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许仲琳,明代文学家和小说家,著有《封神演义》一书。关于《封神演义》的具体作者,有学者认为可能是许仲琳,或许是民间口头传承的集体创作,后期经过整理成书。许仲琳的作品《封神演义》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宗教和历史元素,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作品之一。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封神演义》是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创作的神话小说,以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为背景,讲述了许多神仙、英雄、妖怪的故事,特别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商朝的过程。本书的核心情节是周朝的建立与商纣王的灭亡,其中穿插了大量的神仙、妖魔以及人物的封神故事。全书充满了神话和幻想元素,通过塑造许多英雄人物,如姜子牙、哪吒、杨戬等,展现了忠诚、勇敢、智慧等美德。故事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并以战斗、谋略、道德冲突等为主要内容,呈现出强烈的戏剧性。作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之一,《封神演义》不仅在文学上影响深远,也对后世的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原文
文王夜梦飞熊兆
诗曰:
文王守节尽臣忠,仁德兼施造大工。
民力不教胼胝碎,役钱常赐锦缠红。
西岐社稷如盘石,纣王江山若浪从。
谩道孟津天意合,飞熊入梦已先通。
话说文王听散宜生之言,出示张挂西岐各门。
惊动军民,都来争瞧告示。
只见上书曰:
‘西伯文王示谕军民人等知悉:西岐之境,乃道德之乡,无兵戈用武之扰,民安物阜,讼减官清。
孤囚羑里羁縻,蒙恩赦宥归国。
因见迩来灾异频仍,水潦失度,及查本土,占验灾祥,竟无坛址。
昨观城西有官地一隅,欲造一台,名曰‘灵台’,以占风候,看验民灾。
又恐土木工繁,有伤尔军民力役。
特每日给工银一钱支用。
此工亦不拘日之近远,但随民便:愿做工者即上簿造名,以便查给;如不愿者,各随尔经营,并无逼强。
想宜知悉,谕众通知。’
话说西岐众军民人等一见告示,大家欢悦,齐声言曰:‘大王恩德如天,莫可图报。
我等日出而嬉游,日落而归宿,坐享承平之福,是皆大王之所赐。
今大王欲造灵台,尚言给领工钱。
我等虽肝脑涂地,手胼足胝,亦所甘心。
况且为我百姓占验灾祥之设,如何反领大王工银也。’
一郡军民无不欢悦,情愿出力造台。
散宜生知民心如此,抱本进内启奏。
文王曰:‘军民既有此意举,随传旨给散银两。’
众民领讫。
文王对散宜生曰:‘可选吉日,破土兴工。’
众民用心,着意搬泥运土,伐木造台。
正是:‘窗外日光弹指过,席前花影座间移。’
又道是:‘行见落花红满地,霎时黄菊绽东篱。’
造灵台不过旬月,管工官来报工完。
文王大喜,随同文武多官排銮舆出郭,行至灵台观看,雕梁画栋,台砌巍峨,真一大观也。
有赋为证,赋曰:
‘台高二丈,势按三才。
上分八卦合阴阳,下属九宫定龙虎。
四角有四时之形,左右立乾坤之象。
前后配君臣之义,周围有风云之气。
此台上合天心应四时,下合地户属五行,中合人意风调雨顺。
文王有德,使万物而增辉;圣人治世,感百事而无逆。
灵台从此立王基,验照灾祥扶帝主。
正是:‘治国江山茂,今日灵台胜鹿台。’’
话说文王随同两班文武上得灵台,四面一观。
文王默然不语。
时有上大夫散宜生出班奏曰:‘今日灵台工完,大王为何不悦?’
文王曰:‘非是不悦。此台虽好,台下欠少一池沼以应‘水火既济、配合阴阳’之意。
孤欲再开池沼,又恐劳伤民力,故此郁郁耳。’
宜生启曰:‘灵台之工,甚是浩大,尚且不日而成;况于台下一沼,其工甚易。’
宜生忙传王旨:‘台下再开一沼池,以应‘水火既济’之意。’
说言未了,只见众民大呼曰:‘小小池沼,有何难成,又劳圣虑!’
众人随将带来锹锄,一时挑挖;内中挑出一付枯骨,众人四路抛掷。
文王在台上,见众人抛弃枯骨。
王问曰:‘众民抛弃何物?’
左右启奏曰:‘此地掘起一付人骨,众人故此抛掷。’
文王急传旨,命众人:‘将枯骨取来,放在一处,用匣盛之,埋于高阜之地。
岂有因孤开沼而暴露此骸骨,实孤之罪也。’
众人听见此言,大呼曰:‘圣德之君,泽及枯骨,何况我等人民,不沾雨露之恩。
真是广施人意,道合天心,西岐万民获有父母矣!’
众民欢声大悦。
文王因在灵台看挖沼池,不觉天色渐晚,回驾不及。
文王随文武在灵台上设宴,君臣共乐。
席罢之后,文武在台下安歇。
文王台上设绣榻而寝。
时至三更,正值梦中,忽见东南一只白额猛虎,胁生双翼,望帐中扑来。
文王急叫左右,只听台后一声响喨,火光冲霄,文王惊醒,吓了一身香汗;听台下已打三更。
文王自思:‘此梦主何凶吉,待到天明,再作商议。’
有诗曰:
‘文王治国造灵台,文武锵锵保驾来。
忽见沼池枯骨现,命将高阜速藏埋。
君臣共乐传杯盏,夜梦飞熊扑帐开。
龙虎风云从此遇,西岐方得栋梁才。’
话说次早文武上台,参谒已毕,文王曰:‘大夫散宜生何在?’
