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许仲琳,明代文学家和小说家,著有《封神演义》一书。关于《封神演义》的具体作者,有学者认为可能是许仲琳,或许是民间口头传承的集体创作,后期经过整理成书。许仲琳的作品《封神演义》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宗教和历史元素,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作品之一。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封神演义》是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创作的神话小说,以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为背景,讲述了许多神仙、英雄、妖怪的故事,特别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商朝的过程。本书的核心情节是周朝的建立与商纣王的灭亡,其中穿插了大量的神仙、妖魔以及人物的封神故事。全书充满了神话和幻想元素,通过塑造许多英雄人物,如姜子牙、哪吒、杨戬等,展现了忠诚、勇敢、智慧等美德。故事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并以战斗、谋略、道德冲突等为主要内容,呈现出强烈的戏剧性。作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之一,《封神演义》不仅在文学上影响深远,也对后世的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二十八回-原文
子牙兵伐崇侯虎
诗曰:
崇虎贪残气更枭,剥民膏髓自肥饶。
逢君欲作千年调,买窟惟知百计要。
奉命督工人力尽,乘机起衅帝图消。
子牙有道征无道,国败人亡事事凋。
话说纣王同文武欣然回至大殿,众官侍立。
天子传旨:‘释放费仲、尤浑。’
彼时微子出班奏曰:‘费、尤二人,乃太师所参,系狱听勘者。今太师出兵未远,实时释赦,似亦不可。’
纣王曰:‘费、尤二人原无罪,系太师条陈屈陷,朕岂不明?皇伯不必以成议而陷忠良也。’
微子不言下殿。
不一时,赦出二人,官还原职,随朝保驾。
纣王心甚欢悦。
又见闻太师远征,放心恣乐,一无忌惮。
时当三春天气,景物韶华,御园牡丹盛开。
传旨:‘同百官往御花园赏牡丹,以继君臣同乐,效虞廷赓歌喜起之盛事。’
百官领旨,随驾进园。
正是:天上四时春作首,人间最富帝王家。
怎见得御花园的好处,但见:
彷佛蓬莱仙境,依希天上仙圃:诸般花木结成攒,迭石琳琅妆就景。
桃红李白芬芳,绿柳青萝摇曳。
金门外几株君子竹,玉户下两行大夫松。
紫巍巍锦堂画栋,碧沉沉彩阁雕檐。
蹴球场斜通桂院,秋千架远离花篷。
牡丹亭嫔妃来往,芍叶院彩女闲游。
金桥流绿水,海棠醉轻风。
磨砖砌就萧墙,白石铺成路径。
紫街两道,现出二龙戏珠;阑干左右,雕成朝阳丹凤。
翡翠亭万道金光,御书阁十层瑞彩。
祥云映日,显帝王之荣华;瑞气迎眸,见皇家之极贵。
凤尾竹百鸟来朝,龙爪花五云相罩。
千红万紫映楼台,走兽飞禽鸣内院。
八哥说话,纣王喜笑欲狂;鹦鹉高歌,天子欢容鼓掌。
碧池内金鱼跃水,粉墙内鹤鹿同春。
芭蕉影动逞风威,逼射香为百花主。
珊瑚树高高下下,神仙洞曲曲湾湾。
玩站台层层迭迭,惜花径遶遶迢迢。
水阁下鸥鸣和畅,凉亭上琴韵清幽。
夜合花开,深院奇香不散;木兰花放,满园清味难消。
名花万色,丹青难画难描;楼阁重重,妙手能工焉仿。
御园中果然异景,皇宫内真是繁华。
花间翻蝶翅,禁院隐蜂衙。
亭檐飞紫燕,池阁听鸣蛙。
春鸟啼百舌,反哺是慈乌。
正是:御园如锦绣,何用说仙家。
蓝靛染成千块玉,碧纱笼罩万堆霞。
诗曰:
瑞气腾腾锁太华,祥光霭霭照云霞。
龙楼凤阁侵霄汉,玉户金门映翠纱。
四时不绝稀奇景,八节常开罕见花。
几番雨过春风至,香满城中百万家。
话说百官随驾进御园牡丹亭,摆开九龙设席筵宴,文武依次序坐下,论尊卑行礼。
纣王在御书阁陪苏妲己、胡喜媚共饮。
且说武成王对微子、箕子曰:‘筵无好筵,会无好会’。
方今士马纵横,刀兵四起,有甚心情宴赏牡丹。
但不知天子能改过从善,或边亭烽息,殄逆除凶,尚可望共乐唐虞,享太平之福;若是迷而不返,恐此日无多,忧日转长也。
微子、箕子闻言,点首嗟叹。
众官饮至日当正午,百官往御书阁来谢酒。
当驾官启奏:‘百官谢恩。’
纣王曰:‘春光景媚,花柳芳妍,正宜乐饮,何故谢恩?传旨:待朕陪宴。’
百官听见天子下楼亲陪,不敢告退,只得恭候。
但见纣王亲至,牡丹亭上首添一席,同众臣共饮欢笑,乐声齐奏,君臣换盏轮杯,不觉天晚,帝命掌上画烛。
笙歌嘹亮,真是欢乐倍常。
将近二鼓时分,不说君臣会酒。
且言御书阁妲己、胡喜媚带酒酣睡龙榻之上。
近三更时候,妲己原形现出来寻人吃。
一阵怪风大作,怎见得:
摧花倒树异寻常,灭烛无情尽绝光。
穿户透帘侵病骨,妖氛怪气此中藏。
风过了一阵,播土扬尘,把牡丹亭都愰动。
众官正惊疑间,只听得侍酒官齐叫:‘妖精来了!’
