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二十一回

作者: 许仲琳,明代文学家和小说家,著有《封神演义》一书。关于《封神演义》的具体作者,有学者认为可能是许仲琳,或许是民间口头传承的集体创作,后期经过整理成书。许仲琳的作品《封神演义》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宗教和历史元素,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作品之一。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封神演义》是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创作的神话小说,以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为背景,讲述了许多神仙、英雄、妖怪的故事,特别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商朝的过程。本书的核心情节是周朝的建立与商纣王的灭亡,其中穿插了大量的神仙、妖魔以及人物的封神故事。全书充满了神话和幻想元素,通过塑造许多英雄人物,如姜子牙、哪吒、杨戬等,展现了忠诚、勇敢、智慧等美德。故事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并以战斗、谋略、道德冲突等为主要内容,呈现出强烈的戏剧性。作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之一,《封神演义》不仅在文学上影响深远,也对后世的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二十一回-原文

诗曰:

黄公恩羲救岐主,令箭铜符出帝疆。

尤费谗谋追圣主,云中显化济慈航。

从来德大难容世,自此龙飞兆瑞祥。

留有吐儿名誉在,至今齿角有余芳。

话说文王离了朝歌,连夜过了孟津,渡了黄河,过了渑池,前往临潼关而来。

不题。

且说朝歌城馆驿官见文王一夜未归,心下慌忙,急报费大夫府得知。

左右通报费仲曰:‘外有驿官禀说,西伯文王一夜未归,不知何往。此事重大,不得不预先禀明。’

费仲闻知,命:‘驿官且退,我自知道。’

费仲沉思:‘事干自己身上,如何处治?’乃着堂候官:‘请尤爷来商议。’

少时,尤浑到费仲府,相见礼毕。

仲曰:‘不道姬昌,贤弟保奏,皇上封彼为王,这也罢了。孰意皇上准行夸官三日,今方二日,姬昌逃归,不俟主命,必非好事,事干重大;且东南二路,叛乱多年,今又走了姬昌,使皇上又生一患。这个担儿谁担?为今之计,将如之何?’

尤浑曰:‘年兄且宽心,不必忧闷。我二人之事,料不能失手,且进内庭面君,着两员将官,赶去拿来,以正欺君负上之罪,速斩于市曹,何虑之有!’

二人计议停当,忙整朝衣,随即入朝。

纣王正在摘星楼赏玩。

侍臣启驾:‘费仲、尤浑侯旨。’

王曰:‘宣二人上楼。’

二人见王礼毕。

王曰:‘二卿有何奏章来见?’

费仲奏曰:‘姬昌深负陛下洪恩,不遵朝廷之命,欺藐陛下。夸官二日,不谢圣恩,不报王爵,暗自逃归,必怀歹意。恐回故土,以起猖獗之端。臣荐在前,恐后得罪,臣等预奏,请旨定夺。’

纣王怒曰:‘二卿曾言姬昌忠义,逢朔望焚香叩拜,祝祈风和雨顺,国泰民安,朕故此赦之。今日坏事,皆出二卿轻举之罪!’

尤浑奏曰:‘自古人心难测,面从背违,知外而不知内,如内而不知心,正所谓‘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姬昌此去不远,陛下传旨,命殷破败、雷开点三千飞骑,赶去拿来,以正逃官之法。’

纣王准奏:‘速遣殷、雷二将,点兵追赶。’

使命传旨。

神武大将军殷破败、雷开领旨,往武成王府来调三千飞骑,出朝歌西门一路上赶来。

怎见得:

旛幢招展,三春杨柳交加;号带飘扬,七夕彩云披日。

刀枪闪灼,三冬瑞雪弥天;剑戟森严,九月秋霜盖地。

咚咚鼓响,汪洋大海起春雷;振地锣鸣,马到山前飞霹雳。

人似南山争食虎,马如北海戏波龙。

不说追兵随后飞云挈电而来。

且说文王自出朝歌,过孟津,渡了黄河,望渑池大道徐徐而行,扮作夜不收模样。

文王行得慢,殷、雷二将赶得快,不觉看看赶上。

文王回头看见后面麈土荡起,远闻人马喊杀之声,知是追赶。

文王惊得魂飞无地,仰天叹曰:‘武成王虽是为我,我一时失于打点,夤夜逃归;想必当今知道,傍人奏闻,怪我私自逃回,必有追兵赶逐。此一拿回,再无生理。如今只得趱马前行,以脱此厄。’