散宜生出班见礼曰:‘有何宣召?’
文王曰:‘孤今夜三鼓,得一异梦,梦见东南有一只白额猛虎,胁生双翼,望帐中扑来,孤急呼左右,只见台后火光冲霄,一声响喨,惊醒,乃是一梦。
此兆不知主何吉凶?’
散宜生躬身贺曰:‘此梦乃大王之大吉兆,主大王得栋梁之臣,大贤之客,真不让风后、伊尹之右。’
文王曰:‘卿何以见得如此?’
宜生曰:‘昔商高宗曾有飞熊入梦,得傅说于版筑之间;今主公梦虎生双翼者,乃熊也;又见台后火光,乃火锻物之象。
今西方属金,金见火必锻;锻炼寒金,必成大器。
此乃兴周之大兆。故此臣特欣贺。’
众官听毕,齐声称贺。
文王传旨回驾,心欲访贤,以应此兆。不题。
且言姜子牙自从弃却朝歌,别了马氏,土遁救了居民,隐于磻溪,垂钓渭水。
子牙一意守时候命,不管闲非,日诵‘黄庭’,悟道修真。
苦闷时,持丝纶倚绿柳而垂钓。
时时心上昆仑,刻刻念随师长,难忘道德,朝暮悬悬。
一日,执竿叹息,作诗曰:
‘自别昆仑地,俄然二四年。
商都荣半载,直谏在君前。
弃却归西土,磻溪执钓先。
何日逢真主,披云再见天。’
子牙作罢诗,坐于垂杨之下。
只见滔滔流水,无尽无休,彻夜东行,熬尽人间万古。
正是:‘惟有青山流水依然在,古往今来尽是空。’
子牙叹毕,只听得一人作歌而来。
登山过岭,伐木丁丁。
随身板斧,砍劈枯藤。
崖前免走,山后鹿鸣。
树梢异鸟,柳外黄莺。
见了些青松桧柏,李白桃红。
无忧樵子,胜似腰金。
担柴一石,易米三升。
随时菜蔬,沽酒二瓶。
对月邀饮,乐守孤林。
深山幽僻,万壑无声。
奇花异草,逐日相侵。
逍遥自在,任意纵横。
樵子歌罢,把一担柴放下,近前少憩,问子牙曰:‘老丈,我常时见你在此,执竿钓鱼,我和你像一个故事。’
子牙曰:‘像何故事?’
樵子曰:‘我与你像一个‘渔樵问答’。’
子牙大喜:‘好个‘渔樵问答’。’
樵子曰:‘你上姓?贵处?缘何到此?’
子牙曰:‘吾乃东海许洲人也。姓姜,名尚,字子牙,道号飞熊。’
樵子听罢,扬笑不止。
子牙问樵子曰:‘你姓甚?名谁?’
樵子曰:‘吾姓武,名吉,祖贯西岐人氏。’
子牙曰:‘你方才听吾姓名,反加扬笑者,何也?’
武吉曰:‘你才才言号飞熊,故有此笑。’
子牙曰:‘人各有号,何以为笑?’
樵子曰:‘当时古人,高人,圣人,贤人,胸藏万斛珠玑,腹隐无边锦绣。如风后、老彭、傅说、常桑、伊尹之辈,方称其号;似你也有此号,名不称实,故此笑耳。我常时见你绊绿柳而垂丝,别无营运,守株而待兔,看此清波,无识见高明,为何亦称道号?’
武吉言罢,却将溪边钓竿拿起,见在线叩一针而无曲。
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智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樵子问子牙曰:‘你这钓线何为不曲?古语云:‘且将香饵钓金鳌。’我传你一法,将此针用火烧红,打成钩样,上用香饵,在线又用浮子,鱼来吞食,浮子自动,是知鱼至,望上一拎,钩挂鱼腮,方能得鲤,此是捕鱼之方。似这等钩,莫说三年,便百年也无一鱼到手。可见你智量愚拙,安得妄日飞熊!’
子牙曰:‘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老夫在此,名虽垂钓,我自意不在鱼。吾在此不过守青云而得路,拨阴翳而腾霄,岂可曲中而取鱼乎!非丈夫之所为也。吾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吾有诗为证:短杆长线守磻溪,这个机关那个知?只钓当朝君与相,何尝意在水中鱼。’
武吉听罢,大笑曰:‘你这个人也想王侯做!看你那个嘴脸,不像王侯,你到像个活猴!’
子牙也笑着曰:‘你看我的嘴脸不像王侯,我看你的嘴脸也不甚么好。’
武吉曰:‘我的嘴脸比你好些。吾虽樵夫,真比你快活:春看桃杏,夏赏荷红,秋看黄菊,冬赏梅松,我也有诗:担柴货卖长街上,沽酒回家母子欢。伐木只知营运乐,放翻天地自家看。’
子牙曰:‘不是这等嘴睑。我看你脸上的气色不甚么好。’
武吉曰:‘你看我的气色怎的不好?’
子牙曰:‘你左眼青,右眼红,今日进城打死人。’
武吉听罢,叱之曰:‘我和你闲谈戏语,为何毒口伤人?’
武吉挑起柴,径往西岐城中来卖。
不觉行至南门,却逢文王车驾往灵台,占验灾祥之兆。
随侍文武出城,两边侍卫甲马御林军人大呼曰:‘千岁驾临,少来!’
武吉挑着一担柴往南门来,市井道窄,将柴换肩,不知塌了一头,番转尖担,把门军王相夹耳门一下,即刻打死。
两边人大叫曰:‘樵子打死了门军!’实时拿住,来见文王。
文王曰:‘此是何人?’两边启奏:‘大王千岁,这个樵子不知何故打死王相。’
文王在马上问曰:‘那樵子姓甚名字?为何打死王相?’