黄飞虎酒已半酣,听说有妖精,慌忙起身出席,果见一物在寒露之中而来。
但见:
眼似金灯体态殊,尾长爪利短身躯。
扑来恍似登山虎,转面浑如捕物貙。
妖孽惯侵人气魄,怪魔常噬血头颅。
凝眸仔细观形象,却是中山一老狐!
话说黄飞虎带酒出席,见此妖精扑来,手中无一物可挡,把手挽住牡丹亭栏杆,攀折了一根,望那狐狸一下打去。
那妖精闪过,又扑将来。。
黄飞虎叫左右:‘快取北海进来的金眼神莺!’
左右忙忙的将红笼开了放出。
那神莺飞起,二目如灯,专降狐狸。
此莺往下一罩,爪似钢钩,把狐狸抓了一下。
那狐狸叫了一声,径往太湖石下攒去了。
纣王眼见此事,即唤左右取锹锄望下挖。
左右挖下二三尺,见无限的人骨骷髅成堆。
纣王着实骇然。
纣王因想:‘谏官本上,常言‘妖氛贯于宫中,灾星变于天下’,此事果然是实。’
心下甚是不悦。
百官起身,谢恩出朝,各归府第。
不题。
且说妲己酒后,原形出现,不意被神莺抓了面门,伤破皮肤;惊醒回来,悔之无及。
纣王至御书阁同妲己共寝,睡至天明,纣王忽见妲己面上带伤,急问曰:‘御妻脸上为何有伤?’
妲己在枕边回曰:‘夜来陛下陪百官饮宴,妾往园中稍游,从海棠花下过,忽被海棠枝干吊将下来,把妾身抓了面上,故此带伤。’
纣王曰:‘今后不可往御园游乐。原来此地真有妖氛。朕与百官饮至三更,果见一只狐狸前来扑人。时有武成王黄飞虎攀折栏杆去打他,尚然不退;后放出外国进来金眼神莺。那莺惯降狐狸,一爪抓去,那妖带伤走了。莺爪尚有血毛。’──纣王对妲己说,但不知同着狐狸共寝。
且说妲己暗恨黄飞虎:‘我不曾惹你,你今来害我,则怕你路逢窄道难回避!’有诗为证,诗曰:
纣王忻然赏牡丹,君臣欢饮鼓三攒,狐狸影现人多怕,怪兽施威气更欢。
金眼神莺真可羡,绥尾邪魔已带残。私雠断送贞洁妇,才得忠良逐钓竿。
话说妲己深恨黄飞虎放莺害他,只等他路逢狭道。武成王那里知道?
话分两处。且言西岐姜子牙在朝,一日闻边报,言纣王荒淫酒色,宠任奸佞,又反了东海平灵王,闻太师前去征剿。
又见报,崇侯虎蛊惑圣聪,广兴土木,陷害大臣,荼毒万姓,潜通费、尤,内外交结,把持朝政,朋比为奸,肆行不道,钳制谏官。
子牙看到切情之处,怒发冲冠曰:‘此贼若不先除,恐为后患!’
子牙次日早朝。文王问曰:‘丞相昨阅边报,朝歌可有甚么异事?’
子牙出班启曰:‘臣昨见边报,纣王剜比干之心,作羹汤疗妲己之疾;崇侯虎紊乱朝政,横恣大臣,簧惑天子,无所不为,害万民而不敢言,行杀戮而不敢怨,恶孽多端,使朝歌生民日不聊生,贪酷无厌。臣愚不敢请,似这等大恶,假虎张威,毒痡四海,助桀为虐,使居天子左右,将来不知如何结局。今百姓如在水火之中,大王以仁义广施,若依臣愚意,先伐此乱臣贼子,剪其乱政者,则天子左右见无谗佞之人,庶几天子有悔过迁善之机,则主公亦不枉天子假以节钺之意。’
文王曰:‘卿言虽是,奈孤与崇侯虎一样爵位,岂有擅自征伐之理?’
子牙曰:‘天下利病,许诸人直言无隐。况主公受天子白旄黄钺,得专征伐,原为禁暴除奸;似这等权奸蛊国,内外成党,残虐生民,以白作黑,屠戮忠贤,为国家大恶。大王今发仁慈之心,救民于水火。倘天子改恶从善,而效法尧、舜之主,大王此功,万年不朽矣。’
文王闻子牙之言,劝纣王为尧、舜,其心甚悦,便曰:‘丞相行师,谁为主将去伐崇侯虎?’
子牙曰:‘臣愿与大王代劳,以效犬马。’
文王恐子牙杀伐太重,自思:‘我去还有酌量。’文王曰:‘孤同丞相一往。恐有别端,可以共议。’
子牙曰:‘大王大驾亲征,天下响应。’
文王发出白旄、黄钺,起人马十万,择吉日祭宝纛旛,以南宫适为先行,辛甲为副将,随行有四贤、八俊。
文王与子牙放炮起兵。一路上父老相迎,鸡犬不惊,民闻伐崇,人人大悦,个个欢忻。好人马!怎见得:
旛分五色,杀气迷空。明愰愰剑戟枪刀,光灿灿叉锤斧棒。
三军跳跃,犹如猛虎下高山;战马长嘶,一似蛟龙离海岛。
巡营小校似欢狼,嘹哨儿郎雄赳赳。
先行引道,逢山开路踏桥梁;元帅中军,杀斩存留施号令。
团团牌手护军粮,硬弩狂弓射阵脚。
此一去:除奸削党安天下,才离磻溪第一功。
话说子牙人马过府、州、县、镇,人人乐业,鸡犬不惊,一路上多少父老迎迓。
一曰,探马来报中军:‘兵至崇城。’
子牙传令安营,竖了旗门,结成大寨。
子牙升帐,众将参谒。
不题。
且说探马报进崇城。此时崇侯不在崇城,正在朝歌随朝。城内是侯虎之子崇应彪,闻报大怒,忙升殿点聚将鼓。
众将上银安殿,参谒已毕。
应彪曰:‘姬昌暴横,不守本分,前岁逃关,圣上几番欲点兵征伐,彼不思悔过,反兴此无名之师,深属可恨!况且我与你各守疆土,秋毫无犯,今自来送死,我岂肯轻恕!’
