用水敷之,实时痊愈。又用药调治兄长余先。

当日晚景休题。次日,余德出关至周营,只要姜子牙答话。

哨马报入中军,子牙随出大营,见一道童,头挽抓髻,麻鞋道服,仗剑而来。

子牙曰:‘道者从那里来?’余德曰:‘我乃余化龙第五子余德是也。杨戬用哮天犬咬伤吾父亲;哪咤用圈打伤吾兄;今日下山,特为父兄报仇。吾与汝等,共显胸中道术,以决雌雄。’

撒步仗剑,来取子牙。傍有杨戬舞刀忙迎。哪咤提枪,显出三首八臂,雷震子、韦护、金咤、木咤、李靖一齐上前迎敌,口称:‘拿此泼道,休得轻放!’

众门人一齐上前,把余德围在垓心,总有奇术,不能使用。

杨戬见余德浑身一团邪气裹住,知是左道之术,把马跳出圈子去,取弹弓在手,发出金丸,正中余德。

余德大叫一声,借土遁走了。

子牙回营,杨戬见子牙曰:‘余德乃左道之士,浑身一团邪气笼罩,防他暗用妖术。’

子牙曰:‘吾师有言:‘谨防达兆光先德。’莫非就是此余德也?’

傍有黄飞虎曰:‘前日四将轮战四日,果然是余达、余兆、余光、余先、余德。’

子牙大惊,忧容满面,双锁眉梢,正寻思无计。

且说余德着伤,败回关上,进府来,用药服了;不一时,身体痊愈。

余德切齿深恨曰:‘我若留你一个,也不是有道之士!’

彼时至晚,余德与四兄曰:‘你们今夜沐浴净身,我用一术,使周兵七日内,叫他片甲无存。’

四人依其言,各自沐浴更衣。

至一更时分,余德取出五个帕来,按青、黄、赤、白、黑颜色,铺在地下。

余德又取出五个小斗儿来,一人拿着一个:‘叫你抓着洒,你就洒;叫你把此斗往下泼,你就泼。不用张弓射箭,七日内死他干干净净。’

兄弟五人,俱站在此帕上。

余德步罡斗法,用先天一气,忙将符印祭起。

好风!有诗为证,诗曰:‘萧萧飒飒竟无踪,拔树崩山势更凶。莫道封夷无用处,藏妖影怪作先锋。’

话说余德祭起五方云来至周营,站立空中,将此五斗毒痘四面八方泼洒,至四更方回。

不表。

且说周营众人俱肉体凡胎,如何经得起,三军人人发热,众将个个不宁。

子牙在中军也自发热。武王在后殿,自觉身疼。

六十万人马俱是如此。

三日后,一概门人、众将,浑身上下俱长出颗粒,莫能动履;营中烟火断绝。

止得哪咤乃莲花化身,不逢此厄;杨戬知道余德是左道之人,故此夜间不在营中,各自运度;因此上不曾侵染。

只见过了五六日,子牙浑身上下俱是黑的。

此痘形按五方:青、黄、赤、白、黑。

哪咤与杨戬曰:‘今番又是那年吕岳之故事。’

杨戬曰:‘吕岳伐西岐,还有城郭可依;如今不过行营寨栅,如何抵挡。倘潼关余家父子冲杀过来,如何济事!’

二人心下甚是焦闷。

且说余化龙父子六人在潼关城上来看,周营烟火全无,空立旗旛寨栅。

余达曰:‘乘周营诸将有难,吾等领兵下关,一齐杀出,只此一阵成功,却不为美!’

余德曰:‘长兄,不必劳师动众,他自然尽绝,也使傍人知我等玅法无边。──不动声色,令周兵六十万余人自然灭绝。’

父子五人齐曰:‘妙哉!妙哉!’──看官:此正是武王有福,不然,若依余达之言,则周营兵将死无噍类。

正是:‘洪福已扶仁圣主,徒令余德逞奇谋。’

话说杨戬见子牙看看病势危急,心下着慌,与哪咤共议曰:‘师叔如此狼狈,呼吸俱难,如之奈何。’

话犹未了,只见半空中黄龙真人跨鹤而来。

杨戬、哪咤迎接黄龙真人至中军坐下,真人曰:‘杨戬,你师父可曾来?’