武吉启曰:‘小人就是西岐的良民,叫做武吉。因见大王驾临,道路窄狭,将柴换肩,误伤王相。’
文王曰:‘武吉既打死王相,理当抵命。’随即就在南门画地为牢,竖木为吏,将武吉禁于此间,文王往灵台去了。
──纣时画地为牢,止西岐有此事。
东、南、北连朝歌俱有禁狱,惟西岐因文王先天数,祸福无差,因此人民不敢逃匿,所以画地为狱,民亦不敢逃去。
但凡人走了,文王演先天数,算出拿来,加倍问罪。
以此顽猾之民,皆奉公守法,故曰‘画地为狱’。
且说武吉禁了三日,不得回家。
武吉思:‘母无依,必定倚闾而望;况又不知我有刑陷之灾。’因思母亲,放声大哭。
行人围看。
其时散宜生往南门过,忽见武吉悲声大痛,散宜生问曰:‘你是前日打死王相的。杀人偿命,理之常也,为何大哭?’
武吉告曰:‘小人不幸逢遇冤家,误将王相打死,理当偿命,安得埋怨。只奈小人有母,七十余岁。小人无兄无弟,又无妻室。母老孤身,必为沟渠饿殍,尸骸暴露,情切伤悲,养子无益,子丧母亡,思之切骨,苦不敢言。小人不得已,放声大哭。不知回避,有犯大夫,祈望恕罪。’
散宜生听罢,默思久之:‘若论武吉打死王相,非是斗殴杀伤人命,不过挑柴误塌尖担,打伤人命,自无抵偿之理。’宜生曰:‘武吉不必哭,我往见千岁启一本,放你回去,办你母亲衣衾棺木,柴米养身之资,你再等秋后以正国法。’
武吉叩头:‘谢老爷大恩!’
宜生一日进便殿,
见文王朝贺毕,
散宜生奏曰:
“臣启大王:前日武吉打伤王相人命,禁于南门。
臣往南门,忽见武吉痛哭。
臣问其故,武吉言有老母七十有余岁,止生武吉一人,
况吉上无兄弟,又无妻室,
其母一无所望,吉遭国法,羁陷莫出,
思母必成沟渠之鬼,因此大哭。
臣思王相人命,原非斗殴,实乃误伤。
况武吉母寡身单,不知其子陷身于狱。
据臣愚见,且放武吉归家,以办养母之费,
棺木衣衾之资,完毕,再来抵偿王相之命。
臣请大王旨意定夺。”
文王听宜生之言,随准行:
“速放武吉回家。”
诗曰:
文王出郭验灵台,
武吉担柴惹祸胎。
王相死于尖担下,
子牙八十运才来。
话说武吉出了狱,
可怜思家心重,
飞奔回来。
只见母亲倚闾而望,
见武吉回家,
忙问曰:
“我儿,你因甚么事,
这几日才来?
为母在家,
晓夜不安,
又恐你在深山穷谷被虎狼所伤,
使为娘的悬心吊胆,
废寝忘餐。
今日见你,
我方心落。
不知你为何事,
今日才回?”
武吉哭拜在地曰:
“母亲,
孩儿不幸前日往南门卖柴,
遇文王驾至,
我挑柴闪躲,
塌了尖担,
打死门军王相。
文王把孩儿禁于狱中。
我想母亲在家中悬望,
又无音信,
上无亲人,
单身只影,
无人奉养,
必成沟壑之鬼,
因此放声大哭。
多亏上大夫散宜生老爷启奏文王,
放我归家,
置办你的衣衾、棺木、米粮之类,
打点停当,
孩儿就去偿王相之命。
母亲,
你养我一汤无益了!”
道罢大哭。
其母听见儿子遭此人命重情,
魂不附体,
一把扯住武吉,
悲声哽咽,
两泪如珠,
对天叹曰:
“我儿忠厚半生,
并无欺妄,
孝母守分,
今日有何事得罪天地,
遭此陷穽之灾。
我儿,
你有差迟,
为娘的焉能有命!”
武吉曰:
“前一日,
孩儿担柴行至磻溪,
见一老人执竿垂钓,
在线拴着一个针,
在那里钓鱼。
孩儿问他:‘为何不打弯了,
安着香饵钓鱼?’
那老人曰:‘宁在直中取,
不在曲中求。
非为锦鳞,
只钓王侯。’
孩儿笑他:‘你这个人也想做王侯,
你那嘴脸,
也不像做王侯,
好像一个活猴!’
那老人看看孩儿曰:‘我看你的嘴脸也不好。’
我问他:‘我怎的不好?’
那老人说孩儿‘左眼青,
右眼红,
今日必定打死人’,
确确的,
那一日打死了王相。
我想老人嘴极毒,
想将起来可恶。”
其母问吉曰:
“那老人姓甚,
名谁?”
