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许仲琳,明代文学家和小说家,著有《封神演义》一书。关于《封神演义》的具体作者,有学者认为可能是许仲琳,或许是民间口头传承的集体创作,后期经过整理成书。许仲琳的作品《封神演义》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宗教和历史元素,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作品之一。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封神演义》是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创作的神话小说,以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为背景,讲述了许多神仙、英雄、妖怪的故事,特别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商朝的过程。本书的核心情节是周朝的建立与商纣王的灭亡,其中穿插了大量的神仙、妖魔以及人物的封神故事。全书充满了神话和幻想元素,通过塑造许多英雄人物,如姜子牙、哪吒、杨戬等,展现了忠诚、勇敢、智慧等美德。故事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并以战斗、谋略、道德冲突等为主要内容,呈现出强烈的戏剧性。作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之一,《封神演义》不仅在文学上影响深远,也对后世的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二回-原文
冀州侯苏护反商
诗曰:
丞相金銮直谏君,忠肝义胆孰能群。
早知侯伯来朝觐,空费倾葵纸上文。
话说纣王听奏大喜,实时还宫。
一宵经过。
次日早朝,聚两班文武朝贺毕。
纣王便问当驾官:‘即传朕旨意,颁行四镇诸侯,与朕每一镇地方拣选良家美女百名,不论富贵贫贱,只以容貌端庄,情性和婉,礼度贤淑,举止大方,以充后宫役使。’
天子传旨未毕,只见左班中一人应声出奏,俯伏言曰:‘老臣商容启奏陛下:君有道则万民乐业,不令而从。况陛下后宫美女,不啻千人,嫔御而上,又有妃后。今劈空欲选美女,恐失民望。臣闻:‘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此时水旱频仍,乃事女色,实为陛下不取也。
故尧、舜与民偕乐,以仁德化天下,不事干戈,不行杀伐,景星耀天,甘露下降,凤凰止于庭,芝草生于野;民丰物阜,行人让路,犬无吠声,夜雨昼晴,稻生双穗;此乃有道兴隆之象也。
今陛下若取近时之乐,则目眩多色,耳听淫声,沉湎酒色,游于苑圃,猎于山林,此乃无道败亡之象也。
老臣待罪首相,位列朝纲,侍君三世,不得不启陛下。
臣愿陛下:进贤,退不肖,修行仁义,通达道德,则和气贯于天下,自然民富财丰,天下太平,四海雍熙,与百姓共享无穷之福。
况今北海干戈未息,正宜修其德,爱其民,惜其财费,重其使令,虽尧、舜不过如是;又何必区区选侍,然后为乐哉?
臣愚不识忌讳,望祈容纳。’
纣王沉思良久:‘卿言甚善,朕即免行。’
言罢,群臣退朝,圣驾还宫。
不题。
不意纣王八年,夏四月,天下四大诸侯率领八百镇朝觐于商。
那四镇诸侯乃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
天下诸侯俱进朝歌。
此时太师闻仲不在都城,纣王宠用费仲、尤浑。
各诸侯俱知二人把持朝政,擅权作威,少不得先以礼贿之以结其心,正所谓:‘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
内中有位诸侯,乃冀州侯,姓苏名护,此人生得性如烈火,刚方正直,那里知道奔竞夤缘;
平昔见稍有不公不法之事,便执法处分,不少假借,故此与二人俱未曾送有礼物。
也是合当有事,那日二人查天下诸侯俱送有礼物,独苏护并无礼单,心中大怒,怀恨于心。
不题。
其日元旦吉晨,天子早朝,设聚两班文武,众官拜贺毕。
黄门官启奏陛下:‘今年乃朝贺之年,天下诸侯皆在午门外朝贺,听候玉音发落。’
纣王问首相商容,容曰:‘陛下止可宣四镇首领臣面君,采问民风土俗,淳庞浇竞,国治邦安;其余诸侯俱在午门外朝贺。’
天子闻言大悦:‘卿言极善。’
随命黄门官传旨:‘宣四镇诸侯见驾,其余午门朝贺。’
话说四镇诸侯整齐朝服,轻摇玉佩,进午门,行过九龙桥,至丹墀,山呼朝拜毕,俯伏。
王慰劳曰:‘卿等与朕宣猷赞化,抚绥黎庶,镇摄荒服,威远宁迩,多有勤劳,皆卿等之功耳。朕心喜悦。’
东伯侯奏曰:‘臣等荷蒙圣恩,官居总镇。臣等自叨职掌,日夜兢兢,常恐不克负荷,有辜圣心;
纵有犬马微劳,不过臣子分内事,尚不足报涓涯于万一耳,又何劳圣心垂念!
臣等不胜感激!’
天子龙颜大喜,命首相商容、亚相比干于显庆殿治宴相待。
四臣叩头谢恩,离丹墀前至显庆殿,相序筵宴。
不题。
天子退朝至便殿,宣费仲、尤浑二人,问曰:‘前卿奏朕,欲令天下四镇大诸侯进美女,朕欲颁旨,又被商容谏止;今四镇诸侯在此,明早召入,当面颁行,俟四人回国,以便拣选进献,且免使臣往返。二卿意下若何?’
费仲俯伏奏曰:‘首相谏止采选美女,陛下当日容纳,即行停旨,此美德也。臣下共知,众庶共知,天下景仰。今一旦复行,是陛下不足以取信于臣民,切为不可。臣近访得冀州侯苏护有一女,艳色天姿,幽闲淑性,若选进宫帏,随侍左右,堪任役使。况选一人之女,又不惊扰天下百姓,自不动人耳目。’
纣王听言,不觉大悦:‘卿言极善!’即命随侍官传旨:‘宣苏护。’使命来至馆驿传旨:‘宣冀州侯苏护商议国政。’
苏护即随使命至龙德殿朝见,礼毕,俯伏听命。王曰:‘朕闻卿有一女,德性幽闲,举止中度。朕欲选侍后宫。卿为国戚,食其天禄,受其显位,永镇冀州,坐享安康,名扬四海,天下莫不欣羡。卿意下如何?’
苏护听言,正色而奏曰:‘陛下宫中,上有后妃,下至嫔御,不啻数千。妖冶妩媚,何不足以悦王之耳目?乃听左右谄谀之言,陷陛下于不义。况臣女蒲柳陋质,素不谙礼度,德色俱无足取。乞陛下留心邦本,连斩此进谗言之小人,使天下后世知陛下正心修身,纳言听谏,非好色之君,岂不美哉!’
纣王大笑曰:‘卿言甚不谙大体。自古及今,谁不愿女作门楣。况女为后妃,贵敌天子;卿为皇亲国戚,赫奕显荣,孰过于此!卿毋迷惑,当自裁审。’
苏护闻言,不觉厉声言曰:‘臣闻人君修德勤政,则万民悦服,四海景从,天禄永终。昔日有夏失政,淫荒酒色;惟我祖宗不迩声色,不殖货财,德懋懋官,功懋懋赏,克宽克仁,方能割正有夏,彰信兆民,邦乃其昌,永保天命。今陛下不取法祖宗,而效彼夏王,是取败之道也。况人君爱色,必颠覆社稷;卿大夫爱色,必绝灭宗庙;士庶人爱色,必戕贼其身。且君为臣之标率,君不向道,臣下将化之,而朋比作奸,天下事尚忍言哉!臣恐商家六百余年基业,必自陛下紊乱之矣。’
纣王听苏护之言,勃然大怒曰:‘君命召,不俟驾;君赐死,不敢违;况选汝一女为后妃乎!敢以戆言忤旨,面折朕躬,以亡国之君匹朕,大不敬孰过于此!着随侍官,拿出午门,送法司勘问正法!’
左右随将苏护拿下。转出费仲、尤浑二人,上殿俯伏奏曰:‘苏护忤旨,本该勘问;但陛下因选侍其女,以致得罪;使天下闻之,道陛下轻贤重色,阻塞言路。不若赦之归国,彼感皇上不杀之恩,自然将此女进贡宫闱,以侍皇上。庶百姓知陛下宽仁大度,纳谏容流,而保护有功之臣。是一举两得之意。愿陛下准臣施行。’
纣王闻言,天颜少霁:‘依卿所奏。即降赦,令彼还国,不得久羁朝歌。’
话说圣旨一下,迅如峰火,即催逼苏护出城,不容停止。
那苏护辞朝回至驿亭,众家将接见慰问:‘圣上召将军进朝,有何商议?’
