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许仲琳,明代文学家和小说家,著有《封神演义》一书。关于《封神演义》的具体作者,有学者认为可能是许仲琳,或许是民间口头传承的集体创作,后期经过整理成书。许仲琳的作品《封神演义》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宗教和历史元素,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作品之一。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封神演义》是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创作的神话小说,以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为背景,讲述了许多神仙、英雄、妖怪的故事,特别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商朝的过程。本书的核心情节是周朝的建立与商纣王的灭亡,其中穿插了大量的神仙、妖魔以及人物的封神故事。全书充满了神话和幻想元素,通过塑造许多英雄人物,如姜子牙、哪吒、杨戬等,展现了忠诚、勇敢、智慧等美德。故事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并以战斗、谋略、道德冲突等为主要内容,呈现出强烈的戏剧性。作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之一,《封神演义》不仅在文学上影响深远,也对后世的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二十二回-原文
西伯侯文王吐子
诗曰:
忍耻归来意可怜,只因食子泪难干。
非求度难伤天性,不为成忠贼爱缘。
天数凑来谁个是,劫灰聚处若为愆。
从来莫道人间事,自古分离总在天。
且说二将策马当先,只见雷震子怎生模样,有赞为证:
天降雷鸣现虎躯,燕山出世托遗孤。
姬侯应产螟蛉子,仙宅当藏不世珠。
授七年玄妙诀,长生两翅有风雷。
桃园传得黄金棍,鸡岭先将圣主扶。
目似金光飞闪电,面如蓝靛发如朱。
肉身成圣仙家体,功业齐天帝子图。
慢道姬侯生百子,名称雷震岂凡夫。
话说殷破败、雷开,仗其胆气,厉声言曰:
汝是何人,敢拦住去路?
雷震子答曰:
吾乃西伯文王第百子,雷震子是也。
吾父王乃仁人君子,贤德丈夫,事君尽忠,事亲尽孝,交友以信,视臣以义,治民以礼,处天下以道,奉公守法,而尽臣节;无故而羁囚羑里,七载守命待时,全无嗔怒。
今既放归,为何又来追袭,反复无常,岂是天子之所为!
因此奉吾师法旨,下山特来迎接我父王归国,使我父子重逢。
你二人好好回去,不必言勇。
我师曾吩咐,不可伤人间众生,故教汝速退便了。
殷破败笑曰:
好丑匹夫!焉敢口出大言,煽惑三军,欺吾不勇!
乃纵马舞刀来取。
雷震子将手中棍架住曰:
不要来,你想必要与我定个雌雄,这也可。
只是奈我父王之言,师父之命,不敢有违。
且试一试与你看。
雷震子将胁下翅一声响飞起空中,有风雷之声,脚登山,头望下,看见西边有一山嘴,往外扑看,雷震子说:
待我把这山嘴打一棍你看。
一声响亮,山嘴滚下一半。
雷震子转身落下来,对二将言曰:
你的头可有这山结实?
二将见此凶恶,魂不附体。
二将言曰:
雷震子,听你之言,我等暂回朝歌见驾,且让你回去。
殷、雷二将军见此光景,料不能胜他,只得回去。
有诗为证:
一怒飞腾起在空,黄金棍摆气如虹。
霎时风响来天地,顷刻雷鸣遍宇中。
猛烈恍如鹏翅鸟,狰狞浑似鬼山熊。
从今丧却殷雷胆,束手归商势已穷。
话说殷、雷二将见雷震子这等骁勇,况且胁生双翼,遍体风雷,情知料不能取胜,免得空丧性命无益,故此将机就计,转回人马。
不表。
且说雷震子复上山来见文王。
文王吓得痴了。
雷震子曰:
奉父王之命,去退追兵,赶父王二将殷破败、雷开,他二人被孩儿以好言劝他回去了。
如今孩儿要送父王出五关。
文王曰:
我随身自有铜符、令箭,到关照验,方可出关。
雷震子曰:
父王不必如此。
若照铜符,有误父王归期。
如今事已急迫,恐后面又有兵来,终是不了之局。
待孩儿背父王,一时飞出五关,免得又有异端。
文王听罢:
我儿话虽是好,此马如何出得去?
雷震子曰:
且顾父王出关,马匹之事甚小。
文王曰:
此马随我患难七年,今日一旦便弃他,我心何忍?
雷震子曰:
事已到此,岂是好为此不良之事,君子所以弃小而全大。
文王上前,以手拍马,叹曰:
马!非昌不仁,舍你出关,奈恐追兵复至,我命难逃,我今别你,任凭你去罢,另择良主。
文王道罢,洒泪别马。
有诗曰:
奉敕朝歌来谏主,同吾羑里七年囚。
临潼一别归西地,任你逍遥择主投。
且说雷震子曰:
父王快些,不必久羁。
文王曰:
背着我。你仔细些。
文王伏在雷震子背上,把二目紧闭,耳闻风声,不过一刻,已出了五关,来到金鸡岭,落将下来。
雷震子曰:
父王,已出五关了。
文王睁开二目,已知是本土,大喜曰:
今日复见我故乡之地,皆赖孩儿之力!
雷震子曰:
父王前途保重!孩儿就此告归。
文王惊问曰:
我儿,你为何中途抛我,这是何说?
雷震子曰:
奉师父之命,止救父王出关,即归山洞。
今不敢有违,恐负师言,孩儿有罪。
父王先归家国。
孩儿学全道术,不久下山,再拜尊颜。
雷震子叩头,与文王洒泪而别。
正是;
世间万般哀苦事,无过死别共生离。
雷震子回终南山回复师父之命。
不题。
且说文王独自一人,又无马匹,步行一日。
文王年纪高迈,跋涉艰难。
抵暮,见一客舍。
文王投店歇宿。
次日起程,囊乏无资。
店小儿曰:‘歇房与酒饭钱,为何一文不与?’
文王曰:‘因空乏到此,权且暂记,俟到西岐,着人加利送来。’
店小儿怒曰:‘此处比别处不同。俺这西岐,撒不得野,骗不得人。西伯侯千岁以仁义而化万民,行人让路,道不拾遗,夜无犬吠,万民安而受安康,湛湛青天,朗朗舜日。好好拿出银子,算还明白,放你去;若是迟延,送你到西岐,见上大夫散宜生老爷,那时悔之晚矣。’
文王曰:‘我决不失信。’
只见店主人出来问道:‘为何事吵闹?’
