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许仲琳,明代文学家和小说家,著有《封神演义》一书。关于《封神演义》的具体作者,有学者认为可能是许仲琳,或许是民间口头传承的集体创作,后期经过整理成书。许仲琳的作品《封神演义》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宗教和历史元素,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作品之一。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封神演义》是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创作的神话小说,以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为背景,讲述了许多神仙、英雄、妖怪的故事,特别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商朝的过程。本书的核心情节是周朝的建立与商纣王的灭亡,其中穿插了大量的神仙、妖魔以及人物的封神故事。全书充满了神话和幻想元素,通过塑造许多英雄人物,如姜子牙、哪吒、杨戬等,展现了忠诚、勇敢、智慧等美德。故事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并以战斗、谋略、道德冲突等为主要内容,呈现出强烈的戏剧性。作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之一,《封神演义》不仅在文学上影响深远,也对后世的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二十五回-原文
苏妲己请妖赴宴
诗曰:
鹿台只望接神仙,岂料妖狐降绮筵。
浊骨不能超浊世,凡心怎得出凡筌。
希徒弄巧欺明哲,孰意招尤翦秽膻。
惟有昏君殷纣拙,反听苏氏杀先贤。
话说韩荣知文王聘请子牙相周,忙修本差官往朝歌。
非止一日,进城来,差官文书房来下本。
那日看本者乃比干丞相。
比干见此本,姜尚相周一节,沉吟不语,仰天叹息曰:‘姜尚素有大志,今佐西周,其心不小。此本不可不奏。’
比干抱本往摘星楼来候旨。
纣王宣比干进见。
王曰:‘皇叔有何奏章?’
比干奏曰:‘汜水关总兵官韩荣一本,言姬昌礼聘姜尚为相,其志不小,东伯侯反于东鲁之乡;南伯侯屯兵三山之地;西伯姬昌若有变乱,此时正是刀兵四起,百姓思乱。
况水旱不时,民贫军乏,库藏空虚;况闻太师远征北地,胜败未分,真国事多艰,君臣交省之时。
愿陛下圣意上裁,请旨定夺。’
王曰:‘候朕临殿,与众卿共议。’
君臣正论国事,只见当驾官奏曰:‘北伯侯崇侯虎候旨。’
命传旨:‘宣侯虎上楼。’
王曰:‘卿有何奏章?’
侯虎奏曰:‘奉旨监造鹿台,整造二年零四个月,今已工完,特来复命。’
纣王大喜:‘此台非卿之力,终不能如是之速。’
侯虎曰:‘臣昼夜督工,焉敢怠玩,故此成工之速。’
王曰:‘目今姜尚相周,其志不小,汜水关总兵韩荣有本来说;为今之计,如之奈何!卿有何谋,可除姬昌大患?’
侯虎奏曰:‘姬昌何能!姜尚何物!井底之蛙,所见不大;萤火之光,其亮不远。
名为相周,犹寒蝉之抱枯杨,不久俱尽。
陛下若以兵加之,使天下诸侯耻笑。
据臣观之,无能为耳。
愿陛下不必与之较可也。’
王曰:‘卿言甚善。’
纣王又问曰:‘鹿台已完,朕当幸之。’
侯虎奏曰:‘特请圣驾观看。’
纣王甚喜:‘二卿可暂往台下,候朕与皇后同往。’
王传旨:‘排銮驾,往鹿台玩赏。’
有诗为证,诗曰:
鹿台高耸透云霄,断送成汤根与苗。
土木工兴人失望,黎民怨起鬼应妖。
食人无厌崇侯恶,献媚逢迎费仲枭。
勾引狐狸歌夜月,商朝一似水中飘。
话说纣王与妲己同坐七香车,宫人随驾,侍女纷纷,到得鹿台,果然华丽。
君后下车,两边扶侍上台。
真是瑶池紫府,玉阙珠楼,说甚么蓬壶方丈!团团俱是白石砌就,周围俱是玛瑙妆成。
楼阁重重,显雕檐碧瓦;亭台迭迭,皆兽马金环。
殿当中嵌几样明珠,夜放光华,空中照耀;左右铺设俱是美玉良金,辉煌闪灼。
比干随行,在台观看,台上不知费几许钱粮,无限宝玩,可怜民膏民脂,弃之无用之地。
想台中间不知陷害了多少冤魂屈鬼。
又见纣王携妲己入内庭。
比干看罢鹿台,不胜嗟叹。
有赋为证,赋曰:
台高插汉,树耸凌云。
九曲栏杆,饰玉雕金光彩彩;千层楼阁,朝星映月影溶溶。
怪草奇花,香馥四时不卸;殊禽异兽,声扬十里传闻。
游宴者恣情欢乐;供力者劳瘁艰辛!
涂壁脂泥,俱是万民之膏血;华堂采色,尽收百姓之精神。
绮罗锦席,空尽织女机杼;丝竹管弦,变作野夫啼哭。
真是以天下奉一人,须信独夫残万姓。
比干在台上,忽见纣王传旨奏乐饮宴,赐比干、侯虎筵席。
二臣饮罢数杯,谢酒下台。
不表。
且说妲己与纣王酣歌。
王曰:‘爱卿曾言鹿台造完,自有神仙、仙子、仙姬俱来行乐;今台已造完成,不识神仙、仙子,可亘至乎?’