苏护大怒,骂曰:‘无道昏君,不思量祖宗德业,宠信谗臣谄谀之言,欲选吾女进宫为妃。此必是费仲、尤浑以酒色迷惑君心,欲专朝政。我听旨不觉直言谏诤;昏君道我忤旨,拿送法司。二贼子又奏昏君,赦我归国,谅我感昏君不杀之恩,必将吾女送进朝歌,以遂二贼奸计。我想闻太师远征,二贼弄权,眼见昏君必荒淫酒色,紊乱朝政,天下荒荒,黎民倒悬,可怜成汤社稷化为乌有。我自思:若不将此女进贡,昏君必兴问罪之师;若要送此女进宫,以后昏君失德,使天下人耻笑我不智。诸将必有良策教我。’
众将闻言,齐曰:‘吾闻‘君不正则臣投外国’,今主上轻贤重色,眼见昏乱,不若反出朝歌,自守一国,上可以保宗社,下可保一家。’
此时苏护正在盛怒之下,一闻此言,下觉性起,竟不思维,便曰:‘大丈夫不可做不明白事。’
叫左右:‘取文房四宝来,题诗在午门墙上,以表我永不朝商之意。’
诗曰:‘君坏臣纲,有败五常。冀州苏护,永不朝商!’
苏护题了诗,领家将径出朝歌,奔本国而去。
且言纣王见苏护当面折诤一番,不能遂愿:
‘虽准费、尤二人所奏,不知彼可能将女进贡深宫,以遂朕于飞之乐?’
正踌躇不悦,只见看午门内臣俯伏奏曰:
‘臣在午门,见墙上苏护题有反诗十六字,不敢隐匿,伏乞圣裁。’
随侍接诗铺在御案上。
纣王一见,大骂:
‘贼子如此无礼!朕体上天好生之德,不杀鼠贼,赦令归国,彼反写诗午门,大辱朝廷,罪在不赦!’
即命:
‘宣殷破败、晁田、鲁雄等,统领六师,朕须亲征,必灭其国!’
当驾官随宣鲁雄等见驾。
不一时,鲁雄等朝见,礼毕。
王曰:
‘苏护反商,题诗午门,甚辱朝纲,情殊可恨,法纪难容。卿等统人马廿万为先锋;朕亲率六师,以声其罪。’
鲁雄听罢,低首暗想:
‘苏护乃忠良之士,素怀忠义,何事触忤天子,自欲亲征,冀州休矣!’
鲁雄为苏护俯伏奏曰:
‘苏护得罪于陛下,何劳御驾亲征。况且四大镇诸侯俱在都城,尚未归国,陛下可点一二路征伐,以擒苏护,明正其罪,自不失挞伐之威。何必圣驾远事其地。’
纣王问曰:
‘四侯之内,谁可征伐?’
费仲在傍,出班奏曰:
‘冀州乃北方崇侯虎属下,可命侯虎征伐。’
纣王即准施行。
鲁雄在侧自思:
‘崇侯虎乃贪鄙暴横之夫,提兵远征,所经地方,必遭残害,黎庶何以得安。现有西伯姬昌,仁德四布,信义素着。何不保举此人,庶几两全。’
纣王方命传旨,鲁雄奏曰:
‘侯虎虽镇北地,恩信尚未孚于人,恐此行未能伸朝廷威德;不如西伯姬昌,仁义素闻,陛下若假以节钺,自不劳矢石,可擒苏护,以正其罪。’
纣王思想良久,俱准奏。
特旨令二侯秉节钺,得专征伐。
使命持旨到显庆殿宣读。
不题。
只见四镇诸侯与二相饮宴未散,忽报‘旨意下’,不知何事。
天使曰:
‘西伯侯、北伯侯接旨。’
二侯出席接旨,跪听宣读:
‘诏曰:朕闻冠履之分维严,事使之道无两,故君命召,不俟驾;君赐死,不敢返命;乃所以隆尊卑,崇任使也。兹不道苏护,狂悖无礼,立殿忤君,纪纲已失,被赦归国,不思自新,辄敢写诗午门,安心叛主,罪在不赦。赐尔姬昌等节钺,便宜行事,往惩其忤,毋得宽纵,罪有攸归。故兹诏示汝往。钦哉。谢恩。’
天使读毕,二侯谢恩平身。
姬昌对二丞相、三侯伯言曰:
‘苏护朝商,未进殿庭,未参圣上;今诏旨有‘立殿忤君’,不知此语何来?且此人素怀忠义,累有军功,午门题诗,必有诈伪。天子听信何人之言,欲伐有功之臣。恐天下诸侯不服。望二位丞相明日早朝见驾,请察其详。苏护所得何罪?果言而正,伐之可也;倘言而不正,合当止之。’
比干言曰:
‘君侯言之是也。’
崇侯虎在傍言曰:
‘‘王言如丝,其出如纶。’今诏旨已出,谁敢抗违。况苏护题诗午门,必然有据;天子岂无故而发此难端。今诸侯八百,俱不遵王命,大肆猖獗,是王命不能行于诸侯,乃取乱之道也。’
姬昌曰:
‘公言固是有理,独不思君命所差,概不由己?且煌煌天语,谁敢有违,以自取欺君之罪。’
昌曰:
‘既如此,公可领兵前行,我兵随后便至。’
当时各散。
西伯便对二丞相言:
‘侯虎先去,姬昌暂回西岐,领兵续进。’
遂各辞散。
不题。
次日,崇侯虎下教场,整点人马,辞朝起行。
且言苏护离了朝歌,同众士卒,不一日回到冀州。
护之长子苏全忠率领诸将出郭迎接。
其时父子相会进城,帅府下马。
众将到殿前见毕。
护曰:
‘当今天子失政,天下诸侯朝觐,不知那一个奸臣,暗奏吾女姿色,昏君宣吾进殿,欲将吾女选立宫妃。彼时被我当面谏诤,不意昏君大怒,将我拿问忤旨之罪,当有费仲、尤浑二人保奏,将我赦回,欲我送女进献。彼时心甚不快,偶题诗帖于午门而反商。此回昏君必点诸侯前来问罪。众将官听令:且将人马训练,城垣多用滚木炮石,以防攻打之虞。’
诸将听令,日夜防维,不敢稍懈,以待厮杀。
话说崇侯虎领五万人马,即日出兵,离了朝歌,望冀州进发。
但见:
轰天炮响,振地锣鸣。
轰天炮响,汪洋大海起春雷;振地锣鸣,万仞山前丢霹雳。
旛幢招展,三春杨柳交加;号带飘扬,七夕彩云蔽日。
刀枪闪灼,三冬瑞雪重铺;剑戟森严,九月秋霜盖地。
腾腾杀气锁天台,隐隐红云遮碧岸。
十里汪洋波浪滚,一座兵山出土来。
大兵正行,所过州府县道,非止一日。
前哨马来报:‘人马已至冀州,请千岁军令定夺。’
侯虎传令安营。
怎见得:
东摆芦叶点钢枪,南摆月样宣花斧,西摆马闸雁翎刀,北摆黄花硬柄弩,中央戊己按勾陈,杀气离营四十五。
辕门下按九宫星,大寨暗藏八卦谱。
侯虎安下营寨,早有报马报进冀州。
苏护问曰:‘是那路诸侯为将?’
探事回曰:‘乃北伯侯崇侯虎。’
苏护大怒曰:‘若是别镇诸侯,还有他议;此人素行不道,断不能以礼解释。不若乘此大破其兵,以振军威,且为万姓除害。’
传令:‘点兵出城厮战!’
众将听令,各整军器出城,一声炮响,杀气振天。
城门开处,将军马一字摆开。
苏护大叫曰:‘传将进去,请主将辕门答话!’
