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许仲琳,明代文学家和小说家,著有《封神演义》一书。关于《封神演义》的具体作者,有学者认为可能是许仲琳,或许是民间口头传承的集体创作,后期经过整理成书。许仲琳的作品《封神演义》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宗教和历史元素,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作品之一。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封神演义》是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创作的神话小说,以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为背景,讲述了许多神仙、英雄、妖怪的故事,特别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商朝的过程。本书的核心情节是周朝的建立与商纣王的灭亡,其中穿插了大量的神仙、妖魔以及人物的封神故事。全书充满了神话和幻想元素,通过塑造许多英雄人物,如姜子牙、哪吒、杨戬等,展现了忠诚、勇敢、智慧等美德。故事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并以战斗、谋略、道德冲突等为主要内容,呈现出强烈的戏剧性。作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之一,《封神演义》不仅在文学上影响深远,也对后世的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五十五回-原文
土行孙归伏西岐
诗曰:
藏身匿影总无良,水到渠成为甚忙。
背却天真贪爱欲,有违师训逐疆场。
百千伎俩终归正,八九元功自异常。
两国始终成好合,认由月老定鸾凰。
话说杨戬借土遁往夹龙山来,正驾遁光,风声雾色,不觉飘飘荡荡落将下来,乃是一座好山。
但见:
山顶嵯峨摩斗柄,树梢彷佛接云霄。
青烟堆里,时闻谷口猿啼;乱翠阴中,每听松间鹤唳。
啸风山魅,立溪边戏弄樵夫;成器狐狸,坐崖畔惊张猎户。
八面崔嵬,四围险峻。
古怪乔松盘翠岭,槎砑老树挂藤萝。
绿水清流,阵阵异香忻馥馥;巅峰彩色,飘飘隐现白云飞。
时见大虫来往,每闻山鸟声鸣。
麀鹿成群,穿荆棘往来跳跃;玄猿出入,盘溪涧摘果攀桃。
伫立草坡一望,并无人走;行来深凹,俱是采药仙童。
不是凡尘行乐地,赛过蓬莱第一峰。
话说杨戬落下土遁来,见一座山,真实罕见。
往前一望,两边俱是古木乔松,路径幽深,杳然难觅。
行过数十步,只见一座桥梁。
杨戬过了桥,又见碧瓦雕檐,金钉朱户,上悬一扁──“青鸾斗阙”。
杨戬观羡不尽,甚是清幽,不觉立在松阴之下,看玩景致。
只见朱红门开,鸾鸣鹤唳之声;又见数对仙童,各执旗旛羽扇;当中有一位道姑,身穿大红白鹤绛绡衣,徐徐而来;左右分八位女童,香风袅袅,彩瑞翩翩。
怎见得,有赞为证:
鱼尾金冠霞彩飞,身穿白鹤绛绡衣。
蕊宫玉阙曾长生,自幼瑶池养息机。
只因劝酒蟠桃会,误犯天条谪翠微。
“青鸾斗阙”权修摄,再上灵霄启故扉。
话说杨戬隐在松林之内,不好出来,只得待他过去,方好起身。
只见道姑问左右女童:“是那里有闲人隐在林内,走去看来。”
有一女童儿往林中来,杨戬迎上前去,口称:“道兄,方才误入此山,弟子乃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门下杨戬是也;今奉姜子牙命,往夹龙山去探机密事,不意驾土遁误落于此。望道兄转达娘娘,我弟子不好上前请罪。”
女童出林见道姑,把杨戬的言语一一回复了。
道姑曰:“既是玉鼎真人门下,请来相见。”
杨戬只得上前施礼,道姑曰:“杨戬,你往那里去,今到此处?”