武吉曰:
“那老人姓姜,
名尚,
字子牙,
道号飞熊。
因他说出号来,
孩儿故此笑他。
他才说出这样破话。”
老母曰:
“此老善相,
莫非有先见之明。
我儿,
此老人你还去求他救你。
此老必是高人。”
武吉听了母命,
收拾径往磻溪来见子牙。
不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译文
周文王夜里梦见一只飞熊,寓意着祥瑞。
诗中说:周文王坚守节操,竭尽臣子之忠,仁德兼备,创造了伟大的功业。不浪费民力,经常赐予百姓锦缎和红绸。西岐的社稷稳固如磐石,而商纣王的江山却如波涛汹涌。尽管有人说孟津是天意相合,但飞熊入梦已经预示了先兆。
周文王听从散宜生的建议,将告示张贴在西岐各处。这引起了军民的注意,他们都来争相观看告示。
告示上写着:西伯文王示谕军民人等:西岐是道德之乡,没有战争的困扰,百姓安居乐业,诉讼减少,官员清廉。我曾被囚禁在羑里,蒙受恩典得以赦免回国。由于近期灾害频发,洪水泛滥,以及调查本土,发现没有祭祀的坛址。昨天看到城西有一块官地,想要建造一座台,名为‘灵台’,用来观察天象,预测灾害。又担心土木工程繁重,会损害军民的劳力。因此,每天提供一钱的工钱。这项工程不限定时间,只要民众方便:愿意做工的就在簿子上登记名字,以便发放工钱;不愿意的,各自经营,没有强迫。
军民们看到告示后,都非常高兴,齐声说:大王的恩德如天,我们无法报答。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享受太平的福气,都是大王赐予的。现在大王想要建造灵台,还说要给工钱。我们即使肝脑涂地,手脚磨破,也心甘情愿。何况这是为了我们百姓预测灾害而设的,怎么还能领大王的工钱呢。
全郡的军民都表示愿意出力建造灵台。散宜生知道民心如此,就带着奏章进宫禀报。文王说:军民既然有这样的意愿,就传旨发放银两。民众领了钱后,文王对散宜生说:可以选择吉日,开始动工。
民众用心尽力,搬运泥土,砍伐树木,建造灵台。正如诗中所说:窗外的日光一指就过去了,席前的花影在座位间移动。还有诗说:眼看落花红满地,瞬间黄菊在东篱绽放。建造灵台不过十来天,管工的官员就来报告工程完成了。
文王非常高兴,于是带着文武百官出城,来到灵台观看。灵台雕梁画栋,台基巍峨,真是一大景观。有赋文为证:台高二丈,地势按三才。台上分为八卦,合阴阳;台下分为九宫,定龙虎。四角有四季的形状,左右有乾坤的象征。前后符合君臣的意义,周围有风云的气息。此台与天心相合,应四时变化,与地户相合,属五行,与人心相合,风调雨顺。文王有德,使万物增辉;圣人治国,使百事无逆。灵台从此奠定王基,验证灾祥,辅助帝王。正是:治国江山茂盛,今日灵台胜过鹿台。
文王带着文武百官登上灵台,四处观看。文王沉默不语。上大夫散宜生出班奏道:今天灵台工程完工,大王为何不高兴?文王说:不是不高兴。这个台虽然好,但下面缺少一个池塘,以应‘水火既济、配合阴阳’的意思。我想再开一个池塘,又担心劳民伤财,所以心里有些郁闷。
散宜生建议说:灵台的工程已经如此浩大,而且不久就完成了;何况台下的一个池塘,工程很容易。
散宜生急忙传达王旨:台下一边开池塘,以应‘水火既济’的意思。话音未落,只见众民欢呼:小小的池塘,有什么难成,又劳烦圣上费心!众人随即将带来的铁锹和锄头拿起来,一时之间挖了起来;挖出了一副枯骨,众人四处抛掷。
文王在台上看到众人抛掷枯骨,问:你们抛的是什么东西?左右回答:这里挖出了一副人骨,众人因此抛掷。
文王急忙传旨:将枯骨取来,放在一处,用盒子装好,埋在高地上。岂有因为我开池塘而暴露这些尸骨,这实在是我的罪过。
众人听到这话,大声呼喊:圣德之君,恩泽及于枯骨,何况我们这些人民,未曾沾到雨露之恩。真是广施人意,道合天心,西岐万民有如父母。
众民欢声雷动。文王因为在灵台看挖池塘,不知不觉天色已晚,回驾不及。文王随文武百官在灵台上设宴,君臣共乐。宴会结束后,文武百官在台下休息。文王在台上设了绣榻休息。到了三更,文王正在梦中,忽然梦见东南方向有一只白额猛虎,胁生双翼,向帐中扑来。文王急忙呼喊左右,只听台后一声巨响,火光冲天,文王惊醒,吓出了一身冷汗;听台下已经敲了三更。
文王自思:这个梦预示着什么凶吉,等到天明再商议。有诗说:周文王治国建造灵台,文武百官保驾而来。忽然看见池塘边有枯骨出现,命令将它们埋在高地上。君臣共乐,举杯畅饮,夜梦飞熊扑帐而来。龙虎风云从此相遇,西岐得到栋梁之才。
第二天,文武百官上灵台参拜完毕,文王问:大夫散宜生在哪里?散宜生出班行礼说:有什么吩咐?文王说:我昨晚三更时分,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东南方向有一只白额猛虎,胁生双翼,向帐中扑来,我急忙呼喊左右,只见台后火光冲天,一声巨响,惊醒过来,原来是一场梦。这个梦预示着什么吉凶?散宜生鞠躬祝贺说:这个梦是大王的吉兆,预示大王将得到栋梁之臣,大贤之客,真是不亚于风后、伊尹。
文王问:你为什么这么说?散宜生说:昔日商高宗曾梦见飞熊,得到傅说于版筑之间;现在大王梦见虎生双翼,那是熊的象征;又看到台后的火光,那是火炼之象。现在西方属金,金见火必炼;炼化寒金,必成大器。这是兴周的大兆。
众官听后,齐声称贺。文王传旨回宫,心想要访求贤才,以应这个吉兆。不提。
再说姜子牙自从离开朝歌,告别马氏,用土遁法救了居民,隐居在磻溪,垂钓于渭水。姜子牙一心等待时机,不管闲事,日日诵读《黄庭》,悟道修真。苦闷时,拿着鱼竿,靠在绿柳旁垂钓。时刻思念昆仑山,念念不忘师长的教诲,不忘道德,日夜悬悬。