探事马飞报进营。
侯虎传令整点人马。
只见门旗开处,侯虎坐逍遥马,统领众将出营,展两杆龙凤绣旗。
后有长子崇应彪压住阵脚。
苏护见侯虎飞凤盔,金锁甲,大红袍,玉束带,紫骅骝,斩将大刀,担于鞍鞽之上。
苏护一见,马上欠身曰:‘贤侯别来无恙。不才甲冑在身,不能全礼。今天子无道,轻贤重色,不思量留心邦本;听谗佞之言,强纳臣子之女为妃,荒淫酒色,不久天下变乱。不才自各守边疆,贤侯何故兴此无名之师?’
崇侯听言大怒曰:‘你忤逆天子诏旨,题反诗于午门,是为贼臣,罪不容诛。今奉诏问罪,则当肘膝辕门,尚敢巧言支吾,持兵贯甲,以骋其强暴哉!’
崇侯回顾左右:‘谁与我擒此逆贼?’
言未了,左哨下有一将,头带凤翅盔;黄金甲,大红袍,狮鸾带,青骢马;厉声而言曰:‘待末将擒此叛贼!’
连人带马滚至军前。
这壁厢有苏护之子苏全忠,见那阵上一将当先,剌斜里纵马摇戟曰:‘慢来!’
全忠认得是偏将梅武。
梅武曰:‘苏全忠,你父子反叛,得罪天子,尚不倒戈服罪,而强欲抗天兵,是自取灭族之祸矣。’
全忠拍马摇戟,劈胸来刺。
梅武手中斧劈面相迎。
但见:
二将阵前交战,锣鸣鼓响人惊。
该因世上动刀兵,致使英雄相驰骋。
这个那分上下,那个两眼难睁。
你拿我,凌湮阁上标名;我捉你,丹凤楼前画影。
斧来戟架,绕身一点凤摇头;戟去斧迎,不离腮边过顶额。
两马相交,二十回合,早被苏全忠一戟剌梅武于马下。
苏护见子得胜,传令擂鼓。
冀州阵上大将赵丙、陈季贞纵马抡刀杀将来。
一声喊起,只杀的愁云荡荡,旭日辉辉,尸横遍野,血溅成渠。
侯虎麾下金葵、黄元济、崇应彪且战且走,败至十里之外。
苏护传令鸣金收兵,同城到帅府,升殿坐下,赏劳有功诸将:‘今日虽大破一阵,彼必整兵复雠,不然定请兵益将,冀州必危,如之奈何?’
言未毕,副将赵丙上前言曰:‘君侯今日虽胜,而征战似无已时。前者题反诗,今日杀军斩将,拒敌王命,此皆不赦之罪。况天下诸侯,非止侯虎一人,倘朝廷盛怒之下,又点几路兵来,冀州不过弹丸之地,诚所谓‘以石投水,’立见倾危。若依末将愚见,‘一不做,二不休’,侯虎新败,不过十里远近;乘其不备,人衔枚,马摘辔,暗劫营寨,杀彼片甲不存,方知我等利害。然后再寻那一路贤良诸侯,依附于彼,庶可进退,亦可以保全宗社。不知君侯尊意何如?’
护闻此言大悦,曰:‘公言甚善,正合吾意。’
即传令:命子全忠领三千人马出西门十里,五冈镇埋伏。
全忠领命而去。
陈季贞统左营,赵丙统右营,护自统中营。
时值黄昏之际,卷旛息鼓,人皆衔枚,马皆摘辔,听炮为号,诸将听令。
不表。
且言崇侯虎恃才妄作,提兵远伐,孰知今日损军折将,心甚羞惭。
只得将败残军兵收聚,扎下行营,纳闷中军,郁郁不乐,对众将曰:‘吾自行军,征伐多年,未尝有败;今日折了梅武,损了三军,如之奈何?’
旁有大将黄元济谏曰:‘君侯岂不知‘胜败乃兵家常事’,想西伯侯大兵不久即至,破冀州如反掌耳。君侯且省愁烦,宜当保重。’
侯虎军中置酒,众将欢饮。
不题。
有诗为证,诗曰:
侯虎提兵事远征,冀州城外驻行旌;
三千铁骑摧残后,始信当年浪得名。”
且言苏护把人马暗暗调出城来,只待劫营。
时至初更,已行十里。
探马报与苏护,护即传令,将号炮点起。
一声响亮,如天崩地塌,三千铁骑,一齐发喊,冲杀进营。
如何抵当,好生利害,怎见得:
黄昏兵到,黑夜军临。
黄昏兵到,冲开队伍怎支持?
黑夜军临,撞倒寨门焉可立?
人闻战鼓之声,惟知怆惶奔走;
马听轰天之炮,难分南北东西。
刀枪乱刺,那明上下交锋;
将士相迎,岂知自家别个。
浓睡军东冲西走;
未醒将怎着头盔。
先行官不及鞍马,中军帅赤足无鞋。
围子手东三西四;
拐子马南北奔逃。
劫营将骁如猛虎;
冲寨军一似蛟龙。
着刀的连肩拽背;
着枪的两臂流红;
逢剑的砍开甲冑;
遇斧的劈破天灵。
人撞人,自相践踏;
马撞马,遍地尸横。
着伤军哀哀叫苦;
中箭将咽咽悲声。
弃金鼓旛幢满地;
烧粮草四野通红。
只知道奉命征讨,谁承望片甲无存。
愁云直上九重天,一派败兵随地拥。
只见三路雄兵,人人敢勇,个个争先,一片喊杀之声,冲开七层围子,撞倒八面虎狼。
单言苏护,一骑马,一条枪,直杀入阵来,捉拿崇侯虎。
左右营门,喊声振地。
崇侯虎正在梦中闻见杀声,披袍而起,上马提刀,冲出帐来。
只见灯光影里,看苏护金盔金甲,大红袍,玉束带,青骢马,火龙枪,大叫曰:‘侯虎休走!速下马受缚!’捻手中枪劈心刺来。
崇侯虎落慌,将手中刀对面来迎,两马交锋。
正战时,只见这崇侯虎长子应彪带领金葵、黄元济杀将来助战。
崇营左粮道门赵丙杀来,右粮道门陈季贞杀来。
两家混战,夤夜交兵。
怎见得:征云笼地户,杀气锁天关。天昏地暗排兵,月下星前布阵。
四下里齐举火把,八方处乱掌灯球。
那营里数员战将厮杀;这营中千匹战马如龙。
灯影战马,千条烈焰照貔貅;火映征夫,万道红霞笼獬豸。
开弓射箭,星前月下吐寒光;转背抡刀,灯里火中生灿烂。
鸣金小校,恹恹二目竟难睁;擂鼓儿郎,渐渐双手不能举。
刀来枪架,马蹄下人头乱滚;剑去戟迎,头盔上血水淋漓。
锤鞭并举,灯前小校尽倾生;斧鐧伤人,目下儿郎都丧命。
喊天振地自相残,哭泣苍天连叫苦。
只杀得满营炮响冲霄汉,星月无光斗府迷。
话说两家大战,苏护有心劫营,崇侯虎不曾防备,冀州人马以一当十。
金葵正战,早被赵丙一刀砍于马下。
侯虎见势不能支,且战且走。
有长子应彪保父,杀一条路逃走,好似丧家之犬,漏网之鱼。
冀州人马,凶如猛虎,恶似豺狼,只杀的尸横遍野,血满沟渠。
急忙奔走,夜半更深,不认路途而行,只要保全性命。
苏护赶杀侯虎败残人马约二十余里,传令鸣金收军。
苏护得全胜回冀州。
单言崇侯虎父子,领败兵迤逦望前正走,只见黄元济、孙子羽催后军赶来,打马而行。
侯虎在马上叫众将言曰:‘吾自提兵以来,未尝大败;今被逆贼暗劫吾营,黑夜交兵,未曾准备,以致损折军将。此恨如何不报!吾想西伯侯姬昌自在安然,违避旨意,按兵不动,坐观成败,真是可恨!’