文王这一回,似失林飞鸟,漏网惊鱼,那分南北,孰辨东西。

文王心忙似箭,意急如云,正是;仰面告天天不语,低头诉地地无言。

只得加鞭纵辔数番,恨不得马足腾云,身能生翅。

远望临潼关不过二十余里之程,后有追师,看看至近。

文王正危急。

按下不题。

且说终南山云中子在玉柱洞中碧游床运其元神,守离龙,纳坎虎,猛的心血潮来,道人不觉而有警掐指一算,早知吉凶:“呀!原来西伯灾厄已满,目下逢危。今日正当他父子重逢,贫道不失燕山之语。”

叫:“金霞童儿在那里?你与我后桃园中请你师兄来。”

金霞童儿领命,往桃园中来,见了师兄道:“师父有请。”

雷震子答曰:“师弟先行,我随即就来。”

雷震子见了云中子下拜:“不知师父有何吩咐?”

云中子曰:“徒弟,汝父有难,你可前去救拔。”

雷震子曰:“弟子父是何人?”

道人曰:“汝父乃是西伯侯姬昌,有难在临潼关;你可往虎儿崖下寻一兵器来,待吾秘授你些兵法,好去救你父亲。今日正当子父重逢之日,后期好相见耳。”

雷震子领师父之命,离了洞府,径至虎儿崖下,东瞧西看,各到处寻不出甚么东西,又不知何物叫为兵器。

雷震子寻思:“我失打点。常闻兵器乃刀、剑、戟、鞭、斧、瓜,师父口言兵器,不知何物,且回洞中,再问详细。”

雷震子方欲转身,只见一阵异香扑鼻,透胆钻肝,不知在于何所。

只见前面一溪涧下,水声潺潺,雷鸣隐隐。

雷震子观看,只见稀奇景致,雅韵幽栖,藤缠桧柏,竹插颠崖,狐兔往来如梭,鹿鹤唳鸣前后,见了些灵芝隐绿草,梅子在青枝,看不尽山中异景。

猛然间见绿叶之下,红杏二枚。

雷震子心欢,顾不得高低险峻,攀藤扪葛,手扯愰摇将此二枚红杏摘于手中;闻一闻,扑鼻馨香,如甘露沁心,愈加甘美。

雷震子暗思:“此二枚红杏,我吃一个,留一个带与师父。”

雷震子方吃了一个-怎么这等香美,津津异味!只是要吃。

不觉又将这个咬了一口。“呀!咬残了。不如都吃了罢。”

方吃了杏子,又寻兵器,不觉左胁下一声响,长出翅来,拖在地下。

雷子吓得魂飞天外,魄散九霄。

雷震子曰:“不好了!”

忙将两手去拿住翅,只管拔。

不防右边又冒出一只来。

雷震子慌得没主意,吓得坐在地下。

原来两边长出翅来,不打紧,连脸都变了;鼻子高了,面如青靛,发似朱朱,眼睛暴甚,牙齿横生,出于唇外;身躯长有二丈。

雷震子痴呆不语。

只见金霞来到雷震子面前,叫曰:“师兄,师父叫你。”

雷震子曰:“师弟,你看我,我都变了?”

金霞童子曰:“你怎的来?”

雷震子曰:“师父叫我往虎儿崖寻兵器去救我父亲,寻了半日不见,只寻得二枚杏子,被我吃了。可煞作怪,弄的青头红发,上下獠牙,又长出两边肉翅。教我如何去见师父?”

金霞童子曰:“快去!师父等你!”

雷震子起来,一步步来,自觉不好看,二翅并拖着,如同斗败了的鸡一般,到了玉柱洞前。

云中子见雷震子来,抚拿道:“奇哉!奇哉!”

手指雷震子作诗:

“两枚仙杏安天下,一条金棍定乾坤。

“风雷两翅开先辈,变化千端起后昆。

“眼似金铃通九地,发如紫草短三髡。

“秘传玄妙真仙诀,炼就金刚体不昏。”

云中子作罢诗,命雷震子:“随我进洞来。”

雷震子随师父至桃园中。

云中子取一条金棍传雷震子,上下飞腾,盘旋如风雨之声,进退有龙蛇之势,转身似猛虎摇头,起落像蛟龙出海,呼呼响亮,闪灼光明,空中展动一团锦,左右纷纭万簇花。

云中子在洞中传的雷震子精熟,随将雷震子二翅左边用一“风”字,右边用一“雷”字,又将咒语诵了一遍。

雷震子飞腾,起于半天,脚登天,头望下,二翅招展,空中俱有风雷之声。

雷震子落地,倒身下拜,叩谢曰:“师父有妙道玄机,今传弟子,使救父之厄,此乃莫大之洪恩也。”

道人曰:“你速往临潼关,救西伯侯姬昌──乃汝之父,速去速来,不可迟延。

你救父送出五关,不许你同父往西岐,亦不许你伤纣王军将,功完速回终南,再传你道术。

后来你弟兄自有完聚之目。”

云中子吩咐毕:“你去罢!”