一天,他手持鱼竿,长叹一声,作诗道:自从离开昆仑山,转眼已过了二四年。商都荣光半载,直言进谏在君前。弃却朝歌归西土,磻溪垂钓为先。何时能遇到真命天子,披云再见苍天。
姜子牙作完诗,坐在垂柳下。只见渭水滔滔,永无止境,日夜东流,经历了人间万古。正如诗中所说:只有青山流水依然在,古往今来尽是空。姜子牙叹息完毕,只听得一人唱歌而来。
爬山越岭,砍伐树木声音响亮。随身带着板斧,砍断枯藤。崖前不让走,山后鹿鸣。树梢上有异鸟,柳外有黄莺。看到了一些青松、桧柏,李白桃红。无忧无虑的樵夫,比腰缠万贯的人还要快乐。挑一石柴,换三升米。随时采摘蔬菜,买两瓶酒。对着月亮邀请饮酒,快乐地守护着孤独的树林。深山幽静,山谷无声。奇花异草,逐日生长。逍遥自在,任意纵横。
樵夫唱完歌,放下担子,走近休息,问姜子牙说:‘老丈,我经常看到你在这里钓鱼,我和你像是一个故事。’姜子牙说:‘像什么故事?’樵夫说:‘我跟你像是一个“渔樵问答”的故事。’姜子牙非常高兴:‘好一个“渔樵问答”的故事。’樵夫说:‘你姓什么?哪里人?为什么到这里?’姜子牙说:‘我是东海许洲人,姓姜,名尚,字子牙,道号飞熊。’樵夫听后,笑个不停。姜子牙问樵夫说:‘你姓什么?叫什么名字?’樵夫说:‘我姓武,名吉,是西岐人。’姜子牙说:‘你刚才听到我的姓名,反而笑起来,为什么?’武吉说:‘你刚才说你号飞熊,所以我才笑。’姜子牙说:‘人各有号,有什么好笑的?’樵夫说:‘古人、高人、圣人、贤人,胸中藏着万斛珍珠,腹中藏着无尽的锦绣。像风后、老彭、傅说、常桑、伊尹这样的人,才配得上这样的称号;像你也有这样的称号,名不副实,所以我才笑。我经常看到你绊着绿柳钓鱼,别无他求,守株待兔,看着这清波,没有高明的见识,为什么也称道号?’武吉说完,拿起溪边的钓竿,看到线上的针直直的,没有弯曲。樵夫拍手大笑不止,对姜子牙点头叹息说:‘有智慧不在于年纪大,没有计谋空谈百岁。’樵夫问姜子牙说:‘你这钓线为什么没有弯曲?古语说:“且将香饵钓金鳌。”我传你一个方法,把针烧红,打成钩的样子,上面放香饵,在线上再放浮子,鱼来吃食,浮子自动,知道鱼来了,往上提一下,钩挂住鱼的腮,才能钓到鱼,这是捕鱼的方法。像这样的钩,别说三年,就是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可见你智慧愚笨,怎么能妄称飞熊!’姜子牙说:‘你只知道一方面,不知道另一方面。我在这里,名义上是钓鱼,但我心里并不想钓到鱼。我在这里不过是守着青云等待时机,拨开阴霾,飞上云霄,怎么能为了钓鱼而弯曲钩子呢!这不是大丈夫的行为。我宁愿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侯。我有诗为证:短杆长线守在磻溪,这个机关谁知晓?只钓当朝的君与相,何尝意在水中鱼。’武吉听完后,大笑说:‘你这个人也想做王侯!看你那副嘴脸,不像王侯,你倒像一只活猴!’姜子牙也笑着说:‘你看我的嘴脸不像王侯,我看你的嘴脸也不怎么样。’武吉说:‘我的嘴脸比你强一些。我虽然是樵夫,但确实比你快乐:春天看桃花杏花,夏天赏荷花,秋天看菊花,冬天赏梅花松树,我也有诗:挑着柴货在长街上卖,买酒回家母子欢。砍柴只知道经营快乐,翻倒天地自己看。’姜子牙说:‘不是这样的嘴脸。我看你脸上的气色不太好。’武吉说:‘你看我的气色怎么不好?’姜子牙说:‘你左眼青,右眼红,今天进城打死了人。’武吉听后,怒斥他说:‘我和你闲聊开玩笑,为什么恶语伤人?’武吉挑起柴,直接往西岐城中卖。不知不觉走到南门,却遇到文王的车队往灵台占卜灾祥之兆。随文王出城的文武百官,两边侍卫甲马御林军人大声呼喊:‘千岁驾临,少来!’武吉挑着一担柴往南门来,市井道窄,将柴换肩,不知柴的一头塌了,翻过来尖担,把门军王相夹耳门一下,立刻被打死。两边人大声呼喊:‘樵夫打死了门军!’立刻抓住他,来见文王。文王说:‘这是何人?’两边报告说:‘大王千岁,这个樵夫不知为何打死了门军王相。’文王在马上问:‘那樵夫姓什么名字?为什么打死了王相?’武吉报告说:‘小人就是西岐的良民,叫做武吉。因为见大王驾临,道路狭窄,将柴换肩,误伤王相。’文王说:‘武吉既然打死了王相,理当抵命。’随即就在南门画地为牢,竖木为吏,将武吉禁锢于此,文王往灵台去了。──商朝时画地为牢,只有西岐有这件事。东、南、北连朝歌都有监狱,只有西岐因为文王先天数,祸福无差,因此人民不敢逃匿,所以画地为狱,人民也不敢逃走。如果有人逃跑,文王演先天数,算出拿来,加倍处罚。因此这些顽劣之民,都遵守法律,所以称为“画地为狱”。且说武吉被禁锢了三天,不得回家。武吉想:“母亲无人依靠,必定在家盼望;又不知道我有刑陷之灾。”因为思念母亲,放声大哭。行人围观。这时散宜生往南门过,忽然看到武吉悲痛欲绝,散宜生问:‘你是前日打死王相的。杀人偿命,这是常理,为什么大哭?’武吉告诉说:‘小人不幸遇到冤家,误将王相打死,理当偿命,怎么能埋怨。只是小人有母亲,七十多岁。小人没有兄弟,又没有妻子。母亲年老孤独,必定会成为沟渠饿殍,尸骨暴露,情切伤悲,养子无益,子丧母亡,痛苦不已,苦不敢言。小人不得已,放声大哭。不知回避,有犯大夫,请恕罪。’散宜生听后,沉默思考了很久:‘如果论武吉打死王相,并非斗殴杀伤人命,只是挑柴误塌尖担,打伤人命,自然没有抵偿的道理。’宜生说:‘武吉不必哭,我往见千岁启奏一本,放你回去,为你母亲办理衣衾棺木,柴米养身之资,你再等秋后以正国法。’武吉磕头说:‘谢谢老爷大恩!’