长子应彪答曰:‘军兵新败,锐气已失,不如按兵不动,遣一军催西伯侯起兵前来接应,再作区处。’
侯虎曰:‘我儿所见甚明。到天明收住人马,再作别议。’
言末毕,一声炮响,喊杀连天,只听得叫:‘崇侯虎快快下马受死!’
侯虎父子、众将,急向前看时,见一员小将,束发金冠,金抹额,双摇两根雉尾,大红袍,金锁甲,银合马,画杆戟,面如满月,唇若涂朱,厉声大骂:‘崇侯虎,吾奉父亲之命,在此候尔多时。可速倒戈受死!还不下马,更待何时!’
侯虎大骂曰:‘好贼子!你父子谋反,忤逆朝廷,杀了朝廷命官,伤了天子军马,罪业如山。寸磔汝尸,倘不足以赎其辜。偶尔夤夜中贼奸计,辄敢在此耀武扬威,大言不惭。不日天兵一到,汝父子死无葬身之地。谁与我拿此反贼?’
黄元济纵马舞刀,直取苏全忠。
全忠用手中戟,对面相还,两马相交,一场大战:刮地寒风声似飒,滚滚征尘飞紫雪,駜駜拨拨马蹄鸣,叮叮当当袍甲结。
齐心刀砍锦征袍,举意枪刺连环甲。
只杀的摇旗小校手连颠,擂鼓儿郎槌乱匝。
二将酣战,正不分胜负。
孙子羽纵马舞叉,双战全忠。
全忠大喝一声,刺子羽于马下。
全忠复奋勇来战侯虎。
侯虎父子双迎上来,战住全忠。
全忠抖擞神威,好似弄风猛虎,搅海蛟龙,战住三将。
正战间,全忠卖个破绽,一戟把崇侯虎护腿金甲挑下了半边。
侯虎大惊,将马一夹,跳出围来,往外便走。
崇应彪见父亲败走,意急心忙,慌了手脚,不提防被全忠当心一戟刺来。
应彪急闪时,早中左臂,血淋袍甲,几乎落马。
众将急上前架住,救得性命,望前逃走。
全忠欲要追赶,又恐黑夜之间不当稳便,只得收了人马进城。
此时天色渐明,两边来报苏护。
护令长子到前殿问曰:‘可曾拿了那贼?’
全忠答曰:‘奉父亲将令,在五岗镇埋伏,至半夜败兵方至,孩儿奋勇刺死孙子羽;挑崇侯虎护腿甲;伤崇应彪左臂,几乎落马,被众将救逃。奈黑夜不敢造次追赶,故此回兵。’
苏护曰:‘好了这老贼!我儿且自安息。’
不题。
不知崇侯虎往何路借兵,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二回-译文
冀州侯苏护反商
诗曰:丞相金銮直谏君,忠肝义胆孰能群。早知侯伯来朝觐,空费倾葵纸上文。
话说纣王听奏大喜,实时还宫。一宵经过。次日早朝,聚两班文武朝贺毕。纣王便问当驾官:‘即传朕旨意,颁行四镇诸侯,与朕每一镇地方拣选良家美女百名,不论富贵贫贱,只以容貌端庄,情性和婉,礼度贤淑,举止大方,以充后宫役使。’天子传旨未毕,只见左班中一人应声出奏,俯伏言曰:‘老臣商容启奏陛下:君有道则万民乐业,不令而从。况陛下后宫美女,不啻千人,嫔御而上,又有妃后。今劈空欲选美女,恐失民望。臣闻:‘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此时水旱频仍,乃事女色,实为陛下不取也。
故尧、舜与民偕乐,以仁德化天下,不事干戈,不行杀伐,景星耀天,甘露下降,凤凰止于庭,芝草生于野;民丰物阜,行人让路,犬无吠声,夜雨昼晴,稻生双穗;此乃有道兴隆之象也。今陛下若取近时之乐,则目眩多色,耳听淫声,沉湎酒色,游于苑囿,猎于山林,此乃无道败亡之象也。
老臣待罪首相,位列朝纲,侍君三世,不得不启陛下。臣愿陛下:进贤,退不肖,修行仁义,通达道德,则和气贯于天下,自然民富财丰,天下太平,四海雍熙,与百姓共享无穷之福。
况今北海干戈未息,正宜修其德,爱其民,惜其财费,重其使令,虽尧、舜不过如是;又何必区区选侍,然后为乐哉?臣愚不识忌讳,望祈容纳。
纣王沉思良久:‘卿言甚善,朕即免行。’言罢,群臣退朝,圣驾还宫。
不意纣王八年,夏四月,天下四大诸侯率领八百镇朝觐于商。那四镇诸侯乃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
天下诸侯俱进朝歌。此时太师闻仲不在都城,纣王宠用费仲、尤浑。
各诸侯俱知二人把持朝政,擅权作威,少不得先以礼贿之以结其心,正所谓:‘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
内中有位诸侯,乃冀州侯,姓苏名护,此人生得性如烈火,刚方正直,那里知道奔竞夤缘;平昔见稍有不公不法之事,便执法处分,不少假借,故此与二人俱未曾送有礼物。
也是合当有事,那日二人查天下诸侯俱送有礼物,独苏护并无礼单,心中大怒,怀恨于心。
其日元旦吉晨,天子早朝,设聚两班文武,众官拜贺毕。
黄门官启奏陛下:‘今年乃朝贺之年,天下诸侯皆在午门外朝贺,听候玉音发落。’
纣王问首相商容,容曰:‘陛下止可宣四镇首领臣面君,采问民风土俗,淳庞浇竞,国治邦安;其余诸侯俱在午门外朝贺。’
天子闻言大悦:‘卿言极善。’随命黄门官传旨:‘宣四镇诸侯见驾,其余午门朝贺。’
话说四镇诸侯整齐朝服,轻摇玉佩,进午门,行过九龙桥,至丹墀,山呼朝拜毕,俯伏。
王慰劳曰:‘卿等与朕宣猷赞化,抚绥黎庶,镇摄荒服,威远宁迩,多有勤劳,皆卿等之功耳。朕心喜悦。’
东伯侯奏曰:‘臣等荷蒙圣恩,官居总镇。臣等自叨职掌,日夜兢兢,常恐不克负荷,有辜圣心;纵有犬马微劳,不过臣子分内事,尚不足报涓涯于万一耳,又何劳圣心垂念!臣等不胜感激!’