这一句话原是当时妲己要与玉石琵琶精报雠,将此鹿台图献纣王,要害子牙,故将邪言惑诱纣王;岂知作耍成真,不期今日工完。
纣王欲想神仙,故问妲己。
妲己只得朦胧应曰:‘神仙、仙子,乃清虚有道之士,须待月色圆满,光华皎洁,碧天无翳,方肯至此。’
纣王曰:‘今乃初十日,料定十四、五夜,月华圆满,必定光辉,使朕会一会神仙、仙子,何如?’
妲己不敢强辩,随口应承。
比时纣王在台上贪欢取乐,淫泆无休。
从来有福者,福德多生,无福者,妖孽广积。
奢侈淫泆,乃丧身之药。
纣王日夜纵施,全无忌惮。
妲己自纣王要见神仙、仙子之类,着实挠心,日夕不安。
其日乃是九月十三日,三更时分,妲己俟纣王睡熟,将原形出窍,一阵风声,来至朝歌南门外,离城三十五里轩辕坟内。
妲己原形至此,众狐狸齐来迎接。
又见九头雉鸡精出来相见。
雉鸡精道:‘姐姐为何到此?你在深院皇宫受享无穷之福,何尝思念我等在此凄凉!’
妲己道:‘妹妹,我虽偏你们,朝朝侍天子,夜夜伴君王,未尝不思念你等。如今天子造完鹿台,要会仙姬、仙子;我思一计,想起妹妹与众孩儿们,有会变者,或变神仙,或变仙子、仙姬,去鹿台受享天子九龙宴席;不会变者,自安其命,在家看守。俟其日,妹妹同众孩儿们来。’
雉鸡精答道:‘我有些需事,不能领席;算将来只得三十九名会变的。’
妲己吩咐停当,风声响处,依旧回宫,人还本窍。
纣王大醉,那知妖精出入。
一宿天明。
次日,纣王问妲己曰:‘明日是十五夜,正是月满之辰,不识群仙可能至否?’
妲己奏曰:‘明日治宴三十九席,排三层,摆在鹿台,候神仙降临。陛下若会仙家,寿添无算。’
纣王大喜。
王问曰:‘神仙降临,可命一臣斟酒按宴。’
妲己曰:‘须得一大量大臣,方可陪席。’
王曰:‘合朝文武之内,止有比干量洪。’
传旨:‘宣亚相比干。’
不一时,比干至台下朝见,纣王曰:‘明日命皇叔陪群仙筵宴,至月上台下候旨。’
比干领旨,不知怎样陪神仙?胡涂不明。
仰天叹息:‘昏君!社稷这等狼狈,国事日见颠危,今又痴心逆想,要会神仙;似此又是妖言,岂是国家吉兆!’
比干回府,总不知所出。
且说纣王次日传旨:‘打点筵宴,安排台上,三十九席俱朝上摆列,十三席一层,摆列三层。’
纣王吩咐,布列停妥。
纣王恨不得将太阳速送西山,皎月忙升东土。
九月十五日抵暮,比干朝服往台下候旨。
且说纣王见日已西沉,月光东上,纣王大喜,如得万斛珠玉一般,携妲己于台上,看九龙筵席,真乃是烹龙炮凤珍羞味,酒海肴山色色新。
席已完备,纣王、妲己入内欢饮,候神仙前来。
妲己奏曰:‘但群仙至此,陛下不可出见;如泄天机,恐后诸仙不肯再降。’
王曰:‘御妻之言是也。’
话犹未了,将近一更时分,只听得四下里风响。
怎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妖云四起罩乾坤,冷雾阴霾天地昏。
纣王台前心胆战,苏妃目下子孙尊。
只知饮宴多生福,孰料贪杯惹灭门。
怪气已随王气散,至今遗笑鹿台魂。
这些在轩辕坟内狐狸,采天地之灵气,受日月之精华,或一、二百年者,或三、五百年者,今并化作仙子、仙姬,神仙体象而来。
那些妖气,霎时间,把一轮明月雾了。
风声大作,犹如虎吼一般。
只听得台上飘飘的落下人来。
那月光渐渐的现出。
妲己悄悄启曰:‘仙子来了。’
慌的纣王隔绣帘一瞧,内中袍分五色,各穿青、黄、赤、白、黑,内有戴鱼尾冠者,九扬巾者,一字巾者,陀头打扮者,双丫髻者;内有盘龙云髻如仙子、仙姬者。
纣王在帘内观之,龙心大悦。
只听有一仙人言曰:‘众位道友,稽首了。’
众仙答礼曰:‘今蒙纣王设席,宴吾辈于鹿台,诚为厚赐。但愿国祚千年胜,皇基万万秋!’
妲己在里面传旨:‘宣陪宴官上台。’
比干上台,月光下一看,果然如此,个个有仙风道骨,人人像不老长生。
自思:‘此事实难解也!人像两真,我比干只得向前行礼。’
内有一道人曰:‘先生何人?’