杨戬曰:“因土行孙同邓九公伐西岐,他有地行之术,前日险些被他伤了武王与姜子牙;如今访其根由,觅其实迹,设法擒他。不知误落此山,失于回避。”
道姑曰:“土行孙乃惧留孙门人,你请他师父下山,大事可定。你回西岐,多拜上姜子牙。你速回去。”
杨戬躬身问曰:“请娘娘尊姓,大名?回西岐好言娘娘圣德。”
道姑道:“吾非别人,乃昊天上帝亲女,瑶池金母所生,只因那年蟠桃会,该我奉酒,有失规矩,误犯清戒,将我谪贬凤凰山青鸾斗阙。吾乃龙吉公主是也。”
杨戬躬身,辞了公主,借土遁而行;未及盏茶时候,又落在低泽之旁。
杨戬偏生要行此遁,为何又落,只见泽中微微风起:
扬尘播土,倒树催林。
海浪如山耸,浑波万迭侵。
乾坤昏惨惨,日月暗沉沉。
一阵摇松如虎啸,忽然吼树似龙吟。
万窍怒号天噎气,飞沙走石乱伤人。
话说杨戬见狂风大作,雾暗天愁,泽中旋起二三丈水头。
猛然开处,见一怪物,口似血盆,牙如钢剑,大叫一声:“那里生人气?”跳上岸来,两手捻叉来取。
杨戬笑曰:“好孽障!怎敢如此!”手中枪急架相还。
未及数合,杨戬发手,用五雷诀,一声响,霹雳交加,那精灵抽身就走。
杨戬随后赶来。
往前跳至一山脚下,有斗大一个石穴,那妖精往里面钻了去。
杨戬笑曰:“是别人不进来;遇我,凭你有多大一个所在,我也走走!”
喝声:“疾!”随跟进石穴中来。
只见里边黑暗不明。
杨戬借三昧火眼,现出光华,照耀如同白昼。
原来里面也大,只是一个尽头路。
观看左右,并无一物,只见闪闪灼灼,一口三尖两刃刀,又有一包袱扎在上面。
杨戬连刀带出来,把包袱打开一看,是一件淡黄袍。
怎见得,有赞为证:
淡鹅黄,铜钱厚;骨突云,霞光透。
属戊己,按中央。
黄邓邓,大花袍。
浑身上下金光照。
杨戬将袍抖开,穿在身上,不长不短;把刀和枪扎在一处,收了黄袍,方欲起身,只听的后面大呼曰:“拿住盗袍的贼!”
杨戬回头,见两个童儿赶来。
杨戬立而问曰:“那童子,那个盗袍?”
童子曰:“是你。”
杨戬大喝一声:“吾盗你的袍?把你这孽障!吾修道多年,岂犯贼盗!”
二童子曰:“你是谁?”
杨戬曰:“吾乃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门下杨戬是也。”
二人听罢,倒身下拜:“弟子不知老师到,有失迎迓。”
杨戬曰:“二童子果是何人?”
童子曰:“弟子乃五夷山金毛童子是也。”
杨戬曰:“你既拜吾为师,你先往西岐去,见姜丞相,你说我往夹龙出去了。”
金毛童子曰:“倘姜丞相不纳,如何?”
杨戬曰:“你将此枪连刀袍都带去,自然无事。”
二童辞了师父,借水遁往西岐来了。
正是:
玄门自有神仙诀,脚踏风云咫尺来。
话说金毛童子至西岐,寻至相府前,对门官曰:“你报丞相,说有二人求见。”
门官进来启丞相:“有二道童求见。”
子牙命“来。”
二童人见子牙,倒身下拜:“弟子乃杨戬门徒金毛童子是也。家师中途相遇,为得刀袍,故先着弟子来。师父往夹龙山去了。特来谒叩老爷。”
子牙曰:“杨戬又得门人,深为可喜。”
留在本府听用。
不提。
且说杨戬驾土遁至夹龙山飞龙洞,径进洞,见了惧留孙下拜,口称:‘师伯。’
惧留孙忙答礼曰:‘你来做甚么?’
杨戬道:‘师伯可曾不见了捆仙绳?’
惧留孙慌忙站起曰:‘你怎么知道?’
杨戬曰:‘有个土行孙同邓九公来征伐西岐,用的是捆仙绳,将子牙师叔的门人拿入汤营,被弟子看破;特来奉请师伯。’
惧留孙听得,怒曰:‘好畜生!你敢私自下山,盗吾宝贝,害吾不浅!杨戬,你且先回西岐,我随后就来。’
杨戬离了高山,回到西岐,至府前,入见子牙。
子牙问曰:‘可是捆仙绳?’