天子龙颜大喜,命首相商容、亚相比干于显庆殿治宴相待。
四臣叩头谢恩,离丹墀前至显庆殿,相序筵宴。
天子退朝后回到便殿,宣召费仲、尤浑二人,问道:‘之前你上奏朕,想要让天下四镇的大诸侯进献美女,朕本来想要颁布旨意,但又被商容劝阻;现在四镇诸侯都在这里,明天早上召见他们,当面颁布旨意,等他们四人回国后,方便挑选进献,也可以免得使者来回奔波。两位卿家觉得怎么样?’费仲跪拜上奏说:‘首相劝阻选取美女,陛下当时接纳了,立即停止了旨意,这是美德。臣下和百姓都知道,天下人都很敬仰。现在突然又要实行,这表明陛下不足以取信于臣民,实在是不应该。我最近听说冀州侯苏护有一个女儿,美貌出众,性格幽静温婉,如果选进宫中,可以随时陪伴在陛下左右,是值得使用的。而且只选一个女儿,也不会惊扰天下百姓,自然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纣王听后,不由得非常高兴:‘卿家的话非常好!’立即命令随从官员传达旨意:‘宣召苏护。’使者来到馆驿传达旨意:‘宣召冀州侯苏护商议国事。’苏护随即跟随使者来到龙德殿朝见,行礼完毕,跪伏听命。王说:‘朕听说卿家有一个女儿,德性幽静,举止得体。朕想要选她进宫侍奉。卿家作为国戚,享受天禄,受到显赫的地位,永远镇守冀州,安享安康,名扬四海,天下没有人不羡慕。卿家觉得怎么样?’苏护听后,严肃地奏道:‘陛下宫中,上至后妃,下至嫔御,不下数千人。妖艳美丽,哪里不足以取悦陛下?但是听信左右谄媚之言,使陛下陷入不义。况且我的女儿只是个平凡之人,不懂得礼节,德行和美貌都不足以引起重视。恳请陛下关注国家根本,严惩那些进谗言的小人,让天下后世知道陛下正心修身,听取忠言,不是好色之君,这不是很好吗!’纣王大笑说:‘卿家的话不太懂大局。自古至今,谁不愿意女儿成为门楣。何况女儿成为后妃,尊贵如同天子;卿家作为皇亲国戚,显赫荣耀,还有什么能超过这个!卿家不要被迷惑,要自己判断。’苏护听后,忍不住严厉地说:‘臣听说君主修养德行,勤于政事,就能使万民心悦诚服,四海归心,天赐的福禄才能长久。昔日夏朝失政,沉迷酒色;我祖宗不亲近声色,不聚敛财富,德行高,官职高,功绩高,奖赏高,能够推翻夏朝,取信兆民,国家因此昌盛,永保天命。现在陛下不效仿祖宗,却效仿那个夏王,这是走向衰败的道路。何况君主好色,必定会颠覆国家;卿大夫好色,必定会毁灭宗庙;士庶人好色,必定会伤害自身。而且君主是臣子的表率,君主不向正道,臣下就会效仿,从而结党营私,天下的事情还用说吗!臣担心商朝六百多年的基业,必会从陛下这里开始混乱。’纣王听苏护的话,勃然大怒说:‘君命召见,不必等待车驾;君赐死,不敢违抗;何况是选你一个女儿为后妃!敢以愚昧之言违抗旨意,当面指责朕,把亡国之君和朕相比,大不敬的事情莫过于此!着令随从官员,把苏护带到午门,送交法司审问处决!’左右随即将苏护拿下。费仲、尤浑二人走出,上殿跪伏上奏说:‘苏护违抗旨意,本应审问;但陛下因为选他女儿的事情而生气,使得天下人知道陛下轻视贤才重视美色,堵塞言路。不如赦免他回国,他感激皇上不杀之恩,自然会把女儿进贡给宫中,侍奉皇上。这样既可以保护有功之臣,又可以让百姓知道陛下宽宏大量,接纳忠言,这是两全其美的办法。愿陛下准许臣子实施。’纣王听后,脸色稍微缓和:‘按照卿家所奏。立即降旨,让他回国,不得久留朝歌。’
话说圣旨一下,迅速如山峰的火焰,立即催促苏护出城,不容有片刻停留。苏护辞朝回到驿亭,众家将前来慰问:‘圣上召将军进朝,有什么商议?’苏护大怒,骂道:‘无道的昏君,不想念祖宗的德业,宠爱谄媚的小人,想要选我的女儿进宫为妃。这一定是费仲、尤浑用酒色迷惑君心,想要专权朝政。我听旨后不觉直言进谏;昏君说我违抗旨意,要把我送到法司。这两个奸贼又向昏君奏本,让我回国,他们以为我会感激昏君不杀之恩,一定会把女儿送进朝歌,实现他们的奸计。我想闻太师远征,这两个奸贼弄权,眼看昏君必将沉迷酒色,扰乱朝政,天下大乱,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可怜成汤的社稷就要化为乌有。我自思:如果不把女儿进贡,昏君一定会兴师问罪;如果要把女儿送进宫,以后昏君失德,会让天下人耻笑我不明智。各位将领必有良策教导我。’众将领听后,齐声说:‘我们听说“君不正则臣投外国”,现在主上轻视贤才重视美色,眼看昏乱,不如反出朝歌,自己守护一国,上可以保住宗庙,下可以保住一家。’这时苏护正在盛怒之下,一听到这话,立刻激动起来,不加思考地说:‘大丈夫不可做不明智的事情。’叫左右:‘取文房四宝来,在午门墙上题诗,以表明我永不朝见商朝的决心。’诗曰:‘君坏臣纲,有败五常。冀州苏护,永不朝商!’苏护题了诗,带着家将直接离开朝歌,奔向本国而去。
纣王看到苏护当面争论一番,不能满足他的愿望:‘虽然费、尤二人请求,但不知道他是否能够把女儿进贡给深宫,以满足我追求飞升的乐趣?’正在犹豫不高兴的时候,只见午门内的臣子跪下禀报说:‘我在午门看到墙上苏护题有反诗十六字,不敢隐瞒,请陛下裁决。’随从接过诗铺在御案上。纣王一见,大骂:‘这个贼子如此无礼!我体上天好生之德,不杀鼠贼,赦令归国,他反而写诗在午门,大辱朝廷,罪不容诛!’立即下令:‘宣召殷破败、晁田、鲁雄等人,统领六师,我要亲自出征,必灭其国!’随从官宣布鲁雄等人前来觐见。不久,鲁雄等人朝见,行礼完毕。王说:‘苏护反叛商朝,题诗午门,严重侮辱朝纲,非常可恨,法纪不容。你们率领二十万人马为先锋;我亲自率领六师,以声讨他的罪行。’鲁雄听后,低头暗想:‘苏护是忠良之士,一直心怀忠义,不知何事触怒天子,他自己要亲自出征,冀州就完了!’鲁雄为苏护跪下奏报说:‘苏护得罪了陛下,何劳御驾亲征。而且四大镇诸侯都在都城,尚未归国,陛下可以派遣一二路军队征伐,以擒获苏护,明正其罪,也不失挞伐之威。何必圣驾远涉其地。’纣王问:‘四侯之中,谁可以征伐?’费仲在旁边,出列奏报说:‘冀州是北方崇侯虎的属地,可以命令崇侯虎征伐。’纣王立即批准执行。鲁雄在旁边自己思考:‘崇侯虎是个贪婪、卑鄙、暴虐的人,提兵远征,所经之地,必定遭受残害,百姓如何能安宁。现在有西伯姬昌,仁德四布,信义素着。为什么不推荐这个人,或许可以两全其美。’纣王正要传旨,鲁雄奏报说:‘崇侯虎虽然镇守北方,但恩信尚未得到人心,恐怕这次出征不能伸张朝廷的威德;不如西伯姬昌,仁义闻名,陛下如果授予他节钺,他不必动用武力,就能擒获苏护,以正其罪。’纣王思考良久,都批准了他的奏报。特旨命令两位侯爷手持节钺,可以专断征伐。使者手持圣旨到显庆殿宣读。以下省略。
只见四镇诸侯和两位丞相还在饮酒未散,忽然报告‘圣旨到’,不知道是什么事。天使说:‘西伯侯、北伯侯接旨。’两位侯爷出来接旨,跪下听宣读:
诏曰:朕听说冠履之分非常严格,事使之道没有两样,所以君命召唤,不等驾到;君赐死,不敢反命;这就是为了尊重尊卑,崇尚任用。现在苏护狂悖无礼,立殿忤君,纪纲已失,被赦归国,不思自新,竟敢写诗在午门,安心叛主,罪不容诛。赐予你姬昌等人节钺,可以便宜行事,前往惩治他的悖逆,不得宽纵,罪有应得。故此诏示你前往。钦此。
天使读完后,两位侯爷谢恩起身。姬昌对两位丞相、三侯伯说:‘苏护朝见商朝,未进殿庭,未参圣上;现在诏旨中有“立殿忤君”,不知道这句话从何而来?而且这个人一直心怀忠义,多次有军功,午门题诗,必有欺诈。天子听信了何人的话,想要讨伐有功之臣。恐怕天下诸侯都不服。希望二位丞相明天早朝见驾,请陛下详细调查。苏护犯了什么罪?如果确实有罪,可以讨伐;如果说法不公,应该停止。’比干说:‘君侯说得对。’崇侯虎旁边说:‘“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现在诏旨已经发出,谁敢违抗。况且煌煌天语,谁敢有违,以自取欺君之罪。’姬昌说:“既然如此,你可以领兵先行,我军随后就到。”当时各自散去。西伯便对两位丞相说:“崇侯虎先去,姬昌暂时回西岐,领兵继续前进。”于是各自辞去。以下省略。