比干答曰:‘卑职亚相比干,奉旨陪宴。’
道人曰:‘既是有缘来此会,赐寿一千秋。’
比干听说,心下着疑。
内传旨:‘斟酒。’
比干执金壶,酌酒三十九席已完,身居相位,不识妖气,怀抱金壶,侍于侧伴。
这些狐狸,俱仗变化,全无忌僤,虽然服色变了,那些狐狸骚臭变不得;比干正闻狐骚臭。
比干自想:‘神仙乃六根清净之体,为何气秽冲人!’
比干叹息:‘当今天子无道,妖生怪出,与国不祥。’
正沉思之间,妲己命陪宴官奉大杯。
比干依次奉三十九席,每席奉一杯,陪一杯。
比干有百斗之量,随奉过一回。
妲己又曰:‘陪宴官再奉一杯。’
比干每一席又是一杯。
诸妖连饮二杯。
此杯乃是劝杯。
诸妖自不曾吃过这皇封御酒,狐狸量大者,还招架得住;量小者招架不住。
妖怪醉了,把尾巴都拖下来只是愰。
妲己不知好歹,只是要他的子孙吃;但不知此酒发作起来,禁持不住,都要现出原形来。
比干奉第二层酒,头一层都挂下尾巴,都是狐狸尾巴。
此时月照正中,比干着实留神,看得明白,已是追悔不及,暗暗叫苦,想:‘我身居相位,反见妖怪叩头,羞杀我也!’
比干闻狐骚臭难当,暗暗切齿。
且说妲己在帘内看着陪宴官奉了三杯,见小狐狸醉将来了,若现出原身来,不好看相。
妲己传旨:‘陪宴官暂下台去,不必奉酒;任从众仙各归洞府。’
比干领旨下台,郁郁不乐;出了内庭,过了分宫楼、显庆殿、嘉善殿、九间殿。
殿内有宿夜官员。
出了午门上马,前边有一对红纱灯引道。
未及行了二里,前面火把灯笼,锵锵士马,原来是武成王黄飞虎巡督皇城。
比干上前,武成王下马,惊问比干曰:‘丞相有甚紧急事,这时节才出午门?’
比干顿足道:‘老大人!国乱邦倾,纷纷精怪,浊乱朝廷,如何是好!’
昨晚天子宣我陪仙子、仙姬宴,果然一更月上,奉旨上台,看一起道人,各穿青、黄、赤、白、黑衣,也有些仙风道骨之像。
孰知原来是一阵狐狸精。
那精连饮两三大杯,把尾巴挂将下来,月下明明的看得是实。
如此光景,怎生奈何!
黄飞虎曰:‘丞相请回,末将明日自有理会。’
比干回府。
黄飞虎命黄明、周纪、龙环、吴干:‘你四人各带二十名健卒,散在东、南、西、北地方;看那些道人出那一门,务踪其巢穴,定要真实回报。’
四将领命去讫。
武成王回府。
且说众狐狸酒在腹内,斗将起来,架不得妖风,起不得朦雾,勉强架出午门,一个个都落下来,拖拖拽拽,挤挤挨挨,三三五五,拥簇而来。
出南门,将至五更,南门开了,周纪远远的黑影之中,明明看见。
随后哨探:‘离城三十五里,轩辕坟傍,有一石洞,那些道人、仙子,都爬进去了。’
次日,黄飞虎升殿,四将回令。
周纪曰:‘昨在南门,探得道人有三、四十名,俱进轩辕坟石洞内去了。探的是实,请令定夺。’
黄飞虎即命周纪:‘领三百家将,尽带柴薪,塞住洞口,将柴架起来烧,到下午来回令。’
周纪领令去讫。
门官报道:‘亚相到了。’飞虎迎请到庭上行礼,分宾主坐下。
茶罢,飞虎将周纪一事说明。
比干大喜称谢。
二人在此谈论国家事务。
武成王置酒,与比干丞相传杯相叙,不觉就至午后。
周纪来见:‘奉令放火,烧到午时,特来回令。’
飞虎曰:‘末将同丞相一往如何?’