传令:‘点人马出城。’随令大将黄元济、陈继贞、梅德、金成:这一番定擒反叛,解上朝歌,以尽大法。’
却说子牙次日升帐,先令南宫适崇城见首阵。
南宫适得令,领本部人马出营,排成阵势,出马厉声叫曰:‘逆贼崇侯虎早至军前受死!’
言未毕,听城中炮响,门开处,只见一支人马杀将出来。为头一将乃飞虎大将黄元济是也。
南宫适曰:‘黄元济,你不必来,唤出崇侯虎来领罪,杀了逆贼,泄神人之忿,万事俱休。’
元济大怒,骤马摇刀,飞来直取。
南宫适举刀相迎。
两马盘旋,双力并举,一场大战。
怎见得:
二将坐鞍鞽,征云透九霄:这一个急取壶中箭;那一个忙拔紫金标。
这将刀欲诛军将;那将刀直取英豪。
这一个平生胆壮安天下;那一个气概轩昂压俊髦。
话说南宫适大战黄元济,未及三十回合,元济非南宫适敌手,力不能支。
南宫适是西岐名将,元济怎能胜得他。
元济欲要败走,又被南宫适一口刀裹住了,跳不出圈子去,早被南将军一刀挥于马下。
军兵枭了首级,掌得胜鼓回营;进辕门来见子牙,将斩的黄元济首级报功。
子牙大喜。
且说崇城败残军马回报崇应彪,说:‘黄元济已被南宫适斩于马下,将首级在辕门号令。’
应彪听罢,拍案大呼曰:‘好姬昌逆贼!今为反臣,又杀朝廷命官,你罪如太山,若不斩此贼与黄元济报雠,誓不回军!’
传令:‘明日将大队人马出城,与姬昌决一雌雄!’
一宿已过,次早旭日东升,大炮三声,开城门,大势人马杀奔周营,坐名只要姬昌、姜尚至辕门答话。
探马报入中军曰:‘崇应彪口出不逊之言,请丞相军令定夺。’
子牙请文王亲自临阵,会兵于崇城。
文王乘骑,四贤保驾,八俊随军。
周营内炮响,麾动旗旛。
崇应彪见对阵旗门开处,忽见一人,道扮乘马而来;两边排列众将,一对对雁翅分开。
崇应彪定睛观看,但见有西江月为证:
鱼尾金冠鹤氅,丝绦双结乾坤,雌雄宝剑手中擎,八卦仙衣可衬。
元始玉虚门下,包含地理天文,银须白发气精神,却似神仙临阵。
子牙马至阵前言曰:‘崇城守将可来见我。’
只听得那阵上一骑飞来。
怎见得崇应彪妆束:
盘头冠,飞凤结;大红袍,猩猩血。
黄金铠甲套连环,护心宝镜悬明月。
腰束羊脂白玉厢,九吞八扎真奇绝。
金妆鐧挂马鞍傍,虎尾钢鞭悬竹节。
袋内弓湾三尺五,囊中箭插宾州铁。
坐下走阵冲营马,丈八蛇矛神鬼怯。
父在当朝一宠臣,子镇崇城真英杰。
崇应彪一马当前,见子牙问曰:‘汝乃何等人物,敢犯吾疆界?’
子牙曰:‘吾乃文王驾下首相姜子牙是也。’
‘汝父子造恶如渊海,积毒似山岳,贪民财物如饿虎,伤人酷惨似豺狼。
惑天子无忠耿之心,坏忠良有摧残之意。
普天之下,虽三尺之童,恨不能生啖你父子之肉!今日文王起仁义之师,除残暴于崇地,绝恶党以畅人神,不负天子加以节钺,得专征伐之意。’
应彪闻得此言,大喝姜尚曰:‘你不过磻溪一无用老朽,敢出大言!’
顾左右曰:‘谁为吾擒此逆贼?’
言还未了,只见一将出马对阵。
文王马上大呼曰:‘崇应彪少得行凶,孤来也!’
应彪又见文王马至,气冲满怀,手指文王大骂:‘姬昌!你不思得罪朝廷,立行仁义,反来侵吾疆界!’
文王曰:‘你父子罪恶贯盈,不必我言;只是你早早下马,解送西岐,立坛告天,除汝父子凶恶,不必连累崇城良民。’
应彪大喝:‘谁为我擒此反贼?’
一将应声而出,乃陈继贞。
这壁厢辛甲纵马摇斧,大叫:‘陈继贞慢来!休得冲吾阵脚!’
两马相交,枪斧并举,战在一处。
二将拨马抡兵,杀有二十回合。
应彪见陈继贞战辛甲不下,随命金成、梅德助阵。
子牙见对阵有助,子牙令毛公遂、周公旦、召公奭、吕公望、辛免、南宫适六将齐出,冲杀一阵。
应彪见大势人马催动,自拨马杀进重围,只杀的惨惨征云,纷纷愁雾,喊声不绝,鼓角齐鸣。
混战多时,早有吕公望一枪刺梅德于马下;辛免斧劈金成。
崇兵大败进城。
子牙传令鸣金。
众将掌得胜鼓回营。
不表。
话说应彪兵败将亡,进城将四门紧闭,在殿上与众将商议退兵之策。
众将见西岐士马英雄,势不可当,并无一筹可展,半策可施。
且说子牙得胜回营,欲传令攻城。
文王曰:‘崇家父子作恶,与众百姓无干;今丞相欲要攻城,恐城破玉石俱焚,可怜无辜遭枉。
况孤此来,不过救民,岂有反加之以不仁哉。切为不可!’