雷震子出了洞府,二翅飞起,霎时间飞至临潼关。

见一山冈,雷震子落将下来,立在山冈之上,看了一会,不见形迹。

雷震子自思:‘呀!我失了打点,不曾问我师父,西伯侯文王不知怎么个模样,教我如何相见?’

二言未了,只见那壁厢一人,粉青毡笠,穿了一件皂服号衫,乘一骑白马,飞奔而来。

雷震子曰:‘此人莫非是吾父也?’大叫一声曰:‘山下的可是西伯侯姬老爷么?’

文王听得有人叫他,勒马抬头观看时,又不见人,只听得声气。

文王叹曰:吾命合休!为何闻声不见人形,此必鬼神相戏。

原来雷震子面蓝,身上又是水合色,故此与山色交加,文王不曾看得明白,故有此疑。

雷震子见文王住马停蹄,看一回,不言而又行。

又叫曰:‘此位可是西伯侯姬千岁否?’

文王抬头,猛见一人,面如蓝靛,发似朱砂,巨口獠牙,眼如铜铃,光华闪灼,吓的魂不附体。

文王自忖:‘若是鬼魅,必无人声,我既到此,也避不得了。他既叫我,我且上山,看他如何。’

文王打马上山,叫曰:‘那位杰士,为何认得我姬昌?’

雷震子闻言,倒身下拜,口称:‘父王,孩儿来迟,致父王受惊,恕孩儿不孝之罪。’

文王曰:‘杰士错认了。我姬昌一向无识,为何以父子相称?’

雷震子曰:‘孩儿乃是燕山收的雷震子。’

文王曰:‘我儿,你为何生得这个模样?你是终南山云中子带你上山,算将来方今七岁,你为何到此?’

雷震子曰:‘孩儿奉师法旨,下山来救父亲出五关,退追兵,故来到此。’

文王听罢,吃了一惊,自思:‘吾乃逃官,已自得罪朝廷;此子看他面色,也不是个善人,他若去退追兵,兵将都被他打死了,与我更加罪恶。待我且说他一番,以止他凶暴。’

文王叫:‘雷震子,你不可伤了纣王军将──他奉王命而来。──吾乃逃官,不遵王命,弃纣归西,我负当今之大恩,你若伤了朝廷命官,你非为救父,反为害父也。’

雷震子答曰:‘我师父也曾吩咐孩儿,教我不可伤他军将之命,只救父王出五关便了。孩儿自劝他回去。’

雷震子见那里追兵卷地而来,旗旛招展,锣鼓齐鸣,喊声不息,一派征尘,遮蔽旭日。

雷震子看罢,便把胁下双翅一声响,飞起空中,将一根黄金棍拿在手里,就把文王吓得一交,跌在地下。

不题。

且说雷震子飞在追兵前面,一声响落在地下,用手把一根金棍柱在掌上,大叫曰:‘不要来!’

兵卒抬头,看见雷震子面如蓝靛,发似朱砂,巨口獠牙。

军卒报与殷破败、雷开曰:‘启老爷;前有一恶神阻路,凶势狰狞。’

殷、雷二将大声喝退。

二人纵马向前,来会雷震子。

不知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二十一回-译文

黄公恩羲救岐主,令箭铜符出帝疆。

尤费谗谋追圣主,云中显化济慈航。

从来德大难容世,自此龙飞兆瑞祥。

留有吐儿名誉在,至今齿角有余芳。

话说文王离了朝歌,连夜过了孟津,渡了黄河,过了渑池,前往临潼关而来。

且说朝歌城馆驿官见文王一夜未归,心下慌忙,急报费大夫府得知。

左右通报费仲曰:‘外有驿官禀说,西伯文王一夜未归,不知何往。此事重大,不得不预先禀明。’费仲闻知,命:‘驿官且退,我自知道。’费仲沉思:‘事干自己身上,如何处治?’乃着堂候官:‘请尤爷来商议。’

少时,尤浑到费仲府,相见礼毕。仲曰:‘不道姬昌,贤弟保奏,皇上封彼为王,这也罢了。孰意皇上准行夸官三日,今方二日,姬昌逃归,不俟主命,必非好事,事干重大;且东南二路,叛乱多年,今又走了姬昌,使皇上又生一患。这个担儿谁担?为今之计,将如之何?’尤浑曰:‘年兄且宽心,不必忧闷。我二人之事,料不能失手,且进内庭面君,着两员将官,赶去拿来,以正欺君负上之罪,速斩于市曹,何虑之有!’