比干曰:‘愿随车驾。’
二人带领家将前去,同出南门,三十五里,来至坟前,烟火未灭。
黄将军下骑,命家将将火灭了,用挠钩挞将出来。
众家将领命。
不题。
且说这些狐狸吃了酒的死也甘心,还有不会变的,无辜俱死于一穴。
有诗为证,诗曰:
欢饮传杯在鹿台,狐狸何事化仙来。
只因秽气人看破,惹下焦身粉骨灾。
众家将不一时将些狐狸挞出,俱是焦毛烂肉,臭不可闻。
比干对武成王曰:‘这许多狐狸,还有未焦者,拣选好的,将皮剥下来,造一袍袄献与当今,以惑妲己之心,使妖魅不安于君前,必至内乱;使天子醒悟,或加贬谪妲己,也见我等忠诚。’
二臣共议,大悦。
各归府第,欢饮尽醉而散。
古语云:不管闲事终无事,只怕你谋里招殃祸及身。
不知后来凶吉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二十五回-译文
苏妲己邀请妖怪赴宴,诗云:
鹿台本想迎接神仙降临,却没想到妖怪狐狸降临在华丽的宴席上。妖狐的浊骨无法超越浊世,凡人的心又怎能脱离凡尘的束缚。只是徒然卖弄机巧欺骗明智的人,没想到会招来怨恨,剪除污秽。只有昏庸的君王殷纣王愚蠢,反而听信苏氏的话杀害贤臣。
话说韩荣知道文王聘请子牙为周相,急忙修书差遣官员前往朝歌。没过多久,官员进城,文书房来递交奏章。那天看奏章的是比干丞相。比干看到奏章中关于姜尚相周的部分,沉思不语,仰望天空叹息说:‘姜尚一直有大志,如今辅佐西周,他的心胸不小。这份奏章不能不呈上。’比干拿着奏章来到摘星楼等待旨意。纣王宣比干进见。王问:‘皇叔有什么奏章?’比干奏报:‘汜水关总兵官韩荣的奏章,说姬昌聘请姜尚为相,他的志向不小,东伯侯在东鲁起兵;南伯侯在三角山驻军;西伯姬昌若有变故,此时正是战乱四起,百姓思乱。再加上水旱灾害不断,百姓贫困,军队缺乏,国库空虚;而且听说太师远征北地,胜负未定,国家大事多难,君臣应该共同商议。愿陛下圣明裁决,请旨决定。’王说:‘等朕上朝,与众卿共同商议。’君臣正在讨论国事,只见当驾官报告:‘北伯侯崇侯虎等候旨意。’命令传旨:‘宣崇侯虎上楼。’王问:‘你有何奏章?’侯虎奏报:‘奉旨监造鹿台,用了两年四个月,现在工程已经完成,特地来复命。’纣王非常高兴:‘这个台如果不是你的力量,怎么能够这么快完成。’侯虎说:‘我日夜监督工程,怎么敢懈怠,所以工程完成得这么快。’王说:‘现在姜尚相周,他的志向不小,汜水关总兵韩荣有奏章说;现在该怎么办!你有什么计策,可以除去姬昌的大患?’侯虎奏报:‘姬昌能有什么能力!姜尚是什么东西!井底的青蛙,见识不广;萤火虫的光,亮得不远。他自称相周,就像寒蝉抱枯杨,不久就会消失。陛下如果用兵对付他,会让天下诸侯耻笑。据我看,他无能为力。愿陛下不必与他计较。’王说:‘你说得很好。’纣王又问:‘鹿台已经完成,朕应该去那里看看。’侯虎奏报:‘特地请陛下和皇后同去。’纣王非常高兴:‘两位卿家可以先到台下等候,朕和皇后一同前往。’王传旨:‘准备銮驾,前往鹿台游玩。’有诗为证,诗云:
鹿台高耸直插云霄,断送了成汤的根基和后代。土木工程兴起,百姓失望;鬼神怨恨,妖怪应验。崇侯虎食人无厌,费仲献媚逢迎。引诱狐狸夜夜唱歌,商朝就像水中飘荡。
话说纣王和妲己同乘七香车,宫女随行,侍女们纷纷跟随,来到鹿台,果然非常华丽。君后下车,两边有人搀扶上台。那真是瑶池仙境,玉阙珠楼,说什么蓬莱仙岛!周围都是用白石砌成,周围用玛瑙装饰。楼阁层层,显出雕梁画栋;亭台一座座,都镶嵌着金环。殿中镶嵌着几颗明珠,夜晚发光,空中照耀;左右铺设的都是美玉和金子,光彩照人。比干随行,在台上观看,不知道花费了多少钱粮,无尽的宝物,可惜百姓的膏脂,都浪费在无用之地。想到台中间不知道陷害了多少冤魂和屈鬼。又见纣王带着妲己进入内庭。比干看完鹿台,不胜叹息。有赋为证,赋云:
台高插入天际,树木高耸入云。九曲栏杆,装饰着玉石和金子,光彩夺目;千层楼阁,映着星星和月亮,影子溶溶。怪异的草和花朵,香气四溢,四季不衰;奇异的鸟兽,声音传扬,十里可闻。游宴者尽情欢乐;供力者劳苦艰辛!墙壁上的油漆和泥巴,都是万民的血汗;华丽的殿堂,收尽了百姓的精神。华丽的丝绸和锦席,都浪费了织女的辛劳;丝竹管弦,变成了野外百姓的哭泣。真是用天下奉献给一个人,真相信独夫民贼残害万民。
比干在台上,忽然看到纣王传旨奏乐饮酒,赐给比干和侯虎宴席。两位大臣喝了几杯酒后,谢恩下台。不表。