杨戬把收金毛童子事,误入青鸾斗阙,见惧留孙的事说了一遍。
子牙曰:‘可喜你又得了门下!’
杨戬曰:‘前缘有定,今得刀袍,无非赖师叔之大德,主上之洪福耳。’
且言惧留孙吩咐童子:‘看守洞门,候我去西岐走一遭。’──童子领命。
不提。
──道人驾纵地金光法来至西岐。
左右报与子牙:‘惧留孙仙师来至。’
子牙迎出府来。
二人携手至殿,行礼坐下。
子牙曰:‘高徒累胜吾军,我又不知;后被杨戬看破,只得请道兄一顾,以完道兄昔日助燃灯道兄之雅。末弟不胜幸甚!’
惧留孙曰:‘自从我来破十绝阵回去,自未曾检点此宝;岂知是这畜生盗在这里作怪!不妨,须得……如此如此,顷刻擒获。’
子牙大喜。
次日,子牙独自乘四不相往成汤辕门前后,观看邓九公的大营,若探视之状。
只见巡营探子报入中军:‘启元帅:姜丞相乘骑在辕门外私探,不知何故。’
邓九公曰:‘姜子牙善能攻守,晓畅兵机,不可不防。’
傍有土行孙大喜曰:‘元帅放心,待吾擒来,今日成功。’
土行孙暗暗走出辕门,大呼曰:‘姜尚!你私探吾营,是自送死期,不要走!’
举手中棍照头打来。
子牙仗手中剑急架来迎。
未及三合,子牙拨转四不相就走。
土行孙随后赶来,祭起捆仙绳,又来拿子牙。
──他不知惧留孙驾着金光法隐在空中,只管接他的。
──土行孙意在拿了子牙,早奏功回朝,要与邓婵玉成亲。
──此正是爱欲迷人,真性自昧。
只顾拿人,不知省视前后一路;只是祭起捆仙绳,不见落下来,也不思忖。
只顾赶子牙,不上一里,把绳子都用完了;随手一摸,只至没有了,方才惊骇。
土行孙见势头不好,站立不赶。
子牙勒转四不相,大呼曰:‘土行孙敢至此再战三合否?’
土行孙大怒,拖棍赶来。
才转过城垣,只见惧留孙曰:‘土行孙那里去!’
土行孙抬头,见是师父,就往地下一钻。
惧留孙用手一指:‘不要走!’
只见那一块土比铁还硬,钻不下去。
惧留孙赶上一把,抓住顶瓜皮,用捆仙绳四马攒蹄捆了,拎着他进西岐城来。
众将知道擒了土行孙,齐至府前来看。
道人把土行孙放在地下,杨戬曰:‘师伯仔细,莫又走了他!’
惧留孙曰:‘有吾在此,不妨。’
复问土行孙曰:‘你这畜生!我自破十绝阵回去,此捆仙绳我一向不曾检点,谁知被你盗出。你实说,是谁人唆使?’
土行孙曰:‘老师来破十绝阵,弟子闲耍高山,遇逢一道人跨虎而来,问弟子叫甚名字,弟子说名与他,弟子也随问他;他说是阐教门人申公豹。他看我不能了道成仙,只好受人间富贵。他教我往闻太师行营成功。弟子不肯。他荐我往三山关邓九公麾下建功。师父,弟子一时迷惑,但富贵人人所欲,贫贱人人所恶,弟子动了一个贪痴念头,故此盗了老师捆仙绳,两葫芦丹药,走下尘寰。望老师道心无处不慈悲,饶了弟子罢!’
子牙在傍曰:‘道兄,似这等畜生,坏了吾教,速速斩讫报来!’
惧留孙曰:‘若论无知冒犯,理当斩首。但有一说,此人子牙公后有用他处,可助西岐一臂之力。’
子牙曰:‘道兄传他地行之术,他心毒恶,暗进城垣,行刺武王与我,赖皇天庇佑,风折旗旛,把吾警觉,算有吉凶,着实防备,方使我君臣无虞,若是毫厘差迟,道兄也有干系。此事还多亏杨戬设法擒获,又被他狡滑走了。这样东西,留他作甚!’