次日,崇侯虎下教场,整点人马,辞朝起行。
且说苏护离开朝歌,和众士兵一起,不久回到冀州。苏护的长子苏全忠率领众将出城迎接。当时父子相会进城,下马在帅府。众将到殿前见过。苏护说:‘当今天子失政,天下诸侯朝见,不知道哪个奸臣,暗中奏报我女儿美貌,昏君宣召我进殿,想要将我女儿选为宫妃。当时我当面劝谏,不料昏君大怒,将我逮捕,以忤旨之罪定罪,幸有费仲、尤浑二人保奏,将我赦回,想要我送女儿进献。当时我心很不好受,偶然在午门题诗表示反叛。这次昏君一定会派遣诸侯前来问罪。众将官听令:先训练人马,城墙上多用滚木炮石,以防攻打之虞。’众将听令,日夜防守,不敢有丝毫懈怠,等待战斗。
话说崇侯虎率领五万人马,即日出兵,离开朝歌,向冀州进发。只见:
轰天炮响,振地锣鸣。轰天炮响,汪洋大海起春雷;振地锣鸣,万仞山前丢霹雳。旌旗招展,三春杨柳交加;号带飘扬,七夕彩云蔽日。刀枪闪灼,三冬瑞雪重铺;剑戟森严,九月秋霜盖地。腾腾杀气锁天台,隐隐红云遮碧岸。十里汪洋波浪滚,一座兵山出土来。
大军正在行进,所经过的州府县道,不止一日。前哨马来报:‘人马已到冀州,请千岁军令定夺。’崇侯虎传令安营。以下省略。
侯虎安下营寨,早有报马报进冀州。苏护问曰:‘是那路诸侯为将?’探事回曰:‘乃北伯侯崇侯虎。’苏护大怒曰:‘若是别镇诸侯,还有他议;此人素行不道,断不能以礼解释。不若乘此大破其兵,以振军威,且为万姓除害。’传令:‘点兵出城厮战!’众将听令,各整军器出城,一声炮响,杀气振天。城门开处,将军马一字摆开。苏护大叫曰:‘传将进去,请主将辕门答话!’探事马飞报进营。侯虎传令整点人马。只见门旗开处,侯虎坐逍遥马,统领众将出营,展两杆龙凤绣旗。后有长子崇应彪压住阵脚。苏护见侯虎飞凤盔,金锁甲,大红袍,玉束带,紫骅骝,斩将大刀,担于鞍鞽之上。苏护一见,马上欠身曰:‘贤侯别来无恙。不才甲冑在身,不能全礼。今天子无道,轻贤重色,不思量留心邦本;听谗佞之言,强纳臣子之女为妃,荒淫酒色,不久天下变乱。不才自各守边疆,贤侯何故兴此无名之师?’崇侯听言大怒曰:‘你忤逆天子诏旨,题反诗于午门,是为贼臣,罪不容诛。今奉诏问罪,则当肘膝辕门,尚敢巧言支吾,持兵贯甲,以骋其强暴哉!’崇侯回顾左右:‘谁与我擒此逆贼?’言未了,左哨下有一将,头带凤翅盔;黄金甲,大红袍,狮鸾带,青骢马;厉声而言曰:‘待末将擒此叛贼!’连人带马滚至军前。
这壁厢有苏护之子苏全忠,见那阵上一将当先,剌斜里纵马摇戟曰:‘慢来!’全忠认得是偏将梅武。梅武曰:‘苏全忠,你父子反叛,得罪天子,尚不倒戈服罪,而强欲抗天兵,是自取灭族之祸矣。’全忠拍马摇戟,劈胸来刺。梅武手中斧劈面相迎。但见:二将阵前交战,锣鸣鼓响人惊。该因世上动刀兵,致使英雄相驰骋。这个那分上下,那个两眼难睁。你拿我,凌湮阁上标名;我捉你,丹凤楼前画影。斧来戟架,绕身一点凤摇头;戟去斧迎,不离腮边过顶额。
两马相交,二十回合,早被苏全忠一戟剌梅武于马下。苏护见子得胜,传令擂鼓。冀州阵上大将赵丙、陈季贞纵马抡刀杀将来。一声喊起,只杀的愁云荡荡,旭日辉辉,尸横遍野,血溅成渠。侯虎麾下金葵、黄元济、崇应彪且战且走,败至十里之外。
苏护传令鸣金收兵,同城到帅府,升殿坐下,赏劳有功诸将:‘今日虽大破一阵,彼必整兵复雠,不然定请兵益将,冀州必危,如之奈何?’言未毕,副将赵丙上前言曰:‘君侯今日虽胜,而征战似无已时。前者题反诗,今日杀军斩将,拒敌王命,此皆不赦之罪。况天下诸侯,非止侯虎一人,倘朝廷盛怒之下,又点几路兵来,冀州不过弹丸之地,诚所谓‘以石投水,’立见倾危。若依末将愚见,‘一不做,二不休’,侯虎新败,不过十里远近;乘其不备,人衔枚,马摘辔,暗劫营寨,杀彼片甲不存,方知我等利害。然后再寻那一路贤良诸侯,依附于彼,庶可进退,亦可以保全宗社。不知君侯尊意何如?’护闻此言大悦,曰:‘公言甚善,正合吾意。’即传令:命子全忠领三千人马出西门十里,五冈镇埋伏。
全忠领命而去。陈季贞统左营,赵丙统右营,护自统中营。时值黄昏之际,卷旛息鼓,人皆衔枚,马皆摘辔,听炮为号,诸将听令。不表。
且言崇侯虎恃才妄作,提兵远伐,孰知今日损军折将,心甚羞惭。只得将败残军兵收聚,扎下行营,纳闷中军,郁郁不乐,对众将曰:‘吾自行军,征伐多年,未尝有败;今日折了梅武,损了三军,如之奈何?’旁有大将黄元济谏曰:‘君侯岂不知‘胜败乃兵家常事’,想西伯侯大兵不久即至,破冀州如反掌耳。君侯且省愁烦,宜当保重。’侯虎军中置酒,众将欢饮。
不题。有诗为证,诗曰:‘侯虎提兵事远征,冀州城外驻行旌;三千铁骑摧残后,始信当年浪得名。’
且言苏护把人马暗暗调出城来,只待劫营。时至初更,已行十里。探马报与苏护,护即传令,将号炮点起。一声响亮,如天崩地塌,三千铁骑,一齐发喊,冲杀进营。如何抵当,好生利害,怎见得:黄昏兵到,黑夜军临。黄昏兵到,冲开队伍怎支持?黑夜军临,撞倒寨门焉可立?人闻战鼓之声,惟知怆惶奔走;马听轰天之炮,难分南北东西。刀枪乱刺,那明上下交锋;将士相迎,岂知自家别个。浓睡军东冲西走;未醒将怎着头盔。先行官不及鞍马,中军帅赤足无鞋。围子手东三西四;拐子马南北奔逃。劫营将骁如猛虎;冲寨军一似蛟龙。着刀的连肩拽背;着枪的两臂流红;逢剑的砍开甲冑;遇斧的劈破天灵。人撞人,自相践踏;马撞马,遍地尸横。着伤军哀哀叫苦;中箭将咽咽悲声。弃金鼓旛幢满地;烧粮草四野通红。只知道奉命征讨,谁承望片甲无存。愁云直上九重天,一派败兵随地拥。只见三路雄兵,人人敢勇,个个争先,一片喊杀之声,冲开七层围子,撞倒八面虎狼。
单说苏护,他一骑马,一条枪,直接冲进敌阵,要去捉拿崇侯虎。左右营门的喊声震天动地。崇侯虎正在梦中听到杀声,急忙披上袍子起身,上马提刀,冲出帐篷。只见灯光下,他看到苏护戴着金盔,穿着金甲,身披大红袍,腰束玉带,骑着一匹青骢马,手持火龙枪,大声喊道:‘崇侯虎,别跑了!快下马投降!’说完,他手中的枪猛地刺向崇侯虎的心脏。崇侯虎慌乱,举刀迎击,两马交锋。
正在激战时,只见崇侯虎的长子应彪带着金葵、黄元济前来助战。崇营左粮道门的赵丙杀来,右粮道门的陈季贞也杀来。双方混战,夜战正酣。那征云笼罩着地平线,杀气弥漫着天际。天色昏暗,月亮和星星在前面布阵。四周点起火把,八方乱扔灯笼。营里的将领们正在激战;这营中的千匹战马如同龙腾虎跃。灯光下,战马如火焰般燃烧;火光映照着征夫,如同万道红霞笼罩着神兽。弓箭在月下星前射出寒光;刀剑在火中闪烁着光芒。鸣金的小校,眼睛都睁不开;擂鼓的士兵,双手渐渐举不起来。刀枪相撞,马蹄下人头乱滚;剑戟相接,头盔上鲜血淋漓。锤鞭并举,灯前的士兵都倒下了;斧钺伤人,眼前的士兵都丧命。喊声震天,哭泣声连绵不断。杀得满营炮声冲天,星月无光,战神失色。
话说双方激战,苏护有意劫营,崇侯虎没有防备,冀州的士兵以一当十。金葵正在战斗,就被赵丙一刀砍下马。崇侯虎见势不妙,边战边退。长子应彪保护父亲,杀出一条血路逃走,就像丧家之犬,漏网之鱼。冀州的士兵凶猛如虎,残忍如狼,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他们急忙逃走,夜深人静,不认路途,只求保命。苏护追杀崇侯虎的败兵大约二十多里,下令鸣金收兵。苏护全胜而归,返回冀州。