话说妲己和纣王正喝得尽兴。纣王说:‘爱卿你之前说过鹿台建成后,会有神仙、仙女、仙妃们来此享乐;现在鹿台已经建好了,不知道神仙、仙女们会不会真的来呢?’这句话原本是妲己想向玉石琵琶精报仇,把鹿台的图献给纣王,陷害子牙,所以故意说些邪言来迷惑纣王;没想到这竟然成了真,没想到今天工程就完成了。纣王想要神仙,所以问妲己。妲己只能含糊地回答:‘神仙、仙女,是清静无为的道士,必须等到月色圆满,光芒明亮,天空无云,他们才会来到这里。’纣王说:‘今天可是初十,我猜十四、十五夜,月亮圆满,必定明亮,让我见一见神仙、仙女,怎么样?’妲己不敢硬顶,只好随口答应。
当时纣王在台上沉迷于欢乐,淫乱无度。自古以来,有福的人,福气多,无福的人,妖孽多。奢侈淫乱,是丧身的毒药。纣王日夜放纵,全然不顾忌惮。妲己自从纣王想要见神仙、仙女,心里就非常痒痒,日夜不安。那天正是九月十三日,三更时分,妲己等纣王睡熟后,将自己的本体移出,一阵风声,来到朝歌南门外,离城三十五里的轩辕坟内。妲己的本体到了这里,众狐狸都来迎接。又见到九头鸡精出来相见。鸡精说:‘姐姐为什么来这儿?你在深宫里享受无尽的福气,怎么会想起我们在这里凄凉!’妲己说:‘妹妹,我虽然冷落了你们,但每天侍奉天子,每晚陪伴君王,也从未不思念你们。如今天子建成了鹿台,要见仙妃、仙女;我想了个办法,想起了妹妹和孩子们,有变化能力的,可以变成神仙,或者变成仙女、仙妃,去鹿台享受天子的九龙宴席;没有变化能力的,就在家安分守己,看守家园。等到那天,妹妹和孩子们一起来。’鸡精回答说:‘我有些事情,不能参加宴会;算来只有三十九个会变化的。’妲己吩咐好后,风声响起,她又回到了宫中,恢复了原形。纣王喝得大醉,不知道妖精来去自如。一夜过去,天亮了。
次日,纣王问妲己:‘明天是十五夜,正是月亮圆满的时候,不知道众神仙会不会来?’妲己回答说:‘明天准备三十九桌宴席,摆三层,都在鹿台上,等待神仙降临。陛下如果见到神仙,寿命将无限增加。’纣王非常高兴。王问:‘神仙降临,可以派一个大臣来斟酒陪宴。’妲己说:‘必须找一个能喝酒的大臣才能陪席。’王说:‘满朝文武中,只有比干酒量大。’于是传旨:‘宣亚相比干。’不多时,比干来到台下朝见,纣王说:‘明天命令皇叔比干陪神仙筵宴,到月台上等候旨意。’比干领旨,不知道如何陪神仙,糊里糊涂,仰望天空叹息:‘昏君啊!国家如此混乱,国事日益危险,现在又痴心妄想,想要见神仙;这样又是妖言,难道是国家的好兆头吗!’比干回到府中,总不知道该怎么办。
再说纣王次日传旨:‘准备宴席,安排在台上,三十九桌都朝上摆好,十三桌一层,摆三层。’纣王吩咐后,一切布置妥当。纣王恨不得太阳立刻落到西山,月亮赶紧升起在东方。九月十五日傍晚,比干穿上朝服到台下等候旨意。纣王见太阳已经西沉,月亮升起,非常高兴,就像得到了万斛珠玉一样,带着妲己上了台,观看九龙宴席,真是烹饪龙凤,美味佳肴,酒如海,菜如山,色色新鲜。宴席已经准备完毕,纣王和妲己进去欢饮,等待神仙的到来。妲己说:‘如果神仙来了,陛下不可出去见他们;如果泄露了天机,恐怕以后神仙不会再降临。’王说:‘爱妃说得对。’话音未落,快到一更时分,只听得四周风声大作。如何见得,有诗为证,诗曰:‘妖云四起罩乾坤,冷雾阴霾天地昏。纣王台前心胆战,苏妃目下子孙尊。只知饮宴多生福,孰料贪杯惹灭门。怪气已随王气散,至今遗笑鹿台魂。’
这些在轩辕坟里的狐狸,吸收天地灵气,接受日月精华,有的活了一二百年,有的三五百岁,现在都变成了仙子、仙妃,神仙的样子。那些妖气,瞬间把一轮明月遮住了。风声大作,就像虎吼一样。只听得台上飘飘洒洒地落下来人。月光渐渐出现。妲己悄悄地说:‘仙子来了。’纣王慌忙隔着绣帘一看,里面袍子分五色,有的穿青色、黄色、红色、白色、黑色,有的戴鱼尾冠,有的戴九扬巾,有的戴一字巾,有的陀头打扮,有的双丫髻;有的盘龙云髻,像仙女、仙妃。纣王在帘子里观看,龙心大悦。只听一位仙人说道:‘各位道友,请了。’众仙答礼说:‘今天承蒙纣王设宴,在鹿台宴请我们,实在是厚爱。但愿国家千年繁荣,皇位万代千秋!’妲己在里面传旨:‘宣陪宴官上台。’比干上台,月光下一看,果然如此,个个仙风道骨,人人像是不老长生。比干心想:‘这件事真是难以解释!这些人看起来是真的,我比干只能向前行礼。’其中一位道人问:‘先生是谁?’比干回答说:‘我是亚相比干,奉旨陪宴。’道人说:‘既然有缘来到这里聚会,赐予你一千年的寿命。’比干听后,心中起疑。里面传旨:‘斟酒。’比干拿起金壶,为三十九桌酒席斟满了酒,身为相位,却不识妖气,怀抱金壶,站在一旁陪伴。这些狐狸,都依靠变化,全然不顾忌惮,虽然衣服变了,但狐狸的骚臭却变不了;比干正好闻到了狐狸的骚臭。