子牙道罢,惧留孙大惊,忙下殿来大喝曰:‘畜生!你进城行刺武王,行刺你师叔,那时幸而无虞;若是差迟,罪系于我。’
土行孙曰:‘我实告师尊:弟子随邓九公征伐西岐,一次仗师父捆仙绳拿了哪咤,二次擒了黄天化,三次将师叔拿了。邓元帅与弟子贺功,见我屡拿有名之士,将女许我,欲赘为婿;被他催逼弟子,弟子不得已,仗地行之术,故有此举。怎敢在师父跟前有一句虚语!’
惧留孙低头连想,默算一回,不觉嗟叹,子牙曰:‘道兄为何嗟叹?’
惧留孙曰:‘子牙公,方才贫道卜算,该畜生与那女子该有系足之缘。前生分定,事非偶然。若得一人作伐,方可全美。若此女来至,其父不久也是周臣。’
子牙曰:‘吾与邓九公乃是敌国之雠,怎能得全此事?’
惧留孙曰:‘武王洪福,乃有道之君。天数已定,不怕不能完全。只是选一能言之士,前往汤营说合,不怕不成。’
子牙低头沉思良久,曰:‘须得散宜生去走一遭方可。’
惧留孙曰:‘既如此,事不宜迟。’
子牙命左右:‘去请上大夫散宜生来商议。’命:‘放了土行孙。’
不一时,上大夫散宜生来至,行礼毕。
子牙曰:‘今邓九公有女邓婵玉,原系邓九公亲许土行孙为妻。今烦大夫至汤营作伐,乞为委曲周旋,务在必成,……如此如此,方可。’
散宜生领命出城。
不表。
且说邓九公在营,
悬望土行孙回来,
只见一去,毫无影响;
令探马打听多时,
回报:‘闻得土先行被子牙拿进城去了。’
邓九公大惊曰:‘此人捉去,西岐如何能克?’
心下十分不乐。
只见散宜生来与土行孙议亲。
不知吉凶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五十五回-译文
土行孙归伏西岐
诗曰:藏身匿影总无良,水到渠成为甚忙。背却天真贪爱欲,有违师训逐疆场。百千伎俩终归正,八九元功自异常。两国始终成好合,认由月老定鸾凰。
话说杨戬借土遁往夹龙山来,正驾遁光,风声雾色,不觉飘飘荡荡落将下来,乃是一座好山。但见:山顶嵯峨摩斗柄,树梢彷佛接云霄。青烟堆里,时闻谷口猿啼;乱翠阴中,每听松间鹤唳。啸风山魅,立溪边戏弄樵夫;成器狐狸,坐崖畔惊张猎户。八面崔嵬,四围险峻。古怪乔松盘翠岭,槎砑老树挂藤萝。绿水清流,阵阵异香馥馥;巅峰彩色,飘飘隐现白云飞。时见大虫来往,每闻山鸟声鸣。麋鹿成群,穿荆棘往来跳跃;猿猴出入,盘溪涧摘果攀桃。伫立草坡一望,并无人走;行来深凹,俱是采药仙童。不是凡尘行乐地,赛过蓬莱第一峰。
话说杨戬落下土遁来,见一座山,真实罕见。往前一望,两边俱是古木乔松,路径幽深,杳然难觅。行过数十步,只见一座桥梁。杨戬过了桥,又见碧瓦雕檐,金钉朱户,上悬一扁──“青鸾斗阙”。杨戬观羡不尽,甚是清幽,不觉立在松阴之下,看玩景致。只见朱红门开,鸾鸣鹤唳之声;又见数对仙童,各执旗旛羽扇;当中有一位道姑,身穿大红白鹤绛绡衣,徐徐而来;左右分八位女童,香风袅袅,彩云翩翩。怎见得,有赞为证:鱼尾金冠霞彩飞,身穿白鹤绛绡衣。蕊宫玉阙曾长生,自幼瑶池养息机。只因劝酒蟠桃会,误犯天条谪翠微。“青鸾斗阙”权修摄,再上灵霄启故扉。
话说杨戬隐在松林之内,不好出来,只得待他过去,方好起身。只见道姑问左右女童:“是那里有闲人隐在林内,走去看来。”有一女童儿往林中来,杨戬迎上前去,口称:“道兄,方才误入此山,弟子乃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门下杨戬是也;今奉姜子牙命,往夹龙山去探机密事,不意驾土遁误落于此。望道兄转达娘娘,我弟子不好上前请罪。”女童出林见道姑,把杨戬的言语一一回复了。道姑曰:“既是玉鼎真人门下,请来相见。”杨戬只得上前施礼,道姑曰:“杨戬,你往那里去,今到此处?”杨戬曰:“因土行孙同邓九公伐西岐,他有地行之术,前日险些被他伤了武王与姜子牙;如今访其根由,觅其实迹,设法擒他。不知误落此山,失于回避。”