二人计议停当,忙整朝衣,随即入朝。纣王正在摘星楼赏玩。侍臣启驾:‘费仲、尤浑侯旨。’王曰:‘宣二人上楼。’二人见王礼毕。王曰:‘二卿有何奏章来见?’费仲奏曰:‘姬昌深负陛下洪恩,不遵朝廷之命,欺藐陛下。夸官二日,不谢圣恩,不报王爵,暗自逃归,必怀歹意。恐回故土,以起猖獗之端。臣荐在前,恐后得罪,臣等预奏,请旨定夺。’

纣王怒曰:‘二卿曾言姬昌忠义,逢朔望焚香叩拜,祝祈风和雨顺,国泰民安,朕故此赦之。今日坏事,皆出二卿轻举之罪!’尤浑奏曰:‘自古人心难测,面从背违,知外而不知内,如内而不知心,正所谓“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姬昌此去不远,陛下传旨,命殷破败、雷开点三千飞骑,赶去拿来,以正逃官之法。’

纣王准奏:‘速遣殷、雷二将,点兵追赶。’使命传旨。神武大将军殷破败、雷开领旨,往武成王府来调三千飞骑,出朝歌西门一路上赶来。

怎见得:旌旗招展,三春杨柳交加;号带飘扬,七夕彩云披日。刀枪闪灼,三冬瑞雪弥天;剑戟森严,九月秋霜盖地。咚咚鼓响,汪洋大海起春雷;振地锣鸣,马到山前飞霹雳。人似南山争食虎,马如北海戏波龙。

不说追兵随后飞云挈电而来。且说文王自出朝歌,过孟津,渡了黄河,望渑池大道徐徐而行,扮作夜不收模样。

文王行得慢,殷、雷二将赶得快,不觉看看赶上。文王回头看见后面尘土飞扬,远闻人马喊杀之声,知是追赶。

文王惊得魂飞无地,仰天叹曰:‘武成王虽是为我,我一时失于打点,夤夜逃归;想必当今知道,旁人奏闻,怪我私自逃回,必有追兵赶逐。此一拿回,再无生理。如今只得加鞭纵辔数番,恨不得马足腾云,身能生翅。’

文王这一回,似失林飞鸟,漏网惊鱼,那分南北,孰辨东西。文王心忙似箭,意急如云,正是:‘仰面告天天不语,低头诉地地无言。’只得加鞭纵辔数番,恨不得马足腾云,身能生翅。