店小儿把文王欠缺饭钱说了一遍。
店主人见文王年虽高迈,精神相貌不凡,问曰:‘你往西岐来做甚么事?因何盘费也无?我又不相识你,怎么记饭钱?说得明白,方可记与你去。’
文王曰:‘店主人,我非别人,乃西伯侯是也。因囚羑里七年,蒙圣恩赦宥归国;幸逢吾儿雷震子救我出五关,因此囊内空虚。权记你数日,俟吾到西岐,差官送来,决不相负。’
那店家听得西伯侯,慌忙倒身下拜,口称:‘大王千岁!子民肉眼,有失接驾之罪!复请大王入内,进献壶浆,子民亲送大王归国。’
文王问曰:‘你姓甚名谁?’
店主人曰:‘子民姓申,名杰,五代世居于此。’
文王大喜,问申杰曰:‘你可有马,借一匹与我骑着好行,俟归国必当厚谢。’
申杰曰:‘子民皆小户之家,那有马匹。家下止有磨面驴儿,收拾鞍辔,大王暂借此前行。小人亲随伏侍。’
文王大悦,离了金鸡岭,过了首阳山,一路上晓行夜宿。
时值深秋天气,只见金风飒飒,梧叶飘飖,枫林翠色,景物虽是堪观,怎奈寒乌悲风,蛩声惨切;况西伯又是久离故乡,睹此一片景色,心中如何安泰,恨不得一时就到西岐,与母子夫妻相会,以慰愁怀。
按下文王在路。不表。
且说文王母太姜在宫中思想西伯,忽然风过三阵,风中竟带吼声。
太姜命侍儿焚香,取金钱演先天数,知西伯某日某时,已至西岐。
太姜大喜,忙传令百官、众世子,往西岐接驾。
众文武与各位公子无不欢喜,人人大悦。
西岐万民,牵羊担酒,户户焚香,氤氲拂道。
文武百官与众位公子,各穿大红吉服。
此时骨肉完聚,龙虎重逢,倍增喜气。
有诗为证:
万民欢忭出西岐,迎接龙车过九逵。
羑里七年今已满,金鸡一战断穷追。
从今圣化过尧舜,目下灵台立帝基。
自古贤良周易少,臣忠君正见雍熙。
且说文王同申杰行西岐来,转过迢遥径路,依然又见故园,文王不觉心中凄惨,想:‘昔日朝商之时,遭此大难,不意今日回归,又是七载。青山依旧,人面已非。’
正嗟叹间,只见两杆红旗招展,大炮一声,簇拥出一队人马。
文王心中正惊疑未定,只见左有大将军南宫适,右有上大夫散宜生,引了四贤、八俊、三十六杰,辛甲、辛免、太颠、闳夭、祁恭、尹籍伏于道傍。
次子姬发近前拜伏驴前曰:‘父王羁縻异国,时月累更,为人子不能分忧代患,诚天地间之罪人,望父王宽恕。今日复睹慈颜,不胜欣慰!’
文王见众文武、世子多人,不觉泪下:‘孤想今日不胜凄惨。孤巳无家而有家,无国而有国,无臣而有臣,无子而有子,陷身七载,羁囚羑里,自甘老死,今幸得见天日,与尔等复能完聚,睹此反觉凄惨耳。’
大夫散宜生启曰:‘昔成汤亦囚于夏台,一旦还国,而有事于天下。今主公归国,更修德政,育养民生,俟时而动,安知今日之羑里,非昔之夏台乎?’
文王曰:‘大夫之言,岂是为孤之言,亦非臣下事上之理。昌有罪商都,蒙圣恩羁而不杀。虽七载之囚,正天子浩荡洪恩;虽顶踵亦不能报。后又进爵文王,赐黄钺、白旄,特专征伐,赦孤归国。此何等殊恩!当尽臣节,捐躯报国,犹不能效涓涯之万一耳。大夫何故出此言,使诸文武而动不肖之念也。’
诸皆悦服。
姬发近前:‘请父王更衣乘辇。’
文王依其言,换了王服,乘辇,命申杰随进西岐。
一路上欢声拥道,乐奏笙簧,户户焚香,家家结彩。
文王端坐銮舆,两边的执事成行,旛幢蔽日。
只见众民大呼曰:‘七年远隔,未睹天颜,今大王归国。万民瞻仰,欲亲觌天颜,愚民欣慰。’
文王听见众臣如此,方骑逍遥马。
众民欢声大振曰:‘今日西岐有主矣!’
人人欢悦,各各倾心。
文王出小龙山口,见两边文武、九十八子相随,独不见长子邑考,因想其醢尸之苦,羑里自啖子肉,不觉心中大痛,泪如雨下。
文王将衣掩面,作歌曰:
‘尽臣节兮奉旨朝商,直谏君兮欲正纲常。
谗臣陷兮囚于羑里;不敢怨兮天降其殃。
邑考孝兮为父赎罪,鼓琴音兮屈害忠良。
啖子肉兮痛伤骨髓,感圣恩兮位至文王,
夸官逃难兮路逢雷震,命不绝兮幸济吾疆。
今归西士兮团圆母子,独不见邑考兮碎裂肝肠!’
文王作罢歌,大叫一声:‘痛杀我也!’跌下逍遥马来,面如白纸。
慌坏世子并文武诸人,急急扶起,拥在怀中,速取茶汤,连灌数口。
只见文王渐渐重楼中一声响,吐出一块肉羹。
那肉饼就地上一滚,生出四足,长上两耳,望西跑去了。
连吐三次,三个兔儿走了。
众臣扶起文王,乘銮舆至西岐城,进端门,到大殿。
公子姬发扶文王入后宫,调理汤药。
也非一日,文王其恙已愈。
那日升殿,文武百官上殿朝贺毕,文王宣上大夫散宜生,宜拜伏于地。
文王曰:‘孤朝天子,算有七年之厄,不料长子邑考为孤遭戮,此乃天数,荷蒙圣恩,特赦归国,加位文王,又命夸官三日,深感镇国武成王大德,送铜符五道,放孤出关。不期殷、雷二将奉旨追袭,使孤势穷力尽,无计可施。束手待毙之时,多亏昔年孤因朝商途中,行至燕山收了一婴儿。路逢终南山炼气士云中子带去,起名雷震,不觉七年,谁想追兵紧急,得雷震子救我出了五关。’
散宜生曰:‘五关岂无将官把守,焉能出得关来?’