再说崇侯虎父子,带着败兵慢慢向前走,突然看到黄元济、孙子羽带着后军赶来,策马前行。崇侯虎在马上对众将说:‘我自从领兵以来,从未这样大败过;今天被叛贼暗地里劫营,黑夜交战,没有准备,导致损失了将领。这笔账怎么不报!我想西伯侯姬昌还在那里安然无恙,违背朝廷旨意,按兵不动,坐观成败,真是可恨!’长子应彪回答说:‘军队刚打败仗,士气已经低落,不如按兵不动,派一支军队催促西伯侯起兵前来支援,再做打算。’崇侯虎说:‘你儿子说得很有道理。等到天亮收兵,再做其他安排。’话音刚落,一声炮响,喊杀声连天,只听到有人喊:‘崇侯虎,快快下马受死!’崇侯虎父子和众将急忙向前看时,只见一名小将,束发金冠,金抹额,双摇两根雉尾,身穿大红袍,金锁甲,银合马,手持画杆戟,面如满月,唇若涂朱,大声骂道:‘崇侯虎,我奉父亲之命,在这里等你很久了。快投降吧!还等何时!’崇侯虎大骂道:‘好贼子!你父子谋反,背叛朝廷,杀了朝廷命官,伤了天子的军队,罪孽深重。就算将你千刀万剐,也不足以抵罪。你竟然在黑夜中用奸计,在此炫耀武力,大言不惭。不久天兵将至,你父子将无处安身。谁愿意来捉拿这个反贼?’黄元济纵马挥刀,直取苏全忠。全忠用戟相还,两马相交,一场大战。
两位将领激战,不分胜负。孙子羽骑马挥舞着叉,与全忠双战。全忠大喊一声,将孙子羽刺于马下。全忠又奋勇来战崇侯虎。崇侯虎父子双双迎战全忠。全忠抖擞精神,犹如猛虎下山,蛟龙入海,与三将激战。正在激战时,全忠假装露出破绽,一戟将崇侯虎护腿的金甲挑落了一半。崇侯虎大惊,一夹马腹,跳出包围圈,往外逃跑。崇应彪见父亲败走,心急如焚,慌了手脚,没料到被全忠一戟刺中左臂,鲜血染红了袍甲,几乎从马上跌落。众将急忙上前扶住,救了他一命,然后向前逃走。全忠想要追赶,又担心黑夜中不安全,只得收兵进城。这时天色渐亮,两边来报苏护。苏护命令长子到前殿说:‘是否抓住了那个贼人?’全忠回答说:‘我遵照父亲的命令,在五岗镇埋伏,直到半夜败兵才到,我奋勇杀死了孙子羽;挑断了崇侯虎护腿的金甲;伤了崇应彪的左臂,几乎让他落马,被众将救走。因为黑夜不敢轻举妄动,所以收兵回城。’苏护说:‘好了,这老贼!我儿可以休息了。’不提其他。不知道崇侯虎会向何处借兵,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二回-注解
冀州侯:冀州侯是指古代冀州的侯爵,冀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河北省一带。冀州侯通常是指在该地区拥有封地的诸侯。
苏护:苏护,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此处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历史人物或虚构的英雄,以一骑马、一条枪的形象出现,表现其勇猛。
反商:反商指的是反对商朝统治的行为。在古代中国,反商往往与反抗暴政、追求正义相联系。
诗曰:诗曰是古文中常见的开头,表示接下来要引用或讲述一首诗。
丞相:丞相是古代中国的官职,相当于宰相,是皇帝的高级顾问和行政首脑。
金銮直谏:金銮直谏是指直言进谏,不畏权势地直接向皇帝提出意见和建议。
君:君指的是君主,即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忠肝义胆:忠肝义胆形容人非常忠诚和勇敢。
朝觐:朝觐是指诸侯或臣子到朝廷拜见君主。
倾葵纸上文:倾葵纸上文是指用葵花纸写的文章,这里可能是指忠言逆耳的文章。
纣王: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以暴政著称,在中国历史上以荒淫无道而闻名。
四镇诸侯:四镇诸侯指的是四个镇守地方的诸侯,这里指的是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和北伯侯崇侯虎。
朝歌:商朝的都城,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淇县。
太师:太师是古代中国的官职,是皇帝的高级顾问,类似于宰相。
费仲:商朝的一位大臣,以善于阿谀奉承著称。
尤浑:商朝的一位大臣,与费仲一同进言。
把持朝政:把持朝政是指控制或操纵国家政权。
夤缘:夤缘是指攀附权贵,以求得自己的利益。
元旦:元旦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相当于现代的春节。
黄门官:黄门官是古代宫廷中的官职,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
显庆殿:显庆殿是古代宫殿的名称,是皇帝举行大典或宴请的地方。
朝服:朝服是古代官员在朝会时穿戴的正式服装。
玉佩:玉佩是古代官员佩戴的玉制饰品,象征身份和地位。
丹墀:丹墀是古代宫殿前的石阶,是臣子朝见皇帝的地方。
山呼:山呼是指臣子朝见皇帝时大声呼喊,表示敬意。
宣猷赞化:宣猷赞化是指宣扬和赞扬君主的德政。
抚绥黎庶:抚绥黎庶是指安抚和治理百姓。
镇摄荒服:镇摄荒服是指镇守边远地区。
威远宁迩:威远宁迩是指威望远播,安宁四方。
涓涯:涓涯是指极小的恩惠或贡献。
天子:古代中国的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象征着天命,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退朝:皇帝结束一天的工作,离开朝廷。
便殿:皇帝休息或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相对于正式的朝殿。
卿:古代对高级官员的尊称。
奏:向皇帝陈述意见或请求。
颁旨:颁布皇帝的命令或旨意。
商容:商朝的一位忠臣,以直言进谏著称。
四镇大诸侯:指四个边镇的大诸侯,即边疆地区的诸侯。
美女:指年轻美貌的女性。
冀州侯苏护:冀州地区的诸侯,具有政治和军事权力。
艳色天姿:形容女子容貌非常美丽。
幽闲淑性:形容女子性格文静、温婉。
宫帏:古代指皇宫。
后妃:皇帝的妻子和妃子,是后宫中的女性成员。
嫔御:后妃的下属,也是后宫中的女性成员。
蒲柳陋质:比喻女子容貌平凡。
邦本:邦本,指国家的根本,即国家的根本利益。
法司:古代的司法机构。
午门:午门,古代皇宫的正门,也泛指皇宫。
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是古代文人书写的必备用品。
飞之乐:指纣王与美女之间的淫乐。
反诗:指反叛的诗歌,此处指苏护在午门墙上题写的反诗。
殷破败、晁田、鲁雄:可能是指纣王时期的三位将领或大臣。
六师:古代军队的编制,一师通常为一万人。
冀州:冀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一带,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
费仲、尤浑:可能是纣王时期的大臣,此处提到他们保奏苏护得以赦回。
节钺:古代皇帝授予将帅的权力象征,表示有征伐的权力。
西伯姬昌:周文王,周朝的奠基人之一,以仁德著称。
冠履之分:指君臣之间的尊卑等级。
事使之道:指使者执行任务的方式。
冠履无两:指君臣之间地位不可同等,使者应无条件服从君命。
王言如丝,其出如纶:形容君王的命令如同细丝,一旦发出就如同粗绳,不可违背。
崇侯虎:崇侯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此处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历史人物或虚构的敌人,与苏护交战。