远望临潼关不过二十余里之程,后有追师,看看至近。文王正危急。按下不题。

且说终南山云中子在玉柱洞中的碧游床上运用他的元神,守护着离龙,吸纳着坎虎,心中涌动强烈的情感,道人突然有所警觉,掐指一算,早知道吉凶:‘哎呀!原来西伯侯的灾厄已经满了,现在正逢危险。今日正是他父子重逢之时,我不得不失言于燕山。’他喊道:‘金霞童儿在哪里?你到后桃园中去请你的师兄来。’金霞童儿领命,前往桃园,见到师兄说:‘师父有请。’雷震子回答说:‘师弟先走,我马上就来。’雷震子见到云中子后下拜,问道:‘师父有什么吩咐?’云中子说:‘徒弟,你的父亲有难,你可以去救他。’雷震子问:‘我的父亲是谁?’道人说:‘你的父亲是西伯侯姬昌,现在正面临临潼关的危机;你可以去虎儿崖下找一件兵器,我会秘密传授你一些兵法,好去救你的父亲。今日正是父子重逢的日子,以后我们还有机会相见。’雷震子领了师父的命令,离开了洞府,直接来到虎儿崖下,四处寻找,却找不到什么兵器。又不知道什么叫做兵器。雷震子心想:‘我真是失算了。常听说兵器有刀、剑、戟、鞭、斧、瓜,师父提到兵器,却不知道是什么,我还是回洞中再详细问问。’雷震子正要转身,突然闻到一阵异香,令人透骨钻心,不知道香从何来。只见前方有一溪涧,水声潺潺,雷声隐隐。雷震子观看,只见奇特的景色,幽静的居所,藤蔓缠绕着桧柏,竹子插在陡峭的悬崖上,狐狸和兔子往来如梭,鹿和鹤在前后鸣叫,看到了一些灵芝和绿色的草,梅子在青枝上,看不尽山中的奇异景色。突然间,他看到绿叶下有两枚红杏。雷震子心中高兴,不顾高低险峻,攀爬藤蔓,用手扯动,将这两枚红杏摘在手中;闻一闻,香气扑鼻,如同甘露沁心,更加甜美。雷震子暗自思忖:‘这两枚红杏,我吃一个,留一个带给师父。’雷震子刚吃了一个——怎么这么香美,味道醇厚!只是想吃。不知不觉又咬了一口。“哎呀!咬坏了。不如都吃了。”吃完杏子,他又去寻找兵器,不知不觉左胁下发出一声响,长出了翅膀,拖在地上。雷震子吓得魂飞魄散,魄散九霄。雷震子说:‘不好了!’急忙用双手去抓翅膀,不停地拔。不料右边又冒出一只来。雷震子慌了手脚,吓得坐在地上。原来两边长出了翅膀,不要紧,连脸都变了;鼻子变高了,脸色像青靛,头发像朱砂,眼睛瞪得很大,牙齿横生,露出唇外;身躯长到两丈高。雷震子呆若木鸡。只见金霞童子来到雷震子面前,说:‘师兄,师父叫你。’雷震子说:‘师弟,你看我,我都变了?’金霞童子问:‘你怎么了?’雷震子说:‘师父叫我到虎儿崖找兵器去救我父亲,找了一整天也没有找到,只找到了两枚杏子,被我吃了。奇怪的是,我现在变成了青头红发,上下獠牙,还长出了两边肉翅。我怎么去见师父呢?’金霞童子说:‘快去!师父在等你!’雷震子起身,一步一步地走,觉得自己不好看,两只翅膀拖在地上,就像斗败的鸡一样,到了玉柱洞前。云中子见到雷震子,抚摸着他的头说:‘奇哉!奇哉!’用手指着雷震子作诗:

‘两枚仙杏安天下,一条金棍定乾坤。风雷两翅开先辈,变化千端起后昆。眼似金铃通九地,发如紫草短三髡。秘传玄妙真仙诀,炼就金刚体不昏。’

云中子作完诗,命令雷震子:‘随我进洞来。’雷震子跟着师父来到桃园中。云中子拿出一根金棍传授给雷震子,上下飞腾,盘旋如风雨之声,进退有龙蛇之势,转身似猛虎摇头,起落像蛟龙出海,呼呼作响,闪着光明,空中展开一片锦绣,左右纷纭万簇花。云中子在洞中传授雷震子,随后将雷震子的左翅用‘风’字标记,右翅用‘雷’字标记,又将咒语念了一遍。雷震子飞腾,升到半空,脚踩云天,头向下看,两翅展开,空中充满了风雷之声。雷震子落地,倒身下拜,叩谢说:‘师父有妙道玄机,今天传授给我,使我能够救父脱难,这是莫大的恩情。’道人说:‘你快去临潼关,救西伯侯姬昌——你的父亲,速去速回,不可拖延。你救父出关后,不允许你和你父亲一起回西岐,也不允许你伤害纣王的军队,完成任务后立刻回终南山,我再传授你道术。以后你兄弟们自有相聚之时。’云中子吩咐完毕:‘你去吧!’