杨戬答曰:‘不曾来。’真人曰:‘他原说先来,如今该会万仙阵了。’

话未绝时,又听得玉鼎真人自空中来至。

杨戬迎迓,拜罢;玉鼎真人起身,入内营来看子牙,见子牙如此模样,真人点头叹曰:‘虽是帝王之师,好容易!正是你:七死三灾今已满,清名留在简篇中。’

玉鼎真人叹息不已,随命杨戬:‘你再在火云洞走一遭。’

杨戬领命,借着土遁往火云洞而来,如风云一样。

看看来至山脚下,好山,真无限的景致,有奇花馥馥,异香依依。

怎见得,有赋为证,赋曰:‘势连天界,名号火云。青青翠翠的乔松,龙鳞重迭;猗猗挺挺的秀竹,凤尾交加;蒙蒙茸茸的碧草,龙须柔软;古古怪怪的古树,鹿角丫叉。乱石堆山,似大大小小的伏虎;老藤挂树,似湾湾曲曲的腾蛇。丹壁上更有些分分明明的金碧影;低涧中只见那香香馥馥的瑞莲华。洞府中锁着那氤氤氲氲的雾霭;青峦上笼着烂烂熳熳的烟霞。对对彩鸾鸣,浑似那咿咿哑哑的律吕;双双丹凤啸,恍疑是嘹嘹喨喨的笙笳。碧水跳珠,点点滴滴从玉女盘中泄出;虹霓流彩,闪闪灼灼自苍龙岭上飞斜。真个是:福地无如仙境好,火云仙府胜玄都。’

杨戬看完了这美景,不敢擅自进入;过了一会儿,看到一个水火童子出来,杨戬上前行礼说:‘敢劳师兄转达一句话,杨戬想见您。’童子认出了杨戬,连忙回礼说:‘师兄请稍等。’童子说完话,就进了洞府:‘禀告老爷,外面有杨戬求见。’伏羲圣人说了句:‘让他进来。’那童子又回到外面:‘杨戬可以进来了。’杨戬来到蒲团前,跪拜说:‘弟子杨戬愿老爷万寿无疆!’拜完,把书信呈上。伏羲看了一下书信,上面写着:

弟子黄龙真人、玉鼎真人敬上,谨向开辟天地昊天上帝宝座下呈书:弟子们仰赖三教,修炼灵文,本应默默守在蒲团上,不敢妄言冒犯。但弟子们遭遇劫数,杀劫已经降临,要辅佐应运的天子,讨伐无道的暴君。在路经潼关时,突然遭遇余德用左道幻术,暗中对生灵施以毒害。现在有元戎姜尚和他的门徒士兵六十余万,突然患上颗粒状的病症,无法分辨是疥疮还是毒疮,痛苦地等待着死亡,连呼吸都变得困难,早晚就要死去,连水都不管用。无奈之下,向上天祈求仁慈,恳请大开慈悲之心,怜悯这位继天立极的圣君,拯救无辜的生命,早日施舍雨露,以安慰悬梁的人。在此启禀,不胜等待之至!