道姑曰:“土行孙乃惧留孙门人,你请他师父下山,大事可定。你回西岐,多拜上姜子牙。你速回去。”杨戬躬身问曰:“请娘娘尊姓,大名?回西岐好言娘娘圣德。”道姑道:“吾非别人,乃昊天上帝亲女,瑶池金母所生,只因那年蟠桃会,该我奉酒,有失规矩,误犯清戒,将我谪贬凤凰山青鸾斗阙。吾乃龙吉公主是也。”杨戬躬身,辞了公主,借土遁而行;未及盏茶时候,又落在低泽之旁。杨戬偏生要行此遁,为何又落,只见泽中微微风起:扬尘播土,倒树催林。海浪如山耸,浑波万迭侵。乾坤昏惨惨,日月暗沉沉。一阵摇松如虎啸,忽然吼树似龙吟。万窍怒号天噎气,飞沙走石乱伤人。
话说杨戬见狂风大作,雾暗天愁,泽中旋起二三丈水头。猛然开处,见一怪物,口似血盆,牙如钢剑,大叫一声:“那里生人气?”跳上岸来,两手捻叉来取。杨戬笑曰:“好孽障!怎敢如此!”手中枪急架相还。未及数合,杨戬发手,用五雷诀,一声响,霹雳交加,那精灵抽身就走。杨戬随后赶来。往前跳至一山脚下,有斗大一个石穴,那妖精往里面钻了去。杨戬笑曰:“是别人不进来;遇我,凭你有多大一个所在,我也走走!”喝声:“疾!”随跟进石穴中来。只见里边黑暗不明。杨戬借三昧火眼,现出光华,照耀如同白昼。原来里面也大,只是一个尽头路。观看左右,并无一物,只见闪闪灼灼,一口三尖两刃刀,又有一包袱扎在上面。杨戬连刀带出来,把包袱打开一看,是一件淡黄袍。怎见得,有赞为证:淡鹅黄,铜钱厚;骨突云,霞光透。属戊己,按中央。黄邓邓,大花袍。浑身上下金光照。
杨戬将袍抖开,穿在身上,不长不短;把刀和枪扎在一处,收了黄袍,方欲起身,只听的后面大呼曰:“拿住盗袍的贼!”杨戬回头,见两个童儿赶来。杨戬立而问曰:“那童子,那个盗袍?”童子曰:“是你。”杨戬大喝一声:“吾盗你的袍?把你这孽障!吾修道多年,岂犯贼盗!”二童子曰:“你是谁?”杨戬曰:“吾乃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门下杨戬是也。”二人听罢,倒身下拜:“弟子不知老师到,有失迎迓。”杨戬曰:“二童子果是何人?”童子曰:“弟子乃五夷山金毛童子是也。”杨戬曰:“你既拜吾为师,你先往西岐去,见姜丞相,你说我往夹龙出去了。”金毛童子曰:“倘姜丞相不纳,如何?”杨戬曰:“你将此枪连刀袍都带去,自然无事。”二童辞了师父,借水遁往西岐来了。正是:玄门自有神仙诀,脚踏风云咫尺来。
话说金毛童子至西岐,寻至相府前,对门官曰:“你报丞相,说有二人求见。”门官进来启丞相:“有二道童求见。”子牙命“来。”二童人见子牙,倒身下拜:“弟子乃杨戬门徒金毛童子是也。家师中途相遇,为得刀袍,故先着弟子来。师父往夹龙山去了。特来谒叩老爷。”子牙曰:“杨戬又得门人,深为可喜。”留在本府听用。不提。
杨戬驾着土遁术来到夹龙山的飞龙洞,直接进入洞中,见到惧留孙后跪拜,口称:‘师伯。’惧留孙连忙答礼说:‘你来做什么?’杨戬说:‘师伯,您有没有发现捆仙绳不见了?’惧留孙慌忙站起来说:‘你怎么知道的?’杨戬说:‘有个叫土行孙的人跟邓九公来征伐西岐,他们用的是捆仙绳,把子牙师叔的门人抓进了汤营,被我发现了;特地来请师伯。’惧留孙听后,愤怒地说:‘好畜生!你敢私自下山,偷我宝贝,害我不浅!杨戬,你先回西岐,我随后就来。’杨戬离开了高山,回到西岐,来到府前,见到了子牙。子牙问:‘是不是捆仙绳?’杨戬把收服金毛童子的事情,误入青鸾斗阙,见到惧留孙的事情说了一遍。子牙说:‘可喜你又收了门下弟子!’杨戬说:‘前缘有定,现在得到这件宝物,都是靠师叔的大德和主上的洪福。’接着,惧留孙吩咐童子:‘看守洞门,我去西岐一趟。’──童子领命。不提。──道人用法术驾着金光来到西岐。左右报告给子牙:‘惧留孙仙师到了。’子牙出门迎接。两人携手到殿上,行礼坐下。子牙说:‘高徒屡次胜过我的军队,我竟然不知道;后来被杨戬看破,不得不请道兄前来,以完成道兄昔日帮助燃灯道兄的美意。我这个小弟感到非常荣幸!’惧留孙说:‘自从我回来破十绝阵后,一直没检查过这宝贝;没想到被这畜生偷在这里捣乱!没关系,必须……这样这样,立刻就能擒获。’子牙非常高兴。