雷震子离开了洞府,展开双翅飞起,瞬间就飞到了临潼关。他看到一座山冈,就落下来站在山冈上,看了一会,没发现什么可疑的迹象。雷震子自己想:‘哎呀!我太粗心了,没有向我的师父请教,西伯侯文王长什么样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去见他呢?’话还没说完,只见那边有一个人,戴着粉青色的毡笠,穿着一件黑色的号衫,骑着白马飞奔而来。雷震子说:‘这个人莫非是我的父亲?’他大声喊道:‘山下的可是西伯侯姬老爷吗?’文王听到有人叫他,勒住马抬头看,却看不见人,只听到声音。文王叹了口气说:‘我的命该如此!为什么听到声音却看不见人影,这一定是鬼神在戏弄我。’原来雷震子的脸是蓝色的,身上又是水一样的颜色,所以和山色混在一起,文王没有看清楚,所以产生了怀疑。雷震子见文王停下马,看了一会,没说话又继续前行。他又喊道:‘这位可是西伯侯姬千岁吗?’文王抬头一看,突然看到一个人,脸色像蓝靛,头发像朱砂,大口獠牙,眼睛像铜铃,光彩闪烁,吓得魂飞魄散。文王心想:‘如果是鬼魅,应该没有声音,既然我已经到了这里,也躲不过去了。他既然叫我,我就上山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文王骑马上山,问道:‘那位英雄,你为什么认识我姬昌?’雷震子听到这话,跪倒在地,口称:‘父王,孩儿来晚了,让父王受惊了,请恕孩儿不孝之罪。’文王说:‘英雄你认错人了。我姬昌一向低调,为什么你要称我为父子?’雷震子说:‘孩儿是燕山收养的雷震子。’文王说:‘我的儿子,你为什么长得这个样子?你是终南山云中子带你上山的,算起来你今年七岁,你为什么到这里来?’雷震子说:‘孩儿遵从师父的命令,下山来救父亲出五关,退掉追兵,所以来到这里。’文王听后,吃了一惊,心想:‘我作为一个逃官,已经得罪了朝廷;看这孩子的脸色,也不是个善良的人,如果他去退追兵,兵将都被他打死了,那我的罪过就更大了。我暂且劝说他一番,阻止他的凶暴。’文王喊道:‘雷震子,你不可伤害纣王的军队——他们都是奉王命而来的。——我作为一个逃官,不遵守王命,离开了纣王,我辜负了朝廷的大恩,如果你伤害了朝廷的命官,那你不是在救父,而是在害父。’雷震子回答说:‘我的师父也吩咐过我,让我不可伤害他们的性命,只救父王出五关就可以了。我会劝他们回去。’雷震子看到追兵像卷地一样涌来,旗帜飘扬,锣鼓喧天,喊杀声不断,尘土飞扬,遮住了太阳。雷震子看了一眼,就拍的一声展开双翅飞到空中,手里拿着一根黄金棍,把文王吓得一交,跌倒在地上。不提了。再说雷震子飞到追兵前面,一声响落在地上,用手把一根金棍柱在掌上,大声喊道:‘不要过来!’士兵抬头一看,看见雷震子脸色像蓝靛,头发像朱砂,大口獠牙。士兵报告给殷破败、雷开说:‘启禀老爷,前面有一恶神挡路,凶神恶煞。’殷、雷两位将军大声喝令士兵退下。两人纵马向前,来与雷震子会合。不知道他们的命运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二十一回-注解

黄公恩羲:黄公恩羲,传说中的神话人物,指黄飞虎和恩公、羲和,此处可能指代文王受到的庇佑和保护。

岐主:岐主,指西伯侯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他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建立根据地。

令箭铜符:令箭铜符,古代用于传达命令和信物的物品,铜符是证明身份和命令合法性的凭证。

帝疆:帝疆,指帝王的疆域,此处指商朝的领土。

尤费谗谋:尤费谗谋,指尤浑和费仲的阴谋,尤浑是商朝的大臣,费仲是他的同党。

云中显化:云中显化,指神灵或仙人显灵,此处可能指神灵帮助文王脱离困境。

济慈航:济慈航,指救助苦难的航程,此处指文王得到救助。

德大难容世:德大难容世,指文王的德行太高,难以被世人所容忍。

龙飞兆瑞祥:龙飞兆瑞祥,指文王如同龙飞升天,预示着吉祥和好运。

吐儿名誉:吐儿名誉,指文王的名声,此处可能指他的英勇事迹。

齿角有余芳:齿角有余芳,指文王的名声和事迹仍然被人传颂。

朝歌:朝歌,商朝的都城,位于今河南省淇县。

孟津:孟津,古地名,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东北。

黄河:黄河,中国第二长河,流经多个省份,是中国的母亲河。

渑池:渑池,古地名,位于河南省西部。

临潼关:临潼关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关隘,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

费大夫:费大夫,指费仲,商朝的大臣。

尤爷:尤爷,指尤浑,商朝的大臣。

姬昌:姬昌,即周文王,商朝末年的贤王。

夸官:夸官,指官员在地方上炫耀自己的官职和权力。

纣王:纣王是指商朝末年的暴君纣王,这里指纣王的军队。

摘星楼:摘星楼,商纣王所建,位于朝歌城内,是纣王宴乐和赏景的地方。

侍臣:侍臣,指在帝王身边服务的官员。

殷破败:殷破败,商朝的将领。

雷开:雷开,商朝的将领。

飞骑:飞骑,指快速奔驰的骑兵。

市曹:市曹,指市场中的广场,古代处决犯人的地方。

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这是一句成语,意思是海水可以干涸到底,但人的内心是无法完全了解的。