伏羲看完书信,对神农说:‘现在武王正在天下有所作为,是应运之君,按照天数,他应该会遇到这样的困难,我们理应给他一些帮助。’神农说:‘皇兄说得对。’于是拿出三粒丹药交给杨戬。杨戬得到丹药,跪下问:‘这丹药有什么用途?’伏羲说:‘这丹药:一粒可以救武王;一粒可以救姜子牙;一粒用水化开后,只需在军前四处洒过,这毒气自然会消散。’杨戬又问:‘这病叫什么名字?’伏羲说:‘这病叫痘疹,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如果救治不及时,都是死症。’杨戬又问:‘如果这种病日后传染到人间,有什么药可以治疗?请指教。’神农说:‘你跟我出洞去紫云崖。’杨戬跟着神农来到崖前,找了一圈;神农拔了一株草递给杨戬:‘你到人间去,传给后世,这种草可以救治痘疹。’杨戬又跪下恳求:‘这草叫什么名字?’神农说:‘你听我来说:这草有诗为证,诗曰:紫梗黄根八瓣花,痘疮发表是升麻。常桑曾说玄中妙,传与人间莫夸大。’

杨戬求得丹药,又得到了升麻,用来救助后人,离开了火云洞,直接来到周营,见到玉鼎真人,说:‘……求得丹药,还有升麻的草,可以救治痘疹。’黄龙真人赶紧将丹药化开,先救了武王;玉鼎真人来救治姜子牙;杨戬和哪吒用水化开丹药,用杨枝洒在四处。瞬间,痘疹的毒害一下子都消散了。正是:痘疹毒害从此消失,后人遇到有生有死。周营里杨戬和哪吒在四面洒遍。只有三山五岳的门人,和普通人不同,他们腹内都有三昧真火,又会五行之术,不知不觉都先好了;人人咬牙切齿,个个愤怒不已。第二天,姜子牙看到众门人脸上都有疤痕,非常愤怒,和众人一起商议攻打潼关以泄愤。众人齐声大喊:‘今天如果不攻打潼关,就不回军!’不知道余化龙父子的情况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八十一回-注解

痘神:痘神在古代神话中是掌管痘疹的神祇,痘疹即天花,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痘神在文中可能指代痘疹的神秘力量或痘疹带来的灾难。

八卦台:八卦台是一种道教仪式中使用的平台,上面绘有八卦图案,用于进行占卜和祭祀等活动。文中吕岳使用八卦台撑起瘟癀伞,可能寓意着使用某种法术或符咒。

瘟癀:瘟癀即瘟疫,是一种流行性疾病,古代常用来泛指各种传染病。

五火扇:五火扇是一种神话中的宝物,具有强大的火焰力量。文中杨任使用五火扇对抗瘟癀,显示出其强大的法力。

封神台:封神台是古代神话传说中,天帝将功臣封神的场所。

四不相:四不相是姜子牙的坐骑,是一种神兽,代表着无相无形的神秘力量。

杏黄旗:杏黄旗是道教中的一种旗帜,代表着道教信仰和法力。

万仙阵:万仙阵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强大阵法,由众多仙人共同布设,威力巨大。

穿云关:穿云关是古代关隘名,文中提到周兵攻打穿云关,是故事情节的一部分。

潼关:潼关是古代中国关中地区的重要关隘,位于陕西省潼关县,是古代进出关中的必经之地。

余化龙:余化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是余德的父亲,具有强大的法力。

余达:余达是余元帅的长子,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太鸾:太鸾在此处指一位将领的名字,具体身份未提及。

姜尚:即姜子牙,周朝的开国元勋,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吊民伐罪:指古代统治者以安抚民众、讨伐罪行为目的的军事行动。