文王曰:‘若说起雷震子之形,险些儿吓杀孤家。七年光景,生得面如蓝靛,发似朱砂,胁生双翼,飞腾半空,势如风雷之状;用一棍金棍,势似熊罴。他将金棍一下,把山尖打下一块来,故此殷、雷二将不敢相争,诺诺而退。雷震子回来,背着孤家,飞出五关,不须半个时辰,即是金鸡岭地面,他方告归终南山去了。孤不忍舍他。他道;‘师命不敢违,孩儿不久下山,再见父王。’故此他便回去。孤独自行了一日,行至申杰店中,感申杰以驴儿送孤,一路扶持。命官重赏,使申杰回家。’
宜生跪启曰:‘主公德贯天下,仁布四方,三分天下,二分归周,万民受其安康,百姓无不瞻仰。自古有云;‘克念者,自生百福;作念者,自生百殃。’主公已归西土,真如龙归大海,虎复深山,自宜养时待动。况天下已反四百诸侯,而纣王肆行不道,杀妻诛子,制炮烙、虿盆,醢大臣,废先王之典,造酒池肉林,杀宫嫔,听妲己之所谗,播弃黎老,昵比罪人,拒谏诛忠,沉酗酒色;谓上天不足畏,谓善不足为,酒色荒淫,罔有悛改。臣料朝歌不久属他人矣。’
言未毕,殿西来一人大呼曰:‘今日大王已归故土,当得为公子报醢尸之雠!况今西岐雄兵四十万,战将六十员,正宜杀进五关,围住朝歌,斩费仲、妲己于市曹,废弃昏君,另立明主,以泄天下之忿!’
文王听而不悦曰:‘孤以二卿为忠义之士,西土赖之以安,今日出不忠之言,是先自处于不赦之地,而尚敢言报怨灭雠之语!天子乃万国之元首,纵有过,臣且不敢言,尚敢正君之过。纵有失,子亦不敢语,况敢正父之失。所以‘君叫臣死,不敢不死;父叫子亡,不敢不亡。’为人臣子,先以忠孝为首,而敢以直忤君父哉。昌因直谏于君,君故囚昌于羑里,虽有七载之困苦,是吾愆尤,怎敢怨君,归善于己。古语有云;‘君子见难而不避,惟天命是从。’今昌感皇上之恩,爵赐文王,荣归西土,孤正当早晚祈祝当今,但愿八方宁息兵燹,万民安阜乐业,方是为人臣之道。从今二卿切不可逆理悖伦,遗讥万世,岂仁人君子之所言也!’
南宫适曰:‘公子进贡,代父赎罪,非有逆谋,如何竟遭醢尸之惨,情法难容。故当剿无道以正天下,此亦万民之心也。’
文王曰:‘卿只执一时之见,此是吾子自取其死。孤临行曾对诸子、文武有言;孤演先天数,算有七年之灾,切不可以一卒前来问安,候七年灾满,自然荣归。邑考不遵父训,自恃骄拗,执忠孝之大节,不知从权,又失打点,不知时务进退,自己德薄才庸,性情偏执,不顺天时,致遭此醢身之祸。孤今奉公守法,不妄为,不悖德,硁硁以尽臣节。任天子肆行狂悖,天下诸侯自有公论,何必二卿首为乱阶,自持强梁,先取灭亡哉。古云;‘五伦之中,惟有君亲恩最重;百行之本,当存忠孝义为先。’孤既归国,当以化行俗美为先,民丰物阜为务,则百姓自受安康,孤与卿等共享太平。耳不闻兵戈之声,眼不见征伐之事,身不受鞍马之劳,心不悬胜败之扰,但愿三军身无披甲冑之苦,民不受惊慌之灾,即此是福,即此是乐,又何必劳民伤财,糜烂其民,然后以为功哉。’
南宫适、散宜生听文王之训,顿首叩谢。
文王曰:‘孤思西岐正南欲造一台,名曰‘灵台’。孤恐木土之工,非诸侯所作,劳伤百姓;然而造此灵台,以应灾祥之兆。’
散宜生奏曰:‘大王造此灵台,既为应灾祥而设,乃为西土之民,非为游观之乐,何为劳民哉。况主公仁爱,功及昆虫草木,万姓无不衔恩。若大王出示,万民自是乐役。若大王不轻用民力,仍给工银一钱,任民自便,随其所欲,不去强他,这也无害于事。况又是为西土人民应灾祥之故,民何不乐为。’
文王大喜:‘大夫此言方合孤意。’随出示张挂各门。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二十二回-译文
西伯侯文王吐子
诗曰:忍受耻辱回来心情很可怜,只是因为吃了儿子的肉泪水难以干涸。不是追求困难伤害天性,也不是为了成为忠臣而背叛爱。天数凑巧谁能预料,劫难聚集之处如何能怪罪。从来不要说人间的事情,自古以来分离总是在天意。
且说二将策马当先,只见雷震子这副模样,有赞为证:天降雷鸣现虎躯,燕山出世托遗孤。姬侯应产螟蛉子,仙宅当藏不世珠。授七年玄妙诀,长生两翅有风雷。桃园传得黄金棍,鸡岭先将圣主扶。目似金光飞闪电,面如蓝靛发如朱。肉身成圣仙家体,功业齐天帝子图。不要说姬侯生百子,名称雷震岂凡夫。
话说殷破败、雷开,仗着他们的胆气,大声说道:“你是谁,敢拦住我们的去路?”雷震子回答说:“我是西伯文王的第一百个儿子,雷震子。我的父亲是仁人君子,贤德的丈夫,对君主忠诚,对父母孝顺,对朋友诚信,对臣子仁义,治理百姓以礼,处理天下以道,奉公守法,尽忠职守;无故被囚禁在羑里,七年来守命等待时机,从未有过怨怒。现在既然被释放,为什么又要来追击,反复无常,这难道是天子所为!因此,遵从师父的指示,我下山特意来迎接我父亲回国,让我们父子重逢。你们两人好好回去,不必炫耀勇猛。我的师父曾吩咐,不可伤害人间众生,所以让你们赶快退去。”殷破败笑着说:“好一个丑陋的家伙!怎么敢说出如此狂言,煽惑三军,欺骗我们不敢勇猛!”于是纵马挥刀来攻击。雷震子举起手中的棍子挡住说:“不要来,你肯定想和我一决雌雄,这也可以。只是我父亲的话,师父的命令,我不敢违背。我来试试给你看。”雷震子将胁下的翅膀一震,飞到空中,有风雷的声音,脚踩山头,头朝下,看到西边有一座山嘴,扑过去看,雷震子说:“待我把这山嘴打一棍给你看。”一声巨响,山嘴滚落了一半。雷震子转身落下,对两位将军说:“你们的头有没有这山结实?”两位将军看到这凶猛的样子,吓得魂不附体。两位将军说:“雷震子,听你这么说,我们暂时回朝歌见皇帝,等你回去。”殷、雷两位将军看到这个情况,知道不能取胜,只得回去。有诗为证:一怒飞腾起在空,黄金棍摆气如虹。霎时风响来天地,顷刻雷鸣遍宇中。猛烈恍如鹏翅鸟,狰狞浑似鬼山熊。从今丧却殷雷胆,束手归商势已穷。