西岐:周文王的封地,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岐山县。
滚木炮石:古代战争中的防御武器,用滚木和炮石攻击敌人。
旌幢:古代军旗的总称。
号带:古代军队中指挥用的旗帜。
腾腾杀气:形容战场上浓重的杀气。
隐隐红云:形容战场上不祥的云彩。
侯虎:侯虎,指崇侯虎,即北伯侯崇侯虎,是古代中国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一个角色,为商朝末年的诸侯之一。
报马:报马,古代用于传递信息的快速骑兵,主要负责传递军情、命令等。
辕门:辕门,古代官署或军营的正门,也指官署或军营。
龙凤绣旗:龙凤绣旗,古代军旗的一种,绣有龙凤图案,象征权威和吉祥。
紫骅骝:紫骅骝,古代良马名,也指骏马。
斩将大刀:斩将大刀,古代武器,用于斩杀敌人。
鞍鞽:鞍鞽,指马具,包括马鞍和马镫。
谗佞:谗佞,指进谗言、阿谀奉承的人。
肘膝辕门:肘膝辕门,指跪拜于辕门之下,表示极度臣服。
梅武:梅武,古代中国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一个角色,是崇侯虎麾下的偏将。
青骢马:青骢马,古代优良马种,此处用来形容苏护骑的马。
狮鸾带:狮鸾带,古代武将腰间佩戴的装饰带,上面绣有狮子和凤凰图案。
凌湮阁:凌湮阁,古代建筑名,此处指战场。
丹凤楼:丹凤楼,古代建筑名,此处指战场。
鸣金收兵:鸣金收兵,古代军事术语,指吹响金锣,命令士兵收兵。
卷旛息鼓:卷旛息鼓,古代军事术语,指卷起旗帜,停止击鼓,表示停止战斗。
衔枚:衔枚,古代军事术语,指士兵口中含着枚,防止喧哗。
摘辔:摘辔,古代军事术语,指解开马辔,使马不受束缚。
七层围子:七层围子,古代军事术语,指军营周围的防御工事。
八面虎狼:八面虎狼,比喻敌人四面八方,来势汹汹。
金盔金甲:金盔金甲,指用金制成的头盔和铠甲,是古代士兵或将领的装备,象征身份和地位。
大红袍:大红袍,古代官员的官袍之一,红色代表尊贵,常用于高级官员。
玉束带:玉束带,古代官员腰间佩戴的玉制带子,象征身份和地位。
火龙枪:火龙枪,形容枪的样式,可能是指一种造型独特的武器。
崇营:崇营,指崇侯虎的营地。
金葵:金葵,此处可能指的是崇侯虎的部将。
黄元济:黄元济,此处可能指的是崇侯虎的部将。
赵丙:赵丙,此处可能指的是崇侯虎的部将。
陈季贞:陈季贞,此处可能指的是崇侯虎的部将。
夤夜:夤夜,指深夜。
征云笼地户,杀气锁天关:征云笼地户,杀气锁天关,形容战场上浓重的战争气氛。
貔貅:貔貅,古代神话中的神兽,此处比喻勇猛的士兵。
獬豸:獬豸,古代神话中的神兽,此处比喻勇猛的士兵。
鸣金小校:鸣金小校,指吹响铜锣的士兵,表示战斗结束。
擂鼓儿郎:擂鼓儿郎,指击鼓的士兵。
冀州人马:冀州人马,指冀州的士兵。
西伯侯姬昌:西伯侯姬昌,指周文王,此处可能是指西伯侯的部下或姬昌本人。
西伯侯:西伯侯,古代诸侯国之一的统治者,此处可能是指周文王。
军兵新败,锐气已失:军兵新败,锐气已失,形容军队刚刚战败,士气低落。
西伯侯起兵前来接应:西伯侯起兵前来接应,指西伯侯的军队前来支援。
天兵:天兵,指天上的神兵,此处可能是指朝廷的军队。
反贼:反贼,指背叛朝廷的敌人。
苏全忠:苏全忠,此处可能指的是苏护的儿子,参与战斗。
画杆戟:画杆戟,古代的一种长兵器,有戟头和戟柄,戟头有分叉。
面如满月,唇若涂朱:面如满月,唇若涂朱,形容人的容貌美丽。
卖个破绽:卖个破绽,指故意露出破绽引诱对方进攻。
挑崇侯虎护腿甲:挑崇侯虎护腿甲,指用戟挑断崇侯虎腿部的铠甲。
寸磔汝尸,倘不足以赎其辜:寸磔汝尸,倘不足以赎其辜,指用极刑也无法抵消其罪孽。
天色渐明:天色渐明,指天亮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二回-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场面,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双方的英勇无畏。
首句‘单言苏护,一骑马,一条枪,直杀入阵来,捉拿崇侯虎’通过简洁的描述,直接点明了主人公苏护的英勇形象,一骑马、一条枪的描写,强调了其轻装简从,突显了其英雄气概。
‘崇侯虎正在梦中闻见杀声,披袍而起,上马提刀,冲出帐来’这句话通过崇侯虎的惊慌失措,反衬出苏护的突然袭击,以及战争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
‘只见灯光影里,看苏护金盔金甲,大红袍,玉束带,青骢马,火龙枪,大叫曰:“侯虎休走!速下马受缚!”捻手中枪劈心刺来’通过苏护的着装和动作,形象地描绘了他的威武形象,以及战斗的紧张气氛。
‘崇侯虎落慌,将手中刀对面来迎,两马交锋’这里的‘落慌’和‘对面来迎’表现了崇侯虎的应对之迅速,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激烈。
‘崇营左粮道门赵丙杀来,右粮道门陈季贞杀来’这句话通过具体的地点和人物,展现了战斗的混乱和双方军队的规模。
‘征云笼地户,杀气锁天关’这两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战斗的惨烈和战争的恐怖。
‘开弓射箭,星前月下吐寒光;转背抡刀,灯里火中生灿烂’这里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士兵们在战斗中的英勇和技艺。
‘刀来枪架,马蹄下人头乱滚;剑去戟迎,头盔上血水淋漓’通过具体的动作和结果,表现了战斗的残酷和伤亡。
‘只杀得满营炮响冲霄汉,星月无光斗府迷’这句话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战斗的规模和影响。
‘崇侯虎父子,领败兵迤逦望前正走’这里的‘迤逦’表现了败军的狼狈和逃亡的艰辛。
‘吾自提兵以来,未尝大败’这句话反映了崇侯虎的骄傲和自负,也为后文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吾儿所见甚明’这句话展现了崇侯虎对儿子的信任和尊重,同时也反映了他的军事素养。
‘言末毕,一声炮响,喊杀连天’这里的描写,通过声音和氛围的渲染,再次强调了战斗的激烈。
‘刮地寒风声似飒,滚滚征尘飞紫雪’这两句诗,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战斗的紧张和激烈。
‘全忠抖擞神威,好似弄风猛虎,搅海蛟龙’这句话通过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苏全忠的英勇形象。
‘崇应彪见父亲败走,意急心忙,慌了手脚’这里的描写,展现了崇应彪在关键时刻的慌乱和失败。
‘全忠欲要追赶,又恐黑夜之间不当稳便’这句话反映了全忠的谨慎和智慧,同时也暗示了战斗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奈黑夜不敢造次追赶,故此回兵’这句话再次强调了黑夜对战斗的影响,以及全忠的决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