玉石俱焚:比喻不分好坏,一同毁灭。

冀州侯苏护:苏护是商朝末年的将领,被封为冀州侯。

椒房之宠:椒房是指古代皇后居住的宫殿,椒房之宠指皇后的宠爱。

妖言惑众:指散布邪恶的言论,迷惑众人。

独夫:指暴虐无道的君主。

变翅:指鸟类展开翅膀,此处比喻雷震子施展神通。

乾坤圈:乾坤圈是哪吒的法宝,可以变化无穷,威力巨大。

哮天犬:哮天犬是道教神话中的神犬,属于天蓬元帅所养,具有神通,能够变化形态。

肩臂:肩臂指的是人体的肩膀和手臂。

呻吟:呻吟是指因疼痛或不适而发出的声音。

府中:府中指的是家族的宅邸。

大小:大小指的是家族中的成员,包括老少。

余德:余德是余化龙的儿子,具有法力,与父亲一同对抗周军。

丹药:丹药是中国古代指的一种炼制而成的药物,具有神奇疗效。

周营:周营指的是周朝的军营。

姜子牙:姜子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是周文王的大臣,具有高深的法力。

道术:道术是指道家修炼的技艺和法术。

左道:指非正统的道术或巫术。

五方:五方指的是东方、南方、西方、北方和中央,常用于五行相生相克的哲学体系。

毒痘:毒痘是指带有毒性的痘疹,这里指余德使用的法术。

火云洞:火云洞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神秘地方,是修炼者的圣地。

玉鼎真人:玉鼎真人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是道教中的重要人物,具有高深的法力。

杨戬:杨戬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著名人物,是玉皇大帝的弟子,道教八仙之一,以神通广大、法力无边著称。

景致:指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的美丽景色。

水火童子:在道教传说中,水火童子通常是指具有水火之性的神仙或神童,此处可能指守护洞府的神灵。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节,表示极端的尊敬。

伏义圣人:伏羲,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是华夏民族人文始祖,以创制八卦而著名。

昊皇上帝:指天帝,古代神话中的至上神。

三教:指儒、道、佛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大宗教体系。

灵文:指道教中的经文或符箓。

劫数:指佛教中的劫难,即世界毁灭和重建的过程。

元戎:古代对军中高级将领的尊称。

子牙:即姜子牙,此处可能指姜子牙的化身或门徒。

颗粒之疮:指痘疹,一种传染性皮肤病。

痘疹:即天花,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

痘疮发表是升麻:升麻是一种药用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发表透疹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痘疹。

玄中玅:指深奥玄妙的道理。

三山五岳门人:指道教中的高徒,他们通常居住在名山胜地,修炼有成。

三昧真火:道教术语,指修炼者体内产生的纯净而强大的内火。

五行之术:指与五行相关的各种法术或修炼方法。

疤痕:指皮肤受到伤害后留下的痕迹。

余化龙父子:可能是指故事中的反派角色,具体身份和背景未在文中明确提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八十一回-评注

杨戬看罢景致,不敢擅入;少时,见一水火童子出来,杨戬上前稽首曰:‘敢烦师兄借传一语,杨戬求见。’

此句描绘了杨戬对景致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展现了其谦逊的性格。‘稽首’一词,体现了古代礼仪的严谨,也反映了杨戬对前辈的尊敬。水火童子的出现,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预示着即将发生的事件非同寻常。

童子认得杨戬,忙回礼曰:‘师兄少待。’童子回言毕,进洞府来:‘启老爷:外面有杨戬求见。’伏义圣人曰:‘着他进来。’那童子复至外面:‘杨戬进见。’杨戬至蒲团前,倒身下拜:‘弟子杨戬愿老爷圣寿无疆!’拜罢,将书呈上。

这段文字展现了杨戬对伏羲的尊敬与虔诚。‘倒身下拜’、‘愿老爷圣寿无疆’等词语,体现了古代礼仪的庄重。伏羲的回应,则彰显了其威严与仁慈,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伏羲展玩,书曰:‘弟子黄龙真人、玉鼎真人熏沐顿首,谨书上启辟天开地昊皇上帝宝座下:弟子仰仗三教,演习灵文,自宜默守蒲团,岂敢冒言渎奏。但弟子等运逢劫数,杀戒已临,襄应运之天子,伐无道之独夫。路至潼关,突遭余德以左道之幻术,暗毒害于生灵。兹有元戎姜尚暨门徒将士兵卒六十余万,骤染颗粒之疮,莫辨为痈为毒,恹恹待尽,至呼吸以难通,旦夕垂亡,虽水浆而莫用。自思无奈,仰叩仁慈,恳祈大开恻隐,怜继天立极之圣君,拯无辜之性命,早施雨露,以慰倒悬。临启不胜待命之至!’