话说殷、雷两位将军看到雷震子如此勇猛,而且胁下长着双翼,浑身带着风雷之力,知道不能取胜,为了避免白白送命,所以将计就计,调转马头回去。不表。
且说雷震子又上山去见文王。文王吓得愣住了。雷震子说:“遵从父王的命令,去退追兵,赶走了父王的两位将军殷破败、雷开,他们两人被我用好言劝回去了。现在我要送父王出五关。”文王说:“我随身带有铜符、令箭,到关隘时要查验,才能出关。”雷震子说:“父王不必这样。如果查验铜符,会耽误您的归期。现在事情已经紧急,恐怕后面还有追兵,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局面。待我背着父王,立刻飞出五关,免得又有变故。”文王听后说:“我儿,你的话虽然好,但这马怎么能够飞出去?”雷震子说:“先顾着父王出关,马匹的事情很小。”文王说:“这马和我共患难了七年,今天一旦就抛弃它,我心何忍?”雷震子说:“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岂是好事,君子之所以放弃小利而保全大局。”文王上前,用手拍马,叹息说:“马啊!非昌不仁,舍你出关,只怕追兵再来,我命难保,我现在和你告别,任凭你去寻找新的主人。”文王说完,流着泪和马告别。有诗曰:奉敕朝歌来谏主,同吾羑里七年囚,临潼一别归西地,任你逍遥择主投。
且说雷震子说:“父王快些,不必久留。”文王说:“背着我,你要小心。”文王趴在雷震子背上,紧闭双眼,耳朵听着风声,不到一刻钟,已经出了五关,来到金鸡岭,降落下来。雷震子说:“父王,已经出五关了。”文王睁开双眼,已知是故乡的土地,非常高兴地说:“今天能够再次看到我的故乡,全靠你的力量!”雷震子说:“父王,前途保重!我这就告辞了。”文王惊讶地问:“我儿,你为什么中途丢下我,这是为什么?”雷震子说:“遵从师父的命令,只救父王出关,立刻回山洞。现在不敢违背师命,恐怕辜负师父的教诲,我有罪。父王先回国家。我学成道术,不久下山,再次拜见父王。”雷震子叩头,和文王洒泪告别。正是:世间万般哀苦事,无过死别共生离。雷震子回终南山回复师父的命令。不提。
话说文王一个人,没有马,步行了一天。文王年纪大了,走路很艰难。到了傍晚,看到一家客栈。文王就投宿在那里。第二天要出发,但是钱不够。客栈的小伙子说:“住店和吃饭的钱,为什么一分钱都不给?”文王说:“因为钱不够才来的,先暂时记着,等到了西岐,派人加上利息送来。”店小伙生气地说:“这里和别的地方不一样。我们这西岐,不能撒野,不能骗人。西伯侯千岁用仁义教化万民,路人让路,路上不捡东西,晚上没有狗叫,万民安居乐业,天空湛蓝,阳光明媚。拿出银子,算清楚,放你走;要是拖延,送你到西岐,见上大夫散宜生老爷,那时后悔也晚了。”文王说:“我绝不会失信。”只见店主出来问道:“为什么吵闹?”店小伙把文王欠饭钱的事情说了一遍。店主看到文王虽然年纪大,但精神相貌非凡,问:“你到西岐做什么?为什么盘缠也没有?我又不认识你,怎么记你的饭钱?说清楚,才能记着。”文王说:“店主,我不是别人,是西伯侯。因为被囚禁在羑里七年,蒙受圣恩赦免回国;幸亏我儿子雷震子救我出五关,所以口袋里空空如也。先记着几天,等我到西岐,派人送来,决不会辜负你。”那店主一听是西伯侯,慌忙跪下拜见,口称:“大王千岁!我这个凡夫俗子,有失远迎之罪!请大王进屋,我献上酒水,亲自送大王回国。”文王问:“你姓什么?”店主说:“我姓申,名杰,五代世居于此。”文王很高兴,问申杰:“你有马吗?借一匹给我骑,等我回国必当重谢。”申杰说:“我是个小户人家,哪有马。家里只有一头磨面的驴,收拾好鞍具,大王先借这头驴用,我亲自跟着。”文王很高兴,离开了金鸡岭,过了首阳山,一路上早起晚睡。当时是深秋,只见秋风飒飒,梧桐叶飘,枫林翠绿,景色虽然美丽,但寒鸦悲鸣,蟋蟀声凄切;而且西伯侯已经离开故乡很久,看到这样的景色,心中怎能平静,恨不得立刻就到西岐,和母子、妻子团聚,以慰藉心中的忧愁。按下文王在路上的事情,不表。
再说文王的母亲太姜在宫中思念西伯,忽然刮过三阵风,风中还带着吼声。太姜让侍女烧香,用金钱演算先天数,知道西伯侯某日某时已经到达西岐。太姜很高兴,急忙传令百官、众世子,到西岐迎接。众文武和各位公子都很高兴,人人欢喜。西岐的万民,牵羊担酒,家家户户烧香,香烟缭绕。文武百官和各位公子,都穿着大红吉服。此时骨肉团聚,龙虎重逢,增加了许多喜气。有诗为证:万民欢腾出西岐,迎接龙车过九逵。羑里七年今已满,金鸡一战断穷追。从今圣化过尧舜,目下灵台立帝基。自古贤良周易少,臣忠君正见雍熙。