子牙见文王以仁义为重,不敢抗违,自思:‘主公德同尧、舜,一时如何取得崇城!’
只得暗修一书,使南宫适往曹州见崇黑虎,庶几崇城可得。
令南宫适接书,径往曹州来。
子牙按兵不动,只等回书。
不知崇侯虎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二十八回-译文
子牙兵伐崇侯虎
诗曰:崇虎贪婪凶残,更加凶狠狡猾,剥削百姓的脂肪骨髓来肥自己。遇到君主就想长期依赖,只懂得用各种手段来谋取私利。奉命监督工程,耗尽人力,趁机挑起事端,企图消除帝王的统治。子牙有道德,征讨无道德之人,国家衰败,人民死亡,一切事物都变得凋敝。
话说纣王和文武大臣高兴地回到大殿,众官员站立一旁。天子下令:‘释放费仲、尤浑。’这时微子出列上奏说:‘费、尤二人,是太师所举报的,现在正在狱中等待审讯。现在太师出征还未远去,此时释放他们,似乎也不合适。’纣王说:‘费、尤二人原本无罪,是被太师诬陷的,我怎么会不明白?皇伯不必因为成见而陷害忠良。’微子无言退下。不久,费、尤二人被赦免,官职恢复,随朝保护天子。纣王非常高兴。又看到闻太师远征,放心地享受乐趣,毫无顾忌。这时正是春季,景色美丽,御花园里的牡丹盛开。下令:‘和百官一起去御花园赏牡丹,以继续君臣同乐,效仿虞廷的欢歌喜舞盛事。’百官领命,跟随天子进入花园。正是:天上四季以春为首,人间最富有的就是帝王之家。御花园的好处体现在:
仿佛是蓬莱仙境,依稀是天上仙园:各种花木错落有致,叠石琳琅,装点成美景。桃花和李白芬芳,绿柳和青藤摇曳。金门外有几株君子竹,玉户下有两行大夫松。紫色的殿堂画栋,碧绿的彩阁雕檐。蹴球场斜通桂院,秋千架远离花棚。牡丹亭有嫔妃往来,芍药院有彩女闲逛。金桥流水清澈,海棠花在轻风中摇曳。磨砖砌成的宫墙,白石铺成的道路。紫街两边现出二龙戏珠,阑干左右雕成朝阳丹凤。翡翠亭有万道金光,御书阁有十层瑞彩。祥云映日,显出帝王的荣华;瑞气迎眸,见到皇家的尊贵。凤尾竹引来百鸟朝拜,龙爪花被五彩云彩所环绕。千红万紫映照楼台,走兽飞禽在内院鸣叫。八哥说话,纣王喜笑颜开;鹦鹉高歌,天子欢心鼓掌。碧池内金鱼跃水,粉墙内鹤鹿同春。芭蕉影动显出风威,逼迫香气成为百花之主。珊瑚树高高低低,神仙洞曲曲折折。玩站台层层叠叠,惜花径弯弯曲曲。水阁下鸥鸣和畅,凉亭上琴韵清幽。夜合花开,深院奇香不散;木兰花放,满园清香难消。名花万种,丹青难以描绘;楼阁重重,巧手难仿。
诗曰:瑞气腾腾锁太华,祥光霭霭照云霞。龙楼凤阁侵霄汉,玉户金门映翠纱。四时不绝的奇景,八节常开的罕见花。几番春雨过后春风至,香气弥漫城中百万家。
话说百官跟随天子进入御花园牡丹亭,摆开九龙宴席,文武大臣依次坐下,按照尊卑行礼。纣王在御书阁陪伴苏妲己、胡喜媚共饮。武成王对微子、箕子说:‘筵席无好筵,聚会无好会。’如今战马纵横,刀兵四起,还有什么心情来赏牡丹呢?不知道天子能否改过自新,或者边境烽火熄灭,消除叛逆和凶恶,还可能希望共同享受唐虞时期的太平之福;如果沉迷不悟,恐怕好日子不多了,忧虑的日子会越来越长。”微子、箕子听后,点头叹息。众官员饮酒到正午,前往御书阁来感谢酒宴。当驾官报告:‘百官感谢恩赐。’纣王说:‘春光明媚,花柳芬芳,正是应该欢乐饮酒的时候,为什么要感谢恩赐呢?传旨:等朕陪宴。’百官听到天子亲自下楼陪伴,不敢退下,只能恭敬地等候。只见纣王亲自到来,在牡丹亭上添了一席,与众臣共饮欢笑,音乐齐奏,君臣互换酒杯,不知不觉天色已晚,皇帝下令点亮烛火。笙歌嘹亮,真是欢乐倍增。快到二更时分,不说君臣欢宴。再说御书阁里,妲己、胡喜媚带着酒意睡在龙床上。快到三更时,妲己原形出现,寻找人吃。一阵怪风大作,只见:
摧花倒树非同寻常,无情地熄灭烛光。穿户透帘侵入病骨,妖气怪气藏在这里。
风过后,扬起尘土,把牡丹亭都摇动。众官员正惊疑不定,只听侍酒官齐声叫道:‘妖精来了!’黄飞虎酒已半醉,听说有妖精,慌忙起身出席,果然见一个东西在寒露中走来。只见:
眼睛像金灯,体态奇特,尾巴长,爪子利,身体短小。扑来像登山虎,转面像捕猎的貙。妖孽常常侵人气魄,怪魔经常吞噬血肉头颅。凝神仔细看它的样子,原来是中山的一只老狐狸!