夜不收:夜不收,古代军队中负责夜间侦察的士兵。

武成王:武成王,指商纣王,商朝的君主。

神武大将军:神武大将军,指商朝的将领。

旛幢:旛幢,古代军旗。

号带:号带,旗帜。

剑戟:剑戟,古代的兵器。

鼓:鼓,打击乐器。

锣:锣,打击乐器。

马足腾云,身能生翅:马足腾云,身能生翅,这是一句成语,意思是形容速度极快,如同马蹄能腾云驾雾,人能生翅飞翔。

终南山:终南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是道教全真道的发源地之一。

云中子:云中子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通常被描绘为一位仙人或高道,此处可能指代一位具有超凡能力的道教人物。

玉柱洞:玉柱洞可能是指位于终南山的一个洞穴,此处可能象征着修炼之地或神秘之地。

碧游床:碧游床是一种传说中的仙床,象征着高深莫测的仙界。

元神:元神指的是人的精神、灵魂,此处可能指云中子运用自己的精神力量。

离龙:离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火属性,与五行中的火相联系。

坎虎:坎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水属性,与五行中的水相联系。

心血潮来:心血潮来可能是指内心激动或灵感迸发。

掐指一算:掐指一算是一种古老的占卜方法,通过手指计算来预测吉凶。

西伯:西伯是指西伯侯,此处可能指西伯侯姬昌。

灾厄:灾厄指的是灾难或不幸。

逢危:逢危意味着遇到危险或困难。

金霞童儿:金霞童儿是云中子的弟子,此处可能指代一位年轻有为的仙人。

桃园:桃园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仙境或理想之地。

雷震子:雷震子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是雷神的儿子,具有超凡的力量和神通。在这里,他是作为西伯侯文王的儿子出现的,拥有强大的法力和神力。

兵器:兵器是指用于战斗的武器,此处可能指代可以用来救父的神秘物品。

虎儿崖:虎儿崖可能是指一个地名,雷震子需要在此地寻找兵器。

秘授:秘授指的是秘密传授或传授秘法。

兵法:兵法是指军事策略和战术。

子父重逢:子父重逢指的是父子两人再次相见。

虎儿崖下:虎儿崖下可能是指虎儿崖的下方区域。

异香:异香指的是非常特别的香气,此处可能指某种仙草或灵物的香气。

溪涧:溪涧是指小溪和山涧。

藤缠桧柏:藤缠桧柏描述的是藤蔓缠绕在桧柏树上的景象,可能象征着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

竹插颠崖:竹插颠崖描述的是竹子插入陡峭山崖的景象,可能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狐兔往来如梭:狐兔往来如梭形容狐狸和兔子在山中快速穿梭,可能象征着生机勃勃的景象。

鹿鹤唳鸣前后:鹿鹤唳鸣前后描述的是鹿和鹤在前后鸣叫,可能象征着和谐与宁静。

灵芝:灵芝是一种传说中的仙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象征意义。

梅子:梅子是梅树上的果实,此处可能指代梅子挂在青枝上。

红杏:红杏是指成熟的红色杏子,此处可能指代某种仙果。

金棍:金棍是雷震子使用的武器,象征着他的力量和神通。

风雷两翅:风雷两翅可能指代雷震子获得的神力,能够召唤风和雷的力量。

金刚体不昏:金刚体不昏形容身体坚不可摧,此处可能指雷震子获得了强大的力量。

西岐:西岐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此处可能指代西伯侯姬昌的领地。

五关:五关是指古代军事防御的五个关卡,这里指雷震子要救文王逃离的五个军事要塞。

道术:道术是指道教中的一些特殊技能或法术。

洞府:洞府通常指隐居的仙人或高人所居住的洞穴或洞府,这里指雷震子修炼或居住的地方。

西伯侯文王:西伯侯文王,即姬昌,是中国古代商朝末年的一个贤明的诸侯,后来成为周朝的奠基人。

粉青毡笠:粉青毡笠是一种古代的帽子,粉青是一种颜色,毡笠是用羊毛或毛毡制成的帽子。

皂服号衫:皂服是指黑色的官服,号衫是官员外出时穿着的便服。

白马:白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贵和正义,常用于描绘英雄或圣贤的形象。

鬼神相戏:指鬼神在人间开玩笑或考验人的行为,这里文王认为自己的命运注定如此。

水合色:水合色可能是指雷震子身上特殊的颜色,与水色相似,使得他在山色中不易被察觉。

殷破败、雷开:殷破败和雷开是纣王的将领,这里指他们前来与雷震子交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二十一回-评注