再说文王和申杰一起前往西岐,走过遥远的路,又看到了故园,文王不觉心中凄凉,想:“昔日朝商之时,遭遇如此大难,没想到今天能回来,又是七年。青山依旧,人面已非。”正在感叹间,只见两面红旗飘扬,一声炮响,簇拥出一队人马。文王心中正疑惑不定,只见左边有大将军南宫适,右边有上大夫散宜生,带领四贤、八俊、三十六杰,辛甲、辛免、太颠、闳夭、祁恭、尹籍,伏在道旁。次子姬发上前拜伏在驴前说:“父亲被囚禁在异国,时间过得很快,作为儿子不能分担忧愁和困难,确实是天地间的大罪人,希望父亲能宽恕。今天再次见到慈父,非常欣慰!”文王看到这么多文武百官和世子,不觉泪流满面:“我想今天非常凄凉。我已经没有家,却又有了家;没有国,却又有了国;没有臣子,却又有了臣子;没有儿子,却又有了儿子,被囚禁了七年,羁留在羑里,甘愿老死,今天幸亏见到了天日,和你们再次团聚,看到这样的情景,反而觉得凄凉。”大夫散宜生说:“从前成汤也被囚禁在夏台,一旦回国,就有天下大事。现在主公回国,更加修德政,养育民生,等待时机行动,怎么知道今天的羑里,不是从前的夏台呢?”文王说:“大夫的话,不只是为我说的,也不是臣子对上司的道理。我昌有罪商都,蒙受圣恩羁而不杀。虽然被囚禁了七年,正是天子浩荡的恩典;即使头顶脚跟也无法报答。后来又封我为文王,赐给我黄钺、白旄,特别授权征伐,赦免我回国。这是何等的恩典!应当尽忠职守,捐躯报国,还不能报答万分之一。大夫为什么说这样的话,让文武百官产生不良的念头呢?”众人都很高兴。姬发上前说:“请父亲换衣服,乘坐马车。”文王按照他的话,换了王服,乘坐马车,命令申杰跟随他进入西岐。一路上欢声笑语,笙歌阵阵,家家户户烧香,家家户户挂彩。文王端坐在銮驾上,两边的执事排列成行,旗帜遮天蔽日。只见众民大声呼喊:“七年相隔,没有见到天颜,今天大王回国了。万民仰望,想亲自见到天颜,我们这些百姓非常欣慰。”文王听到众臣这样,才骑上逍遥马。众民欢声雷动:“今天西岐有了君主了!”人人欢欣,各怀诚意。文王出了小龙山口,看到两边文武百官和九十八子相随,唯独不见长子邑考,因为想起他被害的痛苦,羑里自己吃儿子的肉,不觉心中剧痛,泪如雨下。文王用手掩面,唱道:尽忠职守啊奉旨朝商,直言进谏啊想正纲常。谗臣陷害啊我被囚禁在羑里;不敢怨恨啊天降的灾祸。邑考孝顺啊为父亲赎罪,弹琴的声音啊屈害忠良。吃儿子的肉啊痛伤骨髓,感激圣恩啊位至文王,夸官逃难啊路上遇到雷震,命不绝啊幸亏渡过难关。现在回到西岐啊母子团圆,唯独不见邑考啊肝肠寸断!
文王唱完歌后,大声喊道:‘痛死我了!’从逍遥马上摔了下来,脸色苍白。世子和文武百官都慌了,急忙扶起他,抱在怀里,赶紧给他喝茶,灌了几口。
只见文王在重楼中发出一声响,吐出一块肉羹。那肉饼在地上滚了一圈,长出了四条腿,长出了两只耳朵,向西边跑了。连续吐了三次,三个兔子跑了。
众臣扶起文王,乘坐銮舆到了西岐城,进了端门,到大殿。公子姬发扶文王进入后宫,照顾他的汤药。过了几天,文王的病已经好了。
那天上朝,文武百官朝贺完毕,文王宣召上大夫散宜生,宜拜伏在地上。文王说:‘我作为国王,已经过了七年的大难,没想到长子邑考被我杀害,这是天命,承蒙圣恩,特赦我回国,加封我为文王,又命令我夸官三天,深感镇国武成王的大德,送给我五道铜符,放我出关。没想到殷、雷两位将军奉旨追击,使我陷入绝境,无计可施。束手待毙的时候,多亏我当年在朝商途中,行至燕山收养了一个婴儿。路上遇到终南山炼气士云中子带去,起名叫雷震,不知不觉过了七年,没想到追兵紧急,雷震子救我出了五关。’
散宜生说:‘五关难道没有将军把守,怎么能出得来?’文王说:‘说起雷震子的样子,差点吓死我。七年的时间,长得脸色像蓝靛,头发像朱砂,腰间长出双翼,在半空中飞翔,像风雷一样;用一根金棍,像熊罴一样凶猛。他一棍打下去,把山顶打下一块来,所以殷、雷两位将军不敢争斗,唯唯诺诺地退去。雷震子回来,背着我飞出五关,不到半个时辰,就到了金鸡岭,他才告辞回终南山。我不忍心让他走。他说:“师命不敢违抗,儿子不久就要下山,再见父王。”所以他才回去。我独自走了一天,走到申杰店中,感谢申杰用驴子送我,一路照顾。命令官员重赏申杰,让他回家。’
宜生跪下说:‘主公的德行遍布天下,仁爱遍布四方,三分天下,两分归周,万民都享受您的安康,百姓无不敬仰。自古有云:“克念者,自生百福;作念者,自生百殃。”主公已经回到西土,就像龙回到大海,虎回到深山,自然应该等待时机。何况天下已经反叛了四百个诸侯,而纣王胡作非为,杀妻灭子,制造炮烙、虿盆,烹煮大臣,废除先王的典章,建造酒池肉林,杀害宫女,听信妲己的谗言,抛弃老弱,亲近罪人,拒绝忠言,杀害忠臣,沉溺于酒色;认为上天不值得敬畏,认为善行不值得追求,沉溺于酒色,不知悔改。我估计朝歌不久就会落入他人之手。’
话还没说完,殿西边来一个人大声喊道:‘今天大王已经回到故土,应该为公子报仇!何况现在西岐有四十万雄兵,六十员战将,正是杀进五关,围住朝歌,将费仲、妲己斩首于市曹,废除昏君,另立明主,以泄天下之愤!’文王听后不高兴地说:‘我把你们两位当成忠义之士,西土靠你们来安定,今天说出不忠的话,是先把自己置于不可饶恕之地,还敢说报仇灭敌的话!天子是万国的元首,即使有过错,臣子也不敢说,更不敢指责君王的过错。即使有失误,儿子也不敢说,何况敢指责父亲的过错。所以‘君叫臣死,不敢不死;父叫子亡,不敢不亡。’作为臣子,首先要忠诚孝顺,怎么能敢直言顶撞君父呢。
昌因为直言进谏而被君王囚禁在羑里,虽然有七年的困苦,但这是我自己的过错,怎么敢怨恨君王,而应该归咎于自己。古语有云:“君子见难而不避,唯天命是从。”现在我昌感激皇上的恩惠,赐予文王爵位,荣耀地回到西土,我应该早晚祈祷,希望天下安宁,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是做臣子的道理。从今以后,你们两位切不可违背天理,留下千古遗恨,这不是仁人君子所说的话!”