黄飞虎带酒出席,见这只妖精扑来,手中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抵挡,只好抓住牡丹亭的栏杆,折了一根,朝狐狸打去。那妖精闪过,又扑将过来。黄飞虎叫左右:‘快取北海进来的金眼神鹰!’左右急忙打开红笼放出神鹰。那神鹰飞起,眼睛像灯,专门捕捉狐狸。这只鹰一罩下去,爪子像钢钩,一下抓住了狐狸。那狐狸叫了一声,径直往太湖石下钻去。纣王眼见此事,立即命令左右取锹锄下去挖。左右挖下二三尺,见到成堆的人骨髅。纣王十分惊讶。纣王想到:‘谏官在奏章中,常说“妖气充满宫中,灾星布满天下”,这件事果然是真的。’心中非常不悦。百官起身,感谢恩赐,各自回到府邸。此事不再赘述。
且说妲己喝醉了酒,原形暴露,没想到被神莺抓了脸,皮肤被抓破;惊醒回来,后悔也来不及。纣王来到御书阁和妲己一起睡觉,睡到天亮,纣王忽然看到妲己脸上带伤,急忙问:“御妻,你的脸上怎么有伤?”妲己在枕边回答:“昨晚陛下和百官饮酒作乐,我到园中稍微游玩,从海棠花下经过,突然被海棠树枝干挂了下来,把我抓在脸上,所以有伤。”纣王说:“以后不可以去御园游玩。原来这里真的有妖气。我和百官饮酒到三更,果然看到一只狐狸来扑人。当时武成王黄飞虎攀着栏杆去打它,它却不退;后来放出外国进来的金眼神莺。那只莺擅长降服狐狸,一爪抓去,那妖兽带伤逃走了。莺爪上还有血毛。”──纣王对妲己说,但不知道和狐狸一起睡觉。再说妲己暗恨黄飞虎放莺害她,只等他路遇狭窄的道路。武成王哪里知道?
话分两处。且说西岐的姜子牙在朝中,一天听到边防的报告,说纣王荒淫无度,宠爱奸臣,东海平灵王又反叛了,闻太师前去征讨。又看到报告,崇侯虎挑拨圣上的耳朵,大兴土木,陷害大臣,虐待百姓,暗中勾结费、尤,内外勾结,把持朝政,结党营私,胡作非为,钳制谏官。子牙看到这里,怒发冲冠说:“这个恶贼如果不先除掉,恐怕会留下后患!”子牙第二天上朝。文王问:“丞相昨天看了边防的报告,朝歌有什么异常的事情?”子牙出列回答:“我昨天看到边防的报告,纣王挖了比干的心,做成汤来治疗妲己的病;崇侯虎扰乱朝政,横行无忌,欺骗天子,无所不为,虐待百姓而不敢言,行凶杀人而不敢怨恨,恶行多端,使得朝歌的百姓生活困苦,贪婪残酷无厌。我愚蠢不敢请示,像这样的大恶,假虎张威,毒害四海,助纣为虐,让他身处天子身边,将来不知会有怎样的结局。现在百姓如同在水火之中,大王以仁义广施,如果按照我的愚见,先讨伐这个乱臣贼子,剪除他的乱政者,那么天子的身边就不会再有谗佞之人,或许天子会有悔过迁善的机会,那么大王也不枉天子赐予的节钺之意。”文王说:“你的话虽然对,但我和崇侯虎一样是爵位,怎能擅自征伐呢?”子牙说:“天下有利弊,允许人们直言不讳。何况大王受天子白旄黄钺,有权征伐,原本是为了禁止暴力和除去奸臣;像这样的大奸臣祸国,内外勾结,虐待百姓,颠倒黑白,屠杀忠良,是国家的大恶。大王现在发慈悲之心,救民于水火。如果天子改过自新,效法尧、舜那样的君主,大王这样的功绩,将永垂不朽。”文王听了子牙的话,劝纣王效法尧、舜,心中非常高兴,就说:“丞相出征,谁为主将去讨伐崇侯虎?”子牙说:“我愿意和大王代劳,以效犬马之劳。”文王担心子牙杀伐太重,自己想:“我去还有考虑的余地。”文王说:“我和丞相一起去。恐怕有其他变故,可以共同商议。”子牙说:“大王亲自出征,天下都会响应。”文王发出白旄、黄钺,起兵十万人,选择吉日祭宝纛旛,以南宫适为先锋,辛甲为副将,随行有四贤、八俊。文王和子牙放炮起兵。一路上父老欢迎,鸡犬不惊,百姓听到讨伐崇侯虎,人人高兴,个个欢喜。好人马!怎见得:旌旗分五色,杀气弥漫天空。明晃晃的剑戟枪刀,光灿灿的叉锤斧棒。三军跳跃,犹如猛虎下山;战马长嘶,仿佛蛟龙离海岛。巡营的小校像欢狼,嘹亮的哨声雄赳赳。先锋引路,逢山开路踏桥梁;元帅中军,杀敌存留发号施令。团团牌手护军粮,硬弩狂弓射敌阵脚。这一去:除去奸党安定天下,才离开磻溪立下第一功。
再说子牙的人马经过府、州、县、镇,人人安居乐业,鸡犬不惊,一路上多少父老欢迎。有一天,探马来报中军:“兵至崇城。”子牙传令安营,竖起旗门,结成大寨。子牙升帐,众将参谒。下面不提。
再说探马报告崇城。这时崇侯不在崇城,正在朝歌随朝。城内是侯虎之子崇应彪,听到报告大怒,急忙上殿点将鼓。众将上银安殿,参谒已毕。应彪说:“姬昌暴虐,不守本分,去年逃出关外,圣上几次想点兵征伐,他不思悔改,反而发起这场无名的战争,非常可恨!而且我们各自守卫疆土,秋毫无犯,现在自己送死,我怎能轻易饶恕!”下令:“点兵马出城。”随即命令大将黄元济、陈继贞、梅德、金成:这一战定要擒拿反叛,解到朝歌,依法处决。”
却说子牙第二天升帐,先令南宫适到崇城迎战。南宫适领命,率领本部人马出营,排成阵势,出马大声叫道:“逆贼崇侯虎快到军前来受死!”话还没说完,听到城中炮响,门开处,只见一支人马杀将出来。为首的一将是飞虎大将黄元济。南宫适说:“黄元济,你不必来,叫崇侯虎出来领罪,杀了逆贼,发泄神人的愤怒,万事皆休。”元济大怒,骑马挥刀,飞来直取。南宫适举刀相迎。两马盘旋,双力并举,一场大战。怎见得:二将坐鞍鞽,战云透九霄:这一个急取壶中箭;那一个忙拔紫金标。这一将刀欲诛军将;那将刀直取英豪。这一个平生胆壮安天下;那一个气概轩昂压俊髦。