比干自言自语:‘神仙是六根清净的体魄,为何还有那么重的臭气让人难以忍受!’比干叹息道:‘如今的天子无道,妖魔鬼怪纷纷出现,对国家来说真是不祥之兆。’正当他沉思的时候,妲己命令陪宴官奉上大杯美酒。比干依次为三十九席宾客敬酒,每席一杯,自己陪一杯。比干酒量极大,喝过一轮之后。妲己又说:“陪宴官再敬一杯。”比干又为每席敬了一杯。那些妖怪接连喝了两大杯。这杯酒是劝酒。这些妖怪从未喝过这种皇帝御封的美酒,酒量大的人还能忍受;酒量小的人就忍受不了了。妖怪们喝醉了,尾巴都拖在地上摇摆。妲己不知好歹,只是想让他的子孙也喝;但不知这酒一旦发作起来,他们就无法控制,都会现出原形。比干敬第二层酒,第一层的妖怪都垂下了尾巴,都是狐狸的尾巴。这时月亮正好在正中,比干看得非常清楚,已经追悔莫及,暗暗叫苦,心想:“我身为相位之臣,反而看到妖怪向我叩头,真是羞死人了!”比干闻到狐狸身上的骚臭,暗暗咬牙切齿。
且说妲己在帘内看着陪宴官敬了三杯酒,见小狐狸已经醉得快要现出原形,如果真露出了狐狸的真身,场面会很尴尬。妲己传令:‘陪宴官暂时退下,不必再敬酒;让众仙各自回洞府。’比干领命退下,心情沉重;出了内庭,过了分宫楼、显庆殿、嘉善殿、九间殿。殿内有值班的官员。出了午门骑上马,前面有一对红纱灯笼引路。
没走两里路,前面火把灯笼闪烁,军马锵锵作响,原来是武成王黄飞虎巡督皇城。比干上前,黄飞虎下马,惊讶地问比干:‘丞相有什么紧急的事,这时候才出午门?’比干跺脚道:‘老大人!国家动荡,妖魔鬼怪横行,扰乱了朝廷,该怎么办啊!昨晚天子宣我陪仙子、仙姬宴,果然月亮一更上,奉旨上台,看到一起道士,他们穿着青、黄、赤、白、黑衣服,也有一些仙风道骨的样子。谁知道原来是一群狐狸精。那些狐狸精接连喝了两大杯酒,把尾巴都挂了下来,在月光下明明看得见。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黄飞虎说:‘丞相请回,我明天自有安排。’比干回府。黄飞虎命令黄明、周纪、龙环、吴干:‘你们四人各带二十名精兵,分别分布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看那些道士从哪扇门出去,务必追踪他们的巢穴,一定要真实回报。’四位将领领命而去。武成王回府。
且说那些狐狸酒劲在腹中,争斗起来,抵挡不住妖风,也无法施展妖术,勉强走出午门,一个个都跌跌撞撞,拖拖拉拉,三三两两,簇拥而来。出了南门,将至五更,南门开了,周纪远远地在黑暗中,明明看到了。随后进行侦查:‘离城三十五里,轩辕坟附近,有一个石洞,那些道士、仙子,都爬进去了。’
次日,黄飞虎上朝,四位将领回报。周纪说:‘昨天在南门,侦查到有三、四十名道士,都进了轩辕坟的石洞。侦查结果是真实的,请下令定夺。’黄飞虎立即命令周纪:‘率领三百名士兵,带着柴草,堵住洞口,用柴草点火烧,到下午来回令。’周纪领命而去。门官报道:‘亚相到了。’飞虎迎接他到庭上行礼,宾主分坐。茶过三巡,飞虎将周纪的事情说明。比干非常高兴,表示感谢。两人在这里谈论国家大事。武成王设宴,与比干丞相对饮,不知不觉就到了午后。
周纪来见:‘奉命放火,烧到午时,特来回令。’飞虎说:‘我和丞相一起去如何?’比干说:‘愿意跟随车驾。’两人带领家将前往,一同出南门,走了三十五里,来到坟前,烟火尚未熄灭。黄将军下马,命令家将将火扑灭,用挠钩把狐狸拖出来。众家将领命。
且说这些狐狸喝了酒,就算死了也心甘情愿,还有一些不会变化的,无辜地死在同一个洞穴里。有诗为证,诗曰:‘欢饮传杯在鹿台,狐狸何事化仙来。只因秽气人看破,惹下焦身粉骨灾。’众家将在短时间内将一些狐狸拖出来,它们都是焦毛烂肉,臭气熏天。比干对武成王说:‘这么多狐狸,还有没烧焦的,挑选好的,把皮剥下来,做成袍袄献给当今,以迷惑妲己的心,让妖魅在君前不安,必定会导致内乱;让天子醒悟,或许会贬谪妲己,也显示了我们的忠诚。’两位大臣共同商议,非常高兴。各自回府,畅饮尽醉而散。古语说:不管闲事终无事,只怕你谋里招祸,祸及自身。不知后来吉凶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二十五回-注解
苏妲己:苏妲己是中国古代商朝末年的一位著名美女,也是商朝末代君主纣王的宠妃。在传说中,她以美色和妖术迷惑纣王,助纣为虐,导致商朝的灭亡。
妖狐:指狐狸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狐狸精通常被描绘为能修炼成精的动物,具有超自然的能力,常以美貌和妖术迷惑人类。
鹿台:商纣王所建的高台,此处指宴会地点。