南宫适说:“公子进贡,代替父亲赎罪,并没有叛逆之心,怎么竟然遭受了被烹煮的惨祸,情理难容。因此应该剿灭无道之人,以正天下,这也是万民的心愿。”文王说:“你只看到眼前的情况,这是我的儿子自己找死。我临行前曾对诸子、文武百官说过;我推演先天数,算有七年的灾祸,一定不能派一个士兵前来问候,等到七年灾祸过去,自然会荣耀归来。邑考不遵守父亲的教诲,自恃骄傲,坚持忠孝的大节,不知道变通,又失策,不知道时务进退,自己德薄才庸,性情偏执,不顺天时,导致遭受了被烹煮的灾祸。我现在奉行公法,不妄为,不悖德,坚守臣子的职责。任凭天子胡作非为,天下诸侯自有公论,何必你们两位首先发动叛乱,自持强梁,先取灭亡呢。
古语有云:“五伦之中,唯有君亲恩最重;百行之本,当存忠孝义为先。”我既然回到国内,应该以教化风俗为重,以民众的富裕和物质丰富为目标,这样百姓自然会享受到安康,我和你们一起共享太平。耳朵听不到战争的声音,眼睛看不到征伐的事情,身体不受鞍马的劳累,心里不担忧胜败的困扰,只愿三军不穿铠甲,百姓不受惊慌的灾难,这就是幸福,这就是快乐,又何必劳民伤财,使百姓遭受苦难,然后才认为是功绩呢。”南宫适、散宜生听了文王的教诲,低头叩谢。
文王说:“我想在西岐正南建一座台,名叫‘灵台’。我担心木工和土木工程不是诸侯能做的,会劳苦百姓;然而建造这座灵台,是为了应对灾祥的征兆。”散宜生奏说:‘大王建造这座灵台,既然是为了应对灾祥而设,是为了西土的百姓,不是为了游观之乐,为什么要劳苦百姓呢。何况主公仁爱,功绩惠及昆虫草木,万民都感激。如果大王发布命令,万民自然会乐意承担劳役。如果大王不轻易使用民力,仍然发放工钱一钱,任由百姓自行选择,随其所愿,不强迫他们,这也不会有害于事。何况又是为了西土人民应对灾祥,百姓怎么会不愿意呢。’
文王非常高兴:‘大夫你说的正合我意。’于是发布命令,在各门张贴出来。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二十二回-注解
西伯侯文王吐子:西伯侯指的是周文王,古代中国周朝的开国君主。文王吐子是指周文王在困境中吐出婴儿的故事,这是《诗经》中《大雅·生民》篇的内容,反映了文王在困境中的智慧和仁德。
忍耻归来意可怜:忍耻归来意可怜,表达的是文王在经历了艰难困苦后,忍受耻辱归来的心情。
食子:食子在这里指的是文王吐子后,因为饥饿而不得不吃掉自己的儿子。
非求度难伤天性:非求度难伤天性,表示文王并非为了度过难关而伤害自己的天性,即不违背自己的道德原则。
不为成忠贼爱缘:不为成忠贼爱缘,意指文王不是为了成全忠诚而背叛自己的爱情。
天数凑来谁个是:天数凑来谁个是,指的是命运的安排,不知道最终会是谁来承担。
劫灰聚处若为愆:劫灰聚处若为愆,劫灰指的是灾难后的残留物,愆是罪过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在灾难中是否有过错。
从来莫道人间事:从来莫道人间事,表示自古以来不要轻易评论人间的事情。
自古分离总在天:自古分离总在天,意思是自古以来,分离总是由天意安排。
雷震子:周文王的儿子,传说中能够呼风唤雨的神童。
殷破败、雷开:殷破败和雷开是追捕文王的将领。
羑里:古代监狱的名字,周文王曾被囚禁于此。
玄妙诀:玄妙诀指的是雷震子所学的神秘法术。
风雷:风雷在这里指的是雷震子所掌握的风和雷的力量。
桃园传得黄金棍:桃园传得黄金棍,指的是雷震子得到了传说中的黄金棍。
鸡岭先将圣主扶:鸡岭先将圣主扶,指的是雷震子在鸡岭帮助文王脱离困境。
金光飞闪电:金光飞闪电,形容雷震子的眼神如同闪电一般迅速而明亮。
蓝靛发如朱:蓝靛发如朱,形容雷震子的头发如同蓝靛色,头发如同朱砂色。
肉身成圣仙家体:肉身成圣仙家体,表示雷震子已经达到了仙人境界。
功业齐天帝子图:功业齐天帝子图,形容雷震子的功绩达到了与天齐的高度。
五关:五关指的是古代军事防御中的五个关卡,这里是比喻性的使用。
铜符、令箭:铜符和令箭是古代用来传达命令和证明身份的物品。
终南山:位于中国陕西省的一座山,这里是云中子的修炼之地。
文王:周文王,周朝的开国君主,被誉为圣王,以仁德著称。
西岐:古代地名,周文王的封地,后来成为周朝的都城。
马匹:古代战争中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客舍:古代供行人歇脚的旅店。
西伯侯:西伯侯是周文王的官职,也是周朝的一个重要封号。
圣恩:皇帝的恩惠。
赦宥:赦免罪过。
囊乏无资:口袋里没有钱,形容贫困。
西岐,撒不得野,骗不得人:西岐是一个道德风气良好的地方,不允许撒野和欺骗行为。
仁义:指仁爱和正义,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
道不拾遗:形容社会风气好,没有人拾取别人遗失的东西。
犬吠:狗叫,这里指夜晚安静,没有狗叫。
安康:安宁和健康。
湛湛青天,朗朗舜日:形容天空晴朗,阳光明媚,比喻政治清明。
银子:古代的货币,这里指钱。
西伯侯千岁:对西伯侯的尊称。
上大夫散宜生:周文王的臣子,担任重要官职。
金鸡岭,首阳山:古代地名,文王在旅途中经过的地方。
晓行夜宿:早上出发,晚上住宿,形容旅途辛苦。
深秋天气:指秋天的后期,天气凉爽,树叶开始变黄。
寒乌悲风,蛩声惨切:寒乌和寒蝉的叫声,形容凄凉的氛围。
太姜:周文王的母亲,以贤淑著称。
先天数:古代占卜术中的术语,指天生的命运或预兆。
百官:古代的官员,指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世子:古代诸侯的儿子,这里指周文王的儿子。
大红吉服:喜庆时穿的红色衣服,表示吉祥。
龙车:古代帝王的专用车辆,这里指文王的车辆。
九逵:古代的道路,这里指通往西岐的道路。