次日,子牙独自骑着四不相来到成汤辕门前后,观看邓九公的大营,好像在探视一样。只见巡营的探子报告给中军:‘元帅,姜丞相骑马在辕门外私探,不知为什么。’邓九公说:‘姜子牙善于攻守,精通兵法,不可不防。’旁边有土行孙高兴地说:‘元帅放心,待我擒拿他,今天就能成功。’土行孙偷偷走出辕门,大声喊道:‘姜尚!你私探我的营,是自找死路,别走了!’他举起手中的棍子朝子牙头上打来。子牙手持剑急忙迎上去。还没交手三招,子牙拨转四不相就跑了。土行孙随后追赶,祭起捆仙绳,又要抓子牙。──他不知道惧留孙驾着金光法隐在空中,一直在接他的绳子。──土行孙心想抓到子牙后,早些回朝报功,要与邓婵玉成亲。──这正是爱欲迷人,真性自昧。他只顾着抓人,不知道前后左右的情况;只是不停地祭起捆仙绳,没注意到绳子用完了,也不去想。他只顾着追赶子牙,没走一里路,就把绳子都用完了;随手一摸,发现没有了,这才惊慌失措。土行孙见形势不妙,停下脚步不再追赶。子牙勒转四不相,大声喊道:‘土行孙,敢再来一战三合吗?’土行孙大怒,拖着棍子赶来。刚转过城墙,只见惧留孙喊道:‘土行孙往哪里跑!’土行孙抬头看到师父,就往地下钻。惧留孙用手一指:‘不要跑!’只见那块土比铁还硬,钻不下去。惧留孙追上去一把抓住他的头顶,用捆仙绳把他四马攒蹄捆了,拎着他进了西岐城。众将知道擒了土行孙,都来到府前观看。道人把土行孙放在地上,杨戬说:‘师伯,小心,别又让他跑了!’惧留孙说:‘有我在这里,没关系。’他又问土行孙:‘你这畜生!我从破十绝阵回来后,这捆仙绳我一直没检查,没想到被你偷走了。你老实说,是谁指使你的?’土行孙说:‘老师破十绝阵的时候,我在山上闲逛,遇到一个道士骑着老虎过来,问我叫什么名字,我就告诉他了,他也问我;他说自己是阐教门人申公豹。他认为我成不了仙,只能享受人间富贵。他让我去闻太师那里立功。我不愿意。他推荐我去三山关邓九公那里建功。师父,我一时糊涂,因为贪图富贵,所以偷了老师的捆仙绳和两葫芦丹药,下凡尘世界。希望老师慈悲为怀,饶了我吧!’子牙在一旁说:‘道兄,像这样的畜生,破坏了我们的教派,应该立刻处决,报告上来!’惧留孙说:‘如果论无知犯戒,应该斩首。但有一件事,这个人子牙公以后还有用,可以助西岐一臂之力。’子牙说:‘道兄传授他地行之术,他心狠手辣,暗入城垣,行刺武王和我,幸亏皇天庇佑,风折旗旛,让我警觉,算出吉凶,确实防范得当,才使我主臣无恙,如果稍有差池,道兄也有责任。这件事多亏杨戬设法擒获,又被他狡猾地逃脱了。这样的东西,留着还有什么用!’子牙说完,惧留孙大惊,急忙下殿大声喝道:‘畜生!你进城行刺武王,行刺你师叔,那时幸好没有发生意外;如果稍有差池,罪责在我。’土行孙说:‘我实话告诉师傅:我随邓九公征伐西岐,一次用捆仙绳抓住了哪吒,二次擒了黄天化,三次抓了师叔。邓元帅和我庆功,见我连续抓到有名之士,把女儿许配给我,想让我做女婿;他被催促,我不得已,用地行之术,才有了这次行动。怎敢在师傅面前说一句假话!’惧留孙低头沉思,默算了一番,不觉叹息,子牙说:‘道兄为何叹息?’惧留孙说:‘子牙公,我刚才卜算,这畜生和那女子前生有缘,事情并非偶然。如果有人从中撮合,才能完美。如果这女子来了,她的父亲不久也会成为周臣。’子牙说:‘我和邓九公是敌国仇人,怎么能促成此事?’惧留孙说:‘武王福泽深厚,是有道之君。天数已定,不怕不能完美。只是选一个能言善辩的人,前往汤营说合,一定能够成功。’子牙低头沉思了很久,说:‘必须派散宜生去一趟。’惧留孙说:‘既然如此,事情不宜拖延。’子牙命令左右:‘去请上大夫散宜生来商议。’命令:‘放了土行孙。’不多时,上大夫散宜生来到,行礼完毕。子牙说:‘现在邓九公有女儿邓婵玉,原本是邓九公亲自许配给土行孙为妻。现在麻烦大夫去汤营说合,请务必周旋到底,务必促成此事……’散宜生领命出城。不提。