这段文字详细描述了黄龙真人、玉鼎真人的来意,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启’、‘熏沐顿首’等词语,展现了古代文人的谦逊与敬意。书中所描述的‘杀戒已临’、‘暗毒害于生灵’等情节,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动荡。

伏羲看罢书,谓神农曰:‘今武王有事于天下,乃是应运之君,数当有此厄难,吾等理宜助一臂之力。’神农曰:‘皇兄之言是也。’遂取三粒丹药付与杨戬。

伏羲与神农的对话,体现了古代圣贤的智慧与仁慈。他们深知武王肩负重任,面对困境,决定伸出援手。‘助一臂之力’这一成语,由此而来,也表达了他们对于武王的信任与支持。

杨戬得了丹药,跪而启曰:‘此丹将何用度?’伏义曰:‘此丹:一粒可救武王;一粒可救子牙;一粒用水化开,只在军前四处洒过,此毒气自然消灭。’

伏羲对丹药用途的说明,体现了古代医学的神奇与神秘。‘用水化开’、‘此毒气自然消灭’等词语,展示了丹药的神奇功效,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

杨戬又问曰:‘不知此疾何名?’伏义曰:‘此疾名为痘疹,乃是传染之病;若少救迟,俱是死症。’

伏羲对痘疹的描述,揭示了古代医学对传染病的认识。‘痘疹’一词,至今仍被使用,反映了古代医学的传承。

杨戬又启曰:‘倘此疾后日传染人间,将何药能治?乞赐指示。’神农曰:‘你随我出洞至紫云崖来。’杨戬随了神农来至崖前,寻了一遍;神农拔一草递与杨戬:‘你往人间,传与后世,此药能救痘疹之患也。’

神农传授升麻的情节,展现了古代医学的传承与发展。‘传与后世’这一词语,体现了古代医学家对后世的关怀与期望。

杨戬又跪恳曰:‘此草何名?’神农曰:‘你听我道来:此草有诗为证,诗曰:“紫梗黄根八瓣花,痘疮发表是升麻。常桑曾说玄中玅,传与人间莫浪夸。”’

神农以诗为证,揭示了升麻的神奇功效。‘玄中玅’、‘莫浪夸’等词语,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界的赞美与敬畏。

话说杨戬求了丹药,又传下升麻,以济后人,离了火云洞,径至周营,来见玉鼎真人,备言:‘……求得丹药,并升麻之草,可救痘疹之厄。’黄龙真人忙将丹药化开,先救武王;玉鼎真人来治子牙;杨戬与哪咤用水化开此丹,用杨枝洒起四处来。

这段文字展现了杨戬、哪咤等人的忠诚与勇敢。他们不惧艰险,勇往直前,为拯救生灵而努力。‘用杨枝洒起四处来’这一情节,体现了古代医学的神奇与神秘。

霎时间,痘疹之毒一时全消。正是:‘痘疹毒害从今起,后人遇着有生亡。’周营内被杨戬、哪咤在四面洒遍。只三山五岳门人,与凡夫不同,俱是腹内有三昧真火的,又会五行之术,不觉俱先好了;人人切齿,个个咬牙。

这段文字描绘了痘疹之毒被消除后的景象,同时也展现了三山五岳门人的英勇与坚定。‘三昧真火’、‘五行之术’等词语,体现了古代道教的神秘与神奇。

次日,子牙见众门人脸上俱有疤痕,子牙大怒,与众人共议取潼关泄恨。众人齐厉声大叫曰:‘今日不取潼关,势不回军!’不知余化龙父子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这段文字展现了子牙的愤怒与决心,同时也预示着后续情节的紧张与悬念。‘取潼关泄恨’、‘势不回军’等词语,体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八十一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525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