羑里七年:周文王被囚禁在羑里七年的事。
金鸡一战断穷追:周文王在金鸡岭战胜追兵的故事。
尧舜:古代的圣贤君主,以德治天下著称。
灵台:一种古代的观测天象和占卜的台子。
周易:古代的一部占卜书,也指易学。
雍熙:形容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和谐。
申杰:一个普通百姓,帮助文王逃离追兵。
磨面驴儿:用来磨面的驴。
鞍辔:马具,指马鞍和马嚼子。
羁縻:束缚,这里指被囚禁。
顶踵:头顶和脚跟,这里指全身。
黄钺、白旄:古代皇帝的仪仗用品,象征权力。
专征伐:专门负责征伐,指担任军事指挥官。
涓涯:极小的一部分,这里指微不足道的贡献。
逍遥马:一种传说中的神马,通常用来形容速度极快或非常出色的马。
邑考:文王的长子,因为某些原因被杀。
啖子肉:吃儿子的肉,这里指邑考被杀后,周文王被迫吃儿子的肉。
衣掩面:用手遮住脸,表示悲伤。
奉旨朝商:奉皇帝的命令去朝见商朝的君主。
直谏君兮欲正纲常:直接向君主进言,希望纠正国家纲常。
谗臣陷兮囚于羑里:被奸臣陷害而被囚禁在羑里。
不敢怨兮天降其殃:不敢怨恨,因为这是天意。
邑考孝兮为父赎罪:长子邑考孝顺,为了赎父亲的罪。
鼓琴音兮屈害忠良:弹琴的声音,表达对忠良被陷害的哀悼。
夸官逃难兮路逢雷震,命不绝兮幸济吾疆:夸耀自己的官职,在逃难的路上遇到雷震,幸亏命大,得以逃脱。
今归西士兮团圆母子,独不见邑考兮碎裂肝肠:现在回到西岐,与母亲团圆,但不见长子邑考,心如刀割。
面如白纸:形容脸色苍白,没有血色,通常用来表示极度虚弱或极度悲伤。
重楼:古代建筑中的多层楼阁,这里可能指的是文王所在的楼阁。
肉羹:一种用肉制成的汤,这里指文王吐出的肉块。
兔儿:指兔子,这里可能比喻为逃走的敌人或追兵。
銮舆:古代帝王的专用车,这里指文王的马车。
端门:古代宫殿的正门,这里是西岐城的正门。
后宫:古代帝王的居所,这里指文王的私人住所。
散宜生:文王的大夫,一位忠诚的臣子。
天数:古代认为的命运或天意。
夸官:古代官员出行时的一种仪式,通常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威严和权力。
铜符:古代的一种凭证,可以用来证明身份或授权。
出关:古代指离开一个地方,这里指文王离开国境。
雷震:文王收养的婴儿,后来成为救文王的人。
金棍:雷震子使用的武器,一种金制的棍棒。
熊罴:熊和罴的并称,形容雷震子使用金棍时的凶猛和力量。
山尖:山的最高点。
金鸡岭:一个地名,雷震子飞出的地方。
金鸡岭地面:金鸡岭的地面,这里指文王到达的地方。
师命:师傅的命令。
醢尸:古代的一种酷刑,将人剁成肉酱。
炮烙:古代的一种酷刑,用烙铁烫伤人的身体。
虿盆:古代的一种酷刑,将人放入盛满蝎子的盆中。
醢大臣:将大臣剁成肉酱的酷刑。
酒池肉林:古代的一种奢侈生活方式,形容极度放纵和浪费。
宫嫔:古代皇宫中的女性侍从。
妲己:商朝末年的一位美女,据说她诱导纣王做出许多暴行。
黎老:古代对老年人的称呼。
昵比罪人:亲近坏人。
谏:劝告,这里指劝谏君主。
忠孝:忠诚和孝顺,古代认为的最重要的品德。
五伦:古代认为的五种人伦关系,包括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灾祥:灾害和吉祥的预兆,这里指吉祥的预兆。
昆虫草木:昆虫和草木,这里指所有生物。
工银:古代的一种货币单位,用于支付工人工资。
游观之乐:游玩和观赏的乐趣,这里指为了娱乐而劳民伤财。
张挂:张贴或悬挂,这里指公布或宣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二十二回-评注
文王作罢歌,大叫一声:‘痛杀我也!’跌下逍遥马来,面如白纸。
此句通过文王突然的情绪崩溃和身体反应,描绘了文王内心的悲痛和身体的虚弱,突显了情节的紧张和戏剧性。
慌坏世子并文武诸人,急急扶起,拥在怀中,速取茶汤,连灌数口。
这一段展现了文武百官对文王的忠诚和关怀,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宫廷的礼仪和救治方式。
只见文王渐渐重楼中一声响,吐出一块肉羹。那肉饼就地上一滚,生出四足,长上两耳,望西跑去了。
此句运用了夸张和神奇的元素,展现了神话色彩,同时也预示了后续的情节发展。
连吐三次,三个兔儿走了。
这里的‘兔儿’可能寓意着某种象征意义,需要结合上下文进一步分析。
众臣扶起文王,乘銮舆至西岐城,进端门,到大殿。
这段描述了文王被众人扶起,并乘坐銮舆前往大殿,体现了古代宫廷的仪式和尊贵。
公子姬发扶文王入后宫,调理汤药。
这里的‘后宫’和‘调理汤药’暗示了文王的病情严重,需要特别的照顾。
也非一日,文王其恙已愈。
这句话说明了文王的病情得到了恢复,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那日升殿,文武百官上殿朝贺毕,文王宣上大夫散宜生,宜拜伏于地。
此句展现了文王的威严和朝臣的忠诚,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宫廷的礼仪。
文王曰:‘孤朝天子,算有七年之厄,不料长子邑考为孤遭戮,此乃天数,荷蒙圣恩,特赦归国,加位文王,又命夸官三日,深感镇国武成王大德,送铜符五道,放孤出关。不期殷、雷二将奉旨追袭,使孤势穷力尽,无计可施。束手待毙之时,多亏昔年孤因朝商途中,行至燕山收了一婴儿。路逢终南山炼气士云中子带去,起名雷震,不觉七年,谁想追兵紧急,得雷震子救我出了五关。’
这段话是文王对散宜生的自述,表达了他的感慨和经历,同时也展现了文王的智慧和勇气。
散宜生曰:‘五关岂无将官把守,焉能出得关来?’