绮筵:绮筵指华丽的宴席,形容宴席非常豪华、精致。
浊骨:比喻低劣的品质或出身,这里指苏妲己的出身。
浊世:指混乱、道德沦丧的时代。
凡心:指普通人的心性,这里指纣王的心性。
凡筌:比喻世俗的束缚或困境。
希徒:指空想、徒劳。
弄巧:指故意卖弄聪明,玩弄技巧。
明哲:明智的人。
招尤:招致非议或责难。
翦秽膻:剪除邪恶。
昏君:指昏庸无道的君主。
殷纣:指商朝末代君主纣王,以暴虐著称。
苏氏:指苏妲己。
先贤:指古代的贤人,这里指被纣王杀害的贤人。
韩荣:商朝末年的一位将领,因聘请姜尚为相周而与纣王发生冲突。
子牙:姜子牙,周文王的大臣,后被封为齐国君主,是周朝的开国功臣。
朝歌:商朝的都城,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淇县。
比干:比干,商朝末年忠臣,商纣王的叔父,以直谏著称。在《封神演义》中,他是被纣王杀害的忠臣之一。
摘星楼:商朝宫殿中的一部分,比干在此等候纣王的旨意。
纣王:纣王,即商朝末代君主商纣王,以暴虐著称,历史上被认为是昏君的代表,常与妲己一起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
鹿台高耸透云霄:形容鹿台非常高大,几乎触及云霄。
成汤:商朝的建立者汤,这里指商朝的根基。
土木工兴:指建筑工程的兴起。
黎民:指普通百姓。
太师:古代的一种官职,位高权重。
北地:指商朝的北方边疆。
东伯侯:商朝的诸侯之一,位于东方。
南伯侯:商朝的诸侯之一,位于南方。
西伯姬昌:即周文王,周朝的奠基人。
刀兵四起:指战争频繁,兵荒马乱。
水旱不时:指水灾和旱灾经常发生。
库藏空虚:指国库空虚,没有足够的财富。
崇侯虎:商朝的诸侯之一,以残暴著称。
七香车:指装饰华丽的车辆。
宫人:指皇宫中的女官。
侍女:指宫廷中的女仆。
玛瑙:一种珍贵的宝石,常用于装饰。
碧瓦:绿色的瓦片,常用于装饰屋顶。
兽马金环:指用金制成的兽形或马形装饰。
明珠:珍贵的宝石,常用于装饰。
美玉良金:指珍贵的玉石和金属,常用于装饰。
赋:一种古代文学体裁,以韵文形式表达思想感情。
九曲栏杆:指曲折复杂的栏杆。
玉雕金光彩彩:指用玉石和金子装饰的栏杆非常华丽。
千层楼阁:指高层的楼阁。
朝星映月影溶溶:形容月光下的景色非常美丽。
怪草奇花:指奇特的花草。
殊禽异兽:指不同寻常的禽兽。
绮罗锦席:指华丽的丝织品制成的席子。
丝竹管弦:指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指音乐。
织女机杼:指织布机,这里比喻百姓的辛勤劳作。
野夫啼哭:指百姓的哭泣声,表示痛苦和不满。
妲己:妲己,是中国古代商朝末年的一位著名美女,也是商王纣王的宠妃,以美色和妖媚著称,在《封神演义》等文学作品中被描绘为祸国殃民的妖女。
神仙、仙子、仙姬:在古代神话传说中,神仙、仙子、仙姬通常指居住在仙境中的仙人,具有超凡脱俗的能力和形象。
月色圆满:指月亮圆满,即月亮完全亮起,没有云雾遮挡,常用来比喻事情圆满成功。
轩辕坟:古代传说中的地名,此处指狐狸精的巢穴。
雉鸡精:雉鸡精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生物,由雉鸡精和鸡精结合而成,具有变化的能力。
九龙宴席:九龙宴席是指非常豪华的宴会,因为宴席上有九条龙装饰而得名。
社稷:社稷是古代中国对国家和国家的象征,常用来指代国家安危。
妖气: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妖气通常指邪恶的气氛或事物,这里指狐狸精们的邪恶气息。
狐骚臭:狐狸身上的骚味。
六根清净:佛教术语,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的清净,即不受外界干扰,内心纯净。
气秽冲人:指气味难闻,令人不悦。
天子:古代对帝王的尊称。
妖生怪出:指妖魔鬼怪纷纷出现。
国不祥:国家不吉利。
百斗之量:形容酒量大。
陪宴官:负责宴请宾客的官员。
皇封御酒:皇帝赐予的酒,具有特殊意义。
狐狸:在此处指狐狸精,神话传说中的妖精。
武成王:古代武将的尊称,此处指黄飞虎。
黄飞虎:《封神演义》中的武将,被封为武成王。
健卒:强壮的士兵。
轩辕坟石洞:狐狸精的藏身之处。
亚相:古代官职,副相的意思。
挠钩:一种捕捉工具,用钩子钩住猎物。
粉骨灾:形容极度痛苦,如同骨肉化为灰烬。
闲事:不关己事的事情。