雷震子出了洞府,二翅飞起,霎时间飞至临潼关。这一句描绘了雷震子神速的飞行能力,二翅飞起暗示其非凡的飞行技巧,霎时间飞至则表现了其速度之快,为后续情节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见一山冈,雷震子落将下来,立在山冈之上,看了一会,不见形迹。此处雷震子降落观察的动作,表现了他谨慎的性格,同时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雷震子自思:“呀!我失了打点,不曾问我师父,西伯侯文王不知怎么个模样,教我如何相见?”这句话揭示了雷震子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同时也反映了他在面对未知情况时的迷茫。

只见那壁厢一人,粉青毡笠,穿了一件皂服号衫,乘一骑白马,飞奔而来。这一句通过人物的外貌和动作描写,为读者呈现了一个鲜明的形象,也为雷震子与文王的相遇埋下伏笔。

文王叹曰:吾命合休!为何闻声不见人形,此必鬼神相戏。”文王的话语中透露出对神秘力量的敬畏,同时也表现了他面对未知时的无奈。

原来雷震子面蓝,身上又是水合色,故此与山色交加,文王不曾看得明白,故有此疑。这句话解释了文王为何不见人形的原因,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在描写细节上的用心。

雷震子见文王住马停蹄,看一回,不言而又行。又叫曰:“此位可是西伯侯姬千岁否?”雷震子的话语中透露出他的执着和坚持,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文王的身份的确认。

文王抬头,猛见一人,面如蓝靛,发似朱砂,巨口獠牙,眼如铜铃,光华闪灼,吓的魂不附体。文王对雷震子形象的描写,既突出了雷震子的威猛,又表现了文王在初次见到雷震子时的惊恐。

文王自忖:“若是鬼魅,必无人声,我既到此,也避不得了。他既叫我,我且上山,看他如何。”文王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面对未知时的谨慎和决断。

文王打马上山,叫曰:“那位杰士,为何认得我姬昌?”文王的话语中透露出他的好奇和疑惑,同时也为雷震子自我介绍做了铺垫。

雷震子闻言,倒身下拜,口称:“父王,孩儿来迟,致父王受惊,恕孩儿不孝之罪。”雷震子的下拜和称呼,表现了他对文王的尊敬和孝顺。

文王曰:“杰士错认了。我姬昌一向无识,为何以父子相称?”文王的话语中透露出他的谦逊和自谦,同时也为雷震子的自我介绍提供了契机。

雷震子曰:“孩儿乃是燕山收的雷震子。”这句话揭示了雷震子的身份,同时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文王曰:“我儿,你为何生得这个模样?你是终南山云中子带你上山,算将来方今七岁,你为何到此?”文王的问题,既是对雷震子外貌的质疑,也是对雷震子身份和目的的探究。

雷震子曰:“孩儿奉师法旨,下山来救父亲出五关,退追兵,故来到此。”雷震子的回答,既解释了他的目的,也表现了他对父亲的孝顺和对师命的尊重。

文王听罢,吃了一惊,自思:“吾乃逃官,已自得罪朝廷;此子看他面色,也不是个善人,他若去退追兵,兵将都被他打死了,与我更加罪恶。待我且说他一番,以止他凶暴。”文王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对雷震子可能带来的后果的担忧。

文王叫:“雷震子,你不可伤了纣王军将──他奉王命而来。──吾乃逃官,不遵王命,弃纣归西,我负当今之大恩,你若伤了朝廷命官,你非为救父,反为害父也。”文王的话语,既是对雷震子的警告,也是对他自己逃官行为的反思。

雷震子答曰:“我师父也曾吩咐孩儿,教我不可伤他军将之命,只救父王出五关便了。孩儿自劝他回去。”雷震子的回答,既是对文王话语的回应,也表现了他对师父教诲的遵守。

雷震子见那里追兵卷地而来,旗旛招展,锣鼓齐鸣,喊声不息,一派征尘,遮蔽旭日。此处对追兵的描写,既表现了战场的紧张气氛,也为雷震子接下来的行动做了铺垫。

雷震子看罢,便把胁下双翅一声响,飞起空中,将一根黄金棍拿在手里,就把文王吓得一交,跌在地下。不题。且说雷震子飞在追兵前面,一声响落在地面,用手把一根金棍柱在掌上,大叫曰:“不要来!”兵卒抬头,看见雷震子面如蓝靛,发似朱砂,巨口獠牙。军卒报与殷破败、雷开曰:“启老爷;前有一恶神阻路,凶势狰狞。”殷、雷二将大声喝退。二人纵马向前,来会雷震子。不知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一段描写了雷震子面对追兵的英勇形象,同时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二十一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522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