散宜生的疑问反映了古代军事防御的严密,同时也体现了他的谨慎。
文王曰:‘若说起雷震子之形,险些儿吓杀孤家。七年光景,生得面如蓝靛,发似朱砂,胁生双翼,飞腾半空,势如风雷之状;用一棍金棍,势似熊罴。他将金棍一下,把山尖打下一块来,故此殷、雷二将不敢相争,诺诺而退。雷震子回来,背着孤家,飞出五关,不须半个时辰,即是金鸡岭地面,他方告归终南山去了。孤不忍舍他。他道;‘师命不敢违,孩儿不久下山,再见父王。’故此他便回去。孤独自行了一日,行至申杰店中,感申杰以驴儿送孤,一路扶持。命官重赏,使申杰回家。’
文王对雷震子的描述充满了神秘和奇幻色彩,同时也展现了文王对雷震子的感激和敬重。
宜生跪启曰:‘主公德贯天下,仁布四方,三分天下,二分归周,万民受其安康,百姓无不瞻仰。’
散宜生对文王的赞美体现了古代对君王德行的评价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文王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自古有云:‘克念者,自生百福;作念者,自生百殃。’主公已归西土,真如龙归大海,虎复深山,自宜养时待动。
这句话引用了古语,强调了文王归国后的明智选择,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况天下已反四百诸侯,而纣王肆行不道,杀妻诛子,制炮烙、虿盆,醢大臣,废先王之典,造酒池肉林,杀宫嫔,听妲己之所谗,播弃黎老,昵比罪人,拒谏诛忠,沉酗酒色;谓上天不足畏,谓善不足为,酒色荒淫,罔有悛改。
这段话对纣王的暴政进行了揭露,同时也反映了文王对天下苍生的关怀。
臣料朝歌不久属他人矣。
这句话是对纣王政权即将崩溃的预测,体现了文王的政治远见。
言未毕,殿西来一人大呼曰:‘今日大王已归故土,当得为公子报醢尸之雠!况今西岐雄兵四十万,战将六十员,正宜杀进五关,围住朝歌,斩费仲、妲己于市曹,废弃昏君,另立明主,以泄天下之忿!’
这段话展现了朝臣的忠诚和正义感,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宫廷中的权力斗争。
文王听而不悦曰:‘孤以二卿为忠义之士,西土赖之以安,今日出不忠之言,是先自处于不赦之地,而尚敢言报怨灭雠之语!天子乃万国之元首,纵有过,臣且不敢言,尚敢正君之过。纵有失,子亦不敢语,况敢正父之失。所以‘君叫臣死,不敢不死;父叫子亡,不敢不亡。’为人臣子,先以忠孝为首,而敢以直忤君父哉。
文王的话体现了古代的忠孝观念,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臣子的期望。
昌因直谏于君,君故囚昌于羑里,虽有七载之困苦,是吾愆尤,怎敢怨君,归善于己。
这段话是对昌直谏的回顾,同时也体现了文王对昌的宽容和理解。
古语有云:‘君子见难而不避,惟天命是从。’今昌感皇上之恩,爵赐文王,荣归西土,孤正当早晚祈祝当今,但愿八方宁息兵燹,万民安阜乐业,方是为人臣之道。
文王引用古语,表达了他的政治理念和愿景。
从今二卿切不可逆理悖伦,遗讥万世,岂仁人君子之所言也!
文王对两位臣子的警告,体现了他的权威和对臣子的严格要求。
南宫适曰:‘公子进贡,代父赎罪,非有逆谋,如何竟遭醢尸之惨,情法难容。故当剿无道以正天下,此亦万民之心也。’
南宫适的发言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正义的追求和对暴政的反抗。
文王曰:‘卿只执一时之见,此是吾子自取其死。孤临行曾对诸子、文武有言;孤演先天数,算有七年之灾,切不可以一卒前来问安,候七年灾满,自然荣归。邑考不遵父训,自恃骄拗,执忠孝之大节,不知从权,又失打点,不知时务进退,自己德薄才庸,性情偏执,不顺天时,致遭此醢身之祸。
文王对长子邑考的批评,体现了他的父爱和对儿子的期望。
孤今奉公守法,不妄为,不悖德,硁硁以尽臣节。任天子肆行狂悖,天下诸侯自有公论,何必二卿首为乱阶,自持强梁,先取灭亡哉。
文王强调了自己的忠诚和守法,同时也对两位臣子的行为提出了警告。
古云:‘五伦之中,惟有君亲恩最重;百行之本,当存忠孝义为先。’孤既归国,当以化行俗美为先,民丰物阜为务,则百姓自受安康,孤与卿等共享太平。
文王再次引用古语,强调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治国方略。
耳不闻兵戈之声,眼不见征伐之事,身不受鞍马之劳,心不悬胜败之扰,但愿三军身无披甲冑之苦,民不受惊慌之灾,即此是福,即此是乐,又何必劳民伤财,糜烂其民,然后以为功哉。
文王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同时也反映了他的仁爱之心。
南宫适、散宜生听文王之训,顿首叩谢。
两位臣子对文王的教诲表示敬意和感激。
文王曰:‘孤思西岐正南欲造一台,名曰‘灵台’。孤恐木土之工,非诸侯所作,劳伤百姓;然而造此灵台,以应灾祥之兆。’
文王提出建造灵台的计划,体现了他的智慧和前瞻性。
散宜生奏曰:‘大王造此灵台,既为应灾祥而设,乃为西土之民,非为游观之乐,何为劳民哉。况主公仁爱,功及昆虫草木,万姓无不衔恩。若大王出示,万民自是乐役。若大王不轻用民力,仍给工银一钱,任民自便,随其所欲,不去强他,这也无害于事。况又是为西土人民应灾祥之故,民何不乐为。’
散宜生的建议体现了他的务实和为民着想的精神。
文王大喜:‘大夫此言方合孤意。’随出示张挂各门。
文王对散宜生的建议表示赞同,并付诸实施,体现了他的决断力和对臣子的信任。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这句话为故事的发展留下了悬念,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小说的叙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