宜生一天进宫,见到文王朝贺完毕,散宜生向文王奏报说:‘臣启禀大王:前些日子武吉不小心打伤了王相的人,被关在南门。我到南门去,忽然看到武吉在痛哭。我问他为什么,武吉说他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母亲,只有他这一个儿子,而且他没有兄弟,也没有妻子,他的母亲没有其他期望,武吉因为触犯国法,被关押在南门,无法出来,他想到母亲一定会变成沟渠里的鬼,因此大哭。我想王相的人命,原本不是有意伤害,实在是误伤。而且武吉的母亲孤单一人,不知道儿子被关在监狱里。据我愚见,暂且让武吉回家,去筹集养活母亲的费用,以及购买棺木和衣被的费用,等事情办妥后,再来为王相的死抵罪。我请大王下旨决定。’文王听了宜生的话,随即同意了:‘快放武吉回家。’
诗曰:文王出城查验灵台,武吉挑柴引起了祸端。王相死在尖担下,子牙八十岁才有机会显身手。
话说武吉出了监狱,可怜他思念家乡的心情很重,急忙飞奔回家。只见母亲在门口等待,看到武吉回来,急忙问:‘我的儿子,你因为什么事,这几天才回来?我在家,日夜不安,又担心你在深山穷谷被虎狼伤害,让我悬心吊胆,废寝忘食。今天看到你,我才放心。不知道你为什么今天才回来?’武吉跪在地上哭着说:‘母亲,我不幸前些日子去南门卖柴,遇到文王驾到,我挑着柴闪躲,塌了尖担,打死了门军王相。文王把我关进了监狱。我想母亲在家里等待,又没有消息,上面没有亲人,孤单一人,没有人照顾,一定会变成沟壑里的鬼,因此我放声大哭。多亏上大夫散宜生老爷向文王奏报,放我回家,为我母亲准备了衣被、棺木、粮食等,一切都安排妥当,我就去为王相的死抵罪。母亲,你养育我一场,已经没有用了!’说完,他大哭起来。他的母亲听到儿子遭遇这样重大的不幸,心神不宁,一把拉住武吉,悲伤地哭泣,眼泪像珠子一样,对着天空叹息说:‘我的儿子一生忠诚厚道,没有欺骗过人,孝顺母亲,守本分,今天有什么事情得罪了天地,遭到这样的灾难。我的儿子,如果你有什么差错,我怎么能有命呢!’武吉说:‘前些日子,我挑着柴走到磻溪,看到一个老人拿着钓竿钓鱼,在线上挂着一个针,在那里钓鱼。我问他:‘为什么不用香饵钓鱼,而用针钓鱼?’那老人说:‘宁愿在直中取得,不在曲中寻求。不是为了锦鳞,只是想钓王侯。’我嘲笑他:‘你这个人也想做王侯,你那副嘴脸,也不像做王侯,更像一只活猴子!’那老人看看我说:‘我看你的嘴脸也不好。’我问他:‘我哪里不好?’那老人说我‘左眼青,右眼红,今天一定会打死人’,果然,那天我打死了王相。我想那老人说话很毒,听起来很讨厌。”他的母亲问他:‘那老人姓什么,叫什么名字?’武吉说:‘那老人姓姜,名尚,字子牙,道号飞熊。因为他报出了道号,所以我才嘲笑他。他才说出那样的话。’老母说:‘这位老人擅长相面,或许有先见之明。我的儿子,你再去求这位老人救你。这位老人一定是位高人。’武吉听了母亲的命令,收拾好东西,直接去磻溪找子牙。不知道后来会发生什么事,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注解
文王:文王,指周文王姬昌,周朝的奠基人之一,以仁德著称。
飞熊:飞熊,姜子牙的道号,意指其具有非凡的才能和智慧。
散宜生:商末周初的贤臣,有很高的智慧和影响力。
西岐:商末周初的一个地区,后来成为周朝的发源地。
纣王: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暴虐无道,最终被周武王所灭。
孟津:古代地名,位于河南省孟津县,是古代的重要渡口。
灵台:灵台,古代用于观测天象和举行祭祀的台。
羑里:古代地名,指商朝的监狱,周文王曾被囚禁于此。
坛址:古代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
水潦失度:指洪水泛滥,超出正常的水位。
土木工繁:指建筑工作繁重。
张挂:指将告示等张贴出来。
军民:指军队和民众。
告示:古代官府发布的通告。
道德之乡:指道德风气良好的地方。
官地:官府所有的土地。
工银:古代用于支付工匠报酬的银两。
簿造名:在名册上登记名字。
谩道:犹言空说。
天意合:指符合天意。
囚羑里:被囚禁在羑里。
羁縻:束缚,限制。
赦宥:赦免,宽恕。
迩来:近来。
占验:预测,观察。
灾祥:灾害和吉祥的征兆。
风候:风向和气候。
民灾:民众遭受的灾害。
工钱:工匠的工资。
经营:经营自己的事务。
散银两:分发银两。
破土兴工:开始动工建造。
搬泥运土:搬运泥土。
伐木造台:砍伐树木建造台子。
雕梁画栋:指房屋装饰华丽。
台砌巍峨:台基高大雄伟。
水火既济:指水火相济,阴阳平衡。
龙虎:指东方青龙和西方白虎,代表阴阳。