话说南宫适大战黄元济,未及三十回合,元济非南宫适敌手,力不能支。
南宫适是西岐的名将,元济怎能是他的对手。元济想要逃跑,却被南宫适用刀裹住了,跳不出圈子,早被南将军一刀斩于马下。士兵们割下他的首级,击鼓胜利回营;进辕门来见子牙,报告斩杀黄元济首级立功。子牙非常高兴。
且说崇城败残的军队回报崇应彪,说:‘黄元济已被南宫适斩于马下,将首级在辕门展示。’应彪听后,拍案大呼:‘好姬昌逆贼!现在你是反臣,又杀了朝廷命官,你的罪行如同泰山,如果不斩杀这个贼人给黄元济报仇,我誓不回军!’传令:‘明天带领大队人马出城,与姬昌决一死战!’一晚上过去了,第二天太阳升起,三声炮响,打开城门,大批人马杀向周营,点名只要姬昌、姜尚到辕门对话。
探马报告中军:‘崇应彪出言不逊,请丞相下令定夺。’子牙请求文王亲自出马,在崇城会兵。文王骑马,四贤保护,八俊随军。周营内炮响,旗帜飘扬。崇应彪看到对阵的旗帜门打开,突然看到一个人,打扮成道士的样子骑马而来;两边排列着众将,一对对雁翅分开。
崇应彪定睛观看,只见有西江月为证:鱼尾金冠鹤氅,丝绦双结乾坤,雌雄宝剑手中擎,八卦仙衣可衬。元始玉虚门下,包含地理天文,银须白发气精神,却似神仙临阵。
子牙马到阵前说:‘崇城守将可来见我。’只听得那阵上一骑飞来。崇应彪的装扮如下:盘头冠,飞凤结;大红袍,猩猩血。黄金铠甲套连环,护心宝镜悬明月。腰束羊脂白玉厢,九吞八扎真奇绝。金妆鐧挂马鞍傍,虎尾钢鞭悬竹节。袋内弓弯三尺五,囊中箭插宾州铁。坐下走阵冲营马,丈八蛇矛神鬼怯。父在当朝一宠臣,子镇崇城真英杰。
崇应彪一马当前,见子牙问:‘你是什么人,敢侵犯我的疆界?’子牙说:‘我是文王驾下的首相姜子牙。’崇应彪大喝:‘你不过是一个磻溪的无用老朽,敢说大话!’他对左右说:‘谁为我擒拿这个逆贼?’话音未落,只见一将出马对阵。
文王在马上大呼:‘崇应彪,少得行凶,我来也!’崇应彪又看到文王来到,气得满腔怒火,指着文王大骂:‘姬昌!你不思悔改得罪朝廷,反而来侵犯我的疆界!’文王说:‘你父子罪恶累累,不必我多言;只是你快快下马,解送西岐,立坛告天,消除你父子的恶行,不要连累崇城的良民。’崇应彪大喝:‘谁为我擒拿这个反贼?’一将应声而出,乃是陈继贞。
这边辛甲纵马摇斧,大叫:‘陈继贞慢来!休得冲我的阵脚!’两马相交,枪斧并举,战在一处。二将拨马抡兵,杀了二十回合。崇应彪见陈继贞战辛甲不下,随即命令金成、梅德助阵。子牙见对阵有援军,命令毛公遂、周公旦、召公奭、吕公望、辛免、南宫适六将一起出马,冲杀一阵。
崇应彪见大势人马催动,自拨马杀进重围,只杀得惨惨征云,纷纷愁雾,喊声不绝,鼓角齐鸣。混战多时,早有吕公望一枪刺梅德于马下;辛免斧劈金成。崇兵大败进城。子牙传令鸣金。众将击鼓胜利回营。
不表。话说应彪兵败将亡,进城后将四门紧闭,在殿上与众将商议退兵之策。众将见西岐的士兵英勇,势力无法抵挡,没有一计可行,半策可施。
且说子牙得胜回营,想要传令攻城。文王说:‘崇家父子作恶,与百姓无关;现在丞相想要攻城,恐怕城破之后玉石俱焚,可怜无辜的人受到冤枉。况且我此行,不过是来救民,岂有反加不仁之心呢。万万不可!’子牙见文王以仁义为重,不敢违抗,自己想:‘主公的德行如同尧、舜,一时怎能攻下崇城呢!’只得暗地里写了一封信,派南宫适去曹州见崇黑虎,或许崇城可以得到。
命令南宫适接信,直接前往曹州。子牙按兵不动,只等回信。不知崇侯虎的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二十八回-注解
子牙:子牙是姜子牙的字,他是周文王的丞相,以智谋和军事才能著称。
崇侯虎:崇应彪的父亲,崇城的实际统治者。
诗曰:诗曰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用于引用诗歌以表达情感或观点。
剥民膏髓:形容剥削百姓,榨取民脂民膏的行为。
逢君欲作千年调:逢君指遇到君主,欲作千年调意味着想要长久地获得君主的宠爱。
买窟惟知百计要:买窟指寻找藏身之处,百计要表示用尽各种手段。
奉命督工:奉命指接受命令,督工指监督工程。
帝图消:帝图指帝王的统治,消表示消亡或衰败。
子牙有道征无道:子牙有道指姜子牙有道德,征无道指讨伐无道之人。
国败人亡事事凋:形容国家衰败,人民死亡,一切事物都变得凋敝。
纣王: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历史上以暴虐著称,被后世文学和神话传说中描绘为昏庸无道、荒淫无度的暴君。
费仲、尤浑:商朝的大臣,因被姜子牙弹劾而入狱。
微子:商朝的宗室,纣王的叔叔,曾劝谏纣王。
太师:古代官职,相当于宰相,掌管国家大政。
皇伯:对宗室长辈的尊称。
皇伯不必以成议而陷忠良也:表示不应该因为成见而陷害忠良。
百官:百官指朝廷中的官员,这里指纣王宴请的官员。
御花园:皇家园林,供皇帝及皇室成员游乐。
牡丹:一种名贵的花卉,常用于比喻富贵和繁荣。
苏妲己、胡喜媚:纣王的宠妃,以美色著称。
武成王:武成王是古代对武将的尊称,这里指黄飞虎。
箕子:商朝的贤臣,纣王的叔父,后逃至周国。
筵无好筵,会无好会:表示宴席和聚会往往没有好结果。
士马纵横,刀兵四起:形容战乱频发,兵荒马乱。