谋里招殃祸及身:指谋划不周,招致灾祸,祸及自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二十五回-评注
比干自想:‘神仙乃六根清净之体,为何气秽冲人!’此句体现了比干作为忠臣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他对于神仙之道的理解与现实中妖邪之气形成的鲜明对比,反映出他对于当时朝政腐败、妖邪横行的失望与愤慨。
比干叹息:‘当今天子无道,妖生怪出,与国不祥。’此句进一步揭示了比干对于当时政治状况的批判,‘无道’和‘妖生怪出’两词,凸显了比干对于国事的不满和忧虑。
妲己命陪宴官奉大杯,比干依次奉三十九席,每席奉一杯,陪一杯。比干有百斗之量,随奉过一回。此段描绘了比干被迫参与酒宴的无奈,‘百斗之量’暗示了比干内心的痛苦和压抑。
妲己又曰:‘陪宴官再奉一杯。’比干每一席又是一杯。诸妖连饮二杯。此杯乃是劝杯。此句表现了妲己的狡诈和阴险,她利用酒宴的机会,试图将比干和其他官员引入陷阱。
妖怪醉了,把尾巴都拖下来只是愰。妲己不知好歹,只是要他的子孙吃;但不知此酒发作起来,禁持不住,都要现出原形来。此段通过妖怪的醉酒和现形,揭示了妲己的险恶用心,同时也展现了比干等人的机智。
比干奉第二层酒,头一层都挂下尾巴,都是狐狸尾巴。此时月照正中,比干着实留神,看得明白,已是追悔不及,暗暗叫苦,想:‘我身居相位,反见妖怪叩头,羞杀我也!’比干闻狐骚臭难当,暗暗切齿。此段表现了比干在酒宴中的尴尬和无奈,以及他内心的痛苦和愤怒。
且说妲己在帘内看着陪宴官奉了三杯,见小狐狸醉将来了,若现出原身来,不好看相。妲己传旨:‘陪宴官暂下台去,不必奉酒;任从众仙各归洞府。’比干领旨下台,郁郁不乐;出了内庭,过了分宫楼、显庆殿、嘉善殿、九间殿。殿内有宿夜官员。出了午门上马,前边有一对红纱灯引道。此段描绘了妲己的狡诈和比干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宫廷的奢华与腐朽。
比干顿足道:‘老大人!国乱邦倾,纷纷精怪,浊乱朝廷,如何是好!’此句表现了比干对于国家现状的担忧,他对于妖邪之气的泛滥感到痛心疾首。
黄飞虎曰:‘丞相请回,末将明日自有理会。’比干回府。黄飞虎命黄明、周纪、龙环、吴干:‘你四人各带二十名健卒,散在东、南、西、北地方;看那些道人出那一门,务踪其巢穴,定要真实回报。’四将领命去讫。武成王回府。此段表现了黄飞虎的果断和忠诚,他愿意为国家的安宁而战。
且说众狐狸酒在腹内,斗将起来,架不得妖风,起不得朦雾,勉强架出午门,一个个都落下来,拖拖拽拽,挤挤挨挨,三三五五,拥簇而来。出南门,将至五更,南门开了,周纪远远的黑影之中,明明看见。随后哨探:‘离城三十五里,轩辕坟傍,有一石洞,那些道人、仙子,都爬进去了。’此段描绘了妖邪之气的败露和比干等人的机智,同时也展现了比干对于国家安危的担忧。
次日,黄飞虎升殿,四将回令。周纪曰:‘昨在南门,探得道人有三、四十名,俱进轩辕坟石洞内去了。探的是实,请令定夺。’黄飞虎即命周纪:‘领三百家将,尽带柴薪,塞住洞口,将柴架起来烧,到下午来回令。’周纪领令去讫。门官报道:‘亚相到了。’飞虎迎请到庭上行礼,分宾主坐下。茶罢,飞虎将周纪一事说明。比干大喜称谢。二人在此谈论国家事务。武成王置酒,与比干丞相传杯相叙,不觉就至午后。此段表现了黄飞虎和比干的合作,以及他们对于国家事务的关心。
且说这些狐狸吃了酒的死也甘心,还有不会变的,无辜俱死于一穴。有诗为证,诗曰:‘欢饮传杯在鹿台,狐狸何事化仙来。只因秽气人看破,惹下焦身粉骨灾。’此段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于妖邪之气的批判,以及对于忠臣的赞颂。
众家将不一时将些狐狸挞出,俱是焦毛烂肉,臭不可闻。比干对武成王曰:‘这许多狐狸,还有未焦者,拣选好的,将皮剥下来,造一袍袄献与当今,以惑妲己之心,使妖魅不安于君前,必至内乱;使天子醒悟,或加贬谪妲己,也见我等忠诚。’二臣共议,大悦。各归府第,欢饮尽醉而散。古语云:不管闲事终无事,只怕你谋里招殃祸及身。不知后来凶吉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此段表现了比干和黄飞虎的智谋和忠诚,他们通过智取妖邪,为国家的安宁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