且说邓九公在军营里,盼望着土行孙回来,但只见他一去,毫无消息;派人去打探了很长时间,回报说:‘听说土行孙被姜子牙抓进城里去了。’邓九公大惊说:‘这个人被抓去了,西岐怎么可能被攻克呢?’心里非常不高兴。这时,散宜生来和土行孙商量亲事。不知道结果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五十五回-注解
土行孙:土行孙是《封神演义》中的一个角色,是阐教十二金仙之一,擅长土遁术。
西岐:西岐是周文王的封地,后来成为周武王的根据地,与商朝相对立。
杨戬:杨戬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著名神仙,是玉皇大帝的弟子,以法力高强、忠诚勇敢著称。
土遁:土遁是一种法术,指通过念咒或特定仪式,使身体化为一股气流,在地下快速移动。在《封神演义》等神话故事中,土遁是神仙和妖魔常用的法术之一。
姜子牙:姜子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在《封神演义》中,他是周文王的丞相,辅佐周武王伐纣。
地行之术:地行之术是《封神演义》中的一种法术,可以使人在地下行走。
惧留孙:惧留孙是道教中的仙人,以法术高强、智慧超群著称,在《封神演义》中是阐教十二金仙之一。
月老:月老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月下老人,负责掌管人间婚姻姻缘,常被用来比喻促成姻缘的人。
昊天上帝:昊天上帝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最高神,是天空和宇宙的主宰。
瑶池金母:瑶池金母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居住在瑶池,是神仙们的领袖。
蟠桃会:蟠桃会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仙聚会,每七千年举行一次,会上有蟠桃供神仙们享用。
龙吉公主:龙吉公主是《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是昊天上帝的女儿,因犯天条被贬至人间。
五夷山金毛童子:五夷山金毛童子是《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是杨戬的徒弟,拥有金毛和神奇的法术。
三昧火眼:三昧火眼是一种法术,能够洞察一切,如同火眼金睛一般。
三尖两刃刀:三尖两刃刀是一种古代兵器,刀身有三个尖和两个刃,非常锋利。
玉鼎真人:玉鼎真人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仙,是杨戬的师傅。
金霞洞:金霞洞是玉鼎真人居住的地方,位于玉泉山。
三昧火:三昧火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法术,能够焚烧一切。
五雷诀:五雷诀是一种法术,能够召唤五雷之力,攻击敌人。
金毛童子:金毛童子是《封神演义》中的一个角色,是惧留孙的弟子。
捆仙绳:捆仙绳是惧留孙的法宝,可以用来捆绑仙人,是道教中的一种神秘法器。
子牙:子牙是《封神演义》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是周文王的谋士,后来成为周武王的将领,被封为姜子牙。