唐虞:传说中的古代圣贤君主,象征太平盛世。
妖精: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邪恶生物。
金眼神莺:金眼神莺是一种传说中的神鸟,擅长捕捉狐狸等妖物。
太湖石:一种观赏石,常用于园林造景。
谏官:古代官职,负责向君主进谏。
妖氛贯于宫中,灾星变于天下:表示宫中有邪气,天下将有大灾。
妖氛怪气:指邪气和怪异的气息。
妲己:妲己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是商朝末代君主纣王的宠妃,相传具有妖术,常被描绘为祸国殃民的妖女。
御书阁:御书阁是古代帝王藏书的地方,这里指纣王的书房。
园中:园中指皇家园林,这里指纣王的园林。
海棠花:海棠花是一种美丽的花卉,这里指园林中的海棠花。
狐狸:狐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描绘为狡猾多变的动物,有时也象征邪恶。
黄飞虎:黄飞虎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是商朝末年的名将,后来成为道教八仙之一。
东海平灵王:东海平灵王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东海君主。
闻太师:闻太师是商朝的大臣,以勇猛著称。
费、尤:费、尤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两个恶神,代表邪恶。
白旄黄钺:白旄黄钺是古代帝王征伐时的军旗,象征着王权。
四贤、八俊:四贤、八俊是指古代传说中的贤能之士。
磻溪:磻溪是古代地名,这里指子牙的封地。
银安殿:银安殿是古代宫殿中的一种,这里指崇侯虎的宫殿。
南宫适:南宫适是古代中国的一位著名将领,出自西岐,以勇猛著称。在这里,他是姜子牙麾下的一员猛将,参与了对抗崇应彪的战斗。
黄元济:黄元济是崇应彪麾下的一位将领,在这段古文中,他在与南宫适的战斗中被斩首。
西岐:西岐是古代中国周朝的一个地区,后来成为周文王的根据地,与周朝的兴起有着密切的关系。
崇应彪:崇应彪是崇城守将,崇城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城池,这里指崇应彪是崇城的军事指挥官。
辕门:辕门是古代军营或官府的大门,也是军队或官员出入的地方。
文王:文王是周朝的开国君主,他的仁德和智慧被后人传颂。
姜尚:姜尚即姜子牙,是周文王的丞相,也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和谋略家。
崇城败残军马:指崇城战败后剩余的军队。
报功:向上级报告战绩,请求赏赐或认可。
崇应彪口出不逊之言:崇应彪在战斗中出言不逊,表示对周文王的挑衅。
姬昌:姬昌是周文王的谥号,也是周朝的奠基人。
雌雄宝剑: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宝剑,这里指崇应彪手中的宝剑。
八卦仙衣:一种神秘的仙家服饰,这里形容子牙的威武形象。
元始玉虚门下:指子牙是元始天尊的门下弟子,元始天尊是道教中的最高神。
地理天文:指子牙通晓天文地理知识。
节钺:古代的一种象征权力的兵符,这里指周文王授予姜子牙的征伐大权。
陈继贞:崇应彪麾下的一位将领,参与了与周军的战斗。
辛甲:周文王麾下的一位将领,参与了与崇军的战斗。
毛公遂:周文王麾下的一位将领,参与了与崇军的战斗。
周公旦:周文王的大臣,也是周朝的重要人物。
召公奭:周文王的大臣,也是周朝的重要人物。
吕公望:周文王麾下的一位将领,参与了与崇军的战斗。
辛免:周文王麾下的一位将领,参与了与崇军的战斗。
玉石俱焚:比喻好的和坏的一同毁灭,这里指攻城时可能伤害无辜百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二十八回-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场面,通过南宫适与黄元济的交锋,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英雄的英勇。
‘话说南宫适大战黄元济,未及三十回合,元济非南宫适敌手,力不能支。’这句话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南宫适的武艺高强,以及黄元济的无力抵抗。
‘南宫适是西岐名将,元济怎能胜得他。’此句进一步强调了南宫适的威名,同时也揭示了黄元济的败局。
‘元济欲要败走,又被南宫适一口刀裹住了,跳不出圈子去,早被南将军一刀挥于马下。’这里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南宫适的果断与黄元济的绝望。
‘军兵枭了首级,掌得胜鼓回营;进辕门来见子牙,将斩的黄元济首级报功。’这句话表现了军兵的忠诚与子牙的喜悦,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