乾坤:指天地,代表阴阳。
君臣:指君主和臣子,代表上下关系。
风云:指风云变幻,代表变化无常。
王基:国家的基础。
帝主:君主。
枯骨:干枯的骨骼,此处指被挖掘出的尸骨。
高阜之地:高地。
圣德之君:具有圣德的君主。
雨露之恩:比喻君主的恩惠。
黄庭:道教经典,指修炼的地方。
丝纶:钓鱼用的线。
绿柳:绿色的柳树。
昆仑:传说中的仙山,此处指子牙的师傅。
黄菊:一种菊花,此处指秋天。
鹿台:商纣王所建的高台,象征豪华。
栋梁之臣:比喻国家的重要大臣。
版筑之间:指劳作的地方。
傅说:商朝末年的一位贤臣,被商高宗梦中所获。
寒金:指坚硬的金。
大器:指重要的人才。
朝歌:商朝的都城。
马氏:子牙的妻子。
磻溪:磻溪,古代地名,此处指姜子牙垂钓的地方。
垂钓渭水:指子牙在渭水边钓鱼。
悟道修真:领悟道教真谛,修炼身心。
垂杨:垂柳。
披云再见天:比喻脱离尘世,见到真正的天空。
登山过岭:指攀登高山,越过山岭,比喻经历艰难困苦。
伐木丁丁:伐木的声音清脆响亮,形容砍伐树木的声音。
随身板斧:随身携带的斧头,指樵夫的常用工具。
砍劈枯藤:砍断枯萎的藤蔓,比喻处理困难或无用的事物。
崖前免走:在山崖前可以避免行走,比喻避免危险。
山后鹿鸣:山后面有鹿鸣叫,形容山林的宁静。
树梢异鸟:树梢上有不同种类的鸟,形容自然界的丰富多样。
柳外黄莺:柳树外面有黄莺在歌唱,形容春天的美好。
青松桧柏:青色的松树和桧树,常用来比喻坚强不屈的人。
李白桃红:李花开得白,桃花开得红,形容春天的景色。
无忧樵子:没有烦恼的樵夫,形容生活简单快乐。
腰金:腰间挂着金饰,比喻富贵。
易米三升:用三升米换得,形容价值高。
随时菜蔬:随时可吃的蔬菜,指生活所需。
沽酒二瓶:买两瓶酒,指日常生活的享受。
对月邀饮:对着月亮邀请朋友饮酒,形容悠闲自得的生活。
乐守孤林:快乐地守护着孤独的树林,形容隐居的生活。
深山幽僻:深山中的幽静偏僻之地,形容人迹罕至。
万壑无声:无数的山谷中没有声音,形容非常安静。
奇花异草:奇特的花草,形容自然界的美丽。
逐日相侵:每天不断地相互侵犯,形容事物不断变化。
逍遥自在:自由自在,没有拘束。
任意纵横:随意地行走,不受限制。
渔樵问答:渔夫和樵夫之间的问答,常用来比喻高人隐士之间的交流。
东海许洲:指东海地区的许洲,可能是一个虚构的地名。
姜尚:即姜子牙,商末周初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画地为牢:在地上画个圈作为监狱,比喻任意拘禁人。
先天数:指天生的命运,这里指文王的命运由天注定。
宜生:宜生,指散宜生,是商朝末年的一位大臣,以忠诚和智慧著称。
武吉:武吉,故事中的角色,因误伤王相而被禁于狱中。
南门:南门,古代城池的城门之一,此处指武吉被囚禁的地方。
王相:王相,指王相的门军,即文王的护卫。
国法:国法,指国家的法律。
散宜生奏曰:奏曰,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事情的一种方式。
准行:准行,指君主批准执行。
诗曰:诗曰,此处引用了古代诗歌来表达情感或叙述故事。
郭:郭,古代城池的外围城墙。
尖担:尖担,指两头尖的担子。
子牙:子牙,指姜子牙,周文王的大臣,后来成为周武王的军事顾问。
针:针,此处指钓鱼用的鱼钩。
香饵:香饵,指钓鱼用的诱饵。
王侯:王侯,古代对诸侯王的尊称。
活猴:活猴,形容人活泼好动,不稳重。
陷穽之灾:陷穽之灾,指陷入不幸的境地。
号:号,指道号,道家对修行者的称呼。
先见之明:先见之明,指预见未来的能力或洞察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评注
宜生一日进便殿,见文王朝贺毕,散宜生奏曰:‘臣启大王:前日武吉打伤王相人命,禁于南门。’
此句描绘了散宜生在文王朝贺之后,立即上奏的情景,体现了其忠诚和勤勉。‘宜生’一语双关,既指人名,又暗含‘宜’字,寓意适宜、合适,点明了散宜生的进言时机。
‘臣启大王’三字,展现了古代臣子对君王的尊敬和谦卑,‘启’字则表明了宜生将要陈述的内容是启奏,即向君王提出建议或请求。
‘前日武吉打伤王相人命,禁于南门’这一句,简洁地概括了事件的背景,‘打伤’和‘禁于南门’两个动作,生动地描绘了事件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臣往南门,忽见武吉痛哭。臣问其故,武吉言有老母七十有余岁,止生武吉一人,况吉上无兄弟,又无妻室,其母一无所望,吉遭国法,羁陷莫出,思母必成沟渠之鬼,因此大哭。’