十绝阵:十绝阵是《封神演义》中的一种强大的阵法,由十位妖魔所布,威力巨大。
阐教:阐教是《封神演义》中的一种宗教组织,以阐扬正道、辅助周室为宗旨。
邓九公:邓九公是《封神演义》中的一个人物,是商朝的将领,后来成为周文王麾下的将领。
汤营:汤营是指商汤的军队,即商朝的军队。
散宜生:散宜生是《封神演义》中的一个人物,是商朝的忠臣,后来成为周文王的谋士。
邓婵玉:邓婵玉是邓九公的女儿,后来成为土行孙的妻子。
青鸾斗阙:青鸾斗阙是《封神演义》中的一个神秘地方,是惧留孙的居所。
金光法:金光法是《封神演义》中的一种法术,可以使人飞行。
四不相:四不相是《封神演义》中的一种神兽,是姜子牙的坐骑。
辕门:辕门是古代军营的正门,也是军队的最高指挥机构所在。
申公豹:申公豹是《封神演义》中的反派角色,是阐教与截教之间的间谍。
丹药:丹药是《封神演义》中的一种神秘药物,可以增强法力或治愈伤病。
议亲:议亲是指商量婚姻的事情,这里指散宜生来与土行孙商量婚姻。
吉凶:吉凶是指好事和坏事,这里指散宜生与土行孙议亲的结果是吉是凶,未知其事的结果如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五十五回-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古典小说《封神演义》,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邓九公在营中焦急等待土行孙归来的情景。首先,‘且说邓九公在营’一句,直接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主要人物邓九公,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
‘悬望土行孙回来’中的‘悬望’一词,生动地表现了邓九公对土行孙的期待和担忧,暗示了土行孙在故事中的重要地位。‘只见一去,毫无影响’则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土行孙离开后的空寂和无奈。
‘令探马打听多时,回报:“闻得土先行被子牙拿进城去了。”’这一句中,‘令’字表明了邓九公的权威和命令,‘探马’则体现了古代战争中对情报的重视。‘回报’和‘闻得’等词语,传递了消息的突然性和意外性,使得故事情节更加跌宕起伏。
‘此人捉去,西岐如何能克?’邓九公的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土行孙被捉的担忧和对西岐战局的忧虑。这里的‘此人’指代土行孙,‘西岐’则是故事中的对立势力,邓九公的担忧反映了他在战争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心下十分不乐’这一句,通过心理描写,进一步揭示了邓九公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他对土行孙的重视和对其命运的关切。‘只见散宜生来与土行孙议亲’中的‘散宜生’和‘议亲’,则暗示了故事中可能出现的新的转折和人物关系。
‘不知吉凶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一句,是古典小说中常见的悬念设置手法,它既留下了悬念,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整个段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以及悬念的设置,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