‘子牙大喜。’这一情感描写,表现了子牙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南宫适的信任。
‘崇城败残军马回报崇应彪,说:“黄元济已被南宫适斩于马下,将首级在辕门号令。”’这句话通过崇应彪的反应,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敌人的仇恨。
‘应彪听罢,拍案大呼曰:“好姬昌逆贼!今为反臣,又杀朝廷命官,你罪如太山,若不斩此贼与黄元济报雠,誓不回军!”’这句话表现了崇应彪的忠诚与对姬昌的仇恨。
‘传令:“明日将大队人马出城,与姬昌决一雌雄!”’这句话展现了崇应彪的决心与勇气。
‘一宿已过,次早旭日东升,大炮三声,开城门,大势人马杀奔周营,坐名只要姬昌、姜尚至辕门答话。’这句话通过环境描写,展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
‘探马报入中军曰:“崇应彪口出不逊之言,请丞相军令定夺。”’这句话表现了军情的紧急与子牙的果断。
‘子牙请文王亲自临阵,会兵于崇城。’这句话展现了子牙对文王的尊重和对胜利的信心。
‘文王乘骑,四贤保驾,八俊随军。周营内炮响,麾动旗旛。’这句话通过环境描写,展现了周军的威武与士气。
‘崇应彪见对阵旗门开处,忽见一人,道扮乘马而来;两边排列众将,一对对雁翅分开。’这句话通过人物描写,展现了崇应彪的惊讶与好奇。
‘子牙马至阵前言曰:“崇城守将可来见我。”’这句话展现了子牙的威严与自信。
‘崇应彪一马当前,见子牙问曰:“汝乃何等人物,敢犯吾疆界?”’这句话展现了崇应彪的傲慢与敌意。
‘子牙曰:“吾乃文王驾下首相姜子牙是也。”’这句话展现了子牙的谦逊与忠诚。
‘崇应彪闻得此言,大喝姜尚曰:“你不过磻溪一无用老朽,敢出大言!”’这句话展现了崇应彪的狂妄与无知。
‘顾左右曰:“谁为吾擒此逆贼?”’这句话展现了崇应彪的急躁与愤怒。
‘言还未了,只见一将出马对阵。’这句话展现了战争的突然与紧张。
‘文王马上大呼曰:“崇应彪少得行凶,孤来也!”’这句话展现了文王的勇敢与正义。
‘崇应彪又见文王马至,气冲满怀,手指文王大骂:“姬昌!你不思得罪朝廷,立行仁义,反来侵吾疆界!”’这句话展现了崇应彪的愤怒与仇恨。
‘文王曰:“你父子罪恶贯盈,不必我言;只是你早早下马,解送西岐,立坛告天,除汝父子凶恶,不必连累崇城良民。”’这句话展现了文王的仁慈与宽容。
‘崇应彪大喝:“谁为我擒此反贼?”’这句话展现了崇应彪的果断与勇敢。
‘一将应声而出,乃陈继贞。’这句话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英雄的涌现。
‘二将拨马抡兵,杀有二十回合。’这句话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与英雄的英勇。
‘应彪见陈继贞战辛甲不下,随命金成、梅德助阵。’这句话展现了崇应彪的智谋与指挥才能。
‘子牙见对阵有助,子牙令毛公遂、周公旦、召公奭、吕公望、辛免、南宫适六将齐出,冲杀一阵。’这句话展现了子牙的智谋与指挥才能。
‘应彪见大势人马催动,自拨马杀进重围,只杀的惨惨征云,纷纷愁雾,喊声不绝,鼓角齐鸣。’这句话通过环境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惨烈与英雄的英勇。
‘混战多时,早有吕公望一枪刺梅德于马下;辛免斧劈金成。’这句话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英雄的英勇。
‘崇兵大败进城。’这句话展现了战争的结局与崇兵的失败。
‘子牙传令鸣金。’这句话展现了子牙的冷静与果断。
‘众将掌得胜鼓回营。’这句话展现了周军的胜利与士气。
‘不表。’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对战争的描写已经结束。
‘话说应彪兵败将亡,进城将四门紧闭,在殿上与众将商议退兵之策。’这句话展现了应彪的无奈与绝望。
‘众将见西岐士马英雄,势不可当,并无一筹可展,半策可施。’这句话展现了崇兵的绝望与无助。
‘且说子牙得胜回营,欲传令攻城。’这句话展现了子牙的野心与决心。
‘文王曰:“崇家父子作恶,与众百姓无干;今丞相欲要攻城,恐城破玉石俱焚,可怜无辜遭枉。况孤此来,不过救民,岂有反加之以不仁哉。切为不可!”’这句话展现了文王的仁慈与宽容。
‘子牙见文王以仁义为重,不敢抗违,自思:“主公德同尧、舜,一时如何取得崇城!”’这句话展现了子牙的忠诚与无奈。
‘只得暗修一书,使南宫适往曹州见崇黑虎,庶几崇城可得。’这句话展现了子牙的智谋与策略。
‘令南宫适接书,径往曹州来。’这句话展现了子牙的果断与信任。
‘子牙按兵不动,只等回书。’这句话展现了子牙的耐心与决心。
‘不知崇侯虎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句话留下了悬念,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