这段话通过宜生的视角,展现了武吉的悲惨境遇。武吉的孤独无依、对母亲的孝顺以及对未来的绝望,都通过‘痛哭’、‘一无所望’、‘羁陷莫出’等词语得到了深刻的描绘。
‘思母必成沟渠之鬼’这一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武吉对母亲的担忧形象化,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臣思王相人命,原非斗殴,实乃误伤。况武吉母寡身单,不知其子陷身于狱。’
宜生在这句话中,既表达了对王相之死的同情,又对武吉的遭遇表示理解。‘原非斗殴,实乃误伤’这一转折,为后续的请求释放武吉埋下了伏笔。
‘况武吉母寡身单,不知其子陷身于狱’这一句,进一步强调了武吉的孤独和无助,为君王做出决策提供了情感上的支持。
‘据臣愚见,且放武吉归家,以办养母之费,棺木衣衾之资,完毕,再来抵偿王相之命。臣请大王旨意定夺。’
宜生在这句话中,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即先让武吉回家照顾母亲,然后再来抵偿王相之命。这一建议既体现了宜生的仁慈,又体现了对法律的尊重。
‘文王听宜生之言,随准行:‘速放武吉回家。’’
文王的这一决定,既体现了他的仁德,又体现了对宜生建议的认可。‘随准行’这一动作,简洁地描绘了文王的态度。
‘诗曰:文王出郭验灵台,武吉担柴惹祸胎。王相死于尖担下,子牙八十运才来。’
这首诗通过韵律和意象,概括了故事的主要情节。‘文王出郭验灵台’暗示了文王的仁德和智慧,‘武吉担柴惹祸胎’则揭示了事件的起因,‘王相死于尖担下’则是对事件的描述,‘子牙八十运才来’则是对未来的预言。
‘话说武吉出了狱,可怜思家心重,飞奔回来。’
这句话描绘了武吉出狱后的心情,‘可怜’和‘思家心重’两个词语,表达了武吉对家庭的思念和对自由的渴望。
‘只见母亲倚闾而望,见武吉回家,忙问曰:“我儿,你因甚么事,这几日才来?”’
这段对话展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和担忧,‘倚闾而望’这一动作,生动地描绘了母亲等待儿子的情景。
‘武吉哭拜在地曰:“母亲,孩儿不幸前日往南门卖柴,遇文王驾至,我挑柴闪躲,塌了尖担,打死门军王相。’
武吉的哭诉,再次强调了事件的悲剧性,‘不幸’、‘闪躲’、‘塌了尖担’等词语,都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文王把孩儿禁于狱中。我想母亲在家中悬望,又无音信,上无亲人,单身只影,无人奉养,必成沟壑之鬼,因此放声大哭。’
这段话进一步描绘了武吉的孤独和无助,‘悬望’、‘单身只影’等词语,都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多亏上大夫散宜生老爷启奏文王,放我归家,置办你的衣衾、棺木、米粮之类,打点停当,孩儿就去偿王相之命。’
这段话再次强调了散宜生的作用,‘多亏’、‘打点停当’等词语,都表达了对散宜生的感激之情。
‘母亲,你养我一汤无益了!’道罢大哭。
武吉的这句话,表达了对母亲的愧疚和对未来的担忧,‘一汤无益’这一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他的无力感。
‘其母听见儿子遭此人命重情,魂不附体,一把扯住武吉,悲声哽咽,两泪如珠,对天叹曰:“我儿忠厚半生,并无欺妄,孝母守分,今日有何事得罪天地,遭此陷穽之灾。”’
母亲的反应,再次强调了事件的悲剧性,‘忠厚半生’、‘孝母守分’等词语,都表达了对武吉的赞美。
‘我儿,你有差迟,为娘的焉能有命!’武吉曰:“前一日,孩儿担柴行至磻溪,见一老人执竿垂钓,在线拴着一个针,在那里钓鱼。’
这段对话展现了母亲的绝望和对儿子的担忧,‘有差迟’、‘焉能有命’等词语,都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
‘那老人姓姜,名尚,字子牙,道号飞熊。因他说出号来,孩儿故此笑他。他才说出这样破话。’
这段话介绍了老人的身份,‘飞熊’这一道号,暗示了老人的非凡能力。
‘老母曰:“此老善相,莫非有先见之明。我儿,此老人你还去求他救你。此老必是高人。”’
母亲的这句话,表达了对老人的信任和对儿子的关心,‘善相’、‘先见之明’等词语,都暗示了老人的非凡能力。
‘武吉听了母命,收拾径往磻溪来见子牙。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这句话为故事的发展留下了悬念,‘收拾径往’这一动作,描绘了武吉的决心和行动力。